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全唐诗续拾卷十二

辛替否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送君青门外,远诣沧海汜。凫舄游帝乡,羽衣飞故里。术妙焚金鼎,丹成屑琼(上蕊下木)。追饯会群僚,属文降天旨。秦吴称异域,少别犹千祀。黄鹤寓辽阳,应明城郭是。 【见孔延之《会稽掇英总集》卷二。】

王瑀

瑀,天宝初人。诗一首。 【(《全唐诗》无王瑀诗)】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父子承恩日,遗荣拜职辰。挂冠辞圣主,佩印奉严亲。举代称贤智,当朝劝孝仁。退归将适越,攀饯乃倾秦。 【同前。】

王浚

浚,天宝十二载为陈留郡太守。诗一首。 【(《全唐诗》无王浚诗,传据《唐刺史考》卷五五)】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业盛王公秩,名高绛老年。遗荣谢珪组,得志学神仙。去国风为驭,还乡海作田。何当曳凫舄,万里更朝天。 【同前。】

宋鼎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紫气朝明主,丹丘送老臣。谁知探穴处,更有散金人。陌上神仙日,城东梅柳春。遥知归隐处,烟浪隔嚣尘。 【同前。】

李彦和

彦和,天宝初人。诗一首。 【(《全唐诗》无李彦和诗)】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遗荣辞上国,解印适稽山。圣主流深眷,群公祖别颜。彩帆收鉴水,紫气度函关。应是辽阳鹤,千年始一还。 【同前。】

胡嘉鄢

嘉鄢,天宝初人。诗一首。 【(《全唐诗》无胡嘉鄢诗)】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帝乡辞宠命,羽服表华年。地变君臣礼,门荣父子仙。凤书开紫观,鹤驾待青田。归舸蓬莱近,宸章日月悬。迹光三乐美,声重二疏贤。即此过函谷,应留《道德篇》。 【同前。】

崔璘

璘,博陵人。从父玄暐,相武后、中宗。父升,刑部侍郎。璘天宝间仕至冯翊郡太守兼采访使。诗一首。 【(《全唐诗》无崔璘诗,事迹据《新唐书》卷七二《宰相世系表》崔氏博陵大房补。另清河小房亦有崔璘,时代较后,非是)】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轩冕朝恩盛,霓裳祖帐荣。倏然谢时客,高步尚遗名。魏阙鸳行断,稽山鹤驾迎。相期下凫舄,谒帝会承明。 【同前。】

张博望

博望,天宝初人。诗一首。 【(《全唐诗》无张博望诗)】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紫绶朝中贵,黄冠物外高。孰能知止足,君独避尘劳。已晓青霞志,方从碧落遨。轩车傥来物,从此贱吾曹。 【同前。】

张绰

绰,天宝初人。诗一首。 【(《全唐诗》无张绰诗)】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北阙皇恩重,东门紫气飞。为看宾客去,何似买臣归。迎绶旋江国,题舆入侍闱。千年旧迹在,七日故人非。别涕沾霓服,离筵着锦衣。无因伴仙羽,空此羡光辉。 【同前。】

韩宗

宗,天宝初人。诗一首。 【(《全唐诗》无韩宗诗)】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遗老去朝行,登真返旧乡。轩车成羽驾,缨绶换霓裳。明主怀江外,群公祖道傍。青门有前事,千载共辉光。 【见《会稽掇英总集》卷二。】

韩倩

倩,京兆长安人,休弟,仕至左庶子、殿中丞。诗一首。 【(《全唐诗》无韩倩诗。事迹据《元和姓纂》卷四、《旧唐书》卷九八《韩休传》、《新唐书》卷七三上《宰相世系表》)】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子綦南国隐,周氏北山居。羽客轻簪绶,霓裳下里闾。仙帆归海近,云气度关虚。今日辞明主,深恩宠汉疏。 【同前。】

