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十四出 知州判词

【菊花新】

(末上)叵耐陈三可贪心,拐诱五娘情意真。牌差捕甲(铺甲)去赶力,当台审问实共虚。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前日牌差、捕甲曾经前去提获陈三一起奸情,因乜不见回报?不免叫承行吏写票,力原差多少是好。

(丑上)人心似铁,果然官法如炉。

(见官)禀老爹,陈三一起奸情到了。

(末)放过来。

(生旦贴上)离除龙,冲着虎。心中受辛苦,匍匐府厅告诉。

(末)陈三,过来,你是人养的奴婢,奸拐家长子女,不安为奴本分,甚么道理?

(生)告禀老爹,容小的分诉。小的因送大哥嫂广南赴任,返来潮州经过,黄中志招小的进赘。后来轻远就近,悔了这亲,将五娘许与林大,是小的怪恨,要同五娘回家,不曾禀知。而今被林大诬告,望老爹详情察理,斧断冤屈,笔下超生。

(末)黄中志是粮长之家,肯招你奴才进赘,这话胡说。

(介)黄五娘上来,问你,你是良家子女,这等不才,怎么和奴才走?这情从实说来,免我刑罚你。

(旦)告禀老爹,容奴婢分诉:因父亲先招陈三进赘,后来父亲轻远就近,悔了这亲。是奴婢要同陈三回去拜望爹妈,不曾禀明,望老爹察情。

(末)一片胡说,押在一边伺候。(介)益春你是人家养的丫头。你娘仔和陈三走,你应当与家长知,怎么也同他一起走?想起来,只因由都是你这ㄚ头做出这样勾当。你好好说来。

(贴)告禀老爹,益春做人奴婢,从小跟着娘仔,怎么敢私情?因陈三同娘仔要往泉州望亲,别甚么事,奴婢不晓得是实。

(末)这丫头也不肯招认。左右来,上来挟起。

【浆水冷】

(贴)告相公乞听说起,因林大不中阮娘仔意,即共陈三结相知。荔枝为媒,益春证见。

(末)贼婢仔胡说乱说七三八四。

左右,敲起来。

添上刑罚,收禁凌迟。

(旦唱)打死益春,五娘替死。莫力三哥,胡相带累(利)。阮三人,阮三人是鸟着答、虎落网,不得身离。

(贴)小奴婢受不得刑罚(法),望老爹赦小的放生。

(末)你从实说来,我一下不打;你不肯认定,要敲死你只丫头。

(贴)老爹,是年六月时节,娘仔和奴婢在楼上食荔枝。陈三骑马(倚马)楼下过,是我娘仔不合将荔枝、手帕包丢陈三。后来陈三不知何因,来五娘家磨镜,将镜打破,写身为奴。后来是陈三同娘仔、小奴婢,要往泉州望亲,别无甚事,奴婢不知因。

(末)这是实情了。左右,放了益春,供明无罪放回。

(贴下旦白)益春,你那府口听候等我。

(末)陈三,你好好俱认,免我刑罚你。

(生)告相公乞听说起,念陈三官荫仔儿。我兄广南做运使,西川知州阮叔便是。

(末)贪心贼奴不知死,有乜官荫你厝出世。你兄广?南马屎,你叔西川洗厕池。可无理,可无理。发去崖州(涯州)安置。

(生唱)受亏苦,★(左人右再)得云开见月时。

(末)来,陈三,你是奴奸家长女,依律供来。

(生)小的打破他镜,将身为当他边,怎么作奴奸家长女?供状亏了小的,老爹。

(末)既是(见是)不供认(言),刑罚来!

(旦)三哥你供去,免受刑罚。

(生)罢罢,我供去。看只尾梢做★(左人右再)样!

