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百七十四

 

  卷474_1 【送马向入蜀】徐凝

  游子出咸京,巴山万里程。白云连鸟道,青壁遰猿声。

  雨雪经泥坂,烟花望锦城。工文人共许,应纪蜀中行。

  卷474_2 【送李补阙归朝】徐凝

  驷马归咸秦,双凫出海门。还从清切禁,再沐圣明恩。

  礼乐中朝贵,文章大雅存。江湖多放逸,献替欲谁论。

  卷474_3 【送日本使还】徐凝

  绝国将无外,扶桑更有东。来朝逢圣日,归去及秋风。

  夜泛潮回际,晨征苍莽中。鲸波腾水府,蜃气壮仙宫。

  天眷何期远,王文久已同。相望杳不见,离恨托飞鸿。

  卷474_4 【题开元寺牡丹】徐凝

  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闲用意栽。海燕解怜频睥睨,

  胡蜂未识更徘徊。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

  惟有数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来。

  卷474_5 【香炉峰】徐凝

  香炉一峰绝,顶在寺门前。尽是玲珑石,时生旦暮烟。

  卷474_6 【白铜鞮】徐凝

  騕褭锦障泥,楼头日又西。留欢住不住,素齿白铜鞮。

  卷474_7 【杨叛儿】徐凝

  哀怨杨叛儿,骀荡郎知否。香死博山炉,烟生白门柳。

  卷474_8 【春寒】徐凝

  乱雪从教舞,回风任听吹。春寒能作底,已被柳条欺。

  卷474_9 【庐山独夜】徐凝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

  卷474_10 【天台独夜】徐凝

  银地秋月色,石梁夜溪声。谁知屐齿尽,为破烟苔行。

  卷474_11 【送寒岩归士】徐凝

  不挂丝纩衣,归向寒岩栖。寒岩风雪夜,又过岩前溪。

  卷474_12 【送陈司马】徐凝

  家寄茅洞中,身游越城下。宁知许长史,不忆陈司马。

  卷474_13 【武夷山仙城】徐凝

  武夷无上路,毛径不通风。欲共麻姑住,仙城半在空。

  卷474_14 【避暑二首】徐凝

  一株金染密,数亩碧鲜疏。避暑临溪坐,何妨直钓鱼。

  斑多筒簟冷,发少角冠清。避暑长林下,寒蝉又有声。

  卷474_15 【浙西李尚书奏毁淫昏庙】徐凝

  传闻废淫祀,万里静山陂。欲慰灵均恨,先烧靳尚祠。

  卷474_16 【酬相公再游云门寺】徐凝

  远羡五云路,逶迤千骑回。遗簪唯一去,贵赏不重来。

  卷474_17 【杭州祝涛头二首】徐凝

  不道沙堤尽,犹欺石栈顽。寄言飞白雪,休去打青山。

  倒打钱塘郭,长驱白浪花。吞吴休得也,输却五千家。

  卷474_18 【问渔叟】徐凝

  生事同漂梗,机心在野船。如何临逝水,白发未忘筌。

  卷474_19 【云封庵】徐凝

  登岩背山河,立石秋风里。隐见浙江涛,一尺东沟水。

  卷474_20 【汉宫曲】徐凝

  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

  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

  卷474_21 【和嵩阳客月夜忆上清人】徐凝

  独夜嵩阳忆上仙,月明三十六峰前。

  瑶池月胜嵩阳月,人在玉清眠不眠。

  卷474_22 【八月望夕雨】徐凝

  今年八月十五夜,寒雨萧萧不可闻。

  如练如霜在何处,吴山越水万重云。

  卷474_23 【观浙江涛】徐凝

  浙江悠悠海西绿,惊涛日夜两翻覆。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至白头看不足。

  卷474_24 【庐山瀑布】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卷474_25 【嘉兴寒食】徐凝

