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会要卷四十八

宋 徐天麟 撰

民政三

置三老【赐帛附】

高祖二年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衆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事相教复勿繇戍以十月赐酒肉【本纪】

文帝十二年诏以户口率置三老常员【本纪】

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掌教化【百官表】

武帝元狩六年遗谒者循行天下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本纪】

贾山曰天子之尊尊养三老於大学执爵而馈执爵而酢祝?在前祝鲠在後公卿奉杖大夫进履【贾山传】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曰项羽无道放弑其主天下之贼也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三军之衆为之素服以告之诸侯为此东伐此三王之举也汉王曰善非夫子无所闻於是汉王为义帝发丧兵皆缟素【高纪】

武帝遣司马相如谕告巴蜀责三老以不教诲之过【相如传】

戾太子发兵诛江充长安中扰乱言太子反上怒甚壶关三老茂上书窃以为亡邪心书奏天子感悟【太子传】王尊为京兆尹坐免湖三老公乘兴等上书讼尊治京兆功效日着书奏天子复以尊为徐州刺史【尊传】

王尊为东郡太守河水盛溢尊躬率吏民投沈白马请以身填金堤水波稍却白马三老奏其状制诏秩尊中二千石【同上】

黄霸守颍川吏民兴於行谊赐三老爵及帛【黄霸博】韩延夀守冯翊有昆弟讼田延夀曰咎在冯翊移病不听事令丞啬夫三老亦自系待罪【延夀传】

赐三老帛

高祖以十月赐酒肉【见上】

文帝十二年遣谒者劳赐三老帛人五匹【本纪下同】

武帝元狩元年遣谒者赐县三老帛人五匹乡三老人三匹

宣帝元康元年加赐三老帛

四年加赐三老帛人二匹

甘露三年凤皇集新蔡赐新蔡三老帛有差

元帝初元元年赐三老帛人五匹

五年赐三老帛人五匹

元光二年赐三老帛

建昭五年赐三老帛

成帝建始元年赐三老钱帛

绥和元年赐三老帛

平帝元始三年赐三老帛

尊高年

文帝元年诏曰老者非帛不煖非肉不饱今岁首不时使人存问长老又无布帛酒肉之赐将何以佐天下子孙孝养其亲今闻吏禀当受鬻者或以陈粟【师古曰禀给也鬻淖糜也给米使为糜鬻也以文帝诏文考之则受鬻之法其来必久】岂称养老之意哉具为令有司请令县道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以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赐勿及当禀鬻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啬夫令史致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刑者及有罪耐以上不用此令【本纪】

