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七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孝经衍义卷十七

衍教所由生之义

易贲【卦名】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庻政无敢折狱【折之舌反】

【臣】按贲卦内离明外艮止君子法离以明庻政法艮以无敢折狱盖政先而刑后犹礼先而乐后也五礼之仪三千五刑之属亦三千出于礼则入于刑矣而君子又有所不敢焉于是乎班布科条申严诫约使民有所向方如夜行以烛使民不敢狎玩如火烈难犯故取象于明庻政既明而民犹有干吾禁者则是为下而乱在丑而争然后可以折狱致刑也吾方且明之则是吾所以导之使知所避防之使知所畏者犹未至也未可以加之刀锯斧钺也故无敢之云取象于止要惟山下有火则

然若火在天上则为遏恶扬善顺天休命【大有象传】天在山中则为童牛之牿豮豕之牙【大畜四五爻辞】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矣其在于经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贲之时义也

书大禹谟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脩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九叙惟歌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劝之以九歌俾勿坏

【臣】按洪范以五行生数为次序而于土则曰土爰稼穑此所谓天地之经也此以五行克数为次序王者所以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也水能灌溉火能烹餁金能断割木能兴作土能生殖谷能养育此天地所生之材而王者之政因而疏凿钻灼锻铸刻削耕垦播种或相制以泄其过或相助以补其不及皆由相克而有无穷之用此以天地为之府藏者也故谓之六府如是则有以养民矣于是乎教之以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听以正其德工作什器商贾贸迁以利其用制节谨度养老恤孤以厚其生三者则又国之政事故谓之三事总六府三事之九者皆以成功次序使可歌乐其勤者当戒勅而休美之怠者则督察而威罚之其为科条禁令亦已明且信矣而又劝之九德之歌者以是九者作为有韵之言使人便于记诵比闾之中儿童妇女皆出于口而入于耳较之悬示象魏属民读法者尤为亲切斯善政所以无有败壊也则天因地圣王之政此九者尽之矣而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则庻人之孝也五等之人惟庻人为多庻人之孝皆天子之所成就孝治天下故当以养民之政为先矣

洪范【周书篇名箕子所陈洪大范法也】曰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孔颖达疏曰八政者人主施政教于民有八事也八政如此次者人不食则死食于人最急故食为先也有食又须衣货为人之用故货为二也所以得食货乃是明灵祐之人当敬事神故祀为三也衣食足祭神必当有所安居故司空为四也虽有安居非礼义不立司徒教以礼义故司徒为五也虽有礼义之教而无刑杀之法则彊弱相陵司寇主奸盗故司寇为六也民不往来则无相亲之好故宾为七也寇贼为害则民不安居故师为八也此用于民缓急而为次也

【臣】按八政自一至四皆民之所用以养生送死之事为政之所先务也司徒敷五典扰兆民司寇诘奸慝刑暴乱而亦谓之政者戒之使入于礼禁之使不入于刑者是政也宾者人之所以相交接如比长之治五家相受相和亲即是宾也师者人之所以相保聚如守望相助即是师也凡此八者皆着在邦法以与天经地义民行相为终始循此则治违此则乱得此则彝伦叙不得此则彝伦斁者也

毕命【周书篇名康王命毕公保厘东郊此其命辞】曰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弗率训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申画郊圻慎固封守以康四海

【臣】按表宅里以明其为善病其为恶殊井疆使畏为恶之祸慕为善之福此为不忍遽加之以刑故有是政也郊圻旧所规画而重分明之封疆守备亦旧所设立而谨慎坚固之惟恐不备不虞以致于用兵故有是政也故曰政先而刑后重亏人之身体发肤也

礼记王制【篇名汉文帝令博士诸生作】曰齐其政不易其宜又曰齐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也】以防淫

