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一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十一

迦旃延子造

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

智犍度修智跋渠第四之一

摄成就修缘  缘灭作证智

亦作无常念  七处最在后

八智法智未知智知他人心智。等智苦。智习智尽智道智法智摄几智。乃至道智摄几智。若成就法智于此八智。成就几。不成就几。乃至成就道智于此八智。成就几。不成就几。若修法智彼修未知智耶。设修未知智有法智耶。若修法智时。有知他人心智等智苦智习智尽智道智。设修道智彼法智耶。若乃至修尽智有道智耶。设修道智有尽智耶。颇法智法智缘。颇法智知他人心智等智苦智习智尽智道智缘。颇道智道智缘。颇道智法智未知智知他人心智等智苦智习智尽智缘耶。法智法智有几缘缘。法智未知智知他人心智等智苦智习智尽智道智几缘缘。道智道智几缘缘。道智法智未知智知他人心智等智苦智习智尽智几缘缘。若诸结在欲界系。彼结法智灭耶。设结法智灭者是欲界系结耶。诸结在色无色界系。彼结未知智灭耶。设彼结未知智灭。是色无色界系结耶。诸结苦谛所断彼结苦智所断耶。设彼结苦智所断。彼结苦谛所断耶。诸结习谛尽谛道谛所断。彼结道智所断耶。设彼结道智所断。彼结道谛所断耶。诸结法智所灭法智。彼结得尽证耶。设彼结法智得尽证法智灭彼结耶。诸结未知智所灭未知智。彼结得尽证耶。设彼结未知智得尽证未知智灭彼结耶。诸结苦智习智尽智道智所灭道智彼结得尽证耶。设彼结道智得尽证道智灭彼结耶。眼根用几智知。乃至无色界思惟所断无明使用几智知。又世尊言。习无常想修行广布。尽欲爱。尽色爱无色爱。尽调尽憍慢尽无明。此想当言法智相应。未知智知他人心智等智苦智习智尽智道智。当言有觉有观耶。无觉有观耶无觉无观耶。当言乐根相应耶。喜根护根相应耶。当言空无相无愿。当言欲界系缘耶。色无色界系缘不系缘耶。又世尊言。比丘七处善三观义达于此法。得尽有漏分别色苦色习色尽色道迹。色味色患色弃出如实知之。此智当言法智耶。当言乃至道知耶。痛想行识亦如是。云何色尽。云何色弃出。色尽色弃出有何差别。云何痛想行。云何识尽。云何识弃出。识尽识弃出有何差别。此章义愿具演说。

