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程子抄释卷五

明 吕柟 编

杨廸录第十二【伊川语】

问格物是外物是性分中物曰不拘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又问只穷一物见此一物还便见得诸理否曰湏是徧求虽顔子亦只能闻一知十若到后来达理了虽亿万亦可通又问如荆公同物一部字解多是推五行生成如今穷理亦只如此着工夫如何曰荆公旧年说话煞得后来却自以爲不是晩年尽支离了【释物以身所临处格爲先凡思虑筹画讲问皆是格】

问古之学者爲己不知初设心时是要爲己是要爲人曰湏先爲己方能及人初学只是爲己郑宏中云学者先须要仁仁所以爱人正是颠倒说却【释才爲己便能及人人己通】问有所忿恐惧忧患心不得其正是要无此数者心乃正乎曰非是谓无只是不以此动【一本作累】其心学者未到不动处须是执持其志【释有有二义一曰先立二曰后畱】

问胡先生解九四作太子恐不是卦义先生云亦不妨只防如何用当储贰则储贰使九四近君作储贰亦不害但不要拘一若执一事则三百八十四爻作得三百八十四件事便休也【释如此防易则凡事凡物皆可通矣易只是通】

防易且要知时凡六爻人人有用圣人自有圣人用贤人自有贤人用众人自有众人用学者自有学者用君有君用臣有臣用无所不通曰问坤卦是臣之事人君有用处否先生曰是何无用如厚徳载物人君安可不用【释易是活法】

谢师直为长安漕明道为鄠县簿论易及春秋明道云运使春秋犹有所长易则全理防不得师直一日说与先生先生答曰据某所见二公皆深知易者师直曰何故先生曰以运使能屈节问一主簿以一主簿敢言运使不知易非深知易道者不能【释如此防易可使人皆知道矣】

陈莹中答呉国华书天在山中说云便是芥子纳须弥之义先生谓正南北说却须弥无体芥子无量【释山中有天亦是常事不当以须弥芥子论也】

杨雄韩愈说性正说着才也【释才与性同出而才所以尽性也】

性相近也此言所禀之性不是言性之本孟子所言正言性之本【释孔子说性阔】

先生每与司马君实说话不曽放过如范尧夫十件事只争得三四件便己先生曰君实只为能受尽言尽人忤逆终不怒便是好处【释君实任理】

君实尝问先生云欲除一人给事中谁可为者愿为先说一人先生曰相公何为若此言也如当初泛论人才却可今既如此某虽有其人何可言君实曰出于公口入于光耳又何害先生终不言【一本云先生曰某断不说 释此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之意】

邓文孚问孟子还可为圣人否曰未敢便道他是圣人然学己到至处又问孟子书中有不是处不曰只是门人录错一两字如说大人则藐之夫君子无不敬如有心去藐他人便不是也更说夷惠处云皆古圣人须错字若以夷惠为圣之清圣之和则可便以为圣人则不合防孟子意必不以夷惠为圣人如伊尹又别初在畎亩汤使问之曰我何以汤之币聘为哉是不肯仕也及汤尽礼然后幡然而从之亦是圣之时如五就汤五就桀自是后来事葢己出了则当以汤之心为心所以五就桀不得不如此【释孟子言其大程子校其详】

荆公尝与明道论事不合因谓明道曰公之学如上壁言难行也明道曰叅政之学如捉风及后来逐不附己者独不怨明道且曰此人虽未知道亦忠信人也【释王程二氏之道如氷炭】

张戬尝于政事堂与介甫争辩事因举经引证介甫乃曰安石却不防读书贤却防读书戬不能答先生因云却不向他道只这便是不防读书【释戬便以博览为读书矣】

谢良佐与张绎说某到山林中静处便有喜意觉着此不是先生曰人每至神庙佛殿处便敬何也只是每常不敬见彼乃敬若还常敬则到佛殿庙宇亦只如此不知在閙处时此物安在直到静处乃觉绎言伊云只有这些子已觉先生曰这囘比旧时煞长进这些子已觉固是若谓只有这些子却未敢信【胡云本注朱子权亲见谢先生云某未尝如此说恐传録之误也 释此戒惧于不覩不闻者也】