【臣】按宜者山林川泽物产之宜取便于俗不能尽同同禁其淫僻而已此不齐之齐也凡纵欲败度肇于饮食僭儗无等成于衣服各安其土俗之所有谓之宜若非时之物难得之货即为淫矣故饮食有常衣服有节政之首也事为者百工之技艺异别者五方之器械如考工记【周礼篇名以补冬官】所论粤镈【田器】燕函【甲也】夫人而能为郑刀宋斤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此其土俗之宜也然而奇技淫巧则必有禁故事为有度异别有法政之次也度量数制则不因天地之寒暖燥湿而有宜有不宜者习俗相沿其长短大小多寡广狭参错不能画一亦谓之淫故度量有权制数有等政之终也如后文所云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及用器不中度兵车不中度布帛精麤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奸色乱正色不粥于市之类乃齐之之实也此亦圣王教民用天因地谨身节用之事

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从政谓给公家之力役】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父母之防三年不从政齐衰大功之防三月不从政将徙【欲去者】于诸侯三月不从政自诸侯来徙【已来者】家期不从政

方慤曰夫人莫哀于老莫苦于疾莫忧于防莫劳于徙此王政之所宜恤者故皆不使之从政焉

【臣】按此亦圣王孝治天下博爱广敬之一端也

礼运曰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藏犹安也】身也是故夫政必本于天殽【音效下同】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谓殽地降于祖庙之谓仁义降于山川之谓兴作【兴作之事非材不成故于山川】降于五祀之谓制度【制度之兴始于宫室故本五祀】此圣人所以藏身之固也故圣人参于天地并于神以治政也

【臣】按经言天明地察神明彰矣宗庙致敬神着矣故圣王孝治天下发号出令特寓之于天地神使万物莫不听命焉盖政者以己正人之名圣王明察天地致敬神先立于无过之地而后教人以顺天时因地利自仁率亲自义率祖頼其器用安其居处使死者有所归生者有所养非直神道设教而已此所以其政不严而治者也

周礼天官冢宰【天者统理万物天子立冢宰使掌邦治亦所以总御众官】大宰【天官之长】之职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乃悬治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治象挟日而敛之【此惟春官独无其地官则教象夏官则政象秋官则刑象冬官今亡亦必尔也】

郑康成注曰正月周之正月吉谓朔日大宰以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于天下至正岁又书而悬之于象魏振木铎以徇之使万民观焉小宰亦率其属而往皆所以重治法新王事也凡治有故言始和者若改造云尔象魏阙也从甲至甲谓之挟日凡十日

小宰【天官之副】之职正岁帅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徇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有常刑

郑康成注曰正岁谓夏之正月得四时之正以出教令者审也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铎以警众使明听也

【臣】按郑注于正月言周之正月者所以别异于正岁之为夏正建寅之月也谓于建子之月始调和六典八法以下之事和讫即当颁此治职文书于诸侯邦国卿大夫都鄙至建寅之月乃悬此于雉门象魏使万民共观始对终而言悬之是为终也乃者缓词其颁布文书所至有逺近先期布之克期悬之欲所在同日也必十日而后敛藏之欲逺近之徧知也国法常定每岁容或有小损益其间复须画一更新表示以警动万民之耳目俾皆服从惟恐其干国禁而即罪戾贻厥父母羞辱也

地官司徒乡大夫之职【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乡大夫管五州】各掌其乡之政教禁令正月之吉受教法于司徒退而颁之于其乡吏使各以教其所治以攷其德行察其道艺岁终则令六乡之吏皆防政致事【年终将考其得失令州长之官皆计防政教之功状致其所掌之事于乡大夫也】正岁令羣吏攷法于司徒以退各宪【表悬之也】之于其所治之国

【臣】按礼乐政刑皆教此道艺之中有礼乐而云教法者政也违此教法即八刑纠之矣故乡大夫从司徒分得一岁之教法遂分与州长以下至比长节次相承又于建寅之月使羣吏攷量其法表悬所治惟恐民不及观于象魏所以重申屡戒使之不犯也

