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祭祀

    无后者必祭,借如有伯祖至孙而绝,则伯祖不得言无后,盖有子也,至从父然后可以言无后也。夫祭者必是正统相承,然后祭礼正,有所统属。今既宗法不正,则无缘得祭祀正,故且须参酌古今,顺人情而为之。今为士者而其庙设三世几筵,士当一庙而设三世,似是只于祢庙而设祖与曾祖位也。有人又有伯祖与伯祖之子者,当如何为祭?伯祖则自当与祖为列,从父则自当与父为列,苟不如此,使死者有知,以人情言之必不安。礼于亲疎远近,则礼自有烦简,或月祭之,或享尝乃止。故拜朔之礼施于三世,伯祖之祭止可施于享尝,平日藏其位版于牍中,至祭时则取而祫之。其位则自如尊卑,只欲尊祖,岂有逆祀之礼!若使伯祖设于他所,则似不得祫祭,皆人情所不安,便使庶人亦须祭及三代。“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子)[干]祫及其高祖”。

    近世亦有祭礼,于男子之位礼物皆同,而于其配皆有降杀,凡器皿俎豆筵席纯缘之类,莫不异也。此意亦近得之。其从食者必又有降,虽古人必须有此降杀,以明尊卑亲疎,故今设祔位,虽以其班,亦须少退,其礼物当少损。其主祭者,于祔食者若其尊也,则不必亲执其礼,必使有司或子弟为之。

    祭接鬼神,合宗族,施德惠,行教化,其为备须是豫,故至时受福也。羞无他物,则虽羞一品足矣。既曰庶矣,则惟恐其不多,有则共载一器中,簿正之外多无妨。

    古者既为孟月之祭,又为仲月之荐,荐者祭之略,今之祭不若仲月祭之。大抵仲月为荐新,今将新物便可仲月祭之。盖物之成不如仲月,因时感念之深又不如仲月。祭必卜日,若不卜日则时同,时同则大宗小宗之家无由相助。今之士大夫,主既在一堂,何不合祭之,分而作夏秋特祭则无义。天子七庙,一日而行则力不给,故礼有一特一祫之说,仲特则祭一,祫则偏祭。如春祭享祖,夏祫群庙;秋祭曾,冬又祫;来春祭祖,夏又祫;秋祭祢,冬又祫。“铺筵设同几”,只设一位,以其精神合也。后又见合葬孔子善之,知道有此义。然不知一人数娶,设同几之道又如何,此未易处。

    奠酒,奠,安置也,若言奠挚奠枕是也,谓注之于地非也。

    祭则香茶,非古也。香必燔柴之意,茶用生人意事之。膟膋升首,今已用之,所以达臭也。

    古人因祭祀大事,饮食礼乐以会宾客亲族,重专杀必因重事。今人之祭,但致其事生之礼,陈其数而已,其于接鬼神之道则未也。祭祀之礼,所总者博,其理甚深,今人所知者,其数犹不足,又安能达圣人致祭之义!

    凡荐,如有司执事者在外庖为之,则男子荐之;又如笾豆之类本妇人所为者,复妇人荐之。

    礼义之家,虽奴婢出而之他,必能笑人之丧祭无理者,贤者之效不为细也。

    五更而祭,非礼也。“庶羞不踰牲”,不丰于牲也,传者以品之不踰,非也,岂有牲体少而羞掩豆是谓之踰牲!

    尸惟虞则男女皆有,是初祔庙时也,至于吉祭,则唯见男尸而不见女尸,则必女无尸也。当初祔时则不可以无尸,节服氏言郊祀而送逆尸车,则祀天有尸也。天地山川之类非人鬼者,恐皆难有尸。节服氏言郊祀有亦不害,后稷配天而有尸也。诗序有言“灵星之尸”,此说似不可取。丝衣之诗,正是既祭之明日求神于门,其始必有祭,其实所以宾礼尸也。天子既以臣为尸,不可祭罢便使出门而就臣位,故其退尸也皆有渐,言丝衣已是不着冕服,言弁已是不冠冕也,渐有从便之礼。至于燕尸必极醉饱,所谓“不吴不敖,胡考之休”,吴敖犹言娱乐也,不娱乐何以成其休考!

