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闲适三 古调诗五言 凡五十八首

题浔阳楼 自此后诗,江州司马时作。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

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

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访陶公旧宅 并序

 

 予夙慕陶渊明为人,往岁渭川闲居,尝有《效陶体

 诗》十六首。今游庐山,经柴桑,过栗里,思其人,

 访其宅,不能默默,又题此诗云。

 

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

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

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

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

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

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

连征竟不起,斯可谓真贤。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

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

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樽有酒,不慕琴无弦。

慕君遗容利,老死此丘园。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

不见篱下菊,但余墟中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

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北亭

 

庐宫山下州,湓浦沙边宅。

宅北倚高岗,迢迢数千尺。

上有青青竹,竹间多白石。

茅亭居上头,豁达门四辟。

前楹卷帘箔,北牖施床席。

江风万里来,吹我凉淅淅。

日高公府归,巾笏随手掷。

脱衣恣搔首,坐卧任所适。

时倾一杯酒,旷望湖天夕。

口咏独酌谣,目送归飞翮。

惭无出尘操,未免折腰役。

偶获此闲居,谬似高人迹。

 

 

 泛湓水

 

四月未全热,麦凉江气秋。

湖山处处好,最爱湓水头。

湓水从东来,一派入江流。

可怜似萦带,中有随风舟。

命酒一临泛,舍鞍扬棹讴。

放回岸傍马,去逐波间鸥。

烟浪始渺渺,风襟亦悠悠。

初疑上河汉,中若寻瀛州。

汀树绿拂地,沙草芳未休。

青萝与紫葛,枝蔓垂相樛。

系缆步平岸,回头望江州。

城雉映水见,隐隐如蜃楼。

日入意未尽,将归复少留。

到官行半岁,今日方一游。

此地来何暮?可以写吾忧。

 

 

 答故人

 

故人对酒叹,叹我在天涯。

见我昔荣遇,念我今磋跎。

问我为司马,官意复如何?

答云且勿叹,听我为君歌。

我本蓬荜人,鄙贱剧泥沙。

读书未百卷,信口嘲风花。

自从筮仕来,六命三登科。

顾惭虚劣姿,所得亦已多。

散员足庇身,薄俸可资家。

省分辄自愧,岂为不遇耶?

烦君对杯酒,为我一咨嗟。

 

 

 官舍内新凿小池

 

帘下开小池,盈盈水方积。

中底铺白沙,四隅甃青石。

勿言不深广,但取幽人适。

泛滟微雨朝,泓澄明月夕。

岂无大江水,波浪连天白。

未如床席前,方丈深盈尺。

清浅可狎弄,昏烦聊漱涤。

最爱晓暝时,一片秋天碧。

 

 

 宿简寂观

 

岩白云尚屯,林红叶初陨。

秋光引闲步,不知身远近。

夕投灵洞宿,卧觉尘机泯。

名利心既忘,市朝梦亦尽。

暂来尚如此,况乃终身隐。

何以疗夜饥,一匙云母粉。

 

 

 读谢灵运诗

 

吾闻达士道,穷通顺冥数。

通乃朝廷来,穷即江湖去。

谢公才廓落,与世不相遇。

壮志郁不用,须有所泄处。

泄为山水诗,逸韵谐奇趣。

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

岂唯玩景物,亦欲摅心素。

往往即事中,未能忘兴谕。

因知康乐作,不独在章句。

 

 

 北亭独宿

 

悄悄壁下床,纱笼耿残烛。

夜半独眠觉,疑在僧房宿。

 

 

 约心

 

黑鬓丝雪侵,青袍尘土涴。

兀兀复腾腾,江城一上佐。

朝就高斋上,薰然负暄卧。

晚下小池前,澹然临水坐。

已约终身心,长如今日过。

 

 

 晚望

 

江城寒角动,沙洲夕鸟还。

独在高亭上,西南望远山。

 

 

 早春

 

雪消冰又释,景和风复暄。

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

官舍悄无事,日西斜掩门。

不开庄老卷,欲与何人言。

 

 

 春寝

 

何处春暄来,微和生血气。

气薰肌骨畅,东窗一昏睡。

是时正月晦,假日无公事。

烂熳不能休,自午将及未。

缅思少健日,甘寝常自恣。

一从衰疾来,枕上无此味。

 

 

 睡起晏坐

 

