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道次序
密宗道次第,原名续部总建立广释,西藏克主大师造,世苑汉藏院法尊教授译。闻此译尚为略论,别有广论,亦如菩提道次之分略广。虽略去广辩及细析各端,而事理之纲要固已完具也。译师出稿本属为序之,乃察阅一过,就随感所及笔述于下:密宗之判教不详于梵、汉,由汉传日后,东密始为十住心论及显密二教论以竖判横判。台密初依天台教判,后因东密之影响,遂为法华理密真言理事俱密之高判。今西藏此论尤为晚出,盖承菩提道次之后,乃黄衣士之密咒道次第观也。
东密勇为化身释迦显教、法身大日密教之建立;而台密则谓遮那即释迦;今此论乃先为成佛之建立。初出声闻之成佛义,略同台、贤之藏教、小教佛;次出大乘一显二密,显同法相大乘。而密又分三:一、作行两部同法相大乘,二、瑜伽部二说:一以净饭王子入第四静虑时,诸佛来集,引意生身往色究竟,五相成身,降须弥顶说瑜伽续,还来人间示现成佛。二以最后身菩萨于色究竟天入遍空定,诸佛来集,五相成佛,往须弥顶说瑜伽续,乃生人间现十二相。其与显不同处,唯其诸佛灌顶五相成身而已。至一依人间色身引成天上报身,二成天上报身化降人间生身,不过报化先后之次第。初释即化是报近台密义,次释从报起化符法相义。三、无上部亦同法相,唯于“最后有”承诸佛第三第四灌顶,成双运金刚持报身,为此部之特义。由此知成佛及佛身,可以法相大乘为决定义。声闻但是于法相见未完备,密续但于最后有至成佛间加入其特义。推之大乘各种成佛及佛身说,皆不过法相大乘义中加其特义或详略开合之殊尔。故台、贤分四教五教各别之成佛与佛身说,及东密之法身密教说,皆应废止。东密于说真实摄等根本经之大日如来为法身佛,复因本地及加持之争而分古义新义,阅此所传印度三论师同判此是住须弥顶说经之变化身──可是胜应身或随类化身──,不唯非法身,且非报身,殊足拔除东密之立义根本。
密续之分作、行、瑜伽、无上四层,殆为红衣士以来所共许之说。无上部之特异瑜伽部者,在双身之特殊修法,亦为红黄之所共承。其不同者,除黄衣派之依律、依菩提道次之外,此中所破“于无上续分父、母、无二三续”义,及以“欢喜金刚为无二最胜密”之义,应即红衣派密──闻别有金刚道次。然红衣派自居最高无上,而判黄衣派犹有一间之不及,则如台、贤各标自胜,未足折服。中立旁观,黄派胜在律及次第,优长世间建立,近于教下;红派胜在直截顿超,更能得力修证,近于宗下。而同取双身和合为最上密,乃承印度末期所传。
于佛所转法轮,既采深密三时说,又以第二时为最上,显违经教,似有未妥。然曰:第一四谛法轮,第二无相法轮,第三善辨法轮,立名颇当,以楞伽、华严等入第二法轮,尚应抉择。
密续之作部、行部,可统于瑜伽部,瑜伽部亦有其统,略同东密、台密之两界。然无上部对瑜伽等三部有如何统属关系?且五金刚并立,虽可以集密统大威德、欢喜、胜乐,但时轮又如何关摄?故似多头而缺统一之组织!此论乃谓“曼陀罗诸尊,若广分别虽无边际,然彼一切或于五部或于身语意三密金刚,或于三密不离一切部主金刚持第六部,罄无不摄”,则应于五大金刚上以“金刚持”总统之。太虚,二五,七,一七,在庐山。
顷阅莲菩提译之西藏白衣派──西藏有红、黄、白、黑四派,传除黑派为外道,余皆佛教──,明行道六成就法,自称乃特出于密宗道次无上部以上之秘传。核之,亦为无上部中所含之行法,但就其所侧重点特殊发挥,自标其胜──红衣派应更别有自标其胜之处──,其实则大同小异而已。中以“灵热成就”为特要基本,余五皆依据之。幻观、梦观甚平平,净光中阴为最上成就,然亦为红、黄派所共,转识成就同作密之弥陀法,不过易弥陀为金刚大持耳。观于意变胜慧女身段,颇能说明藏密无上部皆修欲乐定之秘密。要之、以美妙及丑怪奋起贪惧之热力,于此心得安定,则烦恼性空即菩提矣。太虚二五,八,六,在庐山再记。(见海刊十七卷九期)
猜你喜欢 卷一·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六卷·蕴闻 角虎集卷之上·佚名 卷十三·聂先 佛教访问团日记·太虚 金光明经卷第二·佚名 卷第十七·李通玄 光赞经卷第九·佚名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四卷·一行 应病与药之佛法·太虚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十·佚名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四(本)·慧沼 唐梵文字一卷·全真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六·澄观 阿育王传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