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

 

  卷70_1 【汾阴后土祠作】李適

  昔予读旧史,遍睹汉世君。武皇实稽古,建兹百代勋。

  号令垂懋典,旧经备阙文。西巡历九嶷,舳舻被江滨。

  勒兵十八万,旌旗何纷纷。朅来茂陵下,英声不复闻。

  我行岁方晏,极望山河分。神光终冥漠,鼎气独氛氲。

  揽涕步脽上,登高见彼汾。雄图今安在,飞飞有白云。

  卷70_2 【答宋十一崖口五渡见赠】李適

  闻君访远山,跻险造幽绝。眇然青云境,观奇弥年月。

  登岭亦溯溪,孤舟事沿越。崿嶂传彩翠,崖磴互欹缺。

  石林上攒丛,金涧下明灭。扪壁窥丹井,梯苔瞰乳穴。

  忽枉岩中赠,对玩未尝辍。殷勤独往事,委曲炼药说。

  邀余名山期,从尔泛海澨。岁晏秉宿心,斯言非徒设。

  卷70_3 【饯许州宋司马赴任】李適

  昔吾游箕山,朅来涉颍水。复有许由庙,迢迢白云里。

  闻君佐繁昌,临风怅怀此。傥到平舆泉,寄谢干将里。

  卷70_4 【奉和圣制九日侍宴应制得高字】李適

  禁苑秋光入,宸游霁色高。萸房颁彩笥,菊蕊荐香醪。

  后骑萦堤柳,前旌拂御桃。王枚俱得从,浅浅愧飞毫。

  卷70_5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应制】李適

  长乐喜春归,披香瑞雪霏。花从银阁度,絮绕玉窗飞。

  写曜衔天藻,呈祥拂御衣。上林纷可望,无处不光辉。

  卷70_6 【奉和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李適

  凤辇乘朝霁,鹦林对晚秋。天文贝叶写,圣泽菊花浮。

  塔似神功造,龛疑佛影留。幸陪清汉跸,欣奉净居游。

  卷70_7 【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李適

  凤楼纡睿幸,龙舸畅宸襟。歌舞平阳第,园亭沁水林。

  山花添圣酒,涧竹绕熏琴。愿奉瑶池驾,千春侍德音。

  卷70_8 【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李適

  绛河从远聘,青海赴和亲。月作临边晓,花为度陇春。

  主歌悲顾鹤,帝策重安人。独有琼箫去,悠悠思锦轮。

  卷70_9 【安乐公主移入新宅】李適

  星桥他日创,仙榜此时开。马向铺钱埒,箫闻奏玉台。

  人疑卫叔美,客似长卿才。借问游天使,谁能取石回。

  卷70_10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李適

  地限骄南牧,天临饯北征。解衣延宠命,横剑总威名。

  豹略恭宸旨,雄文动睿情。坐观膜拜入,朝夕受降城。

  卷70_11 【人日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应制】李適

  朱城待凤韶年至,碧殿疏龙淑气来。宝帐金屏人已帖,

  图花学鸟胜初裁。林香近接宜春苑,山翠遥添献寿杯。

  向夕凭高风景丽,天文垂耀象昭回。

  卷70_12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李適

  玉辇金舆天上来,花园四望锦屏开。轻丝半拂朱门柳,

  细缬全披画阁梅。舞蝶飞行飘御席,歌莺度曲绕仙杯。

  圣词今日光辉满,汉主秋风莫道才。

  卷70_13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李適

  金舆翠辇迎嘉节,御苑仙宫待献春。淑气初衔梅色浅,

  条风半拂柳墙新。天杯庆寿齐南岳,圣藻光辉动北辰。

  稍觉披香歌吹近,龙骖日暮下城闉。

  卷70_14 【帝幸兴庆池戏竞渡应制】李適

  拂露金舆丹旆转,凌晨黼帐碧池开。南山倒影从云落,

  北涧摇光写溜回。急桨争标排荇度,轻帆截浦触荷来。

  横汾宴镐欢无极,歌舞年年圣寿杯。

  卷70_15 【侍宴安乐公主庄应制】李適

  平阳金榜凤凰楼,沁水银河鹦鹉洲。彩仗遥临丹壑里,

  仙舆暂幸绿亭幽。前池锦石莲花艳,后岭香炉桂蕊秋。

  贵主称觞万年寿,还轻汉武济汾游。

  卷70_16 【侍宴安乐公主新宅应制】李適

  银河半倚凤凰台,玉酒相传鹦鹉杯。

  若见君平须借问,仙槎一去几时来。

  卷70_17 【饯唐永昌赴任东都】李適

  闻道飞凫向洛阳,翩翩矫翮度文昌。

  因声寄意三花树,少室岩前几过香。

  

猜你喜欢
  卷三百四十二·彭定求
  第四卷·佚名
  序·梁章钜
  ◆李平章孟(秋谷集)·顾嗣立
  第十九出 劝仕·叶宪祖
  四集卷六十四·乾隆
  四集卷十三·乾隆
  巻七·李攀龙
  卷二十一·冯惟讷
  拟古二首·刘半农
  卷一百七十八·曹学佺
  外集卷三·陈元龙
  卷一百十七·陈元龙
  卷九十·陈邦彦
  云林集序·危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强至·唐圭璋

      至字几圣,钱塘(今杭州)人。乾兴元年(1022)生。庆历六年(1046)进士。刻苦攻诗,韩琦甚器重之。官祠部员外郎。熙宁九年(1076)卒,年五十五。有集。   渔家傲   雪月照梅溪畔路。幽姿背立无言语。冷浸瘦枝清浅处。香暗度。妆