州长【二千五百家为州州长管五党】各掌其州之教治政令之法正月之吉各属【合也聚也】其州之民而读法【对众读一年政令及十二教之法】以攷其德行道艺而劝之以纠其过恶而戒之若以岁时祭祀州社【春秋二时祭社】则属其民而读法亦如之岁终则防其州之政令正岁则读教法如初

【臣】按乡管五州中大夫一人为州长有教则有治政令所以辅教治也法则其条目也防合一州之民而读此教法因聚众而劝戒之欲其善也春秋祭社读法亦如正月之吉者众之所聚易以生奸所以隂示督责戒约也至建寅之月得四时之正于教令宜审又属民而读之使其观于象魏者益易晓也

党正【五百家为党党正管五族】各掌其党之政令教治及四时之孟月吉日则属民而读邦法以纠戒之春秋祭禜【荣敬反祭水旱之神】亦如之岁终则防其党政帅其吏而致事正岁属民读法而书其德行道艺

贾公彦释曰一乡有二十五党故掌其党之政令及十二教与治职文书州长惟有建子建寅及春秋祭社四度读法此党正四孟及春秋祭禜并正岁一年七度读法者以其乡大夫去民逺不读法州长管五党去民渐亲故四读法党正与民弥亲故七读法族师十四读法弥亲民于教亦弥数也岁终则防计一党政治功状帅其族师以下之吏致其所掌之事于州长州长又致与乡大夫乡大夫致与大司徒而行赏罚也

族师【百家为族族师管四闾】各掌其族之戒令政事月吉【每月朔日】则属民而读邦法书其孝弟睦婣有学者春秋祭酺【音步或音蒲为人物烖害之神】亦如之

闾胥【二十五家为闾闾胥管五比】各掌其闾之徴令【即下岁时以下之事也】以岁时各数其闾之众寡【户口多少】辩其施舍【老弱者施舍不役】凡春秋之祭祀【禜酺】役【田役】政【饮射】防纪之数聚众庻既比则读法书其敬敏任恤者凡事掌其比觵挞罚之事

贾公彦释曰既比则读法者族师以上官尊读法虽稀稠不同皆有时节闾胥官卑于民为近读无有时节但是聚众之时既比则读法也又闾胥亲民更近故六行之外兼记敬敏者人聚则有教比之法凡有失礼者轻者以觵爵罚之重者以楚挞之故双言觵挞罚之事

比长【五家为比】各掌其比之治五家相受相和亲有辠【亦作罪】奇【居依反】衺【似嗟反】则相及

贾公彦释曰比长管五家家数虽少亦有治法相受者宅舍有故崩壊相寄托相和亲者五家之内有不和亲则使之自相和亲有罪奇衺则相及者五家有罪恶相连及欲使不犯也

【臣】按法者先世之典则当日之事例正月之所布正岁之所悬也谓之法则条分缕析不厌详明而其为用则戒休董威以成其德行道艺者也其自乡大夫以至比长所治之家多寡虽殊各治掌其所治之政令此政令受之于司徒者故微若闾胥犹有书其敬敏觵挞罚其失礼之权以至五家为比一比之内有罪相及使之重犯法也其读法之疏数则岁或四或七或有十四或无有时节但众民聚防则戒饬之而比长不言读法者朝夕相规谕相纠察者也圣王之教虽若至肃而及其成也周详而不急遽圣王之政虽若至严而底于治也忠厚而无刻覈此其尽爱尽敬不敢恶慢之心自一本而万殊自万殊而一本聨络灌输无有隔阂所谓必先有关雎麟趾之意而后行周官之法度者也后世乃有议其烦苛而难行者斯亦不达于政体者矣善乎明臣高攀龙之言曰古者令民五家为比其教始于比长闾胥聚众读法书其敬敏任恤而掌其比觵挞之事盖已昭然道之向方矣至于州长以岁时考其德行道艺而劝之纠其过恶而戒之行成而后乡大夫以登于王盖劝戒森严故民听不惑其必为善也如氷之寒而火之热必不为恶也如驺虞之不杀窃脂之不谷岂独其性然哉所由来者豫矣夫有善恶而后有是非有是非而后有赏罚有赏罚而后有劝惩上之人昭民德以示之又严劝惩以一之若之何士不务于道而天下不安治且久也

