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甘誓第二

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作《甘誓》。夏启嗣禹位,伐有扈之罪。○启,禹子,嗣禹为天子也。扈音户。有扈,国名,与夏同姓。马云:“姒姓之国,为无道者。”案京兆鄠县即有扈之国也。甘,有扈郊地名,马云:“南郊地也。”甘,水名,今在鄠县西。誓,马云:“军旅曰誓,会同曰诰。”

[疏]“启与”至“甘誓”○正义曰:夏王启之时,诸侯有扈氏叛,王命率众亲征之。有扈氏发兵拒启,启与战于甘地之野。将战,集将士而誓戒之。史叙其事,作《甘誓》。○传“夏启”至“之罪”○正义曰:《孟子》称,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之后,益避启于箕山之阴,天下诸侯不归益而归启,曰:“吾君之子也。”启遂即天子位。《史记·夏本纪》称,启立,有扈氏不服,故伐之。盖由自尧舜受禅相承,启独见继父,以此不服,故云“夏启嗣禹立,伐有扈之罪”,言继立者,见其由嗣立,故不服也。

甘誓甘,有扈郊地名。将战先誓。

[疏]“甘誓”○正义曰:发首二句叙其誓之由,其“王曰”已下皆是誓之辞也。《曲礼》云:“约信曰誓。”将与敌战,恐其损败,与将士设约,示赏罚之信也。将战而誓,是誓之大者。《礼》将祭而号令齐百官,亦谓之誓。《周礼·大宰》云:“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郑玄云:“誓戒,要之以刑,重失礼也。”《明堂位》所谓“各扬其职,百官废职,服大刑”,是誓辞之略也。彼亦是约信,但小于战之誓。马融云:“军旅曰誓,会同曰诰。”“诰”、“誓”俱是号令之辞,意小异耳。○传“甘有”至“先誓”○正义曰:《地理志》扶风鄠县,古扈国,夏启所伐者也。“鄠”、“扈”音同,未知何故改也。启伐有扈,必将至其国,乃出兵与启战,故以“甘”为有扈之郊地名。马融云:“甘,有扈南郊地名。”计启西行伐之,当在东郊。融则扶风人,或当知其处也。“将战先誓”,誓是临战时也。《甘誓》、《牧誓》、《费誓》皆取誓地为名,《汤誓》举其王号,《泰誓》不言“武誓”者,皆史官不同,故立名有异耳。《泰誓》未战而誓,故别为之名。《秦誓》自悔而誓,非为战誓,自约其心,故举其国名。

大战于甘,乃召六卿。天子六军,其将皆命卿。○将,子匠反。王曰:“嗟!六事之人,各有军事,故曰六事。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五行之德,王者相承所取法。有扈与夏同姓,恃亲而不恭,是则威虐侮慢五行,怠惰弃废天地人之正道。言乱常。○侮,亡甫反。正如字,徐音征,马云:“建子、建丑、建寅,三正也。”惰,徒卧反。天用剿绝其命,用其失道故。剿,截也。截绝,谓灭之。○剿,子六反,《玉篇》子小反,马本作巢,与《玉篇》、《切韵》同。今予惟恭行天之罚。恭,奉也,言欲截绝之。○罚音伐。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左,车左,左方主射。绝之也,治其职。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右,车右,勇力之士,执戈矛以退敌。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御以正马为政。三者有失,皆不奉我命。○御,鱼虑反。用命,赏于祖。天子亲征,必载迁庙之祖主行,有功则赏祖主前,示不专。弗用命,戮于社,天子亲征,又载社主,谓之社事,不用命奔北者,则戮之于社主前。社主阴,阴主杀,亲祖严社之义。○戮音六。北如字,又音佩,军走曰北。予则孥戮汝。”孥,子也。非但止汝身,辱及汝子。言耻累也。○孥音奴,累,劣伪反。

