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章 第一次粤桂战争

粤桂战争发生于1920年8月。那时一部分广东首领主张粤人治粤,企图将桂人陆荣廷的势力赶出广东。因自袁世凯帝制失败、龙济光被逐离粤后,广东军政大权悉操于两广巡阅使陆荣廷手上,以其部将谭浩明、陈炳焜分督桂、粤。护法战起,孙中山率海军回粤组军政府时,陆荣廷、陈炳焜虽阳示欢迎,而实际上颇不愿军政府有实权,故迭与中山龃龉。经中山数度和陆荣廷磋商,陆才把陈炳焜调开,而以另一部属莫荣新继任,并将原由前省长朱庆澜拨给的二十营省防军,交陈炯明指挥,号为“援闽军”,由陈氏率领赴闽,以避免和桂军冲突。这是陈炯明驻兵漳州的由来。

这时中山与陆、莫等龃龉日甚,陆荣廷和唐继尧都早已不就军政府的元帅职。到翌年5月,乃索性将军政府改组,废除大元帅制,改用总裁制。选岑春煊、陆荣廷、唐继尧、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林葆怿等七人为总裁。不久,更选岑春煊为主席总裁。中山不得已,乃向非常国会辞去大元帅职,飘然去沪。广东政权遂完全落到陆、莫实力派手中,他们和政学系政客杨永泰等朋比为奸,盘踞地方,剥削人民,兵骄将惰。当年劲旅偷安数年,已成师老兵疲状态。陈炯明(时称粤军第一军)陈兵漳州,久有回广州之意。到1920年8月,见时机成熟,遂和许崇智的粤军第二军会师漳州,声称“粤人治粤”,挥戈西指,进攻潮、梅,其势甚锐。陆荣廷、莫荣新仓皇发兵阻截,所谓“粤桂战争”于是爆发。

当战事未起之时,粤中将领间早有摩擦不协调的现象,加以督军莫荣新久戍粤东,与其上司两广巡阅使陆荣廷,因各为左右亲信所影响也不无隔阂。这时驻防省会的粤军护国第一军总司令马济为陆氏的心腹大将,兼任督军署参谋长,自视甚高,与莫氏的股肱沈鸿英、刘志陆、刘达庆等时相摩擦。唯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林虎和驻琼崖镇守使李根源的滇军,却采取中立态度。到了战争发生,乃成各自为战的局面。

当时莫督军鉴于潮梅镇守使刘志陆已被陈炯明击破,乃檄调琼崖李根源的滇军到河源布防。滇军的左翼为沈鸿英军,右翼为马济和惠州警备司令刘达庆两部。我们第二军林虎所部,则由肇、罗、阳地区抽调约一万五千人,东进接连马、刘两军的右翼,伸到海岸线上。前线总兵力不下五六万人,以逸待劳,采取防御攻势的姿态。

我率本营自肇庆开往三水,乘火车到广州河南的石围塘渡河,经长堤,再乘广九路火车到樟木头,即向淡水方面前进。不料粤军洪兆麟部已乘虚占领淡水墟。我军先遣部队黄业兴部正在围攻中。旋将洪部击溃,本营并未加入战斗,唯跟踪追击,经白芒花,向稔山前进。而敌军的杨坤如部增援,据守稔山,向我军反扑。杨氏为陈炯明心腹健将之一,异常剽悍。敌人得此生力军,战斗力大为提高。激战终日,不分胜负。最后,作为总预备队的本营也奉命加入战斗,乃获大胜。敌人溃不成军,我军乃衔尾穷追,直到七泥、八泥地区,已进入陈炯明家乡的海丰县境,如果再继续追击五十里,海丰县城即可唾手而得。惠州方面战况也很顺利,破平山,克复三多祝,和本军能做到齐头并进。不意正在此时,左翼河源方面的沈鸿英、李根源两军忽告失利,节节败退。这消息对我们无异冷水浇背。当时且有谣言,广州警察厅厅长兼江防司令魏邦平,河南地方军李福林,以及虎门三角洲等处要塞和炮台,早已联成一气,暗中勾结陈炯明。到前线战事失利,这谣言遂成为事实。魏邦平等通电吁请莫督军下野,以避免兵燹而维护地方安宁。于是人民团体也纷纷通电响应。民心既去,大局急转直下,遂成无可挽回的局势。林虎为避免本军被消灭起见,下令星夜向肇庆撤退。旦夕之间胜败殊途,官兵心情怨恚可以想见。

