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九

卷二十九

昌黎韩愈诗三十八首

荐士

周诗三百篇。雅丽理训诰。曾经圣人手。议论安敢到。五言出汉时。苏李首更号。

东都渐弥漫。派别百川导。建安能者七。卓荦变风操。逶迤抵晋家。气象日凋耗。

中间数鲍谢。比近最清奥。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搜春摘花卉。沿袭伤剽盗。

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后来相继生。亦各臻阃隩。

有穷者孟郊。受材实雄骜。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罺。

敷柔肆纡余。奋猛卷海潦。荣华肖天秀。捷疾逾响报。行身践规矩。甘辱耻媚灶。

孟轲分邪正。眸子看瞭眊。杳然粹而清。可以镇浮躁。酸寒溧阳尉。五十几何耄。

孜孜营甘旨。辛苦久所冒。俗流知者谁。指注竞嘲忄敖。圣皇索遗逸。髦士日登造。

庙堂有贤相。爱遇均覆焘。况承归与张。二公迭嗟悼。青冥送吹嘘。强箭射鲁缟。

胡为久无成。使以归期告。霜风破佳菊。嘉节迫吹帽。念将决焉去。感物增恋嫪。

彼微水中荇。尚烦左右芼。鲁侯国工小。庙鼎犹纳郜。幸当择珉玉。宁有弃珪瑁。

悠悠我之思。扰扰风中纛。上言愧无路。日夜惟心祷。鹤翎不天生。变化在啄菢。

通波非难图。尺地易可漕。善善不汲汲。后时徒悔懊。救死具八珍。不如一箪犒。

微诗公勿诮。恺悌神所劳。

原选者评。孟郊一诗流之幽逸者耳。殊未足踵武诸大家。而退之说士乃甘于肉。其自谓嗜善心无宁者此也。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十字中尤妙在。妥帖。二字。樊宗师文最奇崛。

而退之以文从字顺许之。其亦异乎世之所谓妥帖者矣。

王安石曰。吟诗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鲵碧海中。此老杜所得也。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此韩愈所得也。

。彦周诗话。曰。六朝诗人之诗。不可不熟读。如。芙蓉月下落。杨柳月中疏。锻炼至此。

自唐以来无人能及也。退之云。齐梁及陈隋。众作等蝉噪。此语吾不敢议。亦不敢从。

又曰。退之云。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盖能杀缚事实与意义合。最难能之。知其难则可与论诗矣。此所以称东野也。

。隐居诗话。曰。孟郊诗蹇涩穷僻。琢削不暇。真苦吟而成。观其句法格力可见矣。其自谓。夜吟晓不休。苦吟神鬼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而退之荐其诗云。荣华肖天秀。捷疾愈响报。何也。竹坡诗话。曰。韩退之。荐士。诗云。孟轲分邪正。眸子看皗目毛。杳然粹而清。可以镇浮躁。余尝读东野。下第。诗云。弃置复弃置。情如刀剑伤。及登第则自谓。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一第之得失。喜忧至于如此。宜其虽得之而不能享也。退之谓。可以镇浮躁。恐未免过情。

李光地曰。此荐孟郊之诗。而首段叙诗源委。极其简尽。李太白便谓建安之诗。绮丽不足称。杜子美则自梁。陈以下无贬词。故惟韩公之论最得其衷。虽然。陶靖节诗蝉脱污浊。六代孤唱。韩公略无及之。何也。此与论文不列董。贾者同病。犹未免于以辞为主尔。

顾嗣立曰。公此诗历叙诗学源流。自。三百篇。后。汉。魏止取苏。李。建安七子。六朝止取鲍。谢。余子一笔抹倒。眼明手竦。识力最高。唐初格律变于子昂。至李杜二公而极。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知公平生最得力于此也。后以东野继之。似犹未足当此。若公之才大而力雄。思沈而笔锐。则庶乎可以配李杜而无惭矣。

