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案春秋左氏传小疏一卷

国朝沈彤撰彤有尚书小疏已著录是编以赵汸顾炎武所补左传杜注为未尽更为订正其中得失互见如文公二十六年传享子展赐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赐子产次路再命之服先六邑彤谓八邑六邑其数少乃司勲所云赏地非采邑之加田疏亦误今考司勲曰凡颁赏地参之一食惟加田无国正注曰加田既赏之又加赐以田所以厚恩也据此则是特以赏田有所未尽更加以赏未有赏田反少加田反多者今彤谓八邑六邑为数少当是赏地则加田为数当多矣与周礼殊为未合葢彤着周官禄田考误以大司徒注小都大都旁加之数即为司勲之加田故今以子展子产皆国卿若受加田则约得小都旁加四里传云八邑者据注不过三十二井云六邑者不过二十四井故疑其数少非加田其实皆不然也又如文公元年传归余于终彤谓积气朔余日以置闰在四季月故曰归余于终经传所书闰月皆不得其正惟昭公二十年闰八月于夏时适为闰六月偶合耳今考昭公二十年书春王正月传曰二十年春二月己丑日南至杜注谓当言正月己丑日南至时史失闰更在二月后故经因史而书正月传更具于二月疏谓厯之正法往年十二月后宜置闰月即此年正月当是往年闰月此年二月乃是正月时史于往年错不置闰闰更在二月之后传于八月之下乃云闰月戊辰杀宣姜是也注不言在八月后而云在二月后者以正月之前当置闰二月之后即不可也据此则是年八月置闰正史官之失彤反以为偶合亦非也然如襄公二十八年传今倍其赋孔疏谓赏地之税三分王食其一二入于王臣此采邑贡王之数然则诸侯之臣受采地者亦当三分之一归于公言重倍其赋当以三分而二入公今考采邑贡王大司徒注曰采地食者皆四之一百里之国凡四都一都之田税入于王五十里之国凡四县一县之田税入于王二十五里之国凡四甸一甸之田税入于王其赏地贡王则孔疏所引司勲注三分计税王食其一是也然则采地赏地贡数显异今孔疏于侯国采地之赋不计四分之一而计三分之一是误以赏地为采地矣彤辨正其非足辟相沿之谬又如文公二十五年传赋车兵徒兵杜注云车兵甲士孔疏云知非兵器者上云数甲兵下云甲楯之数故知此谓人也顾炎武谓执兵者之称兵自秦汉始三代以上无之凡杜之以士卒解兵者皆非彤引隠公五年传诸侯之师败郑徒兵襄公元年传败其徒兵于洧上云徒兵则不得谓非士卒矣亦可以补正顾氏之失虽未完之书录而存之于读左传者亦有所禆也乾隆四十六年十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费墀

猜你喜欢
  卷二十二 聘礼第八·郑玄
  天志中第二十七·墨子
  大学序·王夫之
  卷二十七·山井鼎
  卷一百五十四·秦蕙田
  折诸原序·张尚瑗
  卷九·王与之
  卷八目录·乾隆
  虽有嘉肴①·戴圣
  论语正义卷三·刘宝楠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佚名
  评朱谦之君的虚无主义·太虚
  书释大勇告全国佛教徒文后·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五·佚名
  杂宝藏经卷第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四集卷五·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五古今体一百三十七首【壬辰五】生夏二十首仍用元微之生春诗韵【有序】选旧题于长庆翻新亦既先秋踵正格于生春充类何妨及夏对时兴咏矧长养之当宣即事成吟信清和之可爱尔其律调中吕序肇南讹时

  • 卷二百二·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二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北山集【二】程 俱送朱职方希亮出使利州路二首许下多名士朱公盛德人懐文深自匿谋道不求伸雅望台中妙宣恩剑外春聨凭巴汉水一浣九街尘星使出文昌仍分古

  • 卷二·吴景奎

    ●钦定四库全书药房樵唱卷二(元)吴景奎 撰○七言律诗观文叔兄续修潘氏清谱有感吾父实为君仲父延陵家里继书声兰分蕙族元同气梅是樊兄最有情骨肉岂能忘至理子孙犹得记清名他年二姓披图谱知我渊源自默成文叔和韵桃坞移根

  • 张衡列传第四十九·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世为着姓。祖父堪,蜀郡太守。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四·焦竑

      南京國子監(祭酒 司業 監丞 助教 典籍)   ◆祭酒   朝議大夫南京國子監祭酒贈禮部右侍郎諡文定陳公敬宗傳(黃佐)   朝列大夫南京國子監祭酒羅公璟墓志□(李東陽)   朝議大夫南京國子祭酒劉公震墓碑(吳寬)  

