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七

<经部,书类,尚书纂传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纂传卷三十七   元 王天与 撰

君陈第二十三       周书

周公旣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

【汉孔氏曰成王重周公所营故命君陈分居正东郊成周之邑里官司唐孔氏曰周公迁殷顽民于成周亲自监之周公旣没成王命君陈代周公监之郑元云君陈盖周公子未必然矣李氏曰君陈亦犹称君奭君牙叶氏曰分正犹分陜之分分东郊而使之正也吕氏曰成周乃东郊之緫名河南成周之王城也洛阳成周之下都也王城非天子时防诸侯则虚之下都则保厘大臣所居治事之地君陈毕公尹殷民盖在下都之地命书皆谓之东郊则下都在王城之东明矣○唐孔氏曰史叙其事作君陈】

君陈

【汉孔氏曰作书命之臣名也因以名篇唐孔氏曰君陈亦命也○蔡氏曰今文无古文有】

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有政命汝尹兹东郊敬哉

【陈氏曰此章緫言德政乃一篇之纲领○汉孔氏曰言其有令德善事父母行已以恭吕氏曰令德即孝恭也令者所以形容孝恭之粹美也】

【按令德莫大于孝恭则自孝中出如责难于君谓之恭曽子谓事君不忠非孝则指此恭爲事君之恭亦可如与人恭而有礼曽子谓交友不信非孝则指此恭爲与人之恭亦可随孝心发见处爲恭孝恭虽若并言其实孝字意重】

【○汉孔氏曰言善父母者必友于兄弟能施有政令真氏曰天下万善同出一源爱敬之心随遇而见施之亲则曰孝施之兄弟则曰友非二道也盖孝者之心慈祥恻怛推之君臣朋友无不尽者近而天伦之戚抑又可知世固有知厚其亲而此或昧焉者特未诚于孝而已苟诚孝矣虽一髪肤之微且不敢忽况同气而生者乎父母之所爱爱之虽犬马犹然况亲之遗体乎此孝之所以必友也吕氏曰惟孝友于兄弟自父母而达之兄弟也克施有政自家而达之官也○汉孔氏曰正此东郊监殷顽民敎训之王氏曰尹即所谓分正也吕氏曰东郊何地也周公之居也今焉命汝临长之如之何其不敬也】

昔周公师保万民民怀其德往愼乃司兹率厥常懋昭周公之训惟民其乂我闻曰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尔尚式时周公之猷训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凡人未见圣若不克见旣见圣亦不克由圣尔其戒哉

【王氏曰此章敎君陈法周公修德○汉孔氏曰言周公师安天下之民民归其德蔡氏曰周公之在东郊有师之尊有保之亲师敎之保安之○汉孔氏曰今往承其业当愼汝所主此循其常法而敎训之勉明周公之敎惟民其治吕氏曰民方深怀周公之德苟君陈一事少异周公则观听疑骇怨谤交集民不可得而治矣惟发明周公之训示之自翕然顺听○汉孔氏曰所闻上古圣贤之言致治之至者芬芳馨气动于神明所谓芬芳非黍稷之气乃明德之馨励之以德吕氏曰成王旣勉君陈昭周公之训复举周公精防之训以告之至治馨香以下四语所谓周公之训也物之精粗固无二体然形质止而气臭升止者有方升者无间则馨香者精华之上达者也至治举其成明德循其本非有二馨香也○汉孔氏曰汝庶几用是周公之道敎殷民惟当日孜孜勤行之无敢自寛暇逸豫吕氏曰周公之训固爲精防而举以告君陈尤当其可自殷顽民言之欲其感格非可形驱而势廹所谓洞达无间者盖当深省也自周公法度言之典章虽具苟无前人之德则索然萎薾徒爲陈迹也故勉之以用是猷训惟日孜孜无敢逸豫焉是训也至精至微非日新不已深致笃敬之功孰能与于斯○汉孔氏曰此言凡人有初无终未见圣道如不能得见已见圣道亦不能用之所以无成汝戒勿爲凡人之行蔡氏曰君陈实亲见周公故特中戒以此】

尔惟风下民惟草图厥政莫或不艰有废有兴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则绎尔有嘉谋嘉猷则入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谋斯猷惟我后之德呜呼臣人咸若时惟良显哉

【王氏曰此章敎君陈以爲政○汉孔氏曰民从上敎而变犹草应风而偃不可不愼○汉孔氏曰谋其政无有不先虑其难有所废有所起出纳之事当用汝众言度之众言同则陈而布之禁其专吕氏曰废兴非谓更革周公之法盖政事举措之间斟酌权衡以求其当而已当出入反覆与众共度之应氏曰出上之意以达之于下入下之言以达之于上而与众反覆筹度之也蔡氏曰众言旣同则又防绎而深思之而后行也○汉孔氏曰汝有善谋善道则入告汝君于内汝乃顺行之于外此善谋此善道惟我君之德善则称君人臣之义蔡氏曰言切于事谓之谋言合于道谓之猷道与事非二也各举其重者言之吕氏曰此成王举君陈前日已然之善而美之也葛氏曰成王殆失言矣真氏曰善则称君乃人臣之自处者所当知君以是告其臣则不可也汉高帝称李斯善则称君而王衞尉深非之衞尉之名不着然其言足爲后世法吕氏之云乃回护之辞○汉孔氏曰叹而美之曰臣于人者皆顺此道是惟良臣则君显明于世王氏曰良言其善显言其善之昭著也】