。全唐诗话。曰。李翱荐孟郊于张建封云。兹有平昌孟郊。正士也。伏闻执事旧知之。郊为五言诗。自前汉李都尉。苏属国及建安诸子。南朝二谢。郊能兼其体而有之。李观荐郊于梁肃补阙书曰。郊之五言诗。其有高处。在古无上。其有平处。下顾两谢。韩送郊诗曰。作诗三百首。杳默咸池音。彼三子皆知言也。岂欺天下之人哉。

古风

今日曷不乐。幸时不用兵。无曰既蹙矣。乃尚可以生。彼州之赋。去汝不顾。此州之役。

去我奚适。一邑之水。可走而违。天下汤汤。曷其而归。好我衣服。甘我饮食。无念百年。聊乐一日。

原选者评。史记。韩信传。曰。农夫莫不辍耕释耒。礻俞衣甘食。索隐曰。恐灭亡不久。故废止作业。而事美衣甘食。此篇结意类此。可谓长歌之哀深于痛哭矣。

胡渭曰。诗云。幸时不用兵。此必贞元十四年以前作也。十五年则吴少诚反。而大发诸道兵以讨之矣。本识赋役之困。民无所逃。却言时不用兵。正宜甘食好衣。相与为乐。辞弥婉而意弥痛。山枢。苌楚之遗音也。

樊汝霖曰。安史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不下三四。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不廷不贡。往往而是。故托古风以寓意。观诗意当在德宗之世。与。烽火。诗意相为表里云。

嗟哉董生行

淮水出桐柏山。东驰遥遥千里不能休。淝水出其侧。不能千里。百里入淮流。寿州属县有安丰。唐贞元时。县人董生召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

门外惟有吏。日来征租更索钱。嗟哉董生朝出耕。夜归读古人书。尽日不得息。或山而樵。或水而渔。入厨具甘旨。上堂问起居。父母不戚戚。妻子不咨咨。嗟哉董生孝且慈。人不识。惟有天翁知。生祥下瑞无时期。家有狗乳出求食。鸡来哺其儿。啄啄庭中拾虫蚁。哺之不食鸣声悲。彷徨踯躅久不去。以翼来覆待狗归。嗟哉董生。谁将与俦。时之人夫妻相虐。兄弟为雠。食。

君之禄。而令父母愁。亦独何心。嗟哉董生无与俦。

原选者评。神味苦淡。节族自然。集中寡二少双。惟。琴操。间有近之者。

俞皐曰。古诗长短句。盛于太白。如。蜀道难。远别离。等篇。实为公所取法者。其奇横偏在用韵处贯下一笔。然后截住。以足上意。如。尽日不得息。亦独何心。等句是也。

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熳。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革几。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原选者评。以火来照所见稀。与。岳庙。作。神纵欲福难为功。略同。于法则随手撇脱。于意则素所不满之事即随处自然流露也。

某氏曰。东坡诗云。荦确何人似退之。意行无路欲从谁。宿云解驳晨光漏。独见山红涧碧时。皆来公此篇中语也。

顾嗣立曰。七言古诗易入整丽。而亦近平熟。自老杜始为拗体。如。杜鹃行。之类。公之七言皆祖此种。而中间偏有极鲜丽处。不事雕琢更见精采。有声有色。自是大家。元遗山。论诗绝句。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真笃论也。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

汴泗交流郡城角。筑场千步平如削。短垣三面缭逶迤。击鼓腾腾树赤旗。

新秋朝凉未见日。公早结束来何为。分曹决胜约前定。百马攒蹄近相映。

球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驰。

超遥散漫两闲暇。挥霍纷纭争变化。发难得巧意气粗。 声四合壮士呼。

此诚习战非为剧。岂若安坐行良图。当今忠臣不可得。公马莫走须杀贼。

原选者评。神采飞动。结有忠告。便比。雉带箭。高一格。

顾嗣立曰。曹子建。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杜子美诗。走马脱皚头。手中

挑青丝。捷下万仞罔。俯身试搴旗。侧身转臂。语意本此。发难得巧。即。雉带箭。所谓。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是也。旧注难作去声。引张良发八难解。大谬。

