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十六·列传第六

    耶律解里 耶律拔里得 耶律朔古 耶律鲁不古 赵延寿 高模翰 赵思温 耶律沤里思 张砺

  耶律解里,字泼单,突吕不部人,世为小吏。解里早隶太宗麾下,擢为军校。天显间,唐攻定州,既陷,解里为唐兵所获。晋高祖立,始归国。太宗贳其罪,拜御史大夫。会同九年伐晋,师次滹沱河,夺中渡桥,降其将杜重威。上命解里与降将张彦泽率骑兵三千疾趋河南,所至无敢当其锋。既入汴,解里等迁晋主重贵于开封府。彦泽恣杀掠,乱宫掖,解里不能禁,百姓骚然,莫不怨愤。车驾至京,数彦泽罪,斩于市,汴人大悦。解里亦被诘责,寻释之。天禄间,加守太子太傅。应历初,置本部令稳,解里世其职,卒。

  耶律拔里得,字孩邻,太祖弟剌葛之子。太宗即位,以亲爱见任。会同七年,讨石重贵,拔里得进围德州,下之,擒刺史师居璠等二十七人。九年,再举兵,次滹沱河,降杜重威,战功居多。太宗入汴,以功授安国军节度使,总领河北道事。师还,州郡往往叛,以应刘知远,拔里得不能守而归。世宗即位,迁中京留守,卒。

  耶律朔古,字弥骨顶,横帐孟父之后。幼为太祖所养。既冠,为右皮室详稳。从伐渤海,战有功。天显七年,授三河乌古部都详稳。平易近民,民安之,以故久其任。会同间,为惕隐。时晋主石重贵渝盟,帝亲征,晋将杜重威拥众拒滹沱。月余,帝由他渡济。朔古与赵延寿据中渡桥,重威兵却,遂降。是岁,入汴。世宗即位,朔古奉太宗丧归上京,佐皇太后出师,坐是免官,卒。

  耶律鲁不古,字信宁,太祖从侄也。初,太祖制契丹国字,鲁不古以赞成功,授林牙、监修国史。后率偏师,为西南边大详稳,从伐党项有功。会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为其主所讨,遣人求援,鲁不古导送于朝,如其请。帝亲率师往援,鲁不古从击唐将张敬达于太原北,败之。会同初,从讨党项,俘获最诸将,师还。天禄中,拜于越。六年,为北院大王。终年五十五。

  赵延寿,本姓刘,恒山人。父邟,令蓚。梁开平初,沧州节度使刘守文陷蓚,其稗将赵德钧获延寿,养以为子。少美容貌,好书史。唐明宗先以女妻之,及即位,封其女为兴平公主,拜延寿驸马都尉、枢密使。明宗子从荣恃权跋扈,内外莫不震慑,延寿求补外避之,出为宣武军节度使。清泰初,加鲁国公,复为枢密使,镇许州。石敬瑭发兵太原,唐遣张敬达往讨。会敬达败保晋安寨,延寿与德钧往救,闻晋安已破,走团柏峪。太宗追及,延寿与其父俱降。明年,德钧卒,以延寿为幽州节度使,封燕王。及改幽州为南京,迁留守,总山南事。天显末,以延寿妻在晋,诏取之以归。自是益自激昂图报。会同初,帝幸其第,加政事令。六年冬,晋人背盟,帝亲征,延寿为先锋,下贝州,授魏、博等州节度使,封魏王。败晋军于南乐,获其将赛项羽。军元城,晋将李守贞、高行周率兵来逆,破之。至顿丘,会大霖雨,帝欲班师,延寿谏曰:“晋军屯河滨,不敢出战,若径入澶州,夺其桥,则晋不足平。”上然之。适晋军先归澶州,高行周至析城,延寿将轻兵逆战;上亲督骑士突其阵,敌遂溃。师还,留延寿徇贝、冀、深三州。八年,再伐晋,晋主遣延寿族人赵行实以书来招。时晋人坚壁不出,延寿绐曰:“我陷虏久,宁忘父母之邦?若以军逆,我即归。”晋人以为然,遣杜重威率兵迎之。延寿至滹沱河,据中渡桥,与晋军力战,手杀其将王清,两军相拒。太宗潜由他渡济,留延寿与耶律朔古据桥,敌不能夺,屡败之,杜重威扫厥众降。上喜,赐延寿龙凤赭袍,且曰:“汉兵皆尔所有,尔宜亲往抚慰。”延寿至营,杜重威、李守贞迎谒马首。

