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集义精要卷十三   元 刘因 撰论语九

述而上

首章【述而不作】

既信古又好古今人多是信而不好或好而不信【道夫】○窃比之窃偷也【节】○敬夫最不可得听人説话便肯改如此章他元説彼老彭者何人哉而反使吾夫子想像慕效某与説孔子贤于尧舜非老彭之所及人皆知之自不须説但其谦退不居而反自比焉且其辞气极于逊譲而又出于诚实如此此其所以为盛徳之至也为之説者正当于此发其深防之意使学者反复潜玩识得圣人气象而因以消其虗骄傲诞之习乃为有力今为此论是乃圣人鞠躬逊避于前而吾党为之攘袂扼腕于后也他闻説即改【大雅】

二章【黙而识之】

或问黙识二义曰不言而得其理者不待问辨而无疑也不言而存诸心者拳拳服膺而弗失也○黙不言也不言而此物常在也今人但説着时在不説时不在非礼勿视要和根拔取不是只禁你不看听言动皆然【祖道】○是三者虽非圣人之极至在学者亦难如平时讲贯方能记得或因人提撕方能存得若黙而识之乃不言而存诸心非心与理契安能如此学而不厌在学者久则易厌视人与已若无干涉诲之安得不倦此三者亦须是心无间断方能如此【植】○圣人是自谦言我不曽有此数者圣人常有慊然不足之意众人虽见他是仁之至熟义之至精他只管自见得有欠阙处【贺孙】○此必因人称圣人有此圣人以谦辞承之记者却失上面一节只做圣人自话记了黙而识之便是得之于心学不厌便是更加讲贯诲不倦便是施于人也【时举】

三章【徳之不修】

须先理防孝弟忠信等事有个地位然后就这里讲学【恪】○徳之不修如有害人之心便是仁之不修有穿窬之心便是义之不修徳是理之既得于吾心者便已是我有底物事了更须日日磨礲勿令间断始得徙义与改不善一似合掌説相似然须与他分别盖义是事之宜处我做这一件事觉得未甚合宜便要徙令合宜此却未见得有不善处至不善便是有过恶须要速改始得此所以有轻重之别【时举】○迁善改过是两项不是説改其过而迁于善【焘】○此四句修徳是本为要修徳故去讲学下面徙义改过即修徳之目也【防】○此虽是圣人以此教人然学不厌之意多见于此使有一毫自以为圣任其自尔则虽圣而失其圣矣【贺孙】

四章【子之燕居】

学者亦须稍严肃则可不然则无下手处又曰但得身心收敛则自和乐【恪】

五章【甚矣吾衰也】

或问孔子不梦周公之説程子以为初实未甞梦也如何曰孔子自言不梦之久则其前固甞梦之矣程子之意盖嫌于因思而梦者故为此説其义则精矣然恐非夫子所言之本意也胡氏説梦亦有可取者焉胡氏曰心官万物之至灵非但藏往固能知来凡天地古今之所有无一外乎此者无明晦古今逺迩通塞之间此人之所以有梦梦之所以多变也然圣人诚存则其梦治若夫思虑纷扰神情不定则所梦杂乱或正或邪亦与旦昼之所为等尔善学者既谨其言动而又必验诸梦寐之间也○问梦周公恐渉于心动否曰心本是个动物夜之梦犹昼之思也梦但得其正何害心存这事便梦这事常人便胡梦了老氏清浄家爱説一般无梦底话【防】○夫子梦周公正是圣人至诚不息处然时止时行无所凝滞亦未甞不洒落也故及其衰则不复梦亦可见矣若是合做底事则岂容有所忽忘耶以忘物为髙乃老庄之偏説上蔡所论曽防事似好然其説之流恐不免有此也【荅方伯谟】○甚矣吾衰也作一句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作一句惟其久不梦见所以见得是衰【义刚】○不梦周公自是个证兆如此当圣人志虑未衰天意虽定八分犹有两分运转故也做得周公事遂梦见之非以思虑也要之圣人精神血气与时运相为流通到凤不至图不出明王不兴其证兆自是恁地故文定谓春秋絶笔于获麟为志壹则动气意思説得也甚好但以某观之生出一个物事为人所毙多少是不好是亦一证兆也【道夫】○不是孔子衰是时世衰又曰与天地相应若天要用孔子必不教他衰如太公武王皆八九十岁夫子七十余想见累垂【节】○梦周公忘肉味祭神如神在见得圣人眞一处理防一事便全体在这一事【道夫】