某氏曰。公集有。谏张仆射击球书。此诗云。此诚习战非为剧。岂若安坐行良图。盖讽之也。

鸣雁

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去寒就暖识所依。天长地阔栖息稀。

风霜酸苦稻粱微。毛羽摧落身不肥。徘徊反顾群侣违。哀鸣欲下洲渚非。

江南水阔朝云多。草长沙软无网罗。闲飞静集鸣相和。违忧怀息性匪他。

凌风一举君谓何。

原选者评。王伯大曰。公在徐州。与孟东野书。有曰。去年脱汴州之乱。遂来于此。主人与余有故。居余符离睢水上。及秋。将辞去。云云。主人谓建封。公在徐郁郁不得志。见于书与诗者如此。盖托雁以自喻也。

雉带箭

原头火烧静兀兀。野雉畏鹰出复没。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

地形渐窄观者多。雉惊弓满劲箭加。冲人决起百余尺。红翎白镞随倾斜。

将军仰笑军吏贺。五色离披马前堕。

原选者评。篇幅有限。而盘屈跳荡。生气远出。故是神笔。

。容斋三笔。曰。昌黎。雉带箭。诗东坡尝大字书之。以为妙绝。予读曹子建。七启。论羽猎之美云。人稠网密。地逼势胁。乃知韩公用意所来处。

。野雉畏鹰出复没。方嵩卿本作。伏欲没。朱子。考异。云。雉出复没。而射者弯弓不肯轻发。正是形容持满命中之巧。毫厘不差处。改作。伏欲。神采索然矣。

顾嗣立曰。将军欲以巧伏人。盘马弯弓惜不发。二句无限神情。无限顿挫。公盖示人以运笔作文之法也。至其全首。波澜委曲。细微熨贴。王留耕所谓。写物之妙。其状如在目前。

信然。信然。

沈德潜曰。李将军度不中不发。发必应弦而倒。审量于未弯弓之先。此矜惜于己弯弓之候。总不肯轻见其技也。作诗作文。亦须得此意。

条山苍

条山苍。河水黄。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桃源图

神仙有无何眇芒。桃源之说诚荒唐。流水盘回山百转。生绡数幅垂中堂。

武陵太守好事者。题封远寄南宫下。南宫先生忻得之。波涛入笔驱文辞。

文工画妙各臻极。异境恍惚移于斯。架岩凿谷开宫室。接屋连墙千万日。

嬴颠刘蹶了不闻。地坼天分非所恤。种桃处处惟开花。川源近远烝红霞。

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渔舟之子来何所。物色相猜更问语。

大蛇中断丧前王。群马南渡开新主。听终辞绝共凄然。自说经今六百年。

当时万事皆眼见。不知几许犹流传。争持酒食来相馈。礼数不同樽俎异。

月明伴宿玉堂空。骨冷魂清无梦寐。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

人间有累不可住。依然离别难为情。船开棹进一回顾。万里苍苍烟水暮。

世俗宁知伪与真。至今传者武陵人。

原选者评。一起一结。善占地步。

。彦周诗话。曰。退之。桃源行。云。种桃处处皆开花。川源近远烝红霞。状花卉之盛。古今无人道此语。

俞皐曰。公七言古诗。少用对句。此篇诸对。亦甚奇伟。

沈德潜曰。玉堂。即金堂玉室意。以神仙目之。

东方半明

东方半明大星没。独有太白配残月。嗟尔残月勿相疑。同光共影须臾期。

残月晖晖。太白睒睒。鸡三号。更五点。

原选者评。与钟鸣漏尽意同。

韩醇曰。此诗与。煌煌东方星。兴寄颇同。盖指顺宗即位。不能亲政。而宪宗在东宫之时也。

某氏曰。时贾耽。郑王旬瑜二相。皆天下重望。王叔文用事。相继引去。此诗所以喻。东方半明大星没。也。韦执谊为叔文汲引。此诗所以喻。独有太白配残月。也。顺宗已厌机政。执谊。

