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十三

嘉靖三十九年四月丙申朔时享 太庙命驸马都尉李和代 巡抚凤阳等处右佥都御史唐顺之卒赐祭葬如例顺之直隶常州府武进人嘉靖己丑举礼围第一人赐进士出身改庶吉士授兵部主事调吏部改翰林编修未几上乞养病诏以吏部主事致仕居数年召为右春坊右司谏兼翰林院编脩明年与赞善罗拱先校书郎赵时春上定国本忤旨黜为民顺之初欲猎奇致声誉不意遂废屏居十余年 上方摧抑浮名无实之士言者屡荐之终不见用会东南有倭患工部侍郎赵文华视师江南顺之以策干文华因之交欢严嵩子世蕃起为南京兵部主事寻升职方员外郎郎中奉命查勘蓟镇边务复视师浙直总督胡宗宪荐其有功迁太仆寺少卿通政司右通政俄代都御史李遂巡抚凤阳卒于官顺之博官强记至六经诸子以至算射兵法阴阳小技无不研究其说其文辞足以擅名一家初罢归闭门独居力为矫抗之行非其人不交非其道不取天下士靡然慕之既久之不获用晚乃由赵文华进得交严氏父子觊因以取功名起家不二年开府淮杨然竟靡所建立以卒顺之本文士使获用其所长直石渠金马之地其著作润色必有可观者乃以边才自诡既假以致身遂不自量忘其为非有欲以武功自见尽暴其短为天下笑云

○丁酉升江西布政使司右参政方廉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粮储提督军务兼巡抚应天 以狭西巡抚右副都御史郭乾总督狭西三边军务 升抚治郧阳右佥都御史刘学易为大理寺卿 南京内外守备太监何绶魏国公徐鹏举临淮侯李庭竹兵部尚书张鏊各以兵变奉诏自陈乞罢会御史赵时齐论绶等驭兵无状恩威不行即今兵将相□□山隽□之际非择人更代势不可久因言振武营军近以倭乱汰减土着旧兵而以新募之兵充之譬之蓄狸养虎易与为乱今即不能尽遣当以振武一营军分隶神机大小教场新江等营今坐营等官各自训练不相统一斯亦潜消奸宄之一策章下吏兵二部会议鏊庭竹当更代鹏举当留用何绶请 上裁得旨令鹏举策励供职庭竹闻住鏊致仕绶降三级徵还其营军散练之法仍行内外守备酌议以闻 武定侯郭守乾卒赐祭葬如例

○己亥该户部尚书江东为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加太子少保命提督掺江西宁侯宋廷驯充南京协同守备官东辞太子少保 上手诏追嘉其入饷右卫之功令尽心安抚士卒训之忠义以奠邦本不允辞 令总督宣大山西都御史张松回籍听用升巡抚保定右佥都御史葛缙为左副都御史代之先是 上谕吏部兵部曰朕闻自博入胡奴守墙外伺犯恐总督非松才宜也卿等议处以闻部覆松推称谨饬但非经略才诚如 圣谕因荐大同巡抚李文进及缙可代松 上初欲用文进既而谓其巡抚未久乃罢松用缙

○辛丑命南京左府事新宁伯谭功承兼督掺江

○壬寅论南京叛军罪首恶周山等三人论斩系狱发滕彪等二十二人戍边卫初侍郎李遂既以计散遣各军已而闻军中籍籍有言朝廷将尽诛各营兵阴相约欲叛入海遂患之与尚书张鏊议曰诸叛卒虽从宜抚处而首恶未诛非法也不闻元魏禁军攻统军张彝之事乎且众尚汹汹必俟奏报处分万一机泄奈何乃托病闭门□仑卧给各军安家小乐各一纸以安众心密台坐营官华恩把总张勋等入卧内受计令刺访首恶得山等二十五人各以三月十六掩捕下狱因驰奏请处分兵部议叛军戕杀大臣逼胁府部当即时斩首枭示 上复命三法司会科道官详议改比谋杀制命使臣律俱斩秋后处决 上曰帘远本因堂高必无自远之理士卒辱及大臣法斩死时君立新帝者必法外凌迟黄懋官心存欺谤计使人为全尸而死失刑甚矣今所获亦未可尽知果皆为首者可再议开乃止坐首恶三人余各以矜疑调发未获悉贳之按振武之变虽由侍郎黄懋官克消所激然诸君本乌合恶少非有尺籍五符一但于都城之中肆行无上戕杀大臣乃竟寘而不问国法荡然矣于是四方效尤士卒戕主帅部民殴制使者纷纷数起朝廷患其徒众类从姑息焉

○甲辰升户部左侍郎高棹为本部尚书 升巡抚延绥右佥都御史董威湖广左布政使谷峤狭西左布政使程軏俱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威巡抚保定兼提督紫荆关峤提督抚治郧阳軏巡抚狭西 令狭而各寺苑每三年一次变鬻老马即以所鬻价银更买壮马发缺马军牧之著为例从御史莫抑奏也

