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一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钦定大清通礼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大清通礼卷二十一

嘉礼

尊封

皇祖妃嫔

皇考妃嫔之礼

制下礼部诹吉以

闻豫期制

寳工部制

册  【皇贵太妃  贵太妃  册  寳  太妃  册印  太嫔  册】均送内阁

镌文行礼如仪  【详见尊崇仪】

右诹日具册寳

届期前一日遣官各一人只告

太庙后殿

奉先殿如常仪

右只告

至日内监设仗  【皇贵太妃  贵太妃均仪仗  太妃以下采仗】于

【太妃太嫔】宫门外接册寳内监竢于门左右銮仪卫备采亭于内阁门外五鼓礼部尚书一人朝服诣内阁内阁礼部官奉

册寳印于亭内銮仪校舁行册亭前寳印亭后导以繖仗礼部司官十人前引大学士一人暨礼部尚书后随恭送至

【太妃太嫔】宫门外授内监内监奉

册寳印入献

【太妃太嫔】内监出告礼成大学士尚书各退

右遣官尊封

若尊加

太妃封号

皇帝亲诣行礼内监设

太妃座于宫内稍东西南向【如同日并封  皇贵太妃  贵太妃座西南东南向佥设  太妃座东西旁设】礼部鸿胪寺官设案于宫门正中东西肆又设案于门东南北肆武备院官设

皇帝拜位于中案前北向辨执事官位奉册寳大学士二人【同日并封奉册寳兼用内阁学士】位东案之东西面宣读官二人【同日并封各用宣读官一人】位西檐下侍仪御史二人礼部官二人位西阶下均东面鸿胪寺鸣赞二人位东西柱前东西面漏未尽銮仪卫陈

法驾卤簿于

太和殿前如常仪设采亭于内阁门外礼部侍郎内阁学士奉

金册

金寳及宣读

册文

寳印文于亭内銮仪校舁行礼部官前引如仪由中路

降升至

太和殿内

册亭左肆

寳印亭右肆稍佥向【如同日并封依位次为左右佥设旁设各从其宜皆  册亭在上

寳印亭在下】礼部尚书侍郎诣

乾清门奏时

皇帝礼服乘舆出宫前引后扈如常仪至

太和殿北阶降舆

御殿阅

册寳印毕銮仪校舁亭出

皇帝乘舆导引扈卫如初诣

太妃宫至宫门阶下亭止礼部侍郎内阁学士奉金册

金寳由中阶升设于中案退大学士二人奉宣读册文

寳印文升中阶设于东案就立案东执事官咸入侍立驾至宫门中阶下降舆礼部尚书侍郎恭导【以下行礼皆恭导】

陞中阶立于门左西向内监转启

太妃

太妃礼服出陞座

皇帝就正中拜位北向立大学士进至中案左鸣赞奏

册大学士跪进

册文

皇帝立受拱举仍授大学士大学士兴陈于中案赞进寳印亦如之大学士皆退自东阶降鸣赞赞宣

册宣读官北面跪启函奉

册宣读讫纳于函赞宣

寳印仪同兴皆退自西阶降内监举

册寳印案进设

太妃座前退鸣赞奏跪拜兴

皇帝行二跪六拜礼

太妃起避立座旁

太妃降座还内宫礼部尚书奏礼成

皇帝降中阶乘舆还宫执事官皆退

右亲进册寳

钦定大清通礼卷二十一

猜你喜欢
  卷一百九十一·列传第八十八·柯劭忞
  卷十二·毕沅
  ●卷二百四十四·徐梦莘
  第四十回 保储君四皓与宴 留遗嘱高祖升遐·蔡东藩
  ●卷八·邵廷采
  卷一百四十八·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三十二·佚名
  卷二·王明清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六 列传三十六·纪昀
  卷二十七·傅恒
  史记集解卷九十一·裴骃
  李贺传·刘昫
  唐纪四十八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七贞元元年(乙丑、785)·司马光
  三一 社会的信用·邹韬奋
  林彪·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杨慎

      ○夭邪  唐诗:&ldquo;钱唐苏小小,人道最夭邪。&rdquo;又:&ldquo;长安女兒双髻鸦,随风趁蝶学夭邪。&rdquo;夭音歪。  ○不嫁惜娉婷  杜子美诗&ldquo;不嫁惜娉婷&rdquo;,此句有妙理,读者忽之耳。陈後山衍之云:&ldquo

  • 卷一百四十五·杨士奇

    永乐十一年十一月丁丑朔钦天监进永乐十二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颁赐诸王及文武群臣 敕谕皇太子永乐十二年正月十一日大祀 天地命尔行礼其洁精致齐恪共乃事钦哉○封晋王济熺次女为安邑郡主○和宁王阿鲁台遣使把帖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一·佚名