后亭昼眠足,起坐春景暮。

新觉眼犹昏,无思心正住。

淡寂归一性,虚闲遗万虑。

了然此时心,无物可譬喻。

本是无有乡,亦名不用处。

行禅与坐忘,同归无异路。

 [道书云:“无何有之乡。”禅经云:“不用处。”

 二者殊名而同归。]

 

 

 咏怀

 

尽日松下坐,有时池畔行。

行立与坐卧,中怀澹无营。

不觉流年过,亦任白发生。

不为世所薄,安得遂闲情。

 

 

 春游二林寺

 

下马二林寺,翛然进轻策。

朝为公府吏,暮是灵山客。

二月匡庐北,冰雪始消释。

阳丛抽茗牙,阴窦泄泉脉。

熙熙风土暖,蔼蔼云岚积。

散作万壑春,凝为一气碧。

身闲易澹泊,官散无牵迫。

缅彼十八人,古今同此适。

 [昔永、远、宗、雷等十八贤同隐于二林寺。]

是年淮寇起,处处兴兵革。

智士劳思谋,戎臣苦征役。

独有不才者,山中弄泉石。

 

 下马二林寺:一作下马西林寺。

 

 

 出山吟

 

朝咏游仙诗,暮歌采薇曲。

卧云坐白石,山中十五宿。

行随出洞水,回别缘岩竹。

早晚重来游,心期瑶草绿。

 

 

 岁暮

 

已任时命去,亦从岁月除。

中心一调伏,外累尽空虚。

名宦意已矣,林泉计何如。

拟近东林寺,溪边结一庐。

 

 

 闻早莺

 

日出眠未起,屋头闻早莺。

忽如上林晓,万年枝上鸣。

忆为近臣时,秉笔直承明。

春深视草暇,旦暮闻此声。

今闻在何处,寂寞浔阳城。

鸟声信如一,分别在人情。

不作天涯意,岂殊禁中听。

 

 

 栽杉

 

劲叶森利剑,孤茎挺端标。

才高四五尺,势若干青霄。

移栽东窗前,爱尔寒不凋。

病夫卧相对,日夕闲萧萧。

昨为山中树,今为檐下条。

虽然遇赏玩,无乃近尘嚣。

犹胜涧谷底,埋没随众樵。

不见郁郁松,委质山上苗?

 

 

 过李生

 

苹小蒲叶短,南湖春水生。

子近湖边住,静境称高情。

我为郡司马,散拙无所营。

使君知性野,衙退任闲行。

行携小榼出,逢花辄独倾。

半酣到子舍,下马叩柴荆。

何以引我步?绕篱竹万茎。

何以醒我酒?吴音吟一声。

须臾进野饭,饭稻茹芹英。

白瓯青竹箸,俭洁无膻腥。

欲去复徘徊,夕鸦已飞鸣。

何当重游此?待君湖水平。

 

 

 咏意

 

常闻南华经,巧劳智忧愁。

不如无能者,饱食但遨游。

平生爱慕道,今日近此流。

自来浔阳郡,四序忽已周。

不分物黑白,但与时沉浮。

朝餐夕安寝,用是为身谋。

此外即闲放,时寻山水幽。

春游慧远寺,秋上庾公楼。

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

身心一无系,浩浩如虚舟。

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

贫贱亦有乐,乐在身自由。

 

 

 食笋

 

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

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

物以多为贱,双钱易一束。

置之炊甑中,与饭同时熟。

紫箨坼故锦,素肌掰新玉。

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

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

且食勿踟蹰,南风吹作竹。

 

 紫箨:一作斑壳。经时:一作经旬。

 

 

 游石门涧

 

石门无旧径,披榛访遗迹。

时逢山水秋,清辉如古昔。

常闻慧远辈,题诗此岩壁。

云覆莓苔封,苍然无处觅。

萧疏野生竹,崩剥多年石。

自从东晋后,无复人游历。

独有秋涧声,潺湲空旦夕。

 

 

 招东邻

 

小榼二升酒,新簟六尺床。

能来夜话否?池畔欲秋凉。

 

 

 题元十八溪亭 亭在庐山东南五老峰下。

 

怪君不喜仕,又不游州里。

今日到幽居,了然知所以。

宿君石溪亭,潺湲声满耳。

饮君螺杯酒,醉卧不能起。

见君五老峰,益悔居城市。

爱君三男儿,始叹身无子。

余方炉峰下,结室为居士。

山北与山东,往来从此始。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

 