八智法智未知智知他人心智。等智苦智习智尽智。道智法智。摄法智五智。少有入知他人心智苦智习智尽智道智也。未知智摄未知智五智。少有入知他人心智苦智习智尽智道智也。知他人心智摄知他人心智四智。少有入法智未知智等智道智也。等智摄等智一智。少有入知他人心智也。苦智摄苦智二智。少有入法智未知智也。习智尽智亦如是。道智摄道智三智。少有入法智未知智知他人心智也(一摄门竟)。若成就法智。于此八智成就几不成就几。答曰。或三四五六七八。云何三。答曰。苦法智无知他人心智三(法苦等也)。知他人心智四(上三)。苦未知忍无知他人心智三。知他人心智四。苦未知智无知他人心智四。知他人心智五(仍习上)。习法忍无知他人心智四。知他人心智五。习法智无知他人心智五。知他人心智六。习未知忍习未知智尽法忍无知他人心智五知他人心智六。尽法智无知他人心智六。知他人心智七。尽未知忍尽未知智道法忍无知他人心智六。知他人心智七。道法智无知他人心智七。知他人心智八。道未知忍道未知智无知他人心智七。知他人心智八。若成就未知智于此八智。成就几。不成就几。答曰。或四五六七八。云何四。答曰。苦未知智无知他人心智四(法苦等)。知他人心智五。习法忍无知他人心智四。知他人心智五。习法智无知他人心智五。知他人心智六。习未知忍习未知智尽法忍无知他人心智五。知他人心智六。尽法智无知他人心智六。知他人心智七。尽未知忍尽未知智道法忍无知他人心智六。知他人心智七。道法智无知他人心智七。知他人心智八。道未知忍道未知智无知他人心智七。知他人心智八。若成就知他人心智。于此八智成就几。不成就几。答曰。或二四五六七八。云何二。答曰。凡夫人二(等智他心智也)。无垢人苦法忍现在前二。苦法智四。苦未知忍四。苦未知智五。习法忍五。习法智六。习未知忍习未知智尽法忍六。尽法智七。尽未知忍尽未知智道法忍七。道法智八。道未知忍道未知智八。若成就等智。于此八智成就几。不成就几。答曰。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云何一。答曰。无知他人心智凡夫人一。无垢人苦法忍现在前一。知他人心智凡夫人二。无垢人苦法忍现在前二。苦法智无知他人心智三。知他人心智四。苦未知忍无知他人心智三。知他人心智四。苦未知智无知他人心智四。知他人心智五。习法忍无知他人心智四。知他人心智五。习法智无知他人心智五。知他人心智六。习未知忍习未知智尽法忍无知他人心智五。知他人心智六。尽法智无知他人心智六。知他人心智七。尽未知忍尽未知智道法忍无知他人心智六。知他人心智七。道法智无知他人心智七。知他人心智八。道未知忍道未知智无知他人心智七。知他人心智八。若成就苦智。于此八智成就几。不成就几。答曰。或三四五六七八。云何三。答曰。苦法智无知他人心智三。知他人心智四。苦未知忍无知他人心智三。知他人心智四。苦未知智无知他人心智四。知他人心智五。习法忍无知他人心智四。知他人心智五。习法智无知他人心智五。知他人心智六。习未知忍习未知智尽法忍无知他人心智五。知他人心智六。尽法智无知他人心智六。知他人心智七。尽未知忍尽未知智道法忍无知他人心智六。知他人心智七。道法智无知他人心智七。知他人心智八。道未知忍道未知智无知他人心智七。知他人心智八。若成就习。智于此八智成就几。不成就几。答曰。或五六七八。云何五。答曰。习法智无知他人心智五。知他人心智六。习未知忍习未知智尽法忍无知他人心智五。知他人心智六。尽法智无知他人心智六。知他人心智七。尽未知忍尽未知智道法忍无知他人心智六。知他人心智七。道法智无知他人心智七。知他人心智八。道未知忍道未知智无知他人心智七。知他人心智八。若成就尽智。于此八智成就几。不成就几。答曰。或六七八。云何六。答曰。尽法智无知他人心智六。知他人心智七。尽未知忍尽未知智道法忍无知他人心智六。知他人心智七。道法智无知他人心智七。知他人心智八。道未知忍道未知智无知他人心智七。知他人心智八。若成就道智于此八智成就几。不成就几。答曰。或七八。云何七。答曰。道法智无知他人心智七。知他人心智八。道未知忍道未知智无知他人心智七。知他人心智八(二成就门竟)。若修法智时彼未知智耶。答曰。或修法智非未知智。云何修法智非未知智耶。答曰。所修行苦法智习法智尽法智道法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法智现在前。是谓修法智非未知智。云何修未知智非法智。答曰。所修行苦未知智习未知智尽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未知智现在前。是谓修未知智非法智。云何修法智未知智。答曰。所修行道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若本未得无漏智。若世俗智现在前。得是时修法智未知智。是谓修法智未知智。云何不修法智不修未知智。答曰。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世俗智现在前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不得是时修法智未知智。一切凡夫人染污心无记心。入无想三昧入灭尽三昧。无想天一切忍现在前。不修法智不修未知智。是谓不修法智不修未知智。若修法智时彼知他人心智耶。答曰。或修法智非知他人心智。云何修法智非知他人心智。答曰。所修行苦法智习尽法智道法智无知他人心智所修行道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法智现在前。彼非知他人心智。若本不得无漏智现在前。得是时不修知他人心智。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得是时修法智非知他人心智。是谓修法智非知他人心智。云何修知他人心智非法智。答曰。知他人心智凡夫人。若本得若本不得。知他人心智现在前。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彼非知他人心智。得是时修知他人心智。学见迹若阿罗汉。若本得知他人心智现在前此非法智。是谓修知他人心智非法智。云何修法智知他人心智。答曰。知他人心智所修行道。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法智现在前。修彼是知他人心智。若本不得无漏智现在前。得是时修法智知他人心智。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得是时修法智知他人心智。是谓修法智知他人心智。云何不修法智非知他人心智。答曰。所修行苦未知智习尽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无漏智现在前。彼非法智知他人心智。若本得世俗智现在前。彼非知他人心智。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得是时。不得修法智知他人心智。一切无知他人心智。凡夫人染污心无记心。入无想三昧灭尽三昧。无想天一切忍现在前不修法智非知他人心智。是谓不修法智非知他人心智。若修法智时彼等智耶。答曰。或修法智非等智。云何修法智非等智。答曰。所修行苦法智习尽道法智修道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法智现在前。若本不得无漏智现在前。得是时修法智非等智。是谓修法智非等智。云何修等智非法智。答曰。凡夫人若本得若不得。世俗智现在前。所修行。苦未知智边。习尽未知智边。学见迹若阿罗汉。若本得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不得是时修法智。是谓修等智非法智。云何修法智等智。答曰。学见迹若阿罗汉。本不得无漏智现在前。得是时修世俗智。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得是时修无漏智。是谓修法智等智。云何不修法智等智。答曰。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无漏智现在前彼非法智。一切染污心无记心。入无想三昧灭尽三昧。无想天一切忍现在前。不修法智等智。是谓不修法智等智。若修法智时彼苦智耶。答曰。或修法智非苦智。云何修法智非苦智。答曰。所修行习尽道法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法智现在前彼非苦智是谓修法智非苦智。云何修苦智非法智。答曰。所修行苦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苦智现在前彼非法智。是谓修苦智非法智。云何修法智苦智。答曰。所修行苦法智所修行道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法智现在前。此是苦智若本不得无漏智若世俗智现在前。得是时修法智苦智。是谓修法智苦智。云何不修法智苦智。答曰。所修行习尽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无漏智现在前。彼非法智亦非苦智。若本得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不得是时不修法智苦智。一切凡夫人染污心无记心。入无想三昧灭尽三昧无想天一切忍现在前。不修法智苦智。是谓不修法智苦智。若修法智时彼习智耶。答曰。或修法智非习智。云何修法智非习智。答曰。所修行苦法智尽道法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法智现在前此非习智。是谓修法智非习智。云何修习智非法智。答曰。所修行习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习智现在前此非法智。是谓修习智非法智。云何修法智习智。答曰。所修行习法智。所修行道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法智现在前彼是习智。若本不得无漏智。若世俗智现在前。得是时修法智习智。是谓修法智习智。云何不修法智习智。答曰。所修行苦尽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无漏智现在前此非法智习智。若本得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不得是时修法智习智。一切凡夫人染污心无记心。入无想三昧灭尽三昧。无想天一切忍现在前。不修法智习智。