魏盈

盈,天宝初人。孙扶,相宣宗。诗一首。 【(《全唐诗》无魏盈诗。事迹参《新唐书》卷七二中《宰相世系表》)】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东门挂冠处,西汉祖筵开。乃是黄庭老,言辞丹阙来。方称四皓德,更仰二疏才。今日青溪路,何时谒帝回。 【同前。】

张鼎

古铜雀台歌 【题拟】

铜雀苍苍对古馗,清风切切有余悲。试忆望陵三五夜,便是西园明月时。 【见《文苑英华》卷五二《古铜雀台赋》附。】

郭慎微

慎微,京兆万年人。初为李林甫主书记,后任金部郎中,天宝间终于司勋郎中、知制诰。诗一首。 【(《全唐诗》无郭慎微诗,传据《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七、卷十五、《元和姓纂四校记》卷十)】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承明常谒帝,函谷坐成仙。少别商山下,长探禹穴前。云迎出关驭,花待过江船。欲识恩华重,宸章七曜悬。 【见《会稽掇英总集》卷二。】

梁涉

涉,开元十五年为右卫冑曹。开元后期至天宝初,历任司勋员外郎、户部郎中、兵部郎中、中书舍人等职。善碑版行书,撰书碑志甚众。诗一首。 【(《全唐诗》卷七七八收梁陟诗一首,无事迹。「陟」为「涉」之讹,兹据《郎官石柱题名考》卷八、《宝刻类编》卷三录其事迹)】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尚道遗朝绂,从天降羽衣。储安四皓去,荣足二疏归。垂耀珠随转,驰轩鹤送飞。轻舟镜湖上,宸翰作光辉。 【同前。】

齐澣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君家在四明,崇道复遗荣。霓服辞丹禁,天文诏玉京。义方延永锡,真箓受长生。举手都门外,白云江上行。 【见《会稽掇英总集》卷二。】

陆善经

善经,吴郡人。官河南府仓曹参军,开元末为集贤学士。天宝五载刊定《月令》,时为集贤直学士。官至国子司业、集贤殿学士。有《续古今同姓名录》,又注《孟子》七卷。诗一首。 【(《全唐诗》无陆善经诗。兹据《元和姓纂》卷十、《新唐书》卷五九《艺文志》三、《唐会要》卷十三、《白氏长庆集》卷四一《张諴碑》、《函海》本《古今同姓名录》录其事迹)】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至贵不忘初,辞荣返旧居。霓裳因宠锡,鹤驾欲凌虚。丹禁倾三事,青门祖二疏。函关遇真隐,应演道家书。 【同前。】

寓汨罗芭蕉寺

寒泉泻破青山腹,青山不改寒泉绿。幽人一派泉石心,倚溪着此数椽屋。窗外飘喷万斛珠,枕边玲珑一片玉。山间金龙啸欲飞,涧底银蟾清可掬。敲磬愁惊晓鹭眠,停经坐看昏鸦浴。香浮茗雪滋肺腑,响入松涛震崖谷。清净耳聆绝弦琴,广长舌相无生曲。客来坐此亦忘归,溪南溪北千竿竹。 【同治《平江县志》卷五四。此首为陶敏先生录示。】

贺知章

春兴

泉喷 【疑】 横琴膝,花黏漉酒巾。杯中不觉老,林下更逢春。 【日本藏唐抄本《新撰类林抄》卷四,转引自日本京都大学《中国文学报》一九五九年第十一期刊小川环树《〈新撰类林抄〉校读记》。】

放达诗

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 【《诗式》卷一。】

韦坚

坚,京兆万年人。家世荣盛,早从官叙。开元二十五年为长安令,以干济闻。天宝元年擢为陕郡太守、水陆转运使,引浐水开广运潭,以通漕运,诏褒奖之。三载,改刑部尚书。五载,李林甫诬其谋立太子,贬为缙云太守,再贬江夏员外别驾,长流岭南,寻杀之。诗一首。 【(《全唐诗》无韦坚诗,传据《旧唐书》卷一○五本传)】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解印辞荣禄,游真奉德音。赠行天藻下,饯席上台临。远驭仙山鹤,常怀帝里心。无因同执袂,相望但沾襟。 【《会稽掇英总集》卷二。】

