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论
或问琵琶,曰,“高明则诚者,温之永嘉人,以《春秋》中元至正乙酉榜,授处州录事,调浙江阃幕都事,转江西行台掾,又转福建行省都事。方国珍聘置幕下,不行。旅寓明州,以词曲自娱,因感刘后村之诗‘死后事非谁管得,满村争唱蔡中郎’之句,乃作《琵琶记》。有王四者,以学闻,则诚与之友善,劝之仕,登第,即弃其妻而赘于不花太师家,则诚恶之,故作此记以讽谏。名之曰《琵琶》者,取其头上四‘王’为王四云尔,元人呼牛为‘不花’,故谓之牛太师,而伯喈曾附董卓,乃以之托名也。高皇帝微时,尝奇此传,及登极,召则诚,以疾辞。使者以传进,上览之,曰,‘《五经》、《四书》,在民间譬诸五谷,不可无,此传乃珍馐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及卒,陆德旸以诗吊之曰,‘乱离遭世变,出处叹才难。坠地文将丧,忧天寝不安。名题前进士,爵署旧郎官。一代儒林传,真堪入史刊。’又陶南村《说郛》载唐人小说,“牛相国僧孺之子繁与同人蔡生邂逅文字交,寻同举进士,才蔡生,欲以女弟适之。蔡已有妻赵矣,力辞不得。后牛氏与赵处,能卑顺自将。后蔡仕至节度副使。牛同,蔡同,赵同,而牛能卑顺又同,南村又与东嘉同时,会稽、温州又同省,则《琵琶》之作,必是为繁,王四云云,以其有四王而揣摩之也。要之传奇皆是寓言,未有无所为者,正不必求其人与事以实之也。即今《琵琶》之传,岂传其事与人哉,传其词耳。词如《庆寿》之《锦堂月》、《赏月》之《本序》、《剪发》之《香罗带》、吃糠之《孝顺儿》、《写真》之《三仙桥》、《看真》之《太师引》、《赐燕》之《山花子》、《成亲》之《画眉序》,富艳则春花馥郁,目眩神惊,凄楚则啸月孤猿,肠摧肝裂,高华则太华峰头,晴霞结绮,变幻则蜃楼海市,顷刻万态。他如《四朝元》、《雁鱼锦》、《二郎神》等折,委婉笃至,信口说出,略无扭捏,文章至此,真如九天咳唾,非食烟火人所能办矣,然白璧微瑕,岂能尽掩,寻宫数调,东嘉已自拈出,无庸再议,但诗有诗韵,曲有曲韵,诗韵则沈隐侯之四声,自唐至今,学人韵士兢兢守如三尺,罔敢逾越,曲韵则周德清之《中原音韵》,元人无不宗之。曲之不可用诗韵,亦犹诗之不敢用曲韵也。假如今有诗人于此,取上平十三元一韵,以元、轩、冕等字与先韵叶,以昆、温、门、孙等字与真韵叶,以烦、幡、潘、藩等字与寒、删二韵叶,不几笑破人口乎,何至于曲,而独可通融假借也,且不用韵,又奚难作焉,今以东嘉《瑞鹤仙》一阕言之,首句火字,又下和字,歌麻韵也,中间马、化、下三字,家麻韵也,日字,齐微韵也,旨字,支思韵也,也字,车遮韵也,一阕通止八句,而用五韵。假如今人作一律诗而用此五韵,成何格律乎,吟咀在口,堪听乎,不堪听乎,通本不出韵乎,寂寂不可多得,‘飞絮沾衣’外,‘帘幕风柔’止出一韵,末句“谋”字,,‘绿成阴’,‘玳筵开处’,‘思量那日’,四五套而已矣,若其使事,大有谬处,《叨叨令》末句云‘好一似小秦王三跳涧’,《鲍老催》句‘画堂中富贵如金谷’,不应伯喈时已有唐文皇、石季伦也,《赏荷》出内《烧夜香》末句云‘卷起帘儿,明月正上’,明明是夜景矣,何以下《梁州序》云‘昼长人静好清闲,忽被棋声惊昼眠’,又第四阕内‘柳阴中忽噪新蝉,见流萤飞来庭院’,蝉声不应与萤火并出。或人曲护其短,乃曰,‘此通一日而言’。此大不通之论。一日之间,自有定序,从早而午,从午而暮,未有早而倏暮,暮又午也。