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百六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一

薛能

荔枝诗【有序】

杜工部老居两蜀不赋是诗岂有意而不及欤白尚书曾有是作兴旨卑泥与无诗同予遂爲之题不愧不负将来作者以其荔枝首唱愚其庶几

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

丁已上元日放三雉

婴网虽皆困褰笼喜共归无心期尔报相见莫惊飞

寓题【一作边城寓题】

王泽犹来雅在新尚词微事【一作徵事】可愁人淫哇满眼关雎弱犹贺清朝有此身

望蜀亭

树簇烟迷蜀国深岭头分界恋登临前轩一望无他处

从此西川只在心

游嘉州【一作陵】後溪【开元观闲游因及後溪偶成二韵】

山屐经过满迳踪隔溪遥见夕阳舂当时诸葛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自讽

千题万咏过三旬忘食贪魔作瘦人行处便吟君莫笑就中诗病不任春

乞假归题候馆【一本题首有河东幕三字】

仆带雕弓马似飞老莱衣上着戎衣邮亭不暇吟山水塞外经年皆未归

监郡犍爲将归使府登【一本有通济二字】楼寓题

几日监临向蜀春错抛歌酒强忧人江楼一望西归去不负嘉州只负身

过象耳山二首

一色靑松几万栽异香薰路带花开山门欲别心潜愿更到蜀中还到来

到处逢山便欲登自疑身作住来僧徒行至此三千里不是有缘应不能

圣灯

莽莽空中稍稍灯坐看迷浊变澄清须知火尽烟无益一夜栏边说向僧

过昌利观有怀

万仭云峯八石泉李君仙後更谁仙我来驻马人何问老柏无多不种田

蜀路

劒阁缘云拂斗魁疾风生树过龙媒前程憩罢知无益但是驽蹄亦到来

山下偶作

零雨沾山百草香树梢高顶尽斜阳横流巨石皆堪住何事无僧有石房

伏牛山

虎蹲峰状屈名牛落日连村好望秋不爲时危耕不得一犁风雨便归休

老圃堂【一作曹邺诗】

邵平瓜地接吾庐谷雨乾时偶【一作手】自锄昨日春风欺不在就牀吹落读残书

春题

柳莫揺揺花莫开此心因病亦成灰人生只有家园乐及取春农【一作浓】归去来

幷州寓怀

人多知遇独难求人负知音独爱酬常恐此心无乐处枉称年少在幷州

中秋旅舍【一作中秋旅舍书怀】

云卷庭虚【一作卷尽庭云】月逗空一方秋草尽【一作色草】鸣虫是时兄弟正南北黄叶满阶来去风

符亭二首【幷序】

东三泉十五里以飞瀑结茅虽小甚胜诸所记注皆云前宰符姓所爲俞姓所修而不识其人因题曰符亭旌之也

符亭之地雅离羣万古悬泉一旦新若念农桑也如此县人应得似行人

山如巫峡烟云好路似嘉祥水木清大抵游人总应爱就中难说是诗情

秋夜听任郎中琴

十指宫商膝上秋七条丝动雨修修空堂半夜孤灯冷弹着乡心欲白头

留别关东旧游

我去君留十载中未曾相见及花红他时住得君应老长短看花心不同

赠出塞客

出郊征骑逐飞埃此别惟愁春未囘寒叶夕阳投宿意芦【一作萧】关门向远河开

秋溪独坐

黄叶分飞砧上下白云零落马东西人生万意此端坐日暮水深【一作声】流出溪

蒲中霁後晚望