○辛亥云南道御史耿定向劾奏吏部尚书吴鹏言顷 陛下以四方多盗特下明诏考察守令之贪暴者与百姓更始甚大惠也然臣窃以为本正而后未治源洁而后流清今察守令之贪残而不究铨司之淑慝是摇其本浊其源而欲未流之清且治难矣夫方今为 陛下主铨衡者非尚书吴鹏哉鹏以天官为己私物凡百司例当迁升者其始也必白白以贿也其既也必谢谢以贿也其岁时也必有庆贺之礼庆贺问安以贿也姑不锁论请迹其数事大较着者如鹏壻董分主考而子绍宗式群目睽睽已自难掩及授官之际会试首蔡茂春止得兵部而诏反得礼部予夺之谓何其谁能说之此鹏之不足于鹏者一也前吏部司属李一科白璧皆赃墨著闻为御史林腾蛟给事中袁洪愈所发腾蛟遂坐补外洪愈亦淹滞者数年以此箱制言官使皆垂首濡足不得一吐愤懑此臣之不足于鹏者二也文选郎中何每宴验封员外郎宗臣各以贪墨夤缘被斥未几一则升河南参政一则升福建提学副使又何怪夫居吏部者之贪也此臣之不足于鹏者三也臣初在吏部部办事见今文选员外郎张九一方入为稽勋主事中外目笑之曰此官身价数千金矣入部以来多为奸利乞墦登垄攘背肆行是为天下贪残者树赤帜人何以禁守令便不贪也此臣之不足于鹏者四也九卿重任当以得选今漫无可否任其纷然请托惟强有力者得之如蔡克廉病夫也而拟之南司徒沈坤巨恶也而寘之北祭酒向非 圣明独断则计曹为养病之所而太学是播恶之区矣此臣之不足于鹏者五也私门纳贿几如闹市甚为而盈筐书帕显然投于署中门者弗呵受者弗报如此而欲移文抚按禁贪戢秽臣恐不反唇亦腹诽也此臣之不足于鹏者六也凡此六者皆本源之地自为乱首而末流从之臣谨昧死以闻章上尚书鹏及翰林院学士董份各辩求罢 上命鹏竭忠供职份安心直撰不允辞既而九一海晏亦乞罢部皆覆其留用从之

○壬子从大同守臣议诏于大峪口建堡一座增设掺守官一员把总三员坐堡一员管队官军五百余人守之许家庄建堡一座改设掺守一员把总三员坐堡一员军站一所站官一员募军四百人守之西安驿添设把总一员管队官军二百五十余人守之其诸路修筑墩隍濠堑诸费听其便宜动友山西河南班价及户部监生事例银仍令太仆寺发马价户部发衣装银充募军费 发太仓银七千两赈顺天永平二府饥民

○甲寅改总督湖广川贵军务兵部右侍郎石永为户部左侍郎 罢刑部尚书郑晓闲住不许再用降左右侍郎赵大佑傅颐各俸二级故事近京军民有冤得投牒通政司赴刑部讯理时御史郑存仁巡按顺天移檄禁民越诉凡法司官擅受民词有所追取者县官不得輙发晓闻之乃引大明律例有停囚待对之条及会典中亦载近京犯人得听法司问理率大佑等上论存仁违例侵官存仁亦执大明律自下而上之义论晓等欺罔 上下其章于都察院会该科会议未上晓等辨 上责其不候处分先行辨渎且言前者周山等作乱咎本在激变之人晓等奉旨末减内无一字避退虽曰执法终是自尊乃斥降晓等而命自今一应词讼在外者属之有司在京者属之刑部不许行争扰

○己卯追赐岳怀王名厚熙王 睿宗皇帝嫡第一子 上兄也未名蚤薨也 上御极追封岳王谥曰怀 上念王不置每岁时斋荐于宫中以未名不便登录故谕礼部赐今名云

○丁巳升大理寺左寺丞孙慎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 复设都御史一员提督南京粮储改督漕右副都御史为之初营军之乱侍郎黄懋官以南粮不充莭缩太过至于生变及是给事中郭斗因言粮储缺乏弊由提督侍郎不兼宪职无举劾之权故所在有司皆玩视不理积逋臣万宜如旧例专设宪臣董之且言南北二郡均为国计所关而人情每重北轻南法不画一请略仿京漕之例施之南京凡各处应派南粮者岁遣户部司属一员令其一体奉敕监兖给事中马出图亦言南粮自尚书方钝议改折后军无见粮讟始起乞尽复本色便诏俱从之 命左军都督府佥书恭顺侯吴继爵掌本府事

○戊午诏遣官斋敕褒勉靖江王邦宁先是邦宁待诸宗人少恩名封多不以时请由是有却遂各持阴事相讦巡按广西御史龚恺不宜邦宁上言极其淫暴贪从状 上切责邦宁令省改擒治诸仆从寘重典由是邦宁势阻不复能黔辖宗人各宗无赖大为地方害官府无如之何乃复谋重邦宁权以弹压之称其悔过宜降敕褒谕令统治诸宗如故故有是命 改宣府西路参将郭镇主劄镇城专督兵车营训练而以大同游击戴恩代震分守西路从原任总统张松奏也

