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起世经卷第五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诸龙金翅鸟品第五

复次诸比丘。一切龙类有四种生。何等为四。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湿生。四者化生。此等名为四生龙也。诸比丘。金翅鸟类亦四种生。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此名四生。诸比丘。大海水下。有娑伽罗龙王宫殿。纵广正等八万由旬。七重垣墙。七重栏楯。周匝严饰。七重珠网。宝钤间错。复有七重多罗行树。扶疏荫映。周回围绕。妙色楼观。众宝庄挍。所谓金银琉璃颇梨赤珠砗磲玛瑙等七宝所成。于其四方各有诸门。一一诸门。并有重阁楼观却敌。复有园苑及诸泉池。园池之内。各各皆有众杂花草。行伍相当。复有诸树。种种枝叶。种种花果。种种妙香。随风远熏。种种诸鸟。和鸣清亮。诸比丘。须弥山王。佉低罗山。二山中间。复有难陀优波难陀二大龙王宫殿住处。其处纵广六千由旬。七重垣墙。七重栏楯。略说如上。乃至众鸟各各和鸣。

诸比丘。大海之北。为诸龙王及一切金翅鸟王故。生一大树。名曰居吒奢摩离(隋言鹿聚)。其树根本周七由旬。下入地中二十由旬。其身出高一百由旬。枝叶遍覆五十由旬。树外园院。纵广正等五百由旬。七重墙堑。乃至众鸟各各和鸣。略说如上。

诸比丘。居吒奢摩离大树东面。有卵生龙及卵生金翅鸟等宫殿住处。其宫纵广各六百由旬。七重垣墙。乃至众鸟各各和鸣。略说如上。居吒奢摩离大树南。有胎生龙及胎生金翅鸟等宫殿住处。亦各纵广六百由旬。七重垣墙。乃至众鸟各各和鸣。略说如上。居吒奢摩离大树西面。有湿生龙及湿生金翅鸟等宫殿住处。亦各纵广六百由旬。七重垣墙。乃至众鸟各各和鸣。略说如上。居吒奢摩离大树北面。有化生龙及化生金翅鸟等宫殿住处。亦各纵广六百由旬。七重垣墙。乃至众鸟各各和鸣。略说如上。

诸比丘。彼卵生金翅鸟王。若欲搏取卵生龙时。便即飞往居吒奢摩离大树东枝之上。观大海已。乃更飞下。以其两翅扇大海水。令水自开二百由旬。即于其中。衔卵生龙。将出海外。随意而食。诸比丘。卵生金翅鸟王。唯能取得卵生龙等随意食之。则不能取胎生湿生化生龙等。

诸比丘。胎生金翅鸟王。若欲搏取卵生龙者。即便飞往居吒奢摩离大树东枝之上。下观大海。亦以两翅扇大海水。令水自开二百由旬。因而衔取卵生诸龙。将出海外。随意而食。又胎生金翅鸟王。若欲搏取卵生龙者。即便飞往居吒奢摩离大树南枝之上。下观大海。以其两翅扇大海水。水为之开四百由旬。遂于其中。衔胎生龙。将出海外。随意而食。诸比丘。此胎生金翅鸟王。唯能取得卵生诸龙及胎生龙。随其所用。则不能取湿生化生二种龙也。

诸比丘。湿生金翅鸟王。若欲搏取卵生龙时。即便飞往居吒奢摩离大树东枝之上。以其两翅扇大海水。水为之开二百由旬。开已衔取卵生诸龙。随意而食。又湿生金翅鸟王。若欲搏取胎生龙时。即便飞往居吒奢摩离大树南枝之上。以其两翅扇大海水。水为之开四百由旬。开已衔取胎生诸龙。随意所用。又湿生金翅鸟王。若欲搏取湿生龙者。即便飞往居吒奢摩离大树西枝之上。以其两翅扇大海水。水为之开八百由旬。即便衔取湿生诸龙。随意而食。诸比丘。诸湿生金翅鸟王。唯能取得卵生胎生湿生龙等。恣其所用。随意而食。则不能取化生诸龙。