或又以《赏荷》、《赏月》俱非东嘉作,乃朱教谕增入。朱教谕,吾不知其人,《赏荷》之出其手,有之。《赏荷》之‘楚天过雨’,雄奇艳丽,千古杰作,非东嘉谁能办此,《埽松》而后,粗鄙不足观,岂强弩之末力耶,抑真朱教谕所补耶,真狗尾矣,内有伯喈奔丧《朝元令》四阕,调颇叶,吴江沈先生已辨其非矣。故余以为东嘉之作,断断自《埽松》折止,后俱不似其笔。王弇州一代宗匠,文章之无定品者,经其品题,便可折衷,然于词曲不甚当行。其论《琵琶》也,曰,‘则诚所以冠绝诸剧者,不惟琢句之工,使事之美而已。其体贴人情,委曲必尽,描写物态,仿佛如生,问答之际,了无捏造,所以佳耳。至于腔调微有未谐,譬如见钟、王迹,不得其合处,当精思以求诣,不当执末以议本也。’夫‘作曲先要明腔,后要识谱,切记忌有伤于音律’。此丹丘先生之言也。腔调未谐,音律何在,若谓不当执末以议本,则将抹杀谱板,全取词华而已乎,”
何元郎,良俊,谓施君美《拜月亭》胜于《琵琶》,未为无见。《拜月亭》宫调极明,平仄极叶,自始至终,无一板一析非当行本色语,此非深于是道者不能解也,弇州乃以“无大学问”为一短,不知声律家正不取于弘词博学也,又以“无风情、无稗风教”为二短,不知《拜月》风情本自不乏,而风教当就道学先生讲求,不当责之骚人墨士也。用修之锦心绣肠,果不如白沙鸢飞鱼跃乎,又以“歌演终场不能使人堕泪”为三短,不知酒以合欢,歌演以佐酒,必堕泪以为佳,将《薤歌》、《蒿里》尽侑觞具乎,
《琵琶》、《拜月》而下,《荆钗》以情节关目胜,然纯是倭巷俚语,粗鄙之极,而用韵却严,本色当行,时离时合。
《香囊》以诗语作曲,处处如烟花风柳。如“花边柳边”、“黄昏古驿”、“残星破瞑”、“红入仙桃”等大套,丽语藻句,刺眼夺魄。然愈藻丽,愈远本色。《龙泉记》、《五伦全备》,纯是措大书袋子语,陈腐臭烂,令人呕秽,一蟹不如一蟹矣。
此后作者辈起,坊刻充栋,而佳者绝无。
徐髯仙,霖,《柳仙记》,事见《幽怪录》,词亦古质,然寂寥践浅,斤两不足。谷子敬先已有《度城南柳》,不堪并观。
李伯华,开先,《林冲宝剑记》,“按龙泉”阕亦好,余只平平。《韩信登坛记》,即《千金记》,本元金志甫《追韩信》来,今似追《点将》全用之。
郑虚舟,若庸,,余见其所作《玉玦记》手笔,凡用僻事,往往自为拈出,今在其从侄学训,继学,处。此记极为今学士所赏,佳句故自不乏,如“翠被拥鸡声,梨花月痕冷”等,堪与《香囊》伯仲。《赏荷》、《看潮》二大套,亦佳。独其好填塞故事,未免开饤饾之门,辟堆垛之境,不复知词中本色为何物,是虚舟实为之滥觞矣,乃其用韵,未尝不守德清之约。虚舟尚有《四节记》,不足观已。
张伯起先生,余内子世父也,所作传奇有《红拂》、《窃符》、《虎符》、《扊扅》、《灌园》、《祝发》诸种,而《红拂》最先,本《虬髯客传》而作,惜其增出徐德言合镜一段,遂成两家门,头脑太多。佳曲甚多,骨肉匀称,但用吴音,先天、帘织随口乱押,开闭罔辨,不复知有周韵矣。最可笑者,弇州先生之许《红拂》也,曰,“《红拂》有一佳句,曰‘爱他风雪耐他寒’,不知其为朱希真词也”云云。余一日过伯起斋中。谈次问,“此句用在何处,觅之不得。”伯起笑曰,“王大自看朱希真红拂耳,似未尝看张伯起《红拂》也”相与一笑。近见方刻李卓吾批点《红拂》,大要谓,“红拂一妇人耳,而能物色英雄于尘埃中”。是赞《虬髯传》中红拂耳,亦未尝赞张伯起红拂也。知音之难如此。此外《灌园》亦俊洁,《窃符》亦豪迈,余不甚行。
