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六出 二妻思望

【念奴娇】〔旦上〕野棠花落。渐残红飘尽。暮春时节。上苑才郞频入梦。一枕银屛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时飞燕能说。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绿鬓不归魂梦冷。望断长安。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奴家自从邹郞赴选之后。眼望旌旗。耳听消息。且喜他与林家叔叔二龙竞奋。双凤齐飞。高科少年。天从人愿。前日府县已送过旗扁。但不知我相公该选何职。官居何地。归期未卜几时。正是上国观光。虽庆云龙风虎。幽闰离况。难禁寡鹄孤鸾。且待婶婶出来。与他排遣。

【花心动】〔贴上〕晓梦惊残。听流莺几啭。衔花声咽。宝镜羞临。彩线慵拈。对春风欲语无言。僊郞已逞看花眼。怕糟糠不似初年。愿琴声瑟调。常无间歇。

〔浪淘沙〕蹙损远山眉。幽怨谁知。罗衾滴尽泪胭脂。春色上林遥望处。千里莺啼。惆怅阻归期。人在天涯。淸风频动小桃枝。正是消魂时候也。撩乱花飞。〔相见介贴〕伯母。孤蒲弱柳。久寓他乡。红杏碧桃。喜攀上苑。但妇顺虽供乃职。夫荣未测其心。名缰利锁。常留远塞孤臣。楚馆秦楼。易动少年司马。情或迁于少艾慕君。信必负乎死生契阔。我等虽庆春闱之捷。难逢昼锦之游。不免愈添愁思。〔旦〕婶婶。良人同贵。薄命有依。奴辈旣非买臣之妻。二郞谅无王魁之行。玉音在迩。海誓难忘。但身旣列于缙绅。情难恋乎衾枕。古人四月取涂山。未免八年治洪水。窃恐他洒泣登舟。征帆远托。澄淸揽辔。合剑无期。只得忍耐而已。〔贴〕伯母。看几点落花。听数声啼鸟。当此暮春天气。眞个好伤情也。〔旦〕婶婶。剩半窗明月。留一榻淸风。纵然独坐香闺。借此自能排遣。〔持帕拭泪〕

【香罗带】〔旦〕归鸦噪夕阳。柴扉乍关。此时风景添凄怆。天涯游子未应归也。临晚镜。觑花钿。昨宵泪迹还存半。倦看梁上也。燕坠泥巢落碎香。

【前腔】〔贴〕窗棂漏晚阳。月斜半山。黄昏寂寞愁怀满。画眉人去景萧疎也。腰瘦损。带围宽。玉容不似当初样。忍看窗外也。蝶带余花扑细香。

【生查子】〔付末上〕鱼书慰好音。客路多劳攘。昨日水云乡。今日钱塘上。〔见介〕

二位奶奶。林相叩头。〔旦贴〕呀。林相回了。起来。〔付末应介旦〕二位老爷客邸安否。〔贴〕选官曾未。〔付末〕听小人吿禀。

【刮鼓令】〔付末〕京师庆履康。荷天恩开选场。蒙吏部超迁资格。不泥平时选士方。〔旦〕二位老爷可曾选么。〔付末〕双凤喜翱翔。〔旦〕我大老爷选何职。〔付末〕大老爷呵。乘骢衣绣。亲承勑奬。〔贴〕我二老爷选何职。〔付末〕二老爷呵。行人天使馆华皇。〔旦〕旣如此。缘何着你先归。〔付末〕为泥金报喜特还乡。

〔旦〕林相。我大老爷今在何处。〔付末〕大爷选山西道御史。卽差巡察北边诸卫去了。〔贴〕我二老爷今在何处。〔付末〕二爷选行人。也差去云南安辑土官。〔旦〕他两个又分别了。〔付末〕便是。

【前腔】〔旦〕好苦也呵。郞官应上方。为羁留名利缰撇下了寒衾冷帐。苦风尘侵鬓霜。一榜也有许多进士。偏差他去巡边。王事独劳贤。登山采■〈艹巳〉。敎人凝望。〔悲介〕相公。你幸然叨沐圣恩光。又堪嗟驻驿在膻乡。