诸比丘。其化生金翅鸟王。若欲搏取卵生龙者。即时飞往居吒奢摩离大树东枝之上。以其两翅扇大海水。水为之开二百由旬。即便衔取卵生诸龙。随意而食。又此化生金翅鸟王。若欲搏取胎生龙者。即时飞往居吒奢摩离大树南枝之上。以翅扇海。水为之开四百由旬。海既开已化生鸟王。即便衔取胎生诸龙。随意而食。又此化生金翅鸟王。若欲搏取湿生龙者。即便飞往居吒奢摩离大树西枝之上。以翅扇海。水为之开八百由旬即时衔取湿生诸龙。随意而食。又此化生金翅鸟王。若欲搏取化生龙者。即复飞往居吒奢摩离大树北枝之上。下观大海。便以两翅飞扇大海。水为之开一千六百由旬。即便衔取化生诸龙。随意而食。诸比丘。彼诸龙等悉皆为此金翅鸟王之所食啖。诸比丘。别有诸龙。金翅鸟王所不能取。谓娑伽罗龙王。未曾为彼金翅鸟王之所惊动。复有难陀龙王。优波难陀龙王。此二龙王。亦不为彼金翅鸟王之所能取。复有提头赖吒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金翅鸟王亦不能取。诸比丘。其余龙王。亦有不为金翅鸟王搏取食者。谓摩多车迦龙王。德叉迦龙王。羯勒拏桥多摩伽龙王。炽婆陀弗知梨迦龙王。商居波陀迦龙王。甘婆罗龙王。阿湿婆多罗龙王等。诸比丘。更有余龙。于其住处境界之中。亦复不为诸金翅鸟之所食啖。

诸比丘。此等众生有何因缘。在如是趣生于龙中。诸比丘。有诸众生。熏修龙因。受持龙戒。发起龙心。分别龙意。作是业已。为彼因缘所成熟故。生在龙中。复有众生。熏修金翅鸟因。受持金翅鸟戒。发起金翅鸟心。分别金翅鸟意。以是因缘身坏命尽。生在如是金翅鸟中。复有众生。熏修野兽因。受持野兽戒。发起野兽心。习行野兽业。分别野兽意。以如是等种种熏修诸兽戒因。发起行业。成就心意。众因缘故。身坏命尽。即生如是诸杂兽中。复有众生。熏修牛因牛戒牛业牛心牛意。略说如前。乃至分别。以是缘故生于牛中。复有众生。熏修鸡因鸡戒鸡业鸡心鸡意。略说如前。乃至分别。以是因缘生于鸡中。复有众生。修鸱鸺因。受鸱鸺戒。发鸱鸺心。行鸱鸺业。分别鸱鸺意。以是熏修鸱鸺之业。受鸱鸺戒。起鸱鸺心。分别鸱鸺意故。舍此身已生鸱鸺中。

诸比丘。复有众生。熏修月戒。或修日戒星宿戒大人戒。或有熏修默然戒。或有熏修大力天戒。或有熏修大丈夫戒。或有熏修入水戒。或有熏修供养日戒。或有熏修事行火戒。或修苦行诸秽浊处。既熏修已作如是念。愿我所修。此等诸戒。谓月戒日戒星辰戒默然戒大力天戒大丈夫戒水戒火戒。苦行秽浊。如是等戒。令我因此当得作天。或得天报。发如是等邪思惟愿。诸比丘。此诸丈夫福伽罗等。起邪愿者。我今当说彼所趣向。必生二处。若生地狱。若生畜生。

诸比丘。或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常。此事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无常。此事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亦常无常。此事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非常非无常。此事实余虚妄。

诸比丘。或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有边。此事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无边。此事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亦有边亦无边。此事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我及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此事实余虚妄。