  嘉兴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扫回。

  唯有县前苏小小,无人送与纸钱来。

  卷474_26 【忆扬州】徐凝

  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卷474_27 【八月灯夕寄游越施秀才】徐凝

  四天净色寒如水,八月清辉冷似霜。

  想得越人今夜见,孟家珠在镜中央。

  卷474_28 【八月十五夜】徐凝

  皎皎秋空八月圆,常娥端正桂枝鲜。

  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卷474_29 【题伍员庙】徐凝

  千载空祠云海头,夫差亡国已千秋。

  浙波只有灵涛在,拜奠青山人不休。

  卷474_30 【员峤先生】徐凝

  员峤先生无白发,海烟深处采青芝。

  逢人借问陶唐主,欲进冰蚕五色丝。

  卷474_31 【莫愁曲】徐凝

  玳瑁床头刺战袍,碧纱窗外叶骚骚。

  若为教作辽西梦,月冷如丁风似刀。

  卷474_32 【寄白司马】徐凝

  三条九陌花时节,万户千车看牡丹。

  争遣江州白司马,五年风景忆长安。

  卷474_33 【相思林】徐凝

  游客远游新过岭,每逢芳树问芳名。

  长林遍是相思树,争遣愁人独自行。

  卷474_34 【寄海峤丈人】徐凝

  万丈只愁沧海浅,一身谁测岁华遥。

  自言来此云边住,曾看秦王树石桥。

  卷474_35 【寄潘先生】徐凝

  至人知姓不知名,闻道黄金骨节轻。

  世上仙方无觅处,欲来西岳事先生。

  卷474_36 【宫中曲二首】徐凝

  披香侍宴插山花,厌著龙绡著越纱。

  恃赖倾城人不及,檀妆唯约数条霞。

  身轻入宠尽恩私,腰细偏能舞柘枝。

  一日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卷474_37 【七夕】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卷474_38 【八月九月望夕雨】徐凝

  八月繁云连九月,两回三五晦漫漫。

  一年怅望秋将尽,不得常娥正面看。

  卷474_39 【喜雪】徐凝

  长爱谢家能咏雪,今朝见雪亦狂歌。

  杨花道即偷人句,不那杨花似雪何。

  卷474_40 【春饮】徐凝

  乌家若下蚁还浮,白玉尊前倒即休。

  不是春来偏爱酒,应须得酒遣春愁。

  卷474_41 【二月望日】徐凝

  长短一年相似夜,中秋未必胜中春。

  不寒不暖看明月,况是从来少睡人。

  卷474_42 【读远书】徐凝

  两转三回读远书,画檐愁见燕归初。

  百花时节教人懒,云髻朝来不欲梳。

  卷474_43 【古树】徐凝

  古树欹斜临古道,枝不生花腹生草。

  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

  卷474_44 【独住僧】徐凝

  百补袈裟一比丘,数茎长睫覆青眸。

  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卷474_45 【伤画松道芬上人(因画钓台江山而逝)】徐凝

