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

日本書紀卷第十 譽田天皇 應神天皇<本文>

譽田天皇。足仲彦天皇第四子也。母曰氣長足姫尊。★天皇以皇后討新羅之年。歳次庚辰(仲哀天皇九年庚辰二〇〇)冬十二月。生於筑紫之蚊田。幼而聰達。玄監深遠。動容進止。聖表有異焉。皇太后攝政之三年(癸未二〇三)。立爲皇太子。〈時年三。〉初天皇在孕而。天神地祇授三韓。既産之完生腕上。其形如鞆。是肖皇太后爲雄裝之負鞆。〈肖。此云阿叡。〉故稱其名謂譽田天皇。〈上古時俗。號鞆謂褒武多焉。一云。初天皇爲太子。行于越國。拜祭角鹿笥飯大神。時大神與太子名相易。故號大神曰去來紗別神。太子名譽田別尊。然則可謂大神本名譽田別神。太子元名去來紗別尊。然無所見也。未詳。〉★攝政六十九年(己丑二六九)夏四月。皇太后崩。〈時年百歳。〉

元年春正月丁亥朔。皇太子即位。☆是年也。太歳庚寅。

二年春三月庚戌朔壬子。立仲姫爲皇后。后生荒田皇女。大鷦鷯天皇。根鳥皇子。先是天皇以皇后姉高城入姫爲妃。生額田大中彦皇子。大山守皇子。去來眞稚皇子。大原皇女。■來田皇女。又妃皇后弟弟姫。生阿倍皇女。淡路御原皇女。紀之菟野皇女。次妃和珥臣祖日觸使主之女。宮主宅媛。生菟道稚郎子皇子。矢田皇女。雌鳥皇女。次妃宅媛之弟小■媛。〈小■。此云烏儺謎。〉生菟道稚郎姫皇女。次妃河派仲彦女。弟媛。生稚野毛二派皇子。〈派。此云摩多。〉次妃櫻井田部連男鋤之妹糸媛。生隼総別皇子。次妃日向泉長媛。生大葉枝皇子。小葉枝皇子。凡是天皇男女并廿王也。根鳥皇子。是大田君之始祖也。大山守皇子。是土形君。榛原君。凡二族之始祖也。去來眞稚皇子。是深河別之始祖也。

