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八章 十王章

摩诃那摩之儿由达弥罗妇人之胎所生有苏提塞那,同第一妃女儿有桑伽,(一)苏提塞那即王位,即时为桑伽所杀。同日彼女打鼓回绕,(二)与己夫持伞之称陀王位,彼奢达伽哈伽[持伞]之储水池,于[彼]年已殁。(三)

时彼友大智慧之大臣,此死者于王邸内附于荼毗,大力之米贼,(四)思:“适于王位。”令窃升王位,住于[王宫]中,[言]:“王罹病。”(五)自行王事,然祭日来耶民众叫喊曰:“王若在者与吾等共来。”(六)闻此而彼人民之护者以[身]严着所有璎珞,引来大象,曰:“此不适于余。”彼(七)命令齿舍利堂处之石膏象。云:“王之命。”彼来者乘此而[王]右绕行都,由东门外出,命筑都于第一塔处、(八、九)三大塔之象构[饰]栅于门。此之密达塞那[友军]行数多之善业,于彼年之内而殁。(一〇)

名搬多之达弥罗人在密达塞那战场屠杀由对岸(阎浮洲)而来,行楞伽国之王事(一一)门阀之人人皆集于罗哈那,由河此方之主权只有达弥罗人振此。(一二)孔雀族之生畏惧斯巴军帅之人人逃逸各处已构造住居,(一三)其中一人为南提瓦庇村居士名达多塞那[舍利军]者,又其儿于达他那摩(一四)住安庇罗耶古[酸粥]村中,获达多塞那、西罗提沙普提之同族生二儿。(一五)彼等母兄有信心而出家,于提伽桑达结庵室而住。达多塞那青年亦(一六)于彼处而出家,一日于树下论诵,大雨降注。龙见此(一七)蜷局而卷,以镰首掩之,护书与童子,伯父见此。(一八)他[一人之]行者,对彼发怒,头上撒尘芥,彼心不荒立。伯父见此曰:(一九)“实此者成最妙人,或则成王,可护之。”伴彼向精舍而来,(二〇)于构尼沙提[牛卧]精舍,谓:“此者可成为政家。”使教此童子。般多伽王知此,(二一)[言]:“将捕彼。”已送属徒,同夜长老感梦伴童子出。(二二)彼去同时,属徒已亦包围[精舍],房舍中不见[彼]出。由此处出之彼等二人(二三)于南部地方,达名构那[牛]之大河,希望急渡而[为]满水立即止住。(二四)谓:“如此之河遮吾等,于堀储水池,汝亦遮此。”长老其时与童子共渡河,一龙王见此两者捧彼之背。彼[长老]与童子共渡,带彼往边鄙之住处,得乳饭吃此,残余[入]钵与彼。(二五、二六、二七)由心对长老敬重,[彼]投食物于地上而食,长老亦知“食此大地”。般多王亦即王位第五年而殁,其儿波林达[王]又彼第三[年殁],彼弟库达婆怜行大地之王政,从达多塞那之大众无余加以压迫。(二八、二九、三〇)爱顾达多塞那之人人,与王战,而彼[婆怜达王]行善恶之业十六年而殁。(三一)由此提利达罗为王,而达多塞那与彼大战二个月而灭彼。(三二)此护地者之被杀耶?达弥罗人达提耶王其后三年为达多塞那所杀,由此(三三)达弥罗人庇提耶七个月而亡,[如斯]与达多塞那战之达弥罗之统率完全断绝。(三四)

