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释例卷十五

经传长厯第四十五之六

定公元年

正月乙亥小 二月甲辰大 三月甲戌小

四月癸卯大 五月癸酉小 六月壬寅大

七月壬申大 八月壬寅小 九月辛未大

十月辛丑小 十一月庚午大 十二月庚子小正月辛巳

七日

庚寅

十六日

六月癸亥

二十二日

戊辰

二十七日

七月癸巳

二十二日

定公二年

正月己巳大 二月己亥小 三月戊辰大

四月戊戌小 五月丁卯大 闰五月丁酉小六月丙寅大 七月丙申小 八月乙丑大

九月乙未大 十月乙丑小 十一月甲午大十二月甲子小

四月辛酉

二十四日

五月壬辰

二十六日

定公三年

正月癸巳大 二月癸亥小 三月壬辰大

四月壬戌小 五月辛卯大 六月辛酉小

七月庚寅大 八月庚申小 九月己丑大

十月己未小 十一月戊子大 十二月戊午小二月辛卯

二十九日

定公四年

正月丁亥大 二月丁巳大 三月丁亥小

四月丙辰大 五月丙戌小 六月乙卯大

七月乙酉小 八月甲寅大 九月甲申小

十月癸丑大 闰十月癸未小【案赵汸春秋属辞引长厯云定四年闰七月当是写之讹】 十一月壬子大 十二月壬午小二月癸巳

正月七日也书于二月从赴

四月庚辰

二十五日

十一月庚午

十九日

己卯

二十八日

庚辰

二十九日昭三十一年传曰六年十二月庚辰吴入郢今在十一月者并数闰

定公五年

正月辛亥大 二月辛巳大 三月辛亥小

四月庚辰大 五月庚戌小 六月己卯大

七月己酉小 八月戊寅大 九月戊申小

十月丁丑大 十一月丁未小 十二月丙子大三月辛亥朔日食

一日

六月丙申

十八日

七月壬子

四日

九月乙亥

二十八日

十月丁亥

十一日

己丑

十三日

庚寅

十四日

定公六年

正月丙午小 二月乙亥大 三月乙巳小

四月甲戌大 五月甲辰小 六月癸酉大

七月癸卯小 八月壬申大 九月壬寅大

十月壬申小 十一月辛丑大 十二月辛未小正月癸亥

十八日

四月己丑

十六日

定公七年

正月庚子大 二月庚午小 三月己亥大

四月己巳小 五月戊戌大 六月戊辰小

七月丁酉大 八月丁卯小 九月丙申大

十月丙寅小 十一月乙未大 十二月乙丑小十一月戊午

二十四日

己巳王入于王城

十二月五日有日无月【案孔颖逹正义云此年经传日少上下无可考验杜以长厯校之己巳为十二月五日】

定公八年

正月甲午大 二月甲子大 闰二月甲午小三月癸亥大 四月癸巳小 五月壬戌大

六月壬辰小 七月辛酉大 八月辛卯小

九月庚申大 十月庚寅小 十一月己未大十二月己丑小

二月已丑

二十六日

辛卯

二十八日

七月戊辰

八日

十月辛卯

二日

壬辰

三日

癸巳

四日

定公九年

正月戊午大 二月戊子小 三月丁巳大

四月丁亥小 五月丙辰大 六月丙戌大

七月丙辰小 八月乙酉大 九月乙卯小

十月甲申大 十一月甲寅小 十二月癸未大四月戊申

二十二日

定公十年

正月癸丑小 二月壬午大 三月壬子小

四月辛巳大 五月辛亥小 六月庚辰大

闰六月庚戌小 七月己卯大 八月己酉大九月己卯小 十月戊申大 十一月戊寅小十二月丁未大

定公十一年

正月丁丑小 二月丙午大 三月丙子小

四月乙巳大 五月乙亥小 六月甲辰大

七月甲戌小 八月癸卯大 九月癸酉小

十月壬寅大 十一月壬申小 十二月辛丑大

定公十二年

正月辛未大 二月辛丑小 三月庚午大

四月庚子小 五月己巳大 六月己亥小

七月戊辰大 八月戊戌小 九月丁卯大

十月丁酉小 十一月丙寅大 闰十一月丙申小十二月乙丑大

十月癸亥

二十七日

十一月丙寅朔日食

一日

定公十三年

正月乙未小 二月甲子大 三月甲午小

四月癸亥大 五月癸巳小 六月壬戌大

七月壬辰小 八月辛酉大 九月辛卯小

十月庚申大 十一月庚寅大 十二月庚申小十一月丁未

十八日

十二月辛未

十二日

定公十四年

正月己丑大 二月己未小 三月戊子大

四月戊午小 五月丁亥大 六月丁巳小

七月丙戌大 八月丙辰大 九月丙戌小

十月乙卯大 十一月乙酉小 十二月甲寅大闰十二月甲申小

二月辛巳

二十三日

定公十五年

正月癸丑大 二月癸未小 三月壬子大

四月壬午小 五月辛亥大 六月辛巳小

七月庚戌大 八月庚辰小 九月己酉大

