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原序

凤池吟稿原序

昔人之论文者曰有山林之文有台阁之文山林之文其气枯以槁台阁之文其气丽以雄岂惟天之降才尔殊也亦以所居之地不同故其发於言词之或异耳濂常以此而求诸家之诗其见於山林者无非风云月露之形花木?鱼之玩山川原隰之胜而已然其情曲以畅故其音也渺以幽若夫处台阁则不然览乎城阙宫观之壮典章文物之懿甲兵卒乘之雄华夷会同之盛所以恢廓其心胸踔厉其志气者无不厚也无不硕也故不发则已发则其音淳龎而雍容监鍧而镗鞳甚矣哉所居之移人乎今观中书右丞汪公之诗益信其说为必然者矣公以絶人之资博极羣书素善属文而尤喜攻诗当皇上龙飞之时仗剑相从东征西伐多以戎行故其诗震荡超越如铁骑驰突而旗纛翩翩与之後先及其治定功成海宇敉宁公则出持节钺镇安藩方入坐朝堂弼宣政化故其诗典雅尊严类乔岳雄峙而羣峰左右如揖如趋此无他气与时値化随心移亦其势之所宜也然而兴王之运至音斯完有如公者受丞弼之任吟咏所及无非可以宣教化而弼皇猷有物有则民彛甚大非止昔人所谓台阁之文而已而山林之下诵公之诗者莫不被其沾溉之泽化枯槁而为丰腴矣虽然诗之体有三曰风曰雅曰颂而已风则里巷歌謡之辞多出於氓隶妇女之手彷佛有类于山林雅颂之制则施之於朝会施之於燕享非公卿大夫不足以为其近於台阁乎輶轩之使弗设而托之於国风者若无所用之皇上方埀意礼乐之事岂不有撰为雅颂以为盛典乎濂盖有望於公他日与鹿鸣驷牡诸作并传不朽者非公之诗而谁哉濂也不敏受公之知十有一年故窃序其作者之意于篇首芜纇之辞要不足为公诗之重轻也公名某乃上之所赐其字则朝宗也淮南人洪武三年四月二十一日金华宋濂序

猜你喜欢
  卷八百七十七·彭定求
  王昂·唐圭璋
  歴代诗话卷二十六·吴景旭
  论韵第七·王骥德
  卷之一·王羲之
  第十三章 天曹采访·屠隆
  卷五·郑用锡
  第一折·佚名
  哭三弟恒——三十年空战阵亡·林徽因
  朱彝尊·龙榆生
  律诗·秋瑾
  卷六·陈起
  卷四百十·曹学佺
  卷三百九十二·曹学佺
  卷七百九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一·沈德潜

    梁朝钟朝钟字未央,顺德人。崇祯己卯举人,殉节死。【将出皖,留别杨六符、沈乃功、唐圣俞、徐誉星】船傍垂杨别绪生,烟含春树雁归声。群公缟带遗吴锦,幕府青丝唱《渭城》。几树乌啼趋夏口,何时马首望西京?江南江北如相忆,千里高

  • 第十四回 守名妓万岁装憨 骂憨达二姐含忿·蒲松龄

    那万岁别了六哥,心中自思:这丫头怪歹歹的,休着他看破行藏。我只得装作痴颠,瞒他一瞒。不说万岁定计,且说二人顺着大街而行,有许多子弟听的佛动心接了客人,人人来看,个个景仰,观不尽小二姐万种娇娆,百般风流。 夸不尽女裙钗,似仙

  • 卷二百三十四·表第二十五·脱脱

        宗室世系二十      《宋史》 元·脱脱等

  • 第一百二十九回 争鲁案外交失败 攻梁阁内哄开场·蔡东藩

      却说梁阁由奉张保举,本为洛阳所忌疾,况梁有财神之名,财神为奉派所用,奉方有财神,洛方只得请天杀星下凡。洛吴怎不起邻厚我薄之感?爰趁鲁案机会,拍出一电,声讨梁阁。电文大旨,说:  害莫大于卖国,奸莫甚于媚外,一错铸成,万劫

