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次研究会

──二十八年六月十一日在昆明佛教会──

普门品英译中译比较研究王兆熊  查吕碧城居士于民国廿一年登载佛学半月刊及海潮音之普门品中译与英译比较,言英国克氏译者系直译自梵文,与吾国译者稍有不同。且于重颂中克氏译者较多七偈,系赞扬净土,说明观音居处及来历,尤见完善,且为莲宗有力之证,不亚于华严之普贤行愿品云。敬祈慈示,以辨真伪而利学习!

太虚  刚才王居士所提出关于普门品之英译汉译比较研究,很有意义。现在所说之普门品,是鸠摩罗什所译之法华经中的一品,但中国译的普门品,实不只鸠摩罗什之一种,还有正法华经,是晋朝法护三藏;还有隋朝译本,都可以比较研究。罗什所译之特长是意译,对于梵文或广或略,但取其意,其文字数量及次第,不必与之相等。如玄奘则多取直译,一字一句可与梵文对照。但什师的文字幽美,词意畅达,虽有与梵文不尽相符之处,而古来多重之。如流行最广之金刚经、弥陀经等,均采什师所译,所以古来有称什师不但是释迦佛一代之译师,而是七佛以来之大译师。故他所译的法华经普门品,我们应当尊重,无须怀疑。不过吕碧城女士将英译与中译比较有数点不同之处,第一点、他说中译“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英译是“应被佛所感化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英译较为妥当。他对中译,“以为既已成佛,何尚待观音度之?如以何身得度之以字,表明佛为所度,殊觉未当”。这是他对于中译文法一时未看清的错误:若以“以”字指被度,则全段“以”字均被误解。此“以”字、应作“依”字解。如此、与英译之“被”字,字异而义同矣。

菩萨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地,初住以上即能现佛身,或说初地以上即能现佛身。观世音菩萨已超十地到等觉位了,当然能化现佛身度众生。经中亦有谓观音菩萨虽是以菩萨身助佛扬化,但他是过去早成佛的。所以观音回向文中,称为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

第二点、他说颂文中中译“能伏灾风火”,英译是“其焰炽如火”,以英译较能与上下句联贯。但以伏灭灾难之意,更为丰当,因焰炽如火之义,在慧日句中已可包括矣。

第三点、英译多六偈颂,系无尽意叙述观音菩萨之居处与来历,谓观音菩萨为辅助阿弥陀佛摄受众生往生西方者。此虽可以与普贤行愿品等量齐观,助扬净宗;但中国已有净土诸经论,且向来谈净土以阿弥陀佛为主,今此普门品是专赞观音菩萨在娑婆世界度生之功德的,故以中译为适如其量。至于梵文中究竟有无此段意思,要对看梵本始知。

 


猜你喜欢
  大乘宝要义论 第一卷·佚名
  第十章 圣者摩诃娄摩时代·多罗那他
  劝流通华严持验引·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八·欧阳竟无
  一切相应仪轨分第二十三·佚名
  种种杂咒经·佚名
  卷第一百九十九·佚名
  第五 生相应·佚名
  缘引·朱时恩
  兜率龟镜集目录·弘赞
  卷之三·佚名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卷中·佚名
  礼庵上梁开堂疏·寒松智操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九·佚名
   第六十一則 風穴若立一塵·胡兰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李洤·唐圭璋

      洤字子召   满庭芳   送张守汉卿赴召   麦秀连云,桑枝重绿,史君佳政流传。凤衔丹诏,来自九重天。千里欢腾祖帐,棠阴外、多少攀辕。津亭路,紞如五鼓,难驻邓侯船。   光华,家世事,门中列戟,圯上遗编。况建炎勋业,图画

  • 卷二十二·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二十二目録山水类题朱审寺壁山水画【唐柳公权】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烛照山水壁画歌【唐李白】台中寓直晨览萧侍御壁画山水【唐羊士谔】奉和李右相书壁画山水【唐孙逖】观于舍人壁画山水【

  • ○序一·王廷绍

    京华为四方辐辏之区,凡玩意适观者,皆於是乎聚,曲部其一也,妙选优童,延老技师为之教授,一曲中之声情度态,口传手画,必极妍尽丽而後出而夸客,故凡乘坚策肥而至者,呼名按节,俾解缠头,红氍匝地,灯回歌扇之光,采袖迎人,声送明眸之睐,朱缨白

