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护身命经之二

者信佛妙法受习不忘。六者不贪世荣断俗因缘。七者愿习圣慧为一切护。八者愿集众生为作倡道。九者在所堕生常愿值佛。十者守持禁戒广度群生。十一者博学众智宣示四辈。十二者常愿与佛世世相值广说道要度人无量。是为十二圣慧者。

佛告阿难。若有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子及诸婇女。有能奉行此十二法者。在所堕生常得值佛。周旋教化长离众苦入三法门功得成就。疾得至佛犹步三界。无所挂碍无能断者。自五前世修行此事自致得佛。若有国王大臣长者中宫眷属及诸善男子善女人四部弟子。欲求此无上道广度一切者。亦当读此经。欲求三乘法者。亦当读此经。欲求早度世取无为者。亦当读此经。欲求上生妙乐天上者。亦当读此经。欲求转轮圣王者。亦当读此经。欲求尊贵富者。亦当读此经。若有女人求男子身者。亦当读此经。欲求世世常与明师相随教化者。亦当读此经。如是一切诸愿所欲者。皆当读此经。此经尊猛。善男子善女人能奉行持此经者。常为十方现在诸佛威神所护。亦为过去七佛所护。及诸尊菩萨大弟子所护为。又天龙鬼神日月五星二十八宿一切诸尊天等。常随拥护读是经者。终不令横死。一切众邪皆不得娆害。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之道故。十方众圣皆共护视。读是经者功德无量。佛不二言。闻是经者。受持者书写者。所愿悉得。阿难汝好谛听谛听受持是经。勤教一切人受学讽诵读之。汝莫忘堕。阿难即言。受天尊教。

佛说是经时。坐中有长者女名曰善信。与五百同辈一时即起。稽首佛足五体投地。长跪白佛言。世尊信等女人罪秽婴身。蒙佛慈恩得闻圣法。不以女贱愿为弟子。佛言。善来诸女。汝宿有福应得值佛。乐闻法者真得度苦。生生之处远离女身。佛受五戒为清信女。众会无不欢喜。各前以头面著地悉受五戒。佛告阿难。善信女等久生于世。未闻佛时未闻法时。为怨师所怪。随世因缘或毁灭正法。或破塔寺。或杀真人。或负三尊财物。或杀父母。或犯众怨。不自觉智。所作众罪不可称计。今得见佛。心开意解。及知前世所行为非。信等同辈自今以后。改住修来奉佛尊戒。并持此经。世世不犯。愿佛哀愍悉赐五戒。

佛告诸女。汝谛听受持。一者守仁不杀恩及群生。二者义护不盗损己济众。三者贞洁不淫行无沾污。四者言不详[言*奇]不犯口过。五者远酒不饮不犯众怨。修奉斋戒常行大慈。咒愿一切尊修佛语。终不中悔。任力所能宁守善而死不犯怨而生。汝等以来持佛禁戒。诸天所叹。莫德随俗邪罔跪拜鬼神护持禁戒。如拔头然。坐自观身。形不久立。色不久解。命如风遇少疾如里。勿持容恣自处怨行。万物无常。当建精进弃损世念。如菩萨行所愿发心。今世后世欲求何等。如愿悉得终不虚也。

佛告阿难。汝等护行可得至佛。佛道不可不学。经法不可不读。吾今得佛但积学所致。大乘妙法。无男无女无贵无贱。闻是经者。诸佛加护。所愿悉得。佛说是经时。天龙鬼神帝王人□及四部弟子有三亿人。见佛说是经。皆大欢喜叹未曾有。各发无上正真道意。前以头面著地作礼奉行。

佛告阿难。汝谛听受持广宣流布。令一切众生有形之类。受持读诵书写供养。佛之要法能除无数劫极重之罪。能度无量无边阿僧祇众生悉得解脱。此经佛口中所出。有□读一句一偈读叹之者。众邪违道一切怨鬼不得来近。寿命正长终不横死。所欲求者如愿悉得。说是经时。一切大众及诸龙鬼神四部弟子。顶礼佛足。受天尊教一心奉行。

正光二年十二月十五日 信士张阿宜写护身命经受持读诵供养经。上及七世父母。下及己身皆诚善[口*弟]之道。

猜你喜欢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一·佚名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智旭
  题药师七佛坛城图·太虚
  修行方便道不净决定分第十二·佚名
  卷一·赜藏主
  卷第十六·宝唱
  佛教之中国民族英雄史·太虚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七·净挺
  卷之七·铁壁慧机
  观所缘论释·护法
  佛学与国术·太虚
  大使咒法经·佚名
  卷十七·赞宁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十·吹万广真
  佛母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九·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十九平湖沈季友编明徐忠襄公石麒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善人天启壬戌进士除工部主事管节慎库为魏珰所嫉以新城侯王升坟价事夺职崇祯改元由考功郎累晋刑部尚书时法官引律大抵深文石麒奉防清狱多所寛

  • 卷二十七·志第三·天文三·张廷玉

        ◎天文三   ▲星昼见   恒星 洪武十九年七月癸亥,二十年五月丁丑,七月壬寅,二十一年十二月丁卯,俱三辰昼见。弘治十八年九月甲午申刻,河鼓、北斗见。庚子,星昼见。正德元年二月癸酉,星斗昼见。天启二年五