[疏]“大战”至“戮汝”○正义曰:史官自先叙其事,启与有扈大战于甘之野,将欲交战,乃召六卿,令与众士俱集。王乃言曰:“嗟1重其事,故嗟叹而呼之:“汝六卿者,各有军事之人。我设要誓之言以敕告汝:今有扈氏威虐侮慢五行之盛德,怠惰弃废三才之正道,上天用失道之故,今欲截绝其命。天既如此,故我今惟奉行天之威罚,不敢违天也。我既奉天,汝当奉我。汝诸士众在车左者,不治理于车左之事,是汝不奉我命。在车右者,不治理于车右之事,是汝不奉我命。御车者非其马之正,令马进退违戾,是汝不奉我命。汝等若用我命,我则赏之于祖主之前。若不用我命,则戮之于社主之前。所戮者非但止汝身而已,我则并杀汝子以戮辱汝。汝等不可不用我命以求杀敌。”戒之使齐力战也。○传“天子”至“命卿”○正义曰:将战而召六卿,明是卿为军将。“天子六军,其将皆命卿”,《周礼·夏官序》文也。郑玄云:“夏亦然,则三王同也。”经言“大战”者,郑玄云:“天子之兵,故曰大。”孔无明说,盖以六军并行,威震多大,故称“大战”。○传“各有”至“六事”○正义曰:卿为军将,故云“乃召六卿”,及其誓之,非六卿而已。郑玄云:“变六卿言六事之人者,言军吏下及士卒也。”下文戒左右与御,是遍敕在军之士,步卒亦在其间。六卿之身及所部之人,各有军事,故“六事之人”为总呼之辞。○传“五行”至“乱帝”○正义曰:“五行”,水、火、金、木、土也。分行四时,各有其德。《月令》孟春三日,太史谒于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夏云“盛德在火”,秋云“盛德在金”,冬云“盛德在水”。此五行之德,王者虽易姓,相承其所取法同也。言王者共所取法,而有扈氏独侮慢之,所以为大罪也。且五行在人为仁、义、礼、智、信,威侮五行,亦为侮慢此五常而不行也。有扈与夏同姓,恃亲而不恭天子,废君臣之义,失相亲之恩,五常之道尽矣,是“威侮五行”也。无所畏忌,作威虐而侮慢之,故云“威虐侮慢”。《易·说卦》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物之为大,无大于此者,《周易》谓之“三才”。人生天地之间,莫不法天地而行事,以此知“怠惰弃废天地人之正道”。弃废此道,“言乱常也”。孔、马、郑、王与皇甫谧等皆言有扈与夏同姓,并依《世本》之文。《楚语》云,昭王使观射父傅太子,射父辞之曰:“尧有丹朱,舜有商均,夏有观扈,周有管蔡。”是其“恃亲而不恭”也。《周语》云,帝嘉禹德,赐姓曰姒,禹始得姓。有扈与夏同姓,则为启之兄弟。知此者,盖禹未赐姓之前,以姒为姓,故禹之亲属旧已姓姒,帝嘉其德,又以姒姓显扬之。犹若伯夷《国语》称赐姓曰姜,然伯夷是炎帝之后,未赐姓之前先为姜姓,与此同也。故有扈以为夏之同姓。○传“用其”至“灭之”○正义曰:天子用兵,称“恭行天罚”,诸侯讨有罪,称“肃将王诛”,皆示有所禀承,不敢专也。有扈既有大罪,宜其绝灭,故原天之意,言天用其失道之故,欲截绝其命,谓灭之也。“剿”是斩断之义,故为截也。○传“左车”至“其职”○正义曰:历言“左”、“右”及“御”,此三人人在一车之上也,故“左”为车左,则“右”为车右明矣宣十二年《左传》云:“楚许伯御乐伯,摄叔为右,以致晋师。乐伯曰:‘吾闻致师者,左射以菆。’摄叔曰:‘吾闻致师者,右入垒,折馘执俘而还。’”是左方主射,右主击刺,而御居中也。御言“正马”,而左右不言所职者,以战主杀敌,左右用兵是战之常事,故略而不言;御惟主马,故特言之,互相明也。此谓凡常兵车,甲士三人,所主皆如此耳。若将之兵车,则御者在左,勇力之士在右,将居鼓下,在中央,主击鼓,与军人为节度。成二年《左传》说晋伐齐云:“晋解张御郤克,郑玄缓为右。却克伤于矢,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郤克伤于矢而鼓音未绝,张侯为御而血染左轮,是御在左而将居中也。“攻”之为治,常训也。“治其职”者,左当射人,右当击刺,是其所掌职事也。○传“御以”至“我命”○正义曰:“御以正马为政”,言御之政事,事在正马,故马不正则罪之。《诗》云:“两骖如手。”传云:“进止如御者之手。”是为马之正也。左、右与御三者有失,言“皆不奉我命”,以御在后,故总解之。○传“天子”至“不专”○正义曰:《曾子问》云:“孔子曰:‘天子巡守,以迁庙之主行,载于齐车,言必有尊也。’”巡守尚然,征伐必也。故云“天子亲征,必载迁庙之祖主行,有功则赏祖主前,示不专”也。《周礼·大司马》云:“若师不功,则厌而奉主车。”郑玄云:“厌,伏冠也。奉,犹送也。”送主归于庙与社,亦是征伐载主之事也。○传“天子”至“之义”○正义曰:定四年《左传》云:“君以军行,祓社衅鼓,祝奉以从。”是天子亲征,又载社主行也。《郊特牲》云:“惟为社事,单出里。”故以“社事”言之。“不用命奔北者,则戮之于社主之前”,“奔北”谓背陈走也。所以刑赏异处者,社主阴,阴主杀,则祖主阳,阳主生。《礼》左宗庙,右社稷,是祖阳而社阴。就祖赏,就社杀,亲祖严社之义也。大功大罪则在军赏罚,其遍叙诸勋,乃至太祖赏耳。○传“孥子”至“耻累也”○正义曰:《诗》云“乐尔妻孥”,对“妻”别文,是“孥”为子也。非但止辱汝身,并及汝子亦杀,言以耻恶累之。《汤誓》云:“予则孥戮汝。”传曰:“古之用刑,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今云‘孥戮汝’,权以胁之,使勿犯。”此亦然也。

