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天童林野奇禪師塔銘

吳興道場山萬壽禪寺住持比丘道忞撰文

李白之送友入蜀也,則曰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其早發夔城也,則曰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盍蜀地山川險阻,自古記之矣!惟山峻水湍,故其人類性剛而果決堅忍耐苦勞,以之向道,則勇往易於入作,殆亦風土使然。不然,或蹋殺天下人之馬駒間世而一出焉,斯有之,何以緇雄代作,半起蠶叢之國?無論法眼。雲門從金剛大士劈華嶽以分流,即臨濟兒孫光明烜赫,統系相承以來,十傳則有東山演,十一傳則有昭覺勤十五傳則有臥龍,先十六傳則有徑山範,二十四傳則有海舟慈沿流至先師悟和尚閱世且三十矣,復有今林野禪師,豈五丁鑿道天固為法社開象龍之路。與師名通奇林野,其字也,合州人,本姓蔡氏。生而澄靜,不類孺子,不喜肉食。時年十歲,父母度其志向,非塵網中人,因命依金鐘寺叔父道然為童行。十七歲剃落,性樂禪,寂然讀誦。至年十九,恥州縣僧庸碌不足,尚即慨然動他山之念。繇是出峽南遊,猒飫江南講肆十有餘載。業息肩當湖方期掩室千朝,翻閱如來一代時教,俄患痢瀕死,乃知經綸之學,非究竟法也。時先師悟和尚正王化金粟,渴欲就參為緇素,留不果往。適有傳粟,示眾參禪偈。師聞之,懷疑不已,極力冥搜,茫無所入。會粟過當湖,則加額曰:天賜我也。亟遣僧請益粟曰:教伊關中,莫妄想益,溟涬莫測,所謂心智為竭,殆如土木。偶人者,經歲時,忽一日失足墜樓,恍然而覺,遂成偈曰:一念未生前,六戶絕消息。瞥爾揚雙眉,大似眼無力。聞粟在吳門,即日破關走。金閶不以寒,暄起居玉帛。見粟直奪角衝關左屬橐鞬右執鞭弭,與粟相周旋,粟固奇之。逮明年,粟赴鄮山,師亦隨往。偶檀越入山設茶粟,舉洞山與泰首座喫果子,因緣命眾下語諦當方許安排。師時在眾即曰:食到口邊,被伊奪卻粟為首肯,叢林以此知名又粟因佛誕示眾:世尊纔出母胎,便解指天指地。你等諸人猶向山僧擬討,甚碗抴拄杖,下座一時打散。師於此全身脫落,透頂透底,無復纖機留礙。凡侍粟十年,逢場對壘,兵交刃接,每每倒捋虎鬚,未或當仁少讓。既受囑累,猶居天童座下。踰年,始應禹航廣化之命。至壬午秋,悟和尚示寂,師奔赴通玄眾議住持、枚卜、同門三卜而得師名,不容推遜,乃繼席焉。提策方來,直據本有,雲薶雪擁,五見冰霜,群峰讓其高寒,禪侶慕其慈嫗,雖極枯澹寂寥,學者恒轂湊如歸。以出隊嘉禾為闇,齋黃觀察寓公高水部曾城汪進士堅留勉住東塔。未幾,移主棲真。既而天童席虛,明州當道士紳公議歸,師復遷居太白。前後蒞眾十年,夙興夜寐,寅畏小心,雖在安常處順之中,每懷臨深履薄之懼,然屈申以道,持正不阿,苟道在必申,不以利害權勢,稍為貶損。方師初赴天童山門,以夙釁搆訟在郡郡司李欲一瞻顏色,左右亦謂乘間得以相浼,師堅志不往。及司李耑人請齋為一赴,然竟席,未嘗片詞干訟事,其持正皆此類,所以四坐名坊,非有子夏之先,一出輿情,共舉視彼,巧力而謀與夫詭遇而獲者,顧不可風範一世也邪!師應機接物,出語渾樸,不為趙昌之華葉。公之龍徒事藻繪,以炫燿見聞。至其一二見狀中者,則所謂想酢生液,雖未澆腸沃胃,要且使人慶快。住二年,感微疾,眾請辭世偈,師瞋目曰:要去便,去害甚熱。大時有出冶上座,求更名師,援筆書行果二字,乃曰:行果圓成。遂擿筆端,坐而逝。世壽五十八,僧臘四十一。塔瘞全身於寺前新菴之左,予蓋有語封其戶矣。其門人二隱謐,自閑覺佛古聞來乞,予銘其塔,予媿不文,無以行達。然辱在同門,知師最悉念,非予恐師行業,久而遂湮,抑後有景行之賢,將無繇攷鏡而仰止。夫師則予責也,乃論次其大端,序而銘之。銘曰:

達磨一宗,丕顯曹溪。南嶽衍長,曰讖於西。馬駒是育,血染霜蹄。[跳-兆+降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费隐通容
  覆四川当局欢迎电·太虚
  第四十三章 真言称起源辨略·多罗那他
  楚林上睿禅师语录卷之五·楚林上睿
  卷第十三·佚名
  卷第三十六·佚名
  卷第十一·晦翁悟明
  论师道、戒律·印光
  第六卷·知礼
  卷一·佚名
  卷二十四·佚名
  阿阇梨大曼荼攞灌顶仪轨·佚名
  雪關和尚語錄卷六·雪关智訚
  俱舍论疏 第二十二卷·法宝
  卷之十九·别庵性统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吴叔虎·唐圭璋

      据词中“乙未政和年”云云,叔虎,盖北宋徽宗时人。   水调歌头   寿钱太尉   清澈黄河底,乙未政和年。坤珍阐瑞,运符五百间生贤。日暖曲江花柳,鼎沸韶春弦管,尺五是青天。殊宠逢熙载,吉梦送真仙。   承盛德,公故国

