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88.刘驾:诗八首

刘驾的生平不甚可知,合《唐才子传》及《全唐诗》两种资料,只能知道他字司南,江东人。大中六年(公元八五二年)进士。与曹邺为好友,二人俱工古风。邺先登第,不忍先归,居长安,待驾成名,乃同归范蠡故山。时国家收复河湟,驾献乐府十章,上甚悦,历官至国子博士。所谓“江东人”,又云与曹邺同归范蠡故山,似乎二人皆越中人。但曹邺小传明明说是桂州人,可知记传有误。

刘驾诗多五、七言古体,在律诗泛滥,人人竞争一联一句之奇的时候,作古体诗成为空谷足音,亦足以引人注意。但现存刘驾诗一卷中,就是古体诗也没有特异之作,所以在晚唐诸诗人中,他不能如陈子昂在武则天时代那样杰出。

早行

马上续残梦,马嘶时复惊。

心孤多所虞,僮仆近我行。

栖禽未分散,落月照古城。

莫羡居者闲,冢边人已耕。

这篇《早行》是刘驾的著名作品,但也只是好在第一句。它和温庭筠《商山早行》诗中二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被称为描写旅人早行的佳句。

旅人在客店里,梦还没有醒,已经被僮仆催起身,出门赶路了。于是,骑在马上,昏昏沉沉的,还是续做昨夜的残梦。每逢马嘶声,便吃了一惊。第三、四句说:早行人心情有孤独之感,因而走路不放心,有各种各样的顾虑。僮仆也和我一样,挨近了我一起走,不敢离开。第五、六句描写一个早字。树上的鸟还没有四散飞去,城头上还可见月亮正在落下。第七、八句写旅行人感到行旅的忙碌与辛苦,有点羡慕住在家里的人生活悠闲。但是,一看冢墓旁边已有人在耕地,便悟到居者也并不悠闲,他们也是要清早起来劳动的。这两句的意义是旅行人自己宽慰,也解释了上文“心孤多所虞”。

古出塞

朔风不开花,四气多作雪。

北人尚冻死,况我本南越。

古来犬羊地,巡狩无遗辙。

九土耕不尽,武皇犹征伐。

中天有高阁,图画何时歇。

坐恐塞上山,低于沙中骨。

这是一首讽谕统治阶级开边的乐府诗,在晚唐诗中,也可算是凤毛麟角了。诗意说:胡地的风不会催开花朵,四季的气候都只能酿雪。北方人有时都会冻死,何况我是南越来的人。这四句写出关后的气候感觉。中四句说:从古以来,这种犬羊所居之地,一直有帝王到处巡狩。九州土地还没有全部开发,可是皇帝还要发兵出征,开拓边境。下四句说:天上有一座高楼,永远在给开边的名将功臣绘画图像,以为奖励。这是指唐朝宫中的凌烟阁。阁上有历代文武勋臣的画像。结句是反话,但恐沙场上战死兵士的白骨,会比山还高。

贾客词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间,猛兽来相追。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商旅情况。商人住在客店里,天未明就出门上路,还说已经迟了。高山上有一条捷径,在昏暗中行走,一点没有顾虑。不提防那里有强盗,有猛兽。被害死了生命,金玉珍宝都被劫去,只有空的囊橐抛在路口。这个商人家在扬州,住的是大宅院,可是他的白骨却无法回去。当他在行路中被害的时候,家里的年轻妻子还正在对镜插花呢。

这首诗写得很紧凑简净,每二句概括一层意思,没有一个多馀的字句。“疾路”即快速的路,亦即近路,恐怕应当写作“捷路”。“伏其间”原作“伏其路”,重复了“路”字,今改为“间”字。

刘驾还有几首独创一格的诗,也抄出来展示他对诗的新形式的追求:

春夜二首

一别杜陵归未期,只凭魂梦接亲知。

近来欲睡兼难睡,夜夜夜深闻子规。

几岁干戈阻路歧,忆山心切与心违。

时难何处披衷抱,日日日斜空醉归。

郪中感怀

顷年曾住此中来,今日重游事可哀。

忆得几家欢宴处,家家家业尽成灰。

晚登迎春阁

未栉凭栏眺锦城,烟笼万井二江明。

香风满阁花满树,树树树梢啼晓莺。

望月

清秋新霁与君同,江上高楼倚碧空。

酒尽露零宾客散,更更更漏月明中。

这五首诗,每首的第四句都重叠三字,第四首连上句共叠四字。这决不是偶尔的事,显然是作者有意尝试,创造一种新颖的句法。但这只是一时文字游戏,不可能成为定格,所以后世诗人,虽也间或摹仿做一二首,不算是绝句的一体。但我们可以给它们定一个名称,叫做叠字诗。

一九八五年四月十五日

猜你喜欢
  卷六百七十二·彭定求
  卷三百二十九·彭定求
  丁羲叟·唐圭璋
  第十八出 艰配·李渔
  第二十三出 攘婚·李渔
  在火车中一次心软(译诗)·徐志摩
  在天晴了的时候·戴望舒
  剑匣·闻一多
  传奇汇考标目卷上·佚名
  卷五十六·王奕清
  卷一百四十二·陈思
  农歌集钞·吴之振
  卷二百四十四·佚名
  卷六·施元之
  卷五·林朝崧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六十·彭定求