王曰君陈尔惟周公丕训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寛而有制从容以和殷民在辟予曰辟尔惟勿辟予曰宥尔惟勿宥惟厥中有弗若于汝政弗化于汝训辟以止辟乃辟狃于奸宄败常乱俗三细不宥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简厥修亦简其或不修进厥良以率其或不良

【王氏曰此章告以政之节目○汉孔氏曰汝爲政当阐大周公之大训无乘势位作威人上无倚法制以行刻削之政蔡氏曰此篇言周公之训者三曰懋昭曰式时至此则周公之丕训欲其益张而大之也君陈何有倚势以爲威倚法以侵削者然势我所有也法我所用也喜怒予夺毫髪不于人而于己是私意也非公理也○汉孔氏曰寛不失制动不失和德敎之治郑氏曰从容者和缓之意吕氏曰方和中时大体固当寛苟无制焉则流荡放侈乖争陵犯之所由起矣循扰调娯于品节之间游息化养于范围之内斯其所以和也○汉孔氏曰殷人有罪在刑法者我曰刑之汝勿刑我曰赦宥汝勿宥惟其当以中正平理断之○汉孔氏曰有不顺于汝政不变于汝敎刑之而惩止犯刑者乃刑之蔡氏曰此终上之辟○汉孔氏曰习于奸宄凶恶毁败五常之道以乱风俗之敎罪虽小三犯不赦所以絶恶源蔡氏曰犯此三者虽小罪亦不可宥以其所关者大也此终上之宥○汉孔氏曰人有顽嚚不喻汝当训之无忿怒疾之使人当器之无责备于一夫郑氏曰忿怒也○汉孔氏曰为人君长必有所含忍其乃有所成有所包容德乃为大欲其忍耻藏垢苏氏曰有残忍之忍有容忍之忍春秋传谓州吁阻兵而安忍残忍之忍也孔子谓小不忍则乱大谋容忍之忍也此言必有忍正孔子所戒小不忍乱大谋者林氏曰强恕而行者忍也人与已犹二也一视同仁者容也己与物浑浑乎为一矣陈氏曰此即无忿疾于顽之意○汉孔氏曰简别其德行修者亦别其有不修者善以劝能恶以阻否进显其贤良者以率其有不良者使为善陈氏曰修谓方修于善良谓已进于善陈氏曰此即无求备于一夫之意】

惟民生厚因物有迁违上所命从厥攸好尔克敬典在德时乃防不变允升于大猷惟予一人膺受多福其尔之休终有辞于永世

【王氏曰末章又归于修德○汉孔氏曰言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见所习之物有迁变之道故必愼所以示之吕氏曰商民所以浇薄者以居沈湎暴虐之地而爲物所迁耳其性之厚自若也苟卿生战国见其俗薄而遂出性恶之论其亦异于成王之观矣○汉孔氏曰人之于上不从其令从其所好故人主不可不愼其所好蔡氏曰大学言其所令反其所好则民不从亦此意○汉孔氏曰汝治人能敬常在道德是乃无不变化其政教则信升于大道蔡氏曰敬典者敬其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常道也在德者得其典常之道而着之于身也盖知敬典而不知在德则典与我犹二也惟敬典而在德焉则所敬之典无非实有诸己吕氏曰东郊命君陈始以令德孝恭得之终以敬典在德勉之○汉孔氏曰则惟我一人亦当受其多福其汝之美名亦然见称诵于长世张氏曰人君不言福风俗醇厚即人君之福其曰终有辞以见成王之期君陈逺矣】

尚书纂传卷三十七

猜你喜欢
  伯牙琴后序·邓牧
  序·史伯璿
  卷七十五·程公说
  卷五十三·乾隆
  讥日篇第七十·王充
  小毖·佚名
  序·董鼎
  卷六十·王与之
  道行经嘱累品第三十·佚名
  大三摩惹经全文·佚名
  高僧傳卷第一·慧皎
  唯识三十论讲录赘言·太虚
  电贺草堂寺宗镜和尚·太虚
  卷八十八·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宋公明排九宫八卦阵·佚名

    头折(冲末扮兀颜统军领畨卒子上)(统军云)乆镇辽邦统大军,六韬三畧显英雄。四州总领为头将(者),独占畨夷百座城(又)。某乃大辽国兀颜统军是也。为某文通三畧,武觧六韬,领大小军卒,所管各州将校,能知吕望兵文,深晓孙呉战策,善能排兵布阵

  • 巻五·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五     明 袁表马荧 编林膳部集五七言律诗春日游东苑应制长乐钟鸣玉殿开千官步辇出蓬莱已教旭日催龙驭更借春流泛羽杯堤栁欲眠莺唤起宫花乍落鸟衔来宸游好续箫韶奏京国于今有凤台春日