三年冬十月辛未朔癸酉。東蝦夷悉朝貢。即役蝦夷而作厩坂道。

十一月。處々海人■■之不從命。〈■■。此云佐麼賣玖。〉則遣阿曇連祖大濱宿禰平其■■。因爲海人之宰。故俗人諺曰佐麼阿摩者。其是緑也。

是歳百濟辰斯王立之失禮於貴國天皇。故遣紀角宿禰。羽田矢代宿禰。石川宿禰。木菟宿禰。嘖譲其无禮状。由是。百濟國殺辰斯王以謝之。紀角宿禰等便立阿花爲王而歸。

五年秋八月庚寅朔壬寅。令諸國定海人及山守部。

冬十月。科伊豆國令造船。長十丈。船既成之。試浮于海。便輕泛疾行如馳。故名其船曰枯野。〈由船輕疾名枯野。是義違焉。若謂輕野。後人訛歟。〉

六年春二月。天皇幸近江國。至菟道野上而歌之曰。知麼能伽豆怒■彌例麼。茂茂智■蘆。夜珥波母彌唹。區珥能朋母彌喩。

七年秋九月。高麗人。百濟人。任那人。新羅人。並來朝。時命武内宿禰。領諸韓人等作池。因以名池號韓人池。

八年春三月。百濟人來朝。〈百濟記云。阿花王立旡禮於貴國。故奪我枕彌多禮。及■南。支侵。谷那東韓之地。是以遣王子直支于天朝。以脩先王之好也。〉

九年夏四月。遣武内宿禰於筑紫以監察百姓。時武内宿禰弟甘美内宿禰。欲廢兄。即讒言于天皇。武内宿禰常有望天下之情。今聞。在筑紫而密謀之曰。獨裂筑紫招三韓令朝於己。遂將有天下。於是天皇則遣使以令殺武内宿禰。時武内宿禰歎之曰。吾元無貳心。以忠事君。今何禍矣。無罪而死耶。於是。有壹伎直祖眞根子者。其爲人能似武内宿禰之形。獨惜武内宿禰無罪而空死。便語武内宿禰曰。今大臣以忠事君。既無黒心。天下共知。願密避之參赴于朝。親辨無罪。而後死不晩也。且時人毎云。僕形似大臣。故今我代大臣而死之。以明大臣之丹心。則伏釼自死焉。時武内宿禰。獨大悲之。竊避筑紫浮海。以從南海廻之。泊於紀水門。僅得逮朝。乃辨無罪。天皇則推問武内宿禰與甘美内宿禰。於是二人各堅執而爭之。是非難決。天皇勅之。令請神祇探湯。是以、武内宿禰與甘美内宿禰。共出于磯城川■爲探湯。武内宿禰勝之。便執横刀以毆仆甘美内宿禰。遂欲殺矣。天皇勅之令釋。仍賜紀伊直等之祖也。

十一年冬十月。作劔池。輕池。鹿垣池。厩坂池。

是歳。有人奏之曰。日向國有孃子。名髪長媛。即諸縣君牛諸井之女也。是國色之秀者。天皇悦之。心裏欲覓。

十三年春三月。天皇遣專使以徴髪長媛。

秋九月中。髪長媛至自日向。便安置於桑津邑。爰皇子大鷦鷯尊。及見髪長媛。感其形之美麗。常有戀情。於是天皇知大鷦鷯尊感髪長媛而欲配。是以天皇宴于後宮之日。始喚髪長媛。因以上坐於宴席。時■大鷦鷯尊。以指髪長媛。乃歌之曰。伊奘阿藝怒珥比蘆菟彌珥。比蘆菟濔珥。和餓唹區濔智珥。伽愚破志。波那多智麼那。辭豆曳羅波。比等未那等利。保菟曳波。等利委餓羅辭。濔菟愚利能。那伽菟曳能。府保語茂利。阿伽例蘆■等■。伊奘佐伽麼曳那。於是大鷦鷯尊蒙御歌。便知得賜髪長媛而大悦之。報歌曰。濔豆多摩蘆。豫佐濔能伊戒珥。奴那波區利。破陪鷄區辭羅珥。委愚比菟區。伽破摩多曳能。比辭餓羅能。佐辭鶏區辭羅珥。阿餓許居呂辭。伊夜于古珥辭■。大鷦鷯尊與髪長媛。既得交慇懃。獨對髪長媛歌之曰。彌知能之利。古破■■等綿 。伽未能語等。枳虚曳之介逎。阿比摩區羅摩區。又歌之曰。濔知能之利。古波■■等綿。阿羅素破儒。泥辭區 之叙。于蘆波辭濔茂布。〈一云。日向諸縣君牛仕于朝庭。年既耆■之不能仕。仍致仕。退於本土。則貢上己女髪長媛。始至播磨。時天皇幸淡路嶋。而遊獵之。於是天皇西望之。數十麋鹿浮海來之。便入于播磨鹿子水門。天皇謂左右曰。其何麋鹿也。泛巨海多來。爰左右共視而奇。則遣使令察。使者至見皆人也。唯以著角鹿皮爲衣服耳。間曰。誰人也。對曰。諸縣君牛。是年耆之。雖致仕。不得忘朝。故以己女髪長媛而貢上矣。天皇悦之。即喚令從御船。是以時人號其著岸之處。曰鹿子水門也。凡水手曰鹿子。盖始起于是時也。〉

十四年春二月。百濟王貢縫衣工女。曰眞毛津。是今來目衣縫之始祖也。

是歳。弓月君自百濟來歸。因以奏之曰。臣領己國之人夫百廿縣而歸化。然因新羅人之拒。皆留加羅國爰遣葛城襲津彦。而召弓月之人夫於加羅。然經三年而襲津彦不來焉。

十五年秋八月壬戌朔丁卯。百濟王遣阿直岐。貢良馬二匹。即養於輕坂上厩。因以以阿直岐令掌飼。故號其養馬之處曰厩坂也。阿直岐亦能讀經典。即太子菟道稚郎子師焉。於是天皇問阿直岐曰。如勝汝博士亦有耶。對曰。有王仁者。是秀也。時遣上毛野君祖荒田別。巫於百濟。仍徴王仁也。其阿直岐者。阿直岐史之始祖也。