十月己卯小 十一月戊申大 十二月戊寅大二月辛丑

十九日

五月辛亥

一日

壬申

二十二日

七月壬申

二十三日

八月庚辰朔日食

一日

九月丁巳

九日

戊午

十日

辛巳

十月三日也有日无月【案孔颖逹正义云此年八月庚辰朔二日则辛巳九月不得有辛巳也更盈一周则六十二日月有一大一小十月己卯朔三日得辛巳是有日无月也】

哀公元年

正月戊申小 二月丁丑大 三月丁未小

四月丙子大 五月丙午小 六月乙亥大

七月乙巳小 八月甲戌大 九月甲辰小

十月癸酉大 十一月癸卯小 十二月壬申大四月辛巳

六日

哀公二年

正月壬寅小 二月辛未大 三月辛丑小

四月庚午大 五月庚子大 六月庚午小

七月己亥大 八月己巳小 九月戊戌大

十月戊辰小 十一月丁酉大 闰十一月丁卯小十二月丙申大

二月癸巳

二十三日

四月丙子

七日

六月乙酉

十六日

八月甲戌

六日

哀公三年

正月丙寅小 二月乙未大 三月乙丑小

四月甲午大 五月甲子小 六月癸巳大

七月癸亥大 八月癸巳小 九月壬戌大

十月壬辰小 十一月辛酉大 十二月辛卯小四月甲午

一日

五月辛卯

二十八日

六月癸卯

十一日

七月丙子

十四日

十月癸卯

十二日

癸丑

二十二日

哀公四年

正月庚申大 二月庚寅小 三月己未大

四月己丑小 五月戊午大 六月戊子小

七月丁巳大 八月丁亥小 九月丙辰大

十月丙戌小 十一月乙卯大 十二月乙酉大二月庚戌

二十一日

六月辛丑

十四日

七月庚午

十四日

八月甲寅

二十八日

哀公五年

正月乙卯小 二月甲申大 三月甲寅小

四月癸未大 五月癸丑小 六月壬午大

七月壬子小 八月辛巳大 九月辛亥小

十月庚辰大 经闰十月庚戌小【案是年闰月独见于经故加经字又案赵汸春秋属辞引长厯是年闰十月与本文合孔颖逹正义称长厯是年闰十一月盖写之讹】十一月己卯大 十二月己酉小

九月癸酉

二十三日

哀公六年

正月戊寅大 二月戊申小 三月丁丑大

四月丁未小 五月丙子大 六月丙午小

七月乙亥大 八月乙巳大 九月乙亥小

十月甲辰大 十一月甲戌小 十二月癸卯大六月戊辰

二十三日

七月庚寅

十六日

十月丁卯

二十四日

哀公七年

正月癸酉小 二月壬寅大 三月壬申小

四月辛丑大 五月辛未小 六月庚子大

七月庚午小 八月己亥大 九月己巳小

十月戊戌大 十一月戊辰小 十二月丁酉大閠十二月丁卯小

八月己酉

十一日

哀公八年

正月丙申大 二月丙寅大 三月丙申小

四月乙丑大 五月乙未小 六月甲子大

七月甲午小 八月癸亥大 九月癸巳小

十月壬戌大 十一月壬辰小 十二月辛酉大十二月癸亥

三日

哀公九年

正月辛卯小 二月庚申大 三月庚寅小

四月己未大 五月己丑小 六月戊午大

七月戌子小 八月丁巳大 九月丁亥大

十月丁巳小 十一月丙戌大 十二月丙辰小二月甲戌

十五日

哀公十年

正月乙酉大 二月乙卯小 三月甲申大

四月甲寅小 五月癸未大 闰五月癸丑小六月壬午大 七月壬子小 八月辛巳大

九月辛亥小 十月庚辰大 十一月庚戌小十二月己卯大

三月戊戌

十五日

哀公十一年

正月己酉小 二月戊寅大 三月戊申大

四月戊寅小 五月丁未大 六月丁丑小

七月丙午大 八月丙子小 九月乙巳大

十月乙亥小 十一月甲辰大 十二月甲戌小五月壬申

二十六日

甲戌

二十八日

七月辛酉

十六日

哀公十二年

正月癸卯大 二月癸酉小 三月壬寅大

四月壬申小 五月辛丑大 六月辛未小

七月庚子大 八月庚午小 九月己亥大

十月己巳大 十一月己亥小 十二月戊辰大五月甲辰

四日

十二月螽季孙问诸仲尼仲尼曰某闻之火伏而后蛰者毕今火犹西流司厯过也

诸儒皆以为时实周之九月而书十二月谓之再失闰若如其言乃成三失非但再也今以长厯推春秋此十一月乃夏之九月实周之十一月也此年当有闰而今不置闰此为失一闰月耳十二月不应更有螽故季孙问之【案正义引释例问之作怪之】仲尼以斗建在戌火星尚未见没据今犹见故言犹西流也【案孔頴逹正义云月令季夏之月昏火星中诗云七月流火毛传云流下也谓昏而见于西南渐下流也周礼司爟云季氏内火是九月之昏火始入十月之昏则伏火犹西流者言其未尽没是夏九月也】明夏之九月尚可有螽也季孙虽闻仲尼此言犹不即改明年十二月复螽于是始悟十四年春乃置闰欲以补正时厯也于十五年书闰月葢置闰正之欲明十五年之闰于法当在十二年也