叔文尚以私意更相猜忌。此诗所以有。嗟尔残月勿相疑。同光共影须臾期。也。及宪宗立而叔文。执谊窜。犹东方明而残月。太白灭。此诗所以喻。残月晖晖。太白目炎目炎。鸡三号。更五点。也。意微而显。诚得诗人之旨。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火维地荒足妖怪。天假神柄专其雄。

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径趋灵宫。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夜投佛寺上高阁。星月掩映云膧胧。猿鸣钟动不知曙。杲杲寒日生于东。原选者评。东坡所谓。能开衡山之云。者本此。

沈德潜曰。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此诗足当此语。

王伯大曰。公两谪南方。初自阳山北还过衡。在永贞元年八月。过潭适当残秋。陪杜侍御游湘西寺。诗云。是时秋向残。是也。今云。我来正逢秋雨节。故知此诗是阳山还时作。后自潮州移刺袁州。则元和十五年十月。盖未尝过衡。据。袁州谢表。云。去年正月贬授潮州刺史。其年十月。准例量移。云云。即自潮州径当来袁。又未尝遇秋雨节时也。苏东坡。观市。诗云。潮阳太守南迁归。喜见石廪堆祝融。粗言之耳。

永贞行

君不见太皇亮阴未出令。小人乘时偷国柄。北军百万虎与貔。天子自将非他师。

一朝夺印付私党。懔懔朝士何能为。狐鸣枭噪争署置。罻睒跳踉相妩媚。

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公然白日受贿赂。火齐磊落堆金盘。

元臣故老不敢语。昼卧涕泣何汍澜。董贤三公谁复惜。侯景九锡行可叹。

国家功高德且厚。天位未许庸夫干。嗣皇卓荦信英主。文如太宗武高祖。

膺图受禅登明堂。共流幽州鱼玄死羽。四门肃穆贤俊登。数君匪亲岂其朋。

郎官清要为世称。荒郡迫野嗟可矜。湖波连天日相腾。蛮俗生梗瘴疠烝。

江氛岭祲昏若凝。一蛇两头见未曾。怪鸟鸣唤令人憎。蛊虫群飞夜扑灯。

雄虺毒螫堕股肱。食中置药肝心崩。左右使令诈难凭。慎勿浪信常兢兢。

吾尝同僚情可胜。具书目见非妄征。嗟尔既往宜为惩。

原选者评。前幅天昏地暗。中间日出冰消。阅至后幅。又如凄风苦雨。文生于情。变幻如是。

。蔡宽夫诗话。曰。子厚。禹锡于退之最厚善。然退之贬阳山。不能无疑。赴江陵途中寄三学士。云。同官尽才俊。偏善柳与刘。或虑语言泄。传之落冤仇。二子不宜尔。将疑断还不。

及其为。永贞行。愤疾至云。数君匪亲岂其朋。又曰。吾尝同僚情可胜。则亦见其坦夷尚义。

待朋友始终也。

。困学纪闻。曰。少陵善房次律。而。悲陈陶。一诗不为之隐。昌黎善柳子厚。而。永贞行。

一诗不为之讳。公议之不可掩也如是。

顾嗣立曰。此诗前半言小人放逐之为快。后半言数君贬谪之可矜。盖为刘。柳诸公也。旧注专指梦得。似未必然。然梦得贬连州。而公曾令阳山。以具书目见句为证。于义亦通。姑存其说以俟考。

