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四

  ●卷十四·警句门下

  石曼卿以诗酒豪爽得名。尝独行京师,倏有豪士揖曼卿语,已而曰:“公幸过我家。”曼卿语诺。豪士顾从骑载曼卿同行,入委巷,前抵大第,三四门乃至内堂。庭户宏丽,施设锦绣,侍女珠翠,延饮,求曼卿书字。曼卿醉后书其诗《筹笔驿》等数篇,豪士甚珍爱之,赠曼卿金帛可值数十百千,使从骑送归。初不知其谁何。后日寻访,迷不省所居闾里,人不能知。他日,复遇之途,又以金数十两赠曼卿云:“《筹笔驿》诗‘意中流水远,愁外旧山青’最佳。”〔《中山诗话》〕

  欧阳詹,乾德中献《野史》,授黄岗宰,有诗行于世。《闻猿》云:“啼猿非有恨,行客自多悲。”《闻笛》云:“不知吹者意,何似听人心,”《卧屏》云:“横琴遮远洞,举手出高峰。”《公宇芦》云:“渔家分得两三茎,公退徐吟思倍清。官满不将归旧隐,萧萧留与后人听。”〔《雅言杂载》〕

  缪岛云少从浮屠,诗尚奇险,如“抛芥子降颠狒狒,折杨枝洒醉猩猩”,复出前辈。〔《摭言》〕

  湖南日试万言王,与李群玉校书相遇于岳麓寺。群玉揖之曰:“公何许人,日试万言?”曰:“然。”群王曰:“与公联句,可乎?”,曰:“惟子之命。”群玉破题授之曰:“芍药花开菩萨面。”继之曰:“棕榈叶散夜叉头。”

  〔《摭言》〕

  东坡云:“儿子迈幼尝作《林檎》诗云:‘熟果无风时自脱,半窗迎日斗先红。’于等辈中亦号有思致者。今已老,无他技,但时出新句。作酸枣尉,有诗云:‘叶随流水归何处?牛载寒鸦过别村。’”〔《百斛明珠》〕

  眉山矮道士李伯祥好为诗,格亦不能高,往往有奇语。如“夜过修竹寺,醉打老僧门”,皆可爱。予幼时,学于道士张易简观中,伯祥与易简往来,尝叹曰:“此郎君,贵人也。”不知何以知之。〔同前〕

  狄焕《南岳石楼晓望》云:“数点当秋霁,不知何处峰。”《题岳路松》云:“一嶂雨声归洞壑,两条翠色下潇湘。”〔《雅言系述》〕

  曾弼,长沙人,依逸人王元为诗友。《宿玉泉寺》云:“山偷半庭月,池印一天星。”《君山》云:“翠压鱼龙窟,寒堆波浪心。”

  蒋钧字不器,营道人,与刘洞陈甫为诗友。寄柳宣云:“因借梦书过竹寺,学耕秋粟绕茅原。”戎昱诗有“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门外有芭蕉”。钧代答云:“芭蕉叶上无愁雨,自是多情听断肠。”

  史虚白,嵩洛人。廖凝寄之诗曰:“饭僧春岭蕨,醒酒雪潭鱼。”终于湓浦。

  林楚才,贺州富川人。《赠致仕黄损》诗云:“身闲不恨辞官早,诗好常甘得句迟。”

  陈甫字惟吉,吉水人。《赠黄岩》云:“清时不作登龙客,绿鬓闲梳傍草堂。”

  《漳江感怀》云:“一雨洗残暑,万家生早凉。”《村居》云:“暮鸟归巢急,寒牛下陇迟。”《诗》云:“算吟千百首,方得两三联。”

  高元矩,宣城人。《赠宣城宰》云:“砚贮寒泉碧,庭堆败叶红。”《赠徐学士》云:“鸾掠琴弦穿静院,吏收诗草下闲庭。”

  畅凫字舄之,闽人。《山中即事》云:“背日流泉生冻早,逆风归鸟入巢迟。”

  李平,关右人,《读武帝内传》云:“龙髯已断嫔嫱老,豹尾不来歧路长。”

  《闲书》云:“至人无梦梦不到,天道恶盈盈有余。”

  曹嵩,衡阳人,《题衡山寻仙观》云:“千年松引东陵鹤,三级芝田草木香。”