十二月丙申

二十九日

哀公十三年

正月戌戌小 二月丁卯大 三月丁酉小

四月丙寅大 五月丙申小 六月乙丑大

七月乙未小 八月甲子大 九月甲午小

十月癸亥大 十一月癸巳小 十二月壬戌大六月丙子

十二日

乙酉

二十一日

丙戌

二十二日

丁亥

二十三日

七月辛丑

七日

十二月螽

此年犹未置闰故十二月螽也

哀公十四年

正月壬辰小 二月辛酉大 闰二月辛卯小三月庚申大 四月庚寅大 五月庚申小

六月己丑大 七月己未小 八月戊子大

九月戊午小 十月丁亥大 十一月丁巳小十二月丙戌大

四月庚戌

二十一日

五月庚申朔日食

一日

壬申

十三日

庚辰

二十一日

六月甲午

六日

八月辛丑

十四日

哀公十五年

正月丙辰小 二月乙酉大 三月乙卯小

四月甲申大 五月甲寅小 六月癸未大

七月癸丑小 八月壬午大 九月壬子小

十月辛巳大 十一月辛亥小 十二月庚辰大闰十二月庚戌小【案是年有闰月之文故此条独加字】

哀公十六年

正月己卯大 二月己酉大 三月己卯小

四月戊申大 五月戊寅小 六月丁未大

七月丁丑小 八月丙午大 九月丙子小

十月乙巳大 十一月乙亥小 十二月甲辰大正月己卯

一日

四月己丑

四月十八日有乙丑无己丑己丑五月十二日也日月必有误

哀公十七年

正月甲戌小 二月癸卯大 三月癸酉小

四月壬寅大 五月壬申大 六月壬寅小

七月辛未大 八月辛丑小 九月庚午大

十月庚子小 十一月己巳大 十二月己亥小七月己卯

九日

十一月辛巳

十三日

哀公十八年

正月戊辰大 二月戊戌小 三月丁卯大

四月丁酉小 五月丙寅大 六月丙申小

七月乙丑大 八月乙未大 九月乙丑小

十月甲午大 闰十月甲子小 十一月癸巳大十二月癸亥小

哀公十九年

正月壬辰大 二月壬戌小 三月辛卯大

四月辛酉小 五月庚寅大 六月庚申小

七月己丑大 八月己未小 九月戊子大

十月戊午大 十一月戊子小 十二月丁巳大

哀公二十年

正月丁亥小 二月丙辰大 三月丙戌小

四月乙卯大 五月乙酉小 六月甲寅大

七月甲申小 八月癸丑大 九月癸未小

十月壬子大 十一月壬午小 十二月辛亥大

哀公二十一年

正月辛巳大 二月辛亥小 三月庚辰大

四月庚戌小 五月己卯大 六月己酉小

七月戊寅大 八月戊申小 九月丁丑大

闰九月丁未小 十月丙子大 十一月丙午小十二月乙亥大

哀公二十二年

正月乙巳小 二月甲戌大 三月甲辰大

四月甲戌小 五月癸卯大 六月癸酉小

七月壬寅大 八月壬申小 九月辛丑大