郑群赠簟

蕲州笛竹天下知。郑君所宝尤瑰奇。携来当昼不得卧。一府传看黄琉璃。

体坚色净又藏节。尽眼凝滑无瑕疵。法曹贫贱众所易。腰腹空大何能为。

自从五月困暑湿。如坐深甑遭烝炊。手磨袖拂心语口。慢肤多汗真相宜。

日暮归来独惆怅。有卖直欲倾家资。谁谓故人知我意。卷送八尺含风漪。呼奴扫地铺未了。光彩照耀惊童儿。青蝇侧翅蚤虱避。肃肃疑有清飙吹。

倒身甘寝百疾愈。却愿天日恒炎曦。明珠青玉不足报。赠子相好无时衰。

原选者评。皛亻予。怨歌。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此云。却愿天日恒炎曦。同一语妙。

顾嗣立曰。此诗每用反衬意见奇。如。携来当昼不得卧。却愿天日恒炎曦。等句也。赋物之妙。直从细琐处体贴而出。

沈德潜曰。却愿天日恒炎曦。与。携来当昼不得卧。俱透过一层法。

樊汝霖曰。唐孔癸戈。私记。云。退之丰肥善睡。每来吾家。必命枕簟。而沈存中。笔谈。亦云。世画韩退之小面而美髯。著纱帽。此乃江南韩熙载尔。熙载谥文靖。江南人谓之韩文公。

