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经礼补逸卷四

元 汪克寛 撰

吉礼

天子躬耕礼

月令仲春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祭义天子为籍千畆冕而朱纮躬秉耒祭法天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甸师掌帅其属而耕耨王籍以时入之以共齐盛舎人以嵗时县穜稑之种以共王后之春献种内宰上春诏王后帅六宫之人而生穜稑之种而献之于王乐记耕籍然后诸侯知所以敬周语古者大史顺时覛土阳瘅愤盈土气震发农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庙土乃脉发先时九日大史告稷曰自今至于初吉阳气俱烝土膏其动弗震弗渝脉其满谷乃不植稷以告王曰史帅阳官以命我司事曰距今九日土其俱动王其祗祓监农不易王乃使司徒咸戒公卿百吏庶民司空除坛于籍命农大夫咸戒农用先时五日瞽告有协风至王即齐宫百官御事各即其齐三日王乃淳濯飨醴及期郁人荐鬯牺人荐醴王祼鬯飨醴乃行百吏庶民毕从及籍后稷监之膳夫农正陈籍礼大史赞王王敬从之王耕一墢班三之庶人终于千畆其后稷省功大史监之司徒省民大师监之

愚案易系曰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斵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益卦之象震动于内巽顺于外圣人象其物宜立成器以为天下利维其动而顺所以有益于民生也后世圣人亲载耒耜举躬耕之礼盖得于教耕利益不忘本始之意也

诸侯躬耕礼

祭义曰诸侯为籍百亩冕而青纮躬秉耒祭法诸侯耕于东郊亦以共齐盛

后妃亲蚕礼

内宰上春诏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祭统曰王后蚕于北郊以供纯服月令季春后妃齐戒亲东向躬桑禁妇女毋观省妇使以劝蚕事

夫人亲蚕礼

祭统曰夫人蚕于北郊以供冕服乐记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近川而为之筑宫仞有三尺棘墙而外闭之及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积卜三宫之夫人世妇之吉者使入蚕于蚕室奉种浴于川桑于公桑风戾以食之嵗既单矣世妇卒蚕奉茧以示于君遂献茧于夫人夫人曰此所以为君服与遂副袆而受之因少牢以礼之

祈年礼

籥章凡国祈年于田祖龡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月令祈来年于天宗诗云汉篇祈年孔夙

祈麦礼

月令季春乃为麦祈实孟冬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祀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

祈蚕礼

月令季春之月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

案陈氏谓鞠衣后服也后服此帅外内命妇而蚕荐之于神告将服之以蚕也将耕祈谷于上帝所以祈有秋将蚕荐鞠衣于先帝所以祈有春鞠衣谓黄桑之服先帝大皥之属此为将蚕求福祥之助也

王居明堂礼

月令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阳左个【青阳左个大寝东堂北偏】仲春之月天子居青阳大庙【青阳大庙东堂当大室】季春之月天子居青阳右个【青阳右个东堂南偏】孟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左个【明堂左个大寝南堂东偏】仲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大庙【明堂大庙南堂当大室】季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右个【明堂右个南堂西偏】中央土天子居大庙大室【大庙大室中央室也】孟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左个【总章左个大寝西堂南偏】仲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太庙【总章太庙西堂当太室】季秋之月天子居总章右个【总章右个西堂北偏】孟冬之月天子居堂左个【堂左个北堂西偏】仲冬之月天子居堂大庙【堂大庙北堂当大室】季冬之月天子居堂右个【堂右个北堂东偏】太史闰月诏王居门终月阖门左扉立于门中【玉藻】

愚案明堂九室如井田之制盖本河图之位也帝出乎震震东方也于时为春阳其于色也为青故春堂名曰青阳以木德王也相见乎离离者明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故夏堂名曰明堂以火德王也说言乎兑兑正秋也万物总聚相错而成文章故秋堂名之以金德王也劳乎坎坎正北方也其色万物之所归也故冬堂名之以水德王也左右之堂名个以其介于四隅也中央堂曰大庙大室犹河图之中宫也四季十八日天子居焉以土德王也盖以其为大飨之所故曰大庙然祭帝必于明堂者帝出震而宰万物是万物成形于帝也飨帝而以父配之以人成形于父也故季秋物成之时大飨于是焉至堂之覆以茅上圜下方此法天地之象也宜有四户八牖总之为三十六户七十二牖是倍河圗之数而各虚其一为中宫又与四时节候之气数各有合也然则圣人制器尚象动可为宪于此推之可见矣又案月令载四时天子服器居处各异郑康成指为秦吕不韦作盖以篇中有谓大尉百县三代无之且以季秋受来嵗之朔则建亥为秦正遂深信之而不究其为何代之书也然以参夷赭衣之世岂知孟春之布德焚书灭学之时岂知仲春之舎菜此非秦制明矣考之始皇二十六年并天下方以十月为嵗首而不韦已死于十二年则其误亦可征矣要之太尉之官郡县之制汉寔因之布德之诏舎菜之典汉寔有之以季秋受朔为正则太初厯未作之前汉儒作此书以记时王之政事或然也而谓吕作初奚据哉因并释之