〔贴〕林相。二位老爷几时可归。〔付末〕谅在二三年间

【前腔】〔贴〕好苦也呵。闻言使远荒。顿敎人增惨伤。自当日袂分南浦。苦晨昏魂梦凉。我那一日不望着京师。极目望衡阳。鸾箫声断。频添悒怏。〔悲介〕今日呵。幸一朝身显姓名扬。又空悲寂寞滞他乡。

〔付末〕二位奶奶不须烦恼。谅二位老爷不出于二年之间。同建大功回朝。那时节共享富贵。须有日也。

【前腔】〔付末〕不须用感伤。听微言说审详。二位老爷在京呵。逢际会同沾雨露。仗旌旄分雁行。二位奶奶。他才略足勤王。忠心义气。比昔年益壮。此去呵。料应不久滞边疆。看双双昼锦共归乡。

〔旦〕春色荣华忆上林。

〔贴〕那时鸾凤久离分。

〔末〕须知愁思盈千斛。

〔合〕未必家书抵万金。

猜你喜欢
  卷五百一十·彭定求
  汪元量·唐圭璋
  何大圭·唐圭璋
  第二十章 夫人得信·屠隆
  ●后序·钟嗣成
  卷七·吕本中
  卷一百四十五·徐世昌
  卷九十二·徐世昌
  卷二百二十六·陈思
  卷五·乾隆
  第二十三回 赚娇娥大姐定计 比根基万岁生嗔·蒲松龄
  岑参诗鉴赏·佚名
  王舎人诗集卷一·王绂
  16.孟浩然:五言律诗三首·施蜇存
  提要·周巽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董解元

     【仙吕调】【恋香衾】一夕幽欢信无价,红娘万惊千怕,且恐夫人暗中知察。暂不多时阌臧眨红娘催定如花,把天般恩爱,变成潇洒。○君瑞莺莺越偎的紧,红娘道:“起来么,娘呵!”戴了冠儿把玉簪斜插。欲别张生临去也,偎人懒兜罗

  • 寒山子诗集序·寒山

    朝议大夫使持节台州诸军事守刺史上柱国赐绯鱼袋闾丘胤撰详夫寒山子者不知何许人也自古老见之皆谓贫人风狂之士隐居天台唐兴县西七十里号为寒岩每于兹地时还国清寺寺有拾得知食堂寻常收贮余残菜滓于竹筒内寒山若来即负

  • 少帝纪三·薛居正

    开运元年秋七月辛未朔,帝御崇元殿,大赦天下,改天福九年为开运元年。河北诸州,曾经契丹蹂践处,与免今年秋税。诸军将士等第各赐优给。诸州率借钱帛,赦书到日,画时罢征,出一千贯已上者与免科徭,一万贯已上者与授本州上佐云。是日

  • 卷二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十一·张廷玉

        盛应期 朱衡 潘季驯 万恭 吴桂芳 王宗沐 刘东星 徐贞明   盛应期,字思徵,吴江人。弘治六年进士。授都水主事,出辖济宁诸闸。太监李广家人市私盐至济,畏应期,投水中去。会南京进贡内官诬应期阻荐新船,广从

  • 第八十八回 兴党狱缇骑被伤 媚奸珰生祠迭建·蔡东藩

      却说魏忠贤既除杨、左诸人,遂拟力翻三案,重修光宗实录。御史杨维垣,及给事中霍维华,希旨承颜,痛诋刘一燝、韩、孙慎行、张问达、周嘉谟、王之寀,及杨涟、左光斗诸人,请旨将《光宗实录》,续行改修。又有给事中杨所修,请

  • 东行续录·马建忠

    壬午夏五月朔,复奉东行之檄,初余之西渡也,朝鲜国王知约例既开,请款者必且踵至,咨商北洋大臣张制宪树声,请余遍莅诸盟,制宪据情入告,朝议允之。故于德国使臣巴兰德之东,复檄余偕丁禹廷军门率威远扬威超勇三舶以往,与巴使会于烟台