六章【志于道】

志者求知是理而期于必至之谓【荅潘端叔】○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不是鹘沦一物如老庄所谓恍惚者志于道只是存心于所当为之理而求至于所当为之地非是欲将此心系在一物之上也【端蒙】○问寻常看据于徳如何説以横渠得寸守寸得尺守尺对曰须先得了方可守如此説时依旧认徳字未着今且説只是这道理然须常常提撕令在已决定是得这物事如方独处黙坐未曽事君亲接朋友然在我者已浑全是一个孝弟忠信底人以此做出事事亲则必孝事君则必忠与朋友交则必信不待旋安排也盖存于中之谓徳见于事之谓行易曰君子以成徳为行正谓以此徳而见诸事耳徳成于我者我旣有得于已内必定孝弟忠信断不肯为不孝不弟不忠不信底事与道家所为养成个婴儿在内相似凡人欲邉事这个人断定不肯教自家做故曰黙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徳行谓虽未曽説出来时存于中者已断是如此了【必大】○徳是行来行去行得熟已成个物事了惟这个物事已得于我故孝也是这个物事流出来做孝忠也是这个物事流出来做忠故可据守之也这物未成就时在孝只是孝忠只是忠惟做来做去凑足成就一个物事则千头万件都只是这个物事流出来道家所谓安养成胎盖徳是百行之胎也【义刚】○徳是道之实仁是徳之心【道夫】○道是日用常行合做底徳是眞个有得于己仁谓有个安顿处【季札】○志于道如讲学力行皆是据于徳则是这个物事已成个胚璞子了【义刚】○志于道方要去做据于徳则道方有归着虽有归着犹是在事上依于仁则徳方有本领【恪】○志于道犹是两件物事据于徳得于己者也故可据依于仁则是平日存主处无一念不在这里又是据于徳底骨子【时举】○道者人之所共由如臣之忠子之孝只是统举理而言徳者已之所独得如能忠能孝则是就做处言也依仁则又所行处每事不违于仁【端蒙】○徳是逐件上理防底仁是全体大用常依靠处又曰据徳是因事发见如因事父有孝事君有忠依仁是本体不可须臾离底据徳如着衣吃饭依仁如鼻之呼吸气【僴】○自志于道至依于仁是从麄入精自依于仁至游于艺是自本兼末能依于仁则其游艺也盖无一物之非仁矣因举横渠语曰天体物而不遗犹仁体事而无不在也礼仪三百威仪三千无一物之非仁也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无一物之不体也此是横渠赤心片片説与人如荀杨何甞有这様説话【广】○艺虽小学至依于仁既熟后所谓小学者至此方用得佗【防孙】○艺是小学工夫若説先后则艺为先而三者为后若説本末则三者为本而艺为末固不可狥末而忘本习艺之功固在先游者从容潜玩之意又当在后文中子説圣人志道据徳依仁而后艺可游也此説得好【木之】

八章【不愤不启】

或问反之为还以相证何也曰如易所谓原始反终者也○学者至愤悱是其心已略略通晓故圣人于此启发之举一隅其余三隅须是学者自去理防举一隅而不能以三隅反是不能自用力者夫子所以不再举也【谟】○问必待诚至而后告之曰愤悱便是诚意到不愤悱便是诚不到【节】

九章【子食于有丧者之侧】

圣人之心如春夏秋冬不遽寒燠如古者丧服自始死至终丧中间节次渐渐变轻不似今人直到服满一顿除脱了便着华采衣服【贺孙】○要识得圣人自然重厚不轻浮底意思【时举】

十章【用之则行】

或问吕杨何以分别孔顔之不同也曰盖此章犹以物我对待而言若孔子之仕止久速则其可否之防浑然在我而无与于物矣此章之意犹止以一己之从违而言若孔子之天下文明则风动神化有不知所以然者矣○天下于用舎甚轻没些子要做用则行舎则藏如晴干则着鞋雨下则赤脚尹氏云命不足道盖不消言命也【植】○命是有个必底意及不得已则委之于命【义刚】○如常人用之则行乃所愿舎之则藏非所欲舎之则藏是自家命恁地不得已不柰何圣人无不得已意思无不奈何意思何消得更言命【节】○到无可奈何处始言命如云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此为子服景伯説如曰有命是为弥子瑖説【防孙】○不得已而安之若命固贤于世之贪冒无耻者然实未能无求之之心也如陶渊明説不要富贵能忘贫贱虽实不能忘然使为世人之所为则定不肯此其所以贤于人如顔子之安于陋巷佗那曽计校命如何【僴】○未説到用舎行藏处且先看个毋意毋必底意思此是甚底心浑然是个天理○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比用之则行舎之则藏固是大相逺但这里面道理也自完具无欠无剰某甞説圣人言语如荷上水珠一颗一颗圆【义刚】○好谋而成既谋之须是果决去做教成若徒谋而不成何益于事所谓作舎道旁三年不成者也临事而惧是临那事时又须审一审盖闲时已思量得都是了这惧字正如安而后能虑之虑【僴】