是谓不修法智习智。若修法智时彼尽智耶。答曰。或修法智非尽智。云何修法智非尽智。答曰。所修行苦法智习道法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法智现在前此非尽智。是谓修法智非尽智。云何修尽智非法智。答曰。所修行尽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尽智现在前此非法智。是谓修尽智非法智。云何修法智尽智。答曰。所修行尽法智所修行道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法智现在前此是尽智。若本不得世俗智。若无漏智现在前。得是时修法智尽智。是谓修法智尽智。云何不修法智尽智。答曰。所修行苦未知智习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无漏智现在前此非法智尽智。若本得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不得是时修法智尽智。一切凡夫人染污心无记心。入无想三昧灭尽三昧。无想天一切忍现在前。不修法智尽智。是谓不修法智尽智。若修法智时彼修道智耶。答曰。或修法智非道智。云何修法智非道智。答曰。所修行苦法智习尽法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法智现在前此非道智。是谓修法智非道智。云何修道智非法智。答曰。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道智现在前此非法智。是谓修道智非法智。云何修法智道智。答曰。所修行道法智所修行道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法智现在前此是道智。若本不得世俗智。若无漏智现在前。得是时修法智道智。是谓修法智道智。云何不修法智道智。答曰。所修行苦未知智习尽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无漏智现在前此非法智道智。若本得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不得是时修法智道智。一切凡夫人染污心无记心。入无想三昧灭尽三昧。无想天一切忍现在前。不修法智道智是谓不修法智道智(法智竟)。若修未知智时彼知他人心智耶。答曰。或修未知智非知他人心智。云何修未知智非知他人心智。答曰。所修行苦未知智习尽未知智。无知他人心智。所修行道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未知智现在前。此非知他人心智。若本不得无漏智现在前。得是时修未知智非知他人心智。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得是时修未知智非知他人心智。是谓修未知智非知他人心智。云何修知他人心智非未知智。答曰。知他人心智凡夫人。若本得若本不得知他人心智现在前。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此非知他人心智。得是时修知他人心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知他人心智现在前此非未知智。是谓修知他人心智非未知智。云何修未知智知他人心智。答曰。知他人心智所修行道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未知智现在前。此是知他人心智。若本不得无漏智。若世俗智现在前。得是时修未知智知他人心智。是谓修未知智知他人心智。云何不修未知智知他人心智。答曰。所修行苦法智习尽道法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无漏智现在前。此非未知智知他人心智。若本得世俗智现在前。此非知他人心智。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得是时不修未知智知他人心智。一切无知他人心智。凡夫人染污心无记心。入无想三昧灭尽三昧。无想天一切忍现在前。不修未知智知他人心智是谓不修未知智知他人心智。若修未知智时彼等智耶。答曰。或修未知智非等智。云何修未知智非等智。答曰。所修行道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未知智现在前若本不得无漏智现在前。得是时修未知智非等智。是谓修未知智非等智。云何修等智非未知智。答曰。凡夫人若本得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学见迹若阿罗汉。若本得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得是时不修未知智。是谓修等智非未知智。云何修未知智等智。答曰。所修行苦未知智边。习尽未知智边。学见迹若阿罗汉。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得是时修未知智。若本不得无漏智现在前。得是时修等智。是谓修未知智等智。云何不修未知智等智。答曰。所修行苦法智习尽道法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无漏智现在前此非未知智。一切染污心无记心。入无想三昧灭尽三昧。无想天一切忍现在前。不修未知智等智。是谓不修未知智等智。若修未知智时彼苦智耶。答曰。或修未知智非苦智。云何修未知智非苦智。答曰。所修行习未知智尽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未知智现在前此非苦智。是谓修未知智非苦智。云何修苦智非未知智。答曰。所修行苦法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苦智现在前此非未知智。是谓修苦智非未知智。云何修未知智苦智。答曰所修行苦未知智所修行道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未知智现在前此是苦智。若本不得世俗智。若无漏智现在前。得是时修未知智苦智。是谓修未知智苦智。云何不修未知智苦智。答曰。所修行习尽道法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无漏智现在前此非未知智苦智。若本得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得是时不修未知智苦智。一切凡夫人染污心无记心入无想三昧灭尽三昧。无想天一切忍现在前。不修未知智苦智。是谓不修未知智苦智。若修未知智时彼习智耶。答曰。或修未知智非习智。云何修未知智非习智。答曰。所修行苦未知智尽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未知智现在前此非习智。是谓修未知智非习智。云何修习智非未知智。答曰。所修行习法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习智现在前此非未知智。是谓修习智非未知智。云何修未知智习智。答曰。所修行习未知智道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未知智现在前此是习智。若本不得世俗智。若无漏智现在前。得是时修未知智习智。是谓修未知智习智。云何不修未知智习智。答曰。所修行苦法智尽道法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无漏智现在前。此非未知智习智。若本得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得是时不修未知智习智。一切凡夫人染污心无记心。入无想三昧灭尽三昧。无想天一切忍现在前。不修未知智习智。是谓不修未知智习智。若修未知智时彼尽智耶。答曰。或修未知智非尽智。云何修未知智非尽智。答曰。所修行苦未知智习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未知智现在前此非尽智。是谓修未知智非尽智。云何修尽智非未知智。答曰。所修行尽法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尽智现在前此非未知智。是谓修尽。智非未知智。云何修未知智尽智。答曰。所修行尽未知智道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未知智现在前此是尽智。若本不得世俗智。若无漏智现在前。得是时修未知智尽智。是谓修未知智尽智。云何不修未知智尽智。答曰。所修行苦法智习道法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无漏智现在前。此非未知智尽智。若本得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得是时不修未知智尽智。一切凡夫人染污心无记心入无想三昧灭尽三昧。无想天一切忍现在前。不修未知智尽智。是谓不修未知智。尽智若修未知智时彼道智耶。答曰。或修未知智非道智。云何修未知智非道智。答曰所修行苦未知智习尽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未知智现在前此非道智。是谓修未知智非道智。云何修道智非未知智。答曰。所修行道法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道智现在前此非未知智。是谓修道智非未知智。云何修未知智道智。答曰。所修行道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未知智现在前此是道智。若本不得世俗智若无漏智现在前。得是时修未知智道智。是谓修未知智道智。云何不修未知智道智。答曰。所修行苦法智习尽法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无漏智现在前。此非未知智道智。若本得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得是时不修未知智道智。一切凡夫人染污心无记心。入无想三昧灭尽三昧。无想天一切忍现在前。不修未知智道智。是谓不修未知智道智(未知智竟)。

