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司天考第二

昔孔子作《春秋》而天人备。予述本纪,书人而不书天,予何敢异于圣人哉!其文虽异,其意一也。

自尧、舜、三代以来,莫不称天以举事,孔子删《诗》、《书》不去也。盖圣人不绝天于人,亦不以天参人。绝天于人则天道废,以天参人则人事惑,故常存而不究也。《春秋》虽书日食、星变之类,孔子未尝道其所以然者,故其弟子之徒,莫得有所述于后世也。然则天果与于人乎?果不与乎?曰:天,吾不知,质诸圣人之言可也。《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此圣人极论天人之际,最详而明者也。其于天地鬼神,以不可知为言,其可知者人而已。夫日中则昃,盛衰必复。天,吾不知,吾见其亏益于物者矣。草木之成者,变而衰落之;物之下者,进而流行之。地,吾不知,吾见其变流于物者矣。人之贪满者多祸,其守约者多福。鬼神,吾不知,吾见人之祸福者矣。天地鬼神,不可知其心,则因其着于物者以测之。故据其迹之可见者以为言,曰亏益,曰变流,曰害福。若人则可知者,故直言其情曰好恶。其知与不知,异辞也,参而会之,与人无以异也。其果与于人乎,不与于人乎,则所不知也。以其不可知,故常尊而远之;以其与人无所异也,则修吾人事而已。人事者,天意也。《书》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未有人心悦于下而天意怒于上者,未有人理逆于下而天道顺于上者。然则王者君天下,子生民,布德行政,以顺人心,是之谓奉天。至于三辰五星常动而不息,不能无盈缩差忒之变,而占之有中有不中,不可以为常者,有司之事也。本纪所述人君行事详矣,其兴亡治乱可以见。至于三辰五星逆顺变见,有司之所占者,故以其官志之,以备司天之所考。

呜呼,圣人既没,而异端起。自秦、汉以来,学者惑于灾异矣,天文五行之说,不胜其繁也。予之所述,不得不异乎《春秋》也,考者可以知焉。

开平二年夏四月辛丑,荧惑犯上将。甲寅,地震。四年十二月庚午,月有食之。

乾化元年春正月丙戌朔,日有食之。五月,客星犯帝坐。二年正月丙申,荧惑犯房第二星。戊申,月犯心大星。四月甲寅,月掩心大星。壬申,彗出于张;甲戌,彗出灵台。

同光元年十月辛未朔,日有食之。二年六月甲申,众星交流;丙戌,众星交流。八月戊子,荧惑犯星。十一月丁巳,地震。三年三月丙申,荧惑犯上相。戊申,月有食之。四月癸亥朔,日有食之。甲子,荧惑犯左执法。六月甲子,太白昼见。丙寅,岁犯右执法。己巳,太白昼见。庚寅,众星流,自二更尽三更而止。辛卯,众小星流于西南。九月甲辰,月有食之。丁未,天狗堕,有声如雷,野雉皆雊。丙辰,太白、岁相犯。十一月甲寅,地震。

天成元年三月,恶星入天库,流星犯天棓。四月庚戌,金犯积尸。六月乙未,众小星交流。七月己未,月犯太白。庚申,太白昼见。乙丑,月入南斗魁。八月乙酉朔,日有食之。癸卯,太白犯心大星。乙巳,月犯五诸侯。辛亥,荧惑犯上将。九月丁巳,月犯心大星。己巳,月犯昴。庚午,荧惑犯右执法;己卯,荧惑犯左执法。十月戊子,荧惑犯上相。己丑至于庚子,日月赤而无光。丙午,月掩左执法。十一月丁丑,月晕匝火、木。戊寅,月犯金、木、土。十二月戊戌,荧惑犯氐。乙巳,月掩庶子。二年正月甲戌,荧惑、岁相犯。二月辛卯,荧惑犯键闭。三月戊午,月掩鬼。庚申,众小星流于西北。己巳,荧惑犯上相。乙亥,月入羽林。四月丁亥,月犯右执法;癸卯,月入羽林。六月辛丑,荧惑犯房。八月己卯朔,日有食之。庚子,月犯五诸侯。九月壬子,岁犯房。庚申,月入羽林;壬申,月犯上将。十月壬午,月犯五诸侯。癸未,地震。十一月乙卯,月入羽林。辛未,地震;壬申,地震。十二月癸未,地震。三年春正月壬申,金、火合于奎。二月丁丑朔,日有食之。四月丁酉,月犯五诸侯;五月丁巳,月掩房距星;六月乙酉,月掩心庶子;癸巳,月入羽林。自正月至于是月,宗人、宗正摇不止。七月乙卯,月入南斗魁。闰八月癸卯朔,荧惑犯上将。戊申,月犯南斗。乙卯,荧惑犯右执法。庚戌,太白犯右执法。九月庚辰,土、木合于箕。辛巳,金、火合于轸。十月庚午,彗出西南。十一月戊子,月掩轩辕大星。乙未,太白犯镇,月掩房。十二月壬寅朔,荧惑犯房,金、木相犯于斗。乙卯,月有食之。四年正月癸巳,月入南斗魁。二月辛酉,月及火、土合于斗。三月壬辰,岁犯牛。六月癸丑,月有食之,既。七月丁丑,月入南斗。九月丙子,荧惑入哭星。十二庚戌,月有食之,既。