诸比丘。或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命即是身。此事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命异身异。此事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有命有身。此事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无命无身。此事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如来死后有有。此事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如来死后无有。此事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如来死后亦有有亦无有。此事实余虚妄。复有一种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言。如来死后非有有非无有。此事实余虚妄。

诸比丘。是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如是说言。我及世间常。此事实余虚妄者。彼诸沙门婆罗门等。于诸行中当有我见。当有世见。离诸行中当有我见。当有世见。以是义故。彼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说。我及世间常。此事实余虚妄。

诸比丘。是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如是说言。我及世间无常。此事实余虚妄者。彼诸沙门婆罗门等。于诸行中。当有无我见。无世间见。离诸行中。当有无我见无世间见。以是义故。彼等作如是说。我及世间无常。此事实余虚妄。

诸比丘。是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说言。我及世间亦常亦无常。此是实余虚妄者。彼诸沙门婆罗门等。于诸行中。当有我见及世间见。离诸行中。当有我见及世间见。以是义故。彼等作如是说。我及世间亦常无常。此事实余虚妄。

诸比丘。是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如是说言。我及世间非常非非常。此事实余虚妄者。彼诸沙门婆罗门等。于诸行中。当有我见及世间见。离诸行中。当有我见及世间见。是故彼等作是说言。我及世间非常非非常。此事实余虚妄。

诸比丘。是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如是说言。我及世间有边。此事实余虚妄者。彼诸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说。命有边人有边。从初托胎在母腹中名命死后殡埋名人。上人从初出生受身四种七返堕落七度流转。七走七行成就命及入命聚。是故彼等作如是说。我及世间有边。此事实余虚妄。诸比丘。是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如是说言。我及世间无边。此事实余虚妄者。彼诸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说。命无有边人无有边。从初托胎在母腹中名命。死后殡埋名人。上人从初出生。受身四种。七返堕落。七度流转。七走七行成就命及入命聚。是故彼等作如是说。我及世间无边。此事实余虚妄。诸比丘。是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说言。我及世间亦有边亦无边。此事实余虚妄者。彼诸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说。命亦有边亦无边。是人从初托胎在母腹中。死后殡埋。上人从初受身四种。七返堕落。七度流转。七走七行成就命及入命聚。是故彼等作如是说。我及世间。亦有边亦无边。此事实余虚妄。

诸比丘。是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说言。我及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此事实余虚妄者。彼诸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说。世间非有边非无边。从初受身四种。七返堕落。七度流转。七走七行已成就命及入命聚。是故彼等作如是言。我及世间非有边非无边。此事实余虚妄。

诸比丘。是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说言。命即是身。此事实余虚妄者。彼诸沙门婆罗门等。于身中见有我及见有命。于余身中亦见有我及见有命。是故彼等作如是言。即命是身。此事实余虚妄。

诸比丘。是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说言。命异身异。此事实余虚妄者。彼诸沙门婆罗门等。于身中见有我及见有命。于余身中亦见有我及见有命。是故彼等作如是言。命异身异。此事实余虚妄。诸比丘。是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说言。有命有身。此事实余虚妄者。彼诸沙门婆罗门等。于身中见有我及见有命。于余身中亦见有我及见有命。是故彼等作如是言。有命有身。此事实余虚妄。

诸比丘。是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说言。非命非身。此事实余虚妄者。彼诸沙门婆罗门等。于身中不见有我不见有命。于余身中亦不见有我不见有命。是故彼等作如是言。非命非身。此事实余虚妄。诸比丘。是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作如是说言。如来死后有有。此事实余虚妄者。彼诸沙门婆罗门等。于世作如是见。从寿命当至寿命。亦当趣向流转。是故彼等作如是言。如来死后有有。此事实余虚妄。

诸比丘。是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如是说言。如来死后无有。此事实余虚妄者。彼诸沙门婆罗门等。于世作如是见。此有寿命至彼。后有寿命即断。是故彼等作如是言。如来死后无有。此事实余虚妄。