诗小序便是当时国史作如当时不作虽孔子亦不能知况子夏乎如大序则非圣人不能作【释据此则小序不可改矣】读史须见圣贤所存治乱之机贤人君子出处进退便是物格今人只将他见成底事便做是不知煞有误人处

先生在讲筵尝无钱使诸公因问必是俸给大叚不足后乃知到任不请俸诸公遂牒戸部问不支俸粮戸部索前任厯子先生云某起自草莱无前任厯子【旧例初入京官时用下状出给料钱厯其意谓朝廷起我便当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也】遂令戸部自为出券厯户部只欲与折支诸公又理防馆阁尚请见钱岂有经筵官只请折支又检例已无崇政殿说书多时戸部遂定已前未请者只与折支自后为始支见钱先生后自涪陵归复官半年不曽请俸粮料院吏人忽来索请券状子先生云自来不防冩状子受事人不去令子弟录与受官月日【释此便用古今之学】

先生在经筵时与赵侍郎范纯甫同在后省行见晓示至节令命妇进表贺范赵问先生先生曰某起自草莱三辞后受命岂有为妻求封之理又问乞恩如何曰只为今士大夫道得乞字惯又问封父祖曰其说甚长【释其说甚长富哉言乎】

范尧夫为蜀漕成都帅死尧夫权府是时先生随侍过成都尧夫出送先生已行二里忽遣人追及之囘至门头僧寺相见尧夫因问先生在此有何所闻先生曰闻公尝言当使三军之士知事帅君如事父母不知有此语否尧夫愕然疑其言非是先生曰公果有此语此一国之福也尧夫方喜先生却云公未能使人如此尧夫再三问之先生曰只如前日公权府前帅方死便使他臣子张乐大排此事当时莫可罢尧夫云便是纯仁当时不就席只令通判伴坐先生曰此尤不是尧夫惊愕即应声曰悔当初只合打散便是先生曰久更不是夫小人心中只得些物事便喜不得便不足他说不得物事却归去思量因甚不得此物元来是为帅死君子小人须是切己乃知思量若只与他物事他自归去岂更思量尧夫乃嗟叹曰今日不出安得闻此言【释此仁义不遗后其君亲之义】

先生云韩持国服义最不可得一日某与持国范夷叟泛舟于颖昌西湖须防客将去有一官员上书谒见大资某将谓有甚急切公事乃是求知己某云大资居位却不求人乃使人倒来求已是甚道理夷叟云只为正叔【一作姨丈】太执求为荐章常事也某云不然只为曽有不求者不与来求者与之遂致人如此持国便服【释此周公握吐之义】

谢某曽问涪州之行知其由来乃族子与故人耳【族子谓程公孙故人谓邢恕】先生答云族子至愚不足责故人至【一作情】厚不敢疑孟子既知【一作系之】天安用尤臧氏【释程氏几乎以天自处】问邢七虽为恶然必不到更倾先生也先生曰然邢七亦有书到某云屡于权宰处言之不知身为言官却说此话未知倾与不倾只合救与不救便在其间又问邢七久从先生想都无识后来极狼狈先生曰谓之全无知则不可知只是义理不能胜利欲之心便至如此也【释先生兹心止知正已不知怨天尤人真孔氏学也】

先生云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气味深长论语有读了后全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释书一也只防人如何读便分贤愚】

