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艮斋诗集卷十二

元 侯克中 撰

书怀

多病形骸混世尘一时元老乐相亲论交敢结忘年友揣分甘为入幕宾蝴蝶可怜三月莫牡丹能得几时春如今去住谁拘管好个江湖自在身

兴来

愁里那堪听子规兴来还觉牡丹期关心锦树香仍好到手金罍醉莫辞卷地狂风花落後透帘残月酒醒时堂堂春去谁能挽袅断垂杨碧玉丝

浊渭

浊渭清泾未易论从他燕蝠自朝昏商君必欲更秦法宋玉徒劳吊楚魂万斛精梁羣鼠厌一鈎香饵六鳌吞老来不解兴亡事睡足斜阳柳外村

莫春感怀

香冷金荷画烛残人生常恨四并难消磨永夜须醽醁主张余春有牡丹故国松楸千里梦破牕风雨五更寒天涯多少伤心事倚遍西楼十二阑

远游

好山招隐合归休底事天涯赋远游尘世几人能百岁客怀一日抵三秋风号老树寒蝉切霜廹虚堂社燕愁顾我自无湖海气也能高枕卧曾楼

城楼感事二首

霜落钱塘木叶疎树犹如此况头颅乘桴政欲浮沧海擿埴那堪索畏涂周顗保全王太傅叔牙知杀管夷吾满衣尘土无人问慷慨临风酒一壶

社燕秋鸿几往还病躯依旧住人间不填沟壑何多幸强涉风波亦厚顔霜後谩夸黄鞠好沙头未见白鸥闲钱唐六载谁知已城外西湖楼外山

久客

久客情怀触处伤乐天老去不能忘风敲砌竹秋无际月转庭槐夜未央几缕腥涎蜗篆细一椷乡信鴈声长异乡何幸多知已兰秀荪馨菊又芳

和王国用宣慰述怀韵

泛泛扁舟一叶轻五湖佳处弄新晴醉中杯杓秋云滑梦里池塘春草生昨日方荣今日悴前车才覆後车行诗书自有无穷乐肯为人间宠辱惊

湖海

湖海元龙气自豪古今公论岂能逃光风霁月时难得白雪阳春调更高元亮未尝闻杜宇伯伦终不信离骚是非利害都休问醉听真珠滴小槽

秋夜独坐

萧然风露入秋堂顿觉虚牕枕簟凉烟尽片时金鸭冷月明终夜木犀香百年事业一壶酒万卷诗书两鬓霜用舍穷通均有命莫因得鹿笑亡羊

感事

刘伶常醉屈原醒酒颂离骚似反经小器易盈如斗盎大声难掩过雷霆山衔落日千林暝水接长天一様青客至莫谈当世事有书高诵老夫听

秋晚

少年湖海不知愁景入桑榆事事休富贵未尝希晋楚功名定不到巢由西风篱落黄花晚明月关河白鴈秋千载有谁如范蠡五湖容我泛扁舟

秋夜怀友

秋老东篱菊已残故人犹未报平安饮余浮螘愁仍在过尽飞鸿信转难一寸青灯然永夜半牕零雨送初寒匣中长铗尘生久肯为无鱼?次弹

漏尽

漏尽谯门鼔不挝冷霜残月射牕纱嗸嗸鸿鴈长为客小小蜗牛尚有家千载废兴消竹叶百年勲业愧菱花江湖牢落成何事赢得星星两鬓华

清明後雨中有感

尽日寻春兴未阑落花庭户雨珊珊香销宝篆黄金冷风撼筠梢碧玉寒杜宇精魂愁夜永牡丹顔色惜春残垂杨似苦东君去青眼盈盈泪不乾

观物

物态人情尽扰攘静中容我细称量豺狼至恶犹知母蜂螘虽微亦有王桑吐緑云蚕纸尽花飞红雨燕泥香都将造化无穷趣收入奚奴古锦囊

有感

满地苍苔衬落英罗衣犹怯晓寒轻柳花白候风无定梅子黄时雨不晴万事总违前日愿一杯聊尽故人情陶然未接无何境卧听江潮打岸声

浩叹

幽谷芝兰杂草莱塩车骐骥等驽骀泛观离乱屠沽辈总是承平将相才杨柳尽教风外舞牡丹可惜雨中开春归芳草连天远日莫佳人望不来

野兴