诸比丘。是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如是说言。如来死后亦有有亦无有。此事实余虚妄者。彼诸沙门婆罗门等。于世作如是见。此处命断。往至彼处。趣向流转。是故彼等作如是言。如来死后亦有有亦无有。此事实余虚妄。

诸比丘。是中所有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见。如是说言。如来死后非有有非无有。此事实余虚妄者。彼诸沙门婆罗门等。于世作如是见。人于此处命断坏已。移至彼处命亦断坏。是故彼等作如是言。如来死后非有有非无有。此事实余虚妄。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诸比丘。我念往昔有一国王。名曰镜面。彼镜面王曾于一时意欲观诸生盲以为戏乐。即便宜敕普告国内生盲丈夫。皆令集会。既集会已。语彼群盲作如是言。汝等生盲。颇亦能知象之形相。其状云何。彼诸生盲同声答言。天王。我等生盲。实不能知象之形相。王复告言。汝等先来既未识象。今者欲知象形相不。时彼群盲复同答言。天王。我实未识。若蒙王恩。我等或当知象形相。时镜面王即时降敕。唤一象师。而告之言。卿可速往我象厩内。取一象来。置于我前。示诸盲人。时调象师受王敕已。即将象来置王殿前。语众盲言。此即是象。时诸盲人各各以手摩触其象。尔时象师复语众盲。汝触象已。以实报王。时众盲人有触鼻者。有触牙者。有触耳者。有触头项背胁尾脚诸身分者。时王问言。诸生盲辈汝等已知象形相耶。诸生盲人同答王言。天王。我等已知象之形相。尔时彼王即复问言。汝等诸盲。若知象者象为何相。时群盲中有触鼻者。即白王言。天王。象形如绳。触其牙者。答言。天王。象形如橛。触其耳者。答言。天王。象形如箕。触其头者。答言。天王。象形如瓮。触其项者。答言。天王。象如屋栿。触其背者。答言。天王。象如屋脊。触其胁者。答言。天王。象形如簟。触其髀者。答言。天王。象形如树。触其脚者。答言。天王。象形如臼。触其尾者。答言。天王。象如扫帚。时众盲人各各答言。天王象形如是。天王象形如是。作如是白已。时王即告众盲人言。汝亦不知是象非象。况能得知象之形相。时彼众盲各各自执。共相诤斗。各各以手自遮其面。互相谊竞。互相呰毁。各言已。是时镜面王见彼众盲如是诤竞。大笑欢乐。王于彼时即说偈言。

是等群盲生无目横于此事互相诤

曾无有人教语之云何能知象身分

诸比丘。如是如是。世间所有诸沙门婆罗门等。亦复如是。既不能知如实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既不实知。当知彼等。方应长夜共生诤斗。流转生死。互相呰毁。互相骂辱。既生诤斗。执竞不休。各各以手。自遮其面。如彼群盲。共相恼乱。于中有偈。

若不能知苦圣谛亦复不知苦集因

所有世间诸苦法此苦灭尽无余处

于中是道尚不知况知灭苦所行行

如是其心未解脱未得智慧解脱处

彼既不能谛了观但知趣向生老死

未得免离诸魔缚岂能到于无有处

诸比丘。若有沙门婆罗门等。能知如实苦圣谛。苦集苦灭苦灭道圣谛。如实知者。应当如是随顺修学。彼等长夜和合共行。各各欢喜无有诤竞。同趣一学。犹如水乳。共相和合。一处同住。示现教师所说圣法。安乐处住。此中说偈。