  • 卷之二百七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十六·佚名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夏。四月庚午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  ○上幸畅春园。诣皇太后宫、问安。  ○壬申。升刑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舒辂、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升内阁侍读学士舒虎鼐、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

  • 林立·周诒春

    林立 字卓然。年三十四岁。生于湖北汉口。未婚。光緖三十年。毕业于九江南伟烈大学。得学士学位。任该大学教员。光緖三十三年。自费游美。后得官费。入中央威斯林学校。习普通文科。宣统三年。得学士学位。入薛雷克

  • 四年·佚名

    (癸巳)四年大明成化九年春正月1月1日○朔壬辰,上率百官,就仁政殿階上,行望闕禮。又進表裏于大王大妃、仁粹王妃殿。○御仁政殿受賀。○御仁政殿,行會禮宴。倭人仇難灑毛等十五人、野人軍有等七十人與焉,宴將罷,賜物有差。○傳

  • 第三十三章·王夫之

    一末章唯言德而更不及道,所以为归宿之地,而见君子之得体夫中庸者,实有德以为之体也。民劝、民威而天下平,道亦大矣,而非遵道而行之可致也。君子之道,皆君子之德成之,前已详释。 二“君子之道”,言君子为学修教之方

  • 卷二十七下·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__仪礼经传通解续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续卷二十七下宋 杨复 撰祭綂下 祭礼十一下天子将祭必先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已射于泽而后射于射宫射中者得与于祭不中者不得与于祭不

  •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除業品第十   問曰.但憶念阿彌陀等諸佛及念餘菩薩得阿惟越致.更有餘方便耶。答曰.求阿惟   越致地者非但憶念稱名禮敬而已.復應於諸佛所懺悔勸請隨喜迴向。問曰.

  • 宗镜录卷第一·延寿

    标宗章第一详夫。祖标禅理。传默契之正宗。佛演教门。立诠下之大旨。则前贤所禀。后学有归。是以先列标宗章。为有疑故问。以决疑故答。因问而疑情得启。因答而妙解潜生。谓此圆宗难信难解。是第一之说。备最上之机。

  • 卷第十四·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十四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单提九十二事法之三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有居士。请众多知识比丘。是诸比丘中有一长老比丘。行摩那埵在下行坐。檀越优婆夷见已问言。尊者坐处先在上。今何

  • 苕溪集·刘一止

    宋代诗文别集。55卷。刘一止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其《非有斋类稿》50卷,《宋史》本传也说他“有《类稿》五十卷”,直至明代焦竑《国史经籍志》卷5犹载其《类稿》50卷。但传世的刘氏别集仅见《苕溪集》55卷本

  • 田赋考辨·李塨

    一卷。清李塨(1659—1733)撰。李塨字刚主,号恕谷,河北蠡县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举人,晚年授通州学正。李氏与其师颜元主张“经世致用”,世称“颜李学派”。李氏之《周礼传注》等书,《四库总目》已著录。本书系李氏所作四

  • 厚斋易学·冯椅

    五十二卷,宋冯椅著。冯椅字厚斋,此书为其《易》学著作汇集,故名。《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冯氏此书,旧本散佚,唯《永乐大典》尚存其文,《四库全书》馆臣据以录出,并依《自序》所云,厘为《辑注》四卷、《辑传》

  • 金液还丹百问诀·李光玄

    金液还丹百问诀,唐末李光玄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书中称李光玄于少室山遇玄寿先生,请问还丹之事,因记录而成此书。其书言外丹术,解答药物、术语、炼制方法等问题。认为还丹以「真一为基,铅汞相依,黄芽是本

  • 阿弥陀经通赞疏·窥基

    佛典注疏。唐窥基撰。三卷。是后秦鸠摩罗什译《阿弥陀经》的注释书。序文分六门总述经文大意:一曰总述源由、二曰别明宗旨、三曰彰经体用、四曰翻译时人、五曰论于顿渐、六曰正释经文。在“正释经文”中,先解题目,次释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