香炉峰北面,遗爱寺西偏。

白石何凿凿,清流亦潺潺。

有松数十株,有竹千余竿。

松张翠伞盖,竹倚青琅玕。

其下无人居,惜哉多岁年。

有时聚猿鸟,终日空风烟。

时有沉冥子,姓白字乐天。

平生无所好,见此心依然。

如获终老地,忽乎不知远。

架岩结茅宇,斫壑开茶园。

何以洗我耳,屋头落飞泉。

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

左手携一壶,右手挈五弦。

傲然意自足,箕踞于其间。

兴酣仰天歌,歌中聊寄言。

言我本野夫,误为世网牵。

时来昔捧日,老去今归山。

倦鸟得茂树,涸鱼返清源。

舍此欲焉往,人间多险艰。

 

 

 草堂前新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

 

淙淙三峡水,浩浩万顷陂。

未如新塘上,微风动涟漪。

小萍加泛泛,初蒲正离离。

红鲤二三寸,白莲八九枝。

绕水欲成径,护堤方插篱。

已被山中客,呼作白家池。

 

 

 白云期 黄石岩下作。

 

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六十身太老,四体不支持。

四十至五十,正是退闲时。

年长识命分,心慵少营为。

见酒兴犹在,登山力未衰。

吾年幸当此,且与白云期。

 

 

 登香炉峰顶

 

迢迢香炉峰,心存耳目想。

终年牵物役,今日方一往。

攀萝踏危石,手足劳俯仰。

同游三四人,两人不敢上。

上到峰之顶,目眩神恍恍。

高低有万寻,阔狭无数丈。

不穷视听界,焉识宇宙广。

江水细如绳,湓城小于掌。

纷吾何屑屑,未能脱尘鞅。

归去思自嗟,低头入蚁壤。

 

 

 答崔侍郎、钱舍人书问,因继以诗

 

旦暮两蔬食,日中一闲眠。

便是了一日,如此已三年。

心不择时适,足不拣地安。

穷通与远近,一贯无两端。

常见今之人,其心或不然。

在劳则念息,处静已思喧。

如是用身心,无乃自伤残?

坐输忧恼便,安得形神全?

吾有二道友,蔼蔼崔与钱。

同飞青云路,独堕黄泥泉。

岁暮物万变,故情何不迁?

应为平生心,与我同一源。

帝乡远于日,美人高在天。

谁谓万里别,常若在目前。

泥泉乐者鱼,云路游者鸾。

勿言云泥异,同在逍遥间。

因君问心地,书后偶成篇。

慎勿说向人,人多笑此言。

 

 

 烹葵

 

昨卧不夕食,今起乃朝饥。

贫厨何所有,炊稻烹秋葵。

红粒香复软,绿英滑且肥。

饥来止于饱,饱后复何思。

忆昔荣遇日,迨今穷退时。

今亦不冻馁,昔亦无余资。

口既不减食,身又不减衣。

抚心私自问,何者是容衰。

勿学常人意,其间分是非。

 

 忆昔:一作思忆。

 

 

 小池二首

 

昼倦前斋热,晚爱小池清。

映林余景没,近水微凉生。

坐把蒲葵扇,闲吟三两声。

 

有意不在大,湛湛方丈余。

荷侧泻清露,萍开见游鱼。

每一临此坐,忆归青溪居。

 

 

 闭关

 

我心忘世久,世亦不我干。

遂成一无事,因得长掩关。

掩关来几时?仿佛二三年。

著书已盈帙,生子欲能言。

始悟身向老,复悲世多艰。

回顾趋时者,役役尘壤间。

岁暮竟何得?不如且安闲。

 

 

 弄龟、罗

 

有侄始六岁,字之为阿龟。

有女生三年,其名曰罗儿。

一始学笑语,一能诵歌诗。

朝戏抱我足,夜眠枕我衣。

汝生何其晚,我年行已衰。

物情小可念,人意老多慈。

酒美竟须坏,月圆终有亏。

亦如恩爱缘,乃是忧恼资。

举世同此累,吾安能去之。

 

 

 截树

 

种树当前轩,树高柯叶繁。

惜哉远山色,隐此蒙笼间。

一朝持斧斤,手自截其端。

万叶落头上,千峰来面前。

忽似决云雾,豁达睹青天。

又如所念人,久别一款颜。

始有清风至,稍见飞鸟还。

开怀东南望,目远心辽然。

人各有偏好,物莫能两全。

岂不爱柔条,不如见青山。

 