  百法驱驰百年寿,五劳消瘦五株松。

  昨来闻道严陵死,画到青山第几重。

  卷474_46 【观钓台画图】徐凝

  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崒白云残。

  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

  卷474_47 【荆巫梦思】徐凝

  楚水白波风袅袅,荆门暮色雨萧萧。

  相思合眼梦何处,十二峰高巴字遥。

  卷474_48 【浙东故孟尚书种柳】徐凝

  孟家种柳东城去,临水逶迤思故人。

  不似当时大司马,重来得见汉南春。

  卷474_49 【长洲览古】徐凝

  吴王上国长洲奢,翠黛寒江一道斜。

  伤见摧残旧宫树,美人曾插九枝花。

  卷474_50 【却归旧山望月有寄】徐凝

  年年明月总相似,大抵人情自不同。

  今夜故山依旧见,班家扇样碧峰东。

  卷474_51 【再归松溪旧居宿西林】徐凝

  五粒松深溪水清,众山摇落月偏明。

  西林静夜重来宿,暗记人家犬吠声。

  卷474_52 【玩花五首】徐凝

  一树梨花春向暮,雪枝残处怨风来。

  明朝渐校无多去,看到黄昏不欲回。

  麹尘溪上素红枝,影在溪流半落时。

  时人自惜花肠断,春风却是等闲吹。

  朱霞焰焰山枝动,绿野声声杜宇来。

  谁为蜀王身作鸟,自啼还自有花开。

  谁家踯躅青林里,半见殷花焰焰枝。

  忆得倡楼人送客,深红衫子影门时。

  花到蔷薇明艳绝,燕支颗破麦风秋。

  一番弄色一番退,小妇轻妆大妇愁。

  卷474_53 【长庆春】徐凝

  山头水色薄笼烟,久客新愁长庆年。

  身上五劳仍病酒,夭桃窗下背花眠。

  卷474_54 【山鹧鸪词】徐凝

  南越岭头山鹧鸪,传是当时守贞女。

  化为飞鸟怨何人,犹有啼声带蛮语。

  卷474_55 【郑女出参丈人词】徐凝

  凤钗翠翘双宛转,出见丈人梳洗晚。

  掣曳罗绡跪拜时,柳条无力花枝软。

  卷474_56 【春雨】徐凝

  花时闷见联绵雨,云入人家水毁堤。

  昨日春风源上路,可怜红锦枉抛泥。

  卷474_57 【和白使君木兰花】徐凝

  枝枝转势雕弓动,片片摇光玉剑斜。

  见说木兰征戍女,不知那作酒边花。

  卷474_58 【正月十五夜呈幕中诸公】徐凝

  宵游二万七千人,独坐重城圈一身。

  步月游山俱不得,可怜辜负白头春。

  卷474_59 【乐府新诗】徐凝

  一声卢女十三弦,早嫁城西好少年。

  不羡越溪歌者苦,采莲归去绿窗眠。

  卷474_60 【春陪相公看花宴会二首】徐凝

  丞相邀欢事事同,玉箫金管咽东风。

  百分春酒莫辞醉,明日的无今日红。

  木兰花谢可怜条,远道音书转寂寥。

  春去一年春又尽,几回空上望江桥。

  卷474_61 【牡丹】徐凝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卷474_62 【过马当】徐凝

