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集传纂例原序

栁子厚与元次山论春秋书言自得集传常愿执洒扫于陆先生之门及先生为给事中始得执弟子礼未及卒业而先生云亡复有先生墓表谓説春秋者百千卒无有及其根源者独先生讲述三十年经学始大光莹乃为先生能文圣人之书通于后世遂与门人世儒相与諡曰文通先生其见尊于当世如此子厚文章宗匠也以韩退之之贤犹不肯髙以为师独肯执弟子礼于陆氏前则陆氏之学从可论也自孔子没前先生几千余年矣后先生又数百年矣皆未有出其书之右者岂非胶于偏见而然耶而汉通经者以董仲舒为第一然犹胶于谷梁不克别白余可知也临尝从师学识其大略复得先生所为书乃益晓发惜乎不得人人传之以速其逺到子厚谓使庸人小童皆可积学以入圣人之道况有明敏勤笃之资者乎近嵗取人以通经为尚学者无大小以不通经为耻则此书之传为时羽翼岂可忽哉庆厯戊子呉兴朱临谨序

自唐世言文者一变而王杨卢骆再变而燕许三变而韩栁虽其文振八代之弊及见当世经生攻训诂治义疏则深敬之太常殷侑新注公羊退之欲为之序幸得挂名经端以蕲不朽及寄诗卢仝又言其抱遗经束三传然仝所着春秋摘微一巻间见一二未甚为学者轻重惟子厚答元饶州书恒愿归于陆先生之门执弟子礼会先生病子厚出邵州竟不克卒业先生葢河东陆淳元冲也与子厚同郡且云先生师天水啖助及赵匡知圣人之防兼用二帝三王法至先生大备春秋集注纂例辨疑微防等书包罗旁魄轇轕上下一出于正于是乎春秋有啖赵陆氏之学往予北游京师始从国子学见陆氏纂例十巻是金泰和间礼部尚书赵秉文手本太原板行后又得陆氏辨疑七巻微防三巻而集注乆阙自唐世学者説经一本孔氏正义及宋之盛説者或不用正义六经各有新注争为一已自见之论而欲求胜于先儒已成之説宋子京传唐书犹不满于啖助者岂啖助实有以开之故欤虽然陆氏未可毁也后之学者自肆于藩篱阃域之外口传耳剽而不难于议经者必引啖赵陆氏以自解是或未之思也夫元呉莱字立夫序

唐丹阳主簿赵州啖助攷春秋三传短长撰集传复摄纲条为统例助卒其子异裒録遗稿于是门人洋州刺史河东赵匡损益之而给事中陆淳师事匡纂会其文为春秋集传纂例十卷集注自元已亡而纂例及辨疑微防三书延祐中从集贤学士曲出之请锓板江西行省魏晋以前説春秋者创通大义而已有所未通则没而不説又或自乱其义自杜元凯以例释左氏其说有正例变例非例之分别为五体以寻经传之微防言春秋者宗之然犹略而未该至三子书出例乃大备庶乎丝麻之屦之不紊其有功于春秋甚大淳为韦执谊所援得侍讲东宫栁子厚因执弟子礼归安朱临序是书谓子厚文章宗匠以韩退之之贤犹不肯髙以为师独肯执弟子礼于陆氏以此推陆氏之学要之子厚之师陆氏特出于党人一时附和正未足以是为轻重也然唐人所尚者诗赋往往未暇究明经义陆氏独能传习其师説通圣人之书于后世其贤有过人者当其时蔡广成以易施士匄以诗仲子陵袁彛韦彤韦以礼强蒙以论语皆自名其学以显于时今其书俱不传惟三子书仅存钱塘龚主事蘅圃刻而传之功不在曲出下矣秀水朱彛尊序

猜你喜欢
  僖公(元年~三十三年)·谷梁赤
  法言義疏二十·汪荣宝
  提要·陆淳
  榕村语录卷十九·李光地
  卷十九·杨简
  卷五·真德秀
  卷四十八·山井鼎
  卷十一·山井鼎
  卷二十一·秦蕙田
  绿衣·佚名
  卷之十二·张居正
  卷四十三·佚名
  一乘品第三之二·佚名
  十忍品第二十九·欧阳竟无
   第九十三則 大光因齋慶讚作舞·胡兰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无际道人·唐圭璋

      按道人张渊道侍郎之女大慧门人。   渔家傲   七坐道场三奉诏。空花水月何时了。小玉声中曾悟道。真堪笑。从来漫得儿孙好。   辩涌海潮声浩浩。明如皓月当空照。飞锡西归云杳渺。巴猿啸。大家唱起还乡调。

  • 葛长庚·唐圭璋

      长庚,闽人,一云琼州人。生绍熙五年(1194)。自名白玉蟾,入武夷山修道。嘉定中,徵赴阙,馆太一宫,封紫清明道真人。寻别众于鹤林羽化。有海璚集词二卷。   兰陵王   一溪碧。何处桃花流出。春光好,寻个□□,小小篮舆漫行适

