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密宗道次序

密宗道次第,原名续部总建立广释,西藏克主大师造,世苑汉藏院法尊教授译。闻此译尚为略论,别有广论,亦如菩提道次之分略广。虽略去广辩及细析各端,而事理之纲要固已完具也。译师出稿本属为序之,乃察阅一过,就随感所及笔述于下:密宗之判教不详于梵、汉,由汉传日后,东密始为十住心论及显密二教论以竖判横判。台密初依天台教判,后因东密之影响,遂为法华理密真言理事俱密之高判。今西藏此论尤为晚出,盖承菩提道次之后,乃黄衣士之密咒道次第观也。

东密勇为化身释迦显教、法身大日密教之建立;而台密则谓遮那即释迦;今此论乃先为成佛之建立。初出声闻之成佛义,略同台、贤之藏教、小教佛;次出大乘一显二密,显同法相大乘。而密又分三:一、作行两部同法相大乘,二、瑜伽部二说:一以净饭王子入第四静虑时,诸佛来集,引意生身往色究竟,五相成身,降须弥顶说瑜伽续,还来人间示现成佛。二以最后身菩萨于色究竟天入遍空定,诸佛来集,五相成佛,往须弥顶说瑜伽续,乃生人间现十二相。其与显不同处,唯其诸佛灌顶五相成身而已。至一依人间色身引成天上报身,二成天上报身化降人间生身,不过报化先后之次第。初释即化是报近台密义,次释从报起化符法相义。三、无上部亦同法相,唯于“最后有”承诸佛第三第四灌顶,成双运金刚持报身,为此部之特义。由此知成佛及佛身,可以法相大乘为决定义。声闻但是于法相见未完备,密续但于最后有至成佛间加入其特义。推之大乘各种成佛及佛身说,皆不过法相大乘义中加其特义或详略开合之殊尔。故台、贤分四教五教各别之成佛与佛身说,及东密之法身密教说,皆应废止。东密于说真实摄等根本经之大日如来为法身佛,复因本地及加持之争而分古义新义,阅此所传印度三论师同判此是住须弥顶说经之变化身──可是胜应身或随类化身──,不唯非法身,且非报身,殊足拔除东密之立义根本。

密续之分作、行、瑜伽、无上四层,殆为红衣士以来所共许之说。无上部之特异瑜伽部者,在双身之特殊修法,亦为红黄之所共承。其不同者,除黄衣派之依律、依菩提道次之外,此中所破“于无上续分父、母、无二三续”义,及以“欢喜金刚为无二最胜密”之义,应即红衣派密──闻别有金刚道次。然红衣派自居最高无上,而判黄衣派犹有一间之不及,则如台、贤各标自胜,未足折服。中立旁观,黄派胜在律及次第,优长世间建立,近于教下;红派胜在直截顿超,更能得力修证,近于宗下。而同取双身和合为最上密,乃承印度末期所传。

于佛所转法轮,既采深密三时说,又以第二时为最上,显违经教,似有未妥。然曰:第一四谛法轮,第二无相法轮,第三善辨法轮,立名颇当,以楞伽、华严等入第二法轮,尚应抉择。

密续之作部、行部,可统于瑜伽部,瑜伽部亦有其统,略同东密、台密之两界。然无上部对瑜伽等三部有如何统属关系?且五金刚并立,虽可以集密统大威德、欢喜、胜乐,但时轮又如何关摄?故似多头而缺统一之组织!此论乃谓“曼陀罗诸尊,若广分别虽无边际,然彼一切或于五部或于身语意三密金刚,或于三密不离一切部主金刚持第六部,罄无不摄”,则应于五大金刚上以“金刚持”总统之。太虚,二五,七,一七,在庐山。

顷阅莲菩提译之西藏白衣派──西藏有红、黄、白、黑四派,传除黑派为外道,余皆佛教──,明行道六成就法,自称乃特出于密宗道次无上部以上之秘传。核之,亦为无上部中所含之行法,但就其所侧重点特殊发挥,自标其胜──红衣派应更别有自标其胜之处──,其实则大同小异而已。中以“灵热成就”为特要基本,余五皆依据之。幻观、梦观甚平平,净光中阴为最上成就,然亦为红、黄派所共,转识成就同作密之弥陀法,不过易弥陀为金刚大持耳。观于意变胜慧女身段,颇能说明藏密无上部皆修欲乐定之秘密。要之、以美妙及丑怪奋起贪惧之热力,于此心得安定,则烦恼性空即菩提矣。太虚二五,八,六,在庐山再记。(见海刊十七卷九期)


猜你喜欢
  卷一·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六卷·蕴闻
  角虎集卷之上·佚名
  卷十三·聂先
  佛教访问团日记·太虚
  金光明经卷第二·佚名
  卷第十七·李通玄
  光赞经卷第九·佚名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四卷·一行
  应病与药之佛法·太虚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十·佚名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四(本)·慧沼
  唐梵文字一卷·全真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六·澄观
  阿育王传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落叶小唱·徐志摩

    一阵声响转上了阶沿,(我正挨近着梦乡边;)这回准是她的脚步了,我想—— 在这深夜!一声剥啄在我的窗上,(我正紧靠着睡乡旁;)这准是她来闹着玩——你看, 我偏不张皇!一个声息贴近我的床,我说(一半是睡梦,一半是迷

  • 原序·韦应物

    韦苏州集原序韦苏州唐史不载其行事林宝姓纂云周逍遥公夐之後左仆射扶阳公待价生司门郎中令仪令仪生銮銮生应物应物生监察御史河东节度掌书记庆复李肈国史补云为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扫地而坐其为诗驰骤建安已还各得