夏官司马【夏整齐万物天子立司马掌邦政以平邦国正天下】合方氏掌达天下之道路【津梁相凑不得隔絶】通其财利【徙有之无】同其数器【权衡不得有轻重】壹其度量【尺丈釡钟不得有大小】除其怨恶【邦国相侵虐】同其好善【好为风所高善为俗所尚】

贾公彦释曰施教设治之方先须均其度量权衡是以天子巡狩及王者新升皆为此事故尧曰及舜典皆陈数器之等

【臣】按舜典所陈乃是巡狩之事尧曰【论语第二十篇】所陈【谨权量】乃王者新升之事此合方氏之职皆无与司马之法而为其属者政典以正天下固不止于用兵矣

训方氏掌道【言也】四方之政事与其上下之志【四方诸侯之政事及其君臣上下皆有善恶为王道之也】诵四方之传道【诵说往古所传之善事】正岁则布而训四方而观新物【新出之物】

贾公彦释曰布告前所道所诵之事以教天下使知世所善恶也观新物知民善恶之情若王制云命市纳贾以知民之所好恶志淫好僻则当以政教化正之

【臣】按此以政教化其民宜为教官之属而属之政官者司马辩论官材司徒训练甲卒有分职有聨事互相敬饬由近及逺自内达外教之所以不肃而成政之所以不严而治也

御定孝经衍义卷十七

猜你喜欢
  礼论篇第十九·荀况
  学行卷第一·扬雄
  卷八二·邱濬
  救济类上·史洁珵
  平书卷一人事篇上·王源
  卷二·张虙
  卷三十六·顺治
  卷一·佚名
  二柄·韩非
  卷一百二十·佚名
  我品第二十四·佚名
  目录·袾宏
  电唁蒋作宾·太虚
  撰集百缘经卷第三·佚名
  论境界·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景伯·唐圭璋

      景伯字季甲,号金渊,建康江宁(今江苏省南京)人。开禧三年(1207)生。宝祐四年(1256)进士。   沁园春   登凤凰台   再上高台,访谪仙兮,仙何所之。但石城西踞,潮平白鹭,浮图南峙,云淡乌衣。凤鸟不来,长安何处,惟有碧梧三数枝

  • 古今诗话 一·李颀

      一、杜诗愈疾   杜少陵因见病疟者,谓之曰:"诵吾诗可疗。"病者曰:"何?"杜曰:"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之句,疟犹是也。又曰:"诵吾'手提髑髅血模糊。'"①其人如其言,诵之,果愈。〔言感鬼神亦不妄。〕②(《总龟》前四十六、《

  • ◆戴教授表元(剡源集)·顾嗣立

    表元,字帅初,一字曾伯,庆元奉化人。宋咸淳中,登进士乙科,教授建康府。迁临安教授,行户部掌故国子主簿,皆以兵乱不就。元成宗大德八年,表元年六十余矣,执政者荐之,除信州教授,再调婺州,以疾辞。其后翰林集贤以修撰博士交荐,不起,卒年

  •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南蛮·欧阳修

    南诏,或曰鹤拓,曰龙尾,曰苴咩,曰阳剑,本哀牢夷后,乌蛮别种也。夷语王为“诏”。其先渠帅有六,自号“六诏”,曰蒙秀诏、越析诏、浪穹诏、{辶登}睒诏、施浪诏、蒙舍诏。兵埒,不能相君,蜀诸葛亮讨定之。蒙舍诏在诸部南,故称南诏。居

  • 卷三百三十一·列传第二百十七·西域三·张廷玉

        ◎西域三   ○乌斯藏大宝法王 大乘法王 大慈法王 阐化王 赞善王 护教王 阐教王 辅教王 西天阿难功德国 西天尼八剌国 朵甘乌斯藏行都指挥使司 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 董卜韩胡宣慰司   乌斯藏,在云