  风波隐隐石苍苍,送客灵鸦拂去樯。

  三月尽头云叶秀,小姑新著好衣裳。

  卷474_63 【金谷览古】徐凝

  金谷园中数尺土,问人知是绿珠台。

  绿珠歌舞天下绝,唯与石家生祸胎。

  卷474_64 【上阳红叶】徐凝

  洛下三分红叶秋,二分翻作上阳愁。

  千声万片御沟上,一片出宫何处流。

  卷474_65 【洛城秋砧】徐凝

  三川水上秋砧发,五凤楼前明月新。

  谁为秋砧明月夜,洛阳城里更愁人。

  卷474_66 【和川守侍郎缑山题仙庙】徐凝

  王子缑山石殿明,白家诗句咏吹笙。

  安知散席人间曲,不是寥天鹤上声。

  卷474_67 【和夜题玉泉寺】徐凝

  岁岁云山玉泉寺,年年车马洛阳尘。

  风清月冷水边宿,诗好官高能几人。

  卷474_68 【和秋游洛阳】徐凝

  洛阳自古多才子,唯爱春风烂漫游。

  今到白家诗句出,无人不咏洛阳秋。

  卷474_69 【和嘲春风】徐凝

  源上拂桃烧水发,江边吹杏暗园开。

  可怜半死龙门树,懊恼春风作底来。

  卷474_70 【侍郎宅泛池】徐凝

  莲子花边回竹岸,鸡头叶上荡兰舟。

  谁知洛北朱门里,便到江南绿水游。

  卷474_71 【和侍郎邀宿不至】徐凝

  蟾蜍有色门应锁,街鼓无声夜自深。

  料得白家诗思苦,一篇诗了一弹琴。

  卷474_72 【自鄂渚至河南将归江外留辞侍郎】徐凝

  一生所遇唯元白,天下无人重布衣。

  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

  卷474_73 【蛮入西川后】徐凝

  守隘一夫何处在,长桥万里只堪伤。

  纷纷塞外乌蛮贼,驱尽江头濯锦娘。

  卷474_74 【忆紫溪】徐凝

  长忆紫溪春欲尽,千岩交映水回斜。

  岩空水满溪自紫,水态更笼南烛花。

  卷474_75 【夸红槿】徐凝

  谁道槿花生感促,可怜相计半年红。

  何如桃李无多少,并打千枝一夜风。

  卷474_76 【题缙云山鼎池二首】徐凝

  黄帝旌旗去不回,空馀片石碧崔嵬。

  有时风卷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

  天地茫茫成古今,仙都凡有几人寻。

  到来唯见山高下,只是不知湖浅深。

  卷474_77 【宿冽上人房】徐凝

  浮生不定若蓬飘,林下真僧偶见招。

  觉后始知身是梦,更闻寒雨滴芭蕉。

  卷474_78 【汴河览古】徐凝

  炀帝龙舟向此行,三千宫女采桡轻。

  渡河不似如今唱,为是杨家怨思声。

  卷474_79 【柬白丈人】徐凝

  昔时丈人鬓发白,千年松下锄茯苓。

  今来见此松树死,丈人斩新鬓发青。

  卷474_80 【览镜词】徐凝

  宝镜磨来寒水清,青衣把就绿窗明。

  潘郎懊恼新秋发,拔却一茎生两茎。

  卷474_81 【寄玄阳先生】徐凝

  不能相见见人传,rv岸山中岱岸边。

  颜貌只如三二十,道年三百亦藏年。

  卷474_82 【白人】徐凝

  暖风入烟花漠漠,白人梳洗寻常薄。

  泥郎为插珑璁钗,争教一朵牙云落。

  卷474_83 【奉酬元相公上元】徐凝

  出拥楼船千万人,入为台辅九霄身。

  如何更羡看灯夜,曾见宫花拂面春。

  卷474_84 【奉和鹦鹉】徐凝

  毛羽曾经翦处残,学人言语道暄寒。

  任饶长被金笼阖,也免栖飞雨雪难。

  卷474_85 【将至妙喜寺】徐凝

  清风袅袅越水陂,远树苍苍妙喜寺。

  自有车轮与马蹄,未曾到此波心地。

  卷474_86 【红蕉】徐凝

  红蕉曾到岭南看,校小芭蕉几一般。

  差是斜刀剪红绢,卷来开去叶中安。

  卷474_87 【见少室】徐凝

  适我一箪孤客性,问人三十六峰名。

  青云无忘白云在,便可嵩阳老此生。

  卷474_88 【语儿见新月】徐凝

  几处天边见新月,经过草市忆西施。

  娟娟水宿初三夜,曾伴愁蛾到语儿。

  卷474_89 【回施先辈见寄新诗二首】徐凝

  九幽仙子西山卷,读了绦绳系又开。

  此卷玉清宫里少,曾寻真诰读诗来。

  紫河车里丹成也,皂荚枝头早晚飞。

  料得仙宫列仙籍,如君进士出身稀。

  卷474_90 【送沈亚之赴郢掾】徐凝

  千万乘骢沈司户,不须惆怅郢中游。

  几年白雪无人唱,今日唯君上雪楼。

  卷474_91 【答白公】徐凝

  高景争来草木头,一生心事酒前休。

  山公自是仙人侣,携手醉登城上楼。

  卷474_92 【句】徐凝

  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别白公》)

  试到第三桥,便入千顷花。(以上并见《纪事》)

  乱后见淮水,归心忽迢遥。(《京都还汴口作》)

  乍疑鲸喷浪,忽似鹢凌风。呀呷汀洲动,喧阗里巷空。

  (《竞渡》。见《诗式》)

  

猜你喜欢
  薛式·唐圭璋
  歴代诗话卷三十六·吴景旭
  ◆吴处士克恭(寅夫集)·顾嗣立
  第一出 家门·周履靖
  ●卷五·陈廷焯
  御制读白居易集·白居易
  黄昏过泰山·林徽因
  卷十八·王琦
  烂果·闻一多
  卷三十一·沈德潜
  卷一百十四·曹学佺
  卷二十七·吴之振
  卷二十一·高棅
  卷二十三·徐倬
  第五场·田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十四·徐世昌

    蔡新蔡新,字次明,号葛山,漳浦人。乾隆丙辰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师。谥文恭。有《缉斋诗文集》。题汪文端公松泉图种树添新荫,先当培其根。疏泉资灌溉,先当裕其源。少师勤学殖,呈材依禁

  • 卷477 ·佚名

    曾丰 衡阳合江亭 经过西溪胜,追寻后洞幽。 江形叉燕尾,石势涌鳌头。 至止岳余气,归欤湖合流。 酒杯饶不下,千古吊湘愁。 曾丰 衡阳西溪 眼底西溪少,碑间北客多。 雪霜风日剥,岁月姓名讹。

  • 龙云集钞·吴之振

    刘弇赠贾仲武贾侯器宇何轩昂,下视龊龊真秕糠。眉分八字髭根黄,自许忠胆铁石刚。雕弓一挽—石强,锦臂错出虬青苍。匣剑排射星斗光,壮心飞过祁连傍。架鹰钥按血染裳,铁聪骑出辔闹装。健儿前呵檛列行,捷矢齐指云中鸧。岂惟武力

  • 御选明诗卷四十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四十二七言古诗七秦夔送人还松江金陵城中花满烟金陵陌上酒如泉送君临歧一握手欲别未别心茫然疋马遥遥向东去黄金作鞭光照路长安虽好不如家翘首吴门隔烟雾君家逺在水云乡正近吴王旧猎场海错登盘