若修知他人心智时彼等智耶。答曰。或修知他人心智非等智。云何修知他人心智非等智。答曰。知他人心智所修行道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无漏智现在前。此是知他人心智。若本不得无漏智现在前。得是时修知他人心智非等智。是谓修知他人心智非等智。云何修等智非知他人心智。答曰。无知他人心智。凡夫人若本得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所修行苦未知智边。习尽未知智边。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世俗智现在前。此非知他人心智。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得是时不修知他人心智。是谓修等智非知他人心智。云何修知他人心智等智。答曰。知他人心智凡夫人。若本得若本不得知他人心智现在前。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此非知他人心智。得是时修知他人心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知他人心智现在前此是等智。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得是时修知他人心智。若本不得无漏智现在前。得是时修知他人心智等智。是谓修知他人心智等智。云何不修知他人心智等智。答曰。所修行苦法智习尽道法智。无知他人心智。所修行道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无漏智现在前此非知他人心智。若本不得无漏智现在前。得是时不修知他人心智等智。一切无知他人心智。凡夫人染污心无记心。入无想三昧灭尽三昧。无想天一切忍现在前。不修知他人心智等智。是谓不修知他人心智等智。若修知他人心智时彼苦智耶。答曰。或修知他人心智非苦智。云何修知他人心智非苦智。答曰。知他人心智凡夫人。若本得若本不得。知他人心智现在前。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此非知他人心智。得是时修知他人心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知他人心智现在前。是谓修知他人心智非苦智。云何修苦智非知他人心智。答曰。所修行苦法智苦未知智。无知他人心智。所修行道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得苦智现在前。若本不得无漏智现在前。不得是时修知他人心智。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得是时修苦智非知他人心智。是谓修苦智非知他人心智。云何修知他人心智苦智。答曰。知他人心智所修行道未知智。学见迹若阿罗汉。本不得无漏智。若世俗智现在前。得是时修知他人心智苦智。是谓修知他人心智苦智。

