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出 结蜃

「预结精工奇巧蜃搂一座,暗置戏房,勿使场上人见,俟场上唱曲放烟时,忽然抬出。

全以神速为主,使观者惊奇羡巧,莫知何来,斯有当于蜃搂之义,演者万勿草草」

(末扮仙人携杖上)桑田成海又成田,一霎人间已百年。拨转顶门关棙子,阿谁不是大罗仙?——自家非别,乃东华上仙是也。自从无始以来,一心好道,修炼三田,种出黄芽至宝,七返九还,成了大罗仙子,掌判东华一天之事。只因瑶池会上,有两个顽仙,一双玄女,偶犯小过,谪落人间。那顽仙托身,一个姓柳,一个姓张;那玄女托生,一在洞庭,一在东海。这四个男女,该合成两对夫妻。今日二女在蜃楼眺望,柳生在海上闲行,不但有仙凡虚实之分,又有海水沧波之隔。若无神仙暗渡,两边怎得相亲?我便到海滨之上,去接引他们一番,有何不可。(行介)

〖皂罗袍〗离却清虚宫殿,倩红云一朵,扶下遥天。人看那洋洋大海诧无边,俺觑着盈盈一水才如练。只见些霏霏似雨,鼋鼍喷涎;濛濛似雾,蛟龙吐烟。待要把琼楼十二凭空建。(下)

(四人一扮鱼、一扮虾、一扮蟹、一扮鳖同上)虾肥鱼大鳖裙长,螃蟹横行势更强;把守龙宫称四杰,千年不怕网罗张。

(虾)自家虾元帅是也。

(蟹)自家蟹将军是也。

(鱼)自家鱼参政是也。

(鳖)自家鳖相公是也。

(合)我们四个都是东海龙王的兵将。千岁今日传令,叫我们嘘气成云,吐涎作雾,结成一座蜃搂,待两位公主游玩。我们还是那一个吐起?

(虾、蟹、鳖)鱼哥吐起。

(鱼、蟹、鳖)虾哥吐起。

(鱼、虾、鳖)蟹哥吐起。

(鱼、虾、蟹)鳖哥吐起。

(鱼)不要你推我,我推你,自古道,有事弟子服其劳。但是职分尊的、年纪大的、本事高的,预先立过一边,等那卑幼无能的吐起,一个一口,周而复始就是了。

(众)有理,有理。

(鱼)我们先序尊卑。水族里面是甚么居长?

(众)龙为水族之长,那一个不晓得。

(鱼)龙是甚么变的?

(众)鱼变的。

(鱼)这等,我只少得一变了,难道不比你们尊些?

(立过一边介)

(虾)如今要序齿了。有须的年长,无须的年幼。我是有须的,你们有没有?

(蟹、鳖摸嘴介)我和你没有,让他罢。

(虾立过一边介)

(蟹)我们要比本事了。大家现出本相来,伏在地下爬,爬得快的就是大,爬得慢的就是小。

(鳖)就依你。

(各作本相,满场爬介)

(蟹急爬、鳖赶不上立起介)呸!被他骗了。他是八只脚,我是四只脚,那里走得他过?罢,罢,罢!就是我吐起。

(背介)是便是了。他们方才说过:有事弟子服其劳。若还只管叫我吐,岂不吐死人?须要想个躲懒之法。我有道理。

(向鬼门吃烟,转身吐气介)

(吐毕,伏地缩头不动介)

(众连叫“鳖哥”,鳖不应介)

(众)怎么?难道吐死了不成?

(向壳上乱敲,鳖不动介)

(鱼背对众介)我知道了,这是个躲懒的法子。待我要他伸出头来。(高叫介)我们气吐完了,蜃楼结成了,大家都去报功。

(鳖伸头高叫介)让我先走。

(众笑介)你方才死了,怎么又活过来?

(鳖)列位不要见笑,出征的时节缩进头去,报功的时节伸出头来,是我们做将官的常事,不足为奇。如今到蟹哥吐了。

(蟹照前吃烟,缓缓吐介)

(鳖)你方才走路,那样走得快;怎么吐气,这样吐得迟?

(蟹)不瞒列位讲,我做将官没有别样本事,只学得个会走。

(虾)如今到我了。(照前吃烟,吐一口鞠一鞠,连吐连鞠介)

(众)吐便吐罢了,只管打恭做甚么?