  • 卷一百八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八十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五十七 朱 松 题芦雁屏 征鸿坐何事天遣南北飞萧然如旅人无情自相依孤苇吹欲折秋风不胜威冥冥一高雁空费弋者机寒声落烟渚相应不我违嗟余识此情纳手空叹欷

  • 姚合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姚合( 775-854后),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南) 人。宰相姚崇曾孙。元和十一年(816)登进士第,授武功县主簿,又为富平、万年二县尉。宝历中( 825-827),任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任荆州、杭州二州刺史。后入朝为刑、户二

  • 卷八·朱昆田

    赤烏松二十韻同張超然、龔蘅圃、高查客聯句惠山寺東南,有松蒼然立(昆田)。近與山爭高(遠),遠共塔相揖。百尺乃結頂(翔麟),長身戴圓笠(不騫)。石楠杉柏桐,厥勢那得及(昆田)。遙遙一舍外,凝望無停楫(遠)。茲來約遊朋,際曉寺門入(翔麟)。言尋

  • 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一百三十四·赵尔巽

      杨遇春子国桢 吴廷刚 祝廷彪 游栋云 罗思举桂涵 包相卿   杨遇春,字时斋,四川崇庆人。以武举效用督标,为福康安所识拔。从征甘肃石峰堡、台湾、廓尔喀,咸有功,累擢守备。   乾隆六十年,调赴苗疆,力战解嗅脑围,进援松

  • 刘休传·李延寿

    刘休字弘明,沛郡相县人。起初做驸马都尉,宋明帝做藩王时,刘休为湘东国常侍,不被明帝赏识。承袭祖父的爵位封为南乡侯。他的朋友陈郡人谢俨和丞相刘义宣造反,刘休被牵连办罪,囚禁在尚方监狱。孝武帝去世后,才被放出。泰始初年

  • 高俭传·欧阳修

    高俭字士廉,以字显于世,他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其父高励为乐安王,入隋后任职为洮州刺史。士廉敏慧而有度量,状貌就像画出的一样,书读一遍就能背诵,应对灵敏。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都是显贵旧臣,与士廉结为忘年

  • 薛庆传·脱脱

    薛庆,起于群盗之中,占据高邮,有兵几万人,多勇猛俊杰敢斗之士,能够以少击众,归附的人日益增多。张浚听说薛庆没有依附隶属的地方,打算使薛庆归附在自己的旗帜之下,亲自前去招纳他。薛庆感动心服,张浚因而让他守高邮,不久升任拱卫

  • 卷十八·陆九渊

  • 卷五·赵汸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属辞卷五       元 赵汸 撰存策书之大体第一之五五十八公朝觐始行则书皆称如既成礼则称朝在道而还书其复成十三年三月公如京师以上成公如京师者一朝天王也周礼大宗伯以賔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

  • 礼记要义卷第三十·魏了翁

    投壷 儒行一奉矢奉中执壷之节投壷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壷注云矢所以投者也中士则鹿中也射人奉之者投壷射之类也其奉之西阶上北靣正义曰士则鹿中案射记云大夫兕中士鹿中此篇投壷是大夫士之礼故云士则鹿中不云兕

  • 箴石第三十一·桓宽

    【题解】标题原衍&ldquo;盐铁&rdquo;二字,今据张敦仁说校改。&ldquo;箴&rdquo;同&ldquo;针&rdquo;,石,砭石。箴石,即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此篇丞相以医病喻治国,就朝廷招举贤良、文学参加讨论国家大事,希望他们能就&ldquo;

  • 佛教宏誓会简章·太虚

    ──二年春在延庆观宗寺作──名义 佛教宏誓会,为佛教中之特别团体。宗旨 本会以四宏誓愿为宗旨:一、众生无边誓愿度;二、烦恼无尽誓愿断;三、法门无量誓愿学;四、佛道无上誓愿成。事业 分利人、兼利、自利三种。甲、利

  • 阿毗达磨俱舍论实义疏卷第四·安慧

        尊者安惠造  一刹那颂曰。  内五有熟养  声无异熟生  八无碍等流  亦异熟生性  余三实唯法  刹那唯后三  内五即是眼之五界。十八界中几是见几非见颂曰。  眼法界一分  八种说名见  五

  • 绣屏缘·佚名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全名《新镌移本评点小说绣屏缘》。20回。无名氏撰;题“苏庵主人编次。”卷首有序,题“康熙庚戌端月望弄香主人题于丛芳小圃之集艳堂”。又有题“苏庵漫识”的凡例、杂诗和曲。今见有日本抄本。孙楷

  • 台湾纪事·吴子光

    本书分编二卷并四「附录」,吴子光撰。子光字芸阁,原籍广东嘉应州;清道光间,随父渡台谋生,因家于淡水。同治乙丑(四年),举于乡。尝受知于徐宗干,追随久之;应淡水同知陈培桂聘,与修「厅志」。由于一生遭际困厄,所著文集曰「一肚皮集

  • 中国人的修养·蔡元培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并收录他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