当时全国各地军队,因连年内战,任意扩充,既不注意训练,又缺乏饷糈,以致军纪废弛,本军自亦不能例外。有的将领甚至鼓励士兵抢掠以提高士气。我曾亲眼看到统领黄业兴的部队,包围淡水,正在对战激烈时,一部分官兵已勇敢地冲锋到墟场的边缘,另一部分尚伏在子弹打不到的隐蔽地方。黄氏乃走向前去,用自由棍轻轻地逐一撩着士兵的屁股说:“丢那妈,你们还不前去,东西被人抢光啦!”士兵们果然笑嘻嘻地弯着身子,向前跃进了。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旧式行伍出身的军官,以这种卑鄙的手段来为自己开辟升官发财的捷径,思之真不寒而栗。黄业兴的部队攻破淡水之后,不顾虑敌人反攻,只一味搜刮商民财物,捆载出墟外拍卖,该地不旋踵已成为一个热闹的临时市场,无知乡民趋之若鹜。我曾碰见一位中级军官,从口袋里掏出一对翡翠手镯,碧绿晶莹,光彩夺目。他喜洋洋地告诉旁人说,得之于一士兵之手,价值甚廉,说时洋洋得意而不以为可耻。我心中自思,这种军队若不消灭,实无天理!

我们退到樟木头时,广九铁路已不通车。形势险恶,达于极点。乃徒步过石龙,行抵石滩,才知道广州方面的实际情况。莫督军已循人民团体的请求,允诺不把广州市作战场,以商会筹五十万元作各军的开拔费为条件(原要求一百万元)。莫氏即宣布下野,赴香港。同时取消广东独立,军政府也自动解散。原来拱卫省垣的广东第一师陈坤培所部(该部系讨龙济光时入粤,扩编成立)和平退出广州,向西江上游撤退。李福林、魏邦平已宣告独立,维持市面秩序。我们大军如向广州撤退,恐易发生误会,不得已,由石滩绕出增城,经从化、花县,越过粤汉路沿线的军田、清远、四会等县而向肇庆进发。我军在石角渡过北江后,在清远境内,不知为何,和马济第一军及韩彩凤等友军共约三四万人会合,挤在同一道路上,向同一目的地进发,争先恐后,行军序列颇为混乱。

大概上峰认为我营的军纪和战斗力在本军内均属上选,故自七泥开始撤退时,即令我部担任后卫的责任,掩护本军安全退却,并制止落伍士兵骚扰人民。这种命令,真是所谓“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哪里会有效果?记得当时彻夜急行军,某一午夜,在增城、从化之间,大军已穿过一小镇,有百数十名狡黠士兵,故意落伍停留下来,到民房前拍门叫喊,本营适于此时赶到,把他们驱逐走了。我带了三名士兵,稍事停留,不到十分钟,忽从一间铺里发出妇女惨叫声音,我偕随从士兵赶过去,叫喊开门。里面的士兵把门开了,女人呻吟之声,惨不忍闻。我站在门口,向他们叱道:“你们何故不跟队伍,在此骚扰人民,干犯军纪?”在油灯的微光下,看见里面有约莫六七人。他们见我们人少,并不害怕,竟反唇相讥道:“你是什么人?敢来管闲事!”我的随从士兵答道:“是我们李营长。”他们便咆哮起来:“直属官长也管不了,你偏来管闲事。”马上,叫打声、扳机枪声,乱成一团。我忖度这些士兵已不可理喻,好汉不吃眼前亏,只得忍气吞声,避了开去,任由他们无法无天,发泄兽欲。迄今想起当时情况如在目前,我一直认为此事是终身的奇耻大辱。