  《赠陈先生》云:“读《太玄经》秋醮罢,注《参同契》夜灯微。”《经罗大夫故居》云:“鹿眠荒圃寒芜白,鸦噪残阳败叶飞。”

  秘馆以上巳日会西池,王仲至有二诗,张文潜和之最工,云:“翠浪有声黄帽动,春风无力彩旗垂。”秦少游云:“帘幕千家锦绣垂。”仲至笑曰:“此语又待入《小石调》也。”少游有“已烦逸少书陈迹,更属相如赋《上林》”之句,诸人亦为难及。〔《王宜方诗话》〕

  山谷曰:“余作两句云:‘清鉴风流归贺八,飞扬跋扈付朱三。’未知可赠谁,不能成章。”〔《王直方诗话》〕

  有以长韵诗上王仲至,其一联云:“狗监传新赋,鸡林购近诗。”属对颇工,而终篇无若此者,言辞鄙陋,几可绝倒。岂所谓寸有所长耶?

  舒王和人歌曲,有暖字韵一篇,余清老云:“更有一篇,只记一句云‘夕阳到处花偏暖’。”及尝代一小儿赋《花糕诗》一绝。恨不得见。

  荆公在金陵,尝指壁上所题两句云:“一水戽〔一云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张埙字叔和,谓余曰:“埙一日到洛中谒潞公,方饭后,坐于一亭,亭边皆兰。既见,不交一谈。对坐几时,公方曰:‘香来也。’叔和以为平生所未闻。

  潞公云:‘凡香嗅之则不佳,须待其因风自至。’”余始悟山谷诗云:“披拂不盈怀,时有暗香度。”

  韩持国有云:“青烟人几家,绿野山四合。”当时无不传诵。

  东坡云:“参寥善绝句,有云:‘隔林仿佛闻机杼,知有人家在翠微。’每为人诵。后来黄州,相聚半年。京师故人以书相遗曰:‘知有僧在彼,非“隔林仿佛闻机杼”和尚耶?’仆谓参寥曰:‘此吾师七字师号也。’”

  梅圣俞在礼部考校时,和欧阳文忠公《春雪》诗云:“有梦皆蝴蝶,逢袍只麻。”用事如此乃可贵。

  余爱张文潜《过宋都》诗云:“白头青鬓有存没,落日断霞无古今。”不减老杜。

  山谷有光山道中雪诗云:“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都尉王晋卿足成《鹧鸪》天云:“才子阴风度远关,清愁曾向画图看。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新路陌,旧江干。崎岖谁叹客程难。临风更听昭华笛,簌簌梅花满地残。”

  舒王《与吴彦律》云:“含风鸭绿鳞鳞起,弄日鹅黄袅袅垂。”自云:“此几凌轹造物。”

  张文潜谓余曰:“黄九云:‘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

  〔并同前〕

  诗云:“千山送客东西路,一树照人南北枝。”王康功推官作。〔《王直方诗话》〕〕

  牛丞相奇章公初为诗,矜奇特语,至有“地瘦草丛短”句。明年秋卷成呈之曰:“有求色必赧,凭酒意乃伸。”益加能矣。明年乃上第。因曰:“杨茂卿云:‘河势昆仑远,山形菡萏秋。’此过华阴山下作。初用‘莲峰’,作‘菡萏’的当而暗尽矣。”〔刘禹锡《佳话录》〕

  蜀王建时,杨义方能文词,为《春日诗》云:“海边红日半离水,天外暖风轻到花。”《赠王枢密》云:“两声鞭自禁门出,一簇人从天上来。”〔《异闻录》〕

  唐求、刘郇伯有诗名。唐求《临池洗砚》诗云:“恰似有龙深处卧,被人惊起黑云生。”又:“渐寒沙上路,欲暝水边村。”《早行》云:“沙上鸟犹睡,渡头人已行。”诗思不出二百里间。刘郇伯为范郑郎中诗友,范得句云“岁尽天涯雨”,久而难对,以问于刘郇伯,曰:“何不道‘人生分外愁’。”范赏之。

  然老于新津之东渡,非隐非吏。二子亦可凌厉名场,而死丘樊,所谓蜀人无志怀土,正此也。〔《北梦琐言》〕

  余问山谷:“今之诗人谁为冠?”曰:“陈无己。”“其佳句可得闻乎?”

