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名德题跋(十一章)

余尝观夫今之所谓崇莲宗者。多不本远祖之意。非惟夫其进修之序。亦且惑于邪师谬解。深恨未有能救其弊者。优昙大师乃采经论传记。至于古今名儒宿衲。集诸善言删润著述而成一书。凡十卷。曰莲宗宝鉴。立正论以破邪说。发真智以祛妄情。其言理也深而明。其叙事也详而尽。会三教而归一源。正一已以规众信。如镜照像洞然明白。岂特俾诸善流专念弥陀祈生净土。直欲人人明自本心见自本性立地成佛而已。以余尝主东林。欲求转语为证。返复数过真得我心之所同然者。乃合掌西向而归之曰。善哉善哉如是如是。

时乙巳大德八年八月十五日。明州天童圆应叟净日题

宝鉴者照心之镜也。镜主乎明则烁一切昏□。辨一切妍丑。悬之当台靡所不见。东林祖堂优昙大师名普度。具正知见。每念莲宗谬解乖真。折衷儒释之书。撰为宝鉴十卷。发明念佛正宗三昧。凡一字字一句句。质之佛祖龙天。并是扫空魔说。实为法门一大条贯。其用意诚且公勤且苦。扶宗勇敢之心与十八贤立教之心共个关纽。闻者见者咸趋通途。或顺或违同一清泰。复为偈云。千载莲宗宏正论。明逾宝鉴挂青霄。今将印板打成去。万两黄金也合消

莲宗 书

参禅主乎见性。阅教贵乎照心。予谓念佛一门禅教并行者也。今有优昙度法师。纂集古今念佛要旨。总成一部。目曰莲宗宝鉴。若其自信得及净念相继。奚以文为。若其执妄谬解妍丑不分。白日迷程投吴适越者。是当取此为司南。

大德乙巳良月望日。婺西峰宗信跋

弥陀自性时时现。净土唯心法法彰。谁忆远公千载后。莲宗宝鉴见重光

大庆寿西云题

东林莲社度宗师述莲宗宝鉴复以谒远寄嘱□再读起敬敬说偈就简以谢

大地众生病痛深。向膏肓际巧施针。白莲池□优昙现。万斛香浮卢阜阴

荐福月而参禅予所不去。念佛亦非予所去者。闻禅有禅病。佛有佛魔。去圣时遥比比皆是优昙师眼不忍见。广援正经尽祛邪说。是集不为无补矣。噫安得尽大地人披翻宝鉴洞见法源能所识销是非情尽。以惟心净土本地风光并相忘于言象之表。此予所以不能无说焉

平江幻住明本敬跋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剑离匣为不平。药出瓶因救病。优昙大师伤莲宗之凋瘵。搜索大藏讨究百家。发明念佛三昧捃摭成书。目之曰宝鉴。事分十门理符一致。排斥邪说订审舛讹。咸有准凭非私臆论。洗顽嚚于意地。破偏执于心源。坐进觉城光扬。祖道使正教大。明于一统释疑。情桎梏于畛畦。导黎庶于重昏。报皇恩于万世。[(共-八+(烈-列))/贝]莫及矣贻诸后云

荆岑接待主智通拜书

结莲社以开宗。远祖垂范于千载之上。集法宝以为鉴。优昙示现于像季之时。以莲为名。显一心□本净。其为宗也摄三根圆证真□。以宝为喻。济万有以无穷。其为鉴也烁群昏洞超□劫卓然为一家正论。廓然破诸宗异说。披文三复实非小补。尝观□□集中禅经序有。所谓千载之下优昙再证可不圻乎。祖师远记果符于今日。信而有征矣

天峰比丘 致祐 拜手书

礼云。其人存则其政举。旨哉斯言三宗圣人垂世立教。觉斯民之未觉。途殊而归同。中古以降支分派列。愈出而愈政。失其本旨者可胜道哉。莲教自东晋庐山尊者启其端。当时名流如刘雷诸贤皆在社中。其盛集概可想见矣。逮至宋末群不逞辈指莲宗而聚。众不知本旨有玷。前贤为世所嗤久矣。东林祖堂优昙大师悯斯教之湮微。救流俗之邪舛。搜集善言纂成一编。目曰莲宗宝鉴。使佛祖之道复还旧贯。确然正论皎如日星。愿诸佛子见自性弥陀悟本来清净。又何独称扬圣号。想念西方然后得生净土耶。作如是见者辜负庐山尊者不少矣。至大改元良月立冬日。