河边霁色无人见身带春风立岸头浊水茫茫有何意日斜还向古蒲州

宋氏林亭

地湿莎青雨後天桃花红近竹林边行人本是农桑客记得春深欲种田

云花寺寓居赠海岸上人

暂寄空门未是归上方林榭独【一作着】儒衣吾师不语应相怪【一作问】频惹街尘入寺飞

关中秋夕

簟湿秋庭岳在烟露光明滑竹苍然何人意绪还相似鹤宿松枝月半天

西县道中有短亭岩穴飞泉隔江洒至因成二首

风凉津湿共微微隔岸泉冲石窍飞争得巨灵从野性旧乡无此擘将归

一瀑三峰赤日天路人才见便翛然谁能夜向山根宿凉月初生的有仙

省试夜【一作韦承贻诗】

白莲千朶照廊明一片承平雅颂声更报第三条烛尽文昌风景画难成

过骊山

丹雘苍苍簇背山路尘应满旧帘间玄宗不是偏行乐只爲当时四海闲

曲江醉题

闲身行止属年华马上怀中尽落花狂遍曲江还醉卧觉来人静日西斜

参军厅新池

帘外无尘胜物外墙根有竹似山根流泉不至客来久坐见新池落旧痕

太原使院晚出

青门无路入清朝滥作将军最下僚同舍尽归身独在晚风开印叶萧萧

寒食日曲江

曲水池边青草岸春风林下落花盃都门此日是寒食人去看多身独来

盩厔官舍新竹

心觉清凉体似吹满风轻撼叶垂垂无端种在幽闲地衆鸟嫌寒凤未知

京中客舍闻筝

十二三弦共五音每声如截远人心当时向秀闻邻笛不是离家岁月深

铜雀台

魏帝当时铜雀台黄花深映棘丛开人生富贵须囘首此地岂无歌舞来

寿安水馆

地接山林兼有石天悬星月更无云惊鸥上树满池水瀺灂一声中夜闻

雨後早发永宁

春霖朝罢客西东雨足泥声路未通独爱千峰最高处一峰初日白云中

宿仙游寺望月生峰

公门身入洞门行出穽离笼似有情僧语夜凉云树黑月生峰上月初生

秋题

独坐东南见暁星白云微透泬寥清磷磷甃石堪僧坐一叶梧桐落半庭

和友人寄怀

从来行乐近来希籧瑗知言与我违自是衰心不如旧非关四十九年非

子夜

嫖姚家宴敌吴王子夜歌声满画堂此日相逢眉翠尽女真行李乞斋粮

鴈和韦侍御

肃肃雍雍义有余九天鸾凤莫相疎唯应静向山窗过激发英雄夜读书

和府帅相公【一作蜀中和府帅相公过安抚崔判官厅不遇之什】

竹映高墙似傍山邹阳归後令威还君看将相才多少两首诗成七步间

又和留山鷄

五色文胜百鸟王相思兼絶寄芸香由来不是池中物鷄树归时即取将

舟中酬杨中丞春早见寄

锦楼春望忆丹楹更遇高情说早莺江上境寒吟不得湿风梅雨满船轻

寒食日题

美人寒食事春风折尽青青赏尽红夜半无灯还有睡【一作不寐】秋千悬在月明中

杏花

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楼谁知艳性终相负乱向春风笑不休

黄蜀葵

娇黄新嫩【一作蘂】欲题诗尽日含毫有所思记得玉人初病起【一作较】道家粧束厌禳时

春咏

春来还似去年时手把花枝唱竹枝狂瘦未曾飡有味不缘中酒却缘诗

赠欢娘【八岁善吹笙】

一束龙吟细竹枝青娥擎在手中吹当时纵使双成在不得如伊是小时

戱瞻相

失意蹉跎到旧游见吹杨柳便遮羞瞻相赵女休相拽不及人前诈摆头

赠解诗歌人

同有诗情自合亲不须歌调更含嚬朝天御史非韩夀莫窃香来带累人

赠韦氏歌人二首

弦管声凝发唱高几人心地暗伤刀思量更有何堪比王母新开一树桃