长兴元年六月癸巳朔,日有食之。乙卯,太白犯天鐏。八月己亥,月犯南斗。乙卯,月犯积尸。九月辛酉朔,众小星交流而殒。十一月壬戌,荧惑犯氐。十二月丙辰,荧惑犯天江。二年正月乙亥,太白犯羽林。庚辰,月犯心距星;二月丁未,月犯房。四月甲寅,荧惑犯羽林。五月癸亥,太白昼见。闰五月乙巳,岁昼见。六月壬午,地震。八月丁巳,辰犯端门。九月丙戌,众星交流;丁亥,众星交流而殒。戊子,太白昼见。丁未,雷。十一月甲申朔,日有食之。丙戌,太白犯键。三年四月庚辰,荧惑犯积尸。九月庚寅,太白犯哭星。十月壬申,太白昼见。十一月己亥,太白犯壁垒。四年五月癸卯,太白昼见。六月庚午,众星交流。七月乙亥朔,众星交流。九月辛巳,太白犯右执法。乙未,雷。

应顺元年二月丁酉,众星流于西北。四月戊寅,白虹贯日。是月改元。

清泰元年五月己未,太白昼见。六月甲戌,太白犯右执法。九月辛丑,众星交流。壬寅,雨雹于京师。冬十一月丁未,彗出虚、危,扫天垒及哭星。

天福元年三月壬子,荧惑犯积尸。二年正月乙卯,日有食之。七月丙寅,月有食之。十二月己卯朔,日有白虹二。三年三月壬子,日有白虹二。五月壬子,月犯上将。四年四月辛巳,太白犯东井北辕;甲午,太白犯五诸侯;五月丁未,太白犯舆鬼中星。七月庚子朔,日有食之。九月癸未,月掩毕。五年十一月丁丑,月有食之。六年八月辛卯,太白犯轩辕。九月己卯,荧惑犯上将。壬子,彗出于西,扫天市垣。八年四月戊申朔,日有食之。八月丙子,荧惑犯右掖。十月庚戌,彗出东方。丙辰,荧惑犯进贤。十一月庚子,月犯房。

开运元年二月辛亥,日有白虹二。壬戌,太白犯昴。己巳,荧惑犯天钥。三月戊子,月有食之。四月丁巳,太白犯五诸侯。七月庚辰,月犯荧惑;壬午,月入南斗。甲申,太白犯东井。八月甲辰,荧惑入南斗。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丙子,月入南斗;乙酉,月食昴。丙戌,月有食之。庚寅,月犯五诸侯;十月癸卯,月入南斗;十一月辛巳,月犯昴。十二月癸丑,太白犯辰。二年七月乙未朔,月犯角;壬寅,月犯心前大星。庚戌,岁犯井钺。八月甲子朔,日有食之。甲戌,岁犯东井。九月己酉,月犯昴。甲寅,太白犯南斗魁。十一月甲午朔,太白犯哭星。癸丑,月掩角距星;戊午,月犯心后星。三年二月壬戌朔,日有食之。

天福十二年四月丙子,太白昼见。十月己丑,太白犯亢距星。十一月壬子,雨木冰。辛酉,雨木冰。壬戌,月犯昴。癸酉,雨木冰。乙亥,月掩心大星;乙卯,月犯南斗。十二月乙未,月有食之。