因此遂误以为退之。退之肥而少髯。此诗有。腰腹空大。及。慢肤多汗。之语。二说信然。

赠崔立之评事

崔侯文章苦捷敏。高浪驾天输不尽。曾从关外来上都。随身卷轴车连轸。

朝为百赋犹郁怒。暮作千诗转遒紧。摇毫掷简自不供。顷刻青红浮海蜃。

才豪气猛易语言。往往蛟螭杂蝼蚓。知音自古称难遇。世俗乍见那妨哂。

勿嫌法官未登朝。犹胜赤尉长趋尹。时命虽乖心转壮。技能虚富家逾窘。

念昔尘埃两相逢。争名龃龉持矛楯。子时专场夸觜距。余始张军严韅靷。

尔来但欲保封疆。莫学庞涓怯孙膑。窜逐新归厌闻闹。齿发早衰嗟可闵。

频蒙怨句刺弃遗。岂有贤官敢推引。深藏箧笥时一发。戢戢已多如束笋。

可怜无益费精神。有似黄金掷虚牝。当今圣人求侍从。拔擢鮧梓收楛箘。

东马严徐已奋飞。枚皋即召穷且忍。复闻王师西讨蜀。霜风冽冽摧朝菌。

走章驰檄在得贤。燕雀纷拿要鹰隼。窃料二涂必处一。岂比恒人长蠢蠢。

劝君韬养待征招。不用雕琢愁肝肾。墙根菊花好沽酒。钱帛纵空衣可准。

晖晖檐日暖且鲜。摵摵井梧疏更殒。高士例须怜麴糵。丈夫终莫生畦畛。

能来取醉任喧呼。死后贤愚俱泯泯。

原选者评。可怜无益费精神。为千古文人之喟息。

。渔隐丛话。曰。立之诗有不工处。故退之以。蛟螭杂蝼蚓。讥之。

送区宏南归

穆昔南征军不归。虫沙猿鹤伏以飞。洶洶洞庭莽翠微。九疑镵天荒是非。

野有象犀水贝玑。分散百宝人士稀。我迁于南日周围。来见者众莫依稀。

爰有区子荧荧晖。观以彝训或从违。我念前人譬葑菲。落以斧引以纟墨徽。

虽有不逮驱马非马非。或采于薄渔于矶。服役不辱言不讥。从我荆州来京畿。

离其母妻绝因依。嗟我道不能自肥。子虽勤苦终何希。王都观阙双巍巍。

腾蹋众骏事鞍革几。佩服上色紫与绯。独子之节可嗟唏。母附书至妻寄衣。

开书拆衣泪痕晞。虽不敕还情庶几。朝暮盘羞恻庭闱。幽房无人感伊威。

人生此难余可祈。子去矣时若发机。蜃沈海底气升霏。彩雉野伏朝扇翚。

处子窈窕王所妃。苟有令德隐不腓。况今天子铺德威。蔽能者诛荐受礻几。

出送抚背我涕挥。行行正直慎脂韦。业成志树来颀颀。我当为子言天扉。

原选者评。分散百宝人士稀。道尽西南边徼地脉风气。柳州所谓。少人而多石。也。虽不敕还情庶几。语意深婉。游子读此。可以听于无声矣。

张耒曰。古人作七言诗。其句脉多上四字而以下三字成之。退之乃变句脉以上三下四。

如。落以斧引以纟墨徽。虽欲悔舌不可扪。是也。

方崧卿曰。九疑。言镵天。洪涛。言舂天。皆奇语也。

李光地曰。公在阳山有区册。在江陵又有区宏。皆相从不忍舍。故宏之从公于京而归也。

诗以送之。惓惓训勖。归于正直。可咏可感。

三星行

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奋其角。箕张其口。牛不见服箱。斗不挹酒浆。箕独有神灵。无时停簸扬。无善名已闻。无恶声已。名声相乘除。得少失有馀。三星各在天。什伍东西陈。

嗟汝牛与斗。汝独不能神。

俞皐曰。奇趣却从。大东。之诗来。变化自妙。用韵凡五转。似古歌谣。

。东坡志林。曰。韩退之诗。我生之辰。月宿南斗。乃知退之以磨蝎为身宫。仆以磨蝎为命宫。平生多得谤誉。殆同病也。

剥啄行

剥剥啄啄。有客至门。我不出应。客去而嗔。从者语我。子胡为然。我不厌客。困于语言。

欲不出纳。以堙其源。空堂幽幽。有秸有莞。门以两版。业书於间。窅窅深堑。其墉甚完。彼宁可隳。此不可干。从者语我。嗟子诚难。子虽云尔。其口益蕃。我为子谋。有万其全。凡今之人。急名与官。子不引去。与为波澜。虽不开口。虽不开关。变化咀嚼。有鬼有神。今去不勇。

其如后艰。我谢再拜。汝无复云。往追不及。来不有年。

原选者评。方崧卿曰。韩文。与。多作。以。他文见者非一。诗。之子归。不我以。注。

。以。犹与也。朱子。考异。云。按。陆宣公奏议。亦然。如云。未审云云以否。之类是也。然当作。与。为正。

某氏曰。公被谗出为阳山。至是召还。又有谤之者。故。三星行。云。名声相乘除。得少失有余。剥啄行。云。我不厌客。困于语言。欲不出纳。以堙其源。各有所激云尔。欧阳文忠。拟剥啄行寄少师。云。剥剥复啄啄。柴门惊鸟雀。故人千里驾。信士百金诺。云云。公远谗避谤。