(虾)列位岂不知道?我外面是个空壳,里面没有一根骨头;若不鞠躬尽礼,怎么挣得这口气来?

(鱼)你们都吐得不好,待我吐个好的。(照前吃烟,吐介)

(众掩鼻介)吐便吐得好,只是有些鲞鱼气息。停一会公主闻见了,只怕要恶心起来。

(鱼)不妨,不妨,这种气息,男子便闻得出,妇人是闻不出的。

(众)怎见得?

(鱼)俗语说得好,别人的屁臭,自己的屁香。妇人身上,个个有些鲞鱼气息,所以闻不出来。

(众笑介)

(鱼)我们轮流吐气,耽搁工夫,后面的气吐出来,前面的气又散了,蜃楼如何结得起?如今大家立定身子,一齐喷吐,使他聚而不散,方才有用。

(众)说得有理。大家立过来。

(四人并立,一面唱,一面放烟作蜃气介)

〖北清江引〗(合)(每唱一句,连喷三口介)如云似雾还疑霰,铺,铺,铺!五色光明炫;铺,铺,铺!须臾蜃气凝,铺,铺,铺!顷刻楼台现。铺,铺,铺!吹得我这四部阴兵都气喘。铺,铺,铺!

(烟气放尽,忽现蜃楼介)我们吹得上气不接下气,口涎连着鼻涕;且喜蜃楼结成,大家去报千岁。(同下)

〖皂罗袍〗(小生上)遥望丹楼如电,果然好一座蜃楼,抵多少雕栏十二,曲庑三千。红尘难到水中天,清虚不与蓬莱远。这海边呵!好一似牛郎牧处,萧萧旷原;那楼上呵!好一似天孙织所,凄凄可怜。俺便做个填桥乌鹊行方便!

不免将拄杖掷去,变做一条长桥,待柳生来时,度将过去便了。(掷杖介)

非是神仙多事,只因才貌堪怜。

暂学长房缩地,权为娲氏补天。

猜你喜欢
  卷六百一十六·彭定求
  卷一百四十八·彭定求
  沈唐·唐圭璋
  李壁·唐圭璋
  元诗选初集乙集目录·顾嗣立
  卫立中·隋树森
  十五、元南戏之文章·王国维
  跋·戴梓
  冥 思·林徽因
  款步(一)·戴望舒
  四集卷三十五·乾隆
  提要·孙存吾
  卷三百七十·陈廷敬
  竹素山房诗集巻一·吾丘衍
  第七出 灯下搭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佚名

    正德十四年春正月丙申朔 上在太原府文武百官于奉天门行遥贺礼○命妇朝 慈寿皇太后 皇后于宫中○戊戌宣宗章皇帝忌辰驸马都尉蔡震祭 景陵如常仪○是日 车驾发太原○庚子发河东运司银四万两于山西以实军储从巡抚都御史

  • 卷之八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第三十六章 南北朝的始末·吕思勉

    南北朝的对立,起于公元420年宋之代晋,终于公元589隋之灭陈,共170年。其间南北的强弱,以宋文帝的北伐失败及侯景的乱梁为两个重要关键。南朝的治世,只有宋文帝和梁武帝在位时,历时较久。北方的文野,以孝文的南迁为界限,其治乱

  • 罗·张廷玉

    罗玘,字景鸣,南城人。博学,好古文,文章追求奇特深奥。四十岁时,向朝廷纳粟而得入国子监学习。当时,丘浚为国子监祭酒,规定南人不得留在北京国子监,玘极力请求,浚骂他说:“你识几个字,如此之倔强!”罗 玘回答说:“只有宫中秘藏

  • 二、经济与地理类·佚名

    45.宜禾里公孙益、有田一顷四亩。西支。(A)苻。(左侧刻齿内)(B)(Ⅰ0109②:18)46.委粟里孙强、田一顷五十亩……(A)府。(左侧刻齿内)(B)(Ⅰ0109S:101) 47.破胡里王平文、田一顷卅五亩……(A)苻。(左侧刻齿内)(B)(Ⅰ0109S:1

  •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二·允禄

    条奏内称凡议政大臣及九卿防议事件但传令防集并不开明时刻以致前后继到参差不齐诸王大臣各有职守若先到者乆待后来之人不但各悮所司事务而彼此不能觌面亦难和集议仰请嗣后凡交防议事件令承行之部与承行之旗将齐集时

