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林野奇禪師塔銘
吳興道場山萬壽禪寺住持比丘道忞撰文
李白之送友入蜀也,則曰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其早發夔城也,則曰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盍蜀地山川險阻,自古記之矣!惟山峻水湍,故其人類性剛而果決堅忍耐苦勞,以之向道,則勇往易於入作,殆亦風土使然。不然,或蹋殺天下人之馬駒間世而一出焉,斯有之,何以緇雄代作,半起蠶叢之國?無論法眼。雲門從金剛大士劈華嶽以分流,即臨濟兒孫光明烜赫,統系相承以來,十傳則有東山演,十一傳則有昭覺勤十五傳則有臥龍,先十六傳則有徑山範,二十四傳則有海舟慈沿流至先師悟和尚閱世且三十矣,復有今林野禪師,豈五丁鑿道天固為法社開象龍之路。與師名通奇林野,其字也,合州人,本姓蔡氏。生而澄靜,不類孺子,不喜肉食。時年十歲,父母度其志向,非塵網中人,因命依金鐘寺叔父道然為童行。十七歲剃落,性樂禪,寂然讀誦。至年十九,恥州縣僧庸碌不足,尚即慨然動他山之念。繇是出峽南遊,猒飫江南講肆十有餘載。業息肩當湖方期掩室千朝,翻閱如來一代時教,俄患痢瀕死,乃知經綸之學,非究竟法也。時先師悟和尚正王化金粟,渴欲就參為緇素,留不果往。適有傳粟,示眾參禪偈。師聞之,懷疑不已,極力冥搜,茫無所入。會粟過當湖,則加額曰:天賜我也。亟遣僧請益粟曰:教伊關中,莫妄想益,溟涬莫測,所謂心智為竭,殆如土木。偶人者,經歲時,忽一日失足墜樓,恍然而覺,遂成偈曰:一念未生前,六戶絕消息。瞥爾揚雙眉,大似眼無力。聞粟在吳門,即日破關走。金閶不以寒,暄起居玉帛。見粟直奪角衝關左屬橐鞬右執鞭弭,與粟相周旋,粟固奇之。逮明年,粟赴鄮山,師亦隨往。偶檀越入山設茶粟,舉洞山與泰首座喫果子,因緣命眾下語諦當方許安排。師時在眾即曰:食到口邊,被伊奪卻粟為首肯,叢林以此知名又粟因佛誕示眾:世尊纔出母胎,便解指天指地。你等諸人猶向山僧擬討,甚碗抴拄杖,下座一時打散。師於此全身脫落,透頂透底,無復纖機留礙。凡侍粟十年,逢場對壘,兵交刃接,每每倒捋虎鬚,未或當仁少讓。既受囑累,猶居天童座下。踰年,始應禹航廣化之命。至壬午秋,悟和尚示寂,師奔赴通玄眾議住持、枚卜、同門三卜而得師名,不容推遜,乃繼席焉。提策方來,直據本有,雲薶雪擁,五見冰霜,群峰讓其高寒,禪侶慕其慈嫗,雖極枯澹寂寥,學者恒轂湊如歸。以出隊嘉禾為闇,齋黃觀察寓公高水部曾城汪進士堅留勉住東塔。未幾,移主棲真。既而天童席虛,明州當道士紳公議歸,師復遷居太白。前後蒞眾十年,夙興夜寐,寅畏小心,雖在安常處順之中,每懷臨深履薄之懼,然屈申以道,持正不阿,苟道在必申,不以利害權勢,稍為貶損。方師初赴天童山門,以夙釁搆訟在郡郡司李欲一瞻顏色,左右亦謂乘間得以相浼,師堅志不往。及司李耑人請齋為一赴,然竟席,未嘗片詞干訟事,其持正皆此類,所以四坐名坊,非有子夏之先,一出輿情,共舉視彼,巧力而謀與夫詭遇而獲者,顧不可風範一世也邪!師應機接物,出語渾樸,不為趙昌之華葉。公之龍徒事藻繪,以炫燿見聞。至其一二見狀中者,則所謂想酢生液,雖未澆腸沃胃,要且使人慶快。住二年,感微疾,眾請辭世偈,師瞋目曰:要去便,去害甚熱。大時有出冶上座,求更名師,援筆書行果二字,乃曰:行果圓成。遂擿筆端,坐而逝。世壽五十八,僧臘四十一。塔瘞全身於寺前新菴之左,予蓋有語封其戶矣。其門人二隱謐,自閑覺佛古聞來乞,予銘其塔,予媿不文,無以行達。然辱在同門,知師最悉念,非予恐師行業,久而遂湮,抑後有景行之賢,將無繇攷鏡而仰止。夫師則予責也,乃論次其大端,序而銘之。銘曰:
達磨一宗,丕顯曹溪。南嶽衍長,曰讖於西。馬駒是育,血染霜蹄。[跳-兆+降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费隐通容 覆四川当局欢迎电·太虚 第四十三章 真言称起源辨略·多罗那他 楚林上睿禅师语录卷之五·楚林上睿 卷第十三·佚名 卷第三十六·佚名 卷第十一·晦翁悟明 论师道、戒律·印光 第六卷·知礼 卷一·佚名 卷二十四·佚名 阿阇梨大曼荼攞灌顶仪轨·佚名 雪關和尚語錄卷六·雪关智訚 俱舍论疏 第二十二卷·法宝 卷之十九·别庵性统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