  •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一、这“山崩川竭”的传言·雍正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在湖南供称“山崩川竭,是传闻泰山崩四十里,至于川并未竭,因笔头不谨,弄文致诬”等语。这泰山崩四十里之说,影响全无,你将传说笔之于书,已极悖逆了,况川竭之事,并无传说,而遂连类。并及这“山崩川

  • 第四十回 驳百僚班勇陈边事 畏四知杨震却遗金·蔡东藩

      却说羌众奔渡浅水滩,被官军一声呼喝,已是心惊胆落;再加夜色昏暗,辨不出官兵若干,但觉得刀槊纵横,旌旗错杂,吓得羌众拚命乱跑,所有辎重,尽行弃去,命里该死的,统做了滩中水鬼,余皆逃散,再不敢还寇武都。其实这班官军,只有四五百

  • 第十八回 作盟主东海起兵 诛恶贼河间失势·蔡东藩

      却说惠帝到了长安,政权为太宰颙所把持,颙议立豫章王炽为太弟,并及一切调停的法度,入白惠帝,当然依议颁诏。诏云:  天祸晋邦,冢嗣莫继,成都王颖,自在储贰,政绩亏损,四海失望,不可承重,其以王还第!豫章王炽,先帝爱子,令闻日新,四

  • 卷之三百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八·汪越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第八讀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讀建元侯者表以誅伐四夷爲主。表建元至太初以後侯者,蓋主軍功,而擊匈奴則軍功之大者,或從大將軍衛青,或從驃騎將軍霍去病,多取封侯。南越、東甌、朝鮮功,又其次也。有自匈奴降者,有自

  • 揭亻奚斯传·宋濂

    揭亻奚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父亲揭来成,是宋代乡贡进士。亻奚斯幼年时家贫,他读书很刻苦,无论昼夜,从不懈怠。父子自为师友,因此对诸子百家的学说能透彻了解,文章早已出名。大德年间,出游湘、汉,湖南帅赵淇,人们送给他的美称是

  • 卷五·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五      明 湛若水 撰 谋虑上 易讼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臣若水通曰天上水下其行相违相讼之象作事谋始所以止讼端也张载曰戏动作于谋也谋而善则善谋而

  • 僧众参加竞选的途径·太虚

    僧众于自由职业资格得被选为县参议、省参议及国大代表外,尚应注意竞选区域代表。应知以佛教的各县支会各省分会为据点,参加区域的选举,先以个人在所属县区域或省治的声望、地位、财产,及联络运动力取得候选人资格,竞选为县

  •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四·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昙摩流支译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知如来说法竟。而问普贤菩萨摩诃萨言。佛子。云何诸佛如来无障碍智。云何诸佛如来教化众生力。云何诸佛如来自然智普门现前。云何诸佛如来不可思议智清净佛国土。云何诸佛

  •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神宝记卷第二·善月

    四明沙门柏庭善月述二约教释佛者。四教佛也。佛本无四。从所说教故有四佛当分之身。通而言之。本唯一佛。以境本则三藏如来于色相上四见不同。以本迹则本是圆佛垂为三迹。以真中则四教各二。而有三双感应之别。以体用

  • 卷第二十二·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二十二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出纳求利学处第十九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远近皆闻中国有佛出现于世。彼诸声闻弟子有大神通作诸变化。广说如上。若有人能于彼弟子作供养者。得

  • 易原就正·包仪

    清包仪撰。十二卷。《四库全书》本。此书解《易》,颇取陈抟、邵雍先天之学。然亦多能发明《易》理。《四库全书提要》指出:“观其《自序》,称早年闻有《皇极经世》而无由求得其书。自顺治辛卯至康熙己酉,七经下第,贫不自存

  • 谭苑醍醐·杨慎

    诗话著作。明杨慎撰。九卷。慎有《古今风谣》已著录。此书二百余条,皆考证、杂述之语,与《丹铅录》颇相类。约成书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作者原序云:“醍醐者,酥之綦晶,佛氏借之以喻性也。吾借之以名吾谭苑也。夫

  • 周礼白话文·佚名

    《周礼》是西周根据周王朝曾有过的官制加工整理的王朝设官分职的书。汉朝原称《周官》,又称《周官经》。西汉末刘歆始称《周礼》。全书6篇,分载天、地、春、夏、秋、冬6官:天官冢宰,称为治官,管理朝廷大政及宫中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