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三
通謚忠節諸臣
遼東經略、兵部侍郎袁應泰,鳳翔人;代熊廷弼為經略,精敏強毅,而短於用兵,規畫頗疏。天啟元年,大兵破遼陽,民皆迎降,應泰尚據城樓,知事不濟,佩劍印自縊死。婦弟姚居秀及僕唐世民同殉節(見明史及輯覽)。
大凌河副總兵、右都督何可綱,遼東人;崇禎四年,大兵攻大凌河城,總兵祖大壽等欲降,可綱不可,為大壽等所殺(見明史及輯覽)。
山東布政使張秉文,桐城人;崇禎十一年,大兵下濟南,分門死守,援兵不至,明年正月,城潰,巷戰,力不支,死之;妻方氏、妾陳氏,並投大明湖死(見明史及輯覽)。
巡撫遼東右僉都御史邱民仰,渭南人;為縣令,有治政,擢御史,敢言。崇禎十四年,大兵圍錦州,五將皆潰,民仰退保松山。十五年二月,圍急,援絕,洪承疇出降,民仰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遼東總兵官、左軍都督府都督同知王廷臣,沙河所人;崇禎十五年,大兵破松山,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順德知府吉孔嘉,高陵人;少愬父冤,以孝稱,為縣令,歷著循聲;崇禎十五年,大兵臨城,募兵悉力拒守,力屈,城破,與妻張氏、次子婦王氏並死。子貢生惠迪,與父同守城,殉節(見明史及輯覽)。
兗州知府鄧藩錫,金壇人;甫抵任,繕守具;崇禎十五年,大兵至,請魯王散積儲,以鼓士氣,不從;藩錫拒守,巷戰被執,不屈死;妾張氏,攜稚子投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巡撫河南右僉都御史高名衡,沂州人;流賊攻開封,有守禦功,以病歸。崇禎十五年,大兵破沂州,被執,不屈,夫婦並死節(見明史及輯覽)。
工部右侍郎宋玫,萊陽人;為蜚語所中,罷歸。崇禎十六年,大兵破萊陽,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南京戶科給事中張焜芳,山陰人;嘗疏薦黃道周等,為文震孟請卹;以糾劾史■〈范上土下〉,削職;崇禎十六年,北上,抵寧清,遇大兵,被執,死之。妻妾聞之,並投井死。其子名翰,後亦死節於家。
以上封疆殉節諸臣十人(附入祠士民三人)。
彰武伯楊崇猷,六合人;楊信之後,襲爵。崇禎十七年,闖賊陷京城,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總理河南、湖廣、山西、陝西、四川江北軍務,兵部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王家楨,長垣人;罷職家居。闖賊陷京城,兵據長垣,家楨自縊死。子元炌從之殉難(見明史及輯覽)。
總督畿南道務、兵部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徐標,濟寧人;崇禎十七年,流賊逼真定,勵眾固守,叛將脅降,不從死(見明史及輯覽)。
監軍湖廣道御史金毓峒,完縣人;為巡按,有聲。崇禎十七年,監督師李建泰軍,分捍保定西城,與同知邵宗元等率眾殺賊;建泰降賊,城陷,毓峒抱監軍印,投井死。妻王氏自縊死。從子武舉振孫,手射殪七賊,身被重創,大呼曰:我金御史姪,前日殺爾帥者我也。群賊支解之。其兄肖孫及婦陳氏,同投井死,婢桂香從之(見明史及輯覽)。
工部員外郎王鍾彥,華亭人;孝友清介。闖賊至,守廣寧門。燈燎,守將韓某開門納賊,被執,不屈死(見江南通志)。
錦衣衛鎮撫司僉書指揮同知李若璉,新城人,徙順天。掌治獄,嘗辨袁崇煥之冤,以失出,削藉;後復官,分守崇文門。都城陷,自縊死(見畿輔通志)。
吏部尚書李遇知,洋縣人;督倉場,有勞績,嘗疏薦鄒元標為魏璫所嫉,削藉;都城陷,方自縊,被賊執,迫降不屈,遇害。一門死者七人,妾王氏先縊死(見陝西通志)。
按察副使顧國縉,上海人;初任國子監丞,操江劉志選將建璫祠於文廟左,國縉以死爭;分巡桂林,有破賊功,聞北京陷,不食死(見江南通志)。
工部尚書何應瑞,曹州人;甲申聞京師陷,不食死(見山東通志)。
以上甲申殉節諸臣九人(附入祠士民三人)。
兵部左侍郎張伯鯨,江都人;揚州被圍,與當事分城守,城破,自縊死。