  曰:“吾见其作《温公挽辞》一联,便知其才不可敌。曰:‘政虽随日化,身已要人扶。’”〔《冷斋夜话》〕

  盛次仲、孔平仲同在馆中,雪夜论诗,平仲曰:“当作不经人道语。”曰:“斜拖阙角龙千尺,淡抹墙腰月半棱。”次仲曰:“甚佳,其未大。”乃曰:“看来天地不知夜,飞入园林总是春。”平仲乃服。〔《冷斋夜话》〕

  舒王尝《寄蒋山元禅师》诗曰:“不与物违真道广,每随缘起自禅深。”

  〔《冷斋夜话》〕

 

  ●卷十四·唱和门

  熙宁间,初作东西府,望气者云有天子气。及府成,车驾果幸,张以诗庆二府诸公。荆公和云:“曾留上主经过迹,更费高人赋咏才。”〔《倦游录》〕

  唐路德延有《孩儿诗》五十韵,传于世。侍郎张公师锡次韵成《老儿诗》,曰:“鬓发尽皤然,眉分白雪鲜。周回延客话,伛偻抱孙怜。无病常供粥,非寒亦衣绵。假温衾拥背,借力杖扌耆肩。貌比三峰老,年过四皓仙。唤方离枕上,扶始到门前。每爱烹山茗,尝嫌打石莲。耳聋如塞纩,眼暗似笼烟。宴坐羸扶几,乘骑困鞭。头摇如转旋,唇动若抽牵。骨冷愁离火,牙疼怯漱泉。形骸将就木,囊橐尚贪钱。胶睫干眵缀,粘髭冷涕悬。披裘腰懒系,濯手袖慵揎。抬举衣频换,扶持药屡煎。坐多茵易破,行少履难穿。喜婢裁裙布,嗔妻买粉钿。房教深下幕,床遣厚铺毡。琴听怜三乐,图张笑七贤。看经嫌字小,敲磬喜声圆。食罢羹流袂,杯余酒带涎。乐来须遣罢,医到久相延。裹帽纵横掠,梳头取次缠。长吁思往事,多感听哀弦。气注腰还重,风牵口更偏。墓松先遣种,志石预令镌。客到唯求药,僧来忽问禅。养茶悬土灶,曝艾晒檐椽。怒仆空睁眼,嗔童谩握拳。心惊嫌リ蹴,脚软怕秋千。局缩同寒,摧う似饿鸢。观瞻多目眩,举动即头旋。女嫁求红烛,男婚乞彩笺。已闻颁几杖,宁更佩韦弦!宾客身非与,儿孙事已传。养和屏作伴,如意佛相连。久弃登山屐,惟存负郭田。呻吟朝不乐,展转夜无眠。呼稚临床伴,看书就枕边。冷怀疑贮水,虚耳讶闻蝉。束帛非五分,安车信有缘。伏生甘坐末,绛老让行先。拘急将风夜,昏沉欲雨天。鸡皮尘旋溃,儿齿食频填。每忆居郎省,常思钓渭川。喜逢迎佛会,羞赴赏花筵。径远令移槛,阶危索减砖。好生焚鸟网,恶杀拆鱼船。既感桑榆日,常嗟蒲柳年。长思当弱冠,悔不剩狂颠。”〔《青箱杂记》〕

  牛僧孺将赴举时,投贽于刘梦得,对客展读,飞笔涂窜其文。居三十年,梦得守汝,牛出镇汉南,枉道汝水,驻旌信宿。酒酣,赠诗于梦得曰:“粉署为郎二十春,向来名辈更无人。休论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见在身。珠玉会应成咳唾,山川犹觉露精神。莫嫌恃酒轻言语,曾把文章谒后尘。”梦得方悟往年改文卷之事,和答云:丑曰年曾忝汉朝臣,晚岁空余老病身。初见相如成赋日,后为丞相倚门人。追思往事咨嗟久,幸喜清风语笑频。犹有当时旧冠剑,待公三日拂埃尘。”

  〔《古今诗话》〕

  长庆二年,王起自中书舍人知举,放进士周墀及第。后同在翰林。会昌三年,起自仆射再放榜,时周墀任华州,因寄诗贺,叙同在翰林曰:“文场三化鲁诸生,二十余年振重名。曾忝木鸡夸羽翼,又陪金马入蓬瀛。虽欣月桂居先折,更羡春兰最后荣。欲到龙门看风水,关防不许暂离营。”答曰:“贡院离来二十霜,谁知更忝主文场。杨叶纵能穿旧的,桂枝何必爱新香。九重每忆同仙禁,六艺初吟得夜光。莫道相知不相见,莲峰之下有龚黄。”人以为绝唱。〔《广卓异记》〕

