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史通会要下

○丛篇一 

夫爱憎之情忘而后是非之论定故史必修于异代岂曰才难而已乎尧典述徳标以虞书此圣人之志也重华协帝毋亦身亲笔削与禹贡夏后之书也或曰伯益所记云 

书之二典不独记其事并与其深微之意传之葢当时执笔皆圣人之徒也又曰古之良史眀足以周万事之理道足以徧天下之用知足以通难知之意文足以发难显之情(并曽巩文) 

古之王者代有史官以日系月属辞比事君举必书用存有法书而不法是谓空言葢褒贬之重慎也(蘓颋文) 

国史眀乎得失之迹(诗大序) 

国史之兴将明得失使一代之典焕然可观(温峤表) 

夫劝善惩恶正言直笔纪圣朝功徳述忠臣贤士事业载奸臣佞人丑行以传无穷者史官之职也(李翱文) 

夫天之生人也有贤有不肖若乃其恶可以戒世其善可以示后而死之日亡得而称焉是谁之过与葢史官之责也 

史之为义也不隠恶不虚美美者因其美以美之虽有其恶不加毁也恶者因其恶而恶之虽有其美不加誉也 

史之为用也记功司过彰善阐恶得失一朝荣辱千载茍违斯法岂曰能官 

自古置史官书事以明鉴戒人君但为善事不患史官不书若所为错忤史官纵不书天下之人书之因大臣之除罢而识君子小人进退消长之机因政事之因革而识取士养民治军理财之方(陈君举文) 

别统系以明大一统之义表岁年以仿首时之体辨名号以正名纪即位改元以正始书尊立崩葬以叙始终书篡弑废徙以讨乱贼书祭祀以着吉礼之得失书行幸田狩以着巡逰之荒怠书恩泽制诏以着命令之美恶书朝会聘问以着宾礼之是非书封拜黜罢以见赏罚之当否书征伐战攻以志用兵之正伪书人事以寓予夺书灾祥以垂劝戒 

○丛篇二 

书法之难也有五烦而不整一也俗而不典二也书不实录三也赏罚不中四也文不胜质五也(袁崧文) 

史有三长才也学也识也(刘知几文) 

史之叙事也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若斯而已可也 

古之国史异闻则书 

国史表言行昭法式至于人理常事不足备列 

史之为书也有其事则记无其事则阙 

夫直笔者不掩恶不虚美虽然存大体而已若录及细碎如宋孝王王劭之徒专言鄙事讦以为直吾无取焉 

古者刋定一史纂成一家体统各殊指归咸别 

史以好善为主嫉恶次之子长孟坚史之好善者也南史董狐史之嫉恶者也兼此二长而重之以文其惟左氏乎 

史官掌修国史凡天地日月之详山川封域之分昭穆继代之序礼乐师旅之事诛赏兴废之政皆本起居 

夫记事之体欲简而详疎而不漏若烦则尽取省则都损二者皆过也 

论史之烦省者但当求其事有妄载言有阙书可矣必量世事之厚薄限篇第以多寡失其折衷矣张世伟着马班优劣论以为迁叙三千年事五十万言固叙二百四十年事八十万言非通论也 

史氏所书以正为主若马卿之子虚上林扬雄之甘泉羽猎班固两都马融广成费矣 

史论立言理当雅正 

表岁以首年而因年以着统大书以提要而分注以备言使夫岁年之乆近国统之离合事辞之详畧议论之同异通贯晓析如指诸掌名曰资治通鉴纲目粤自纪传创兴而编年之法废细大不捐猥琐不纲而策书之法废是非去取由其一隅之见不能不谬于圣人而惩劝之法又废矣 

○丛篇三 

夫饰言为文编文为句句积而章立章积而篇成章句之言有显有晦显也者繁词缛说理尽于篇中晦也者省字约文事溢于句外观太史公之创表也于帝王则叙其子孙于公侯则纪其年月列行萦纡以相属编字戢孴而相排虽燕越万里而于径寸之内犬牙可接虽昭穆九代而于方寸之中鴈行有叙使读者阅文便覩举目可详此其所以为快也 