欲谢客以堙其源。故深其堑。坚其墉。要为不可干者。而欧阳则归老故乡。欣然喜客之至。是以其辞不同如此。

孟东野失子并序

东野连产三子。不数日辄失之。几老。念无后以悲。其友人昌黎韩愈。惧其伤也。推天假其命以喻之。

失子将何尤。吾将上尤天。女实主下人。与夺一何偏。彼於汝何有。乃令蕃且延。

此独何罪辜。生死旬日间。上呼无时闻。滴地泪到泉。地只为之悲。瑟缩久不安。

乃呼大灵龟。骑云款天门。问天主下人。薄厚胡不均。天曰天地人。由来不相关。

吾悬日与月。吾系星与辰。日月相噬啮。星辰踣而颠。吾不女之罪。知非女由缘。

且物各有分。孰能使之然。有子与无子。祸福未可原。鱼子满母腹。一一欲谁怜。

细腰不自乳。举族长孤鳏。鸱枭啄母脑。母死子始翻。蝮蛇生子时。坼裂肠与肝。

好子虽云好。未还恩与勤。恶子不可说。鸱枭蝮蛇然。有子且勿喜。无子固勿叹。

上圣不待教。贤闻语而迁。下愚闻语惑。虽教无由悛。大灵顿头受。即日以命还。

地只谓大灵。女往告其人。东野夜得梦。有夫玄衣巾。闯然入其户。三称天之言。

再拜谢玄夫。收悲以欢忻。

原选者评。龟传。祝词云。假之玉灵夫子而上行於天。下行於渊。诗以大灵发端。本此。

王伯大曰。黄鲁直尝书此诗遗石君美。君美失子。云。时以观览。可用乱思而纾哀。究观物理。其实如此。大概因果耳。退之救世弊。故并因果不言。然此一段文意。乃是。涅经。中佛语。退之尝言。不能无所不读。未有能为大儒者。其弗信矣乎。鲁直所云如此。

俞皐曰。用韵本主先字。兼入真。文。元。寒。删诸韵。是古韵也。与。此日足可惜。一首同法。

顾嗣立曰。按。孟东野集。有。悼幼子。诗云。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洒之北原上。不待秋风至。杏殇。诗云。儿生月不明。儿死月始光。此诚天不知。翦弃我子孙。又云。病叟无子孙。独立犹束柴。其词甚可哀也。

猜你喜欢
  卷七百六十六·彭定求
  某邑妓·唐圭璋
  第十八出 改图·李渔
  第三折·佚名
  玎玎珰珰盆儿鬼·臧懋循
  韵语阳秋卷十七·葛立方
  海绡说词·陈洵
  五集卷十六·乾隆
  第十四出 前疏 (商调鱼模韵)·丁耀亢
  卷四十一·陈思
  唐诗拾遗序·高棅
  卷二百二十八·陈廷敬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燕台花事録》·张次溪
  卷十六·黎民表
  原序·岳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汪元量·唐圭璋

      元量字大有,号水支,钱塘(今杭州)人。以善琴事谢后、王照仪。宋亡,随三宫留燕,后来黄冠师南归。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满江红   吴江秋夜   一个兰舟,双桂桨、顺流东去。但满目、银光万顷,凄其风露。渔火已归鸿雁

  • 写给导演者·老舍

    首先我要说明:对于话剧的一切,我都外行,我之所以要写剧本是因为(一)练习练习;(二)戏剧在抗战宣传上有突击的功效。因此,我把剧本写成,自己并不敢就视为定本,而只以它为一个轮廓;假若有人愿演,我一点也不拦阻给我修改。导演者改动剧

  • ●卷十·葛立方

    李白乐府三卷,于三纲五常之道,数致意焉。虑君臣之义不笃也,则有《君道曲》之篇,所谓“风后爪牙常先太山稽,如心之使臂。小白鸿翼于夷吾,刘葛鱼水本无二。”虑父子之义不笃也,则有《东海勇妇》之篇,所谓“淳于

  • 口号·戴望舒

    盟军的轰炸机来了,看他们勇敢地飞翔,向他们表示沉默的欢快,但却永远不要惊慌。看敌人四处钻,发抖:盟军的轰炸机来了,也许我们会碎

  • 余集卷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余集卷九古今体十七首【丁 一】丁巳元旦乾隆嘉庆并聨行【前年乙卯九月建立皇太子诏以丙辰为子皇帝嘉庆元年颁朔中外其时子皇帝率王公大臣等恳请时宪书仍用乾隆年号不能

  • 卷二十二·李蓘

    钦定四库全书宋艺圃集卷二十二明 李蓘 编僧希昼六首寄题武当郡守吏隐亭郡亭传吏隠闲自使君心卷幕知来客悬灯见宿禽茶烟逢石断棊响入花深会逐南帆便乘秋寄此吟书惠崇师房诗名在四方独此寄闲房故域寒涛濶春城夜梦长禽