若能知是诸有苦及所有生诸苦因

既知一切悉皆苦应令尽灭无有余

若知此灭由于道便到苦灭所得处

即能具足心解脱及得智慧解脱处

则能到于诸有边如是不至生老死

长得免脱于魔缚永离世间诸有处

起世经阿修罗品第六之一

尔时佛告诸比丘言。比丘。须弥山王东面。去山过千由旬。大海之下。有鞞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国土住处。其处纵广八万由旬。七重城壁周匝围绕。七重栏楯。普遍庄严。乃至七重金银铃网。周围挍饰。外有七重多罗行树。杂色可观。皆是七宝所共合成。谓金银琉璃颇梨赤珠砗磲玛瑙。一一城壁。高百由旬。厚五十由旬。城壁四面。各各相去。五百由旬。则置一门。其门并高三十由旬阔十二由旬。于一一门悉有种种却敌楼橹园苑陂池。诸园苑中各各皆有种种果树。其树各有种种叶种种花。种种果其果。各有种种异香。其气远熏。复有种种杂类众鸟各各和鸣出种种声。其音哀雅。诸比丘。彼阿修罗大城之中为鞞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别立宫殿。其宫名曰设摩婆帝宫城。纵广一万由旬。七重城壁。并是七宝之所合成。高百由旬。厚五十由旬。于城四面各各相去五百由旬。便置一门。诸门并高三十由旬。阔十二由旬。其一一门。亦有楼橹却敌台阁园苑陂池诸花沼等。复有种种众杂果树。其树各有种种叶种种花。种种果。种种香。其香普熏。有种种鸟。各各和鸣。出种种声。其音哀雅。

诸比丘。设摩婆帝城内正处中央。为鞞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置集会处。名曰七头。其处纵广五百由旬。七重栏楯。周围校饰。亦有七重金银铃网。其外七重多罗行树。四方围绕。杂色庄严。甚可爱乐。悉是金银颇梨珊瑚赤珠砗磲玛瑙七宝所成其处四面各有诸门。一一诸门楼橹却敌。亦是七宝之所合成。杂色间错。令人乐观。其地皆是绀青琉璃柔软细滑。触之犹如迦旃邻提迦衣。

诸比丘。彼阿修罗七头会处。当中自然有一宝柱。高二十由旬。于宝柱下。为鞞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安立宝座。高一由旬。方半由旬。砗磲玛瑙七宝所成。杂色间错。甚可爱乐。柔软细滑。触之犹如迦旃邻提迦衣。其座两边。各有十六小阿修罗所坐之处。亦以七宝之所成就所谓金银乃至玛瑙。杂色可观。柔软细滑。触之犹如迦旃邻提迦衣。

诸比丘。彼阿修罗七头会处。东面有鞞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宫。其处纵广一千由旬。七重垣墙。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外有七重多罗行树。四面周匝。庄严围绕。杂色间错。甚可爱乐。亦是七宝之所成就。所谓金银琉璃颇梨赤珠砗磲玛瑙。于四方面。各有诸门。一一诸门。皆有楼橹却敌台阁园苑陂池诸花沼等。复有诸树。其树各有种种叶。种种花。种种果。种种香。其香普熏。有种种鸟。各各和鸣。出种种声。其音哀雅。

诸比丘。彼阿修罗七头会处。南西北方。各有宫殿。皆是诸小阿修罗王所住之处。其处纵广或九百由旬。或八百七百六百五百四百三百二百由旬。其最小者。犹尚纵广一百由旬。七重垣墙。略说乃至。种种众鸟。各各和鸣。

复次诸比丘。彼阿修罗七头会处四面。复有一切最小阿修罗等所住宫殿。其处纵广或九十由旬。或八十七十六十五十四十三十二十由旬。最极小者。犹尚纵广十二由旬。七重垣墙。略说乃至。有种种鸟。各各和鸣。诸比丘。彼阿修罗七头会处东面。有鞞摩质多罗阿修罗王苑。名娑罗林。其林纵广一千由旬。七重垣墙七重栏楯七重铃网。皆玛瑙等七宝所成。于四方面。各有诸门。一一诸门。楼橹却敌。杂色可观。亦是七宝之所成就。所谓金银乃至玛瑙。