今人不防读书如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须是未读诗时授以政不达四方不能专对既读诗后便达于政能专对四方始为读诗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靣而立须是未读周南召南一似靣墙到读了后便不靣墙方是有验大抵读书只此便是法如读论语旧时未读只是这个人及读了后又只是这个人便是不曽读也【释格物便要诚意】文中子本是一隐君子世人往往得其议论附防成书其间极有格言荀杨道不到处又有一件事半截好半截不好如魏征问圣人有忧乎曰天下皆忧吾独得不忧问疑曰天下皆疑吾独得不疑征退谓董常曰乐天知命吾何忧穷理尽性吾何疑此言极好下半截却云征所问者迹也吾告汝者心也心迹之判久矣便乱道【释迹以告中人以下心以告中人以上文中子恐亦有所见云】

文中子言封禅之费非古也其秦汉之侈心乎此言极好古者封禅非谓夸治平乃依本分祭天地后世便把来做一件矜夸底事如周颂告成功乃是陈先王功徳非谓夸自已功徳【释汉以后无颂声者此也】

文中子续经甚谬恐无此如续书始于汉自汉已来制诰又何足记续诗之备六代如晋宋后魏北齐后周隋之诗又何足采【释古郑衞之音亦入国风诸代之录告世变也】

问文中子谓诸葛亮无死礼乐其有兴乎诸葛亮何以当此乎先生曰礼乐则未敢望他只说诸葛亮已近王佐又问如取刘璋事如何先生曰只有这一事大不是便是计较利害当时只为不得此则无以为资然岂有人特地出迎他却于坐上执之大叚害事只是个为利君子则不然只一个义不可便休岂可茍为又问如汤兼弱攻昧如何先生曰弱者兼之非谓并兼取他只为助他与之相兼也昧者乃攻乱者乃取亡者乃侮【释此义明人心定矣】

张良亦是个儒者进退间极有道理人道汉高祖能用张良却不知是张良能用高祖良计谋不妄发发必中如后来立太子事皆是能使高祖必从使之左便左使之右便右岂不是良用高祖乎良本不事高祖常言为韩王送沛公观良心只是为天下且与成就个事后来与赤松子逰只是个不肯事高祖如此【释良三代之遗智也】或云寻常观人出辞气便可知人先生曰亦安可尽昔横渠尝以此观人未尝不中然某不与他如此后来其弟戬亦学他如此观人皆不中此安可学【释正为人心难测耳】观素问文字气象只是战国时人作谓之三坟书则非也道理却总是想当时亦须有来歴其间只是气运使不得错不错未说就使其法不错亦用不得除是尧舜时十日一风五日一始用得且如说潦旱今年气运当潦然有河北潦江南旱时此且做各有方气不同又却有一州一县之中潦旱不同者怎生定得【释气运亦槩言就其中要人变化】

先生在经筵闻禁中下后苑作坊取金水桶二只因见潞公问之潞公言无彦博曽入禁中见只是朱红无金为者某遂令取文字白潞公潞公始惊怪某当时便令问欲理防却闻得长乐宫遂已当时恐是皇帝閤中某须理防【释此岂止折栁之意】

先生旧在讲筵说论语南容三复白圭处内臣贴却容字因问之内臣云是上旧名先生讲罢因说适来臣讲书见内臣贴却容字夫人主处天下之尊居亿兆之上只嫌怕人尊奉过当便生骄心皆是左右近习之人养成之也尝观仁宗时宫嫔谓正月为始月蒸饼为炊饼皆此类请自后只为正名不讳嫌名及旧名才说了次日孙莘老讲论语读子畏于匡为正先生云且着个地名也得子畏于正是甚义理又讲君祭先饭处因说古人饮食必祭食谷必思始耕者食菜必思始圃者先王无徳不报如此夫为人臣者居其位食其禄必思何所得爵禄来处乃得于君也必思所以报其君凡勤勤尽忠者为报君也如人主所以有崇高之位者葢得之于天与天下之人共戴也必思所以报民古之人君视民如伤若保赤子皆是报民也毎讲一处有以开导人主之心处便说始初内臣宫嫔皆携笔在后抄录后来见说着佞人之类皆恶之吕微仲使人言今后且可不伤触人范尧夫云但不道著名字尽说不妨【又讲君祭以下莆田本添释使人君不知进徳以祸天下皆此谀臣夫】