李适之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圣代全高尚,玄风阐道微。筵开百僚 【《广卓异记》作「壶」】 饯,诏许二疏归。仙记题金箓,朝章换 【《广卓异记》作「披」】 羽衣。悄然承睿藻,行路满光辉。 【同前。以乐史《广卓异记》卷三所录相校。《广卓异记》原署:「左丞相李适之。」】

李邕

游法华寺

山势转深看更好,岭霞溪雾没楼台。异时花向阴崖发,远处泉从青壁来。世界自知千古促,贤愚悉被四时催。须知此地堪终老,七窍终成一片灰。 【见《会稽掇英总集》卷八。】

日赋附歌

披云睹日兮日则明,就日瞻云兮心若惊。日尔一日兮何道,时哉几时兮此生。 【见《文苑英华》卷二。】

题滑州公府大厅梁上 【题拟】

大厦中构,山屹云斗。黄河畎浍,太行培塿。整庶宣风,缉戎备寇。镇宁一方,光辅元后。 【见民国二十一年铅印本王蒲园等纂《重修滑县志》卷十二《金石》录宋赵世长《天禧二年滑州公府大厅记》引。】

秋夜泊江渚诸

夜闻木叶落,疑是洞庭秋。中宵起□望,正见沧江流。□风□□□,山月隐城楼。浔阳几万里,朝夕泛孤舟。

我有方寸心,安在六尺躯。怀山复怀□,□□□□□。水能澄不浑,剑用持复酬。珠已含报恩,□□□□□。□□贫与富,但愿一相知。 【以上二首见伯三六一九卷。】

李瓘

瓘,高宗第四子许王素节之少子。神龙初,封嗣许王。开元十一年为卫尉卿,因事被谴为鄂州别驾。累迁邠州刺史、秘书监、守太子詹事。天宝六载卒,赠蜀郡大都督。诗一首。 【(《全唐诗》无李瓘诗。传据《旧唐书》卷八六本传。原传有误文,以《新唐书》卷八一本传参校)】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官着朝中贵,才传海上名。早年常好道,晚岁更遗荣。授箓归三洞,还车谒四明。东门诏送日,挥涕尽群英。 【见《会稽掇英总集》卷二。原署「嗣许王瓘」。】

杜昆吾

昆吾,字景山,京兆人。开元十一年前为卫州司马。天宝初贬为中部郡司马,六载为郡太守,卒于官。诗一首。 【(《全唐诗》无杜昆吾诗。兹据《元和姓纂》卷六、《唐文续拾》卷五二张□《杜昆吾石像龛铭》、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卷六引河南博物馆藏开元十一年《李氏志》录其事迹。《元和姓纂》作仕至坊州刺史,按其时官称应作中部郡太守为是)】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辰象降星精,登朝隐吏并。求珠谢轩冕,放舄指蓬瀛。掷地文章逸,匡储羽翼成。江边丹障起,云外绿舆迎。落落神仙意,凄凄离别情。圣恩殊未已,何独厌承明? 【同前。】

王琚

奉答燕公

谁道零陵守,东过此地游。友僚同省阁,昆弟接荆州。我逐江潭雁,君随海上鸥。屡伤神气阻,久别鬓毛秋。疑岭春应徧,阳台两欲收。主人情未尽,高驾少淹留。语别意凄凄,零陵湘水西。佳人金谷返,爱 【一作「游」】 子洞庭迷。旧馆逢花发,他山值鸟啼。江天千里望,谁见绿苹齐? 【均见《结一庐丛书》本《张说之文集》卷七。】