  韦中宪蟾廉问鄂州,春日除替,祖筵上题《文选》两句云:“悲莫悲兮生别离,登山临水送将归。”以毫笺授宾从,请续其句,坐中怅望,皆不属。有酒妓泫然曰:“某不知,欲口占两句。”乃曰:“武昌无限新栽柳,不见杨花扑面飞。”

  坐客嘉叹。韦有《赠聋僧》诗云:“于岭东西烟霭合,两间茅屋一溪云。”师云:“耳重谁解知师意,人是人非不欲闻。”〔《雅言杂载》〕

  曹相确镇浙西日,会湖中,郡判官王枢举进士严恽诗曰:“春光苒苒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王仰其才调,和曰:“花落花开人世梦,衰荣闲事且持杯。春风底事轻摇落,何似从来不要开。”同前

  龚颖自负文学,少许可,又谈论多所折难。知鼎州,士罕造其门;独丁晋公贽文求见,颖倒屣迎迓,酬对终日,至于忘食,曰:“自唐韩柳后,今得子矣。”

  翌日,丁献诗于颖,颖次韵和酬曰:“胆怯何由戴铁冠,只缘昭代奖孤寒。曲肱未遂违前志,直指无闻是旷官。三谏每传朝客说,五溪闲凭郡楼看。祝公早得文场隽,况值天阶正舞干?”〔《青琐杂记》〕

  江西韦丹大夫与僧灵彻为忘形之契。寄彻诗云:“王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冉只如云。已为平子归休计,五老峰前必共论。”彻酬曰:“年老身闲无外事,麻衣草坐只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云溪友议》〕

  白中令镇荆南,杜蕴常侍问长沙。诸从事卢发致聘焉。发酒酣傲睨,公少不怿,因改著词令曰:“十姓胡中第六胡,也曾金阙掌洪炉。少年从事夸门地,莫向尊前喜气粗。”卢答曰:“十姓胡中第六胡,文章官职胜崔卢。暂来关外分忧寄,不称宾筵语气粗。”公极欢。〔《摭言》〕

  梅圣俞客欧阳晦夫,使工画茅庵,己居其中,一琴横床而已。曹子方作诗四韵,仆和云:“寂寞王子猷,回船剡溪路。超遥戴安道,月夕谁与度!倒披王恭氅,半掩袁安户。应调折弦琴,自和捻须句。”〔《百斛明珠》〕

  东坡云:“余在广陵,与晁无咎昙秀道人同舟送客山光寺,客去,余醉卧舟中,秀作诗云:‘扁舟乘兴到山光,古寺临流胜气藏。惭愧南风知我意,吹将草木作天香。’予和云:‘闹里清游似隙光,醉时真境发天藏。梦回拾得吹来句,十里南风草木香。’余昔对文忠公诵文与可诗云:‘美人却扇坐,羞落庭下花。’公曰:“此非与可诗,世间元有此句,与可拾得耳。’后五年,秀来惠州见予,偶道其事。”〔《王直方诗话》〕

  邓洵美,连山人,乾二年中进士第,与司空、少保溥同年。谒刘氏,不礼,归武陵。时周氏有其地,且辟在幕府。未几,司空氏自禁林出使武陵,与洵美相遇,赠诗曰:“忆昔词场共着鞭,当时莺谷喜同迁。关河契阔三千里,音信稀疏二十年。君遇已知依玉帐,我无才藻步花砖。时情人事堪倜怅,天外相逢一泫然。”洵美和云:“词场几度让长鞭,又向清朝贺九迁。品秩虽然殊此日,岁寒终不改当年。驰名早已超三院,侍直仍忻步八砖。今日相逢番自愧,闲吟对酒倍潸然。”相国归阙,率偕载,而辞以疾不行。相国语同年少保公。公时在黄阁,洵美在武陵,又为诗寄之云:“衡阳归雁别重湖,衔到同人一纸书。忽见姓名双泪落,不知消息十年余。彩衣我已登黄阁,白社君犹葺旧居。南望荆门千里外,暮云重叠满晴虚。”周氏疑洵美漏泄密谋,急追捕易俗场官而遇害。建隆初,王师下湖湘,相国复收衡阳,道经易俗场,作诗吊曰:“十年衣染帝乡尘,踪迹仍传活计贫。高掇桂枝曾遂志,假拖蓝绶至终身。侯门寂寞非知己,泽国ゐ惶似旅人。今已向公坟畔过,不胜怀抱暗酸辛。”〔《雅盲系述》〕

