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保持一定的距离

【原文】

子游曰:“事君数①,斯②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

①数(ShUO):频繁琐碎。②斯:则,就。

【译文】

子游说:“服事君主太频繁琐碎,反而会招来羞辱;与朋友相交大频繁琐碎,反而会遭到疏远。”

【读解】

有人向孔子问做大臣的事,孔子说:“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先进》)

于贡向孔子问交朋友的事,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颜渊》)

两方面合在一起,正是子游在这里所说的:“事君数,斯辱美;朋友数,斯疏矣。”

说起来也是,人各有志,不能强勉。君臣之间也好,朋友之间也好,保持一定的距离反而是全交之道。所渭“远香近臭”;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其实都有这种意思在内。

比如说,作为下级,作为朋友,你当然有义务劝谏你的上级,你的友人,但如果他们不听,不采纳你的意见,那也就算了。你的话说到了,义尽到了嘛,有什么办法呢?如果你硬要一厢情愿地强迫他们接受你的意见,非要显示自己的忠心,显示自己的友情不可,每次见了面就说,呼呼叨叨,情急辞切,给人咄咄逼人的感觉,其结果是上级讨厌你,朋友疏远你,效果适得其反,弄得不好,真会自取其辱。

这方面的例子在历史上多得很,就是魏徵那样杰出的大臣,又遇到唐太宗那样宽宏大量的皇帝,不也好几次因为功谏唐太宗而差点丢掉性命吗?遇到那些平庸的皇帝,即便你忠臣拼死一谏,也不外乎是白丢性命一条罢了,根本不起作用。

所以,还是保持一点距离为好。能行则行,不行则止,不要自取其辱。

猜你喜欢
  求人之志·黄石公
  玉英第四·苏舆
  郊社禘祫问·毛奇龄
  卷三十·严虞惇
  先圣大训卷五·杨简
  卷一·程川
  卷五十五·山井鼎
  第五十五卦:《丰卦》·佚名
  卷三十七·王道焜
  定公·定公七年·左丘明
  卷十三·佚名
  卷十四·赞宁
  题药师七佛坛城图·太虚
  起世因本经卷第十·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四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八出 骂贼·洪昇

    〔外扮雷海青抱琵琶上〕武将文官总旧僚,恨他反面事新朝。纲常留在梨园内,那惜伶工命一条。自家雷海青是也。蒙天宝皇帝隆恩,在梨园部内做一个供奉。不料禄山作乱,破了长安,皇帝驾幸西川去了。那满朝文武,平日里高官厚禄,荫子

  • 卷四百六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六十七杂鸟类四言古大鹏赞         【晋】阮 修跄跄大鹏诞自北溟假精灵鳞神化以生如云之翼如山之形海运水击扶揺上征比翼鸟赞        【晋】郭 璞鸟有鹣鹣似

  • 第二章 论平仄四声·吴梅

    平仄一道,童孺亦知之,惟四声略难,阴阳声则尤难耳。词之为道,本合长短句而成,一切平仄,宜各依本调成式。五季两宋,创造各调,定具深心。盖宫调管色之高下,虽立定程,而字音之开齐撮合,别有妙用。倘宜平而仄,或宜仄而平,非特不协于歌喉

  •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范晔

    显宗孝明皇帝讳庄,光武第四子也。母阴皇后。帝生而丰下,十岁能通《春秋》,光武奇之。建武十五年封东海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十九年立为皇太子。师事博士桓荣,学通《尚书》。中元二年二月戊戌,即皇帝位,年三十。尊皇后曰皇太后。

  • 卷四百三十二·列传第一百九十一·儒林二·脱脱

        ◎儒林二   ○胡旦 贾同 刘颜 高弁 孙复 石介 胡瑗 刘羲叟 林概 李觏 何涉 王回 周尧卿 王当 陈旸   胡旦字周父,滨州渤海人。少有隽才,博学能文辞。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升州。时江南初平,汰

  • 第十节 望北平·老舍

    抗战胜利了,我进了一次城。按我的心意,“文协”既是抗敌协会,理当以抗战始,以胜利终。进城,我想结束结束会务,宣布解散。朋友们可是一致的不肯使它关门。他们都愿意把“抗敌”取销,成为永久的文艺协会。于是,大家开始筹备改组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八·佚名