十月辛未小 十一月庚子大 十二月庚午小十一月丁卯

二十八日

哀公二十三年

正月己亥大 二月己巳小 三月戊戌大

四月戊辰小 五月丁酉大 六月丁卯大

七月丁酉小 八月丙寅大 九月丙申小

十月乙丑大 十一月乙未小 十二月甲子大六月壬辰

二十六日

哀公二十四年

正月甲午小 二月癸亥大 三月癸巳小

四月壬戌大 五月壬辰小 六月辛酉大

七月癸卯小 八月庚申大 九月庚寅大

十月庚申小 闰十月己亥大【案传有闰月公如越之文故是条特加字】 十一月己未小 十二月戊子大

哀公二十五年

正月戊午小 二月丁亥大 三月丁巳小

四月丙戌大 五月丙辰小 六月乙酉大

七月乙卯小 八月甲申大 九月甲寅小

十月癸未大 十一月癸丑大 十二月癸未小五月庚辰

二十五日

哀公二十六年

正月壬子大 二月壬午小 三月辛亥大

四月辛巳小 五月庚戌大 六月庚辰小

七月己酉大 八月己卯小 九月戊申大

十月戊寅小 十一月丁未大 十二月丁丑小十月辛巳

四日

哀公二十七年

正月丙午大 二月丙子大 三月丙午小

四月乙亥大 五月乙巳小 六月甲戌大

七月甲辰小 八月癸酉大 闰八月癸卯小九月壬申大 十月壬寅小 十一月辛未大十二月辛丑小

四月己亥

二十五日

八月甲戌

二日

终篇第四十七【案此篇永乐大典全阙其篇目则见孔颖逹集解序正义】

释例曰邱明之有称周礼以正常者诸称凡以发例是也有明经所立新意者诸显义例而不称凡者是也称凡者五十其别四十有九【案春秋序正义云葢以母弟二凡其义不异故也计周公垂典应毎事设法而据经有例于无凡多矣释例四十部无凡者十五然则周公之立凡例非徒五十而已葢作传之时已有遗落邱明采而不得故也】诸凡虽是周公之旧典邱明撮其体义约以为言非纯写故典之文也葢据古文覆逆而见之此邱明防意之微致邱明之为传所以释仲尼春秋仲尼春秋皆因旧史之防书义之所在则时加増损或仍旧史之无亦或改旧史之有虽因旧文固是仲尼之书也邱明所发固是仲尼之意也虽是旧文不书而事合仲尼之意仲尼因而用之即是仲尼新意若宣十年崔氏出奔卫称书曰崔氏非其罪也且告以族不以名是告不以名故知旧史无名及仲尼修经无罪见逐例不书名此旧史之文适当孔子之意不得不因而用之因旧为新皆此类也【春秋序正义引释例终篇】

诸杂称二百八十有五【春秋序正义引释例终篇案正义云释例止有其数不言其目就文而数又复参差】

去圣乆逺古文篆歴代相变自然当有错误亦不可拘文以害意故圣人贵闻一以知二贤史之阙文也今左氏有无传之经亦有无经之传无经之传或可广文无传之经则不知其事又有事由于鲁鲁君亲之而复不书者先儒或强为之説或没而不说疑在阙文诚难以意理推之【春秋序正义引释例终篇】