席豫

蒲津迎驾

回鸾下蒲(土反),飞旆指秦京。雕上黄云送,关中紫气迎。霞朝看马色,月晓听鸡鸣。防拒连山险,长桥压水平。省方知化洽,察俗觉时清。天下长无事,空余襟带名。 【见唐芮挺章编《国秀集》卷上。】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南山四皓德,东海二疏名。功遂知身退,心微觉道成。霓裳明主赐,鹤驾列仙迎。诏饯出中野,朋欢留上京。灞桥春水溢,稽岭白云生。此去三千里,那堪长别情。 【见宋孔延之编《会稽掇英总集》卷二。】

何千里

千里,开元十二年以奉天尉充宇文融劝农判官,又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并内供奉。诗一首。 【(《全唐诗》无何千里诗,传据《唐会要》卷八五、《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卷二)】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锡鼎升天几万春,裔孙今复出嚣尘。姓名当系上清箓,齿发不知何代人?暂应客星过世主,旋归吴市作遗民。辽东鹤驾忽飞去,挥手无言辞紫宸。 【同前。】

吴兢

拟采桑曲

罗敷十五六,采桑城南道。 【见宋陈元龙《片玉集注》卷十《早梅芳》之二注引。】

李岩

岩,赵州人。中宗时,年十余岁,授右宗卫兵曹参军。历洛阳尉,累迁兵部郎中。天宝中迁谏议大夫,封赞皇县伯。以礼部侍郎知天宝六至八载贡举。终兵部侍郎。诗一首。 【(《全唐诗》无李岩诗,传据《新唐书》卷一九七本传、《唐语林》卷八)】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远节忘荣趣,全真悟道微。登朝四皓客,辞老二疏归。圣主钦玄德,台臣饯羽衣。丹丘不可接,凫舄几时飞。 【见《会稽掇英总集》卷二。】

郭虚己

虚己,京兆人,一作太原人。历任侍御史、朔方节度行军司马、关内道采访处置使、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剑南节度使、工部尚书,天宝九载卒。诗一首。 【(《全唐诗》无郭虚己诗。兹据《元和姓纂》卷七、岑仲勉《元和姓纂四校记》卷七、《唐方镇年表》卷六、同书《考证》卷下录其事迹)】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白首轻轩冕,黄冠重隐沦。严陵垂钓日,疏广散金辰。北阙辞明主,东门别故人。以兹敦雅俗,玄化尽归真。 【同前。】

李璆

璆,瓘弟。开元初封嗣泽王,以继伯父泽王上金之后。后因事降为郢国公、宗正卿同正员,特封褒信郡王。进《龙池皇德颂》,迁宗正卿、光禄卿、殿中监。天宝初,重拜宗正卿,加金紫光禄大夫。九载卒,赠江陵大都督。诗一首。 【(《全唐诗》无李璆诗,传据《旧唐书》卷八六本传)】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止足人高尚,遗荣子独前。诣台飞舄日,辞阙挂冠年。象服归丹扆,霓裳降紫天。仙舟望不及,朝野共推贤。 【同前。原署「褒信郡王璆」。】

李林甫

中书壁画山水

八载忝司存。 【见《全唐诗》卷一一八孙逖《奉和李右相中书壁画山水》注引。】

康珽 【一作「琎」】

珽,天宝间人。历任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大理少卿。诗一首。 【(《全唐诗》无康珽诗,传据《御史台精舍题名考》卷二)】

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解绶申知足,归元道益真。离章垂睿作,祖帐别群臣。紫禁辞明主,青溪访羽人。赏延忠孝着,荣耀故乡春。 【见宋孔延之《会稽掇英总集》卷二。】