猜你喜欢
  坊记·戴圣
  第十三卦 同人 天火同人 乾上离下·佚名
  卷二十八·湛若水
  书呆子与空想家·孔子
  卷十二·沈廷芳
  卷五·苏辙
  凡例十则·朱鹤龄
  说山训·刘安
  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上学·冯友兰
  定公·定公七年·左丘明
  襄公·襄公五年·左丘明
  卷四·曾国藩
  胎藏生品第三·佚名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二·慧立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六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摭遗·段克己

    双调大石调双调越调小石调仙吕双调仙吕中吕○双调乔木查乔木查对景对景海棠初雨歇杨柳轻烟惹碧草茸茸铺四野俄然回首处乱红堆雪么恰春光也梅子黄时节映日榴花红似血胡葵开满院碎翦宫缬 【 啸余谱作蜀葵开满院翦碎宫缬

  • 卷六百四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四十四李咸用李咸用与来鹏同时工诗不第尝应辟为推官有披沙集六卷今编为三卷水仙操大波相拍流水鸣蓬山鸟兽多奇形琴心不喜亦不惊安弦缓爪何泠泠水仙缥缈来相迎伯

  • 卷二百六十三 熙寧八年(乙卯,1075)·李焘

      起神宗熙寧八年閏四月盡其月   閏四月壬辰朔,司農寺言:「提舉秦鳳等路常平司狀,涇、原、渭三州推行保甲法,而民流移稍多,欲至五月人戶歸業,以次排定。」上批:「故歲涇、原災傷至甚,宜俟今冬農隙編排。」   提舉永興軍

  • 唐鉴卷二十一·范祖禹

    宣宗大中元年二月初李徳裕秉政引白敏中为翰林学士及武宗崩徳失势敏中乘上下之怒竭力排之使其党李咸讼徳罪徳由是自东都留守以太子少保分司九月前永寜尉吴汝纳讼其弟湘罪不至死李绅与李徳相表里欺罔武宗枉杀臣弟十二月

  • 皇王大纪卷七十一·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安王元年三晋频年破秦兵夺河西地魏伐秦至阳孤二年秦简公薨子惠公嗣韩景侯防薨子烈侯取立赵烈侯籍薨弟武侯嗣三年虢山崩壅河五年日有食之七年宋公购由薨諡曰悼公子田嗣九年晋侯止薨諡曰烈公子颀嗣十