自此吴江顾大典有《义乳》、《青衫》、《葛衣》等记,皆起流派,操吴音以乱押者,清峭拔处,各自有可观,不必求其本色也。
梅禹金,宣城人,作为《玉合记》,士林争购之,纸为之贵。曾寄余,余读之,不解也。传奇之体,要在使田畯红女闻之而然喜,悚然惧,若徒逞其博洽,使闻者不解为何语,何异对驴而弹琴乎。昔翟资政异喜作才语,虽对使令亦然,有庖者艺颇精,翟每向同官称之。后稍懈,众以嘲翟,翟呼使数之曰,“汝以刀匕微能,数见称赏,而敢疏嫚若此,使众人以责膳夫之罪,还责汝主,于汝安乎,”左右皆匿笑,而庖者竟不解作何语。余谓,若歌《玉合》于筵前台畔,无论田畯红女,即学士大夫,能解作何语者几人哉,徐彦伯为文,以凤阁为“鸥门”,龙门为“虬户”,当时号“涩体”。樊宗师《绛州记》,至不可句读。文章且不可涩,况乐府出于优伶之口,又于当筵之耳,不遑使反,何暇思维,而可涩乎哉,滥觞于虚舟,决堤于禹金,至近日之《箜篌》而滔滔极矣。禹金旋亦自悔,作《长命楼》,自谓,“调归宫矣,韵谐音矣,意不必使老媪都解,而亦不必傲士大夫以所不知。”余尤以为末尽然也,《玉合记榴花泣》第二阕内有句云,“离肠枨触断无些”。自音云,“枨,音橙”。不知所出,亦不能解。一日观山谷诗云,“莫若嚣号惊四邻,推床破面掁触人。”然后知枨当作“掁”,从手,不从木,音撑。掁触,见《涅盘经》,山谷用之诗,已自僻涩,禹金乃用之作曲。然则三藐、三菩提,尽曲料耶,此体最易惊俗眼,亦最坏曲体,必不可学。
《题红》,王伯良,驻德,作——伯良,屠长卿之友——长卿深许可之,谓,“事固奇矣,词亦斐然。》今观其词,使事响于禹金,风格不及伯起,其在季、孟之间乎,独其结构如搏沙,开阖照应,了无线索,每于紧处散缓,是又大不如伯起者也。至其自序《题红》,则曰,“周德清《中原音韵》,元人用之甚严,自《拜月》、《伯喈》始决其藩。传中惟齐微之于支思,先天之于寒山、桓欢,沿习已久,聊复通用,庚青之于真文,廉纤之于先天间借一二字偶用,他韵不敢混用一字。至北调诸曲,不敢借用,以北体更严,存古典刑也。”夫《琵琶》出韵,是诚有之,《拜月》何尝出韵,且二传佳处不学,独学其出韵,此何说也,此何说也,若曰严于北而宽于南,尤属可笑。曲有南北,韵亦有南北乎,袁西野有一《清江引》,专诮不用韵作曲者,云,“沈约近来憔悴损,打不开糊涂阵。五言一小词,四句押三韵。提来到口边头煞力子忍。”
邑人孙梅锡,柚,作《琴心记》,亦有纤句。
王雨舟改北《王允连环记》为南,佳,李日华改北《西厢》为南,不佳,然其《四景记》亦可观。陆天池亦有《南西厢》,亦不佳,《明珠》却绝有丽句,闻非一手所成,乃兄给事粲亦助之,当不谬,其声价当在《玉玦》上。沈涅川《双珠》、《分鞋》,小儿号嗄。
梁伯龙,辰鱼,作《浣沙记》,无论其关目散缓、无骨无筋、全无收摄,即其词亦出口便俗,一过后便不耐再咀,然其所长,亦自有在,不用春秋以后事,不装八宝,不多出韵,平仄甚谐,宫调不失。亦近来词家所难。独一最可笑,而人不知,吴、越之在当时,称王久矣,王则车马、服御、位号、称呼俨然一天子矣,故有郊台,有柴望,夫差、勾践亦偃然不复知有周天王矣,而胥、嚭、种、蠡称曰“主公”,何也,孟子在梁,称惠王曰“王好战”,不闻主公惠王也,在齐称宣王曰“今王发政施仁”,不闻主公宣王也,此何异三家村童子不知厥父称呼,而曰“我家老子”也,陋甚矣,
沈光禄,璟,著作极富,有《双鱼》、《埋剑》、《金钱》、《鸳被》、《义侠》、《红蕖》等十数种,无不当行。《红蕖》词极赡,才极富,然于本色不能不让他作。盖先生严于法,《红蕖》时时为法所拘,遂不复条畅,然自是词家宗匠,不可轻议。至其所著《南曲全谱》、《唱曲当知》,订世人沿袭之非,产俗师扭捏之腔,令作曲者知其所向往,皎然词林指南车也,我辈循之以为式,庶几可不失队耳。