阿毗昙八揵度论卷第十一

猜你喜欢
  佛说睒子经之二·佚名
  八大灵塔梵赞(西天戒日王制)·佚名
  卷第三十八·佚名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五·明雪
  法华问答·佚名
  卷第二·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玄奘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佚名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六·费隐通容
  第三次研究会·太虚
  卷一百六·佚名
  卷一百七十五·佚名
  佛法金汤编卷第十六·岱宗心泰
  卷二十五·佚名
  普陀洛迦新志卷六·王亨彦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四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王岐公集王珪字禹玉成都华阳人也徙家开封父准为太常博士秘阁校理珪少好学日诵数千言及长博通羣书举进士廷试第二为大理评事通判扬州召试学士院迁太子中允

  • 御选明诗卷八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八十七言律诗夏言雪夜召诣高?殿迎和门外据雕鞍玉蝀桥头度石防琪树琼林春色静瑶台银阙夜光寒炉香飘缈高?殿宫烛荧煌太乙坛白首岂期天上景朱衣仍得雪中看象麓草堂初成水碧沙明洲渚廻篱深竹静草堂

  • 关于《缀白裘》·钱德苍

    《缀白裘》(新集),清代刊印的戏曲剧本选集,收录当时剧场经常演出的昆曲和花部乱弹的零折戏。书名《缀白裘》,是“取百狐之腋,聚而成裘”(李宸序)的意思。全书12编(集)48集(卷),由钱德苍根据玩花主人的旧编本增删改订