崔颢

和黄三安仁山庄五首

春到郭园静,冰开水木清。俄闻北山客,虚淡迟声荣。不独闲为贵,兼将山自名。古人情亦尔,君识古人情。

结宇因青嶂,开门对绿畴。树交花两色,溪合水同流。竹径春来扫,兰樽暝不收。无心亦无事,鼓腹醉中游。

车马东城路,寻君至北山。为从人境出,弥觉世情闲。月在清潭上,风归暗筱间。此时心最得,长啸不能还。

耕种春须了,幽人晚到家。琴中来远吹,竹里映残霞。谷鸟牵垂叶,池鱼泄 【疑】 水花。朝留半樽酒,细酌倚山槎。

幽客嵒 【疑】 中坐,农人野外居。报来禾近种,城去麦堪锄。夏色归舟壑,春光逐碧虚。君开山海记,共我摘园蔬。 【日本藏唐抄本《新撰类林抄》卷四。】

李颀

西亭即事

桃李皆开尽,芳菲渐觉阑。鸟声愁暮雨,花色寂 【疑】 春寒。倚石攀藤蔓,窥林数竹竿。葛巾常半着,何处似当闲。

陈十六东亭

余春伴蝴蝶,把酒听黄鹂。最是淹留处,残花三两枝。 【同前。以上二首据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编《唐抄本》影印本校。】

送李大贬南阳

鸿声断续暮天远,柳影萧疏秋日寒。 【《千载佳句》卷上《四时部暮秋》。】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二十·彭定求
  第二十五回 历山河已到京华地·佚名
  卷二十·辨证一·冯金伯
  第三折·宫天挺
  第四折·王实甫
  茶山集卷五·曾几
  卷194 ·佚名
  卷十·冯琦
  卷三百七十一·曹学佺
  光宣诗坛点将录·汪国垣
  57.韩愈:山石·施蜇存
  12.王梵志诗·施蜇存
  友林乙稿·史弥宁
  卷七·邓雅
  ●白香集卷下之二·沈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二十翰林院检讨朱尊编曽 棨【八首】棨字子啓吉安永丰人永乐甲申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歴侍讲侍读学士左春坊大学士进詹事府少詹事卒赠礼部左侍郎諡襄敏有巢睫集【杨东里云子啓迅笔千言不费思索

  • 玉川子集卷第一·卢仝

    古今诗 月蚀诗新天子即位五年岁次庚寅斗柄插子律调黄钟森森万木夜僵立寒气赑屃顽无风烂银盘从海底出出来照我草屋东天色绀滑凝不流冰光交贯寒朣胧初疑白莲花浮出龙王宫八月十五夜比并不可双此时怪事发有物吞食来轮如

  • 卷之三 南都甲乙纪(续)·计六奇

      议立福藩  四月初三日(庚申),时潞、周藩泊淮上者,各以宫眷随;独福王孑然,与常应俊等数人流离飘泊。凤阳总督马士英阴使人导之,借淮抚路振飞舟南行。  十四日(辛未),有内官至南京,府部科道等官始知北京被陷确信,上殉社稷;大

  • 第十六回 灭梁朝因骄思逸 册刘后以妾为妻·蔡东藩

      却说唐将李嗣源,到了大梁城下,王瓒开门迎降。嗣源入城,抚安军民。未几唐主亦至,嗣源率梁臣出迎。梁臣拜伏请罪,由唐主温词抚慰,令仍旧职。又举手引嗣源衣,用首相触道:“我有天下,统是卿父子的功劳,此后富贵,应与卿父子同享

  • 卷第一百九十九·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二百户食实封九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唐纪十五〔起着雍涒滩(戊申)四月,尽旃蒙单阏(乙卯)九月,凡七年有奇。〕太

  • 第四册 乙卯年·佚名

    第四册 乙卯年乙卯年,聪睿恭敬汗五十七岁。正月,蒙古国科尔沁贝勒孔果尔送女与聪睿恭敬汗为妻。於三月,汗曰:“诸贝勒之子娶妻设宴,可宰性九只。诸大臣之子娶妻设宴,可宰牲六只。其次之诸大臣之子娶妻设宴,可宰牲三只