《昙花》、《彩毫》,屠长卿,隆,先生笔,肥肠满脑,莽莽滔滔,有资深逢源之趣,无捉衿露肘之失,然又不得以浓盐、赤酱訾之,惜未守沈先生三章耳。
玉茗堂四传,临川汤若士,显祖,先生作也。其《南柯》、《邯郸》二传,本若士臧晋叔,懋循,先生所作元人弹词来。晋叔既以弹词造其端,复为改正四传以订其讹,若士忠臣哉,晋叔最爱余诸传,逢人便说,且托友人相邀过彼,而余贫老不能往。未几而晋叔物化,负此知己,痛哉,晋叔不闻有所构撰,然其刻元人杂剧多至百种,一一手自删定,功亦不在沈先生下矣。
近日袁晋作为《西楼记》,调唇弄舌,骤听之亦堪解颐,一过而嚼然矣,音韵宫商,当行本色,了不知为何物矣。
《彩霞》出一优师所作,曲虽俚,然间架步骤,亦自可观,较之《西楼》,虽为彼善。此外非复知矣。
若夫散词、小令,则家和璧而人隋珠,未易枚举,试数其人,则周宪王、赵口口王、刘诚意、王威宁、杨邃庵、顾未斋、陈大声、祝希哲、唐伯虎、张伯起、沈青门、王稚钦、李空同、杨用修、王敬夫、康德涵、韩苑洛、金白屿、杨君谦、常明卿、谷继宗、何粹夫、王舜井、王渼陂、王浚川、谢茂秦、陆之裘、陈石亭、何太华、许少华、王辰玉,彼皆海岳英灵,文章巨擘,羽翼大雅,黼黻王猷,正业之外,游戏为此,或滔滔大篇,或寥寥小令,含金跨元,真所谓种种殊别,新新无已矣。
北词,晋叔所刻元人百剧及我朝谷子敬《三度城南柳》、《闹阴司》,贾仲名《度金童玉女》,王子一《刘阮天台》,刘东生《月下老世间配偶》,丹丘先生《燕莺蜂蜨》、《复落娼》、《烟花判》,俱曾一一勘过。
马东篱、张小山自应首冠,而王实甫之《西厢》,直欲超而上之。盖诸公所作,止于四折,而《西厢》则十六折,多寡不同,骨力更陡,此其所以胜也。昔人评者,谓“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信不诬也。实甫之传,本于董解元,解元为说唱本,与实甫本可称双璧。实甫《丽春堂》剧,不及《西厢》。
《西厢》后四出,定为关汉卿听补,其笔力回出二手,且雅语、俗语、措大语、白撰语层见叠出,至于“马户”、“尸巾”云云,则真马户尸巾矣,且《西厢》之妙,正在于《草桥》一梦,似假疑真,乍离乍合,情尽而意无穷,何必金榜题名、洞房花烛而后乃愉快也,丹丘评汉卿曰,“观其词语,乃在可上可下之间,盖所以取者,初为杂剧之始,故卓以前列。”则王、关之声价,在当时已自有低昂矣。王弇州取《西厢》“雪浪拍长空”诸语,亦直取其华艳耳,神髓不在是也。语其神,则字字当行,言言本色,可为南北之冠。王渼陂句“望东华人乱拥,紫罗襕老尽英雄”。此《水仙子》也,弇州题作《折桂令》,卤莽可知矣。至于实甫之意,谓元微之通于姑之子而托名张生,是不必核。《三家村老委谈》。
猜你喜欢 胡夫人·唐圭璋 卷一·阮阅 第四折·杨景贤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七·杨慎 卷三十六·白居易 北郭集卷二·徐贲 樗庵类槀卷二·郑潜 卷六·王昶 五集卷九十二·乾隆 五集卷八十二·乾隆 卷八·韩淲 卷275 ·佚名 卷三百三十二·曹学佺 建康集补钞·管庭芬 卷二·张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