(供介)供状人陈三,年二十岁,系泉州府晋江县朋山岭后官籍。因送哥嫂广南运使,伯延是我亲兄。歇在潮州驿内,因去赏灯闲行,遇见黄厝五娘,两边相看有情。一日骑马楼下过,五娘掞落荔枝为定。思量无路得见,设计伊厝磨镜,故意力镜打破,卖身伊厝扫厅。后因言来语去,两边相爱有情,思见终不落当,相共走去泉城。林大得知来告,差人力到公厅。万望老爹明镜,依律断问分明。并无捏词情意,伯卿是我正名。情愿所供是实,画号签名(佥名)。

(末)左右,既是认了,与他画招。

(丑)犯人画招。

(末)画招了,叫里老就签长解发去递运所,起解崖州(涯州)为民。且收监。

(生下末白)林大过来,你要老婆,要银子?

(净)小的不要银,只要老婆。

(末)你去写领来,把妇人领去。

(净)小人就写领来领去。

(旦)老爹听告,因对林大亲,奴婢不愿,才会弄出这事,急恼老爹。今把奴婢判还林大,奴情愿老爹台下死。望老爹替小的方便,笔下超生,万代阴德老爹。

(末)林大告你背夫逃走,理合从夫嫁卖。

(旦)还未娶过门。

(末)还未过门?这个(个)也是,替你开交也罢。

(生◎)拿黄中志过来。

(外上末白)黄中志,我本当要问你治家不正罪名,可怜你年纪老,七十以上,罪不加刑。当初林大送有几多财礼上你门来?

(外)送银五十两。

(净)老爹,送有一百两。

(末)黄中志,我依律问女家悔了亲,财礼加倍还他,你讨一百两银子,赔林大去自娶一个(个)好好小的老婆。这女子,中志你写领子来领去,随你嫁与别人去。

(外)小的依老爹判断,就去讨银子还他。

(净)娘仔共我来去,我不晓得,我不管伊乜事!

(净拖介旦白)死丁古,你向好命。

(末)这蛮子好胆<打>,既赔你财礼,你又扯他,皁隶,带出去。

(丑带下末白)拐诱发配去崖城,一宗文卷甚分明。

说着势头来押我,恐怕路上死你身。(并下)

猜你喜欢
  卷六百七十七·彭定求
  卷四百六十二·彭定求
  卷一百零四·彭定求
  吴氏·唐圭璋
  卷一·陈廷敬
  第十二章 湘娥思忆·屠隆
  张可久·隋树森
  襄阳诗钞·吴之振
  卷二十一·陈焯
  卷十八·高棅
  卷二百六十四·陈廷敬
  对月·徐志摩
  泰山·徐志摩
  戴叔伦诗鉴赏·佚名
  卷七·韦应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梁明夫·唐圭璋

      明夫号梅境,宋末人。   贺新郎   寿吕道山四十九岁   万里天去。见浔阳江上,风引仙舟淮浦。到得玉阶方寸地,历历苍生辛苦。要尽活、江南一路。昼绣归来沾御渥,听邦人、箫鼓迎初度。龟与鹤,亦掀舞。   前身定是

  • 松洲·唐圭璋

      念奴娇   题钟山楼   麦埸桑陇,道都是、六代宫城遗迹。梦里江山经几觉,还似堠旁征驿。燕去燕来,花开花谢,那个成端的。人烟牢落,晚风何处羌笛。   堪欢挥泪新亭,算兴亡莫补、万分之一。到我凭阑,休更向酒畔,是今非

  • 五代史记序·欧阳修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自生民以来,一治一乱,旋相消长,未有去仁而兴、积仁而亡者。甚哉,五代不仁之极也,其祸败之复,殄灭剥丧之威,亦其效耳。夫国之所以存者以有民,民之所以生者以有君。方是时,上之人以惨

  • 卷三十一·志第十二·礼四·脱脱

        ◎礼四   ○奏告仪 皇帝恭谢仪 皇后恭谢仪 皇太子恭谢仪 荐新 功臣配享 宝玉 杂仪 奏告仪   皇帝即位、加元服、受尊号、纳后、册命、巡狩、征伐、封祀、请谥、营修庙寝,凡国有大事皆告。或一室,或

  • 卷八十八·志第五十五·柯劭忞

      ○礼八   △朝仪始末 元正受朝 皇帝即位受朝 皇帝上樽号受朝 太皇太后上尊号受朝 皇太后上尊号受朝 太皇太后加上尊号受朝 摄行告庙 国史院进先朝实录 表章定制 外路迎拜诏赦及送宣授宣命官   元初,凡遇称贺