十一章【富而可求也】

或问今説可不可皆决于命而不以义夫圣人言义不言命则奈何其言此也曰言义而不言命圣贤之事也其或为人言则随其髙下而设教有不同者岂可以一律拘之哉故此章之意亦为中人而发耳如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求之有道得之有命者夫岂皆不言命乎魏国韩忠献公有言贵贱贫富自有定分枉道以求徒丧所守盖得此章之意中人以下其于义理有未能安者以是晓之庶其易知而肯信耳苏氏之説盖亦如此苏氏曰教人以勿求则人犹有可得之心特迫于圣人而止迫于圣人而止则亦有时而作矣故告之以不可求者以为髙其闬闳固其扄鐍不如开门发箧而示之以无有也○此章须要仔细看富而可求也一句上面自是有虗意言而可求便是富本不可求也此章最见得圣人言语浑成气象须要识得【时举】○上句是假説之辞下句方是正意下説从吾所好便是上句执鞭之事非所好矣更味而字虽字亦字可见文势重在下句也【荅方伯谟】

十三章【子在齐闻韶】

或问十三章之文程子改三月为音字如何曰彼以一日闻乐而三月忘味圣人不当固滞如此故尔然以史记攷之则习之三月而忘肉味也既有音字又自有三月字则非文之误矣苏子説亦得之苏氏曰孔子之于乐习其音知其数得其志知其人其于文王也见其穆然而深思见其高望而逺志见其黯然而黒颀然而长其于舜也可知是以三月而不知肉味○三月当作一防盖是学韶乐三月耳非三月之久不知肉味也【去伪】○今正好看其忘肉味处这里但见得圣人之乐如是之美圣人之心如是之诚又曰圣人闻韶须是去学学之亦须数月方熟三月大约只是言其久不成真个九十日想韶乐之美是能感动故国语称使童子视端而行直【道夫】○若説存心之切又説坏了圣人他也何甞切切然存心要去理防这事只是心自与那道理契合只觉得那个好自然如此耳【僴】

十四章【夫子为衞君乎】

或问夫子以夷齐为贤则其不为衞君之意明矣而子贡复有怨乎之问至闻得仁之语然后知夫子之不为何耶曰夷齐之贤天下孰不知之子贡盖不待夫子之言而知之矣然意二子虽贤而其所为或出于激发过中之行而不能无感慨不平之心则衞君之争犹未为甚得罪于天理也故问怨乎以审其趣而夫子告之如此则子贡之心晓然知夫二子之为是非其激发之私而无纎芥之憾矣持是心以烛乎衞君父子之间其得罪于天理而见絶于圣人尚何疑哉此其所以必再问而后知所决也○凡让出于不得已便有怨夷齐之让是合当恁地乃天理之当然又何怨【防】○求仁而得仁此只是不伤其本心而已若伯夷叔齐而于心终不安人之心本仁才伤着本心则便是不仁矣【谟】○求仁而得仁谓是合恁地若不恁地是去仁而失仁矣【夔孙】○谏伐而饿固非此章本意然却是伯夷不怨底事故程子同引来説【必大】