由此楞伽岛有人民之主则有达多塞那王,[彼]于此岛与兄弟共张二十一次之交战阵营,用种种之方便,岛民之杀戮者之达弥人,无余而[屠戮],善清大地,令人民安稳,其他者破坏教法者,仍复于旧所。(三五、三六、三七)随达弥罗人之旧家又旧族之村,“彼等对余、教法亦不护”[言之]而怒,(三八)没收彼等之村,为无守护之村,由罗哈那而来奉事彼一切旧族等彼随宜尊重恭敬,为己苦难之友大臣等,又慰此。(三九、四〇)使大河之堰水不涸而造水田,于摩诃婆利[食堂]使供比丘等米饭。(四一)跛病之蔓延所,智者构筑[病]院,掘伽罗储水池使堰沟岳那大河,(四二)具列次整理大精舍无混杂者。亦见相同之菩提树堂之可爱。(四三)彼施四种之要具,使比丘等满足,爱护三藏如法阿育王。(四四)为诸长老构筑财物丰盛之十八精舍,在岛又[设]十八之储水池。(四五)伽拉瓦庇[黑池]精舍与名寇提波沙瓦[精舍],名有达吉那吉利[南山][精舍]与名瓦达[增]之精舍、(四六)般那瓦罗伽布陀[精舍]与名巴罗陀伽[精舍],于婆沙那那地方之达多塞那山[精舍]、(四七)曼伽那[精舍],多巴乞提[精舍]与北[方]达多塞那精舍,东[方]安巴乞提[精舍],同安达罗美吉利[精舍],(四八)阿他鲁西嘉达多塞那[精舍]与伽西庇提伽普波伽[精舍],罗哈那之达耶伽摩、沙罗瓦那乞必沙那,(四九)庇利瓦那之[诸]精舍,以上被思惟为十八大精舍,般多罗伽翰巴提、摩诃达达等为储水池。(五〇)彼人间之最胜者为小精舍十八与同数作储水池施与此等[之精舍](五一)二十五肘[高]之摩优罗[摩罗]房舍取拂为二十一肘之殿楼,(五二)[王弟]库玛摩塞那整从前之收益,清此则为伽罗瓦庇配[利]之半与田二百枚。(五三)对古铜殿施行修理,三个之大塔亦[修理]古掩盖。(五四)如天爱帝须之行菩提树祭,[王]行洗浴供养菩提树为胜菩提树。(五五)于此奉青铜制之洗槽十六,为牟尼主尊[释尊]造璎珞,已行灌顶式。(五六)由大菩提树植付以来至第十二年止,楞伽岛诸王已行菩提树供养。(五七)作大摩哂陀长老之像,行高价之供养,运来长老火葬之址。(五八)施一千金,命说“岛史”,立于此之比丘亦令施舍糖丸。(五九)想起[曾]在己头上撒比丘之尘芥,住己之房舍之比丘不与利。(六〇)于阿巴优达罗精舍行大增筑业,为大师之石[像]设殿堂与假堂。(六一)普达达沙之所造之眼遗失,现以无价之摩尼珠二个为大师之眼,同[造]光明之冠珠。(六二)以深青之摩尼卷有最胜之发,金带,同眉间之毫光,金衣、(六三)黄金之足网、莲华、最良之灯火、种种杂色之布,于此为无数之供养。(六四)巴夫曼伽罗[多吉祥]塔之像殿造诸菩萨之像,于处亦有加罗塞罗[黑石][大]师之[像]。(六五)名乌波逊巴[近倒]作世尊之光明冠珠,名阿庇塞伽[灌顶]彼亦[造][世尊]。(六六)先语佛像作庄饰,于菩提树之左侧共构筑菩萨堂。(六七)于弥勒[菩萨]施与一切王者之装饰,于四方一由旬间已准备其守护。(六八)于诸精舍使回绕步道名“舍利线”,同投百千金作大菩提树堂。(六九)于塔波园[精舍]为塔行净除腐朽之供养,于齿舍利堂,又修理腐朽之[个所]。(七〇)高价之摩尼珠密于钳散,就金莲[之饰]为有光舍利函,供养齿舍利,行无数之供养,施衣服其他与本岛住之比丘等。(七一、七二)处处之精舍施行改修,于堂舍构栅,美丽[施]漆餐工事。(七三)三个之大塔施高价之漆餐工事,同[加]黄金之伞盖与金刚之头卷。(七四)奸邪之摩诃塞那[王]之亡,故大精舍为法喜部比丘所住,王欲施与上座部比丘等,于奢提耶山建安巴陀罗[精舍],由彼等之请,施[此与]彼等。(七五、七六)以金铜造舍利之安置槽,以十安摩那[之地]行布施之务。(七七)无等比之[王]于都之内外,供养胜者之堂与像等于法阿育[王]。(七八)彼之善业一切委语谁能此耶?唯只显示概略。(七九)

