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五出 厌贫

〖浪淘沙〗(净上)终日怪寒酸,窃笑偷欢。倒赔情果掷潘安。不见些儿穷报答,空使眉攒。

我是邓家鸨母。自从把女儿送到华家,已经半月不曾过去看他。只怕姓侯的那个酸丁,倒底放这丫头不下,倚着华老爷是他好友,要时常过去走动,引偏了丫头的心,放着有钱的主子,不肯加意奉承,反与那穷鬼亲密起来,岂不误了大事!已曾着平头前去打听,他不在华家就罢,若在那边,我就闯进门去,当着华老爷羞辱他一场,消我的闷气,有何不可。

〖莺皂袍〗

〖黄莺儿〗前把命儿拚,辱酸丁不放宽,一任那情丝系紧终须断。等得你他年做官,前来报冤,我这肥钱已趁下千千贯。

〖皂罗袍〗富能敌贵,把黄金掷冠;财能消忿,把霆威变欢。只怕冤家要改口把相知唤!

——且等平头来回话,再作道理。

世上钱财与命关,无财命亦去人间。

只须一物能持世,理义诗书尽可删。

猜你喜欢
  弁言·杨慎
  ◆屠山长性(彦德集)·顾嗣立
  ◆李御史思衍(两山稿)·顾嗣立
  ◆陈监丞旅(安雅堂集)·顾嗣立
  序言·陈端生
  第五场·老舍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朱鼎
  第一折·关汉卿
  丁集第九·钱谦益
  甲集第十三·钱谦益
  蓝涧集巻六·蓝智
  雅颂正音巻五·刘仔肩
  卷七百六·佚名
  御选明诗卷一百二十·康熙
  自堂存藁巻四·陈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禅峰·唐圭璋

      百字谣   贺彭谦仲八月生子   中秋近也,正于门瑞气,葱葱时节。隔岁维熊占吉梦,今夕天生英杰。仙籍流芳,瑞龙毓秀,应是非凡骨。诗书勋业,妙龄行见英发。   好是日满三朝,剩陈汤饼,投辖留宾客。玉果犀钱排绮宴,窈窕歌

  • 卷七·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七      元 方回 编风怀类 晏元献类要有左风怀右风怀二类男为左女为右今取此义以类凡倡情冶思之事止於妓妾者流或记辞寓讽而有正焉不皆邪也其或邪也亦以为戒而不践可也 五言【十二首

  • 总目·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御定历代题画诗类总目   总集类卷一    天文类诗八十八首卷二    天文类诗八十八首卷三    地理类诗五十七首卷四    地理类诗四十二首卷五    地理类诗五十七首

  • 苏州夜话·田汉

    登场人物:刘叔康(老画家)杨小凤(女学生)卖花女其他男学生甲、乙、丙、丁时代:现代地方:苏州某饭店邻接小厅一室老画家率其画徒五六人来苏州写生,下榻苏州饭店,此时适由郊外畅游归寓,各人画布上皆取得自然的断片若干,左侧学生甲,正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十七、程颢提出的选拔人才·雍正

      十七、程颢提出的选拔人才方法在宋代已经证明行不通,难道能够在本朝实行的通吗?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前曾静供内有“国家取士之法,宜当参用程明道所议宋熙宁间取士,损益斟酌行之方为更美”之语。查程子熙宁取

  • 石匮书后集卷第十四·张岱

    流寇死事诸臣列传傅宗龙孙传庭杨文岳宋一鹤冯师孔徐标刘熙祚金毓峒关永杰蔡道宪徐学颜李贞黎弘业锺鼎铉吴从义王行俭张绍登杨暄萧汉费曾谋刘振之阮之钿王汉赵士宽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弘治十二年七月己未朔孟秋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门之神○户部奏直隶永平每岁存留夏税绢二千一百余疋尚未足以给山海等八卫所官军折俸之用请自今岁以后民该纳绢者每疋折银七钱至官军支绢时每疋给银五钱余银二钱以补不足

  • 京口耆旧传卷二·刘宰

    米黻【子友仁】虞申曽布【弟开从子统等】俞康直王汉之【弟涣之等】许孙荩都絜杨樗年张扶【弟瑾】吴交如霍箎田晓姜谦光【刘倬等】米黻字元章自言黻即芾也故又作芾太原人其父尝家襄阳未几迁丹徒故国史书曰吴人其先以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二上·袁枢

    宋 袁枢 撰肇忠用事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夏六月戊辰魏追尊皇妣高氏为文昭皇后配飨高祖增修旧冢号终宁陵追赐后父飏爵勃海公諡曰敬以其嫡孙猛袭爵封后兄肇为平原公肇弟显为澄城公三人同田受封魏主素未识诸舅始赐衣帻引见

  • 窦建德传·刘昫

    窦建德,贝州漳南县人。年轻时,把履行诺言看得很重。曾经有个同乡死了父母,家境贫寒无力安葬,当时窦建德正在耕田,听到后直叹气,立即放下农活,主动送去办理丧事所需要的全部财物,因此深受乡亲们称赞。原先,他当过里长,因犯法逃出

  • 卷二百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三经籍考【三】经【书 诗】日讲书经解义十三卷康熙十九年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库勒纳等奉敕编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天生民而立之君非特予以崇高富贵之具而已固将副教养之责使四海

  • 史记正义佚序·司马迁

    泷川资言[日本] 撰并注, 抄录自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张守节正义不传,四库全书提要既论之矣。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亦云。吴郡志人物门云,前汉角里先生,吴人,史记正义引周树洞历云。姓周,名術,字元道,太伯之后,汉高祖时,与东

  • 宣公(元年~十八年)·左丘明

    宣公元年【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夏,季孙行父如齐。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公会齐侯于平州。公子遂如齐。六月,齐人取济西田。秋,邾子来朝。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晋赵盾帅

  • 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孔子

    【原文】 子夏之门人间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①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注

  • 菩提行經卷第二·欧阳竟无

      聖龍樹菩薩集頌   宋西天中印度惹爛馱囉國三藏明教大師天息災奉詔譯   [一]菩提心忍辱波羅蜜多品第四   [二]奉行諸善業 施戒而先導 供養於如來 百千劫無盡.   修行於羼提 瞋罪而不立 觀種種體空 

  • 大乘之革命·太虚

    佛法之于众生,有因循者,人天乘是;有半因循半革命者,声闻、缘觉之二乘是;而大乘则唯是革命而非因循。故大乘法,粗观之,似与世间政教学术诸善法相同;细按之,则大乘法乃经过重重革命,达于革命澈底之后──谓大涅槃,乃建立为法界缘起

  • 卷第十(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十(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一分之六悔过法佛在舍卫城。尔时和伽罗母优婆夷。信乐佛法常供养沙门。为人长雅。其后以信出家。少欲知足多致供养。乞食持归。见一比丘问言。何故行此。答言。乞

  • 卷第十四·昙噩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淛东沙门 昙噩 述 戒学 弘法科(四) 唐僧晃 绵州涪城南昌冯氏子。躯干颀硕。貌气雄毅。学博材敏。幼负乡里誉。尝梦手持日月。坐太虚中。自视光采晃然。因即以立名焉。苦求父母出家。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