史之为道以古传今非以今博古也如春秋诸国赋诗左氏惟录其篇名史汉语在某传是已 

史汉作传多以品类相从如韩非老子以其著书俱有子名董卓袁绍并生汉末各称英雄耳 

庄青翟刘舍位登丞相而班史无录姜诗赵壹身止掾吏而谢书有传后之修史者不然位官通显必为操笔其立传也止具官厯赠典若斯而已乎 

司马史记子云太玄皆成一家言传之以传世可也至于短编小说多载传中甚矣其烦也若梁孝元撰同姓名人录一卷是已 

宇文初习华风事由苏绰至于军国词令皆准尚书当时风行颇去淫丽若夫矫枉过正多矣故其书文而不实雅而无检真迹甚寡客气尤繁云 

汉武帝怒司马迁议已收景武二纪自毁之 

司马相如传子长录其自叙孟坚因之宋书臧质鲁爽王僧达诸传皆孝武自造而叙事多虚 

夫晋宋以前帝王传授始自锡命终于登极其有笺疏诏策并皆伪饰然款曲频烦犹云备其文物也若梁武之居江陵齐宣之在晋阳作史者固宜削之以见例也 

○丛篇四 

史才不其难乎班固之议司马迁曰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傅玄之议固曰论国体则饰主阙而折忠臣叙世教则贵取容而贱直节述时务则谨词章而畧事实刘知几之议王孙令狐曰论王业则党悖逆而诬忠义叙国家则抑正顺而褒篡夺述风俗则矜外夷而陋华夏君子皆不以为过惟新唐书成表进有曰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损于旧议者谓欧宋之失正坐于此元人之进宋史表曰声容盛而武备衰论建多而成效少宋之国是实符斯言我朝丘文庄公浚拟题于国学作进元史表云非无一善之可称终是三纲之不正闻者亦快之 

○丛篇五 

监修国史监者总领之义明立科条各当任使则人思自勉书可立成矣 

古之国史皆出自一家如左氏司马氏故能垂诸不朽 

汉东观大集羣儒著述而制作始可议矣是以伯度讥其不实公理以为可焚非过也 

唐修晋隋二史仍用众手志则李淳风于志宁纪传则颜师古孔颕达然用当其才不失所长 

宋修唐书欧阳文忠则表志宋景文公则纪传各出姓名以示撰述有工拙焉 

五代史成于一人之手欧阳可以上踵班马矣 

今史司取士滋多人自为荀袁家自为政骏每记事敷言则阁笔相视含毫不发头白可期汗青无日 

○丛篇六 

史官善恶必书使骄臣贼子惧此权顾轻哉班生受金陈寿求米仆乃视如浮云耳 

司马迁气本好竒复因论事遭刑意多愤激故葛洪论之曰伯夷居列传之首以为善而无报也项羽列于本纪以为居髙位者非关有徳也论者又谓武帝表章儒术而海内凋弊反不若文景之恭俭其先黄老而后六经以此武帝刻深羣臣多诛顾当刑者得以货免其羞贫贱者以此其进奸雄者葢叹时无鲁朱家能脱已于祸耳李方叔谓之用意深逺此类是已 

陈寿尝为诸葛亮书佐得挞百下其父亦为亮所髠故蜀志多诬妄云 

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陈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翁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 

魏收性憎胜已喜念旧恶名门盛徳与之有怨者莫不被以丑言没其善事迁怒所至毁及髙曽尚书令杨遵一代贵臣势倾朝野收撰其家传甚美世号秽史收初得杨休之助因谢曰无以报徳当为卿作佳传又纳尔朱荣子金故减其恶而增其善前后伏诉者百余人頼仆射杨素髙徳正而解 

宋朝有朱墨史 

○丛篇七 

司马文正公六任冗官皆以书局自随小人欲中伤之乃倡为书局之人利尚方笔墨绢帛及御府果饵金钱之赐 

栁子厚曰冒居馆下近密地食奉养役使掌故利纸笔为私书取以供子弟费 

刘知几曰史曹崇扃峻宇深附九重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或终年卒岁竟无删述而人莫之知也或辄不自揆轻弄笔端而人莫之见也绣衣直指所不能绳强项申威所不能及斯固素餐之窟宅尸禄之渊薮也 

丘文庄公浚之论史官其畧曰天下不可一日无史亦不可一日无史官也百官所任者一时之事史官所任者万世之事唐宋宰相皆兼史官其重如此我朝法制可谓简要矣然是职也是非之权衡公议之所系也若推其本必得如元揭徯斯所谓有学问文章知史事而心术正者然后用之则文质相称本末兼该足为一代之良史矣深又尝闻之王文恪公鏊曰台諌者一时之公论史官者万世之公论也并名言云 

俨山外集卷二十六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一·志第八十四·乐六·脱脱
  卷二百九十六 元豐二年(己未,1079)·李焘
  第四十七回 萧宝夤称尊叛命 尔朱荣抗表兴师·蔡东藩
  平定三逆方略卷十一·佚名
  卷十五逆贤羽翼纪略·刘若愚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五·佚名
  卷之八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十·佚名
  ◎各关监督署·费行简
  七十八 曹寅李煦奏江宁所织诰帛等用费请在盐馀支用摺·佚名
  十国春秋卷一百四·吴任臣
  苟金龙妻刘氏传·魏收
  张大节传·脱脱
  太宗本纪·脱脱
  卷一百六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折·马致远

    (范仲淹上,云)老夫范学士。自从将兄弟张镐加为吉阳县令,至今音信皆无。老夫今奉圣人的命,差老夫饶州公干。收拾行装,便索往饶州走一遭去来。(下)(外扮长老上,词云)涧水煎茶烧竹枝,袈裟零落任风吹。看经只在明窗下,花开花落总

  • 卷三百六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三刘禹锡和李六侍御文宣王庙释奠作叹息鲁先师生逢周室卑有心律天道无位救陵夷历聘不能用领徒空尔为儒风正礼乐旅【一作旋又作易】象入蓍龟西狩非其应中都安足施世衰由我贱泣下为人悲