其经传事同而文异者或告命之辞有差异或氏族名号当须互见【成七年正义引释例】

齐人殱于遂郑弃其师亦时史即事以安文或从赴辞故传亦不显明义例也【庄十七年正义引释例】

刘贾许因有年大有年之经有鸜鹆来巢书所无之传以为经诸言有皆不宜有之辞也据经螟螽不书有传发于鲁之无鸜鹆不以有字为例也经书十有一年十有一月不可谓不宜有此年有此月也螟螽俱是非常之灾亦不可谓其宜有也【桓三年正义引释例】天有四时得以成歳雷霆以振之霜雪以齐之春阳以暖之云雨以润之然后能相育也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物不可终否故受之以同人同人者与人同也解天下之至结成天下之亹亹肆大眚之谓也尧曰咨尔舜有罪不敢赦所以须待革命有时而用之非制所常故书之也【庄二十二年正义引释例】

年之四时虽或无事必空书首月以记时变以明厯数庄公独称夏五月及经四时有不具者邱明无文皆阙缪也【庄二十二年正义引释例】

众蛇自泉台出如先君之数入于国声姜之薨适与妖防而国以为灾遂毁泉台书毁而不变文以示义者君人之心一国之俗须此为安故不讥也【文十六年正义引释例】

经传之见晦朔此时史随其日而存之无义例也贾氏云之战讥宋襄故书朔鄢陵之战讥楚子故书晦鸡父之战夷之故不书晦左氏既无此説案鸡父之战经传备详其例非夷之实晦战而经不书晦明经不以晦示褒贬【昭二十三年正义引释例】

北陆虚也西陆昴也【昭四年正义引释例 案传云古者日在北陆而藏氷西陆朝觌而出之杜集解云谓夏十二月冰坚而藏之夏三月日在昴毕蛰虫出而用冰 又案此及下二条阙畧太甚附录于此】

有时而聼之则可也正以为后法则不经故不夺其所讳亦不为之定制【僖元年正义引释例 案传云元年春不称即位公出故也公出后入不书讳之也讳国恶礼也正义云言若正为后法毎事皆讳则为恶者无复忌惮居上者不知所惩然君亲才有小恶即发其短非复臣子之心是故不抑不劝有时聼之以为讳者礼也无隠者直也二者俱通以为世教也】

计公衡之年成公又非穆姜所生不知其母何氏也【成元年正义引释例 案正义云宣元年夫人妇姜至自齐即穆姜也至此始十八年耳二年称公衡为质于椘公衡成公子也既堪为质则其年已长成公若是穆姜之子未必有成长之男】

春秋释例卷十五

猜你喜欢
  奸劫弑臣第十四·韩非
  遵道第二十三·桓宽
  五行相生第五十八·苏舆
  尚书古文疏证卷一·阎若璩
  卷一百三十二·陈祥道
  离娄上篇·王夫之
  论语解目録·张栻
  卷三十二·程公说
  卷十二·聂崇义
  卷五百六十五·佚名
  广度品第十九·马鸣
  复蔡育之先生书·太虚
  卷第十四·智旭
  附录·黄道周
  胜思惟梵天所问经论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佚名

    (卜儿上,云)俺那怜怜小妮子,半年前城外陈家府百花亭上,赏清明节令,引的个王焕来家,一住就住了半年多。他如今没甚么钱物了,只管缠住俺那妮子,再也不思量转身。俺这门户人家,单靠那妮子吃饭,一日不接客,就一日不赚钱,怎么容得他?如

  • 第三折·高茂卿

    (俫儿上,云)我是那俞循礼的孩儿。下学来家里吃饭去,怎么不见养爷来接我?(王兽医上,云)自家王兽医的便是。姐夫,你好狠也,骂我做绝户。如今添添孩儿,有了主也,他原来是韩弘道的孩儿。我如今与添添孩儿说知了。姐夫,看你绝户,是我

  • 原序·王安石

    唐百家诗选原序音有妙而难赏曲有高而寡和古今通然无惑乎唐百家诗选之沦没於世也予自弱冠肄业於香溪先生门尝得是诗於先生家藏之秘窃爱其拔唐诗之尤清古典丽正而不冶凡以诗鸣於唐有惊人语者悉罗於选中於是心惟口诵几欲

  • 卷二十 古今人表第八·班固

    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而闻者,经传所称,唐、虞以上,帝王有号谥。辅佐不可得而称矣,而诸子颇言之,虽不考虖孔氏,然犹着在篇籍,归乎显善昭恶,劝戒后人,故博采焉。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又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未知,焉得仁?”