文帝礼高年九十者一子不事八十者二算不事【贾山传师古曰一子不事蠲其赋役二算不事免二口之算赋也】

武帝建元元年民年八十复二算九十复甲卒

四月诏民年九十已上已有受鬻法为复子若孙令得身帅妻妾遂其供养之事

武帝元狩元年诏曰朕哀夫老眊孤寡鳏独或匮於衣食甚怜愍焉其遣谒者巡行天下存问致赐有寃失职使者?闻

元帝初元元年遣使存问耆老

建昭四年临遣谏大夫博士赏等二十一人循行天下存问耆老

成帝永始三年临遣大中大夫嘉等存问耆老【并本纪】

赐高年帛

武帝元狩二年遣谒者赐年九十已上帛人二匹絮三斤八十已上米人三石

元封元年加年七十以上帛人二匹

二年赐高年米人四石

宣帝地节三年加赐高年帛

元康二年赐高年帛

三年赐高年帛

神爵元年赐高年帛

四年赐高年帛

五凤三年加赐高年帛

甘露二年赐高年帛

元帝初元四年赐高年帛

永光元年赐高年帛

成帝鸿嘉元年加赐高年帛

永始四年赐高年帛【并本纪】

赐孝弟力田钱帛【赐爵】

孝文十二年遣谒者劳赐孝者帛人五匹悌者力田二匹【纪下同】

後七年遣诏赐孝弟力田金钱帛各有数

武帝元狩元年赐孝者帛人五匹弟者力田人三匹宣帝元康元年加赐孝弟力田帛

四年加赐孝弟力田帛人二匹

甘露二年凤皇集赐新蔡孝弟力田帛

元帝初元元年赐孝者帛五匹弟者力田三疋

五年赐孝者帛人五匹弟者力田三疋

永光二年赐孝弟力田帛

建昭五年赐孝弟力田帛

成帝建始元年赐孝弟力田钱帛有差

绥和元年赐孝弟力田帛

哀帝即位赐孝弟力田帛

宣帝神爵四年黄霸治行尤异颍川孝弟力田皆以差赐爵【黄霸传按纪云一级】

成帝建始三年赐孝弟力田爵二级

河平四年赐孝弟力田爵二级【并本纪】

恤鳏寡孤独

文帝一三年赐天下孤独布帛絮【按贾山传云出帛十万疋以振贫民】武帝元狩元年遣谒者存问致赐鳏寡孤独帛人三匹絮三斤县乡即赐毋赘聚

六年遣博士六人分廵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业者贷与之

元封元年加孤寡帛人二疋

二年赐孤寡米四石

五年赐鳏寡孤独帛贫穷者粟

六年赐天下贫民布帛人一匹

太始三年赐鳏寡孤独帛人一匹

宣帝即位赐金钱鳏寡孤独各有差

地节三年诏曰鳏寡孤独高年贫困之民朕所怜也前下诏假公田贷种食其加赐鳏寡孤独高年帛二千石严教吏谨视遇毋令失职

元康元年加赐鳏寡孤独帛

二年赐鳏寡孤独帛

三年赐鳏寡孤独帛

四年正月遣太中大夫强等十二人廵行天下存问鳏寡

三月加赐帛鳏寡孤独各一疋

神爵元年赐鳏寡孤独帛

四年赐鳏寡孤独帛

五凤三年加赐鳏寡孤独帛

甘露二年赐鳏寡孤独帛

三年凤皇集赐新蔡鳏寡孤独帛

元帝初元元年临遣光禄大夫褒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问耆老鳏寡孤独困乏失职之民

五年赐鳏寡孤独帛二疋

永光元年赐鳏寡孤独帛

二年赐鳏寡孤独帛

建昭四年临遣谏大夫博士赏等二十一人廵行天下存问耆长鳏寡孤独困乏失职之人

成帝建始元年赐鳏寡孤独钱帛各有差

鸿嘉元年赐鳏寡孤独帛

永始四年赐云阳鳏寡孤独帛

平帝元始四年赐鳏寡孤独帛【并本纪】

恤流民

汉二年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高纪】五年诸民略在楚者皆归之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同上】

汉兴大城名都民人散亡逮文景四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功臣表】

景帝即位议民欲徙寛大地者听之【本纪】

武帝元狩四年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天子遣使振贫民尚不能救及徙民於关西以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本纪凡七十二万五千口】衣食皆仰给于县官数岁贷与产业使者分部护冠盖相望费以亿计【食货志】

元鼎六年山东被河灾及岁不发令饥民得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使者冠盖属於道护之下巴蜀粟以振焉【同上】

元封四年关东流民二百万口无名数者四十万公卿议欲请徙流民於边以适之石庆上书愿归丞相印上报曰惟吏多私需求无已去者便居者扰故为流民法以禁重赋君不绳责长吏而请以兴徙四十万口荡摇百姓孤儿幼年未满十岁无罪而坐率朕失望焉【石庆传】宣帝本始三年大旱三辅民就贱者且毋收事【本纪】地节三年流民还归者假公田贷种食且勿算事【本纪】胶东相王成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余口赐爵关内侯秩中二千石【本传】

成帝河平元年流民入函谷关【天文志】

四年遣博士嘉等举行濒河之郡避水它郡国者在所冗食之谨遇以文理毋令失职【本纪】

阳朔二年秋关东大水流民欲入函谷天井壶口五阮关者勿苛留遣谏大夫博士分行视【本纪】

鸿嘉四年流民欲入关辄籍纳所之郡国谨遇以理【本纪】平帝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流亡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起官寺市里募徙贫民县次给食至徙所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又起五里於长安城中宅二百区以居贫民【本纪】

西汉会要卷四十八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七 裴让之(弟诹之) 谳之 皇甫和 李构 张宴之 陆卬 王松年 刘祎·李百药
  俭约第十八·吴兢
  第一百二十七回 醋海多波大员曳尾 花魁独占小吏出头·蔡东藩
  第四十六回 情脉脉洪姨进甘言 语詹詹徐相陈苦口·蔡东藩
  卷第二百八十·胡三省
  二百四十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第四六一谕光绪十三年九月十八日一二二三四--四·佚名
  志卷第十 高丽史五十六·郑麟趾
  曹华传·刘昫
  史建瑭传·欧阳修
  ●台湾纪事卷一·吴子光
  晋纪十二 中宗元皇帝上建武元年(丁丑、317)·司马光
  汉纪二十 起昭阳作噩,尽屠维单阏,凡七年。·司马光
  大清会典序·佚名
  胡笔江·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钱振锽

    一、《六经》“学”字,未有作摹仿解者。有之,是后儒注《论语》“学之谓言效也”始,其语陋矣。“学”者,博闻多见之谓也。我辈学诗,不过多读古今诗集,以启发我之才力心思而已,不必影响字句、形

  • 卷四百六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六十一白居易【以下别集】窗中列远岫【题中以平声为韵 见本集宣州试射中正鹄赋後】天静秋山好窗开晓翠通遥怜峰窈窕不隔竹朦胧【一作蒙笼】万点当虚室千重叠远空列檐攒秀气缘隙助清风碧

  • 刘仙伦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刘仙伦(生卒年不详)字叔儗,号招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与刘过齐名,称为庐陵二布衣。 岳珂《檉史》卷六谓其“才豪甚,其诗往往不肯入格律”,“大概皆一轨辙,新警峭拔,足洗尘腐而空之矣。独以伤露筋骨,盖与改之为一流人物

