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

儒志学业传

皇佑贤良儒志先生王景山讳开祖少敏悟书经目輙成诵勤笃废寝食初习制科以所业上召试皇佑五年中第三甲进士第洪氏登科记云是年应制科者十有八人宰相不曾留意取士宻谕考官只放一人过阁下试六论贤良赵彦若中选及对策又黜之是年制科并不取人景山幡然不调而归尽焚旧作纵观经史百家之书考别差殊与学者共讲之席下常数百人尊之曰儒志先生未几而卒年三十二其所著书多不出惟儒志一编门弟子传习今其书首章言复者性之宅无妄者诚之原又曰学者离性而言情奚情之不恶又曰使孔子用于当时六经之道不若今之着矣旨意若此者众君子评其为知徳之奥最末章曰由孟子以来道学不明吾欲述尧舜之道论文武之治杜淫邪之路辟皇极之门吾畏诸天者也吾何敢已哉是其自负岂浅浅者当庆厯皇佑间宋兴来百年经术道微伊洛先生未作景山独能研精覃思发明经藴倡鸣道学二字着之话言此永嘉理学开山祖也不幸有则亡之叹后四十余年伊洛儒宗始出従游诸公还乡转相授受理学益行而滥觞亦有自焉绍熙二年春朝请大夫寳谟阁待制永嘉后学陈谦撰

儒志像赞

公讳开祖字景山登皇佑癸巳郑獬榜进士第试秘书省校书郎出佐处州丽水县既而不乐退居郡城东山设塾倡鸣理学于濓洛未作之先讲下常数百人年三十二而卒学者尊之曰儒志先生为永嘉道学开山祖着儒志一编以贻后人及之尝僭为序因拜公遗像景仰髙风敬为之赞云

温乎其容渊乎其中含英萃精玉藴金舂灏然正大光明之气倡为理学道统之宗着儒志一编而首言复性对贤良三策而致力厥衷试秘书而才猷允懋寄民社而治绩尤隆倦従事恬退东山之麓开来学大施时雨之功其生也时当濓洛未作其没也年若洙泗令终噫是宜二学立祠尊为先贤之首位名与斗山而并崇也宋干道壬辰春知枢宻院叅知政事同里许及之拜书阳春其盎良玉其温扶舆所锺噩噩浑浑东山讲道学者是尊当伊洛之未作承洙泗之渊源杜淫邪路辟皇极门儒志一编阐道之原贤良三策卫道之垣功扶世教泽裕后昆使天假年安知其不扣圣人之幽阍也邪元泰定丙寅夏五月望后三日正议大夫海北海南道肃政亷访使后学王都中谨书

永嘉贤良王公遗书跋

伯衡年十二三侧闻乡之逹尊言宋时永嘉人物之盛道术之懿固莫加于干淳之际尚论其所由来实出皇佑贤良王公景山且盛称公学术议论文章卓然过人伯衡私念公之在宋仕不登于朝化不行于国而数百年之下言浚斯道之源者属之公焉必有大过人者矣自是会永嘉学士大夫輙従问公遗书皆以为髙文大册散落无存间存一二亦不多见伯衡未尝不叹惋乆之兹过永嘉辱友公九世孙渊始得见其家藏儒志编若干首刘屯田戴惟岳二墓文观是书虽不能尽知公因文以求义因迹以求用亦足以得其绪余矣于戏庆厯之前固有斯人乎乡逹尊岂欺我哉使假之以年究极髙妙得志当时则其道不既昌大矣乎谈者安得谓六经羣圣人之道至濓溪横渠明道伊川诸子出而后复明又安得谓五代文词之习至欧阳永叔尹师鲁梅圣俞苏子美诸公作而后丕变也惜乎公年三十有二而遽卒庸非天乎虽然扬子云有言存则人亡则书而近世胡汲仲又广之曰千古圣贤之道由斯文而知之后乎千古亦将由斯文而知今之道夫上下千古其人不相及矣必于其书而知其道焉则公之遗书何可以不传也渊图重刻以嘉惠后学不亦宜乎抑岂不以学术之在一家一邦不若公之天下也欤此君子之用心也伯衡既幸得见少偿素愿又重渊克承家学无愧为人后忘其寡陋识于篇末而翘翘望焉洪武庚戌春三月甲子翰林院国史编修致仕眉山蘓伯衡识

猜你喜欢
  卷十九·刘因
  松阳讲义卷二·陆陇其
  卷四·程端学
  卷五·程廷祚
  卷六十八·乾隆
  卷十二·鄂尔泰
  左传折诸卷二十三·张尚瑗
  仪礼商原序·万斯太
  哀公·哀公八年·左丘明
  贤护分不共功德品第十四·佚名
  大寶積經無量夀會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往生净土论讲要·太虚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佚名
  文殊师利佛土严净经卷上·佚名
  佛说忠心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七十七·吴景旭

      癸集中之下  泣孝宗  西山日记曰李献吉郎尸部时上孝宗皇帝万言书酷似贾长沙劾夀宁侯鹤龄兄弟有张氏语中宫疑其讪已也左右竞前激上怒请杖之上持不可话刘忠宣曰一杖梦阳死矣竟释之孝宗崩梦阳有十年放逐同梁苑中

  • 第十四出 灯前修本·王世贞

    【缑山月】〔生上〕天步有乘除。仕路如反掌。豺狼盈帝里。笔剑须诛攘。〔诉衷情〕三年宦兴落风尘。事业晓云轻。昨将旧冠重整。义气满乾坤。悲栖楚。羡温生。笑杨城。万言时事。千古高风。一片丹心。我杨继盛向为谏