  • 卷之一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四十·佚名

    宣统二年。庚戌。八月朔。壬申。谕军机大臣等、御史松廷奏、文庙典礼至重。请旨交议一摺。着礼部会同估修大臣妥议具奏。现月  ○又谕、邮传部会奏、川汉路蝱滟戋。拟请援案穴垣通过一摺。着依议。现月  ○又谕

  • 卷四十二 张周赵任申屠传 第十二·班固

    (张苍,周昌,赵尧,任敖,申屠嘉)【原文】张苍,陽武人也,好书律历。秦时为御史,主柱下方书。有罪,亡归。及沛公略地过陽武,苍以客从攻南陽。苍当斩,解衣伏质,身长大,肥白如瓠,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乃言沛公,赦勿斩。遂西入武关,至咸陽。沛公

  • 卷六十三 蜀书十八 吴范刘惇赵达传第十八·陈寿

    (吴范传、刘惇传、赵达传)吴范传,吴范,字文则,会稽郡上虞县人。因研究历数,知晓气候,而闻名于郡中。被荐举为有道,来到京都,正值天下大乱而未被任用。时值孙权崛起于东南,吴范于是前往投奔并任职其下。凡是遇到灾祸、吉祥的征兆

  • 建昌土司传·张廷玉

    建昌卫,是原来的邛都。汉朝武帝时期,此地设置了越..郡。隋唐两朝此地都称为..州。唐朝至德初年,该地被吐番所吞没,贞元中年才收复回来。唐朝懿宗统治时期,该地被蒙诏所占据,改成建昌府,把乌、白二个蛮族的人口充实到该地。元

  • 論衡校釋卷第二十·黄晖

      須頌篇   盼遂案:本篇云:「頌四十篇,詩人所以嘉上也。由此言之,臣子當頌,明矣。」   古之帝王建鴻德者,須鴻筆之臣褒頌紀載,御覽七七、又五八八引「載」作「德也」。鴻德乃彰,萬世乃聞。問說書者:「『欽明文思』以下,誰

  • 评沈译克鲁泡特金的人生善行学·太虚

    ──十七年四月在灵隐作──沈嗣庄先生,以今后的世界人众,似非达到经济平等必不能安稳;而又苦社会主义内倡导者,对于“人生的善行”,往往忽略甚且破弃。然社会主义最进一步派之克鲁泡特金氏,于八十高龄,曾为“人生善行学”的

  • 不可著怕魔·印光

    吾人不做伤天损德事,怕甚么东西?念佛之人,善神护佑,恶鬼远离,怕甚么东西?汝若常怕,则著怕魔,便有无量劫来之怨家,乘汝之怕心,来恐吓汝,令汝丧心病狂,用报宿怨。且勿谓我尚念佛,恐彼不至如此,不知汝全体正念,归于怕中,其气分与佛相隔,与

  •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六·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录释正论品正论者。正名为圣。圣有二种。一世圣。二出世圣。论名核实。一核事实。二核理实。此品是先王旧法世世相传。先王传力尊相。力尊相传于信相。信相又传其子。其子又传于后世。世世正

  • 众经目录卷第三·静泰

    释静泰撰别生(于大部内钞出别行)合八百一十部一千二百八十七卷大乘别生一百二十一部一百二十八卷&middot;华严经十种生法经一卷&middot;佛名经一卷&middot;净行品经一卷&middot;菩萨名经一卷&middot;抄华严经一卷&mid

  • 檀弓疑问·邵泰衢

    一卷。清邵泰衢(生卒年不详)撰。泰衢字鹤亭,浙江钱塘人。雍正初任钦天监左监副。精研礼学,兼明算术。着有《史记疑问》等。是书因《礼记》出自汉儒,而《檀弓》一篇却多有附会之处,故摘其可疑者,逐条论证辨析。如脱骖旧馆人

  • 舍利弗摩诃目连游四衢经·佚名

    一卷,后汉唐孟详译。众声喧闹,佛不许见,因诸天之请佛召见之。出增一阿含经马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