  • ●卷五十八·徐梦莘

      靖康中帙三十三。   起靖康元年十月十七日已酉,尽十八日庚戌。   十七日已酉驾幸飞山营阅礮。   遗史曰:上出郊按礮而竿折拽礮人有死者上不悦赏赉有差因登城北壁而还是时金人在河东河北谋两路侵入有礮五百馀

  • 名山藏卷之七十九·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记(嘉靖臣八)◆臣林记(嘉靖臣八)周尚文马永梁震祝雄俞大猷戚继光沈希仪何卿刘显周尚文马永梁震祝雄○周尚文周尚文陕西西安后卫指挥同知弘治正德中数出塞逐虏有功进指挥使历升凉州副

  • 卷之三百六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序·缪荃孙

    苏省建置,由来尚已。吴郡有城,本始阖庐。金陵越城,云筑范蠡。广陵之城,见六国表。自是至汉,凡建国者,罔不营城。按《郡国志》:属苏境者,稔州郡国,为城二十八;扬州郡国,为城十三;豫州郡国,为城八。今据旧稿,酌为写录,知其阙者,并为补之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六十一·佚名

    通论元帝不得正统【六一】晋人君【温公】陶潜阮籍【乐天 鲁直 子由 东坡 韩愈】两晋通论晋风俗【子由】晋室之败【东坡】愍怀之乱【何去非】元帝不得正统六一东晋论曰周迁而东天下遂不能一然仲尼作春秋区区于尊周

  • 李中传·张廷玉

    李中,字子庸,吉水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杨一清做吏部尚书,多次召李中应言官试,李中不到。等到李中授官工部主事时,武宗自称为大庆法王,在西华门内建立寺院,用番僧做主持,朝廷群臣都不敢言。李中封官才三个月便抗言上疏说“:以

  • 卷九十八·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第九十八歌颂【十八】万夀雅九篇【三十六章 谨序】工部左侍郎【臣】邹奕孝【臣】闻祁姚氏之世封人有祝八伯有歌逮乎成周大小雅之材翼然大备天保咏九如

  • 卷七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七十土田志九土田数目直隶各处八旗地亩数目二【保定府 易州永平府 河间府天津府 定州 宣化府】保定府清苑县正黄旗顺治三年至康熙二十四年原拨给

  • 卷五十四、天津教案·黄鸿寿

    穆宗同治九年,夏五月,天津人民殴毙法国领事,焚毁教堂。命曾国藩驰往查办。基督教自唐建中二年始入中国,所谓大秦景者也。及元至元二十七年,罗马教徒若望&middot;高未诺来使于元,得元廷许可,布教北京,建礼堂。迨明正德十二年,日

  • 卷八十三·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八十三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八十三>隂厭陽厭隂厭陽厭特牲禮主婦薦豆設敦鉶主人及佐食宗人設鼎俎祝洗酌奠于鉶南主人再拜然後祝出迎尸少牢亦薦豆設敦設鼎

  • 原名·章太炎

    《七略》记名家者流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孙卿为《正名》篇,道后王之成名,&ldquo;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散名之加于万物者,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rdquo;。即礼官所守者,名之一端,所谓爵名也。庄周曰:&ldquo;《

  • 卷一百三十一·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二十九复次憍尸迦。置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诸有情类。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诸有情类。皆令修学十善业道。於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此因缘得福多不。

  • 卷三十五·道世

    △法服灾第三十(此有六部)▲述意部第一夫袈裟为福田之服,如敬佛塔;泥洹僧为衬身之衣,尊之如法。衣名销瘦,取能销瘦烦恼;铠名忍辱,取能降伏众魔。亦喻莲华,不为汙泥所染;亦名幢相,不为邪众所倾。亦名田文之相,不为见者生恶;亦名救龙

  •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尔时光明长者。施作种种悲愍利乐布施等事已。而不告诸眷属亲爱。潜诣佛所。到已头面礼世尊足。前白佛言。世尊愿佛。今时施我善利。我今于佛法中。乐欲出

  • 卷第十一·晦翁悟明

    联灯会要卷第十一 住泉州崇福禅寺嗣祖比丘 悟明 集 南岳下第七世 袁州仰山西塔穆禅师法嗣 吉州资福如宝禅师(凡四) 僧问。古人拈槌竖拂。意旨如何。师云。古人与么那。僧云。拈槌竖拂。又作么生。师便喝出。 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