十六年春二月。王仁來之。則太子菟道稚郎子師之。習諸典籍於王仁。莫不通達。故所謂王仁者。是書首等之始祖也。

是歳。百濟阿花王薨。天皇召直支王謂之曰。汝返於國以嗣位。仍且賜東韓之地而遣之。〈東韓者。甘羅城。高難城。爾林城是也。〉

八月。遣平群木菟宿禰。的戸田宿禰於加羅。仍授精兵詔之曰。襲津彦久之不還。必由新羅人拒而滞之。汝等急往之撃新羅披其道路。於是木菟宿禰等進精兵莅于新羅之境。新羅王愕之服其罪。乃率弓月之人夫。與襲津彦共來焉。

十九年冬十月戊戌朔。幸吉野宮。時國樔人來朝之。因以醴酒獻于天皇。而歌之曰。伽辭能輔珥。豫區周■菟區利。豫區周珥。伽綿蘆淤朋濔枳。宇摩羅珥。枳虚之茂知■勢。磨呂俄智。歌之既訖。則打口以仰咲。今國樔獻土毛之日。歌訖即撃口仰咲者。蓋上古之遣則也。夫國樔者。其爲人甚淳朴也。毎取山菓食。亦煮蝦蟆爲上味。名曰毛濔。其土自京東南之。隔山而居于吉野河上。峯嶮谷深。道路狹■。故雖不遠於京。本希朝來。然自此之後。屡參赴以獻土毛。其土毛者栗菌及年魚之類焉。

廿年秋九月。倭漢直祖阿知使主。其子都加使主。並率己之黨類十七縣而來歸焉。

廿二年春三月甲申朔戊子。天皇幸難 波居於大隅宮。

丁酉。登高臺而遠望。時妃兄媛侍之。望西以大歎。〈兄媛者。吉備臣祖御友別之妹也。〉於是天皇問兄媛曰。何爾歎之甚也。對曰。近日妾有戀父母之情。便因西望而自歎矣。冀暫還之。得省親歟。爰天皇愛兄媛篤温■之情。則謂之曰。爾不視二親。既經多年。還欲定省。於理灼然。則聽之。仍喚淡路御原之海人八十人爲水手。送于吉備。

夏四月。兄媛自大津發船而往之。天皇居高臺望兄媛之船以歌曰。阿波 辭摩。異椰敷多那羅弭。阿豆枳辭摩。異椰敷多那羅弭。豫呂辭枳辭摩之魔。■伽多佐例阿羅智之。吉備那流伊慕■。阿比濔菟流慕能。

秋九月辛巳朔丙戌。天皇狩于淡路嶋。是嶋者横海在難波之西。峯巌紛錯。陵谷相續。芳草薈蔚。長瀾潺湲。亦糜鹿鳧鴈多在其嶋。故乘輿屡遊之。天皇便自淡路轉以幸吉備。遊于小豆嶋。

庚寅。亦移居於葉田〈葉田。此云簸娜。〉葦守宮。時御友別參赴之。則以其兄弟子孫。爲膳夫而奉饗焉。天皇。於是看御友別謹惶侍奉之状。而有悦情。因以割吉備國封其子等也。則分川 嶋縣封長子稻速別。是下道臣之始祖也。次以上道縣封中子仲彦。是上道臣。香屋臣之始祖也。次以三野縣封弟彦。是三野臣之始祖也。復以波區藝縣封御友別弟鴨別。是笠臣之祖也。即以苑縣封兄浦凝別。是苑臣之始祖也。即以織部縣賜兄媛。是以其子孫於今在于吉備國。是其縁也。

廿五年。百濟直支王薨。即子久爾辛立爲王。王年幼。大倭木滿致執國政。與王母相婬。多行無禮。天皇聞而召之〈百濟記云。木滿致者是木羅斤資討新羅時。娶其國婦而所生也。以其父功專於任那。來入我國往還貴國。承制天朝執我國政。權重當世。然天皇聞其暴召之。〉