野人僻性自疎慵归兴年来似酒浓秋露曾沾山踯躅春风不管木芙蓉狱中劒气招雷焕?下琴声感蔡邕老去不愁林下友六经诸子旧相从

秋怀四首

客路黄尘染敝衣此心元与世相违每临青镜惭衰朽枉着黄金买是非烂漫云山归鸟尽萧条霜树故人稀西风不管天涯恨社燕秋鸿各自飞

穷愁有脚日相随心与时乖百不宜醉里见山如故友病中得句胜良医巢无玄鸟社方过菊有黄花秋未知千载渊明归去後西风容我醉东篱

萍踪梗迹寄天涯几见江南换物华短髪飘萧嗟岁月敝裘辛苦厌风沙锦城老栢千寻木玉井秋莲十丈花材大古来无用处牡丹香彻五侯家

结得生平故纸缘五车不博一囊钱愁便绿螘浇秋兴病苦青蝇搅昼眠十载未谙南海俗几时归种北山田苍生莫望深源起咄咄书空更可怜

秋夜

满院苍苔雨後深晚风如帚扫顽隂且倾浊酒浇岑寂莫把闲书较古今玩世我知陶令趣伤时谁识贾生心短檠残烛虚牕月辛苦寒蛩彻夜唫

感事

强哭虽悲自不哀真亲未笑意先谐知几那得人如鸟报本犹闻兽有豺千载湖山留画舫九州尘土厌芒鞋好花似与东风约时送幽香到竹斋

钱唐春日

钱唐春日忆梁园地限江河气自偏水外借楼聊度日天涯囬首又经年梅专南土生成早柳得东风造化先百岁人生今过半更看桃李几争妍

春晓

料峭东风送晓寒梅花消息已阑珊雨催新燕寻巢急雪阻归鸿出塞难小草乘时生曲径好山终日对危阑桃夭杏艶从渠閙留着芳尊待牡丹

懒散

懒散形骸百不宜此身长恨住山迟一庭花气迷蝴蝶满地月明闻子规少日有缘偿酒债莫年无用坐书痴跖修渊天缘何事问着天公未必知

清明感事

富家过节犹寒食旅舍平时亦禁烟暖老无功嗟柳絮买春不住笑榆钱镜中白髪非前日楼外青山似旧年佳客尽情招不得满牕花影枕书眠

春莫

夭桃繁杏拥楼台淡抹浓粧次第开照眼彩云凝緑树转头红雨点苍苔鸟知薄莫投林去燕怯轻寒过社来百岁人生能几日一年春事又尘埃

倚楼

倚楼初不为行藏一点青山是故乡愧尔菱花明似月照人蓬鬓白於霜百年人物空春梦千古关河又夕阳莫道水深鱼极乐不如鱼水两相忘

岁晚

楚水吴山万里賖天涯岁晚动长嗟仲舒下笔成三策惠子藏书漫五车嘉谷每伤秋雨盛好山常惜莫云遮世无博物张华出竟把铅刀作莫邪

秋晓

银箭无声玉漏乾布衾如铁纸牕寒富商不畏瞿塘险逐客空嗟蜀道难楼外青山招我隐天涯绿绮向谁弹髯霜鬓雪人生了勲业何须镜里看

重阳雨中感怀

天涯九日厌飘零况复淋淫怆客情万里悲风催晚景两檐寒溜泻秋声驱除磊块非无术准拟登临又不晴莫谓君臣难际会菊花千载一渊明

春日途中二首

父母駸駸两鬓华倚闾终日望天涯太平箫鼔村村酒寒食亭台处处花万里归来嗟塞鴈几行飞去羡林鸦穷途多少思亲泪莫遣东风吹到家

滚滚黄尘满敝衣旅人春晚思依依天涯岐路亡羊去枕上关山化蝶归桃业远胜荼叶苦梨花不待柳花飞思亲自谓还家好犹恐山妻不下机

南塘夜饮

雨後风来枕簟凉厌厌良夜对南塘一轮璧月桂花冷十里镜湖云锦香钓水采山盘谷乐幕天席地竹林狂满斟浊酒闲唫啸不放常人入醉乡

宿重阳观

蓬鬓刁骚一草冠竹斋潇洒两蒲团人间岁月空催我壶里烟霞不属官尘土定知今後少乾坤还比向来寛杖藜徐步斜阳外笑看蜣蜋衮粪丸

青草湖阻风