  • ●明朝小史卷八 景泰纪·吕毖

    ○子孙贤句 帝在位,甲戌科会试,当廷试日,上偶行至其处,问其姓名,对曰孙贤。上因口诵“但愿子孙贤”之句。诸臣疑上注意于贤,遂举状元。 ○三及第面色 是科廷试第一甲一名孙贤面黑,二名徐溥面白,三名徐辖面黄,时称为

  • 卷之三·佚名

      顺治元年甲申春正月庚寅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御殿受诸王贝勒贝子公文武群臣。外藩诸蒙古及进贡虎尔哈朝贺。停筵宴。免上表并年例进献。令和硕礼亲王代善勿拜。行礼时上顾见阿禄喀尔喀部落使臣跪拜参差。问

  • 哲宗纪·脱脱

    (一)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名煦,宋神宗第六个儿子,母亲是钦圣皇后朱氏。熙宁九年(1076)十二月七日,生于皇宫,当时红光照室。初名亻庸,授给检校太尉、天平军节度使,封为均国公。元丰五年(1082),升为开府仪

  • 卷一百二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五王礼考一【臣】等谨案周官宗伯掌邦礼治神人和上下礼之大纲有五曰吉凶军宾嘉至於节文度数之详则记所谓经礼三百曲礼三千是也礼之用通乎上下故自王朝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咸共由之

  • 边议 第二十三·王符

    明于祸福之实者,不可以虚论惑也;察于治乱之情者,不可以华饰移也〔二〕。是故不疑之事,圣人不谋〔三〕;浮游之说,圣人不听〔四〕。何者?计不背见实而更争言也〔五〕。是以明君先尽人情,不独委夫良将,修己之备,无恃于人〔六〕,故能

  • 耻言一·徐祯稷

    徐祯稷篡[祯稷字叔开号余斋江南华亭人明万历辛丑科进士刑部主事历四川按察司副使] 耻言者家居谈说偶识之简者也言之未克行焉庸无耻乎存以备自省亦以示后人犹冀有能释予耻者 或问士之为学奚先余斋曰其忠信乎夫子之教主

  • 外储说右上·韩非

    君所以治臣者有三:△经一势不足以化则除之。师旷之对,晏子之说,皆合势之易也,而道行之难,是与兽逐走也,未知除患。患之可除,在子夏之说《春秋》也:“善持势者,蚤绝其奸萌。”故季孙让仲尼以遇势,而况错之于君乎。是以太公望杀狂

  • (三十一)朱子学之流衍·钱穆

    以上略述朱子之杂学,即游艺与格物之学。至是而朱子学术之大体,已约略分述。此下当再略述朱子学之流衍。朱子生时,四方学者响附云集。及其身后,其学流衍益广。所著书,如《四书集注章句》及诗易两种,元明清三代皆悬之功令,定为

  • 第十三章 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冯友兰

    先秦儒家三个最大的人物是孔子,孟子,荀子。荀子的生卒年代不详,可能是在公元前298一前238年之间。荀子名况,又号荀卿,赵国(今河北省、山西省南部)人。《史记》的《孟子、荀卿列传》说他五十岁来到齐国,当时齐国稷下是很大的

  • 卷三十七(玄奘译)·佚名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三如来不思议性品第四之一尔时佛告舍利子,是诸菩萨摩诃萨。善住如是清净信已,复能信受如来应正遍知十种不可思议法。谛奉清净无惑无疑不异分别。倍复踊跃深生欢喜发希奇想。舍利子,何等名为如来十种不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五卷·世友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五卷尊者世友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千问品第七之六◎此七觉支几断遍知所遍知等者。一切非断遍知所遍知。几应断等者。一切不应断。几应修等者。一切是应修。几染污等者。一切不染污。几

  • 四分律卷第二(初分之二)·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四波罗夷法之二◎尔时世尊游毗舍离猕猴江边讲堂中,以无数方便与诸比丘说不净行、叹不净行、叹思惟不净行,诸比丘作是念:“今世尊为我等说不净行、叹不净行、叹思惟不净行。”时诸比丘即

  • 续书谱·姜夔

    书法理论著述。南宋姜夔著。全书一卷,共20条,今仅存18条,其顺序为: 总论、真书、用笔、草书、用笔、用墨、行书、临摹、方圆、向背、位置、疏密、风神、迟速、笔势、情性、血脉、书丹。《书苑补益》所载还有 “燥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