天子告朔礼

玉藻天子聴朔于南门之外闰月则阖门左扉立于其中大史颁告朔于邦国闰月诏王居门终月

诸侯告朔礼

玉藻诸侯皮弁以听朔于大庙春秋文公六年礼诸侯受十二月朔政于天子藏于祖庙每月朔朝庙使大夫南面奉天子命君北面而受之受于庙者孝子归羙先君不敢自专也论语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书云礼

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春秋公羊传礼天子有灵台以候天地诸侯有时台以候四时诗大雅灵台篇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左传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公旣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开氷礼

凌人正嵗十有二月令斩氷三其凌春始治鉴夏颁氷掌事秋刷月令仲春天子鲜羔开氷春秋昭公四年传曰古者日在北陆而藏氷西陆朝觌而出之其藏之也深山穷谷固隂沍寒于是乎取之其出之也朝之禄位宾食丧祭于是乎用之其藏之也黒牡秬黍以飨司寒其出之也桃弧棘矢以除其灾其出入也时食肉之禄氷皆与焉大夫命妇丧浴用氷祭寒而藏之献羔而启之公始用之火出而毕赋自命夫命妇至于老疾无不受氷山人取之县人传之舆人纳之人藏之诗豳风二之日凿氷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隂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

愚案凿氷之説见于豳风七月陈王业之诗然自一至四系以日自四至十系以月论者谓言月为夏正言日为周正是则一诗之中兼言二正卒有未通愚意是诗必作于公刘居豳之日其后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特因其已成之诗以陈之如箕子陈禹之洪范九畴是也向使此诗作于周公则将与召公笃公刘诗言豳俗之事者皆系之雅而不系之豳矣证此则作于公刘居豳之日而豳国本有是歌不足疑也使作于公刘居豳之日则当夏之时用夏之正明矣又何周正之疑哉要之以月系者其序以歴而论以日言者其数以阳而论一之日者为一阳之月二之日者二阳之月三之日四之日者三阳四阳之月彼以月言者则皆羣隂用事之月也四月六阳而又以月言者阳极则隂生已近乎隂之月也隂以月言阳以日言正犹系杂卦始干终夬以见圣人崇阳抑隂之微意诗人之防亦犹是也况首章于一之日二之日之下三之日四之日之上直间以何以卒嵗之説是则二之日为此嵗之终三之日为次嵗之始且四之日献羔祭韭与月令仲春鲜羔开氷之説合其事以夏正言者为益信矣因通释之

猜你喜欢
  曾子将行晏子送之而赠以善言第二十三·晏婴
  卷三·俞皋
  卷一百二十八·卫湜
  卷二十二·毛奇龄
  卷九·冯复京
  卷十二 《大学》·钱时
  卷六十七·沈廷芳
  月出·佚名
  古双音说·章太炎
  卷四(惟净译)·佚名
  散种章第一·佚名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全文·佚名
  第七卷·僧祐
  在仰光大学演讲会答某大学生问·太虚
  代序 索性做了和尚·李叔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幕·老舍

    时 间 杨先生所说的十二号——初六,午饭前。地 点 杨宅客厅,现改为寿堂。象一般的寿堂一样,有红烛,寿字,红幛,长短不齐的寿联,铺着红垫的椅,围着绣裙的桌,黑白瓜子,香烟,贺客……寿堂之后,隔窗可见:男女或围桌竹战,或来往嘻笑。

  • 岛噫诗二·卢若腾

    同安庐若腾闲之着七言古寄答蔡仲修,时与其友洪阿士同避思山观剧偶作薄俗甘蔗谣听人解律借屋发冢骆亦至将归锦田,以诗告别;次韵送之眼孔篇拗歌哀烈歌,为许初娘作番薯谣骄兵疑猜腐儒吟市人行抱儿行行路难(有序)田妇泣唾面

  • 卷一百二十五·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二十五花果棃花赋          【宋】陈 藻絪缊无涯孕精产荂九旬流华四月孔奢有匪浮夸花外之花尔其娟静闲暇以窈窕兮敷舒幽贞其清皦兮恬淡潇洒委蛇淳雅美不迩丽素不邻野若帝厌