揚州知府王民育,濟寧人;揚州破,緋衣端坐堂上,見殺;闔門赴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職方司員外郎陞任遵義知府何剛,上海人;在揚州佐史可法拒守,城破,投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水師總兵官、中軍都督府都督同知翁之琪,錢塘人;從黃得功駐蕪湖。得功自刎,之琪痛哭,投江死(見明史及輯覽)。
通政使司左通政侯峒曾,嘉定人;南都亡,里居,起兵守城,大兵來攻,力竭,城破,峒曾拜家廟,挈二子元演、元潔,並投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進士黃淳耀,嘉定人;力學敦行,暗修自好;嘉定破,愾然入僧舍,索筆書絕命詞,縊死。弟淵耀從之(見明史及輯覽)。
中書舍人李待問,松江華亭人;募兵守松江城東門,城破,朝服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參謀兵部主事(一作兵部司務)陳用極,昆山人;從左懋第出使本朝,諭降不從,死(見明史及輯覽)。
詹事府少詹事徐汧,長洲人;移疾歸,聞南京破,投虎邱新塘橋下死(見明史及輯覽)。
翰林院檢討兼兵科給事中楊廷樞,長洲人;國亡,遁居山中,久之,為大兵所執,殺之瀘墟泗洲寺(見明史及輯覽)。
吏部考功司主事夏允彝,松江華亭人;博學工文,為知縣,有廉能譽;南都破,賦絕命詞,自投深淵死(見明史及輯覽)。
中書舍人盧象觀,宜興人,總督象昇弟;乙酉,與象昇部將陳安起兵,戰敗死(一作赴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行人司行人陸培,錢塘人;奉使歸省,值南京破,入桐塢嶺,以繩授二僕,就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錢塘知縣顧咸建,昆山人;大學士鼎臣曾孫。居官有惠政,潞王以杭州降,咸建不屈,尋被執,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臨安知縣唐自彩,四川達州籍,江寧人;杭州破,逃山中,有言其受魯王敕者,捕獲,不屈死。從子階豫同死節(見明史及輯覽)。
刑部尚書高倬,中州人;崇禎中,為御史,請罷監軍、省刑罰;事福王,議裁冗費,不納,南都破,投繯死(見明史及輯覽)。
巡撫安廬池太四府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張亮,內江人;左兵破安慶,亮被執,夢庚北行,挾亮與俱,乘間赴河死(見明史及輯覽)。
以上福王殉節諸臣十七人(附入祠士民四人)。
巡撫徽寧池太等處兵部右侍郎、右僉都御史金聲,休寧人;南京破,保徽州,通表唐王,尋為大兵間道襲,執至江寧,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監紀推官吳應箕,貴池人;為諸生,尚氣節,起兵應金聲,屯師泥灣,諭降不從,被獲死(見明史及輯覽)。
都御史王瑞枬,永嘉人;崇禎中,為襄陽僉事,以熊文燦撫賊為非計;福王時,極陳有司虐政;唐王召入閩,即歸;溫州破,拜辭家廟,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僉都御史陸清原,平湖人;奉唐王命,犒軍江上,為方國安所留;大兵渡江,國安降,清原投江死(見浙江通志)。
兵部職方司主事、監軍道王之栻,武進人;奉唐王命,宣諭江上,至永康,遇大兵,被執,諭降不從,死(見明史及輯覽)。
禮部尚書曹學佺,侯官人;學問淹貫,立朝有風節;唐王敗,投繯死(見明史及輯覽)。
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曾櫻,峽江人;初為常州知府,潔己愛民,分巡福寧,平海寇有功;唐王命留守福州,後中左衛被兵,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楊廷麟,清江人;唐王命督師贛州,堅守幾一年,援絕糧盡,城破,戎服投清水塘中死(見明史及輯覽)。
總督江南湖廣諸軍、兵部尚書萬元吉,南昌人;崇禎中,為推官,能捕盜;福王時,監視江北軍務,協和諸鎮,陳奏悉中時弊,與楊廷麟同守贛州,城破,投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巡撫南贛、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楊文薦,金山人;與萬元吉守贛州,日夜登陴,積勞成疾,城破,被執,送南昌,絕粒死(見明史及輯覽)。