  • 八九二 江西巡抚郝硕奏查缴违碍书籍及板片请旨销毁折(附清单一)·佚名

    八九二 江西巡抚郝硕奏查缴违碍书籍及板片请旨销毁折(附清单一)【真按:不知是否为简化字!○又前见江西巡抚已换人(或署--冯应榴护理.),何故郝硕复为江西巡抚,岂有事暂离?】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初八日江西巡抚臣郝硕谨奏,为查缴违

  • 四四七 军机大臣拟赏四库全书馆哈密瓜人员名数单·佚名

    四四七 军机大臣拟赏四库全书馆哈密瓜人员名数单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二十七日拟赏哈密瓜人员名数单:四库全书馆总裁。查四库全书总裁共十员,除臣等军机处行走及懋勤殿行走者已蒙恩特赏外,余总裁四员,酌拟每员赏瓜一圆。英廉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胜朝殉节诸臣録十二卷乾隆四十一年奉勅撰明自万厯以还朝纲日紊中原瓦解景命潜移我国家肇造丕基龙兴东土王师顺动望若云霓而当时守土诸臣各为其主往往殒身碎首喋血危疆逮乎扫荡妖氛宅中定鼎乾坤再造陬□咸

  • 绎史卷一百四十八·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秦并天下史记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年十三歳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荣阳灭二周置三川郡吕不韦为相封十万户号曰文信侯招致

  • 丘福传·张廷玉

    丘福,凤阳人。出身于行伍,在成祖藩邸奉事。积多年功劳,被授为燕山中护卫千户。燕王起兵后,丘福与朱能、张玉一起率先攻夺九门。大战真定,突入子城。战于白沟河,他率劲卒直捣敌军中坚。夹河、沧州、灵璧诸场大战,丘福都为前锋

  • 卷一百五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七经籍考经【经解 四书】宋史艺文志经解类五十八部七百五十三卷【不着録者九部一百四十六卷】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明史艺文志诸经类四十三部三十四卷四书类五十九

  • 譊、妘刑殺人等案·佚名

    原文:十月癸酉,佐競曰:[士五(伍)譊刑人(?)市舍【……】]【……】□□定(?)曰:[譊歠(飲)宗妘,亡【……】][□□不可起,怒,以刀刑(?),棄刀【……】]不(?)得。診、問。鞫:[譊刑

  • 卷一百商船公会·冯煦

    商船公会发起于光绪三十二年。金陵、镇江招商河轮局委员朱冯寿以华民船只悬挂洋旗,借采办土货,运销洋货,因保护利便,以华冒洋。与其禁阻窒碍转多,何如设法挽回,因势利导,拟设公会,劝集各帮船户愿挂华旗者,一律给发船旗牌照,归公

  • 例要·程公说

    春秋分记例要名讳例经传内圣朝庙讳及御名旧制本字俱不改易惟文字援引则易以他字定读绍兴中故寳文阁直学士胡安国进春秋传用太常博士王晢所进春秋解例并依监本空阙防画外渊圣御名亦不改易本字覆以黄纸诏俞之其论名讳劄

  • 卷第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十一尊者世亲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分别世品第三之四如是已说有情世间。器世间今当说。颂曰。安立器世间  风轮最居下其量广无数  厚十六洛叉次上水轮深  十一亿二万下八洛叉水  余凝结成

  • 卷第四十·佚名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四十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十六世(南岳下第十五世) (临济)【增收】平江虎丘绍隆禅师。(嗣圆悟)初参死心。心问。你是甚么僧。师曰

  • 给予者·丘东平

    现代中篇小说。丘东平等著。读书生活出版社1938年1月初版。小说出版时署名欧阳山、草明、东平、邵子南、于逢等集体创作,东平执笔。实际上其它人只是“聚谈了几次”,最后由东平独立完成。作品以十九路军在抗战前后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