乾祐元年四月甲午,月犯南斗。六月戊寅朔,日有食之。乙未,月入南斗。七月甲寅,月掩心庶子星。八月乙酉,镇犯太微西垣。戊戌,岁犯右执法。九月丁卯,月掩鬼。十月丁丑,岁犯左执法。二年四月壬午,太白昼见。六月癸酉朔,日有食之。壬午,月犯心;丙戌,月犯天关;八月乙亥,月犯房次将。九月壬寅,太白犯右执法。庚戌,太白犯镇。辛酉,镇犯右执法。丁卯,太白犯岁。镇自元年八月己丑入太微垣,犯上将、执法、内屏、谒者,勾己往来,至是岁十一月辛亥而出。甲寅,月犯昴。三年二月甲戌,月犯昴。六月乙卯,镇犯左掖。七月甲申,荧惑犯司怪。八月癸卯,太白犯房;庚戌,太白犯心大星。十月辛酉,月犯心大星,太白犯木。十一月甲子朔,日有食之。

广顺元年二月丁巳,岁犯咸池。己未,荧惑犯五诸侯。三月甲子,岁守心。己卯,荧惑犯鬼;壬午,荧惑犯天尸。四月甲午,岁犯钩钤。二年二月庚寅,太白经天。四月丙戌朔,日有食之。七月乙丑,荧惑犯井钺;八月乙未,荧惑犯天鐏。九月辛酉,荧惑犯鬼。庚辰,太白掩右执法。十月壬辰,太白犯进贤。三年四月乙丑,荧惑犯灵台;五月辛巳,荧惑犯上将;丙申,荧惑犯右执法。七月乙酉,月犯房。十二月戊申,雨木冰。

显德元年正月庚寅,有大星坠,有声如雷,牛马皆逸,京城以为晓鼓,皆伐鼓以应之。三年正月壬戌,有星孛于参。十二月庚午,白虹贯日。癸酉,月有食之。

五代乱世,文字不完,而史官所记亦有详略,其日、月、五星之变,大者如此。至于气祲之象,出没销散不常,尤难占据。而五代之际,日有冠珥、环晕、缨纽、负抱、戴履、背气,十日之中常七八,其繁不可以胜书,而背气尤多。天福八年正月丙戌,黄雾四塞。九年正月乙未,大雾中二白虹相偶。四月庚戌,大雾中有苍白二虹。广顺元年十一月甲子,白虹竟天。此其尤异者也。至于吴火出杨林江水中、闽天雨豆之类,皆非中国耳目所及者,不可得而悉书矣。

猜你喜欢
  卷六十五·志第三十二·柯劭忞
  卷三百九十七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卷三百七十二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卷十七 開寶九年(丙子,976)·李焘
  卷九十六 北凉录三·崔鸿
  第十二回 坠名楼名姝殉难 夺御玺御驾被迁·蔡东藩
  卷之一百四十·佚名
  第四十六回 说韩信武蒯进策 划鸿沟楚汉议和·黄士衡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七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五十七·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四十四·佚名
  ●蜀轺纪程·文祥
  卷一百 下 叙传 第七十下·班固
  米寿图传·张廷玉
  卷八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周必大·唐圭璋

      必大字子充,一字洪道,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生于靖康元年(1126)。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又中二十七年(1157)宏词料。孝宗朝,历官起居郎、权中书舍人、给事中,罢,复为秘书少监兼权直学士院,罢,又权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除翰林学士、

  • 东观集卷四·魏野

    宋 魏野 撰上解梁潘学士十韵尽继祖风流其如鬓未秋石渠陈表让山郡折资求舜禹城分界神仙岳映楼淫祠随处毁学校逐乡修宻疏多亲写狂诗少自收通宵营有乐度嵗狱无囚酒席围红粉盐池照碧油药同方士炼壶共野僧投瓦砾今徒献琼

  • 卷二十四·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二十四    明 冯惟讷 撰 魏第四 陈思王植 诗 上责躬诗 【魏志曰黄初四年植朝京都上疏并献诗二首】 於穆显考时惟武皇受命于天宁济四方朱旗所拂九土披攘玄化滂流荒服来王超商越周与唐比踪

  • 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司马迁

    阳陵侯傅宽,以魏五大夫骑将从,为舍人,起横阳。从攻安阳、杠里,击赵贲军于开封,及击杨熊曲遇、阳武,斩首十二级,赐爵卿。从至霸上。沛公立为汉王,汉王赐宽封号共德君。从入汉中,迁为右骑将。从定三秦,赐食邑雕阴。从击项籍,待怀,赐