 

 望江楼上作

 

江畔百尺楼,楼前千里道。

凭高望平远,亦足舒怀抱。

驿路使憧憧,关防兵草草。

及兹多事日,尤觉闲人好。

我年过不惑,休退诚非早。

从此拂尘衣,归山未为老。

 

 

 题座隅

 

手不任执殳,肩不能荷锄。

量力揆所用,曾不敌一夫。

幸因笔砚功,得升仕进途。

历官凡五六,禄俸及妻孥。

左右有兼仆,出入有单车。

自奉虽不厚,亦不至饥劬。

若有人及此,旁观为何如?

虽贤亦为幸,况我鄙且愚。

伯夷古贤人,鲁山亦其徒。

时哉无奈何,俱化为饿殍。

 [元鲁山山居阻水,食绝而终。]

念彼益自愧,不敢忘斯须。

平生荣利心,破灭无遗余。

犹恐尘妄起,题此于座隅。

 

 

 昔与微之在朝日,同蓄休退之心。迨今十年,沦

 落老大,追寻前约,且结后期

 

往子为御史,伊余忝拾遗。

皆逢盛明代,俱登清近司。

予系玉为佩,子曳绣为衣。

从容香烟下,同侍白玉墀。

朝见宠者辱,暮见安者危。

纷纷无退者,相顾令人悲。

宦情君早厌,世事我深知。

常于荣显日,已约林泉期。

况今各流落,身病齿发衰。

不作卧云计,携手欲何之。

待君女嫁后,及我官满时。

稍无骨肉累,粗有渔樵资。

岁晚青山路,白首期同归。

 

 

 垂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晚燕

 

百鸟乳雏毕,秋燕独蹉跎。

去社日已近,衔泥意如何。

不悟时节晚,徒施工用多。

人间事亦尔,不独燕营巢。

 

 

 赎鸡

 

清晨临江望,水禽正喧繁。

凫雁与鸥鹭,游扬戏朝暾。

适有鬻鸡者,挈之来远村。

飞鸣彼何乐,窘束此何冤。

喔喔十四雏,罩缚同一樊。

足伤金距缩,头抢花冠翻。

经宿废饮啄,日高诣屠门。

迟回未死间,饥渴欲相吞。

常慕古人道,仁信及鱼豚。

见兹生恻隐,赎放双林园。

开笼解索时,鸡鸡听我言。

与尔镪三百,小惠何足论。

莫学衔环雀,崎岖谩报恩。

 

 

 秋日怀杓直 时杓直出牧澧州。

 

晚来天色好,独出江边步。

忆与李舍人,曲江相近住。

常云遇清景,必约同幽趣。

若不访我来,还须觅君去。

开眉笑相见,把手期何处。

西寺老胡僧,南园乱松树。

携持小酒榼,吟咏新诗句。

同出复同归,从早直至暮。

风雨忽消散,江山眇回互。

浔阳与涔阳,相望空云雾。

心期自乖旷,时景还如故。

今日郡斋中,秋光谁共度。

 

 

 食后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

举头望日影,已复西南斜。

乐人惜日促,忧人厌年赊。

无忧无乐者,长短任生涯。

 

 

 齐物二首

 

青松高百尺,绿蕙低数寸。

同生大块间,长短各有分。

长者不可退,短者不可进。

若用此理推,穷通两无闷。

 

椿寿八千春,槿花不经宿。

中间复何有,冉冉孤生竹。

竹身三年老,竹色四时绿。

虽谢椿有余,犹胜槿不足。

 

 

 山下宿

 

独到山下宿,静向月中行。

何处水边碓,夜舂云母声。

 

 

 题旧写真图

 

我昔三十六,写貌在丹青。

我今四十六,衰悴卧江城。

岂止十年老,曾与众苦并。

一照旧图画,无复昔仪形。

形影默相顾,如弟对老兄。

况使他人见,能不昧平生?