  • 第廿五折 表忠·李玉

    【玉女步瑞云】[旦上]血尽啼鹃,幸遇东风换转,涓滴是九重恩眷。老身吴氏,自夫主忤骂权,被奸党造谋诬陷,逮系到京,惨受酷刑,囊首狱底。幸得孩儿血疏叩阍,少伸冤抑;扶柩归家,权厝墓舍,丈夫虽成今日之忠名,妻孥受尽颠连之苦况。目今新

  • 跋·赵执信

    因园集跋今年秋重谒赵秋谷夫子於因园而夫子病目弥甚不作诗六年矣从仲君羮梅得夫子手定平生诗藁分十三集假归録副未及校而羮梅遽索原本以去岁寒无事乃校一过曩夫子手书济南竹枝及宿法庆寺二律皆不在盖所删多矣乾隆辛酉

  • 志第十一 礼下·房玄龄

    五礼之别,三曰宾,盖朝宗、觐遇、会同之制是也。自周以下,其礼弥繁。自秦灭学之后,旧典残缺。汉兴,始使叔孙通制礼,参用先代之仪,然亦往往改异焉。汉仪有正会礼,正旦,夜漏未尽七刻,钟鸣受贺,公侯以下执贽夹庭,二千石以上升殿称万岁

  • 卷一百九十二·志第一百四十五·兵六等·脱脱

        ◎兵六   ○保甲 建炎后乡兵 建炎后砦兵   保甲 熙宁初,王安石变募兵而行保甲,帝从其议。三年,始联比其民以相保任。及诏畿内之民十家为一保,选主户有干力者一人为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选一人为大保长

  • 第五十一回 诛逆子纵火焚尸 责病主抗颜极谏·蔡东藩

      却说赵太子石宣谋害弟韬,并欲弑父,因恐计不得逞,往访高僧佛图澄,及与澄相见,并坐寺中,又不便直达私衷,但听塔上一铃独鸣,宣乃问澄道:“大和尚素识铃音,究竟主何预兆?”澄答道:“铃音所云,乃是‘胡子洛度’四字。”宣不禁变色

  • 卷之六百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刘文嘉第二·李定夷

    蒙藏院佥事马为珑,江苏人,向在京八大胡同逛游,因与春艳院小班妓女陈桂卿相识,时常过往,一夕无间。陈桂卿闻马为珑当蒙藏院差,每月薪俸有数百洋之多,家中亦系豪富,乃于去年春间随马为珑过度。言妻则未立有婚书,言妾则未立有契约

  • 补后汉书年表卷四·熊方

     宋 熊方 撰异姓诸侯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补后汉书年表,卷四> <史部,正史类,

  • 清河王元怿传·李延寿

    清河王元怿,字宣仁。他从小聪慧机敏,仪容秀美,孝文帝很喜爱他。彭城王元勰格外器重他,并且说:“这个孩子风采神韵外表伟俊,黄中而内润,如果天假以年华,可继《二南》之化。”博览经史,兼习百家之言,有文学才能,善谈理趣,宽厚仁爱,很

  • 徐渭传·张廷玉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十余岁就仿扬雄《解嘲》做《释毁》,长大后拜同乡季本为师。诸在学为生员时就已负盛名。总督胡宗宪招聘为幕府,与歙县余寅、鄞县沈明臣同管书记。宗宪得到一只白鹿,准备献给朝廷,令徐渭起草奏表,与其他幕

  • 书蔡氏传旁通卷六下·陈师凯

    元 陈师凯 撰康王之诰一曰臯门在外第一门建臯鼓询事弊讼朝士掌之二曰雉门【周礼图作库门】自外入内第二门也有宝藏之所三曰库门【图作雉门】自外入内第三门也画雉居五门之中又曰中门旁有两观后有明堂四曰应门自外入

  • 卷第五·佚名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卷第五 罽宾国三藏沙门般若共牟尼室利译 入如来不思议甚深事业品第五之一 尔时世尊复告文殊师利童子言。善男子当云何知如来应正等觉现证事业。善男子如来有三十二种正觉事业。何等名为三十二种。

  • 第十四章 长老之入都·佚名

    彼天爱帝须王,许都之住民游水,[自]行乐之猎,(一)伴四万人人徒步而行走至眉沙迦山。(二)天神欲示诸长老[于王],为大鹿之姿,居食于彼山之薮。(三)王见[此]:&ldquo;无心射彼而不宣。&rdquo;立弦之音,大鹿走入山间。(四)王追其迹,鹿走于长老之处

  • 奥利维拉案件·莫里斯·勒布朗

    奥利维拉的养女即将成年,按照法律他应将财产交还给她。但就在这时,“奥利维拉”突然被杀凶手是谁呢?亚森·罗平经过调查得知死者并非奥利维拉,那么死者究竟是谁呢?真正的奥利维拉又在何处?

  • 围炉诗话·吴殳

    诗论。清人吴乔撰。六卷。乔一名殳,字修龄,江苏昆山人。生卒年未详,约生活于顺治间。此编《四库总目提要》作八卷,不知所据。通行本为六卷。有吴氏自序及黄廷鉴、张海鹏跋。因作者于康熙二十年(1681)“与东海诸英俊围

  • 朝鲜王朝实录[世宗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