  • 大事记续编卷十一·王祎

    汉肃宗孝章皇帝建初元 春正月丙寅诏二千石劝农桑有司谨选举顺时令理寃狱【以本纪修】觧题曰肃宗初承永平故事吏政尚严切尚书决事率近于重陈宠以帝新即位宜改前世苛俗乃上疏曰圣贤之政以刑罚为首 者断狱严明所以威惩

  • 卷四十八·佚名

    十二月十六日(己酉),上谕内阁曰:恒瑞在盐水港一味株守,毫无寸进,实属无能,难胜将军之任,着即来京候旨。至福州将军员缺,前曾有旨欲将鄂辉调补。因现在保宁已补授伊犁将军,李世杰仍调补四川总督;该省地方紧要,且毗连西藏,统辖番夷,俱

  • 卷之一百零六·佚名

      顺治十四年。丁酉。春。正月。甲辰朔。上拜神异。诣太祖妃、皇太后宫行礼毕。御太和殿。诸王、贝勒贝子、公、文武群臣、及外藩蒙古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上表行庆贺礼。是日、赐宴。  ○朝鲜国王李淏

  • 食货三○·徐松

    茶法杂录上太祖干德五年,诏:「客旅于官场买到茶,如于禁榷地分卖者,并从不应为复位断。」 六年二月二十一日,江南国主上言:「干德四年,以邸院稍乏赡供,将大茶二十万斤于建安军中纳,在京量给价钱。寻颁明诏依奏。此日再祈圣造,望

  • 卷二十九·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二十九宋 朱子 撰孟子或问孟子本欲朝王矣王召之则辞而不往何也曰孟子于齐实处賔师之位而未尝受禄葢非齐王之所得臣也其相见之节王就而见孟子则可孟子自往而见王则不可王而召之则既失礼矣而

  • 卷三十六·陆陇其

    <经部,四书类,四书讲义困勉录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録卷三十六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尽心上尽其心者章总防 湖南讲曰告子篇论性又论心其言甚详俱各开说此尽心章则合心与性而约言之当是告子篇总论 张彦陵曰此章

  •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全文·佚名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翻译之记出世智道。亦名为印。此经印义。或然不然。私情有指。未许官用。何者私情。今且当向发心修行。证会名入。所乘强劣。有定不定。圣说定入。说不定入。言义如是,决定名印。说如是故。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三·佚名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游行经第二中佛告阿难。世有八众。何谓八。一曰刹利众。二曰婆罗门众。三曰居士众。四曰沙门众。五曰四天王众。六曰忉利天众。七曰魔众。八曰梵天众。我自忆念。昔者。往来与刹利众坐起

  •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十一·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马王品第四十五(一)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所。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尔时。彼城中有婆罗门。名曰摩醯提利。善明外道经术。天文.地术靡不贯练。世间所可周旋之法。悉皆明了。彼婆

  • 身观经·佚名

    西晋月支国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佛告诸比丘。是身有肌肤髓血肉。含满屎溺。自视身见何等好。常有九孔恶病。常不净常流。可足惭。常与冤家合。为至老死。亦与病俱。何以不恶。身

  • 周书·令狐德棻

    中国西魏、北周史。令狐德棻等撰。原书至北宋时已残缺,今本为宋仁宗时林希,王安国采取《北史》等书补缀而成。最早传本为“三朝本”,通行本有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商务印书馆百纳本、中

  • 宋史纪事本末[四库本]·陈邦瞻

    纪事本末体中国宋代史专著。陈邦瞻撰。最早刻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是为原刻本。后有淮南巡抚黄吉士的合刻本,明末有江苏太仓张溥的论正本以及清代的江西书局本、广雅书局重刻本等10余种版本。1977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校

  • 朱子礼纂·李光地

    清李光地研究朱子理学思想的一部重要参考书。五卷,清李光地(1642—1718)撰。李光地字晋卿、原庵、号榕村,福建安溪人。康熙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文渊阁大学士。在官以清勤自律,任内曾举荐施琅平定台湾,为陈鹏年辨诬,

  • 菩萨本行经·佚名

    附东晋录,一说往昔精进之行以策懈怠,一为波斯匿王说檀度事,一授婆罗门辟支佛记,一授牧羊人辟支佛记,一舍利弗度师质大臣出家,被弟遣贼断臂证果夙世因缘。一婆多竭梨尊者自说夙因,一佛说往昔剜身求法事,一为贫士须达说施田差别

  • 过去现在因果经·佚名

    凡四卷。又称过现因果经、因果经。为刘宋求那跋陀罗所译。收于大正藏第三册。系采释迦自传之形式,说其过去世为善慧仙人修行者,曾师事普光如来,至成佛后所说的本生之事迹,由于此一因缘,故于现世能成就一切种智。为汉译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