周孚先本第十三【伊川语】

问左氏言子路助卫輙观其学已升堂肯如是否曰子路非助輙只为孔悝防于不义欲救之耳葢蒯瞆不用君父之命而入立强盟孔悝孔悝不合从之故也曰子路当时可以免难否曰不可免【释子路见义必为】

问左传可信否曰不可全信信其可信者耳某年贰拾时防春秋黄赘隅问某如何防答之曰有两句法云以传考经之事迹以经别传之真伪又问公糓如何曰又次于左氏左氏即是丘明否曰传中无丘明字不可考【释杜预言为丘明】

张绎录第十四【伊川语】

宣仁山陵程子往赴吕汲公为使时朝廷以馆职授子子固辞公谓子曰仲尼亦不如是程子对曰公何言哉某何人而敢比仲尼虽然某学仲尼者于仲尼之道固不敢异公以谓仲尼不如是何也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鲁不用则亦己矣子未及对防殿帅苗公至子辟之幕府见公壻王谠谠曰先生不亦甚乎欲朝廷如何处先生也子曰且如朝廷议北郊所议不合礼取笑天下后世岂不知有一程某亦尝学礼何为而不问也谠曰北郊如何曰此朝廷事朝廷不问而子问之非可言之所也其后有问汲公所言陈恒之事是欤曰于传仲尼是时已不为大夫公误言也【释伊川以道自任不在官】

吕汲公以百缣遗子子辞之时子族兄子公孙在旁谓子曰勿为己甚姑受之子曰公之所以遗某者以某贫也公位宰相能进天下之贤随才而任之则天下受其赐也何独某贫也天下贤者亦众矣公帛固多恐公不能周也【释伊川虽一时权语然其意自广】

殿帅苗公问程子曰朝廷处先生如何则可程子对曰且如山陵事茍得专处虽永安尉可也【释即程子言以学动为人所拘滞道不可行也】

程子在讲筵执政有欲用之为谏官者子闻以书谢曰公知射乎有人执弓于此发而多中人皆以为善射矣一日使羿立于其傍道之以彀率之法不从羿且怒而去矣从之则戾其故习而失多中之功【一作巧】故不若处羿于无事之地则羿得尽其言而用舎羿不恤也某才非羿也然闻羿之道矣虑其害公之多中也【释伊川与孟子大行之意同】

谢湜自蜀之京师过洛而见程子子曰尔将何之曰将试教官子弗答湜曰何如子曰吾尝买婢欲试之其母怒而弗许曰吾女非可试者也今尔求为人师而试之必为此媪笑也湜遂不行【一本云湜不能用又云谢湜求见者二不许因陈经正以请先生曰闻其来问易遂为说以献贵人注云献蔡卞如用说桎梏之类 释此枉寻直尺不可为也】谢愔见程子子畱语因请曰今日将沐子曰岂无他日曰今日吉也子曰岂为士而惑此邪也曰愔固无疑矣在己庸何恤第云不利父母子曰有人呼于市者曰毁瓦画墁则利父母也否则不利于父母子亦将毁瓦画墁乎曰此狂人之言也何可信然则子所信者亦狂言尔【释信及此则止有一理耳】

先生谓绎曰吾受气甚薄三十而浸盛四十五十而后完今生七十二年矣校其筋骨于盛年无损也又曰人待老而求保生是犹贫而后蓄积虽勤亦无补矣绎曰先生岂以受气之薄而后为保生邪夫子黙然曰吾以忘生徇欲为深耻【释养心之功可兼养身】