彼有二王子,加沙波生为低母之子,大力者莫伽罗那为同生母之子。(八〇),同又有美丽一人之王女,等于[王之]命,彼女与甥,又亦[与]彼军帅之职。(八一)彼[甥]鞭无罪王女之股,王见彼女之衣服涂血,(八二)知此而怒,裸彼母而烧杀。自此以来彼[对王]怀怨,接近加沙波,(八三)以王位诱惑于彼,与父间决裂,爱抚人民,生擒于王。(八四)由此加沙婆,皆得恶友,已灭父党之人人,令翳王伞。(八五)其后莫伽罗那欲与彼行大战,不得兵力,欲得此而渡阎浮洲。(八六)失大王国,[与莫伽罗那]王子相离,住牢狱中受苦恼之王,(八七)为[更]令苦,无智彼[将军]告加沙波僭王云:“大王!王家有蓄财,王之父语。”(八八)“不然”[加沙波]之答耶!复言:“大王!王不知彼之心,彼为莫伽罗那蓄财为使护。”(八九)闻此最劣之人、[加沙婆]恼怒,送使者至父之处,一追问:“语蓄财之在处。”(九〇)王然思:“杀我为此恶人之计略。”而默然,彼等行去,僭此语王。(九一)由此,怒更甚,再三再四派遣[使者]。王思:“然,见余之友后,于伽罗池水浴(九二)而死。”[王]告使者言:“若使余往伽罗池一行,则可得知。”彼等已去(九三)[僭]语于王,贪财之王欢喜踊跃,派遣使者与以古付中轴车。(九四)如斯王之去焉,彼御者走车,食炒米,亦与王以若干量。(九五)食此而[王]喜彼,爱顾彼,为莫伽罗那之门卫长,其时已与书信。(九六)如斯荣华摇动,譬如电光,然,有心者谁放心此[荣华]?(九七)闻“王来”,王之友彼长老得豆饭与善鸟肉,想起“王之好此”,护此而近于[王],王亦来礼敬而坐于一方。(九八、九九)如斯坐之彼等两者如共得王国者,相互语消除大苦。(一〇〇)长老飨应于彼,就不放逸与种种训诫,示世之定法而别。(一〇一)由此,[王]赴储水池,思跳入而洗浴、饮水,已告王臣等如斯言:(一〇二)“汝等,得知此是余之所有财产。”王臣闻此向都伴来报于[僭]王,[彼]人主(一〇三)恐:“此者为儿之护财,只要有生于[此]国欲离间人人。”怒而命将军曰:(一〇四)“杀余之父。”甚憎于[王],彼[将军]曰:“余见敌之背。”踊跃欢喜,以所有璎珞饰身,(一〇五)近于王而经行于彼面前。王见此而思:“此恶人使余心意[痛苦],如使苦于身体,愿陷于奈落。对彼虽然构忿,我何之心愿得满耶?”(一〇六、一〇七)如斯慈爱军之王对彼曰:“余以同一心对莫伽罗那又对于汝。”(一〇八)彼微笑摇头,王见此已知:“彼今日必杀余。”其时此暴恶人,(一〇九)系锁而裸王,使彼面向东方,缚入[狱]壁之中,(一一〇)使涂泥土。而见如斯,谁之贤者求财宝、生命、名誉、愉悦耶?(一一一)此人王达多塞那如斯[为]儿所杀,[在位]十八年而往天王之处。(一一二)此王造伽罗储水池[时]见一人之比丘入定,由定而不能起,向比丘之头撒尘土。此为说示彼业之现生果。(一一三、一一四)此等以十人之财丰优异之王亦无财面死而去。有财者之财亦见无常,有智者贪财耶?(一一五)

为以上善人之信心与感激而起造大王统史

名十王章第三十八章[毕]

猜你喜欢
  辩正论卷第八·法琳
  万善先资集卷四·周梦颜
  水鉴海和尚天王语录序·水鉴慧海
  卷第十二·佚名
  維摩詰所說經卷下·欧阳竟无
  妙法蓮華經卷第五·欧阳竟无
  佛说一切佛摄相应大教王经圣观自在菩萨念诵仪轨一卷·佚名
  卷第八·佚名
  俱舍论疏 第二十卷·法宝
  续传灯录总目录卷下·居顶
  坚牢地天仪轨·佚名
  卷三十一·性音
  中佛会实有健全组织之必要·太虚
  序·应庵昙华
  僧教育要建筑在僧律仪之上·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李处全·唐圭璋

      处全字粹伯。徐州丰县人。生绍兴四年(1134),绍兴三十年(1160)进士。历殿中侍御史、侍御史、知袁州、处州、舒州。淳熙十六年(1189)卒,年五十六。有晦庵词一卷。   水调歌头   丁丑岁,吴门为外舅蒋宣卿寿   金节照南

  • 第一折·王实甫

    (末上,云)害杀小生也。自那夜听琴之后,再不能够见俺那小姐。我着长老说将去,道张生好生病重,却怎生不见人来看我?却思量上来,我睡些儿咱。(红上,云)奉小姐言语,着我看张生,须索走一遭。我想咱每一家,若非张生,怎存俺一家儿性命也

  • 卷六十二·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六十二    明 冯惟讷 撰 宋第八 鲍照【三】 拟古八首 鲁客事椘王怀金袭丹素既荷主人恩又蒙令尹顾日宴罢朝归舆【一作鞍】马塞衢路宗党生光辉【一作华】宾仆远倾慕富贵人所欲道得亦何惧南