再说大军浩浩荡荡向肇庆进发,道窄人多,拥挤不堪。一日,黄昏之后,进入一条长约三十里的隘路,两侧山岭连亘不绝,险峻异常。出隘路后约五里,有一镇叫莲塘墟,故隘路出口处就叫莲塘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闯之势。我进入隘路之后再向前走,便隐约听到枪炮声。我即策马急进,只见我们大军壅塞隘路,山野之间,人马杂沓,秩序乱得难以形容。原来莲塘口是四会和肇庆间唯一的通道。而此通道已为敌军李福林、魏邦平所部,自广州乘火车赶来,先行占领,堵截我军去路。本日上午,我军先头部队到达时,即开始向敌猛攻,不下。后各路大军汇集,马济、林虎两总司令也亲赴前线督战,激战终日,仍无法将通路打开。不幸这时又逢连宵大雨,大军数万人陈兵路侧,一筹莫展。幸而此时后无追兵,否则情形便不堪设想了。

当晚,我折回本营所在地,派出连哨严加戒备。时大雨如注,人困马乏,疲惫不堪,士兵想觅地避雨固不可得,即我们营部想觅一席之地,也不可能。最后勤务兵在田野间,找到一个上有草篷、旁有泥墙的大粪坑。他们建议说,如果找得到十来根木头,架在粪坑之上,再铺上稻草,虽然臭气逼人,也未尝不可暂避豪雨。我说,不妨试试看。不久,把木头架上,稻草铺好,十多人挤卧其上,酣睡一宵。翌晨雨止,我走到司令部所在地,只见林、马两总司令都在一起,相对无策。我向林总司令敬了一个鞠躬礼,他把我介绍给马济。在护法战争时,我在湖南曾做过马济部下,但马氏迄未召见过我,也不认识我。然而他对我在绿田墟一役负伤,并缴夺敌方山炮数门的事,尚能记忆,并十分赞赏。

我当时报告林总司令,想到前方去看看,立蒙应允。在前线我看见莲塘口附近的地形,确实十分险峻。所谓莲塘口,确是在两列高山中露出的唯一“出口”,宽约二三百米。口的两侧则为高耸的山峰。敌人在这两侧的山坡上,以及正面的峡谷中,都筑有工事,架设机枪,居高临下,以逸待劳。我军如从正面进攻,正在敌人火网密集的交叉扫射点上;如从两侧仰攻,则不但目标暴露,且须爬上山顶,尤非易事。不过此处敌军为李福林、魏邦平所部,既乏平时训练,也乏战斗经验,倘用先声夺人之势,向莲塘口作正面冲击,定能将敌人防线冲破。舍此之外,实别无他途可循。各友军显然见不及此,故毫无进展。我回到司令部时,乃将上述意见陈明,林虎和马济倾听之后,似均有难色。因为在一峡谷之中,大队向前突击,敌人居高临下,三面夹攻,势必聚歼无遗。但是他们也知道,中央突破是唯一的希望,现在已是最后关头,为免全军被俘,纵知其不可,也只有一试。林虎因问我能否把我原是后卫的这一营调作前锋,担任这项暴虎冯河的任务。在这情况下,我自不便推诿,只得说:“让我试试看吧!”他两人闻言大喜,并允许另调帮统蒋琦率一营,为我的接应。

我回到营部之后,立即召集部下四位连长训话。我告诉他们这项进攻任务是十分艰巨的,战况势必万分惨烈,但事已至此,死里求生,义无反顾。这次抢关,势在必得,否则只有全军缴械。说毕,四位连长皆表示服从命令。我便令全营进发。当我们迫近莲塘口阵地时,我命令全营五百余人,就峡口前面附近散开。我自己带着掌旗兵和号兵走在前面。当我们快进入敌人射程之内时,敌方的机关枪和步枪遂密集向我们扫射。我们沉着前进,走到适当距离时,我命令号兵一齐吹冲锋号,一声喊杀,全营蜂拥而上。敌人三面炮火,向我队集中射击,地上烟雾弥漫,血肉模糊。我指挥全营,冒死冲向前去,竟将敌人正面阵地一举突破,敌方全线乃开始动摇,我便挥军追击,并扑向两翼山坡,敌人不及退走的,纷纷缴械投降。一阵厮杀,整个莲塘口的敌人遂被肃清。作为我后援的蒋琦营尚未及参战,敌人已被我击溃。天险既下,峡口大开,全军数万人循序平安通过,欢声震天。战事甫定,我检点残部,发现本营伤亡一百数十人,为全营人数三分之一以上。我随身的一名掌旗兵阵亡,两名号兵一死一伤,两名卫兵也伤了一个,战况的激烈可见。莲塘口一役之后,我的声名随之大噪,竟以勇敢善战闻名两粤。