  • 第一百三十八回 离广州乘桴论时务 到上海护法发宣言·蔡东藩

      却说李烈钧、许崇智、梁鸿楷、黄大伟、朱培德各部军队,在江西的战事,本来节节胜利,已经占领赣南各地,蔡成勋虽代陈光远节制江西军队,也无法抵抗。孙中山发信催促回军平乱的那日,李烈钧正在猛攻吉安,和沈鸿英的部队剧战,

  • 卷之一千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两汉笔记卷五·钱时

    宋 钱时 撰武帝太初元年太中大夫公孙卿壸遂太史令司马迁等言厯纪坏废宜改正朔上诏儿寛与博士赐等共议以为宜用夏正夏五月内诏卿遂迁等共造汉太初厯以正月为嵗首夏正寅商正丑周正子而孔子独言行夏之时何也盖建子之月

  • 永宪录卷全续编·萧奭龄

    雍正五年岁在丁未。春正月戊子朔。上御殿受朝贺。辛卯。上幸圆明园。开直隶营田捐赎例。和硕怡亲王总理水利营田使允祥奏。大学士朱轼请收用谙练之员效力营田。欲集效力以厚民生。并非旁借赀财以省国帑。查汉制。力田

  • 唐纪十七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上龙朔二年(壬戌、662)·司马光

    唐纪十七唐高宗龙朔二年(壬戌,公元662年) [1]八月,壬寅,以许敬宗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知西台事。 [1]八月,壬寅(十六日),唐朝任命许敬宗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知西台事。 [2]九月,戊寅,初令八品、九品衣碧。 [2]九月,

  • 卷二十五·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二十五宋 夏僎 撰吕刑刑罚国之重事而穆王训之不系于穆王而系于吕侯何也葢穆王盘游无度日事车马视刑罚为何事今日训刑之书虽曰穆王训之而实吕侯之命也故序书与作书者皆先以吕命题其首而目其篇

  • 卷十七·王志长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注疏删翼钦定四库全书周礼注疏删翼卷十七明 王志长 撰夏官司马第四疏郑云象夏所立之官马者武也言为武者也夏整齐万物天子立司马共掌邦政政可以平诸侯正天下故曰统六师平邦国○左传子罕曰天

  • 卷之二十九·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二十九礼君臣之礼《史记》:韩信始归汉,因数与丞相萧何语,何奇之,为言之,王以为大将。至是欲召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信,择良曰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汉王许之。诸将

  • 十六、钟声七条·慧开

      云门曰:“世界恁么广阔,因甚向钟声里披七条。”   无门曰:大凡参禅学道,切忌随声逐色。纵使闻声悟道,见色明心,也是寻常。殊不知,衲僧家骑声盖色,头头上明,着着上妙。然虽如是,且道,声来耳畔,耳往声边。直饶响寂双忘,到此如

  • 四十五卫士·大仲马

    《四十五卫士》讲述的是十六世纪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在法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延续三十多年的胡格诺教派与天主教派的内战,正是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与法国内部政治纷争交相错杂的结果。本书中主人公三亨利以及安茹公爵

  • 朝花夕拾·鲁迅

    散文集。鲁迅著。原名《旧事重提》。北京未名社1928年9月出版。收有1926年在北京和厦门写的散文十篇,曾陆续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鲁迅在编集时作了《小引》和《后记》各一篇。这些作品都是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回

  • 华泉集·边贡

    十四卷。明边贡(1476—1532)撰。边贡字廷实,号华泉,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除太常博士,擢兵科给事中,升太常丞,出任卫先军,荆州知府,累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因人弹劾其纵酒废职,罢归。著有《华泉集》

  • 炙膏肓腧穴法·庄绰

    又名《膏肓灸法》。针灸著作。宋庄绰编。不分卷。绰字季裕,清源(今山西清徐)人。建炎中官朝奉郎、前江南道都总管同干公事。兼通医学,尤善针灸。撰有《脉语要略》等。又考证医经异同,参酌诸家学说,于建炎元年(1128)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