翰林学士承旨资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畴斋张仲寿书

裂盖网出爱河。破无明超有漏。惟念佛法门为最。苟不越一念而契证。则尘沙刹海廓然归乎。智照无东西之间净秽之殊。四生九有咸入神通大光□藏自远祖立教见闻薰修获益者。不可周知而悉数也。嗟乎去古时遥法久成弊。优昙老师终见不平。集大藏要文群贤明迹。曰莲宗宝鉴。亲捧纶音流通于世。真万古不易之论。俾后之学者鉴斯文。具正见同游常寂光土。岂小补哉。

岁甲寅正月旦日庐山无住道人竺源永盛 拜手

父母非我亲谁是最亲者。诸佛非我道谁是最道者。古洪水月居士何道升。为母持斋施财。率众同缘刊莲宗宝鉴一部。流通佛法报答四恩。愿一切人得念佛三昧如大势至。母子历生不相违。远心开意解同证菩提。可谓孝慈之心至矣博矣。亲恩佛恩一时报毕。余嘉其志合掌赞叹。为说偈云

 流通佛法报慈恩母子天真一会人

 为报诸方求佛者看他样子重生身

庐山优昙 普度 谨题

 吾佛生于西方。大教流于中国。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者。以其机感相投自然而然也。至于东晋。庐山远祖与诸高蹈贤士大夫。同结净土妙缘。专修念佛三昧。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发扬先觉之微言。永为后人之明鉴。上以阴翊皇度。下以化利生民。可谓尽善尽美而已。垂之千年复有继踵。苾刍优昙应□每见称莲宗者未谙念佛旨趣。谬解错路修行目睹耳闻比比皆是拟避水溺却遭火焚。悯斯愚辈痛切哀怜。由是□寻大藏。博采微言。图写四土。缀文十篇。目曰宝鉴。不唯照分妍丑。抑亦明验伪真。与盲者点开眼睛。与迷者指归觉路。言言有据字字无虚。修行要旨勿越于斯。兹者奉佛弟子众善人等生居圣世。感荷皇恩。幸闻佛祖正传。得获莲宗宝鉴。坐阅行披欢喜踊跃。是以鸠集同志谨舍净财。命工刊印流通。请师慈悲跋语。提携晚进接引后来。苟勿拒焉实为幸矣。余再三辞义不从让。遂乃焚香说偈赞曰。东晋庐山十八贤。凿池引水种金莲。莲生华发心明朗。华落莲成道果圆。普度缀文名宝鉴。善人誊写录琼篇。命工刊印流通施。永与人天作正传

大明宣德四年岁次己酉夏末秋初禅林解

制日。僧录司右讲经古并沙门 敬跋

西蜀楚山和尚示众念佛警语

原夫佛不自佛。因心而佛。心不自心。由佛而心。离心无佛。离佛无心。心佛殊名体无二致。是故念佛念心念心念佛。无念无心无心无佛。心佛两忘念不可得。只这不可得处。脱体分明纤尘不间。是以真机触目遍界难藏。山色溪声头头显露。性相平等理事混融。个里觅一毫自他净秽之相。了不可得。何圣凡迷悟之有耶。于此果能豁开智眼顿悟其旨。直下知归。不妨庆快。设或未能领契须假方便而入。所谓方便而入者。何用别觅玄妙。但只要发起一个勇猛坚固信心。将一句阿弥陀佛顿在心目之间。不拘经行坐卧静闹闲忙。默默提撕频频返照。了知佛即是心。未审心是何物。要看这一念从甚么处起。又复要看破这看的人毕竟是谁。如是观照念念无间。久久自然炼成一片水泄不通。忽于闻声见色应机接物处。不觉蓦然冷灰。豆爆烈崩虚空之时。管取参究事毕到此。便见自性弥陀。头头显现常光净土。触处洞然。始信吾言不欺于汝。而其平生修行之志。亦乃验于兹矣。恐犹未谕。重说偈言