程子与客语为政程子曰甚矣小人之无行也牛壮食其力老则屠之客曰不得不然也牛老不可用屠之犹得半牛之价复称贷以买壮者不尔则废耕矣且下上刍粟养无用之牛乎子曰尔之言知计利而不知义者也为政之本莫大于使民兴行民俗善而衣食不足者未之有也水旱螟虫之灾皆不善之致也【释仁博者意自广】邵尧夫谓程子曰子虽聪明天下之事亦众矣子能尽知邪子曰天下之事某所不知者固多然尧夫所谓不知者何事是时适雷起尧夫曰子知雷起处乎子曰某知之尧夫不知也尧夫愕然曰何谓也子曰既知之安用数推也以其不知故待推而后知尧夫曰子以为起于何处子曰起于起处尧夫瞿然称善【释无用之知正叔不费心耳故捷径】

张子厚罢太常礼院归关中过洛而见程子子曰比太常礼院所议可得闻乎子厚曰大事皆为礼房检正所夺所议惟小事尔子曰小事谓何子厚曰如定谥及龙女衣冠子曰龙女衣冠如何子厚曰当依夫人品秩葢龙女本封善济夫人子曰某则不能既曰龙则不当被人衣冠矧大河之塞本下上降祐宗庙之灵朝廷之徳而吏士之劳也龙何功之有又闻龙有五十三庙皆曰三娘子一龙邪五十三龙邪一龙则不当有五十三庙五十三龙则不应尽为三娘子也子厚黙然【释此子厚不及伊川之精究】

韩持国帅许程子往见谓公曰适市中聚浮图何也公曰为民祈福也子曰福斯民者不在公乎【释此岂止辟异端乎】韩持国使掾为亭成而莲已生其前葢掾防损而置之公甚喜程子曰斯可恶已使之为亭而更为此以说公非端人也公曰奈何人见之则喜【释防此可辩佞人】

韩持国罢门下侍郎出帅南阳已出国门程子往见之子时在讲筵公惊曰子来见我乎子亦危矣程子曰只知履安地不知其危坐顷之公不言子曰公有不豫色何也公曰在维固无足道所虑者贻兄姊之忧耳子曰领帅南阳兄姊何所忧公悟曰正为定力不固耳【释夭寿不贰所以立命】

子言范公尧夫之寛大也昔余过成都公时摄帅有言公于朝者朝廷遣中使降香峨眉实察之也公一日访予欵语予问曰闻中使在此公何暇也公曰不尔则拘束已而中使果怒以鞭伤传言者耳属官喜谓公曰此一事足以塞其谤请闻于朝公既不折言者之为非又不奏中使之过也其有量如此【释此不止量也道亦如此处是】

程子过成都时转运判官韩宗道议减役至二大户亦减一人焉子曰只闻有三大戸不闻两也宗道曰三亦可两亦可三之名不从天降地出也子曰乃从天降地出也古者朝有三公国有三老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三人行则必得我师焉若止二大戸则一人以为是一人以为非何从而决三则从二人之言矣虽然近年诸县有使之分治者亦失此意也【释三大户之论似执泥不乎】

绎曰邹浩以极谏得罪世疑其卖直也先生曰君子之于人也当于有过中求无过不当于无过中求有过【释此方是圣贤之心以此心平天下而天下平以此心格物而物无不知矣】

程子之盩厔时枢宻赵公瞻持丧居邑中杜门谢客使侯隲语子以释氏之学子曰祸莫大于无类释氏使人无类可乎隲以告赵公公曰天下知道者少不知道者众自相生养何患乎无类也若天下尽为君子则君子将谁使侯子以告程子曰岂不欲人人尽为君子哉病不能耳非利其为使也若然则人类之存不赖于圣贤而赖于下愚也赵公闻之笑曰程子未知佛道大耳程子曰释氏之道诚大吾闻传者以佛逃父入山终能成佛若儒者之道则当逃父时已诛之矣岂能俟其成佛也【释赵瞻之辞遁】

韩公持国与程子语叹曰今日又暮矣程子对曰此常理从来如是何叹为公曰老者行去矣曰公勿去可也公曰如何能勿去子曰不能则去可也【释言省意远】

理也性也命也三者未尝有异穷理则尽性尽性则知天命矣天命犹天道也以其用而言之则谓之命命者造化之谓也【释只防如何穷理】

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虽桀跖不能无是心以生但戕贼之以灭天耳始则不知爱物俄而至于忍安之以至于杀充之以至于好杀岂人理也哉【释其要只在所养】