过了莲塘口,便一望无际,再无山地,全军遂顺利开到肇庆。当林虎作肇庆镇守使时,曾在肇庆城外筑有坚固工事,似早预料会有今天的变局。我们回到肇庆后,曾数度视察这些工事,本有固守之意。嗣因广东大势已去,乃继续撤退。我们奉到命令之后,亦颇有轻松之感。

在我军继续撤退途中,总司令部高级官员马济、林虎等,均乘船西上。我们最后撤退的部队则循西江北岸江边的小道,向梧州撤退。除我们林军之外,尚有韩彩凤部、马晓军第二团以及其他番号的部队,共约三四万人,自肇庆出发。我们的第一站目的地是离肇庆约七十里的悦城。

不意我们大军尚未抵达悦城,粤军追兵已到。杨坤如部由四会经石狗突然占领了江畔的禄步墟,把大军切为两段,使我们首尾不能相顾。当时退却的部队都归心似箭,已经过去的部队都不愿回头夹击敌人,而我们未通过的部队,遂被阻于禄步墟江畔。这时江中粤军小炮艇也溯江西上助战,以四生的小炮向我军轰击。我军被困江边,受水陆两路夹攻。统领黄业兴乃率我部与友军游击司令韩彩凤部和马晓军的第二团,向江边和山上的敌人反攻,自晨至暮,战况胶着,毫无进展。这次我部仍担任后卫,当我抵达禄步墟附近江畔时,黄业兴便要我营参加战斗。这次战况也很激烈,我营与马晓军团为邻,数度向敌人猛扑,俱被其火力压制。直到黄昏时候,敌人阵地才被我军突破,溃败而逃。然我营又伤亡百余人,第四连连长邱明熙亦阵亡。在这场战役中,我第一次遇见了白崇禧和黄绍竑,他们都在马晓军部下任连长。

禄步墟为一小镇,约有两三百户人家。一两万大军同时开进,一时秩序大乱。少数不肖官兵,索米索食,甚至抢掠纵火,乱成一团。当邱连长阵亡之后,我派士兵觅得一具大棺材入殓,拟随军搬运。谁知墟上数处起火燃烧,军队拥挤,棺材太重,无法抬运,后竟为村民拋入江中。当时如不用棺材,则邱君尸体或不致遗失,至今思之,尤引以为憾。

过禄步墟后,我军不再沿江西进,另由他路到梧州。这时粤军追兵已远。粤人治粤,桂人治桂,暂时相安无事。我营在梧州稍住些时,便奉令开往郁林(玉林县,原名郁林,1958年改名玉林)驻防。

猜你喜欢
  ●卷一·徐梦莘
  ●卷三·徐梦莘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七十七·乾隆
  ◎王怀庆这成什么话·宣南吏隐
  一百六十 内务府奏曹寅家人呈报修建西花园工程用银摺·佚名
  绎史卷五十一下·马骕
  史记集解卷二十一·裴骃
  三九 打靶与出操·周作人
  ·上督抚宪将军禀并致司道书·丁曰健
  中山王元英传·李延寿
  王武俊传·刘昫
  燕王德昭传·脱脱
  谢榛传·张廷玉
  卷十、明起义军之失败·黄鸿寿
  吴淸度·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九出 见父·李渔

    〖香柳娘〗(末上)叹娇娃命乖,叹娇娃命乖!播迁无赖,令人几度嗟行迈。我杨象夏,蒙董公携带进京,指望寻着女儿,报了诓骗之仇。还求董公不遗葑菲,俯结丝萝,把他做个终身之靠。谁想事不由人,我便进去,他又出来,竟在路上相左了。又蒙董公

  • 卷四十五·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四十五目録【起六十七字至七十字】感皇恩【又一体】晁补之【二首】贺铸毛滂【二首】晁冲之【二首】周紫芝【三首】葛郯【二首】周邦彦【二首】赵企蔡伸

  • 卷二十八·乾隆

    卷二十八昌黎韩愈诗二十一首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孤臣昔放逐。血泣追愆尤。汗漫不省识。怳如乘桴浮。或自疑上疏。上疏岂其由。是年京师旱。田亩少所收。上怜民无食。征赋半已休

