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章

夫子痛黜世之言利曰喻于利放于利深望人之安命曰不知命不受命利与命固尝言之矣至于仁孔子之所以立教也志仁好仁安仁利仁依仁不违仁不一而足岂孔子以立教其徒日侍而不知葢其记言之顷各有相对之情以为立论之地或终日言之而犹疑于无言岂眞无言哉罕言不语雅言皆至教也要看的活

达巷党人章

大哉无所成名但博学二字党人或以技能疑夫子故夫子姑以射御较言之亦无容深説也

麻冕礼也章

俭而无害于礼何妨于从若泰则破礼害义大节攸关何妨违衆以独行一从一违原非单扳学问而违衆二字俱见持世风骨 饶双峰曰此圣人处事之权衡所谓君子以同而异

毋意毋必章

意必固我乃有心人之所以托于世以自见而贤者则必欲克治之灭于东而生于西四者有一焉皆所以累心也惟圣人心与太虚同体故于四者絶之尽物来顺应不费一毫安排人见为人也纯乎天而人不与一天之道也

子畏于匡章

夫子以斯文自任正以文为天之所授天之所授人恶得而夺之非矜天以为重循理而已矣此与桓魋章同一学术 胡云峯曰文不在兹之文即文王之所以为文也文王接尧舜禹汤之统夫子接文王之统皆天也纣能囚文王不能违天而害文王匡人能围夫子不能违天而害夫子

夫子圣者章

吾道一以贯之一则不多多则不贯君子多乎哉不多也此是圣学宗传太宰以多能为圣人之事子贡以多能为圣人之馀事夫子直以多能为少贱鄙事则道之不贵于多也明矣

吾有知乎章

所恶于知者为其凿也只是骋聪明意见矜竒炫能自为多事夫子既不多能原自无知第就其问者而叩之使他天机自动在我不必添设在彼可以意解矣此之谓行所无事 张氏曰叩其两端其字指鄙夫説正见其因物付物之妙知从鄙夫出而我无与也道理原自如此

鳯鸟不至章

吾已矣夫热心欲冷无限凄凉 孔子所谓不至不出者非欲恃此为符瑞也生平忾想羲文之盛而不可得故发此叹耳

子见齐衰章

必作必趋是何等心肠看圣人微处全在人所忽处 张芑山曰此亦见圣人动容周旋中礼处凡应事接物皆然记者特偶记此数事耳

仰之弥高章

高坚前后见圣道变化无穷莫可端倪及得善诱乃知用无方而体有定功力自不肯泛用卓尔之立自非复高坚前后之见矣欲从末由顔子平生可用之力尽于此而无可用力中工夫更细正要从循循善诱涵养于此谓善学孔子 郝京山曰约礼只是主敬葢以敬履事之谓礼以礼操心之谓敬儒道就世间纲纪伦物上著脚故由礼入

门人为臣章

生顺没宁非大圣人不能夫子尝为大夫为臣岂遂为行诈第既以去位义不容苟安君道师道各有攸宜不可行之于君者何不可行之于师死于臣之手不顺则不宁死于二三子之手顺矣而何不宁也此纔是到头学问

有美玉于章

待字较求字有多少身分在伊之莘野太公之海濵武侯之南阳皆藏而待焉者也 一待字正是行藏的枢轴未尝不沽未尝不藏庙堂亦藏山林亦沽此便可想圣人无可无不可

子欲居章

欲居何陋皆一时寄寓感慨之言

自卫反鲁章

雅奏于朝颂歌于庙迹熄诗亡之后而夫子正之太和之音复现此学之所以集大成也 功成作乐者周公之事在钟鼓世衰正乐者孔子之事在简册叙雅颂之得所就正乐者言之也 张卓菴曰使用乐者能遵夫子釐正之美则大夫不敢僣诸侯诸侯不敢僣拟天子君臣各尽其道而天下治矣

出事公卿章

此所谓庸徳也何有于我行之而不敢不勉之意下学上达正在斯 李衷一曰事公卿如靖共笃棐事父兄如祇载克恭勉丧事如曽子问丧大小记不为酒困如酒诰宾筵此岂易事

子在川上章

文文山云道体流行之妙往来而易见者惟川流为然圣人发其端倪欲学者体认省察无一息间断后千数百年程子始黙识而指以教人曰其要只在谨独圣人言道之旨学者入道之门于是深切著明

未见好徳章

好徳不敌好色正见道心微而人心危学者黙自体认莫作自欺欺人之语 许东阳曰此与大学比喻一般意只是勉人须是好徳

譬如为山章

一志于学便终身无歇手之时彼畏难而止者皆退事者之借説也未成一篑欲止即止谁其沮之虽覆一篑欲进即进谁其迫之故有人功者无天事全在吾当下自决 新安陈氏曰语有三四章如诗六义之比此止言为山而未尝言为学然为学之意见于言外松柏骥力苗秀章是也