诸比丘。彼阿修罗七头会处南面。复有鞞摩质多罗阿修罗王苑。名奢摩梨林。其林纵广亦千由旬。七重垣墙。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并玛瑙等七宝所成。于四方面。各有诸门。一一诸门。皆有楼橹。杂色可观。亦为七宝之所成就。所谓金银乃至玛瑙。

诸比丘。彼阿修罗七头会处北面。亦有鞞摩质多罗阿修罗王苑。名难陀那林。其林纵广亦千由旬。七重垣墙。七重栏楯。七重铃网。皆玛瑙等七宝所成。于四方面。各有诸门。一一诸门。并皆具有楼橹却敌。杂色可观。乃至悉是砗磲玛瑙。诸珍宝物之所成就。然此诸门。唯无台阁。自余庄严。与前同等。诸比丘。其娑罗林奢摩梨林。二林之间。鞞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有一大池。名曰难陀。其池纵广五百由旬。水甚凉冷。澄洁轻美。常不浑浊。七种宝砖。厕填间错。七重板砌。七重栏楯。七重铃网。周匝悬垂。其外七重多罗行树。四面围绕。杂色可观。皆玛瑙等七宝所成。于四方面。各有阶道。杂色间错。令人乐观。亦为七宝之所成就。复有诸花。遍生池中。所谓优钵罗花。钵头摩花。究牟陀花。奔茶利花。形如火者。火色火光。形如金者金色金光。其形青者。青色青光。其形赤者。赤色赤光。其形白者。白色白光。其形绿者。绿色绿光。团如车轮。其花光明。照一由旬。香气所熏。亦一由旬。池中又出无量藕根。大如车轴。割之汁出。色白如乳。其味甘美。犹如上蜜。

诸比丘。其俱毗陀罗。及难陀那。二林中间。鞞摩质多罗阿修罗王。有一大树。名苏质怛逻波吒罗。其本周围满七由旬。根下入地二十一由旬。其身上出高百由旬。枝叶荫覆五十由旬。其院周回五百由旬。其外亦有七重垣墙。略说乃至周匝围绕。杂色可观。及砗磲玛瑙等七宝所成。于四方面亦有诸门。并皆七宝之所成就。一一诸门亦有楼橹却敌。略说乃至。种种众鸟。各各和鸣。

起世经卷第五

猜你喜欢
  绝余编卷四·智旭
  显扬圣教论 第十五卷·无著
   第五十三則 馬大師野鴨子·胡兰成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二·佚名
  法眼禅师十规论目次·文益
  丛林盛事纲目·道融
  目次·灯来
  23.说修慧的功德品·佛音
  大威灯光仙人问疑经·佚名
   第二十九則 大隋隨他去也·胡兰成
  维摩经抄·佚名
  卷五百九十三·佚名
  原跋·智旭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六·佚名
  卷第一百十二·李通玄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白须的海老儿·徐志摩

    这船平空在海中心抛锚, 也不顾我心头野火似的烧! 那白须的海老倒像有同情, 他声声问的是为甚不进行? 我伸手向黑暗的空间抱, 谁说这缥缈不是她的腰? 我又飞吻给银河边的星, 那是我爱最灵动的明睛。 但这来白须的海老又生恼 (

  • ◎职官五·徐天麟

    ○加官侍中左和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将军卿大夫将都尉尚书太医太官令至郎中,亡员,多至数十人,侍中中常侍得入禁中,诸曹受尚书事,诸吏得举法散骑骑并乘舆车,给事中亦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议郎,掌顾问应对,位次中常侍中黄

  • 卷之三百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七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瓴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以迄唐初私家修史之始末·金毓黻

    自马、班二氏出,已大畅私家修史之风,迨魏晋南北朝,以迄唐初,而私家修史尤盛,大别言之,可分五类:其一为后汉史、其二为三国史,其三为晋史、其四为十六国史、其五为南北朝史。凡此五类之史,初皆由多家纂集,最后勒定一编。然其源虽