  • 卷之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第一卷 黄河·缪荃孙

    汉武帝元光三年,河决瓠子。东南注巨野,通淮泗。(《史记&middot;河渠书》、《汉书&middot;武帝纪》)元封二年四月,瓠子河塞,梁楚无水灾。(《徐州府志》:河经徐州,凡二十四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五月,河大决滑州韩村,泛澶濮曹济

  • 金銮密记·韩偓

    (唐)韩偓 撰  陈尚君 辑 昭宗召偓入院,试文五篇《万邦咸宁赋》、《禹拜昌言诗》、《武臣授东川节度制》、《答佛詹国进贡书》、《批三功臣让图形表》。缴状云:&ldquo;臣才不迈群,器非拔俗,待价既殊于椟玉,穷经有愧于籝金。

  • 佛图澄传·房玄龄

    佛图澄是天竺人。本姓帛,从小就学习道术,尤其精通玄术。永嘉四年(311),来到洛陽,自己说有一百多岁,常常服气养身,能够许多天不吃饭。善于念祷咒语,能够役使鬼神。腹旁有一个洞孔,常用棉絮塞着。每晚读书时,就拔掉棉絮,这时,便有

  • 周朗传·李延寿

    周朗字义利,汝南安成人。父亲周淳,宋朝初年历任侍中、太常。他的哥哥周峤娶了武帝的第四个女儿宣城德公主。二女嫁给建平王萧宏、庐江王萧..。因为是贵戚而得到显要职务。周朗从小就爱好奇特,风度文雅,与周峤志向不同,周峤

  • 孟子集注大全卷十二·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孟子集注大全钦定四库全书孟子集注大全卷十二告子章句下凡十六章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任平声】任国名【赵氏曰任薛同姓之国在齐楚之间】屋庐子名连孟子弟子也色与礼孰重任人复

  • 桓公·桓公十四年·左丘明

    【经】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郑伯使其弟语来盟。秋八月壬申,御廪灾。乙亥,尝。冬十有二月丁巳,齐侯禄父卒。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传】十四年春,会于曹。曹人致饩,礼也。夏,郑子人来寻盟,且

  • 吉祥品法句经第三十九(十有九章)·佚名

    吉祥品者修己之术去恶就善终厚景福。佛尊过诸天,如来常现义。有梵志道士,来问何吉祥。於是佛愍伤,为说真有要。已信乐正法,是为最吉祥。若不从天人,希望求侥倖。亦不祷祠神,是为最吉祥。友贤择善居,常先为福德。敕身从真正,是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禅定波罗蜜多品第十之二复次舍利子。诸佛世尊说彼往昔任持之行。由今善根听闻声故。于时非时分中。获彼所说。若众会时。或说法时。及非时说。

  •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五·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观佛心品第四  尔时佛心如红莲华。莲华叶间有八万四千诸白色光。其光遍照五道众生。此光出时受苦众生皆悉出现。所谓苦者。阿鼻地狱。十八小地狱。十八寒地狱。十八黑闇地狱。十八小热

  • 卷第八·佚名

      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第八  尊者胜友集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服过七日药学处第三十尔时薄伽梵在王舍城竹依园中。由毕邻陀婆蹉。依止弟子受恶触药行与饮食更相杂糅或自类相染。亦复不知此等诸药何者应舍。何者

  • 胜义空经·佚名

    全一卷。宋代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系佛陀对于‘胜义空’所作之简扼说明。谓眼耳鼻舌身意等一切诸法,其生之时,法实无所从来;其灭之时,法亦无所离散。复说十二因缘法,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生缘老死,如是生起一大

  • 龙树菩萨传·佚名

    全一卷。后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册。本书记载古代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创始人龙树之生平事迹。从出生于南印度婆罗门种起,至龙树名之由来,共分七段。内容及字句与元魏吉迦夜、昙曜共译之付法藏因缘传卷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