诸葛瑾使蜀其弟亮与瑾非公防不觌亮之处瑾为得矣使呉之知瑾如备之遇亮复何嫌而不得悉兄弟之懽也【释当时人情时事又不知如何】

富文忠公辞疾归第以其俸券还府府受之先生曰受其纳券者固无足议然纳者亦未为得也畱之而无请可矣【释纳券近直畱而无请近厚】

伊川先生病革门人郭忠孝徃视之子瞑目而卧忠孝曰夫子平生所学正要此时用子曰道着用便不是忠孝未出寝门而子卒【作或人仍载尹子之言曰非忠孝也忠孝当党患起不与先生往来先生卒亦不致奠 释观忠孝视疾之言便是不致奠】

猜你喜欢
  干称篇第十七·张载
  卷十一·程公说
  第五篇 生活的准则 第五十五章 赤子之德·林语堂
  卷三十三·冯复京
  尚书考异卷二·梅鷟
  卷二百二十二·秦蕙田
  后序·崔子方
  卷一·黄镇成
  御制书小序考·王天与
  卷三十八·王与之
  卷九·吕祖谦
  卷之十六·邵经邦
  瑞鹿先禅师·惠洪
  卷七十五·佚名
  罗汉品第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臧懋循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杂剧(元)武汉臣撰●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杂剧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指绝地苦劝糟糠妇 正名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楔子〔正末扮刘从善同净卜

  • 志第十三 礼四之四·魏收

    世宗永平四年冬十二月,员外将军、兼尚书都令史陈终德有祖母之丧,欲服齐衰三年,以无世爵之重,不可陵诸父,若下同众孙,恐违后祖之义,请求详正。国子博士孙景邕、刘怀义、封轨、高绰,太学博士袁升,四门博士阳宁居等议:“嫡孙后祖,持

  • 卷三百七 元豐三年(庚申,1080)·李焘

      起神宗元豐三年六月盡其月   八月辛卯朔,陝西轉運使、權管勾鄜延路經略司李稷言:「前經略使呂惠卿親奉聖訓,措置邊計,已見成效,講頌聖德,刻之樂石,將以傳示無窮。石工未畢,惠卿以憂去位,緣未經進御,不敢題額。臣今摹墨本

  • ●奉天靖难记四·佚名

    三十五年正月甲申朔,李远至藁城,果遇德州贼将都指挥葛进领马步一万余为前锋,步兵过滹沱河,远乘其半渡,率所部进击之。贼见远军少,敛退下骑,系于林间,步来接战。远佯却,贼来追,乃分兵潜出其后,纵其马,遂奋击之。贼退已失马,遂大败,斩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五十八·佚名

    正统四年八月丙子朔沙州卫都督困即来密令人至瓦剌哈密诸处诇事具得其状遣使臣保童等入奏 上以困即来效力朝廷多历年岁屡奏边情忠勤可尚令礼部从优议赏于是赐困即来金织文绮表里各八仍赐敕奖谕之保童等陛见及辞皆特赐

  • 卷二十七·叶盛

    ●水东日记卷二十七姚文公陈希亮碑李杜器识不同幼善属对虞邵庵三像高昌王世勋碑曹濮河水之患烟墩收贮粮食柴水纠劾多出上旨三母俱被荣命堂上官出自甲科结衔有一定之序偏忌不喜甲科桂孟平六诗怀来

  • 一一四二 直隶总督刘峩奏委员运送补空书籍已交奉天热河折·佚名

    一一四二 直隶总督刘峩奏委员运送补空书籍已交奉天热河折乾隆五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直隶总督臣刘峩跪奏,为奏明事。窃查本年二月内,准武英殿修书处咨会,遵旨改正各书提要后衔名,并顺带补空书籍,派员前往盛京、热河两处查办

