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錄

誌文

○誌文〈右參贊申光漢製進,舍人金魯書。〉:

有明朝鮮國仁宗獻文懿武章肅欽孝大王孝陵誌。謹稽我仁宗大王諱,中宗恭僖大王之長子也。母后尹氏,領敦寧府事汝弼之女,生王七日而薨,諡曰章敬。后賢有德,以思齊之美,誕岐嶷之資。王乃降於正德乙亥二月癸丑。三歲能受書解音義,中宗愛而奇之,早置講院,極選師傅賓僚,養之以正,親製箴以誨之,王常服膺不置,及長,手書于屛,潛心體之。六歲,中宗請封爲世子,十六年辛巳,武宗皇帝遣太監金義、陳浩,來錫誥命。嘉靖紀元之壬午春,行冠禮,入學于成均館,動容周旋,無不中禮,性勤于學,亹亹不厭,日三進講,又有夜講。雖窮寒極熱,必終日危坐而溫習,至朝又爲讀一再而出以爲常,由是緝熙之功,日就罔覺。年十三,令宮僚書程子《四箴》、范浚《心箴》曁《書》之《無逸》、《詩》之《七月篇》以進,又手書先聖賢格言賓師訓戒,列諸左右,動必遵行。尤念《大學衍義》、《近思錄》、《自警編》等書,手未嘗釋,以至盤盂几杖,莫不有銘,蓋其踐履之篤,根於至性者然也。嘗曰:「堯、舜之道,孝悌而已。父王以此誨我,其敢墜?」事中宗極其誠敬,自傷不逮于章敬,事大王大妃,益致其孝。王嘗於問安視膳之外,唯知講學存省,沈靜寡言,恭儉無欲。嘗見侍女有麗服者,卽令出之,宮庭之內,不嚴而肅如也。又篤於友愛,母姊孝惠公主早卒,爲痛惜之,幾於成疾。幼時庶兄嵋之母朴嬪驕僭得罪,母子俱竄殛,王長始知之,手製疏極陳而釋之,中宗感念,命復其爵如故。外人未嘗知有是疏,久乃得見,其因心之實,發於疏辭,讀之者無不出涕。王之孝友,出於至性,而能含晦章美,不見於外。聞人譽己,必恧然而惡之,故尋常間雲章寶墨之絶人者,下莫得而觀之。如遇賓師之卒,必爲之素膳致祭,其禮下之誠又如此。甲辰秋,中宗以憂勤之久,比比有疾,王藥必先嘗,寢不能安。及至彌留,衣未嘗解,食爲之廢,羸形瘠容,見者飮泣。病且革,分遣朝臣,遍禱宗社、山川,方在冬日,沐浴焚香,露立祝天,自昏達曙。及薨,全廢漿飮者六日,哭不絶聲者五月,唯歠飦粥,不進鹽醬。旣葬,常在喪次,屛絶宮人,所侍者唯小宦數人而已。雖世異亮陰,不能無命戒,而軍國之務,一委大臣以任之,言則乃雍。王自初喪,羸毁已極,病以日進,大臣將禮文,請從病則食肉之制,不聽,率百官請之者累日,亦不聽。母妃親自勸之,王不得已,若將進御而竟未也。時皇帝遣太監郭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五·志第九十八·仪卫三·脱脱
  本命解第二十六·王肃
  五帝第二十四·王肃
  ●卷一·黎庶昌
  第九十五回 泄机谋鸩死许后 争座位怒斥中官·蔡东藩
  竹书统笺卷十·徐文靖
  卷之二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三十六·佚名
  一二七二 湖南巡抚浦霖奏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五部折·佚名
  卷六中·佚名
  司马悦传·魏收
  陈镒传·张廷玉
  ●宋人轶事汇编卷九·丁传靖
  秦纪一 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前255)·司马光
  潘司空奏疏巻六·潘季驯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一明 高棅 编五言古诗一正始【上】太宗皇帝幸武功庆善宫赋【上所生之宫也贞观六年幸之宴从臣赏赐闾里同汉沛宛帝欢甚赋诗起居郎吕才被之管弦为功成庆善乐名九功之舞】夀丘唯旧迹丰邑乃前基粤

  • 卷五十二·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五十二典礼贡士谒文宣王赋【以题    唐为韵】黎 逢圣人没而敎在明王兴而道宣命上公以陈信展大礼以登贤觞酒豆肉金镛筦悬致克禋以如在当质明而不愆祁祁诸生必恭敬止廓广庭以容众峩高冠

  • 张籍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籍(768—— 830),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后移居和州(今安徽省和县)。贞元十四年进士,曾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官职。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 张籍早年生活贫苦,后来官职也较低微。他所生活的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二·杨仲良