羲和鞭日走,不为我少停。

形骸属日月,老去何足惊。

所恨凌烟阁,不得画功名。

 

 

 闲居

 

肺病不饮酒,眼昏不读书。

端然无所作,身意闲有余。

鸡栖篱落晚,雪映林木疏。

幽独已云极,何必山中居。

 

 

 对酒示行简

 

今日一樽酒,欢畅何怡怡。

此乐从中来,他人安得知。

兄弟唯二人,远别恒苦悲。

今春自巴峡,万里平安归。

复有双幼妹,笄年未结缡。

昨日嫁娶毕,良人皆可依。

忧念两消释,如刀断羁縻。

身轻心无系,忽欲凌空飞。

人生苟有累,食肉常如饥。

我心既无苦,饮水亦可肥。

行简劝尔酒,停杯听我辞。

不叹乡国远,不嫌官禄微。

但愿我与尔,终老不相离。

 

 

 咏怀

 

冉求与颜渊,卞和与马迁。

或罹天六极,或被人刑残。

顾我信为幸,百骸且完全。

五十不为夭,吾今欠数年。

知分心自足,委顺身常安。

故虽穷退日,而无戚戚颜。

昔有荣先生,从事于其间。

今我不量力,举心欲攀援。

穷通不由己,欢戚不由天。

命即无奈何,心可使泰然。

且务由己者。省躬谅非难。

勿问由天者,天高难与言。

 

 天六极:一作天夭极。

 

 

 夜琴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

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

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山中独吟

 

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

万缘皆已消,此病独未去。

每逢美风景,或对好亲故。

高声咏一篇,恍若与神遇。

自为江上客,半在山中住。

有时新诗成,独上东岩路。

身倚白石崖,手攀青桂树。

狂吟惊林壑,猿鸟皆窥觑。

恐为世所嗤,故就无人处。

 

 

 达理二首

 

何物壮不老,何时穷不通。

如彼音与律,宛转旋为宫。

我命独何薄,多悴而少丰。

当壮已先衰,暂泰还长穷。

我无奈命何,委顺以待终。

命无奈我何,方寸如虚空。

瞢然与化俱,混然与俗同。

谁能坐自苦,龃龉于其中。

 

舒姑化为泉,牛哀病作虎。

或柳生肘间,或男变为女。

鸟兽及水木,本不与民伍。

胡然生变迁,不待死归土。

百骸是己物,尚不能为主。

况彼时命间,倚伏何足数。

时来不可遏,命去焉能取。

唯当养浩然,吾闻达人语。

 

 

 湖亭晚望残水

 

湖上秋泬寥,湖边晚萧瑟。

登亭望湖水,水缩湖底出。

清渟得早霜,明灭浮残日。

流注随地势,洼坳无定质。

泓澄白龙卧,宛转青蛇屈。

破镜折剑头,光芒又非一。

久为山水客,见尽幽奇物。

及来湖亭望,此状难谈悉。

乃知天地间,胜事殊未毕。

 

 郭虚舟相访

 

朝暖就南轩,暮寒归后屋。

晚酌一两杯,夜棋三四局。

寒灰埋暗火,晓焰凝残烛。

不嫌贫冷人,时来同一宿。

猜你喜欢
  李刘·唐圭璋
  魏夫人·唐圭璋
  第二折·佚名
  第一折·李行甫
  第二折·关汉卿
  余集卷十五·乾隆
  卷201 ·佚名
  七言巻十五·洪迈
  卷一百二十二·陈思
  卷三百三十六·曹学佺
  卷八十六·曹学佺
  御选元诗卷六·康熙
  岳州别赵国公王十一琚入朝·张说
  卷七·喻良能
  宣宗皇帝御制诗·朱瞻基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曾伯·唐圭璋

      曾伯字长孺,号可斋,覃怀人。寓居嘉兴。庆元四年(1198)生。宝祐中进士,通判濠州。历官湖南安抚使,进观文殿学士。又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有可斋类藁。   水龙吟   甲申潼川玩月   西风吹上牛头,天涯慰此人情耳。

  • ◆大痴道人黄公望(大痴道人集)·顾嗣立

    公望,字子久,本姓陆,世居平江之常熟。继永嘉黄氏,遂徙富春焉。父年九十,始得之。曰:黄公望子久矣,因以名字焉。性禀敏异,应神童科。至元中,浙西廉访徐琰辟为书吏。一日着道士服,持文书白事,琰怪而诘之,即引去。更名坚,自号「大痴道

  • 卷三·韦庄

    钦定四库全书 浣花集卷三       唐 韦庄 撰今体诗凡三十九首 洛阳吟【时大驾在蜀巢宼未平洛中寓居作七言】 万户千门夕照边开元时节旧风烟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胡骑北来空进主汉皇西去竟昇仙如今父