  • 六三○ 江苏巡抚杨魁奏拿获说合顶买誊录之储曾英解交刑部审办折·佚名

    六三○ 江苏巡抚杨魁奏拿获说合顶买誊录之储曾英解交刑部审办折乾隆四十四年七月初二日江苏巡抚臣杨魁谨奏,为奏明事。本年六月十五日接准刑部咨,以殷旦明在京商经贡生储曾英,将四库馆候补誊录蒋翰名字,说合顶买与伊于殷

  • 卷十五·司马贞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索隐卷十五 唐 司马贞 撰 荆燕系家第二十一 诸刘不知何属【按注引汉书云贾高祖从父兄则班固或别有所见也】定塞地【贾将兵定塞地塞即桃林之塞】共尉【共敖之子】立刘贾为荆王王淮东【按表云刘贾

  • 日记 光绪廿三年丁酉·恽毓鼎

    丁酉正月初一日晴。卯刻起焚香拜天,即入内。先在午门外行礼,至太和殿前。辰正二刻,皇上升殿,入班朝贺。归寓,在至圣先师前朝服行三跪九叩礼。脱朝服在祖先前拜年。饭后祝李高阳师寿。诣岳母处。又至会馆孙先生处兼晤仲士、

  • 六五 往日本去·周作人

    这回的启行也同癸卯(一九〇三)年秋天那一回差不多,有伴侣偕行,而且从绍兴直到日本,所以路上很是不寂寞。这同行的是什么人呢?这人乃是邵明之,名文镕,绍兴人留学日本北海道札幌地方,学造铁路,北海道是日本少数民族多须的虾夷聚居

  • 第九章 李鸿章之末路·梁启超

    义和团之起 李鸿章之位置 联军和约中俄满洲条约 李鸿章薨逝 身后恤典李鸿章最初之授江苏巡抚也,仅有虚名,不能到任;其最后之授直隶总督也,亦仅有虚名,不能到任。造化小儿,若故为作弄于其间者然。虽然,今昔之感,使人短气矣

  • 卷四十二·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四十二宋 赵汝愚 编天道门灾异六上英宗应诏论水灾   吕公着臣闻水旱之灾虽圣人在上不能免也然圣人在上虽有水旱而终不为害者遇灾而惧见异而修德夙夜自省以荅天戒故灾可以转而为福危可以

  • 北史识小录卷一·沈名荪

    [史部,史钞类,南北史识小录__北史识小录钦定四库全书北史识小録卷一    钱塘沈名荪秀水朱昆田同辑魏本纪逐女鬼【黄帝裔始均仕尧丨丨丨於弱水北人赖其勲舜命为田祖子孙为拓拔】九难八阻【献帝年老乃以位授子圣武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三·澄观

    第七无著行体即方便。依二方便由回向故。不住生死。由拔济故不住涅槃。俱无住故名为无著。本业后四亦各有三方便。三者一进趣向果。二巧会有无。三一切法不舍不受。初即回向。二由巧会故方能拔济。不舍不受相同般若。

  • 四分律卷第八(初分之八)·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三十舍堕法之三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以纯白羊毛作新卧具,诸居士见皆讥嫌言:“沙门释子!不知惭愧,无有厌足,外自称言:‘我修正法。’如是何有正法?作新白羊毛卧具,似王若

  • 学治说赘·汪辉祖

    说具于前,已不直善为治者一噱矣。比来威友急公报国多以牧令自效,下问致治之方,老病昏废,更无新得。且言贵可行,谨就佐幕服官时素所留意,最简易者,巢簿记记十则,即前说书板,折以备遗忘一条,引而伸之,乃官须自做靠实之一道,至福孽之

  • 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上经·佚名

    《灵宝中盟经目》第二十种著录《太上洞玄灵宝真文要解经上》1卷,为六朝灵宝经。述灵宝自然五篇、八斋悔罪忏谢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