    嘉靖十二年六月壬申朔○癸酉礼部右侍郎掌太常寺事陈道瀛六年考满诏升本部左侍郎仍掌寺事○甲戌初贵州按察司提调学校及兼管屯田水利至是巡抚徐问言学宪造就人才厥职甚重且比来贵州多士视数昔倍每岁巡历考校尚有未周屯

  • 第六卷 名宦 六·缪荃孙

    镇 江 府 汉史 崇史崇,字伯勤,其先济北人也,高祖恭徙杜陵。恭有女弟为卫太子良娣,生史皇孙。武帝末,巫蛊事起,太子等皆遭害,皇孙有男号皇曾孙,生数月系狱,五岁乃赦。治狱使者邴吉以付恭,恭母贞君见孙孤,甚哀之,自养视焉

  • 三六 寄谕两江总督高晋等查访《永乐大典》佚本·佚名

    三六 寄谕两江总督高晋等查访《永乐大典》佚本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三日大学士刘<统勋>字寄大学士管两江总督高<晋>、浙江巡抚三<宝>,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三日奉上谕:【真按:刘统勋、高晋、三宝也。<>者凡例有,乃便读而

  • 楚王死太子在齐质·佚名

    【提要】 苏秦,果然是战国时代谋士、说客中出类拔萃的豪杰。他谋划时运筹帷幄、指挥自如,显示出作为领袖的全局眼光和领导能力;游说时他因势利导、威逼利诱、雄辩滔滔,展示了他所向披靡、游刃有余的锋利舌锋。 【原文】

  • 论语点睛补注下·智旭

    古吴蕅益道人智旭述阳复子江谦补注【先进第十一】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进的确有野人气象。后进的确是君子气象。但君子的确不如野人。故评论须如此。用之须如彼。【

  • 第七章 26·辜鸿铭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辜讲孔子有时出去钓鱼,却总是只带着钓竿和鱼钩,从来不用渔网。有时他出去狩猎,但只射正在展翅飞翔的鸟,而从不射杀幼鸟。

  • 目録·黄仲炎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通说目録     春秋类卷一隐公卷二桓公卷三庄公卷四闵公卷五僖公上卷六僖公下卷七文公卷八宣公卷九成公卷十襄公卷十一昭公卷十二

  •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二之余·智旭

    古吴后学蕅益智旭述(壬)中根领解白佛自陈中。二重颂二。初颂法说。二颂譬说。(癸)今初尔时摩诃迦叶。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等今日。闻佛音教。欢喜踊跃。得未曾有。佛说声闻。当得作佛。无上宝聚。不求自得。(癸)二颂譬说

  • 覆朱幸觉居士书·太虚

    诸君为觉护世人,究宣佛法,诚所谓菩萨发心者也!一方去神鬼之迷信,一方建宗教之真诣,意尤完善。往者略供刍荛,荷蒙采用,欣感奚似!望依照两次来教之所云者,如次施之实行,建正法幢于蜀国耳。闻有成都佛学研究社,君等亦与之相习乎?此后

  • 神僧传卷第七·朱棣

    慧安释慧安。姓卫氏。荆州支江人也。其貌端雅绀^2□(音采)青目。修学法门无不该贯。大业中开通济渠追集夫丁。饥殍相望。安巡乞多钵食救其病乏。存济者众。麟德元年游终南山石壁而止。时所居原谷之间。早霜伤苗稼。安居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观门·佚名

    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尔时善财童子从天宫下。向迦毗罗城。至善知众艺童子所。头顶礼敬于一面立。白言圣者。我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

  • 卷第四·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四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世第一法纳息第一之三何故此法。不应言无色界系耶。答入正性离生。先现观欲界苦为苦。后合现观色无色界苦为苦。圣道起先办欲界事。后合办色

  • 舒州投子青禅师语录序·投子义青

    昔大阳山中。木人孤坐石女怀胎。频年不举。山前瑞艹付与谁耘。岭畔泥牛何人收放。空王殿上车轴将摧。古佛渡头船舷欲破。唯有半穿皮履无缝布衫当时觌面呈人。到底承当不下。月华圆鉴。浩叹攒眉。携归金谷岩中。分付白

  • 桂苑丛谈·严子休

    五代严子休撰。一卷。《新唐志》《四库全书》均入小说家类。作者有题唐冯翊著,此从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引李淑《邯郸书目》称作者姓严,则此书是严某字子休,号“冯翊子”者所作,清四库馆臣考为江南人。全书共记故事二

  • 蜀山剑侠后传·还珠楼主

    《蜀山剑侠后传》还珠楼主著。五集(初版本),总二〇回,二十五万字。上接《蜀山剑侠传》五〇集第四回。未完成。香港地区曾流传十集总四七回本,据黄汉立等人考证,后六集二七回实属未知名者伪作。民国三十七年十一月,上海正气书

  • 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佚名

    中国人假托弥勒化身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逐段引用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经文,每段用一首偈颂总括其主旨。据此文之序,谓梁武帝请志公(即宝志,梁《高僧传》卷十作保志)讲经,志公荐傅大士,唱经歌四十九首,终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