  • 王之道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王之道(1093—1169)字彦猷,濡须(今安徽合肥)人。宣和进士。靖康初,摄历阳令。建炎间,金兵陷无为军,率乡人据险共保,扰击金兵。绍兴二年(1132),进承奉郎,镇抚司参谋官。六年,知开州。八年,通判滁州。以反对和议,忤秦桧,坐废二

  • 列传第二十七·刘昫

    ○韦挺 子待价 弟万石 杨纂 族子弘礼 弘武 武子元亨 元禧 元祎 刘德威 子审礼 孙易从 审礼从弟延嗣 阎立德 弟立本 柳亨 族子范 兄子奭 亨孙涣 泽 崔义玄 子神庆 韦挺,雍州万年人,隋民部尚书冲子也。少

  • ●平吴事略·韩菼

    南园啸客辑顺治元年三月十七日,贼游骑之平则门,环攻九门,门外三大营悉降贼。十八日,攻益急。自成驻彰义门外,遣降贼太监杜勋缒入见帝,求禅位。帝怒斥之。日暝,太监曹化淳启彰义门,贼尽入。帝出登煤山,望烽火彻天。帝叹息曰:苦我

  • 卷十七·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十七 【起庚戌宋光宗绍熙元年尽丁卯宋宁宗开禧三年】凡十八年 【庚戌】光宗皇帝绍熙元年【金章宗璟明昌元年】春正月

  • 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成化十年二月丙辰朔免各处巡抚都御史赴京议事以西北虏寇未息四方亦多灾伤寇盗故也○丁巳释奠先师孔子遣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彭时行礼○戊午祭 大社 太稷○遣顺天府祭先农之神○工部言管理河道郎中郭昇请

  • ●卷上·文秉

    ○万历起天启四年止 神庙嫡母为仁圣陈太后,生母为慈圣李太后,中宫为孝端皇后。而生光庙者,孝靖皇后也。二祖家法:圣躬每有私幸,必有赐赉。随侍文书房内阉即注明某年月日,并记所赏以为验。孝靖,故宫人也。神庙一日索水盥手,孝

  • 第八卷 同治(下)·缪荃孙

    恭亲王等奏(同治四年二月初八日)再二月初二日,接准法国公使照会,内称:江宁地方早经肃清,此后须照续增条约第六款,将江宁地方安置埠头,为通商之所。望行知江苏巡抚,转饬地方官于本国总领事派员到日,务须帮同妥办,等因。臣等查法

  • 卷五 魏书五 后妃传第五·陈寿

    (卞皇后、甄皇后、郭皇后)后妃传,《易经》中说:“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内;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综观古代贤明的帝王人主,无不明确地制定其后妃制度和礼仪,以顺应世间之道德伦理规范。故而尧帝将他的两个女儿嫁给虞舜,使他的事

  • 汪广洋传·张廷玉

    汪广洋,字朝宗,高邮人,后定居太平。太祖渡江,将他召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设置正军都谏司后,汪广洋被提拔为谏官,升迁行省都事,屡次晋升,成为中书右司郎中。不久又主持骁骑卫事,辅助常遇春管理军务。攻下赣州后,汪广洋留

  • 凌道扬·周诒春

    凌道扬 年二十九岁。生于广东宝安县。父善元。任牧师。未婚。初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得学士学位。为约翰声编辑。宣统元年。以官半费游美。入麻省农业学校。民国元年。得学士学位。入耶路大学。习森林科。民国三年

  • 哀公·哀公二十年·左丘明

    【传】二十年春,齐人来征会。夏,会于廪丘。为郑故,谋伐晋。郑人辞诸子侯,秋,师还。吴公子庆忌骤谏吴子,曰:「不改,必亡。」弗听。出居于艾,遂适楚。闻越将伐吴,冬,请归平越,遂归。欲除不忠者以说于越,吴人杀之。十一月,越围吴。赵孟

  • 卷七十二·道世

    △四生灾第八十二(此有五部)▲述意部第一夫行善感乐,近趣人天,远成佛果。作恶招苦,近获三途,远乖圣道。愚人不信,智者能知。故有四生躯别,六趣形分。明闇异途,升沈殊路。业缘之理皎然,因果之报恒式也。▲会名部第二如《般若经》

  • 卷第一·佚名

    阿毗达磨发智论迦多衍尼子造 唐 玄奘译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一尊者迦多衍尼子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世第一法纳息第一世第一法七  顶二暖身见十一见摄断  此章愿具说云何世第一法。答若心心所法。为等无

  • 新竹县采访册·陈朝龙

    地理杂志。清陈朝龙等撰。十二卷。该县旧无专志,光绪年间,奉檄设局,聘人采访,由朝龙等编辑,约于光绪二十年(1884)成册,约十九万字。悉依台湾省通志局颁发程式。冠总目、总括。正文分沿革、城池、山川、庄社、街市、水利、碑

  • 地藏菩萨经·佚名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篇幅甚短,仅二百余字。谓地藏菩萨在东方琉璃世界,见地狱众生受苦,故来到地狱,与阎罗一起断案。并谓凡造地藏像、写地藏经、称地藏名者,皆得往生净土。舍命之日地藏菩萨当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