一曲新声惨画堂可能心事忆周郎朝来为客频开口绽尽桃花几许香

加阶

二年中散似嵇康此日无功换宠光唯有一般酬圣主胜於东晋是文章

野园

野园无鼔又无旗鞍马传盃用柳枝娇养翠娥无怕惧挿人头上任风吹

郊亭

郊亭宴罢欲回车满郭传呼调角初尚拥笙歌归未得笑娥扶着醉尚书

老僧

清瘦形容八十余匏悬篱落似村居劝师莫羡人间有幸是元无免破除

僧窗

不悟时机滞有余近来为事更乖疎朱轮皂盖蹉跎尽犹爱明窗好读书

题平等院

十里城中一院僧各持巾鉢事南能还应笑我功名客未解嫌官学大乘

影灯夜二首【一作上元诗】

偃王灯塔古徐州二十年来乐事休此日将军心似海四更身领万人游

十万军城百万灯酥油香暖夜如烝红糚满地烟光好只恐笙歌引上昇

许州旌节到作

两地旌旗拥一身半缘伤旧半荣新州人若忆将军面写取雕堂报国真

重游通波亭

十年抛掷故园花最忆红桃竹外斜此日郊亭心乍喜败榆芳草似还家

戏舸

远舸冲开一路萍岸傍偷上小茅亭游人莫觅盃盘分此地才应聚德星

偶题

到处吟兼上马吟总无愁恨自伤心无端梦得钧天乐尽觉宫商不是音

折杨柳十首【幷序】

此曲盛传为词者甚衆文人才子各衒其能莫不条似舞腰叶如眉翠出口皆然颇为陈熟能专於诗律不爱随人搜难抉新誓脱常态虽欲弗伐知音其舍诸

华清高树出离宫南陌柔条带暖风谁见轻隂是良夜瀑泉声畔月明中

洛桥晴影覆江船羌笛秋声湿塞烟闲想习池公宴罢水蒲风絮夕阳天

嫩緑轻悬似缀旒路人遥见隔宫楼谁能更近丹墀种解播皇风入九州

暖风晴日断浮埃废路新条发钓台处处轻隂【一作轻】可惆怅後人攀处古人栽

潭上江边嫋嫋垂日高风静絮相随青楼一树无人见正是女郎眠觉时

汴水高悬百万条风清两岸一时揺隋家力尽虚栽得无限春风属圣朝

和风烟树【一作雨】九重城夹路春隂十万营唯向边头不堪望一株【一作林】顦顇少人行

窗外齐垂旭日初楼边轻暖好【一作好暖】风徐游人莫道栽无益桃李清隂却不如

衆木犹寒独早青御沟桥畔曲江亭陶家旧日应如此一院春条緑遶厅

帐偃缨垂细复繁令人心想石家园风条月影皆堪重何事侯门爱树萱

柳枝四首

数首新诗带恨成柳丝牵我我伤情柔娥幸有腰支稳试踏吹声作唱声

高出军营远映桥贼兵曾斫火曾【一作曾逢兵火一时】烧风流性在终难改【一作尽一作死一作挫】依旧春来【一作风一作暖日还生】万万条县依陶令想嫌迂营畔将军即大麤此日与君除万恨数篇风调更应无

狂似纎腰嫩胜绵自多情态竟【一作更】谁怜游人不折还堪恨抛向桥边与路边

柳枝词五首【幷序】

乾符五年许州刺史薛能於郡阁与幕中谈宾酣饮醅酎因令部妓少女作杨柳枝健舞复歌其词无可听者自以五絶为杨柳新声

朝阳晴照緑杨烟一别通波十七年应有旧枝无处觅万株风里卓旌旃

晴垂芳态吐牙【一作芽】新雨摆轻条湿面春别有出墙高数尺不知揺动是何人

暖【一作晓】梳簪朶事登楼因挂垂杨立地愁牵断緑丝攀不得半空悬着玉搔头

西园高树後庭根处处寻芳有折痕终忆旧【一作我】游桃叶舍一株斜映竹篱门

刘白苏台总近时当初章句是谁推纎腰舞尽春杨柳未有侬家一首诗【自注刘白二尚书继为苏州刺史皆赋杨柳枝词世多传唱虽有才语但文字太僻宫商不高如可者岂斯人徒欤洋洋乎唐风其令虚爱】