廿八年秋九月。高麗王遣使朝貢。因以上表。其表曰。高麗王教日本國也。時太子菟道稚郎子讀其表。怒之責高麗之使。以表状無禮。則破其表。

卅一年八月。詔群卿曰。官船名枯野者。伊豆國所貢之船也。是朽之不堪用。然久爲官用。功不可忘。何其船名勿絶而得傅後葉焉。群卿便被詔以令有司。取其船材爲薪而燒鹽。於是得五百篭鹽。則施之周賜諸國。因令造船。是以諸國一時貢上五百船。悉集於武庫水門。當是時。新羅調使共宿武庫 。爰於新羅停忽失火。即引之及于聚船。而多船見焚。由是責新羅人。新羅王聞之。■然大驚。乃貢能匠者。是猪名部等之始祖也。初枯野船爲鹽薪燒之日。有餘燼。則奇其不燒而獻之。天皇異以令作琴。其音鏗鏘而遠聆。是時天皇歌之曰。訶羅怒烏。之褒珥椰枳。之餓阿摩離。虚等珥菟句離。訶枳譬句椰。由羅能斗能。斗那訶能異句離珥。敷例多菟。那豆能紀能紀。佐椰佐椰。

卅七年春二月戊午朔。遣阿知使主。都加使主於呉。令求縫工女。爰阿知使主等。渡高麗國欲逹于呉。則至高麗。更不知道路。乞知道者於高麗。高麗王乃副久禮波。久禮志二人爲導者。由是得通呉。呉王於是與工女兄媛。弟媛。呉織。穴織。四婦女。

卅九年春二月。百濟直支王。遣其妹新齊都媛以令任。爰新齊都媛率七婦女而來歸焉。

四十年春正月辛丑朔戊申。天皇召大山守命。大鷦鷯尊。問之曰。汝等者愛子耶。對言。甚愛也。亦問之。長與少孰尤焉。大山守命對言。不逮于長子。於是天皇有不悦之色。時大鷦鷯尊預察天皇之色。以對言。長者多經寒暑。既爲成人。更無悒矣。唯少子者。未知其成不。是以少子甚憐之。天皇大悦曰。汝言寔合朕之心。是時。天皇常有立菟道稚郎子爲太子之情。然欲知二皇子之意。故發是問。是以不悦大山守命之對言也

甲子。立菟道稚郎子爲嗣。即日任大山守命令掌山川林野。以大鷦鷯尊太子輔之。令知國事。

四十一年春二月甲午朔戊申。天皇崩于明宮。時年一百一十歳。〈一云。崩于大隅宮。〉

是月。阿知使主等自呉至筑紫。時胸形大神有乞工女等。故以兄媛奉於胸形大神。是則今在筑紫國御使君之祖支。既而率其三婦女以至津國。及于武庫。而天皇崩之不及。即獻于大鷦鷯尊。是女人等之後。今呉衣縫。蚊屋衣縫是也。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十四 列传二百二十一·赵尔巽
  建康实録卷八·许嵩
  御题宋版朱子资治通监纲目·朱熹
  卷之一千一百十五·佚名
  卷之二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王弇州崇论卷之二·李衷纯
  第四卷 历代盐法之沿革·缪荃孙
  二四九 两广总督李侍尧等奏遵旨查办应禁书籍情形折·佚名
  儒林宗派卷十四·万斯同
  绎史卷十六·马骕
  三国史记卷第十七。·金富轼
  耿豪传·令狐德棻
  卷二百十四·杨士奇
  弇山堂别集卷五十一·王世贞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五·毕沅

      ◎宋纪十五 ∷起屠维赤奋若四月,尽重光单阏八月,凡二年有奇。   ○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德睿烈大明广孝皇帝   端拱二年辽统和七年。己丑,九八九年   夏,四月,国子博士李觉上言曰:“昔李悝有言曰:‘籴甚贵伤民,甚贱伤

  • 宋史全文卷三·佚名

    宋太宗一丁丑太平兴国二年春正月丙寅,命礼部员外郎贾黄中、左补阙程能、左赞善大夫冯瓒分掌左藏三库。先是,货泉与金帛通掌,岁久储蓄盈羡,始命分之。黄中寻出知升州,尝案行府廨,见一室扃鐍甚固。命发钥视之,得金宝数十匱,计其

  • 卷之六百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志卷第十六 高丽史六十二·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礼四。吉礼中祀。籍田。○先农籍田坛方三丈高五尺四出陛两 每 二十五步 坎在内 之外壬地南出陛方深取足容物。 祭日孟春吉亥神位设神农