  • ●卷五 冢庙第四·徐时栋

    由定海航海而西南,是为宁波之鄞,其东南四十有五里,有隐学之山,是实维偃王之墓。一曰是其初尝居之。唐代宗之季,王孙浩是来明州,是拓前规,以修王墓。王之子孙以先王之墓在越,多家于越,是立庙以祀先王,浙是以多王庙。在杭于潜之西

  • 石匮书后集卷第三十八·张岱

    黄得功列传(附刘泽清、高杰、刘良佐)黄得功,顺天人,号黄闯子,军中呼为虎将。崇祯壬午,为总兵,出守凤阳。逆贼张献忠设伏擒桐城守将廖应登,以重兵围桐城半月;得功提兵往救,兵至即遁,皖抚犒之。驻师练潭,与安庐道张公亮饮酣;时得功年

  • 第三十回 晋灭唐汉继晋郭氏周承·黄士衡

    词曰:千古伤心旧事,一场谈笑春风。残编断简记英雄,总为功名引动。个个轰轰烈烈,人人扰扰匆匆。荣华富贵转头空,恰似南柯一梦。却说后唐庄宗李存勖,本姓朱耶,沙陀人。祖赤心,赐姓名李国昌。父克用,破黄巢以功封晋王。及存勖袭封

  • 卷六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六十 【起庚戌隋文帝开皇十年○止戊寅隋恭帝侑义宁二年四月】凡十八年有奇表例说 见第二十一及二十二二十三卷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六十>

  • 明儒言行録卷八·沈佳

    安化县知县沈佳撰王守仁 阳明先生文成公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治己未进士仕至南京兵部尚书封新建伯父华为南吏部尚书公生有异禀年十一随任之京师即以能诗称少颇不羁问塾师何为第一等事师言读书登第耳先生中不然曰此未为

  • 张特立传·宋濂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原名张永,因避金国卫绍王讳,才改此名。金朝泰和年间(1201~1208)进士,任偃师主簿,后改任宣德州司候。此地多国戚,人皆说是难治之州。特立到任后,一一前往拜望。当时有五将军率家奴抢劫民家羊群,特立下令在

  • 卷三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三十九朝会上元日称贺仪    圣节称贺仪曲宴仪      人使辞见仪元日称贺仪皇帝即御座鸣鞭报时讫殿前班小起居到侍立位引皇太子并臣寮使客合班入至丹墀舞蹈五拜平立引皇太子升露阶二閤

  • 第六节 隋末之乱(上)·吕思勉

    隋末丧乱,盖起于征辽之役。《纪》于大业七年(611年)书云:“辽东战士及馈运者,填咽于道,昼夜不绝,苦役者始为群盗。”盖时虽暴政亟行,究以此役,骚动为尤大也。帝殊不悛,徒恃严刑。《刑法志》云:“穷人无告,聚为盗贼,帝乃更立严刑,敕

  • 三年·佚名

    (乙丑)三年大明天啓五年春正月1月1日○庚戌朔,都元帥李弘冑馳啓,賊騎五百仍留松站、鳳凰城近地,備邊司請下諭各道調兵待變。其後賊騎,更無聲息,故寢不行。○黃海道觀察使權怗,請以學行儒生,稱以敎官,分置列邑,奬誨諸生。禮曹回啓

  • 国疾第二十八·桓宽

    文学曰:“国有贤士而不用,非士之过,有国者之耻。孔子大圣也,诸侯莫能用,当小位于鲁,三月,不令而行,不禁而止,沛若时雨之灌万物,莫不兴起也。况乎位天下之本朝,而施圣主之德音教泽乎?今公卿处尊位,执天下之要,十有余年,功德不施于天下

  • 第十九章 8·辜鸿铭

    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辜讲同一位学生(子夏)说:“做错了事情,愚蠢的人总是有现成的托词。”

  • 卷二十九 有司彻第十七之一·李如圭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二十九   宋 李如圭 撰有司彻第十七郑目録云少牢之下篇也上大夫既祭傧尸于堂之礼若下大夫祭毕礼尸于室中无别行傧尸于堂之事天子诸侯之祭眀日而绎有司彻于五

  • 卷第五 省事 止足 诫兵 养生 归心·颜之推

    省事第十二〔一〕铭金人云:&ldquo;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二〕。&rdquo;至哉斯戒也!能走者夺其翼,善飞者减其指〔三〕,有角者无上齿,丰后者无前足,盖天道不使物有兼焉也〔四〕。古人云:&ldquo;多为少善,不如执一〔五

  • 律宗会元卷下·守一

    诸文戒行门第六依体起修名为戒行事钞(上一)云。言戒行者。既受得此戒。秉之在心。必须广修方便。捡察身口。威仪之行。克志专崇。高慕前圣。持心后起。义顺於前。名为戒行。故经云。虽非触对。善修方便。可得清净。文

  • 革象新书·赵友钦

    亦名《原本革象新书》。中国宋末元初自然科学著作。赵友钦著。明王袆删节该书为2卷本,称《重修革象新书》。现在上述2种版本俱存。赵友钦(1279—1368),元代民间科学家。又名钦、字敬夫,自号缘督,人称缘督先生或缘督子

  • 大云经祈雨坛法·佚名

    旱灾发生时,乞求降雨之修法。又称雨乞、请雨、乞雨。在密教中,依大云轮请雨经、大孔雀咒王经等谓,祈雨之修法有请雨法、祈雨法、雨乞法。依请雨经之修法,称请雨经法,一般使用请雨经曼荼罗。另据金刚光焰止风雨陀罗尼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