语之不惰章

顔子得夫子之提撕其机神鼓动自有欲罢不能之意如何惰得 朱子曰不惰惟于行上见

子谓顔渊章

有进无止即所谓不惰也可想见其好学追思自不能已

苗而不秀章

学未竟其成总是不秀不实之类 张横渠曰学者只是于理义中求譬如农夫是穮是蓘虽有饥馑必有丰年葢求之则须有所得

后生可畏章

可畏者冀其有闻也到无闻时则虚此可畏矣人知此语为策励后生愚谓亦不足畏更所以激发老者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彼耄而好学者讵可忽诸

法语之言章

进言之道曰法与巽听言之道曰改与绎不改不绎则言之路穷矣末如之何非絶之也正要他改绎处此夫子不倦之诲也

不可夺志章

志之所设必设于死亡贫困欲生者死可夺之欲富者贫可夺之必之于死亡贫困则天地之权穷帝王之势废矣 梅麻城曰刘禅之庸懦不能少变武侯之鞠躬尽瘁武曌之污秽不能灰梁公取日虞渊之心须将不可夺説得寛然后志字波恬浪静与气魄用事者不同

衣敝縕袍章

处有馀而忮处不足而求人情乎不忮不求则善矣然自以为善又不足为善矣此乐与好礼之所以进于无谄无骄也学问无穷愈进愈觉其妙夫子冶铸羣贤多如此

松栢后彫章

励松栢之操者固不待歳寒后知然阅歳寒而亭亭独立凡卉敢与之竞秀耶有歳寒自不能不借松栢耳学者必周于徳谢注宜味 或曰孔子此语正为人无先见徒有事后之悔葢感慨繫之宦官败然后祠杨震禄山反然后祭张九龄皆后矣

知者不惑章

世人尽被惑忧惧三个魔军缚倒永无脱离之日能降伏此魔者须得知仁勇之人总是描画一个心体无累此乾行不息之学

可与共学章

此学道之阶级也须至于权方是到家可与未可与步步引之使进 胡云峯曰程子矫汉儒之弊而谓权只是经朱子谓经与权当有辨无程子之説则权变权术之説行于世矣无朱子之説则经权之变不复明于世矣先儒谓朱子毎于程子之説足其所未尽补其所未圎实有功于程子

唐棣之华章

思无邪一言蔽全经之旨学者但能无邪思思人思理俱无不可语意虚活见只是未曽思那得有远 此章注云自川上至终篇皆勉人进学不已之辞然其馀何莫非学习中事

乡党第十

孔子于乡章

此章见孔子毎事各有至当之则不待安排恰与天则相合乡党是做人第一步他日立朝廷交隣国事上接下俱在此植基故记者以乡党先之 似不能言便便言葢不露颖于杖履之前而独伸説于建白之地语黙合宜

与下大夫章

合下四章俱是维持鲁室事君尽礼之事 四如字见莫可形容之意 或谓侃侃于上大夫誾誾于下大夫莫非一道乎曰贤者之有心毕竟不如圣人之无意畏大人与藐大夫气象各别 邹南皋曰与上大夫言有时侃侃亦是誾誾与下大夫言有时誾誾亦是侃侃须要识得此意

君召使摈章

一承君命即俨如对君惟恐己之失礼于君即吾君失礼于隣国被命之初行礼之际礼毕之后一一摹画成象成爻

入公门鞠章

此记在朝之容有五一入公门二过位三升堂四下阶五复位他人处此亦不得不敬夫子却从容而敬之至八如字两似字无限形容

执圭鞠躬章

执君命圭以通隣好敬以将礼和以达情著著中节

不以绀緅章

此记衣服之制经纬人事变理天时邪正有辨公私有等表里有章吉凶有度化裁之妙用也篇中不以字必字宜玩味

必有明衣章

此谨斋之事他人于此多忽圣人必致其敬故明衣寝衣变食迁坐都用必字

食不厌精章

此记饮食之节食而计养者质食也食而具礼不正不食者文食也数不必字皆是无心自然合节

不正不坐章

有以方为正者如南嚮北嚮以西方为上有以事为正者如有忧者侧席而坐有丧者专席而坐一席之微必严心无不正也

乡人饮酒章

此记居乡之事王道之行也以礼教始礼教之行也以居乡始即此二事想见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