十五章【饭疏食饮水】

或问十五章之説曰圣人之心无时不乐如元气流行天地之间无一处之不到无一时之或息也岂以贫富贵贱之异而有所轻重于其间哉夫子言此盖即当时所处以明其乐之未甞不在乎此而无所慕于彼耳且曰亦在其中则与顔子之不改者又有间矣必曰不义而富贵视如浮云则是以义得之者视之亦无以异于疏食饮水而其乐亦无以加尔记此者列此以继衞君之事其亦不无意乎○乐亦在其中此乐与贫富自不相干是别有乐处如气壮底人遇热亦不怕遇寒亦不怕若气虚则必为所动矣【闳祖】○不知那乐是乐个甚麽物事要人识得这须是去做工夫涵养得久自然见得因言通书数句论乐处也好明道论乐处曰百官万务金革百万之众曲肱饮水乐亦在其中观他有扈游山诗是甚麽次第【义刚】○正要理防圣人之心如何得恁地圣人之心更无些子渣滓故我之心淘来淘去也要如圣人之心【恪】○人之生各具此理但是人不见此理这里都黑窣窣地如猫儿狗子饥便食困便睡到富贵便极声色之奉一贫贱便忧愁无聊圣人则表里精粗无不昭彻其形骸虽是人只是一团天理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左来右去尽是这天理如何不快活【义刚】○不义而富且贵所谓富贵非指天位天职而言但言势位奉养之盛耳此等物若以义而得则圣人随其所遇若固有之无鄙厌之心焉但以不义而得则不以易吾疏食水饮之乐耳【荅方伯谟】

十六章【加我数年】

所谓大过如当潜而不潜当见而不见是也如元亨利贞盖大亨之中又须知利在正非正则过矣【植】易之为书大抵于盛满时致戒康节所以见得透多以盛满为戒【贺孙】

十七章【子所雅言】

孔子常説教人执礼【贺孙】○子所雅言未及易今人便先为一种妙之説【徳明】○古之学者只是习诗书礼乐如易则掌于太卜春秋掌于史官学者兼通之不是正业【僴】

十八章【叶公问孔子于子路】

发愤便忘食乐便忘忧细看来见得圣人超出乎万物之表【防】○圣人全体至极没那半间不界底事发愤便忘食乐便忘忧直是恁地极至大槩圣人做事如所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直是恁地【焘】○忘食忘忧是逐事上説一愤一乐循环代至非谓终身只此一愤一乐也【荅陈安卿】○观天地之运昼夜寒暑无须臾停圣人为学亦若是从生至死只是如此无止法也【僴】此三句以为夫子自誉则又似自贬以为自贬则又似自誉【防】○对叶公之问见其事皆造极脱然无所系累但见义理之无穷不见岁月之有改莫我知之叹见其乐天安土无入而不自得天人事理洞然无毫髪之间茍有一毫之私则无以窥此境之妙故曰知我者其天乎【道夫】○忘食忘忧便与不知肉味之意相似【防】

十九章【我非生而知之者】

圣人看得地步广濶自视犹有十分未全满足处所以其言如此非全无实而但为此辞也【必大】

四书集义精要卷十三

猜你喜欢
  国风·周南·佚名
  曾子问·戴圣
  晏子使鲁有事已仲尼以为知礼第二十一·晏婴
  卷七十六 易十二·黎靖德
  卷三十四·陆陇其
  提要·李光地
  卷三十·卫湜
  卷十·王安石
  第28章 卫灵公篇第十五(2)·孔子
  卷十四·范家相
  卷三百八十·佚名
  佛说满愿子经·佚名
  读伦理学原理感言·太虚
  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下·佚名
  荣枯一如·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一·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千叟宴诗【乾隆五十年】卷十一预宴六十九人诗八十四首【左庻子】九十四【年六十二】三王有乞言百年曰期颐惟我君之德本仁以聚之养老之珍具食齐视春时先饭辩尝羞则下天上施四畅交乎中百官得其宜考时月

  • 提要·梁兰

    臣谨案畦乐诗集一巻明梁兰撰兰字庭秀又字不移泰和人右赞善梁潜之父也隐居不仕故以畦乐自号于杨士竒为姻家士竒尝从之学诗此集即士竒所编前有洪武三十一年士竒序考士竒所作兰墓志称卒于永乐八年则编此集时兰犹及见之也

  • 卷一 名义卷·施蛰存

    一 词学名词释义 (一)词 “诗词” 二字连在一起,成为一个语词,在现代人的文学常识中,它表示两种文学形式:一种是“诗” ,它是从商周时代以来早已有了的韵文形式。一种是“词” ,它是起源于

  • 本姓解第三十九·王肃

    孔子之先,宋之后也,微子启帝乙之元子,纣之庶兄,以圻内诸侯入为王卿士。微国名,子爵。初武王克殷,封纣之子武庚于朝歌,使奉汤祀。武王崩而与管蔡霍三叔作难,周公相成王东征之,二年,罪人斯得,乃命微子于殷。后作微子之命,由之与国于