  山谷云:“金华俞清老名子中,三十年前与予共学于淮南。元丰甲子相见于广陵,自云荆公欲使之脱缝掖着僧伽藜,奉香火于半山宅寺,所谓报宁禅院者,予之僧名紫琳,字清老。无妻之累,去作半山道人,似为不难事。然生龟脱筒,亦难堪忍。后数年见之,儒冠自若。因尝戏和清老诗曰:‘索索叶似雨,月寒遥夜阑。马嘶车鸣铎,群动不遑安。有人梦超俗,去发脱儒冠。平明视清镜,政尔良独难。’子瞻屡哦此诗以为妙。”〔《王直方诗话》〕

  乾元年,户部侍郎王仁裕放王溥状元及第。溥不数年拜相。仁裕时为太子少保,有诗贺曰:“一战文场拔赵旗,便携金鼎赞无为。白麻骤降恩何厚,黄ト初闻喜可知。跋敕案前人到少,筑沙堤上马行迟。押班长幸遥相见,亲狎争如未贵时!”溥和曰:“挥毫文战偶搴旗,待诏金华亦偶为。白社遽当宗伯选,赤心旋遇圣人知。九霄得路荣虽极,三接承恩出每迟。职在台司多少暇,亲师不及舞雩时。”〔《广卓异记》〕

  鲁直使余对句,曰:“呵镜云遮月。”对曰:“啼妆露着花。”鲁直罪余于诗深刻见骨,不务含蓄,余竟不晓此论,当有知者。〔《冷斋夜话》〕

  东坡自岭外回,有七言一篇,末句用毵毵字,李端叔和云:“再见门生应不识,霜髭雪鬓两毵毵。”时以为绝着题,盖端叔年未甚老而白毛满颔故也。陈三又云:有一明眼人,能见人前后世。忽一恶少见之,其人云:“头上已有剥剥之声,腰间欲作毵毵之势。”无己曰:“我欲和云:莫教腰下见毵毵。”闻者大笑,恨终不能成耳。〔《王直方诗话》〕

猜你喜欢
  卷一百零三·彭定求
  山谷词 五·黄庭坚
  神女赋原文·宋玉
  第二折·刘君锡
  词苑丛谈卷七·徐釚
  前集卷九·罗椅
  余集卷二十·乾隆
  卷一百·王奕清
  卷七十五·陆游
  卷七·陆游
  卷九·方回
  卷二百八十三·佚名
  提要·陈深
  卷二·徐倬
  卷四·许及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丁集第十五·钱谦益

    李副使蓘四十四首【岐阳旅舍作】岐山烟茫茫,渭水从中泻。自三千年来,凤皇不复下。羸马厌空郊,冻禽啼永夜。高馆发长歌,王风慨沦谢。【晓梦陈晦伯十二韵】人皆竞荣达,君独嗜编撰。廿载历中外,蹉跎寡青眼

  • 默庵诗集卷之三·曹义

    五言律诗 五言排律 ◆五言律诗 送庄检讨存礼归省 送沈中书归觐松江 寄味道 送别 挽周检讨母 送武官之任 送南宁州判 送人归蜀 送人归省 忆高味道 送僧归淛 送县令致仕 送太学生陈珙南还 送人之池阳 送文令尹之贑县 送

  • 隗嚣公孙述列传第三·范晔

    隗嚣 公孙述隗嚣字季孟,天水成纪人也。少仕州郡。王莽国师刘歆引嚣为士。歆死,嚣归乡里。季父崔,素豪侠,能得众。闻更始立而莽兵连败,于是乃与兄义及上BD6A人杨广、冀人周宗谋起兵应汉。嚣止之曰:「夫兵,凶事也。宗族何辜!」

  • 列传第六十三 二李马路·欧阳修

    李嗣业,字嗣业,京兆高陵人。长七尺,膂力绝众。开元中,从安西都护来曜讨十姓苏禄,先登捕虏,累功署昭武校尉。后应募安西,军中初用陌刀,而嗣业尤善,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马灵察为节度,出战必与俱。高仙芝讨勃律,署嗣业及中郎将田