  • 卷三·贾谊

    俗激(事势)大臣之俗,特以牍书不报,小期会不答耳,以为大故,以为大故不可矣。天下之大指,举之而激。俗流失,世坏败矣,因恬弗不知怪,大故也。加刀笔之吏,务在筐箱,而不知大体,陛下又弗自忧,故如哉!夫邪俗日长,民相然席于无廉丑,行义非循

  • 卷三十·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三十     宋 王当 撰哀公 鲁冉有【求】 冉有名求为季氏宰十一年齐伐鲁及清冉有请与齐战齐师宵遁冉有用矛於齐师故能入其军孔子曰义也为郊战故公会吴子伐齐大败齐

  • ●南明史料卷四·佚名

    一四一、刑部残题本一四二、浙江巡抚萧起元残揭帖(顺治十年八月二十九日到)一四三、江宁巡抚周国佐揭帖(顺治十年十月初五日到)一四四、江南总督马国柱残奏本一四五、礼科给事中季开生揭帖(顺治十一年二月日到)一四六、「海

  • 殷绍传·魏收

    殷绍,长乐人。少年时聪敏,喜爱陰陽术数,曾游学四方,通晓九章、七曜。世祖时为算生博士,在东宫西曹任事,因擅长陰陽术数而为恭宗知遇。太安四年(458)夏,向皇帝进献《四序堪舆》,奏启说:“我于姚氏时代,求学到达伊川,遇见周游讲学

  • 卷二十三·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二十三圣功【六 附载平定台湾二】六月驾驻避暑山庄以平定台湾大功告成御制记文勒碑於承德府文庙御制平定台湾告成热河文庙碑文【戊申】昨记平定台湾生擒二凶之事亦既举平伊犂定回部收金川

  • 提要·刘敞

    臣等谨案春秋传说例一卷宋刘敞撰敞学问渊博尤长于春秋所著经解诸编皆别著录此书发凡举要又其说经之纲领也其弟攽作敞行状欧阳修作敞墓志俱称敞说例凡二卷陈振孙书录解题则以为一卷盖传抄分合互有不同至宋史艺文志独称

  • 商书·太甲下·佚名

    伊尹申诰于王曰:「呜呼!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天位艰哉!德惟治,否德乱。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终始慎厥与,惟明明后。先王惟时懋敬厥德,克配上帝。今王嗣有令绪,尚监兹哉。若升

  • 卷九·刘玉汝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缵绪卷九      元 刘玉汝 撰 小雅一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鼔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傚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

  • 第二十四章 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冯友兰

    新儒家接着分成两个主要的学派,真是喜人的巧合,这两个学派竟是兄弟二人开创的。他们号称"二程"。弟弟程颐(1033-1108年)开创的学派,由朱熹(1130-1200年)完成,称为程朱学派,或"理学"。哥哥程颖(1032一1085年)开创的另一个学

  • 文公·文公七年·左丘明

    【经】七年春,公伐邾。三月甲戌,取须句。遂城郚。夏四月,宋公王臣卒。宋人杀其大夫。戊子,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晋先蔑奔秦。狄侵我西鄙。秋八月,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扈。冬,徐伐莒。公孙敖如莒莅盟。【传】七年春,公伐邾。

  • 卷十·王引之

    彼彼,匪也。《詩·桑扈》「彼交匪敖。」襄二十七年《左傳》說此詩曰:「匪交匪敖,福將焉往?」成十四年引《詩》:「彼交匪傲。」《漢書·五行志》作「匪徼匪傲」。《采菽》曰:「彼交匪紓。」《荀子·勸學》

  • 佛说五十颂圣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得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心善解脱,通达智慧;如大龙王,断诸有结去除重担;所作已办,逮得己利

  • 元始说功德法食往生经·佚名

    元始说功德法食往生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演说,旨在超度地狱饿鬼及众生亡魂。据称天尊怜悯地狱饿鬼、畜生等遭受痛苦,不得超生,乃对大慈大悲真人宣说颂文二首、偈文

  • 百越先贤志·欧大任

    (明)欧大任撰,4卷。这是一部记述古代闽浙一带重要历史人物的传记体工具书,共收录从西周到东汉的历史人物如欧冶子、畴无余、讴阳、文种、计倪、范蠡等134人。古代闽浙一带有东越、闽越、欧越、南越、西越、骆越,统称百越

  • 孔子编年·胡仔

    南宋胡仔撰。五卷。为胡仔奉其父胡舜陟之命编撰。以《论语》为主,采《礼记》、《左传》、《公羊》、《穀梁》、《史记》及《孔子家语》等所载有关孔子言行事迹,按年编排,实即年谱,不称年谱而曰“编年”,意在尊圣。是编于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