    祭所以有尸也,盖以示教;若接鬼神,则室中之事足矣。至于事尸,分明以孙行,反以子道事之,则事亲之道可以喻矣。“抱孙不抱子”,父于子主尊严,故不抱,孙自有其父,故在祖则可抱,非谓尸而抱也。

    七庙之主聚于太祖者,此盖有意,以其当有祧者。且祧者当易(担)[檐],故尽用出之,因而祧之,用意婉转。古者言迁主,不见所以安置之所,若祭器祭服则有焚埋之说,木主不知置之何地。又公出疆及大夫出聘皆载迁庙之主而行,以此观之,则是主常存也,然则当其祫时必皆取而合祭也。庶人当祭五世,以恩须当及也,然其祫也止可谓之合食。

    祫祭既不见男女异庙之文,今以人情推之,且不若男从东方,女从西方,而太祖居南面,男祔其祖,妇祔其姑,虽一人数娶,犹不妨东方虚其位以应西方之数,其次世则复对西方之配也。

    凡人家正厅,似所谓庙也,犹天子之受正朔之殿。人不可常居,以为祭祀吉凶冠婚之事于此行之。厅后谓之寝,又有适寝,是下室,所居之室也。“去坛为”,“去[曰]鬼”,从庙数以至坛,皆有等差定数。至于鬼只是鬼养之,又非孝经所谓鬼养也。此言鬼养,既不在庙与坛之数,即并合上世一齐养之而已,非更有位次分别,直共一养之耳,只是怀精神也。鬼者只是归之太虚,故共养之也。既曰鬼养之,又分别世数位次,则后将有百世之鬼也。既是坛,则其礼必不如宗庙,但鬼养之耳。鬼养之者,血毛以为尚也。孝经言“为之宗庙而鬼养之”,又不与此意同。彼之谓鬼者,只以人死为鬼,犹周礼言天神、地只、人鬼。

    山川之祀,止是其如此巍然而高,渊然而深,蒸润而足以兴云致雨,必报之,故祀之视三公诸侯,何尝有此人像!圣人为政必去之。

    八蜡:先啬,一也,始治稼穑者,据易则神农是也;司啬是修此职者,二也;农,三也;邮表畷,四也;猫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百种,八也。百种,百谷之种。旧说以昆虫为八,昆虫是为害者,不当祭。此岁终大报也。“龙见而雩”,当以孟夏为百谷祈甘雨也。水旱既其气使然,祈祷复何用意也?民患若此,不可坐视,圣人忧民而已,如人之疾,其子祈祷,不过卒归无益也,故曰“丘之祷久矣”。

猜你喜欢
  卷一 一之二·孔颖达
  近思録集注卷十三·茅星来
  卷二十七·陆陇其
  卷三十九·程公说
  卷十·严虞惇
  卷六十六·程川
  卷十二·史浩
  阳门之介夫死(1)·戴圣
  卷三十一·李光地
  卷十七 丧服第十一之一·李如圭
  提要·何楷
  保护龙华古刹·太虚
  人生观的科学·太虚
  卷第二十九·智旭
  卷二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四十八·徐世昌

    黎兆勋黎兆勋,字伯庸,号檬村,遵义人。诸生,官隋州州判。有《侍雪堂诗》。晓发绥阳至黄鱼桥乌鸦喧远林,晓柝山城歇。行人出树杪,笠影带残月。微茫驿西树,明灭岩际雪。人语生斥堠,钟声散林樾。晓行旅梦醒,古道冰

  • 第五十三出 再续姻亲·佚名

    【慢】(丑上)仔儿今旦得成双,银台蜡烛(腊烛)满厅红。有缘千里终相见,无缘对面不相逢。昨暮日(莫日)海阳(海洋)知县送聘礼来,说今旦伯姆同仔婿卜来★(上毛下火)我仔共伊返去。不免分付益春,安排筵席等接。(贴)水浊未知

  • 第六十八回 战皖北诸将立功 退丹阳大营又溃·蔡东藩

      却说胡巡抚林翼,移驻英山,即命多隆阿总统诸军,用鲍超为前锋,蒋凝学为后援,浩浩荡荡,杀奔太湖。四眼狗陈玉成,闻清军大集,急纠合捻匪首领龚瞎子、张洛型等,由庐州上攻,有众十多万。捻匪是什么人物?相传捻字是捏聚的意义,无赖

  • 序·李贤

    朕闻古昔圣王之有天下也抚世酬物奠安民生必有令谟嘉猷善政善教以敷诲当时流播后世为子孙慎守法此三代之君所以国祚灵长绵世数百者以前作后述继继承承敬守世范之有自也仰惟我皇考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

  • 后集卷十一·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後集卷十一 宋 朱子 纂集 范纯仁 忠宣公 字尧夫文正公之次子以恩补官中进士第相哲宗 文正公门下多延贤士如胡瑗孙复石介李觏之徒与公从游昼夜肄业置灯帐中夜分不寝後公贵夫人犹收其帐顶