  • 《二十自述诗》序·李叔同

    本文一九年二月作于上海城南草堂。堕地苦晚,又撄尘劳。木替花荣,驹隙一瞬。俯仰之间,岁已弱冠。回思曩事,恍如昨晨。欣戚无端,抑郁谁语?爰托毫素,取志遗踪。旅邸寒灯,光仅如豆,成之一夕,不事雕。言属心声,乃多哀怨。江关庾信,花

  • 第五章 潜往东北 七 会见板垣·溥仪

    板垣征四郎是一九二九年调到关东军当参谋的,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揭露,他在一九三0年五月就对人说,他对解决“满洲问题”已有了一个“明确的想法”,他认为必须以武力解决中日间的问题。至少在“九一八”事变前一年,他就主

  • 仪制一○·徐松

    官诰【宋会要】太宗淳化五年十月太宗淳化五年:原缺,据本书《职官一一 官诰院》补。,诏官告院一品已下至四品绫纸褾轴,各书三五通于舍人院封 ,准备使用。 真宗咸平元年十二月,诏敕一听逐司存留。使衙前职员请用中绫纸、中锦

  • 我的主要经历·梁漱溟

    值得感念的岁月我入北大,时北大建校将近二十年,我年仅二十五岁。今值北大校庆九十周年,谨追述七十年前在北大时一些往事,以表达我这年逾九旬老校友的一片感念之情。我入北大任教,始于1917年底。是年初蔡元培先生方自欧洲归

  • 卷三·湛若水

    <經部,春秋類,春秋正傳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三     明 湛若水 撰隐公【桓王四年】七年【齊僖十五年晉哀二年曲沃武公稱元年衛宣三年蔡宣三十四年鄭莊二十八年曹桓四十一年陳桓二十九年杞武三十五年宋殤四年

  • 龙虚篇第二二·王充

    【题解】本篇义在驳斥龙是神物会升天的虚妄说法,故篇名为“龙虚”。汉代盛行龙是神物,雷电击断树木,劈坏房屋,是天来取龙上天的说法。王充一面运用逻辑推理,一面引用史书,驳斥了这种虚假的说法。他指出,龙是

  • 命禄篇第三·王充

    【题解】本篇从理论上探讨了一个人“逢遇”或“累害”的根本原因。王充提出:“凡人遇偶及遭累害,皆由命也。”命分决定死生寿夭的寿命,与决定贫富贵贱的禄命。本篇着重谈禄命,所以篇命叫“命禄”。王充认

  • 卷二十四·王志长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注疏删翼钦定四库全书周礼注疏删翼卷二十四明 王志长 撰朝士掌建邦外朝之灋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羣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羣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庻在其后左嘉石平罢民右肺石

  • 译文 卷十四 圣贤·朱熹

    近思录选译 卷十四 圣贤14&middot;01 明道先生曰:尧、舜更无优劣,及至汤、武便别。孟子言&ldquo;一性一之&rdquo;、&ldquo;反之&rdquo;,自古无人如此说,只孟子分别出来,便知得尧、舜是生而知之,汤、武是学而能之。文王之德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卷上·佚名

        功德施菩萨造    唐中天竺国沙门地婆诃罗等奉 诏译  稽首能悟真实法  离诸分别及戏论  欲令世间出淤泥  无言说中言说者  一切异道之所作  不能坏于诸想见  彼难坏见金刚断  故我归心此

  • 王著作集·王蘋

    宋文别集。 王蘋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此集4卷,宝祐年间其曾孙王思文刊于吴学,卢钺为之作序。明代弘治中,其十一世孙王观重编为8卷本。其卷1为传道支派图,卷2为札子、杂文等18篇,卷3至8为像赞、题跋及门人私志

  • 偶谭·李鼎

    李生掩关山中 , 阒然无偶。既戒绮语 , 绝笔长篇。兴到辄成小诗 , 附以偶然之语 , 亦云无过三行。盖习气难除 , 聊用自宽耳。如其驴技长鸣 , 即犯虎溪严律。豫章李鼎长卿识。

  • 太上洞玄灵宝上品戒经·佚名

    《灵宝中盟经目》第八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智慧上品大戒经》1卷,为六朝灵宝经。本经述十愿、十劝戒、六情戒、十病本、十妙药。

  • 朝鲜王朝实录[仁祖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