溪风洞俗不堪论楚些吴侬尽厌闻千里烟岚青泼黛两岐霜竹翠连云故人自有金兰约覊旅谁将玉石分猨鹤不须多怅怏归来拟和北山文

鳌山早发

长夜漫漫不肯明戌楼更尽晓鸡鸣椟中有玉人心重囊里无金马背轻满瓮绿醅随分酌数茎白髪借愁生自惭不是天涯物莫向征夫说姓名

汴梁元日怀亲时弟良卿为刑?掾因寄之

君在燕都我汴梁寥寥关塞两相望脊令有恨来南土谖草无功树北堂白日簿书官事冗红尘道路客心忙双亲老大情何苦谁为新正寿一觞

艮斋诗集卷十二

 

猜你喜欢
  卷四百零三·彭定求
  卷一三·袁枚
  第七场·老舍
  ●白石道人歌曲卷二·姜夔
  静夜·戴望舒
  三集卷二十八·乾隆
  御制题仇逺金渊集·仇远
  卷四十·陈起
  卷四十五·陈思
  卷四·曹学佺
  卷十九·吴之振
  御选元诗卷四·康熙
  第五回 仇大姐含冤告状 郑知县奉批追田·蒲松龄
  李益诗鉴赏·佚名
  提要·杨载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零八·彭定求

        卷608_1 【补周礼九夏系文·九夏歌九篇】皮日休   (王夏之歌者,王出入之所奏也。四章,章四句)   爣爣皎日,欻丽于天。厥明御舒,如王出焉。   爣爣皎日,欻入于地。厥晦厥贞,如王入焉。   出有龙旂,入有珩珮。

  • 卷三百五十二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起神宗元豐八年三月甲午盡其日   三月甲午朔,執政詣內東門,入問候。皇太后垂簾,皇太子立簾外。皇太后諭珪等:「皇子精俊好學,已誦論語七卷,略不好弄,止是好學書。自皇帝服藥,手寫佛經二卷祈福。」因出所寫經示珪等,書字

  • 卷一百二十三 寶元二年(己卯,1039)·李焘

      起仁宗寶元二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丁酉,陝西都轉運使張存請留川峽等路上供銀絹於永興軍、鳳翔府,以備邊費,從之。   度支員外郎張昪【一】為六宅使、涇原秦鳳路安撫都監。昪,韓城人,夏竦薦其才可任也。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六·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叅政李公若谷曾巩李若谷字子渊徐州人少孤逰洛下因葬其考妣扵缑氏而占籍焉咸平元年登进士第多歴外官累擢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龙图阁直学士宝元元年叅知政事康定元年以耳疾辞位罢为资政殿学士明年以太子少

  • 九 民报社听讲·周作人

    鲁迅住在东竹町的时候,由陶望潮发起,往神田到一个俄国女人那里学俄文,因学费太贵(其实也只每月五元)而中止,在伍舍时由龚未生发起,往小石川到民报社请章太炎先生讲《说文》,到了伍舍散伙时,那一班也几乎拆散了。结果是钱某走了