问人于他章

只是一个眞

廏焚子退章

仁民爱物原有差等记者摹得出

正席先尝章

此记事君之礼无一事无一处不是诚敬之心

朋友死无章

此记交友之义一殡一馈各有攸宜非圣人乌能中节

不尸不容章

此记容貌之变见圣人无一息不与天命相通无一息不与民命相关无一息不与天下之荣瘁吉凶相周彻故因不尸不容转出许多必变来记者直恁有心

正立执绥章

此记升车之容顾者眼之事内顾则眼失容言者口之事疾言则口失容指者手之事亲指则手失容一必字三不字莫看得等閒

色斯举矣章

夫子圣之时故记者以此终焉时止而止也山梁雌雉见非鳯仪之时子路又果于忘世者记者眞是传圣人之神 顾泾阳曰仰鑚瞻忽顔子之状夫子也得其髓矣江汉秋阳曽子之状夫子也得其骨矣宗庙百官子贡之状夫子也得其肉矣至乡党一篇皮肉骨髓咸在焉活活绘出一个孔子只看人作何理会故曰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程子曰乡党分明画出一个圣人 朱子曰乡党説圣人容色处是以有事时观圣人説燕居申申夭夭处是以无事时观圣人学者须知圣人无时无处而不然 胡云峯曰乡党形容夫子之一动一静可得而直遂其辞者曰必曰不不可得而直遂其辞者曰如曰似其皆随时变易而无非道所在者欤 王弇州曰乡党圣人之用也吾无隠乎尔 王浚仪曰圣人毋必而乡党言必者十有五记必为之事也

猜你喜欢
  片言折狱的是与非·孔子
  卷一·胡寅
  卷十八·杨简
  卷十·汪克宽
  卷五·陈启源
  机论·胡兰成
  春秋説卷十一·洪咨夔
  卷八·惠士奇
  卷四·马骕
  仪礼逸经卷一·吴澄
  第30章 坊记·戴圣
  定公·定公六年·左丘明
  卷五十七(义净译)·佚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九·欧阳竟无
  力庄严三昧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八出 赴义(北正宫调江阳韵)·丁耀亢

    (末冠带上)耕牛为主遭鞭打,哑妇倾杯反受刑。忠义遭诛奸佞宠,世间天道不分明。俺应养虚因杨爷是个忠臣,出力救他。谁想严嵩老贼,将他拟成绞罪,混在张经本內,批准今日用刑·杨爷,杨爷,你一片为国痴心,不料死在

  • 广州四先生诗巻三·佚名

    聴雨诗选王佐字彦举家世本河东元末侍父宦南雄后遂占籍南海时孙蕡与佐结诗社于南园开抗风轩以延一时名士佐才思雄浑体裁甚工蕡甚重之时谓搆辞敏捷王不如孙句意沈着孙不如王云会何真开署求士与蕡首被礼聘真敬二人者使掌

  • 卷四百四十七·列传第二百六·忠义二·脱脱

        ◎忠义二   霍安国 李涓 李邈 徐揆 陈遘 赵不试 赵令{山成} 唐重徐徽言 向子韶 杨邦乂   霍安国,不知何许人。燕山之复,以直秘阁为转运判官。宣和末,知怀州。靖康元年,路允迪奉使至怀,表其治状,加直龙图

  • 卷五十四·志第七·天文七·脱脱

        ◎天文七   ○月犯列舍下   元祐元年正月丁酉,犯毕。庚子,入井。乙巳,犯灵台。丙午,犯右执法。己酉,犯亢。丁卯,入东井。戊辰,犯水位。甲戌,犯左执法。乙亥,犯进贤。戊寅,犯氐。闰二月壬辰,掩毕。乙未,入东井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元年冬十月甲子朔龙图阁待制知临安府孙觌提举江州太平观以集英殿修撰新知温州席益代之觌不为吕颐浩秦桧所喜故引疾而有是命 责授单州团练副使宋<日奂>复朝请大夫<日奂>庠曾孙庠安陆人皇祐中宰相蔡攸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三·乾隆