  •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刘昫

    ○李德裕 李德裕,字文饶,赵郡人。祖栖筠,御史大夫。父吉甫,赵国忠公,元和初宰相。祖、父自有传。德裕幼有壮志,苦心力学,尤精《西汉书》、《左氏春秋》。耻与诸生同乡赋,不喜科试。年才及冠,志业大成。贞元中,以父谴逐蛮方,随侍

  • 五·况周颐

    嗣谢字咏雪,号小韫,安徽桐城人,著有《茧松阁遗稿》,见《正始续集》。又汪纫兰《晓起》五平五仄体云:木落野鸟散,天高寒风鸣。远树日未出,重楼山初晴。塞外雁影乱,江边芦花声。晓起有静趣,凭阑新诗成。纫兰字佩之,号畹芬,江苏吴县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四十六·佚名

    嘉靖四十四年五月丙申朔雷轩兴工○丁酉 升吏部右侍郎朱衡为本部左侍郎改刑部右侍郎毛恺为吏部右侍郎 升总督仓场户部左侍郎马森为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狭西左布政使张瀚为右副都御史巡抚狭西 命南京浙江等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二十四·佚名

    天启二年七月乙未朔孟秋 上亲享 太庙○新升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黄汝艮疏辞因陈救时十策谓今日当以饬法纪为第一义略仿子产魏相诸葛亮李德裕所为救时者以师仲尼遗意而复 高皇帝之规模一曰严军兴之法以鼓敌忾

  • 卷之三百四十四·佚名

    光绪二十年。甲午。秋七月。乙亥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记注  ○奉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驻跸西苑。  ○诣仪鸾殿问皇太后安。至甲辰皆如之。记注  ○谕内阁、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

  • 卷一·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一乾隆十八年冬十一月甲戌定邉左副将军成衮扎布奏报准噶尔都尔伯特台吉策凌及策凌乌巴什等率部众三千余戸来降成衮扎布奏言据防守乌里雅苏台防

  • 卷五·胡世宁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胡端敏奏议> 钦定四库全书 胡端敏奏议卷五 明 胡世宁 撰 陈情乞调闲散疏【时官兵郡左侍郎】 臣久患痰火极弱不堪任使先历内外台及陞吏部已尝十本具辞顷丁家难服阕因疾具本乞休荷蒙恩旨

  • 翰苑羣书题记·洪遵

    翰苑秩清地禁防唐迄今为荐绅荣遵世蒙国恩父子兄弟接武而进实为千载幸遇曩尝稡遗事一编朅来建邺以家旧藏李肈元稹韦处厚韦执谊杨钜丁居晦洎我宋数公凡有纪于此者并刋之木仍以国朝年表中兴题名附乾道九年二月七日番阳洪

  • 吴德生·佚名

    吴德生先生小传吴先生名经熊字德生浙江甯波人其尊人曾任甯波总商会第一任会长知名士也先生少从父学敏悟过常儿旋入沪江大学改入北洋大学卒业于法科复入东吴大学法学院专攻中国法律民国九年以第一人卒业先生夙抱大志即

  • 卷第一百二十·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第一百二十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一百二十祭先圣先师明史太祖本纪洪武元年二月丁未以太牢祀先师孔子于国学礼志洪武定制每嵗仲春秋上丁皇帝降香遣官祀于国学以丞相

  • 大明高僧传卷第二·如惺

      皇明天台山慈云禅寺沙门释如惺撰  解义第二之二(正传十三人附见九人)  松江延庆寺沙门释融照传一  释融照字慧光。世家越之南明。早岁受业于华藏。刻意修习天台教观于台之安国山及杭之天竺。后从渊叟湛法师居

  • 科场条贯·陆深

    明代科举制度书,是书仅寥寥数页,然“纪洪武至嘉靖间科举条式,于前后损益之制,胪列颇详”。今存明代科举制度之书较少,故录以备考。是书除刻入《俨山外集》外,尚有《纪录汇编》本,《丛书集成初编》即据以影印。《四库全书》列

  • 海公小红袍全传·佚名

    简称《小红袍》。长篇小说。清佚名撰。十卷四十二回。书叙明代忠臣海瑞晚年与权臣张居正父子的斗争故事,揭示明代社会黑暗现实。 但亦杂有荒诞情节。 《海公小红袍传》是《海公大红袍传》的续篇,是继《海忠介公居官公

  •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佚名

    与《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起教阿难陀缘由》同卷,总不出撰集,及译人名,恐是此土人所集,非西土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