  后太宗克汴,延寿因李崧求为皇太子,上曰:“吾于魏王虽割肌肉亦不惜,但皇太子须天子之子得为,魏王岂得为也?”盖上尝许灭晋后,以中原帝延寿,以故摧坚破敌,延寿常以身先,至是以崧达意。上命迁延寿秩,翰林学士承旨张砺进拟中京留守、大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上涂“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世宗即位,以翊戴功,授枢密使。天禄二年薨。

  高模翰,一名松,渤海人。有膂力,善骑射,好谈兵。初,太祖平渤海,模翰避地高丽,王妻以女。因罪亡归。坐使酒杀人下狱,太祖知其才,贳之。天显十一年七月,唐遣张敬达、杨光远帅师五十万攻太原,势锐甚。石敬瑭遣人求救,太宗许之。九月,征兵出雁门,模翰与敬达军接战,败之,太原围解。敬瑭夜出谒帝,约为父子。帝召模翰等赐以酒馔,亲飨士卒,士气益振。翌日,复战,又败之。敬达鼠窜晋安寨,模翰献俘于帝。会敬瑭自立为晋帝,光远斩敬达以降,诸州悉下。上谕模翰曰:“朕自起兵,百余战,卿功第一,虽古名将无以加。”乃授上将军。会同元年,册礼告成,宴百官及诸国使于二仪殿。帝指模翰曰:“此国之勇将,朕统一天下,斯人之力也。”群臣皆称万岁。及晋叛盟,出师南伐。模翰为统军副使,与僧遏前驱,拔赤城,破德、贝诸寨。是冬,兼总左右铁鹞子军,下关南城邑数十。三月,敕虎官杨覃赴乾宁军,为沧州节度使田武名所围,模翰与赵延寿聚议往救。俄有光自模翰目中出,萦绕旗矛,焰焰如流星久之。模翰喜曰:“此天赞之祥!”遂进兵,杀获甚众。以功加侍中。略地盐山,破饶安,晋人震怖,不敢接战。加太傅。晋以魏府节度使杜重威领兵三十万来拒,模翰谓左右曰:“军法在正不在多。以多陵少,不义必败。其晋之谓乎!”诘旦,以麾下三百人逆战,杀其先锋梁汉璋,余兵败走。手诏褒美,比汉之李陵。顷之,杜重威等复至滹沱河,帝召模翰问计。上善其言曰:“诸将莫及此。”乃令模翰守中渡桥。及战,复败之,上曰:“朕凭高观两军之势,顾卿英锐无敌,如鹰逐雉兔。当图形麟阁,爵貤后裔。”已而杜重威等降。车驾入汴,加特进检校太师,封悊郡开国公,赐玺书、剑器。为汴州巡检使,平汜水诸山土贼,迁镇中京。天禄二年,加开府仪同三司,赐对衣、鞍勒、名马。应历初,召为中台省右相。至东京,父老欢迎曰:“公起戎行,致身富贵,为乡里荣,相如、买臣辈不足过也。”九年正月,迁左相,卒。

  赵思温,字文美,卢龙人。少果锐,膂力兼人,隶燕帅刘仁恭幕。李存勖问罪于燕,思温统偏师拒之。流矢中目,裂裳渍血,战犹不已。为存勖将周德威所擒,存勖壮而释其缚。久之,日见信用。与梁战于莘县,以骁勇闻,授平州刺史,兼平、营、蓟三州都指挥使。神册二年,太祖遣大将经略燕地,思温来降。及伐渤海,以思温为汉军都团练使,力战,拔扶余城。身被数创,太祖亲为调药。太宗即位,以功擢检校太保、保静军节度使。天显十一年,唐兵攻太原,石敬瑭遣使求救,上命思温自岚、宪间出兵援之。既罢兵,改南京留守、卢龙军节度使、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兼侍中,赐协谋静乱翊圣功臣,寻改临海军节度使。会同初,从耶律牒摐使晋行册礼,还,加检校太师。二年,有星陨于庭,卒。上遣使赙祭,赠太师、魏国公。子延照、延靖,官至使相。