    玄宗四姜皎【张唐英】杜甫 李白【元稹 东坡 王元之 沈光 曽子固】元鲁山【李华】张旭【昌黎】孟浩然【皮日休】姜皎张唐英论曰明皇宠遇姜皎过厚因縁恩幸为太常卿楚国公复虑天下议其私昵之偏乃虚曓其功于天下以比

  • 南安王元桢传·李延寿

    南安王元桢,是皇兴二年(468)所封的。孝文帝时,累迁任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元桢性情忠厚谨慎。他母亲病危时,他悲伤异常,于是有白雉来停歇在门前。皇帝知道以后十分感动,赐给他千匹帛加以奖赏。召他前往讲习武艺,在皇信

  • 范仲淹传·脱脱

    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他的祖先,原来是..州人。后来全家迁徙到江南定居,于是成为了苏州吴县人。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改嫁到长山县一位姓朱的家里,他也就改姓朱,名说。他少时就有志气,奉行操守。长大

  • 卷八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八十六食货略【六】蠲赈【上】【臣】等谨按我国家列圣相承泽周四海念左藏之充盈嘉民生之悦豫蠲赋免漕迭周寰宇间遇直省偏灾莫不先事周谘蠲赈备举截漕发帑动辄数千百万奏报严其限展赈寛其期深仁

  • 尧问第三十二·荀况

    [题解]本篇取开头两字作为篇名,并不是对全篇内容的概括。篇中记载甚杂。最后一节不是荀子所作,而是荀子学生对荀子的总评,相当于《汉韦》纪、传之未的“赞”,它用韵文写成,与后世的“讚”体相似。[原文]32.1尧

  • 谈合作·梁漱溟

    普通之所谓合作,大概都是指着在经济上的事情,这是狭义的合作。这话不必说。现在说广义的合作。有一位朋友说:“小合作有小成就,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毫无成就。”此意甚的。这不独是说到经济方面,即是说到了人

  • 大悲经舍利品第七·佚名

    尔时世尊复告阿难。我灭度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在家若出家。乃至供养我之舍如芥子等。恭敬尊重谦下供养。我说是人以此善根一切皆当得涅槃果尽涅槃际。阿难。若灭後。所有善男子善女人心生敬信。为我造立形像塔庙

  • 贤护分见佛品第三·佚名

    尔时世尊复告贤护菩萨言:贤护。若诸菩萨摩诃萨欲得成就此三昧者,当应於彼说法师所生诸佛想。起尊重心勿生憍慢。乃至无有诤竞违逆。不顺心故。然後於此胜三昧中。精勤修学方能克证。贤护。若人於彼说法法师或比丘所。起

  •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四(本)·慧沼

    淄洲大云寺苾刍惠沼撰论。触谓三和分别变异等。辨其体业 问何故心王但辨自性.行相不说作业。心所即辨作业.自性不说行相耶 答互相影显。或已略明故今不说。前第二云。识.受.想等了别领纳等行相各异故。受等所依说是触业

  • 第一 大分别·佚名

    一[四波罗夷]依彼智者、见者、应供者、等正觉者之世尊,于何处制立第一波罗夷耶?因何人耶?为何事耶?其处有制、随制、不随犯制耶?[于一切处]遍通制耶?[一处]限定制耶?[比丘、比丘尼]共通制耶?不共通制耶?[比丘、比丘尼中]一部众制耶?两部众

  • 女诫·班昭

    中国东汉时关于妇女家庭伦理著作。作者班昭,一名姬,字惠班,号大家,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其著作还有赋、文等16篇,并将其兄班固未竟的《天文志》、《表》等续完。本书共7篇,中心思想是宣扬男尊女卑的家庭伦理观。第1篇论

  • 仪礼图·杨复

    十七卷。《仪礼旁通图》一卷。宋杨复撰。杨复(生卒年不详),字志仁,茂才,号信斋,福建福州人。受业于朱熹,颇有才智,考索最精,真德秀督闽,为其修建贵德堂,以供其着述讲学。除着有《仪礼图》、《仪礼旁通图》,还有《祭礼》、《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