提督江西義軍、右僉都御史陳泰來,新昌人;崇禎中,為給事中,累陳戰守方略,守新昌,破闖賊餘眾,後戰撫州,拒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以上唐王殉節諸臣十一人。
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熊汝霖,餘姚人;崇禎時,為給事中,以直諫外謫;福王召復官,極諭時政,辭指剴切。創議迎魯王監國,舟山破,從至海外,為鄭彩所憾,投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朱繼祚,莆田人;事唐王,為大學士,從至汀州;後舉兵應魯王,守興化,城破死(見明史及輯覽)。
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錢肅樂,鄞縣人;初知太倉州,有政聲;建議迎奉魯王,從至海外,憂憤嘔血,聞連江陷,以頭觸床死(見明史及輯覽)。
大學士兼兵部尚書沈宸荃,慈溪人;初為御史,條奏切中時病;後事魯王,從泛海,抵金門,覆舟死(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尚書李向中,鍾祥人;舟山破,大帥捕得之,以縗絰入見,終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督師兵部尚書余煌,會稽人;紹興破,王航海遁,煌投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陳函輝,臨海人;初聞北部陷,倡義勤王,後從魯王航海相失,投水死(一云自經死。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右侍郎林汝翥,福清人;魯王令攻福寧,戰敗,被執,諭降,不從,吞金屑死(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右侍郎、總督水師沈廷揚,崇明人;崇禎中,轉漕有功;後事魯王,以舟師次鹿苑,舟膠於沙,被執,諭降不從,死(見明史及輯覽)。
大理寺少卿兼江西道御史陳潛夫,錢塘人;福王時,巡按河南,招降流寇,有功;後事魯王,募兵列營江上,紹興破,偕妻孟氏、妾孟氏投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兵科給事中董志寧,鄞縣人;浙東破,在籍謀起兵,事洩,棄妻子走舟山,辛卯城破,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以上魯王殉節諸臣十一人。
經略川湖雲貴河陝兵部尚書李乾德,西充人;桂王時,巡撫川南,抵蜀,鄉邑已陷。父明舉,先於賊破西充時,被難;及孫可望陷嘉定,乾德驅家人及弟赴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右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吳炳,宜興人;桂王奔靖州,令炳從王太子走城步,遇大兵,被執,送衡州,不食,自盡於湘山寺(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尚書傅作霖,武陵人;監劉承允軍。至武岡,大兵入城,被執,不降死。妾鄭氏,投水死(見明史及輯覽)。
巡撫川南右僉都御史范文光(一作■〈艹火几,上中下〉),內江人;總督李乾德殺楊展,因入山不視事,大兵克嘉定,文光賦詩一章,仰藥死(見明史及輯覽)。
巡撫川北右僉都御史詹天顏,龍巖人;大兵克石泉,被執,不屈死(見明史及輯覽)。
管理義勇營總兵曹大鎬,貴池人;江西破,招亡卒往來廣信、邵武間,後事敗,被執死(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督師關中余應桂,都昌人;為御史,有直聲;巡按湖南,捐贖鍰十萬餘,佐軍需,後奪職家居,久之,起兵,敗歿;江右兵遂盡(見明史及輯覽)。