  耶律沤里思,六院夷离堇蒲古只之后。负勇略,每战被重铠,挥铁槊,所向披靡。会同间,伐晋,上至河而猎,适海东青鹘搏雉,晋人隔水以鸽引去。上顾左右曰:“谁为我得此人?”沤里思请内厩马,济河擒之,并杀救者数人还。上大悦,优加赏赉。既而晋将杜重威逆于望都,据水勒战。沤里思介马突阵,余军继之。被围,众言阵薄处可出,沤里思曰:“恐彼有他备。”竟引兵冲坚而出;回视众所指,皆大堑也。其料敌多此类。是年,总领敌烈皮室军,坐私免部曲,夺官,卒。

  张砺,磁州人,初仕唐为掌书记,迁翰林学士。会石敬瑭起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及敬达败,砺入契丹。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之。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上顾通事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乃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谢砺。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之,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之亦将失之。”上不听。改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顷之,车驾北还,至栾城崩。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砺方卧病,出见之。翰数之曰:“汝何故于先帝言国人不可为节度使?我以国舅之亲,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为宣武军节度使,汝独以为不可。又谮我与解里好掠人财物子女。今必杀汝!”趣令锁之。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之。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答以砺大臣,不可专杀,乃救止之。是夕,砺恚愤卒。

  论曰:初,晋因辽之兵而得天下,故兼臣礼而父事之,割地以为寿,输帛以为贡。未久也,而会同之师次滹沱矣。岂群帅贪功黩武而致然欤?抑所谓信不由衷也哉?模翰以功名自终,可谓良将。若延寿之勋虽着,至于觊觎储位,谬矣,利令智昏,固无足议。若乃成末衅以亏俊功,如解里者,何讥焉!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一十七·列传第七十六·脱脱
  法军侵台档(十)·佚名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二·杨士奇
  卷之一百四十二·佚名
  尚史卷三十五·李锴
  戴东原先生轶事·戴清泉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四十五 列传四十五·纪昀
  第六章海商·佚名
  二〇二 拾遗寅·周作人
  梁武德郗皇后传·李延寿
  王义方传·刘昫
  赵锦传·张廷玉
  睿宗兴献皇帝传·张廷玉
  卷一百十九·雍正
  185.杨无敌·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十八家诗抄·卷十八·曾国藩

      杜工部五律上二百九十七首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题张氏隐居  之子时相见,邀人晚兴留。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

  • ◆文太常矩(子方集)·顾嗣立

    矩字子方,长沙人。卢翰林挚廉访湖南,辟署书吏,敬其才辩,遇之殊常人。大德间,授荆湖北道宣慰司照磨,兼承发架阁,公卿闻其名,留补刑部宗正,转秘书省校书郎。延佑间,升著作郎,改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至治初,议遣使持诏谕

  • 第二折·王实甫

    (旦上,云)红娘伏侍老夫人不得空便,偌早晚敢待来也。起得早了些儿,困思上来,我再睡些儿咱。(睡科)(红上,云)奉小姐言语去看张生,因伏侍老夫人,未曾回小姐话去。不听得声音,敢又睡哩。我入去看一遭。 【中吕】【粉蝶儿】风静帘

  • 剑花室外集之二·连横

    (自癸酉至乙亥)台南连横雅堂撰茶关中纪游诗○茶(二十二首)山水之间见性灵,平生爱好是茶经。众中陆羽今何在,把臂同来辨渭泾。若深小盏孟臣壶,更有哥盘仔细铺。破得工夫来瀹茗,一杯风味胜醍醐。纸窗竹屋绝纤尘,自瀹清泉泻供春。

  • 卷一·詹安泰

    念奴娇·简黄叶海章过江人暮,怅韶华、岸草征袍摇碧。鸾鹤风高余几辈?爽朗平生第一。梵土情悬,郁金梦冷,肝胆明冰日。飘然来去,吟鞭何处栖息?肠断词赋中年,关河极目,依旧鹃痕(黑冥)。慧剑长埋根性净,忍听玉龙哀篴