  • 第十三章 五卅惨案和中国民族运动的进展·吕思勉

    近代的外侮,和前代不同。前代的外侮,只是一个政治问题,近代则兼有经济、文化诸问题。非合全民族的力量奋斗,无以图存。这是孙中山先生所以要提倡民族主义的理由。从中山先生提倡而后,我民族就渐渐的觉悟;而其实际的运动,也就

  • 经济文衡续集卷十三·佚名

    宋 滕珙 撰荒政类下【浙东赈济】申请前后救荒合行事件是嵗辛丑先生任满到家秋七月以修举荒政除直秘阁以前所劝出粟人未推恩不拜诰至复辞九月改除浙东提举时荐饥遂即日上道仍乞奏事冬十月堂帖报出粟人已推恩乃受前职

  • 双桥随笔卷五·周召

    凤县知县周召撰徐勉王僧防顔之推司马光皆有训子语而之推勉学篇更为警切其中摹写不学之人如云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谓自足安能自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防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黙低头欠伸而已又云自荒

  • 憍陈如品馀·佚名

    尔时须跋陀罗。从佛闻说大般涅槃甚深妙法。而得法眼见法清净。爱护正法已舍邪见於佛法中深信坚固。即从如来欲求出家。佛言:善哉善哉!须跋陀罗善。来比丘。悦可圣善入佛道。於是须跋陀罗。欢喜踊跃忻庆无量。即时须发自

  • ○慕道志仪第一·玄觉

      先观三界。生厌离故。次亲善友。求出路故。次朝晡问讯。存礼数故。次审乖适如何。明侍养故。次问何所作。为明亲承事故。次瞻仰无怠。生殷重故。次数决心要。为正修故。次随解呈简。为识邪正故。次验气力。知生熟

  • 答熊道琨张世俊问·太虚

    问:琨等阅禅家话头,觉有所疑。如谓烦恼即菩提。悟同未悟,修同未修,则释迦大可不必多事,众生亦不必修行?如烦恼非菩提,则堕分别相,与佛说不合?如云:“即”字系烦恼性与菩提性相同之谓,则其不同者安在?如说:“即”是理边,不同是事边;而

  • 卷之一·德清

    八十八祖传赞卷之一匡庐憨山释 德清 述秀水寓公 高承埏 补嘉兴上士 钱应金 较陈如尊者传阿若憍陈如尊者。阿若名也。此云解。陈那或云陈如。此云火器。姓也。以先世从事。遂以为氏。佛之母族也。以佛初出王宫入

  • 愚庵小集·朱鹤龄

    十五卷。清朱鹤龄撰。朱鹤龄,字长孺,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清初经学家。明诸生。明亡入清,专于笺疏之学,与顾炎武为友。承宋儒之学,并有所发挥。撰有《毛诗通义》、《尚书埤传》、《禹贡长笺》、《读左日钞》、《春秋

  • 六十甲子本命元辰历·佚名

    六十甲子本命元辰历,撰人不详。似出于隋唐。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为推算禄命之历书。按算命术士之说,上天每日皆有神灵轮流值日。世人出生之日(即本命元辰日)所遇当值之神,即其本命神,决定其一生命运。本书中以

  • 诊脉三十二辨·管玉衡

    诊法著作。清管玉衡撰。二卷。玉衡字侗人。为使脉理昭彰易学而著此书。刊刻于一九二三年。约万余字。分三十二个专题论辨脉理及诊脉之法。首辨诊脉大法,为脉法大略;第二至七辨,宗滑伯仁之六脉而著其所统,共叙二十九脉

  • 清代圣人陆稼书演义·戚饭牛

    古語道:百年風水輪流轉,千年田地到三村。這二句話,是說天下斷無不散之筵席,皇帝江山亦然。你想朱太祖牧牛童出身,跟隨郭子興東征西戰十六年,辛苦打成大明江山,奄有天下,定鼎南京。後來傳位於長孫简文,被燕王弒篡,遷都北京,一傳再

  • 烬宫遗录·佚名

    二卷,不知作者姓氏。专记崇祯一朝宫禁事。上卷尾注云:「长乐宫宦官钱守俊,国变后流落金阊,为黄冠后,住虞山致道观,与王君露湑往来,宫禁事皆所口述。」则作者似亦虞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