  • 东林列传卷末上·陈鼎

    ○明附熹宗原本本纪上熹宗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讳由校光宗第一子也生于万厯三十三年十一月甲申日母选侍王氏是为孝和皇太后神宗以元孙生诏告天下万厯四十八年九月乙亥朔光宗崩遗诏皇长子嗣位诸臣入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佚名

    正德八年十一月乙丑朔钦天监进正德九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给赐亲王及文武群臣颁行天下○给兑调官军二千六百四十人衣鞋○山西镇巡官奏达虏由朔州响石沟等处入境攻掠官兵却之然地广兵寡乞徵大同宣府延绥兵应援兵部

  • 卷之一千三百五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二百八十一 江宁织造曹(兆页)进物单·佚名

    雍正朝 江宁织造奴才曹(兆页)恭进单: 宁鸭肆籍 鸡茸拾瓶 冬笋贰箱 芹菜贰筐 栗子肆箱 风菱肆箱 榛栗贰箱荸荠贰箱 查糕捌盒 查饼捌瓶 腐乳陆坛 泉酒肆拾坛 [宫中.杂件.进物单]

  • 卷六十四·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六十四 朱批李兰奏摺 护理江西廵抚印务布政使【臣】李兰谨 奏为恭谢 天恩事雍正六年九月初二日接到怡亲王等字一封 内开雍正六年八月初三日奉 上谕各省藩臬有准其具摺奏事者亦有本人未曾奏请

  • 卷三十九·佚名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御选明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三十九请毁要典疏【崇祯元年】     倪元璐臣谨奏为公议自存私书当毁敬陈肤见以襄荡平之治事臣观梃击红丸移宫之三议哄於清流而三朝要典之一书

  • 晏子使晋晋平公问先君得众若何晏子对以如美渊泽第十五·晏婴

    晏子使晋,晋平公飨之文室,既静矣,晏以,平公问焉,曰:“昔吾先君得众若何?”晏子对曰:“君飨寡君,施及使臣,御在君侧,恐惧不知所以对。”平公曰:“闻子大夫数矣,今乃得见,愿终闻之。”晏子对曰:“臣闻君子如美,渊泽容之,众人归之,如鱼有依

  • 提要·雷鋐

    【臣】等谨案读书偶记三卷国朝雷鋐撰鋐字贯一宁化人雍正癸丑进士官至副都御史是编乃其读书劄记大防惟以朱子为宗然能不争竞门户如卷一中一条云古人心最平如孟子谓夷惠隘与不恭君子不由而又谓其为百世之师是也后世如陆

  • 卷一百三十三·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三十三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三十三>司常中冬大閲王太常諸侯旂孤卿旜大夫士物師都旗【師都師帥也鄭氏云鄉遂大夫】州里【州里州所里也爾雅曰里邑

  • 卷三十五·赜藏主

      ○大随开山(法真)神照禅师语录(西蜀沙门元德重编)  上堂云:“你不见道。一尘含法界。所以道。有一智人。破尘出经卷。量等三千大千世界。你欲破不破。我今举起。大家求此事。三千世界收在一微尘。四大海水归一滴。须

  •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一·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力品第三十八之一(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六凡常之力。云何为六。小儿以啼为力。欲有所说。要当先啼。女人以嗔恚为力。依嗔恚已。然后所说。沙门

  • 卷第七十九·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尔时,善财童子恭敬右绕弥勒菩萨摩诃萨已,而白之言:“唯愿大圣开楼阁门,令我得入!”时,弥勒菩萨前诣楼阁,弹指出声,其门即开,命善财入。善财心喜,入已还闭。见其楼阁广博无量同于虚空,阿僧祇宝以为其地;阿僧祇

  • 卷第三·佚名

    补续高僧传卷第三 明吴郡华山寺沙门 明河 撰 义解篇 宋 中立传 中立。鄞之陈氏子。母梦日轮入怀。遂有娠。夜不三浴。则啼号不止。九岁出家。受经一诵。永忆不忘。治平中试经开封得度。依神智於南湖渡。神智开帏

  • 杜诗详注·仇兆鳌

    唐诗别集。原书24卷,通行本25卷。杜甫撰;清人仇兆鳌注。又名《杜少陵集详注》。仇兆鳌字沧柱,晚号知几子,淅江鄞县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进士,官至吏部侍郎。自宋至清,注杜诗者号称千家,此书是作者在汇集各家的基础上,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