        卷860_1 【四言诗】孙思邈   取金之精,合石之液。列为夫妇,结为魂魄。一体混沌,   两精感激。河车覆载,鼎候无忒。洪炉烈火,烘焰翕赫。   烟未及黔,焰不假碧。如畜扶桑,若藏霹雳。姹女气索,   婴儿声寂。透

  • 第一齣~第十齣·王玉峰

    第一齣 统略【满庭芳】〔末上〕济宁王魁。椿萱早丧。弱冠未结姻亲。赴礼闱不第。羞涩寓莱城。偶配桂英敫氏。新婚后神庙深盟。试神京。鳌头独占。金垒起奸心。爲夺婚不遂。将家书套写。致桂英自缢亡身。幸神明折证。

  • 《悼亡诗》其二·潘岳

    原文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应秋至,溽暑随节阑。凛凛凉风升,始觉夏衾单。岂曰无重纩,谁与同岁寒?岁寒无与同,朗月何胧胧。展转眄枕席,长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尘,室虚来悲风。独无李氏灵,仿佛睹尔容。抚衿长叹息,不觉涕沾胸

  • 义丰集序·王阮

    观士大夫言行当于其大节不颛于文艺也刘禹锡桞宗元述作雄深法度严宻发纎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然坐王叔文党君子惜之士大夫欲为君子者苟人不已知世不吾以则有致命遂志而已穷居不损焉乃若俛仰随时侥幸得志虽有

  • 卷十 前赵录十·崔鸿

    郭汜 郭汜字子游上郡人也父士为县卒随巫而遇一女子于路巫曰此女当生贵子而君亦有贵子相可纳之当兴君门户士遂纳之生汜长不满七尺躯极丑陋当时莫比朴讷无慧后为县卒感愤游学师事安平赵孔曜曜见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十有八年秋七月壬戌太尉安庆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观邢孝扬特许任便居住以孝扬引疾有请也甲子御史台主簿陈夔诸王宫大小学教授曹筠并守监察御史夔永嘉人初见十三年时二人俱引对夔乞申严内外谒禁筠乞戒敕守

  •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二·王祎

    【汉安乐思公建兴十二年 魏烈祖明皇帝青龙二年吴大皇帝嘉禾三年】春二月诸葛亮出斜谷约吴大举伐魏【以通鉴修】三月庚寅山阳公薨于魏【以魏纪修】夏四月诸葛亮屯渭南魏司马懿拒之亮分兵屯田【以蜀传通鉴修】觧题曰按

  • 帝王经世图谱卷七·唐仲友

    宋 唐仲友 撰禹迹九州之图舜肇十有二州之图禹贡九州山川之图禹贡九州谱周职方辨九州之图职方九州山川之图职方九州谱周礼土防之谱九等异同之谱十二土壤之谱土宜教稼穑之谱周保章九州分星之谱魏陈卓十二次分野图唐一

  • 卷之一千四百七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四十三·佚名

    光绪十三年。丁亥。五月。丁巳朔。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丙戌皆如之。现月  ○两江总督曾国荃奏、江阴南岸黄山旧炮台。改筑洋式大炮明台。原有钢炮四尊。拟移至大石湾添筑炮台。以固江防

  • 史记集解卷三十九·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三十九晋世家第九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左传曰邑姜云娠太叔服防曰邑姜武王后齐太公女】梦天谓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武王崩成王立唐

  • 詹序·沈有容

    余傲游,尝泛舟海上,偕何仪部稚孝君登石湖塔,沈将军士弘持饷饷余。余纵观其寨垒艨舰,棋置星列,极赏其才。已复详其破巨浪,战覆七倭舟,岛夷辟易;则又叹其出兵之合于法。乃今获睹诸君子赠言也,珠玑灿耀,盈卷充溢,或以碑、或以序、或

  • 高闾山传·脱脱

    高闾山,是澄州析木人。他先是被选上充当护卫,后来调任顺义军节度副使,转做唐括、移剌都礣详稳,既而改为震武军节度副使、曹王府尉、大名治中。其后改任汝州刺史,又改做单州刺史。有圣旨禁止违令用刑杖杀人,高闾山见了笑道:“

  • 卷首下·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首下     婺源江永撰朱子論禮綱領語類古禮今不復存如周禮自是紀載許多事當時别自有箇禮書如云宗伯掌邦禮這分明自有禮書樂書今亦不可見 禮樂多不可考蓋其為書不全考來考去考得更没下梢故

  • 阿耨颰经正文·佚名

    东晋西域沙门竺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跋耆城名阿褥风。彼时世尊从下晡起告尊者阿难曰:汝阿难来。当共至阿夷陀婆池水上。当共澡浴。唯然世尊,彼尊者阿难受世尊教。彼时世尊与尊者阿难及随从比丘。俱至阿夷陀婆池

  • 贤劫经卷第八·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千佛发意品第二十二  喜王菩萨。复白佛言。善哉世尊。唯垂愍哀。说此劫中千佛本末。昔始作行得为菩萨时。在何佛所初发道意。积功累德每生自克供养诸佛。自致正觉度脱一切。佛告喜王菩萨。

  • 乡塾正误·李江

    清代李江撰,传统蒙学书籍

  • 续幼学歌·佚名

    清·王用臣撰,王用臣生平不详。蒙学作品,分天文门,地理门,人事门,物类门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