  • 鲁逸仲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鲁逸仲」孔夷的隐名,字方平,汝州龙兴(今属河南)人。孔旼之子。元祐间,隐居阳,与李廌为诗酒侣,自号皋渔父。词存三首。 ●南浦 鲁逸仲 风悲画角,听单于三弄落谯门。 投宿骎骎征骑,飞雪满孤村。 酒市渐阑灯火,正敲窗乱

  •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二·汪楫

      崇禎二年五月   ○崇禎二年五月   崇禎二年五月乙酉朔免朝   加申用懋右都御史以撫畿著勞也   吏部起用王元翰不許   起滿朝薦為太僕寺少卿   陝西廵按御史吳煥疏言秦盜起於去年七月白水王二一

  • ●卷十三·周密

      ○汉改秦历始置闰   余尝考春秋置闰之异于前矣,后阅程氏《考古编》,谓汉初不独袭秦正朔,亦因秦历以十月为岁首,不置闰,当闰之岁,率归余于终为后九月,《汉纪》、《表》及《史记》,自高帝至文帝,其书后九月皆同,是未尝推时

  • 卷一·赵元一

    建中四祀,先是,襄阳节度使检校右仆射梁崇义自阻兵不朝二十年矣。上在 春宫,情深愤惋,及登宝位,有诛四凶之志焉,诏剑南节度检校工部尚书张延赏、 东川节度御史大夫王邕、梁洋节度御史大夫贾耽、江陵节度检校工部尚书张伯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九·佚名

    弘治十七年三月壬戌朔 圣慈仁寿太皇太后崩 上即日发丧命礼部具仪以闻告讣于诸王颁 遗诏于天下曰予昔获奉事 英宗皇帝越既有年不幸 龙驭上宾攀号莫逮 宪宗皇帝嗣统之日遂膺尊号备隆孝养及重罹变故内疚予衷赖今 皇帝孝

  • 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九月。甲戌朔。上驻跸鹫和洛。  ○乙亥。谕扈从诸大臣等、自十八阿哥患病以来、朕冀其痊愈、昼夜疗治。今又变症、谅已无济。朕躬所系甚重。上则恐贻高年皇太后之忧。下则天下臣民、咸赖

  •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 第五十四·班固

    (翟方进)【原文】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家世微贱,至方进父翟公,好学,为郡文学。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号迟顿不及事,数为掾史所詈辱。方进自伤,乃从汝南蔡父相问己能所宜。蔡父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

  • 杨朝晟传·欧阳修

    杨朝晟字叔明,夏州朔方人。崛起行伍中,凭当先锋的功劳任命为甘泉府果毅。建中初年(780),跟随李怀光在泾州征讨刘文喜,杀敌多,加封为骠骑大将军。李纳侵犯徐州,跟随唐朝臣去征讨,常常勇冠全军。李怀光奔赴奉天救驾,交给朝晟一

  • 卷六十八巡防四·冯煦

    侦探队皖省侦探队于光绪三十三年八月成立。近年长江上下,时有会匪踪迹,各省因议设侦探队。经巡抚冯煦谕令参将李振标筹办,旋据详复,按照金陵办法,斟酌损益,并拟大纲四条:曰用人,曰义务,曰经费,曰赏罚。酌拟分驻处所,以全队十成之

  • 卷十二·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礼说卷十二    翰林院侍讲惠士奇撰秋官一大司寇禁民讼入束矢禁民狱入钧金管子曰小辠入以金钧薄辠入以半钧讼狱者三禁之而不直则入一束矢以罚之亦见齐语盖束矢以示罚钧金以赎禁之而不听乃入束失钧金

  • 君子阳阳·佚名

    ——夫妻自娱乐陶陶【原文】君子阳阳①,左执簧②。右招我由房③,其乐只且④。君子陶陶⑤,主执纛⑥。右招我由敖⑦。其乐只且。【注释】①阳阳:得意的样子。②簧:古时的一种吹奏乐器③由:同“游”房:同“放”

  • 卷二十五·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増修东莱书说卷二十五  宋 时澜 撰无逸第十七      周书师长之言尊而不亲族党之言亲而不尊故严厉者少润泽而昵爱者多姑息是篇上自天命精微下至畎亩艰难闾里怨诅无不具载忠爱惓惓尤致意于寿夭之

  • 第一讲 道理·钱穆

    一今先讲第一论题,即“道理”两字。道理两字,在中国社会,己变成一句最普通的话。我们可以说,中国思想之主要论题,即在探讨道理。我们也可说,中国文化,乃是一个特别尊重道理的文化。中国历史,乃是一部向往于道理而前

  •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五卷·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五卷圣者龙树造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分别声闻辟支佛品之余◎问曰。十善道令何等人至辟支佛地。答曰于声闻所行十善道转胜深禅不随他常憙于远离恒乐善修习甚深因缘法远离方便力及以大悲心

  • 石榴之屋·王尔德

    童话集,《石榴之屋》,收有四部童话:《少年国王》、《小公主的生日》、《渔夫和他的灵魂》和《星孩》。

  • 佛说阿难分别经·佚名

    佛说阿难分别经,一卷,秦法坚译。与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