  • 徐一切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徐一切,生平待考。存词一首,见于《吴礼部诗话》。 ●摸鱼儿 徐一切 对茱萸、一年一度,龙山今在何处? 参军莫道无勋业,消得从容尊俎。 君看取,便破帽飘零,也博名千古。 当年幕府。 知多少时流,等闲收拾,有个客如许! 追

  • 鹦鹉洲卷下·陈与郊

    第十九齝 佐酒 尤侯韵【满庭芳前】【生】金吼霜钟花催蜡炬夜来醉卧箜篌重铺秋宴净扫雁池头正喜髙秋爽气新却愁秋月解伤神酒阑七八年前事梦醒三千里外身风叶岸菊花津且须勤买剑南春人间窕元称假梦裹邯郸可道自从梦见

  • 第七十二回 曾国荃力却援军 李鸿章借用洋将·蔡东藩

      却说曾国荃进攻江宁,长毛酋李秀成,率众驰援,国藩恐其弟有失,檄江浙军助剿,许久不至,此时江宁及苏浙三处,都在血战的时候,小子只有一枝笔,不能并叙,只好先接着上文,叙述国荃对敌事。国荃兵不满万,合杨、彭两路水师,尚不满二万

  • 第四回 熊廷弼守辽树绩 王化贞弃塞入关·蔡东藩

      却说刘铤被杀,全军丧亡,大众入枉死城中,还是莫明其妙。实则夹入的杜军,统是满洲军假冒。满洲大贝勒代善,杀尽杜军,得了盔甲旗帜,教军士改装,扮作杜军模样,从界藩城来应太祖,巧巧碰着两军恶战,他便竖起杜字旗帜,踹入刘铤军中

  • 卷之一百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补授台湾道谢恩摺·丁曰健

    奏为恭谢天恩,仰祈圣监事。窃臣于本年八月初四日接奉抚臣徐宗干行知:奉上谕:“台湾道员缺,着丁曰健补授。钦此”;恭录转行到臣。当即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伏念臣庸愚下士,知识毫无;由顺天举人于道

  •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二。·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四二卷列传二金庾信零零列传第二。(+[金庾信]中)四二卷列传二金庾信零一○(+太和)二年

  • 卷六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六十四礼部二十三婚礼天子纳后仪正统七年定纳采问名前期择日遣官告天地宗庙至期前一日所司设御座於奉天殿鸿胪寺设制案节案於御座前内官监礼部陈礼物於文楼下教坊司设中和乐於殿内至期清晨锦衣卫

  • 迹府弟一·谢绛

      公孫龍,六國時辯士也。疾名實之散亂,因資財之所長,爲『守白』之論。假物取譬,以『守白』辯。  謂白馬爲非馬也。白馬爲非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馬所以爲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二)。夫言色,則形不當與;言形,則色不宜從。今合

  • 东溪日谈録卷十一·周琦

    经传谈下大学大学中庸自成书之后无人识是论治论道之书至经秦火系在礼记中大学在儒行篇下冠义篇上为第四十二篇中庸在坊记篇下表记篇上为第三十一篇汉儒亦只混与礼乐二经同行不识其间有许大道理岂礼乐二记比哉不有程子

  • 卷十九·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十九月令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毕中此言七月之日躔中星也火德既休土生金而金风司令於时为秋孟秋为建申之月日月交会於翼是为鹑尾己之次也昏则建星在南

  • 卷之十·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十仁朋友之仁宋濂溪先生周敦颐闻道甚早,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雅意林壑。初不为人窘束,短於取名而惠於求志,薄於徽福而厚於得民,菲於奉身而燕及婷'婪,陋於希世而尚友千古。尝曰: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伊尹、颜

  • 卷五十七(义净译)·佚名

    △佛说入胎藏会第十四之二尔时世尊复告难陀。汝今既知胎苦生苦。应识凡受胎生者是极苦恼。初生之时,或男或女。堕人手内。或在衣等。安在日中。或在阴处。或置摇车。或居床席怀抱之内。由是因缘。皆受酸辛楚毒极苦。难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三·澄观

    现相品第二疏。四分之中已明教起者。四分即举果劝乐生信等分四。以四分科。第一会名举果劝乐生信分。六品分三。初品明教起因缘分。次二品明说法仪式分。后三品正陈法海分。初分已竟。次有说法仪式。二品经来。此是四

  • 观世音持验纪下·周克复

    宋释遵式台州叶氏。其母虔祷於古观音而生师。十八剃发。先於禅林寺习律。继入国清。燃指於普贤像前。誓传台教。学高行苦。名冠二浙。博习教观。专志安养。尝力行般舟三昧。以九十日为期。素苦学呕血。处道场中。两足

  • 第十二品 禅定分别·佚名

    一 论母世有比丘,以波罗提木叉防护律仪而住,净行行境具足,见于少量之罪而畏,于学处而受学,于守根门,于啖食而知量,于前夜后夜随警觉而随顺,以常作、总慧而为菩提分法之随修习随顺。彼即于前进、后退而有正知之所作,于前观、左

  • 四溟诗话·谢榛

    原名《诗家直说》。4卷。诗话。明人谢榛(1495—1575)撰。四卷。榛字茂秦,号四溟山人,又号脱屣山人,临清(今属山东)人。终身不仕,著有《四溟集》。此编原名《诗家直说》,近人丁福保改今名。作者为明代“后七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