  • 卷三十·施元之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三十 宋 苏 轼 撰 施元之 原注 武进邵长蘅 删补 诗五十七首 【起守杭州洎元佑辛未召还寻出守颍州作】 椶笋【幷引】 椶笋状如鱼剖之得鱼子味如苦笋而加甘芳蜀人以馔佛僧甚贵之而南方不

  • 57.韩愈:山石·施蜇存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

  • ●卷四·司马光

    叔礼为余言:昔通判定州,佐王德用。是时契丹主在燕京,朝廷发兵屯定州者几六万人,皆寓居逆旅及民家,阗塞城市,未尝有一人敢喧哗暴横者。将校相戒曰:“吾辈各当务敛士卒,勿令扰我菩萨。”一旦,仓中给军粮,军士以所给米黑

  • 续后汉书音义卷二·萧常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音义卷二    宋 萧常 撰 列传四解人【音骇】白马【东郡县】艘【苏曹切】襄阳太守【故南郡县今升为郡】荡寇【徒郎切】臂创【初康切】镞【千木切】刮骨【古察切】躄

  • 卷四十一·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四十一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 樊哙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师古曰时人食狗亦与羊豕同故哙专屠以卖】後与高祖俱

  • 中英缅甸条款·佚名

    一八八六年七月二十四日,光绪十二年六月二十三日,北京。大清国大皇帝、大英国大君主五印度大后帝,因欲固存两国友睦,历久不渝,并广开振兴彼此人民通商交涉事宜,兹由大清国特派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多罗庆郡王,总理各国事务衙

  • 卷四十八·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四十八宋 宋敏求 编大臣宰相命相五韩弘中书令制牛僧孺平章事制李程平章事制窦易直平章事制裴度平章事制韦处厚平章事制王播平章事制路随平章事制李宗闵平章事制牛僧孺平章事制宋申锡平章事

  • 第十章 士族之新地位【东汉门第之兴起】·钱穆

    在东汉政治上占有地位的,一面是代表“王室”的外戚和宦官;另一面则是代表“政府”的新兴与士族,便是当时之所谓“名士”。一、士族政治势力之逐步膨胀士人在政治上占有地位,自西汉武、宣以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十四 甲辰春正月丙寅朔,李善长、徐达等奉上为吴王。时群臣以上功德日隆,屡表劝进。上曰:“戎马未息,疮痍未苏,天命难必,人心未定。若遽称尊号,诚所未遑。昔武王克商,戢干戈,櫜弓矢,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

  • 三传辨疑卷十七·程端学

      昭公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谷梁曰继正即位正也  谷梁但知继正之为正而不知不请于王之为非正也是以以正许昭公焉  叔孙豹防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虢  左

  • 大学辨业卷二·李塨

    蠡吾李塨稿大学原文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

  • 第12章 述而篇第七(1)·孔子

    7·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译文孔子说:“阐述先王之道而不自己创作,相信并且喜好古代典籍,我自以为可以和殷时的贤大夫老彭相比了。”名家注解朱熹注:“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

  • 高僧傳卷第八(義解五)·慧皎

      梁會稽嘉祥寺沙門釋慧皎撰釋僧淵一釋曇度二釋道慧三釋僧鍾四釋道盛五釋弘充六釋智林七釋法瑗八釋玄暢九釋僧遠十釋僧慧十一釋僧柔十二釋慧基十三釋慧次十四釋慧隆十五釋僧宗十六釋法安十七釋僧印十八釋法度十九釋

  • 卷第十七(声闻无学第五僧部第六)·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十七(声闻无学第五僧部第六)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僧大不纳其妻出家山泽贼害得道一·金天前生与妇共以水物施僧今身得井出物如意二  ·阿娑陀为尼所悟得道度于商主三 ·修

  • 卷第四·水鉴慧海

    嘉兴大藏经 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卷第四嗣法门人原澄等编示众夏日示众参禅图了生死非图名色也近见学者抱鱼目作明珠藏燕石为至宝不但惜而不舍兼亦傲然自是如此病正在膏肓虽有盖国之明医而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