吴姬十首

夜鎻重门昼亦监眼波娇利瘦岩岩偏怜不怕傍人笑自把春罗等舞衫

龙麝薰多骨亦香因经寒食好风光何人画得天生态枕破施朱隔宿糚

滴滴春霖透荔枝笔题牋动手中垂天隂不得君王召嚬着青蛾作小诗

钿合重盛绣结深昭阳初幸赐同心君知一夜恩多少明日宣教放德音

退红香汗湿轻纱高卷蚊厨独卧斜娇泪半垂珠不破恨君瞋折後庭花

取次衣裳尽带珠别添龙脑裛罗襦年来寄与乡中伴杀尽春蚕税亦无

画烛烧兰暖复迷殿帏深密下银泥开门欲作侵晨散已是明朝日向西

楼台重叠满天云殷殷鸣鼍世上闻此日杨花初似雪女儿弦管弄参军

冠剪黄绡帔紫罗薄施鈆粉画青娥因将素手夸纎巧从此椒房宠更多

身【一作自】是三千第一名内家丛里独分明芙蓉殿上中元日水拍银台弄化生

题于公花园

含桃庄主後园深繁实初成静扫隂若使明年花可待应须恼破事花心

登城

偶作闲身上古城路人遥望不相惊无端将吏逡廵至又作都头一队行

好客

好客连宵在醉乡蜡烟红暖胜春光谁人肯信山僧语寒雨唯煎治气汤

赠普恭禅师

一日迢迢每一飡我心难伏我无【一作心】难南檐十月绳牀暖背卷真经向日看

赠无表禅师

笠戴圆隂楚地?磬敲清响蜀山铜秋来说偈寅朝殿爽爽【一作轻洒】杨枝满手风

彭门偶题

淮王西舍固非夫柳恽偏州未是都直到春秋诸列国拥旄才子也应无

嘲赵璘

廵关每傍摴蒲局望月还登乞巧楼第一莫教娇太过缘人衣带上人头

百首如一首卷初如卷终【北梦琐言能以诗自负还刘得仁卷题诗云云】 坐久仆头出语多僧齿寒【南部新书】 西塞长云尽南湖片月斜【古今诗话】 李白终无取陶潜固不刋【论诗见郑谷集注】 我身若在开元日争遣名为李翰林【寄符郎中见郑集】

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一

猜你喜欢
  程梅斋·唐圭璋
  胡德芳·唐圭璋
  翁定·唐圭璋
  序·王夫之
  赌棋山庄词话卷八·谢章铤
  第八折 忠梦·李玉
  第四折·郑光祖
  御定曲谱卷八·王奕清
  听槐格讷(Wagner)乐剧·徐志摩
  目录·段克己
  卷十·陈师道
  自序·胡薇元
  卷三百三十四·陈思
  松陵集跋·陆龟蒙
  卷九十二·徐倬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纪容舒

    钦定四库全书玉台新咏考异卷五姚安府知府纪容舒撰江淹古体【文选李善注本作古离别五臣注本作古别离案文通杂拟三十首皆拟古之作不此首独题古体检艺文类聚收此诗题曰拟古杂体似误以三十首之总题为第一首之本题而本题

  • 日涉园集巻八·李彭

    宋 李彭 撰七言律诗观画山水不爱邉鸾爱李成胸中成画自峥嵘数行岛屿随人去一段风烟向腕生猨啼巫峡殷勤啸雁到衡阳嘹唳鸣我与羣山成保社直疑俱是旧经行逺眀阁饮百尺逰丝入座来浮岚空翠入樽罍谈谐自得江山助觞咏不劳丝

  • 卷四十三 郦陆硃刘叔孙传第十三·班固

    郦食其,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衣食业。为里监门,然吏县中贤豪不敢役,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食其闻其将皆握龊好荷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食其乃自匿。后闻沛公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

  • ●卷下(起建炎元年七月一曰止八月十八曰)·李纲

      七月一曰,臣与执政奏事,进呈札子,大略谓,国家所以备御夷狄者,皆在边,城池、器械一切备具,故敌未易攻。今金人、盗贼乃扰吾腹心,而中原郡县积习承平之久,城池堙颓,并无器械,何以御敌?官吏、军民多不能守,而郡县遂以陷没者,非特士

  • 卷之六十·佚名

    洪武四年春正月乙酉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妇朝 皇后于坤宁宫锡宴○丙戌中书左丞相太师韩国公李善长乞致仕从之○以中书右丞忠勤伯汪广洋为中书右丞相参知政事胡惟庸为中书左丞○命在京文武官之未有公服者复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一 文苑传八·纪昀