  • 卷157 ·佚名

    李洪 题云间尉厅吏隐 东南一尉笑卑栖,小试崑邱并海涯。 千里僧包海雁荡,九霄鹏翼跃天池。 南昌隐吏真相称,西蜀参谋更好诗。 官舍从来同传舍,清规留与后人师。 李洪 题谪仙回舟卧据锦袍图 太白

  • 列传第四 于义子宣道 宣敏·魏徵

    于义,字慈恭,河南洛阳人也。父谨,从魏武帝入关,仕周 ,官至太师,因家京兆。义少矜严,有操尚,笃志好学。大统末,以父功,赐爵平昌县伯,邑五百户。起家直閤将军。其后改封广都县公。周闵帝受禅,增邑六百户。累迁安武太守,专崇德教,不尚

  • 卷二十一·毕沅

      ◎宋纪二十一 ∷起屠维大渊献六月,尽上章困敦三月,凡十月。   ○真宗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咸平二年辽统和十七年   六月,丁巳,宰臣监修国史李沆等上《重修太祖实录》五十卷,帝览之,降诏嘉奖,赏

  • 卷之五百十六·佚名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五月。庚午。以京师雨泽愆期。上复诣觉生寺设坛祈祷。并诣大高殿设坛祈祷。行礼。  ○遣贝勒载洵诣时应宫。贝勒载涛、诣昭显庙。贝子溥伦、诣宣仁庙。贝子毓橚、诣凝和庙。镇国将军载振诣黑

  • 西汉年纪卷二十二·王益之

    宋 王益之 撰元帝孝元皇帝讳奭宣帝太子也母曰共【读曰恭】哀许皇后八岁立爲太子黄龙元年十二月宣帝崩癸巳太子即皇帝位谒高庙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本纪外戚传】诏曰夫法令者所以抑暴扶弱欲其难犯而易避

  • 卷之三·祁韵士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三表第三敖汉部【天聪九年来归旗一爵五】扎萨克多罗郡王<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三 <史

  • 韩世家第十五·司马迁

    支菊生 译注【说明】韩国是战国时期力量最弱的国家。它东邻魏国,西邻秦国,两个邻国都比它强大得多。韩国两面受敌,常被侵伐,一篇《韩世家》,最常见的字句是“秦拔我××”、“秦伐我”、“魏败我”、“魏

  • 《明史》中的小说·吴晗

    《明史》所包括的时代从洪武元年到崇祯十七年(1368—1644),三百年。《明史》的纂修时期是从顺治二年到乾隆四年(1645—1739),前后约共百年。因此在研究《明史》的时候,我们应当知道这书所记载的是从十四世纪后半期到十七世纪

  • 八年·佚名

    (癸丑)八年清大正四年春正月1月1日○〈純宗皇帝實錄附錄卷之六〉一日。〈陰曆甲寅十一月十六日〉遣附武官康弼祐,進表裏于德壽宮。○王世子,以電報問候于兩宮。以元朝也。1月4日○四日。臨于熙政堂,王妃同臨,引見宗戚、貴族

  • 薄葬篇第六十七·王充

    圣贤之业,皆以薄葬省用为务。然而世尚厚葬,有奢泰之失者,儒家论不明,墨家议之非故也。墨家之议右鬼,以为人死辄为神鬼而有知,能形而害人,故引杜伯之类以为效验。儒家不从,以为死人无知,不能为鬼,然而赙祭备物者,示不负死以观生也

  • 卷二·朱熹

    朱公掞问学拾遗「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在理可使无怨,于事亦难,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伯淳)。子贡问为仁,孔子告以为仁之资,非极力言仁也(正叔)。「知及之,仁不能守之」,无得也。有始有卒,先后之序也。凡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正叔)。

  • 净土圣贤录续编发凡·胡珽

    是录体例。悉准前录。如出家二众书一名。在家者书二名。唯二林居士除本传外。凡所引证。概以字称。尊所主也。以前录系居士所定故。  前录首标教主。次阐教圣众。系探本穷源之意。兹则既称续编。首二层可以不赘而有

  • 瑜伽师地论分门记·法成

      唐 法成撰.智慧山记瑜伽师地开释分门记五识身相应地等前十二地同卷最胜子菩萨。将释此论先立三门之义方释论正文。言三门义者。一归敬等门。有六行颂分为五门。一归敬三尊。谓初一颂。二叹说门。谓次一行颂。三赞

  • 内修十论·王重阳

    八仙吕纯阳之弟子--王重阳。宋末元初,陕西咸阳人。亲传弟子七真人立全真派。张三丰以内修十论为太极根基。王重阳祖师之十论,亦本斯旨也。山中人得此训言,又何必另寻瑶草,别采仙花。即此是长生药。不老丹也。恭录之,以示后

  • 晋后略·荀绰

    《晋后略》又名《晋后书》《晋后略记》,五卷。西晋荀绰撰。久佚。该书记述西晋一代史事,现存八条残篇,分别叙述了晋武帝、贾后、成都王(司马颍)、张方、荀勖、刘漠、冯播、武含总共八个人的事迹。据《群书治要》《太平御览

  • 六十颂如理论·龙树

    龙树菩萨造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   明诸法离有无二边,不可说有性,不可说无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