  • 七一六 谕内阁和珅着充四库馆正总裁·佚名

    七一六 谕内阁和珅着充四库馆正总裁乾隆四十五年十月十五日乾隆四十五年十月十五日内阁奉上谕:和珅着充四库馆正总裁。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文德·周绍良

    №文德001【盖】失。【志文】唐故妫州刺史充清夷军营田等使朝散大夫检校尚书司封郎中摄御史中丞上柱国彭城刘公墓志铭并序 卢龙节度判官兼掌书记朝散大夫检校尚书兵部郎中兼御史大夫赐紫金鱼袋郑隼撰维

  • 赵黑传(附赵炽传)·魏收

    赵黑,字文静,原先名为赵海,出身于凉州的一个奴隶家庭。自己说他的先祖是河内温人,他的五世祖赵术,在晋朝末年曾任平远将军、西夷校尉,所以居住在酒泉安弥县。赵海出生以后凉州被大魏平定,他被没收进宫中做了Yan人,就改名叫黑

  • 八·沈从文

    两人住在上海永裕里十三号三楼,是间髹了庸俗绿色油漆充满油漆气味的楼房。把一铺租来的大木床,安顿在房间中央后,前面放了一张写字台,后面又放了一张写字台,靠墙边则有一个书架,一张方桌,四把椅子。墙头上则挂了蔡威廉女士所

  • 治期篇第五十三·王充

    世谓古人君贤,则道德施行,施行则功成治安;人君不肖,则道德顿废,顿废则功败治乱。古今论者,莫谓不然。何则?见尧、舜贤圣致太平,桀、纣无道致乱得诛。如实论之,命期自然,非德化也。吏百石以〔下〕,若〔斗〕食以〔上〕,居位治民,为政

  • 人谱·刘宗周

    人极图说无善而至善,心之体也。即周子所谓太极,&ldquo;太极本无极也&rdquo;。统三才而言,谓之极。分人极而言,谓之善。其意一也。继之者善也。动而阳也,&ldquo;乾知大始&rdquo;是也。成之者性也。静而阴也,&ldquo;坤作成物&

  • 卷二十四·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二十四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襄公【公名午成公子母定姒諡法因事有功曰襄】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杜曰公年四岁】仲孙蔑会晋栾黶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前年夏楚伐宋纳宋鱼石于

  • 学蔀通辨提纲·陈建

    一朱陆早同晚异之实二家谱集具载甚明近世东山赵汸氏对江右六君子策乃云朱子答项平父书有去短集长之言岂鹅湖之论至是而有合耶使其合并于晚岁则其微言精义必有契焉而子静则既往矣此朱陆早异晚同之说所由萌也程篁墩因之

  •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三(之一)·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集第二破六入。梵语钵罗吠奢。此云入。亦云处。境入之处也。亦是识生处故。然根境二法俱识生处。今分六根别破故。独以根为入也。文二。一总征。复次阿难。云何六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如五蕴初解 二别破

  • 优波毱[jū]提缘品第四十七·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此国有一梵志。字阿巴毱提。聪明广学。探古达今。往至佛所。求作沙门。因复启曰。若我出家。智慧辩才。与舍利弗等者。情则甘乐。若当不如便自归

  • 卷第二十四(第四诵之四)·佚名

    十诵律卷第二十四(第四诵之四)后秦北印度三藏弗若多罗译七法中安居法第四佛在王舍城。诸比丘夏中游行诸国土。践蹋生草夺诸虫命。尔时诸异道出家讥嫌责数言。诸异道沙门婆罗门。夏安居时潜处隐静。譬如鸟日中热时避暑

  • 老人与海·海明威

    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宏篇《丧钟为谁而鸣》在1940年出版后,1952年问世的《老人与海》是他最成功的创作。此书使海明威获1953年度普利策奖及1954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讲述了一个根据真人真事改写的故

  • 吕洞宾度铁拐李岳·岳伯川

    简名《铁拐李岳》。 杂剧剧本。元岳伯川作。四折一楔子,末本。剧 写郑州都孔目岳寿有干办才,然怙势刁恶,为 非作歹。上八洞神仙吕洞宾见其夙具仙缘,化 颠道人诣门欲度化之,却被岳缚吊于梁。适新 官韩琦私访到此,因释放洞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