  • 第37章 在天气很冷时脱下士兵棉衣·冯玉祥

    我从永川到内江,看这地方上的军队,这里的一旅人还算是好,我对他们讲了很多话,不外乎抗战救国的道理。这里的宪兵团长对我说,他们的宪兵近来逃走的太多了。他们的宪兵至少都是中学毕业的,他们愿意到前方作战,不愿意留在后方。

  • ●皇朝通典總目·佚名

    食貨典 【 凡十七卷】卷一至十七選舉典 【 凡五卷】卷十八至卷二十二職官典 【 凡十八卷】卷二十三至卷四十禮典 【 凡二十二卷】卷四十一至卷六十二樂典 【 凡五卷】

  • 卷二十五·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二十五重农桑雍正元年癸卯四月乙亥上谕戸部朕临御以来宵旰忧勤凡有益于民生者无不广为筹度因念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殷繁地土所出仅可赡给偶遇荒歉民食维艰

  • 卷一百六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三工部十七抽分客商兴贩竹木等项抽分各有分数以防过取今备载於後诸司职掌凡龙江大胜港俱设立抽分竹木局如遇客商兴贩竹木柴炭等项照例抽分及令军卫自设场分收贮柴薪按月给与禁军孤老等烧

  • 光緒六年·曾纪泽

    光绪六年庚辰正月初一日阴晴半,日中雨。辰正起,巳初,恭具朝服,偕僚属在大厅望阙行庆贺礼。更公服,与僚属相庆。署中武弁傔从,暨巴黎寄寓之华商与肄业学生,咸来庆贺,接见良久。吴子登、陈楚士、张听帆及荔秋所挚翻译官吕祥、何

  • 卷首六·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首六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六义 周礼大师敎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大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孔氏曰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程氏曰国风二雅三

  • 诗传遗説卷三·朱鉴

    宋 朱鉴 编六义【思无邪问答附】读诗须得他六义之体如风雅颂则是诗人之格后人説诗以为杂雅颂者縁释七月之诗者以为备风雅颂三体所以唘后人之説如此兴之为言起也言兴物而起如青青陵上柏青青河畔草皆是兴物诗也如藁砧

  • 辨二諦三性·欧阳竟无

    大乘有兩輪︰曰二諦,曰三性。二諦以說法,《中論》"諸佛以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是也。三性以立教,《密嚴》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此即是諸佛最後之教理是也。說法無二道,其極曰一真法界;立教視機感,其極曰

  • 卷一百二十·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十八世尊,云何以布施波罗蜜多无二为方便。无生为方便。无所得为方便。回向一切智智。修习佛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庆喜。布施波罗蜜多布施波罗蜜多性空何以故?以

  • 二十七、不是心佛·慧开

      南泉和尚,因僧问云:“还有不与人说底法么?”   泉云:“有。”   僧云:“如何是不与人说底法?”   泉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   无门曰:南泉被者一问,直得揣尽家私,郎当不少!   颂曰:叮咛损君德,无言真有功。任从

  • 佛说十地经卷第三·佚名

    大唐于阗三藏沙门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菩萨发光地第三  佛子闻此地行已  菩萨境界难思议  靡不恭敬心欢喜  散花空中为供养  赞言善哉大仙主  慈心愍念诸有情  善说智者律仪法  第二地中之行相

  • 四谛论 第二卷·佚名

    四谛论 第二卷婆薮跋摩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分别苦谛品第三之二齿落相等不皆遍有。苦非不遍。云何说老是苦圣谛者。答遍满三界诸行变异。说名为老。是苦圣谛。如寿命灭。如经言。一切众生以老为法。复次诸天身形

  • 卷第二十·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单提九十二事法之九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梨车摩诃男请僧施药。时六群比丘闻摩诃男请僧施药。当试恼之。明日早起著入聚落衣到其家。共相问讯。我闻檀越请僧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