  • 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陈寿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祖父淑,字季和,朗陵令。当汉顺、桓之间,知名当世。有子八人,号曰八龙。彧父绲,济南相。叔父爽,司空。续汉书曰:淑有高才,王畅、李膺皆以为师,为朗陵侯相,号称神君。张璠汉纪曰:淑博学有高行,与李固、李膺

  • 卷一百三十三·列传第二十一·张廷玉

        廖永安 俞通海 胡大海 栾凤 耿再成 张德胜 汪兴祖 赵德胜 桑世杰 刘成 茅成 杨国兴胡深 孙兴祖 曹良臣 周显 常荣 张耀 濮英 于光等   廖永安,字彦敬。德庆侯永忠兄也。太祖初起,永安兄弟偕俞通海等以

  •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八·王祎

    【宋太宗明皇帝泰始三年 魏显祖献文皇帝皇兴元年】春正月癸巳魏都督诸军尉元大破张永等于吕梁东遂取淮北及豫州淮西之地【以魏纪及吕祖谦标目修】解题曰按通鉴考异索虏传曰永攸之败退虏攻青兾二州执文秀道固又下书曰

  • 卷三经三·何良俊

    太祖时,士子经义皆用注疏,而参以程朱传注。成祖既修五经四书大全之后,遂悉去汉儒之说,而专以程朱传注为主。夫汉儒去圣人未远,学有专经,其传授岂无所据?况圣人之言广大渊微,岂后世之人单辞片语之所能尽?故不若但训诂其辞而由人

  • 南唐书卷十八·马令

    宋 马令 撰亷隅传第十三呜呼崇高富有人之所欲也其崇高乎天地之间者若鹪鹩巢于一枝一枝之外无所居也其富有于万物之上者若偃防饮于长河满腹之外无所容也天地亦大矣万物亦众矣一身之所为曽未得其万万之一而固已厌足则

  • 谢玄传·房玄龄

    谢玄,字幼度。年少时便聪慧过人,与堂兄谢朗皆为叔父谢安所器重。谢安曾训诫约束子侄们,说:“你们怎样参与世事,而且做得让人满意?”众子侄都不知如何回答。谢玄答道:“譬如芝兰玉树,我会尽力使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堂前阶下。”谢

  • 卷三百二十·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二十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汉文帝时太子家令晁错言守边备塞急务曰臣闻秦时北攻胡貉筑塞河上南攻扬粤置戍卒焉其起兵而攻胡粤者非以卫边地而救

  • 卷一百三十二·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二宋 赵汝愚 编边防门辽夏四上仁宗乞选用酋豪各守边郡 刘 平臣闻五代之末中国多事四方用兵唯制西戎似得长策于时中国未尝遣一骑一兵远屯塞

  • 卷十·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卷十宋 朱子 撰论语公冶长第五【凡二十七章】或问首章之説曰程子至矣张子不为非义之説亦得之但以为设辞则误矣范氏以为孔子欲妻以女而辨其非罪者失之然有罪无罪在我而已以下亦足以警世俗简贤

  • 卷第一百七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七十五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定蕴第七中不还纳息第四之二如契经说。佛告苾刍。有七善士趣。能进断余结得般涅槃。问云何建立七善士趣。为以界沙门果故。为以地处所故。为以

  • 论平等·皮埃尔·勒鲁

    《论平等》是法国思想家皮埃尔·勒鲁创作的政治学著作,首次发表于1838年,收录于《新百科全书》中。在该书中,作者对平等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论述。认为自由是人的生存权利,平等是兄弟般的相亲、相爱和互助,博爱则

  • 洞玄灵宝千真科·佚名

    洞玄灵宝千真科。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开篇云“吴赤乌三年”(240年)仙公向太上道君请教。本科当撰于六朝。述人间居处道俗仪轨科律。

  • 太上洞玄灵宝投简符文要诀·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投简符文要诀,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道士摘录早期灵宝诸经改编而成。《通志‧艺文略》已着录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神符类。此书主要内容为修持灵宝符咒道法秘诀。可分为四部分:其一为

  • 吴保安传·牛肃

    即《奇男子传》。唐代传奇小说。牛肃撰。原文本是牛肃《纪闻》中的一篇。明人陆楫《古今说海》,收入本文作1卷单行。《丛书集成初编》亦收入,即《太平广记》卷166“吴保安”条。《五朝小说》、《唐人说荟》亦作为单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