      哲宗皇帝   回河下   绍圣元年正月丁亥,左司谏虞策言:『今岁大河水入德清军城,一城生聚,被害者众,盖是水司失于豫备。若选臣僚与熟于河事之人子细行视,必可以见得将来水势所向紧慢,于逐处州县镇城预作堤防,免公私仓卒

  • 举要卷三·金履祥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前编举要卷三 庚寅灵王元年正月葬简王【春秋】 郑师伐宋【春秋】郑成公卒子髠顽嗣【用左传史记年表世家修】晋师宋师卫甯殖侵郑【春秋】晋荀罃宋华元鲁仲孙蔑卫孙

  • 自序·陈寅恪

    寅恪尝草《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于李唐一代法制诸端,妄有所论述。至于政治史事,以限于体例,未能涉及。兹稿所言则以唐代之政治史为范围,盖所以补前稿之未备也。夫吾国旧史多属于政治史类,而《资治通鉴》一书,尤为空前杰作。

  •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十七·杨士奇

    宣德元年五月甲午朔以赐贵妃孙氏宝命礼部定仪注择日以闻 上尝谓行在礼部臣曰贵妃恭肃小心动循礼则祗事 皇太后尽孝敬又能辅朕及奉顺皇后后屡请褒异之礼部尚书胡濙对曰贵妃后之副贰贤淑如此当受以宝以昭其德 上是之故

  • 卷之一千三百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三八 爱罗先珂上·周作人

    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里北京大学开了一门特殊的功课,请了一个特殊的讲师来教,可是开了不到一年,这位讲师却是忽然而来,又是忽然而去,像彗星似的一现不复见了。这便是所谓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而他所担任的这门功课,乃是世界语。

  • 庾肩吾传·李延寿

    庾肩吾字慎之,八岁就能赋诗,兄长庾於陵对他十分友爱。起初他担任晋安王的国常侍,晋安王常常迁移守地,庾肩吾一直跟随迁移。在雍州,他被任命与刘孝威、江伯摇、孔敬通、申子悦、徐防、徐詀、王囿、孔铄、鲍至等十人抄录众多

  • 刘文静传·欧阳修

    刘文静字肇仁,他自称远祖是彭城人,而世代居住于京兆府武功县。其父刘韶,任隋官时战死,赠予仪同三司之爵。刘文静因是死难官员之子,承袭其父仪同三司之爵。他为人倜傥而有权谋。大业末年,担任晋阳县令,和晋阳宫监裴寂相友善。

  • 卷第九十五·佚名

    军职一刘延翰加恩制郊门下。王者光昭大业。肆类上元。就阳既谨于严禋。允膺丕应。率土用均于霈泽。谅表宠章。其有望重帅坛。力扶王室。早茂拱宸之绩。方隆誓岳之功。宜命加恩。式符进律。具官刘延翰。冲星利器。逐电

  • 卷十二下 告子章句下·孙奭

    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五霸者,大国秉直道以率诸侯,齐桓、晋文、秦缪、宋襄、楚庄是也。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是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谓当孟子之时诸侯及大夫也。诸侯,臣,总谓之

  • 第十四章 10·辜鸿铭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辜讲有人有一次问孔子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子产,相当于当时的柯尔贝尔 )什么品格特征。孔子回答:“他是个慷慨大方

  • 卷第七·昙噩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淛东沙门 昙噩 述 慧学 传宗科(五) 唐崇演 生东平段氏。出家为龙兴寺慧超法师弟子。游方见普寂禅师于嵩阳。获印心地。后居都梁山。受徒扬化。山当淮泗之会。商旅骈拥。毳袍之客杂处焉。时

  • 行實·佚名

    辛巳十一月二十一晚兩序。執事息乾化林等懇師說行實。師云。夙生不昧。如釋迦老子初生下地。便顯揚此事。堪為萬古規模。山僧始初行腳。不遇大作家。受盡艱辛。今日既蒙諸職事。堅請不妨盡情吐露。山僧生禾中。思賢里

  •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佚名

    一卷,唐义净译。说八难处之有无者。有八无暇。一地狱,二饿鬼,三畜生,四长寿天,五边地,六聋哑,七邪见,八无佛世。惟一有暇,可修道业,诫人勿致后悔也。

  • 金刚仙论·世亲

    凡十卷。北魏菩提流(留)支译。又称金刚仙记、仙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五册。本书系注解天亲之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关于本书之作者,据本书卷末载(大二五·八七四下):‘弥勒世尊但作长行释,论主天亲既从无障碍比丘边学得,复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