  • 广州四先生诗巻四·佚名

    临清诗选赵介字伯贞番禺人博通六籍虽厯官医卜之説浮屠老子之书靡所不究气宇豪迈与物无芥蔕兴至即挥毫赋诗人莫测其涯也父璟元临江路治中与母连丧介孤愤读书遂无复仕进意植二松于所居轩扁曰临清葢以渊明自儗也时有李韡

  • 卷二百三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三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六 邓文原 雨中次范德机见寄杂兴韵 穷巷积阴雨离居寡悰情安得埃风逍遥余上征长日有逝川春花无晩荣永怀山泽居好遯潜英声於陵方灌园龎公不入城此意岂忘

  • 灉湖山寺·张说

    楚老游山寺,提携观画壁。 扬袂指辟支,睩眄相斗阋。 险哉透撞儿,千金赌一掷。 成败身自受,傍人那叹息。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六·佚名

    正统二年春正月辛卯朔 上诣 奉先殿 太皇太后宫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正朝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礼 太皇太后 皇太后俱免命妇朝贺○癸巳 宣宗章黄帝大祥遣卫王瞻埏祭 景陵 上不视朝率弟郕王祁钰奠于几筵○甲午 上奉

  • 卷之三百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九年·佚名

    (癸亥)九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春正月1月3日○乙巳,領議政金壽恒呈告,知製敎吳道一代撰不允批答,無溢美語。上怒罷道一官,承旨李彦綱等諫止之。時,壽恒斥罷榜之論,薦金益勳爲御營大將,勘重夏、翊戴罪甚輕,公議益激。左相閔鼎重與壽恒

  • 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韩非

    一、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密子也。明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其说在田鸠对荆王也。故墨子为木鸢,讴癸筑武宫。夫药酒用言,明君圣主之以独知也。二、人主之听言也,不以功用为的

  • 郁人/典瑞·佚名

    郁人掌管行裸礼的器具。凡祭祀或招待宾客有行裸礼的事,就调和郁鬯盛在彝中而加以陈设。凡行裸礼用的圭瓒、璋瓒,要洗涤干净,加以陈设,而佐助行裸礼,告教[王]献裸的礼仪和时间。凡行裸礼都要洗手。有大丧将洗沐尸体,供给洗沐

  • 卷四·僧祐

    ○新集续撰失译杂经录第一佑总集众经,遍阅群录,新撰失译,犹多卷部,声实纷糅,尤难铨品。或一本数名;或一名数本;或妄加游字,以辞繁致殊;或撮半立题,以文省成异。至于书误益惑,乱甚棼丝,故知必也正名,于斯为急矣。是以雠校历年,因而后

  •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感应记·印光

    朱石僧印光大师坐化生西事略,想诸位已知道。兹将石僧所闻记出报告。印光大师平素不言神通和奇异,很为平常。对于世间法作人之道,极力提倡孝悌(tì尊敬兄长)忠信、礼义廉耻。出世法则厌离这个苦世界,求生极乐世界,戒杀

  • 四教义卷第九·智顗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撰第三约别教明位。释净无垢称义者。别教诠因缘假名。如来藏佛性之理。菩萨禀此教门。修行得证必有浅深。故须明位。此别教入道亦有四门。一有门。二空门。三亦有亦空门。四非有非空门。别教虽有

  • 明行道六成就法·佚名

    西藏迦居爾宗二十四祖珀瑪迦爾波喇嘛原著西藏達瓦桑杜格西喇嘛英文譯傳從學弟子美國伊文思溫慈博士纂集震旦觀化廬學藏密菩薩優婆塞張妙定蓮菩提金剛正重譯漢文皈敬皈敬尊聖光榮諸寶上師足下引端今於此中,開演訓導微妙

  • 杨文敏集·杨荣

    二十五卷。明杨荣撰。杨荣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省建瓯县)人。建文进士,初任编修,永乐时,明成祖朱棣召入文渊阁,以多谋能断,为成祖所重,并为之更名杨荣,多次随行北巡,升至文渊阁大学士。仁宗、宣宗两朝和英宗初

  • 测圆海镜·李冶

    古代数学经典著作。元李治著。共十二卷。成书于1248年。古称建立方程的过程为“造术”,解方程的过程为“开方”,该书重点在于造术,其方法称为“天元术”。该书给出的天元开方式简明准确,是一种符号数学,为对古代传统的数字

  • 菩提心义·佚名

    一卷,著者不详。以五门分别明菩提心之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