  • 后汉纪·张居正

    高祖高祖皇帝,名嵩,字知远,姓刘氏,其先沙陀人。仕晋,以功封北平王。及重贵被虏,嵩乃即位于晋阳,建国号后汉,在位二年。原文天福十二年,晋刘知远在河东,富强冠诸镇。及闻契丹深入,知远无入援之志,但分兵守四境以防侵轶。于是将佐劝

  • 一五二 东方文学系的插话·周作人

    讲到东方文学系,这里有一个插话,需得说一说,虽然照年代来说或者要差几年,但是迟下来恐没有机会再说了。这事在一九四四年十月里我曾写过一篇文章《记杜逢辰君的事》,后来收在《立春以前》随笔集里,不过那篇文章恐怕看到的人

  • 六七 五十在诚房·周作人

    诚房的事情以前没有讲了,因为要等五十来补足,所以须得在说明了礼房以后再回过来说了。诚房的子林外出,子贞早死,只剩下子传夫妇和他们的儿子鸣山,住在大堂前东边的一间大房里。西边的两间和兰花间出租给李楚材,在子传死后,鸣

  • 卷十五 魏书十五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陈寿

    (刘馥传、司马朗、梁习传、张既传、温恢传、贾逵传)刘馥传,刘馥字元颖,沛郡相县人,避乱到扬州。建安初年(196),前去游说袁术部将戚寄、秦翊,让他们率领部众同自己一同投奔曹操。曹操对他很赏识,由司徒府召为掾史。后来孙策派

  • 怀化镇·沈从文

    四个月后我们移防到另一个地名怀化的小乡镇住下.这地方给我的印象,影响我的感情极其深切.这地方一切,在我《沈从文甲集》里一篇题作《我的教育》的记载里,说得还算详细.我到了这个地方,因为勉强可以写几个字,那时填造

  • 钦定南廵盛典卷三·高晋

    目录天章【三】乾隆二十二年丁丑御制古今体诗 钦定南巡盛典卷三天章【丁丑 直 山东】诗恭奉皇太后南廵启跸京师叠辛未旧作韵【有序】疆圉肇嵗正条风应律之初太蔟开阳协始和行庆之爰诹令旦举南廵溯前度之游歌

  • 第十八章 4·辜鸿铭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辜讲孔子祖国(鲁国)掌握政府大权的总理(季桓子),在孔子被提升为国家部长(司法部长)后,有一次,得到另一个国家(齐国)送来的一班女艺人,就终日和她们厮混在一起,以致三天都没有在宫廷开部长

  • 守权第六·尉缭

    守,古代指守城。守权,即是守城的谋略。本篇论述了守城的三个原则:一是守城要守城郊外围要地,所谓“进不郭圉,退不亭障,以御战,非善者也”。二是守城的方法:“守者,不失其险也”。“城一丈十人守之&rd

  •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二之二·智旭

    古吴后学蕅益智旭述(壬)正譬说中。二重颂为二。初颂立譬。二颂法合。(癸)初中二。初颂总譬。二颂别譬。(子)初又四。初颂长者。二颂家宅。三颂五百人。四颂火起。略不颂一门及三十子也。(丑)今初譬如长者。佛欲重宣此义而说偈

  • 重定授菩萨戒法·智旭

      明菩萨戒弟子古吴智旭述(若诸菩萨。欲学菩萨三聚净戒。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于无上菩提。发弘愿已。审求功德具足有智有力菩萨法师。先礼双足。偏袒右肩。膝轮据地。合掌恭敬。作如是请。)大德忆念。我某甲。于大

  • 佛说造塔功德经·佚名

      唐 地婆诃罗译  造塔功德经序  夫塔者梵之称。译者谓之坟。或方或圆。厥制多绪。乍琢乍璞。文质异宜。并以封树遗灵。扃钤法藏。冀表河砂之德。庶酬尘劫之劳。岂伊弓剑衣冠。言申永慕。禹陵孔壁。用显缄藏而

  • 清代名人轶事·葛虚存

    本书系绍兴人葛虚存于民国初年从众多清人笔记小说、方志、文集、书牍、奏摺、诗话中采集编纂而成,全书分学行、令节、治术、将略、文艺、怜才、吏治、先德、异征、度量、清操、科名、风趣、境遇、闺阁、杂录16类,573则,

  • 苏悉地羯罗经·佚名

    译曰妙成就业经,三卷,唐输婆迦罗译。密宗三部经之一。说苏悉地之法。真言经一百余部内,虽皆说速疾成就之法,而此经独为其至极,故名妙成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