 心佛由来强立名都缘摄念遣迷情

 根尘顿处心珠现幻翳空来慧镜明

 一法不存犹是妄全机拶碎未为平

 直须揣见虚空骨看取优昙火内生

淮阳晓山和尚劝修净业箴

三途罪报因业重。六趣沉沦为恶多。若欲出离生死海。速须回首念弥陀。一个弥陀佛。人人本具足。秖缘痴嗔爱。生死虚出没。苦海业因循。万劫受迷津。不发回头念。转入展转深。劝君须猛烈。念佛宜超越。西方有世界。名曰安养国。九品妙莲台。三空真实际。宝殿宝楼阁。黄金以布地。光明常照耀。无三恶道惧。示汝诸有情。可以整心趣。弃却贪嗔痴。大家秉智慧。冷眼挂眉间。看破红尘事。积金玉如山。难买三寸气。眷属与恩亲。暂如傀儡戏。生前一聚欢。死后谁能替。终有散场时。有甚风流譬。静里细思量。一场无滋味。何不早休心。念佛修三昧。提个古弥陀。始终莫令退。犹如患目人。投医王所治。远近与高低。柱杖为凭据。信手把坚持。一念无有二。步步著脚牢。点点知落处。但无能所碍。终有时节至。亲叩得医王。示出真妙剂。豁开正眼睛。点破虚幻翳。光明照十方。廓尔通三际。来去得自由。一体无拘系。快乐任逍遥。高唱哩啰哩。若能依此修。至道无难易。是人命终时。莲池定有会。只要办肯心。山僧无赚意。各各早回光。想念西方去。九品悟真空。一念超实地。生佛体元同。了证无殊异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八·佚名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八·智旭
  第四持次第瑜伽處發正等菩提心品第二十八·欧阳竟无
  法王品第二十三·佚名
  卷六·聂先
  金刚摧碎陀罗尼·佚名
  卷九十七·佚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九·欧阳竟无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二·佚名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七卷·佚名
  优婆夷净行法门经卷上·佚名
  三教平心论序·刘谧
  俱舍论疏 第十九卷·法宝
  第十六卷·佚名
  维摩经略疏卷第七·智顗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二十    歙县汪立名编长庆集二十【律诗五言七言凡四十首】 初罢中书舍人 自慙拙宦叨清贯还有痴心怕素餐或望君臣相献替可图妻子免饥寒性疎岂合承恩久命薄元知济事难分寸宠光酬未得不休

  • 余集卷二十·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余集卷二十古今体三十九首【戌午四 已未】文园狮子林得句武水文园里【曩作热河考详言热河乃会濡水而非濡水之源盖濡源出察汗陀罗海滙固都尔河茅沟河赛音郭勒河三源流至

  • 卷一百一·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卷 古诗纪卷一百一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二十八 虞羲【按本集序曰字子阳会稽人七岁能属文齐始安王引爲侍郎寻兼建安征虏府主簿功曹又兼记室参军事天监中卒南史云羲字士光余姚人有才藻卒於晋安王侍

  • 卷六  【中唐三】·佚名

    全唐诗续补遗卷六  【中唐三】李德裕桂花曲仙女侍,董双成,桂殿夜凉 【一作「寒」】 吹玉笙。曲终却从仙宫去,万户千门空月明。河汉女,玉练颜,云軿往往到人间。九霄有路去无际 【一作「迹」】 ,袅袅大风吹佩环。寄家书(王京

  • 卷九十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九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晚唐二十四 方干【字雄飞新定人】 寄李频 衆木已揺落望君犹未还轩居在何处雨雪满前山思苦文星动乡遥钓渚闲明年见名姓惟我独何顔 东溪别业寄段郎中 前山含远翠罗

  • 卷九·贺铸

    钦定四库全书 庆湖遗老诗集卷九    宋 贺铸 撰七言絶句六十首 清燕堂 丁巳四月赵郡赋 雀声啧啧燕飞飞剩得残红一两枝睡思乍来还乍去日长披卷下帘时 北园初夏 丁巳赵郡赋 天气清和树?浓冥蒙薄雨湿帘栊蔫红半