  • 记事珠 全文·冯贽

      ●读书数真珠以记   于授幼时,家以绿真珠胜为帘押。授读书,数真珠以记,日辄一遍。   ●玉女进食   嵩高山下有石室,名谟觞,内有仙书无数,昔之人方曰:“读书于内,玉女进以饮食”。   ●马嵬锦袜   杨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六·佚名

    万历二十二年八月丙午朔霍州地震○ 上既从兵部尚书石星之请欲尽叙东征功次而兵科都给事中吴文梓等争之谓平壤三战乃王京以前事今釜倭未归川兵未撤小西飞未还新经略初遣不可遽为完局且复将亡之国而归之朝鲜或难以罪掩

  • 一五一六 谕《巴勒布纪略》《廓尔喀纪略》《安南纪略》均已颁行着毋庸补入·佚名

    一五一六 谕《巴勒布纪略》《廓尔喀纪略》《安南纪略》均已颁行着毋庸补入嘉庆八年五月初九日嘉庆八年五月初九日奉旨:巴勒布、廓尔喀、安南《纪略》,事在四库全书告成以后,且均已颁行,着毋庸补入。所有现在补缮排架各事

  • 卷二十六·司马贞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索隐卷二十六 唐 司马贞 撰 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 击劎【吕氏春秋劎伎云持短入长倏忽纵横之术也魏文典论云余好击劎善以短乘长是也】名犬子【孟康云爱而字之也】旣学【按秦密云文翁遣相如受七经

  • 十年·

    (甲子)十年大明弘治十七年春正月1月1日○朔癸亥,進曲宴于內,御仁政殿,行會禮宴。○司饔提調柳子光啓:「進膳大盤甚重難擧,請分盛二盤,以便進止。」傳曰:「人臣於君前,若敬謹則豈難擧之?子光不當言,承旨亦不當啓,其鞫子光。」1月2日

  • □□第六十四(阙)·墨子

    (阙)

  • 卷十三·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十三宋 魏了翁 撰乡射三旅酬讫司正降使二人为无算爵司正降复位 释曰自此尽唯賔论举觯于賔与大夫为无算爵之事云司正降复位者司正当监旅酬讫故降使二人举觯于賔与大夫为无筭始也二人主人之賛

  • 卷十·范家相

    钦定四库全书诗沈卷十柳州府知府范家相撰豳七月周礼迎暑迎寒则龡豳诗祈年于田龡豳雅祭蜡龡豳颂【籥章氏】郑氏三分七月之诗既无所据而后儒迄无定论朱子以雅之楚茨四篇或为豳雅颂之噫嘻四篇或为豳颂亦未确指以为是也窃

  • 佛说长者子懊恼三处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舍卫城。有大长者。财富无数。田宅牛马。不可称计。家无亲子。其国俗法。若无子者。寿终之后。财没入官。长者夫妇

  • 罗云忍辱经·佚名

    西晋沙门法炬译  阿难曰。吾从佛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鹙露子与罗云俱。以平旦著衣法服。执持应器。入城求食。时有轻薄者。逢见两贤。意念曰。瞿昙沙门。第一弟子。与罗云分卫。即兴毒意。取地

  • 外道问圣大乘法无我义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众中。尔时外道。有疑欲决。迷大乘行。来至佛所。稽首恭重。合十指掌。问无我义。大丈夫。是一切智。常说此身无我。若身无我本性亦无

  •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第五·法藏

    魏国西寺沙门法藏撰不敬请法戒第六初制意者。诸佛所师谓是法。菩萨理应敬人重法灭身求请。而反露踞傲轻慢人法。失道之甚故须制也。二次第者。前则于失者不教诲。今则于得者不敬请也。三释名者。轻人慢法名不敬请。戒

  • 揭傒斯全集·揭傒斯

    诗文别集,十八卷,诗九卷,又名《揭文安公全集》、《文安集》、《秋宜集》等。诗文别集。元揭傒斯撰。各本卷数不一。揭傒斯,字曼硕,生于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卒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揭源人。仁

  • 笔记·陈继儒

    明代文言笔记小说集。共二卷,明陈继儒撰。此书内容,大抵抄撮旧籍,取遗闻杂说、山水事物之类。《四库全书总目》指其为“取杂志碎语,抄录成帙,略无伦次”。每一则前都不列标题,篇幅也都不长,从数十字到数百字不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