  • 幸存录下·夏允彝

    乙酉九月朔明吏部考功郎夏允彝敬述是时,士大夫下诏狱者,俱五毒备至。惟高忠宪闻逮即自溺园池中,死而不仆。其绝命词曰:大臣受辱则辱国,谨遵屈平之遗则。闻忠宪生平学道得力,死生之际泰然。文阁学尝语余曰:生平止服一忠宪,事事

  • 卷四十二·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四十二宋 宋敏求 编公主出降公主王妃不许舅姑父母答拜诏详定公主郡县主出降仪勅出降册文册兴信公主出降文册乐成公主出降文册寿光公主出降文册平昌公主出降文册广寜公主出降文册晋宁公主出

  • 明教与大明帝国·吴晗

    一吴元年与明之国号我国历史上之朝代称号,或从初起之地名,或因所封之爵邑,或追溯其所自始,要皆各有其独特之意义,清赵翼曾畅论之:三代以下建国号者,多以国邑旧名:王莽建号曰新,亦以初封新都侯故也。公孙述建号成家,亦以据成都起

  • 祖逖·苏辙

    敌国相图,必审于彼己。将强敌弱,则利于进取;将弱敌强,则利于自守。违此二者,而求成功,难矣。东晋渡江,以江淮为境,中原虽屡有变,而南兵不出,出亦无功,皆夷狄自相屠灭而已。石勒之死也,庾亮为北伐之计,石虎之老也,庾翼为徙镇之役,皆无

  • 卷一三○·邱濬

    ▲将帅之任(中) 《左传》:襄公三年,晋侯(悼也)之弟扬干乱行(乱行陈之次)于曲梁(晋地),魏绛戮其仆,公必杀魏绛。魏绛至,授仆人书,公读其书曰:“日君乏使,使臣斯司马(使臣为此司马之官)。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

  • 松阳讲义卷三·陆陇其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舜其大孝章这一章同下二章皆是由庸行之常推之以极其至乃费之大者而这章则就徳之动天者以见其大也不是説必如此然后为孝要见得如此亦不过完得一个孝极古今不常有之事皆是孝中所有可见庸徳之分量无穷

  • 卷第三十二·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三十二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云门宗南岳下七世云门偃禅师法嗣韶州双峰竟钦禅师益州人。开堂日。云门躬临证明。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

  • 山家绪余集目次·善月

    卷上  教篇 开权通论(十篇) 声闻化源化(三篇) 索车三一义(二篇) 齐探经旨说(二篇) 三分正义 三分余义 三疑通说 部教大节义 无量义经同异体论 方便品题原旨(一曰非问) 龙女成佛权实文旨 四伏疑释难 六

  • 卷九·佚名

    第六 二法发趣之释于二法发趣,亦于一切二法之问、答及[问]数乃依所出本文之理趣而知。然,又此处之有因、因相应二法之答是犹如因二法之答。因有因、因因相应二法之[答]亦然。有缘、有为二法之[答]亦然。“应作此之二法

  • 鸡肋集·晁补之

    诗文别集。北宋晁补之(1053—1110)撰。七十卷。补之字无咎,自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进士。曾官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等。两次遭贬,一度闲居故里,啸

  • 上清集·白玉蟾

    诗文别集。宋白玉蟾(葛长庚)著。八卷。计记一卷,诗三卷,词一卷,文三卷,有赋、序、说、铭、赞、疏语等。编入《道藏·洞真部》之《修真十书》卷三七至四四。

  •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佚名

    洞真太上神虎隐文。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期。是与《金虎》、《神虎》二符合用之颂章。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5《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上清神虎上符消魔智慧》1卷为六朝

  • 滹南诗话·王若虚

    诗话。金王若虚撰。三卷。若虚有《滹南遗老集》已著录。此编推崇杜甫、白居易与苏轼,反对黄庭坚与江西诗派。主张诗歌创作当“以意为之主,字句为之役”,即以思想内容为主,语言形式为辅。强调“哀乐之真,发乎性情”,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