  • 卷一百四·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四目録兽类题李伯时所画开元御马图【元王恽】梦中又赋开元御马图【元王恽】申王画马图【宋苏轼】唐申王画马歌【元王恽】跋唐申王画马图【元王恽】韦讽録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引【唐

  • 御选元诗卷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二四言诗张养浩有田 野人遂其闲也弱冠出仕知命而归爰处于郊有琴书以自乐也有田负郭伊迩匪辽我倦而归于焉逍遥爰力于书且勤于苗朝斯夕斯以咏以謡式结今好言报夙劳山旣我狎川亦余媚维禽维鱼亦莫

  • 列传第七 徐世谱 鲁悉达 周敷 荀朗 子法尚 周炅·姚思廉

    徐世谱,字兴宗,巴东鱼复人也。世居荆州,为主帅,征伐蛮、蜒。至世谱,尤敢勇有膂力,善水战。梁元帝之为荆州刺史,世谱将领乡人事焉。侯景之乱,因预征讨,累迁至员外散骑常侍。寻领水军,从司徒陆法和讨景,与景战于赤亭湖。时景军甚盛

  • 卷八·黄以周

      哲宗   △元祐八年(癸酉,一○九三)   1、七月丙子朔,观文殿学士、大中大夫范纯仁为通议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纪事本末》卷九十九。案:《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召范纯仁为右仆射,侍御史来之邵论纯仁师事程颐,

  • 卷之八百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十七·佚名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闰五月甲申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壬子皆如之。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翰林院侍讲学士杨捷三奏、藩司轻改旧章激民生变。请派员查办一摺。河南钱粮

  • ○[蒙古]色目人第二甲十五名·佚名

    赐进士出身授承事郎一、虎理翰贯奉元,弘吉解 【[八] 解,疑系■〈碍,角代石〉之讹。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氏族》条蒙古七十二种中有瓮吉歹,当即此弘吉■〈碍,角代石〉之异写。萧启庆《校注》径改解为剌。】 人氏。字

  •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政治·钱穆

    关于中国与西方,由于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而历史进程亦不同。上自政治组织,下至社会体制,双方莫不有其重大之相异点。主要者,如宗教一项。西方自罗马帝国崩溃,基督教即为彼方上下所共同信仰,形成为西方社会一指导中心。直至最近

  • 卷二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十六征榷考【臣】等谨按马端临征榷考纪述榷政为目有六曰征商即关市之征也曰盐铁则管子正盐筴之说所造端也曰榷酤自汉时征之曰榷茶曰坑冶皆自唐

  • 卷十二·柯尚迁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全经释原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全经释原卷十二明 柯尚迁 撰冬官司空第六冬者四时之终终将复始万物胚胎于此不冬则无以为春矣故司空名之曰冬官司空掌土名为空者土欲其耕治以养民不欲其空者也故立

  • 刑德第五十五·桓宽

    【题解】本篇就&ldquo;刑&rdquo;和&ldquo;德&rdquo;的问题,实质上是关于&ldquo;法治&rdquo;和&ldquo;礼治&rdquo;的问题,展开辩论。大夫提出&ldquo;令者所以教民也,法者所以督奸也。令严则民慎,设法而奸禁。&rdquo;御史也

  • 卷第六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六十一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贤圣品第六之五如是熟修不净观持息念。二加行已能次第引所缘不杂。身受心法念住现前。复于不杂缘法念住无间。引所缘杂法念住生。次应修总缘共相法念住。

  • 长安志图·李好文

    西安历史地志。元李好文编撰。 好文,字惟 中,东明(今山东东明)人,至正二年(1342)任陕西行台治 侍御史。在长安,因有感于千余年来长安城的沧桑巨变, 撰成是书。书原名《长安图记》,后人以与宋敏求《长安志》 合刊,改名

  •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梁启超撰。载《饮冰室文集》卷十六。清光绪二十六年一月(1900.2)维新变法失败后避难日本时,发表在《清议报》第35册上的一篇著名政论散文。作者怀着强烈的爱国激情,驳斥了帝国主义者所谓中国是“老大帝国”的论调,极

  • 古代汉语·王力

    高校文科古汉语教材。王力主编。1962年中华书局初版,1982年出版修订本。是根据1961年5月全国高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决定,以北京大学古代汉语讲义为基础,由若干高校教师共同编写的教科书。修订本4册,约100万字,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