    文苑传宋 【五】○宋五梅尧臣 江休复 苏洵章望之 王逢孙唐卿黄庠杨寘唐庚【伯虎】 文同杨杰贺铸刘泾鲍由黄伯思梅尧臣江休复苏洵章望之王逢孙唐卿黄庠杨寘唐庚 【唐伯虎】文同杨杰贺铸刘泾鲍由黄伯思△梅尧臣梅尧

  • 阳固传·李延寿

    阳固,字敬安,性情洒脱不俗,不拘小节,从小任侠尚性,好与剑客交往,不经营家产。二十六岁时,才改变志趣,喜好读书。博览各种书籍,很有文才。太和年间,跟随大将军、宋王刘昶征讨义阳,任相府法曹,行参军事。刘昶性情严厉暴烈,三军见了他

  • 盖文达传(附盖文懿传)·刘昫

    盖文达,冀州信都县人。广泛涉猎经书史籍,尤其精通《三传》。禀性方正文雅,须眉漂亮,相貌俊美,有富有学问志操的学士君子风度。刺史窦抗曾广为召集儒生,让他们互相问难辩驳,那些大儒刘焯、刘轨思、孔颖达等人都在座,文达也参加

  • 尊孟续辨卷上·余允文

    (宋)余允文 撰○王充刺孟【后汉王充着论衡有刺孟篇】孟子见梁恵王王曰叟不逺千里而来将何以利吾国乎孟子曰仁义而已何必曰利夫利有二有货财之利有安吉之利恵王曰何以利吾国何以知不欲安吉之利而孟子径难以货财之利也易

  • 卷十·段昌武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觧卷十宋 段昌武 撰唐风【阙】毛诗集解卷十

  • 卷二·王安石

    周官新义卷二    宋 王安石 撰天官二小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凡宫之纠禁小宰治王宫之政令而内宰治王内之政令王内后宫也内宰治后宫之政令故小宰独治王宫之政令至于后宫之纠禁则小宰兼之故曰凡宫之纠

  • 卷六·朱鹤龄

    <经部,书类,禹贡长笺钦定四库全书禹贡长笺卷六      吴江朱鹤龄撰荆及衡阳惟荆州尔雅汉南曰荆州【郭璞注自汉南至衡山之阳】释名荆州取名于荆山孔传北据荆山南尽衡山之阳【蔡传北距南条荆山南尽衡山之阳】正义

  • 法华玄论卷第十·吉藏

    论分别功德品生数义问曰。经言八生乃至一生。据何义此说答。注经云。体寿量之深玄。神凝绝崖之境。岂感生数差别不同。由强心不一发机处异。故此品位不同以示学人耳。色想既虚灭定可修。入解心开然后乃会。故言八生也

  • 终南家业卷上(末)·守一

    答日本芿法师教观诸问日本芿师为法之切。於庆元间。泛舶东来。彼时先师如庵开法景福。芿即依学。十有余年。缘异音不解。每别席指教。芿乃讨论。分阴不癈。大小部文。一宗教观。无不通达。后游参诸方。彼有不入其门者

  • 维摩经抄·佚名

    维摩经卷第一 佛国品第一夫佛法大纲须识宗趣□□□□具陈。且总为二宗。大乘小乘。且大乘之中分为三。一法相宗。经论之中广立法无边无量。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六波罗蜜等□□八万四千门。即解深密经瑜伽论等多

  • 清风闸·浦琳

    四卷三十二回。清浦琳撰。浦琳字天玉,扬州人,清代中叶著名说书家,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清风闸》为长篇话本小说,套用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三卷《三现身包龙图断冤》的情节框架,叙述宋代孙大理、孙文理及孙文理之妻先后被

  • 入楞伽经·佚名

    十卷,元魏菩提留支译。复有旧译四卷,题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新译有七卷,楞伽为师子国之山名,佛入彼山所说之经故名入楞伽经。

  • 印光法师嘉言录·印光

    《嘉言录》是李圆净居士编述的,书分十篇三十八章,由《增广文钞》(《全集》第一册)中节录出来,分门别类,拣择安插而成为一册。其所选录的出处,某卷某页,都记载的很详细,可以依照《文钞》全文相互的对阅。《嘉言录》的特点在于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