  • 初集卷三十七·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七古今体五十八首【丁卯一】丁卯元旦扶舆佳气曙光披开纪三正协岁时宝胜春风先五日【岁前五日立春】彩屏仙木御千禧持盈保泰心恒凛返朴还淳道在思象魏始和

  • 卷四百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三十七 吴汝弼 游黄岚坑 桃李薰太和晴光烂如许宁知明日花不有宵来雨芳原纵游衍呼童供笑语徘徊緑萝峰怅望清溪漵皥皥固同胞熙熙尽吾与悟彼静者心乐此勤时

  • 卷二百六十八·列传第一百五十六·张廷玉

        曹文诏 周遇吉 黄得功   曹文诏,大同人。勇毅有智略。从军辽左,历事熊廷弼、孙承宗,积功至游击。崇祯二年冬,从袁崇焕入卫京师。明年二月,总理马世龙畀所赐尚方剑,令率参将王承胤、张叔嘉、都司左良玉等伏

  • 卷三十一 淳化元年(庚寅,990)·李焘

      起太宗淳化元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戊寅朔,御朝元殿受冊尊號,曲赦京城繫囚,改元。   己卯,改乾明節為壽寧節。   丁亥,建虔州大庾縣為南安軍。   太保、兼侍中趙普,自去秋以病免朝謁,止日赴中書視事,有大政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第二九四移光绪十二年二月十八日一一七一○--一·佚名

    管带栋字副营移请新竹县:将私出藤草人犯,差拘讯办移文 关防 管带栋字副营关防二月十八日到管带栋字副营、两江尽先即补协镇都督府、随带加二级袁〔为〕移请差拘严办事。窃本月十七日,据抚垦局丁勇刘

  • 通鉴纪事本末卷八下·袁枢

    宋 袁枢 撰黄巾之乱汉灵帝光和六年 初钜鹿张角奉事黄老以妖术教授号太平道呪符水以疗病令病者跪拜首过或时病愈众共神而信之角分遣弟子周游四方转相诳诱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或弃

  • 史记集解卷十三·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十三三代世表第一太史公曰五帝三代之记尚矣自殷以前诸侯不可得而谱周以来乃颇可着孔子因史文次春秋纪元年正时日月葢其详哉至于序尚书则畧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不可録故疑则传疑葢其慎也余读谍记黄帝以

  • 卷二十·郑玄

    鸡人掌共鸡牲,辨其物。(物谓毛色也。辨之者,阳祀用も,阴祀用黝。○黝,于纟斗反。)[疏]注“物谓”至“用黝”○释曰:“阳祀用も,阴祀用黝”者,《牧人》文。彼注云:“阳祀,祭天于南郊及宗庙;阴祀,祭地北郊及社稷也。”郑举此二者,其望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四·圆悟克勤

    上堂四住建康府蒋山。师在潭州道林受请。拈敕黄示众云。龙蟠凤翥铁画银钩。出自九重从天降下。大众瞻仰请为敷宣。拈香祝圣云。大众见么。祖佛同根本。人天共赞扬。结成宝盖祥云。共祝南山圣寿。奉为今上皇帝万岁万万

  • 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佚名

    经名: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经。撰人不详,约出於晋代。系古《灵宝经》之一。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4《灵宝中盟经目》著录《太上洞玄灵宝二十四生图三部八景自然至真上经》1卷

  • 了明篇·佚名

    南宋宋先生述,毛日新编。毛日新序称其遇宋先生,将其亲授诗词编为《了明篇》。序撰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包括《遇真歌》、《解迷歌》、《和朗然子进道诗三十首》以及词22首。述修炼身中汞铅。论述气功甚简明,如介绍

  • 春秋正传·湛若水

    三十七卷。明湛若水撰。陆氏认为,《春秋》乃“鲁史之文而列国之报”,与晋之《乘》、楚之《梼杌》属同一性质。所以治《春秋》者,“不必泥之于经,而考之于事;不必凿之于文,而求之于心。大其心以观之,事得而后圣之心,《春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