巡撫貴州右僉都御史米壽圖,宛平人;質直敢言。唐王時,由巡按擢黔撫。後貴陽失,奔沅州,會大兵破沅州,壽圖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監軍御史周震,全州人;監全州軍。會大兵至,諸將謀降,不從,被殺(見明史及輯覽)。
巡撫高雷廉瓊四府右僉都御史張孝起,吳江人;初授廉州推官,舉兵謀恢復,被獲,妻、妾投水死。後居龍門島,大兵破島,被執,不食七日死(見明史及輯覽)。
巡撫四川右副都御史馬乾,吳縣人;為川東兵備僉事,擊走獻賊將劉廷舉,復重慶固守;大兵下重慶,乾戰敗,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巡撫四川右僉都御史耿廷籙,臨安河西人,里居;孫可望遣李定國陷河西,廷籙赴水死。妻楊氏被執,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楊畏知,寶雞人;事桂王,劾賀九儀,賊殺嚴起恆,為孫可望所執,以幘擊可望,為所殺(見明史及輯覽)。
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嚴起恆,山陰人;事桂王,以阻孫可望王封,為所殺(見明史及輯覽)。
兵部尚書楊鼎和,江安人;以阻封議,孫可望追殺之於昆崙關(見明史及輯覽)。
東閣大學士吳貞毓,宜興人;事桂王,以謀召李廷國去孫可望之逼,為所殺(見明史及輯覽)。
黔國公沐天波,定遠人;黔寧王英十二世孫。從桂王,由榔入緬,緬人欲劫之,不屈,受極刑死。其母陳氏、妻焦氏,先於沙定洲之亂,同焚死。妾夏氏,至是,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總督洪育鰲,晉江人;大兵定襄陽,諭降,不屈死(見福建通志)。
文淵閣大學士、吏兵二部尚書郭之奇,揭陽人;明亡,跋涉閩、粵、滇、黔,往來數萬里;聞孫可望殺嚴起恆,團聚鄉勇守樂民所,為陳奇策等聲援,後被執至廣西省城,不屈,死之(見明史)。
巡撫柳慶右僉都御史龍之虯(一作之明),永新人;辛卯,柳州城破,被圍,誓死以守,城陷,不屈死,妻朱氏亦死之(見江南通志)。
以上桂王殉節諸臣共二十人(附入祠士民一人)。
福建道御史馬如蛟,和州人;令山陰,有清操;擢御史,頗著風節;罷職家居。崇禎八年,獻賊至,傾貲貿士佐有司固守,麾壯士兩戰皆捷,會大風雪,城陷,巷戰死。家屬十四人,同殉。弟諸生如虹,並戰歿(見明史及輯覽)。
潁州知州尹夢鰲,雲南太和人;崇禎八年,賊至,率民固守,賊破潁州,夢鰲揮刀殺賊,被創,投烏龍潭死。弟玉與子七人同殉節(見明史及輯覽)。
和州知州黎宏業;順德人;崇禎八年,獻賊攻城,誓死守城,將陷,繫印於肘,跪告其母;母李氏,泣諭以死節,先與其妻楊氏、妾李氏、一子、三女自縊;宏業復巷戰,自刎死(見明史及輯覽)。
戶科給事中吳宇英,廣元人;里居,散家貲,募士三千人,屯山中;崇禎十年,獻賊擊之,拒守三月,糧盡,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榖城知縣阮之鈿,桐城人;薦舉賢良方正。獻賊據榖城,求撫,之鈿察其奸,密報熊文燦預為之備,不聽。崇禎十一年,獻賊陷城,索印不予,罵賊見殺(見明史及輯覽)。
巡撫河南右僉都御史張克儉,長治人;初官襄陽副使時,楊嗣昌以獻賊羅汝才降卒散處房、竹間,克儉上書言不便,不聽。崇禎十四年,擢任未行,獻賊假軍符入襄陽,焚襄陽府,克儉奔救,為賊所執,大罵死(見明史及輯覽)。
汝南監軍道、右參議艾毓初,米脂人;令內鄉,薶大砲擊死賊無算;守南陽,有功。崇禎十四年,賊復至,食盡援絕,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工部尚書周士樸,商邱人;里居。崇禎十五年,闖賊至,佐有司守城;賊入,不屈,被害。妻曹氏、妾張氏同墜井死。子舉人業熙與妻沈氏並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通政使李夢辰、睢州人;為兵科給事,建言抗直;駁翻逆案之議,謫歸。崇禎十五年,闖賊犯睢州,時知州缺,士民推任守城事,及賊入城,被執,罵賊扼吭死。妻王氏,不食死(見明史及輯覽)。
鄭州知州魯世任,安邑人;性端方,事親孝;崇禎十五年,闖賊薄城,屯兵河上,竭力捍禦,戰敗,被執,自刎死(見明史及輯覽)。