  • 卷之二百二十一·佚名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五月癸亥朔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甲子夏至祭地于方泽遣领侍卫内大臣公坡尔盆行礼  ○乙丑仁孝皇后忌辰遣官祭陵。  ○议政大臣九卿遵上□日覆审原任吏部郎中陈汝弼一案拟陈汝弼立绞黄

  • 卷十七·叶盛

    ●水东日记卷十七释清浚广舆疆里图都御史题名御史迁谪两广地图两广方岳郡守题名○释清浚广舆疆里图袁伯长谓唐僧一行陋周畿汉志之陿,始定南北两戒,而山川之肇源止伏,一览可尽。且言其身至开平,见所谓

  • 《音乐小杂志》序·李叔同

    闲庭春浅,疏梅半开。朝曦上衣,软风入媚。流莺三五,隔树乱啼;乳燕一双,依人学语。上下宛转,有若互答,其音清脆,悦魄荡心。若夫萧辰告悴,百草不芳;寒蛩泣霜,杜鹃啼血;疏砧落叶,夜雨鸣鸡。闻者为之不欢,离人于焉陨涕。又若登高山,临钜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一 洪武十七年夏四月戊辰朔。 己巳,享太庙。 升虎贲左卫指挥佥事王宝为府军左卫指挥同知,府军卫正千户张刚、单德、府军右卫正千户李祥皆为府军左卫指挥佥事,豹韬卫副千户张荣、龙骧卫副

  • 二十一年·佚名

    (辛巳)二十一年清道光元年春正月1月1日○癸丑朔,御仁政殿受賀,頒敎文:若曰。海屋添籌,迓三陽於椒掖,舟梁衍慶,屆六紀於蓂階,誕擧彝章,庸申孚號。恭惟太母之懿範,丕嗣京室之徽音。配我東堯、舜之君,叶六五黃裳之元吉。躬女中曾閔之

  • 卷五·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五     宋 程公说 撰年表五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有常称也王后在父母家亦曰王后天下皆王土也夫人称妇有姑之辞也王后见于春秋者二余则采之传夫人见于春秋者八而如会享孙并详谱之夫惟观

  • 毛诗写官记卷三·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恒之为升之为出也月上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曰若然则恒为縆矣恒常也谓常在天也月为隂尸静故有久常之义日为阳尸动应观升进之情敢取是曰不遑启居启居跪居与曰谨荷夫以启居为跪居此

  • 卷十·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读左日钞卷十吴江朱鹤龄撰十八年苌弘曰毛得必亡是昆吾稔之日也注稔熟也侈恶积熟以乙卯日与桀同诛疏诗云韦顾旣伐昆吾夏桀共桀同文又云乙卯亡知以乙卯日与桀同诛也 陆粲曰毛得之亡以济侈於王都恶在日之吉

  • 墨子卷十四·墨子

    墨子卷十四备城门第五十二禽滑釐问于子墨子曰由圣人之言鳯鸟之不出诸侯畔殷周之国甲兵方起于天下大攻小强执弱吾欲守小国为之奈何子墨子曰何攻之守禽滑釐对曰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钩衝梯湮水穴□空洞蚁传轒輼轩车服问守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五·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詩偈三七言絕白蓮輕雲新夏葉初擎,嫩蕊俱含無染情,雨過明珠千萬斛,臨風著意向人傾。自笑持梳不耐聊成禿,作佛無心偶出家,究竟不知因底事,也來隨眾挂袈裟。重登黃鶴樓(有序)戊午秋,同葉西、一蕊入南嶽,從此過洞庭

  • 青楼集·夏庭芝

    曲史资料。元夏庭芝撰。叙述南戏艺人龙楼景、丹墀秀,诸宫调艺人赵真真、杨玉娥,杂剧艺人珠帘秀、李芝秀等百余个女艺人的生平,并介绍她们的专长、轶事以及同某些戏曲作家、诗人的交往。间载有关男艺人的事迹。是研究

  • 鸿猷录·高岱

    明高岱撰,共16卷。成书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高岱,字伯宗。生卒年不详。湖广京山(今湖北京山县)人。嘉靖进士,官至刑部郎中。以力救董傅策、张翀、吴时来而触怒严嵩,出为景王府长史。生性孤僻,喜读书,善属文。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