  • 卷之五·魏庆之

      口 诀   三不可   危稹逢吉曰:诗不可强作,不可徒作,不可苟作。强作则无意,徒作则无益,苟作则无功。骊塘文集   八句法   方回言,学诗于前辈,得八句法:平澹不流于浅俗;奇古不邻于怪僻;题咏不窘于物象;叙事不病于声律

  • ◆郑□□洪(素轩集)·顾嗣立

    洪字君举,号素轩。有诗一卷,为秀水曹侍郎溶家藏本,题其简端,云是永嘉人,盖本诸赖良《大雅集》也。而朱检讨彝尊云,尝见鲜于伯机题《赵子固水仙卷》称元贞二年正月同余杭盛元仁、三衢郑君举观于困学斋,则君举乃三衢人也。未详

  • 卷六·方回

    <集部,总集类,瀛奎律髓>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六      元 方回 编宦情类 出将入相行道得时仕也乘田委吏州县徒劳亦仕也今所选诗不於其达与不达之异其位高取其忧畏明哲而知义焉其位卑取其情之不得已而知分

  • 原序·方回

    瀛奎律髓原序瀛奎律髓四十九卷宋紫阳方虚谷先生之所编选予蚤年尝闻是编不获一覩天顺甲申叨守新安实先生乡郡因捜访得其传録全本间有舛讹卒无善本校正之续又得定宇陈先生手自抄本共十类定宇自识云惟节序类得虚谷亲校本

  • 志第十 音乐三·刘昫

    贞观二年,太常少卿祖孝孙既定雅乐,至六年,诏褚亮、虞世南、魏徵等分制乐章。其后至则天称制,多所改易 ,歌辞皆是内出。开元初,则中书令张说奉制所作,然杂用贞观旧词。自后郊庙歌工乐师传授多缺,或祭用宴乐,或郊称庙词。二十五

  • 椒生随笔·卷五·王之春

    ◎姜明叔论兵姜明叔《蕉檐曝背臆记》中论兵十七条,颇能卓有所见。爰录其七,俾世之读书而知兵者共欣赏也。&ldquo;或问将。曰:三代之将,其上伊、吕,其次方、召,皆圣贤之徒也。春秋之将亦多儒者,自战国以下皆战将矣,惟汉之赵充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八 列传一百五十八·纪昀

    列传宋 【六十二】○宋六十二郑雍孙永 元绛许将邓润甫林希【旦】蒋之奇 陆佃 吴居厚 温益郑雍孙永元绛许将邓润甫林希蒋之奇陆佃吴居厚温益△郑雍郑雍字公肃襄邑人进士甲科调兖州推官召试秘阁校理知太常礼院英宗之

  • 钦定胜朝殉节诸臣録卷九·佚名

    入祠职官张竒策 朱樱严大寛安上逹 李廷表 史之栋杨其礼 萧如龙 何秉忠李廕蔡国勲 杨开泰杨廷栋 赵元殖 房应祥石可玩 梁壮威 胡承祚卜小峯 张学闵 仇耀先牛星耀 陆 橘 项祚临樊化龙 张大禄 尚可义李

  • 袁宪传·姚思廉

    袁宪字德章,是尚书左仆射袁枢的弟弟。他年幼时聪慧敏捷,勤奋好学,气度不凡。梁武帝修建学校,辟设五馆,其中一馆位于袁宪住宅西面,袁宪常常招引诸生,同他们谈论,每每有新意,都出人意料,当时的名流之辈都大为叹服。大同八年(542),

  • 第一节 唐、晋兴亡·吕思勉

    末帝之代闵帝,非其力足以灭闵帝也,乃闵帝所有之兵,举不为用也。此等情势,当末帝时,实未有改,而其所遇者,乃为气完力厚之契丹,遂更无可以徼幸矣。契丹当太宗入援石敬瑭之前,实未尝大举入寇。然同光二年(924年),尝遣使就庄宗求幽州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七 洪武二十二年八月丙申朔,江西赣州府瑞金县丞古亨言:“县境东接闽广,山川险阻,近为邻邑山贼作乱,惊骇居民,久废耕稼,继而余党蔓延,四出劫略,燔烧室庐。初,民户在籍者六千一百九十三,今亡绝过半,

  • 卷八十一·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八十一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八十一><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八十一>大夫廟門之位筮日主人西面既宿尸主人南面宗人北面請期【鄭氏曰大夫不西面者尊於

  •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佚名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以神通力,示广博严净无碍道场,与无量无边诸大众俱,演说甚深根聚法门。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名坚净信,从坐而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合掌白佛言:&ldquo;我

  • 回诤论·龙树

    龙树菩萨造 后魏 毗目智仙共瞿昙流支译     序回诤论翻译之记  回诤论者。龙树菩萨之所作也。数舒卢迦三十二字。此论正本凡有六百。大魏都邺兴和三年。岁次大梁。建辰之

  •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卷上·佚名

    唐总持寺三藏沙门智通译尔时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是我前身不可思议福德因缘。今蒙世尊与我授记。欲令利益一切众生起大悲心。能断一切系缚。能灭一切怖畏。一切众生蒙此威神。悉离苦因获安乐果。若有善男子

  • 益州记·任豫

    南朝任豫撰。记载古益州地理概貌。

  • 最胜问菩萨十住除垢断结经·佚名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导引品第一,佛于祗园,放舌相光,照十方界。东方执志通慧菩萨,与五万菩萨来集。佛叹其德。次有菩萨,名曰最胜。请问法要?佛具答之,先明初住法。 留化品第二,明二住法。空观品第三,明三住法。色入品第四,明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