巡撫宣府右僉都御史張維世,太康人;居官除奸剔弊,歷有政聲,以巡撫削籍歸。崇禎十五年,闖賊犯睢州,佐有司城守,比陷,抗節死。妻李死自焚死。子正誼、孫昱俱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巡撫陝西、贊理軍務右僉都御史馮師孔,原武人;崇禎十五年,闖賊陷西安,投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太常寺卿麻僖,慶陽衛人為給事中,陳奏侃直,謫歸。崇禎十六年,闖賊陷城,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巡撫宣府右僉都御史焦原清,三原人,里居。崇禎十六年,賊陷關中,執赴長安,絕粒死(見明史及輯覽)。
巡撫河南右副都御史常道立,三原人;里居。崇禎十六年,闖賊入秦,徵聘,不屈;北望稽首,不食死(見陝西通志)。
巡按山東監察御史王道純,蒲城人;言事侃直,嘗抗疏劾熊明遇等交通誤國及周延儒罪,坐削籍歸。崇禎十六年,闖賊陷城,罵賊死(見明史及輯覽)。
山西左參政田時震,富平人;居言路,抗直不阿,忤時宰歸。崇禎十六年,闖賊陷富平,不受偽職,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巡撫江西右副都御史張夙翮,城固人;為御史,有直聲,後罷歸。崇禎十六年,闖賊脅仕,不屈,死之(見明史及輯覽)。
南京吏部尚書南企仲,渭南人;嘗趣行罷礦稅、釋囚繫、錄建言、貶斥諸臣之詔,致仕歸。崇禎十六年,闖賊入關,年九十,不食死(見明史及輯覽)。
遼陽監軍道僉事王徵,涇陽人;罷官歸,著書甚富,兼通西學,為邑人設守禦方略。崇禎十七年,闖賊入關,絕粒七日死(見明史及輯覽)。
順天府尹宋師襄,耀州人,里居。崇禎十七年,闖賊陷聞喜,脅授偽職,不屈死之。子金臺,從父殉節(見明史及輯覽)。
太常寺卿尹伸,宜賓人;所至公廉強直,里居。崇禎十七年,起陞未赴,獻賊陷敘州,搜得,被挾至井研,遂攢殺之(見明史及輯覽)。
管理錢法兼川西道副使張繼孟,扶風人;崇禎十七年,佐巡撫龍文光守城,獻賊陷城,為所執,脅仕不屈,被殺;妻賈氏從死(見明史及輯覽)。
分巡河北道、右參政祝萬齡,咸寧人;事父孝,在河南曾平回賊於水峪,又卻賊於河北,以失事,削籍里居。崇禎十七年,西安陷,衣冠趨關中書院,自縊死。子生員于宸,從殉節(見明史及輯覽)。
巡撫大同、贊理軍務右僉都御史衛景瑗,韓城人;為御史,劾周延儒、曾楚卿、溫體仁奸狀,討賊屢有功。崇禎十七年,闖賊至,總兵姜瓖以城降,景瑗巷戰,馬蹶被執,勸降不屈,自縊死(見明史及輯覽)。
巡撫宣府、贊理軍務右僉都御史朱之馮,宛平籍,徐州人;居官清肅。崇禎十七年,闖賊寇宣府,勵將士守城;城陷,自縊死。妻馮氏先遇賊濟南,匿姑自沈於井,姑為之絕粒死(見明史及輯覽)。
巡撫四川右僉都御史龍文光,雒容人;崇禎十七年,令決都江堰注錦以益城濠,為戰守計;比決,城已陷,罵賊不屈,投浣花溪而死(見明史及輯覽)。
真定府同知張瑤,蓬萊人;被論謫,未赴任。崇禎五年,李九成等逼登州,瑤率家眾登陴拒守;城陷,罵賊不屈,被殺。妻女四人並投井死(見明史及輯覽)。
錦衣衛世襲指揮同知馬獻圖,寧夏籍,六安人;闖賊據關中,誘之降,不屈,至山西,被殺(見甘肅通志)。
以上寇難殉節諸臣三十人(附入祠士民七人)。
右自袁應泰以下一百八人,或死守封疆、或力紓禍難、或艱危自靖,或險阻不移,節義較著,均通謚忠節。
猜你喜欢 卷一一八 晉紀四十·司马光 卷一百九十三 嘉祐六年(辛丑,1061)·李焘 第六十七回 朱泚败死彭原城 李晟诱诛田希鉴·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二十八·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四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十八·佚名 卷之十六·佚名 提要·吕祖谦 三二三 护湖南巡抚觉罗敦福奏查缴违碍遗书请毁折(附清单一)·佚名 钦定兰州纪略卷十三·阿桂 绎史卷一百十七·马骕 张纂传·李百药 卷一百十二·杨士奇 卷四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