  • 资治通鉴后编巻二十八·徐乾学

    宋纪二十八【起上章阉茂六月尽重光大渊献十二月凡一年有奇】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大中祥符三年六月癸丑知河中府杨举正言本府父老僧道千二百九十人状请车驾亲祀后土诏不许丙辰颁诸州释奠圣文宣

  • 卷之一百五十七·佚名

    光绪八年。壬午。十二月。戊辰。谕内阁、鸿胪寺少卿延茂奏、景山官学。亟宜整顿。请饬妥议章程。并筹捐修置学舍器具。暨指拨各省闲款。为八旗官学经费各摺片。着派广寿。阎敬铭。张之万。会同宝鋆、李鸿藻。徐桐。

  • 第一五五札光绪十四年四月十七日一一三二三—一三·佚名

    福建台湾巡抚刘,饬新竹县即将站兵正法头品顶戴、兵部侍郎、福建台湾巡抚部院、兼管海关、学政、一等男刘为札饬事。照得新竹营兵吴瑞启跑递公文,竟敢雇人顺带,遗失多件,例应正法,以肃军政。据该营游击

  • 金佗稡编卷二十四·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稡编卷二十四宋 岳珂 撰吁天辨诬四张宪辨王明清挥麈録曰壬子岁仕宁国得王俊所首岳飞状於其家云左武大夫果州防御使差充京东东路兵马钤辖御前前军副统制王俊右俊於八月二十二日夜二更以来张太尉使奴

  • 南唐书卷八·马令

    宋 马令 撰义养第三呜呼大乱之世三纲五常扫地尽矣故动干戈于骨肉假父子于异皆灭天性之厚而反人伦之正也烈祖之奉徐温弥笃于诸子者岂得已哉抑为之而已曰蹍市人之足则辞以放骜兄则以呕大亲则已矣由是观之亲疎恩

  • 杨贵妃传·欧阳修

    玄宗贵妃杨氏名玉环,是隋代梁郡通守杨汪的四世孙女。其家后来徙居入籍蒲州,便成了永乐县人。杨氏幼孤,养于叔父家。起初成为寿王之妃。开元二十四年(736),武惠妃逝世,后廷妃嫔中没有合于玄宗心意的人。有人上言说寿王妃容

  • 卷三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三十四岳镇海渎祀仪      杂録祀仪大定四年六月二十一日奏禀近奉勅防五岳四渎等每岁行礼合行讲究谨按尚书舜典望秩于山川汉文帝诏增修山川羣祀以祈丰年武帝祀名山大川唐岳镇海渎以五郊迎

  • 卷一百八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九兵考【十一】直省兵广东广西八旗驻防广州将军一人【驻劄广州府】满洲副都统一人汉军副都统一人统辖满洲协领四人佐领四人防御十六人骁骑校

  • 卷四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一礼部祠祭清吏司凡升祔之礼山陵礼成皇帝恭奉神主还京师升祔太庙前期三日遣官以祔庙祗告於天地太庙社稷前一日皇帝还宫恭候奉迎神主遣官一人恭代行朝夕奠礼升祔之日王公率宗室官恭

  •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三·佚名

    萧齐外国三藏僧伽跋陀罗译“为诸人民说《无始界经》,复一日为众说《火聚经》。如是展转乃至七日,八千五百人皆得道果。佛法于此园中光明流布,以是即名为光明园也。七日已后,诸大德往王宫,说《不懈怠经》已,往支帝耶山。“是

  • 卷十一·野竹福慧

    嘉兴大藏经 嵩山野竹禅师录嵩山野竹禅师语录卷十一鄂 州参同门人宗宏 录鄂 州龙光门人宗上 潞南州兜率门人宗坚 同编杂偈示愈书记初日当囱晓色青山满岫晴光悄然快活松下何必丹丘石旁示祥监院早夜勤勤不倦金陵老

  • 新修南唐书·陆游

    纪传体国别史。十八卷,外加音释一卷。南宋陆游撰。关于此书的成书年代,诸书均无记载,经据陆游生平考证,约作于淳熙八年至十二年间(1181—1184年)。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生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卒于南宋嘉定二年(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