  • 列传第四十七 陆晔(弟玩 玩子纳 何充 褚翜 蔡谟 诸葛恢 殷浩(顾悦之 蔡裔)·房玄龄

    陆晔,字士光,吴郡吴人也。伯父喜,吴吏部尚书。父英,高平相,员外散骑常侍,晔少有雅望,从兄机每称之曰:“我家世不乏公矣。”居丧,以孝闻。同郡顾荣与乡人书曰:“士光气息裁属,虑其性命,言之伤心矣。”后察孝廉,除永世、乌江二县令,皆

  • 卷六·本纪第六·柯劭忞

      ○宪宗   宪宗桓肃皇帝,讳蒙哥,睿宗拖雷之长子也。母曰显懿庄圣皇后,客烈亦氏。生于太祖三年戊辰十二月三曰。有晃忽答部人知天象,言帝后必大贵,故以蒙哥名之。蒙哥,译义长生也。太宗在潜邸,养以为子,使昂灰二皇后抚之

  • 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第二卷 吴县·缪荃孙

    吴 县经 部注归藏十三卷注周易十五卷 汉·陆 绩注京房易传三卷注京房积算杂占条例一卷 陆 绩周易日月变例六卷 陆 绩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二卷 吴·陆 机论语解 晋·王

  • 岁时广记卷三·陈元靓

    宋 陈元靓 撰秋礼记郷饮酒曰西方曰秋秋之为言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太经曰秋者物皆成象而聚也管子曰秋者隂气始下故万物收说文曰秋禾谷熟也淮南子曰秋为矩矩者所以方万物也前汉律厯志曰少隂者西方西迁也隂气迁落

  • 卷四十四·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四十四 仪仗 通典曰黄帝振兵设五旗五麾则黄麾制自有熊始也汉卤簿有前後黄麾开元礼义纂唐大宗法夏后之前制取中方之正色故制大麾色黄宋制以绦帛为之如旛错彩成黄麾?字下绣交龙及云日朱漆竿金龙

  • 职官二三·徐松

    〔太仆寺〕车辂院【宋会要】车辂院旧不载,御辇院掌乘舆步辇供奉及宫闱车乘之事。神宗正名,废群牧司,供乘舆法物,则归车辂院。有监官三员。一员内侍,一员文臣京朝官,一员武臣。建炎三年罢,绍兴十二年,因前东京车辂院人吏王道陈

  • 在摩诃菩提会与尼赫鲁先生谈话·太虚

    ─一月三十一日──尼:承大师赠美丽礼物,很为感谢!这次中国不幸受日本军阀侵略,可是中印两国确在这种恶劣环境下结合。所以世界上往往坏事情过去,好事情就来了。现在的战争,未尝不是将来幸福的起点。  师:中国与印度是世界

  • 答 李 直 问·太虚

    问:依起信论众生在生灭之中,虽依真如自体相熏习,亦能发心修行,但以有无量无边无明,起一切烦恼种种差别,若不遇诸佛菩萨以为之缘,而能证入涅槃,则无是处。读此窃有疑义:即诸佛亲证真如,从断无明而证乎?抑本未尝起于无明乎?依后义,则

  • 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佚名

    金刚智三藏译  提头攞宅善神 绿青色。开口现忿怒相貌。被甲胄著赤衣。右手持大刀。左手捧鉾。发紫色也。  毗卢勒叉善神 赤紫色。忿怒相现闭唇之形。右拔折啰。左押腰。被甲胄著白青色衣。鬓发绀色。  摧伏毒

  • 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一卷·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我今说护摩  由此速成就  由护摩业仪  相应不间断  如是一切事  随明当应作  随类作护摩

  • 优波离问佛经·佚名

    宋元嘉年求那跋摩译彼时佛世尊。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于是贤者优波离。往世尊所。稽首毕一面坐。一面坐已。白世尊言。唯世尊。比丘成就几事。尽命非不依止。优波离。我比丘成就五事。尽命非不依止。何谓五。不知布萨

  • 卷五·佚名

    第三节 顺逆一〇一四从因缘及于非所缘十一、……非增上、非无间、非等无间十一,非互相三、非亲依止、非前生、非后生、非修习、非业、非异熟、非食、非根、非静虑、非道十一,非相应三、非不相应五、非无有

  • 钱唐湖山胜概记·夏时

    贽向在京师,偶得《西湖百咏》七言律诗一册,共百首。盖宋季杭人董嗣杲所赋者。天顺己卯秋,贽以太常少卿,蒙赐老东归。于舟中无事,因取而备阅。依韵和之,亦得百首。然其中所可知者,不过南北高峰、三竺、灵隐、净慈、六桥、孤山

  • 比红儿诗注·沈可培

    清沈可培注,稿本(北图藏),清道光刻《昭代丛书》本,《香艳丛书》本,《国学珍本丛书》第一集《美人诗》附。《郡斋读书志》: 罗虬比红儿诗一卷。……皇朝方信夫注。虬词 藻富赡,与其族人隐、邺齐名,时号“三罗”。从鄜州李孝恭

  • 大方广普贤所说经·佚名

    一卷,唐实叉难陀译。普贤菩萨说见佛之法。佛在如来神力所持之处,普贤大众之所围绕。有十大菩萨,各与眷属忽集。众问普贤,此诸菩萨从何国来?普贤令其入定观察,竟不能知。三番请问,普贤示以观察之法,乃见皆在如来身中广大国土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