      唐  中宗皇帝  【庚寅】嗣圣七年【是年九月周武氏天授元年】春正月帝在房州  二月太后防贡士于洛城殿  贡士殿试自此始【补阙薛谦光上疏曰选举之法宜得实才取舍之间风化所系今之选人咸称覔举奔竞相尚諠诉

  • 卷三十五·佚名

    九月初五日(己巳),蓝元枚奏言:召募兵丁,现在踊跃应募者,已经陆续挑选勇壮一千余名,照兵丁之例,给与钱粮。闻其内即有二百余名系曾经从贼者,但本人自愧知非,不肯认此恶名。伏思皇上既予以自新之路贷其一死,臣亦姑听其隐秘。惟是此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佚名

    嘉靖四十年八月戊午朔○己未以苑田奏献瑞榖遣成国公朱希忠献于 太庙群臣贺○庚申秋分祭夜明于夕月坛遣定国公徐延德行礼○壬戌南京御史林润劾总理盐法都御史鄢懋卿贪冒五罪需索属官馈遗巨万罪一受状取富民财罪二宴会

  • 一三○八 军机大臣为将热河建学升府谕旨添入《热河志》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佚名

    一三○八 军机大臣为将热河建学升府谕旨添入《热河志》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乾隆五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启者:前日奉旨将热河从前建学、升府等事并入谕旨一道,仍用四十三年年月进呈后,奉旨:将此旨添入《热河志》内,补行刊刻,其四

  • 卷一·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一宋 吕中 撰序论治体论古今论治者不过曰寛与严而已。然寛非纵弛之谓也,而世之尚寛者则流于纵弛;严非惨刻之谓也,而世之尚严者则流于惨刻。反是则曰寛,当施之所当寛之地,严当施之所当严之人,遂以

  • 弘一大师最后一言--谈写字的方法(3)·李叔同

    我想了又想,觉得想要写好字,还是要多多地练习,多看碑,多看帖才对,那就自然可以写得好了。诸位或者要说,这是普通的方法,假如要达到最高的境界须如何呢?我没有办法再回答。曾记得《法华经》有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

  • 张兴世传·李延寿

    张兴世字文德,竟陵人。本来是单名世,宋明帝给他增加为兴世。少年的时候家贫,以平民身份随王玄谟讨伐蛮邦。后来随着孝武帝镇守寻陽,补任南中郎参军都护,随从入京讨伐元凶劭。后来南郡王刘义宣反叛,又随从王玄谟前往梁山,立有

  • 什么叫“明”·孔子

    【原文】 子张问明①。子曰:“浸润之谮②,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无已矣。” 【注释】 ①明:指明察,看得明白,下文的“远”指看得远,亦即远见卓识。②谮(zen):诬陷,谗言。 【译文】 子张问什么

  • 菩薩戒羯磨文·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受戒羯磨第一 若諸菩薩欲學菩薩三聚淨[二]戒.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於無上正等菩提發弘願已.當 審訪求[三]同法菩薩已發大願有智有力於語表義[四]能授能開。於如是等功德具足

  • 现乳哺品第二十八·佚名

    佛以入无为,灭身诸苦痛。与无著弟子,出妙维耶离。行历诸村落,安详以次第。觉悟众生类,令植善德本。为无数众生,显露宿善行。度脱无央数,令服甘露味。次至成有城,力士所生土。与诸弟子俱,止宿其土界。去彼土不远,拘夷那竭城。城

  • 图画见闻志·郭若虚

    中国绘画通史著作。北宋郭若虚著。郭若虚,太原人,生卒年不详,为宋真宗郭皇后之侄孙。熙宁三年(1070)任供备库使,曾以贺正旦副使之职出使辽国。本书系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之续,共六卷。第一卷《叙话》,包括十六篇论述,集

  • 养一斋李杜诗话·潘德舆

    诗话著作。清潘德舆撰。此书原系其所辑李、杜诗选集《作诗本经》之《总论》部分,后因《作诗本经》未刊而附于《养一斋诗话》之后。凡三卷(一说二卷),卷一论李白,卷二、卷三论杜甫,多取宋以来各家之论,并逐条加以按语,辩短申

  • 投身饲饿虎起塔因缘经·佚名

    北凉高昌沙门释法盛译,佛游干陀越国,说法垂毕,微笑放光。阿难请问,乃说往古栴檀摩提太子,广行布施,卖身为奴,得栴檀,医他国王病。及出家山中,以身饲虎,余骨起塔事。与舍身品事义相类,故附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