○己未升浙江按察使刘景诏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 虏犯辽东广宁大掠而去

○庚申 上谕阁臣曰昨户部言续支米赈京师饥民者至四月终止余者还仓朕思所余无几徒劳往返耳其悉以赈民巡青科道官丘岳等上言五事一给价值以示优恤京城内外各仓场粮草银仍于每年会计之后立限追徵夏不过六月秋不过十二月专备给商之用不得听有司借支一清常赋以足商价草场子粒与岁派折草银两及马牛头蓄之数旧额无改而经费日亏非清其弊源申严逋久之罚恐会派日增岁入日少商人终不蒙惠一稽实数以省虚费请差科道官清查御马监马匹实在数在数目即定为支给草科则例一访物价以平时估山东河南二督粮官及宛大二县估计价银必虚心体访以时低昂毋令吏胥得高下其手一定佥换以均差役请令五城御史并顺天府官与巡青科详议商人贫富纶差毋为权势所阻挠得旨为匹免查余如议 升南京大理寺右寺丞吉澄为大理寺左寺丞礼科都给事中蓝璧为湖广布政使司左参政 从大同巡抚李文进议以太仓银二万六千两给镇墩军召买本色行粮后不为例又以年荒粮草价高令再发银万九千余两济之俟六月时沽稍平再行议减 命中军都督府佥书怀远侯常文济掌南京前府事升南京锦衣卫掌印署都指挥佥事周乾署都督佥事佥书南京前府事

○辛酉升巡抚四川右副都御史黄光昇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督湖广川贵军务 套虏都剌免台吉等寇宁夏河东毛不剌等处将趋灵州总督侍郎魏谦吉巡抚都御史霍冀檄总兵赵应督兵御之斩首六十二级虏逃出边事闻诏先赏谦吉等银币而令御史详核功罪以闻

○壬戌升工科都给事中赵锵为江西布政使司右参政刑部云南司员外郎王樵为山东按察司佥事 兵部覆巡按直隶御史王汝正勘报大同修边工竣计中西二路修筑边墙一百六十余里墩筑墩台一百二十余座请录诸臣功 上以大同巡抚李文进总兵张承勋建议经营功最升文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承勋令复都督副总兵赵苛佥事王汇征原任参将游击今充为事官孙麒允军李世贤王钰王良臣等各升级复官赎罪有差

○癸亥荫总督湖广川贵兵部右侍郎黄光昇子乔栋为国子生以三年满也 命南京锦衣卫佥书署都指挥佥事文质掌本卫事

○甲子升巡抚江西右佥都御史何迁四川左布政使罗崇奎俱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迁总总督漕运崇奎巡抚四川 升河南道御史闾东为南京大理寺右寺丞

猜你喜欢
  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欧阳修
  卷三十三·志第三·营卫志下·脱脱
  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四十六·宋濂
  卷三十七·本纪第三十七·宁宗·宋濂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十三·杨仲良
  卷三十一崇训·何良俊
  卷之三百十二·佚名
  尚史卷四十一·李锴
  嘉靖以来首辅传卷三·王世贞
  二百零三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附录一 年谱·林语堂
  高尚传·刘昫
  附录·罗大春
  卷二百三十六·佚名
  卷一百十九·宋敏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幕·老舍

    时间 前幕的两三天后。地点 乔宅。可用第一幕的景,亦可另换一间屋子。人物 乔妻 乔仁山 乔莉香 乔 绅 丁影秋 吕千秋 吕以美李 颜〔开幕:仁山与母亲谈话。瓶内务须插“鲜花”。〕乔 妻 你知道她跑啦?你知道

  • 八、元杂剧之渊源·王国维

    由前数章之说,则宋、金之所谓杂剧院本者,其中有滑稽戏,有正杂剧,有艳段,有杂班,又有种种技艺游戏。其所用之曲,有大曲,有法曲,有诸宫调,有词,其名虽同,而其实颇异。至成一定之体段,用一定之曲调,而百余年间无敢逾越者,则元杂剧是也。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广州四先生诗四巻不着编辑人姓名乃明初广州黄哲李徳王佐赵介四人之诗当时与同郡孙蕡并称所谓南园五先生者也哲字庸之用荐拜翰林待制侍懿文太子读书出知东阿县升东平通判归寻坐法死有雪篷集徳字仲修洪武中

  • 王翰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王翰即王瀚,唐代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睿宗景云元年(710)登进士第。 张说镇守并州,极重其才,举直言极谏科,授昌乐尉。 又登超拔群类科。张说任宰相,召他为秘书正字,升任通事舍人、驾部员外郎。开元

  • 卷一百九十·列传第八十七·柯劭忞

      赵孟頫(赵与薰 赵大讷) 叶李   赵孟頫,字子昂,湖州归安人。宋太祖裔孙秀王子称五世孙也。幼聪敏,读书目成诵。   宋亡,益自力于学。吏部尚书夹谷之奇荐为翰林编修,不就。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江南遗逸,又荐之。入见。

  • 春秋战国异辞卷七·陈厚耀

    鲁杂録鲁有恭士名曰机汜行年七十其恭益甚冬日行阴夏日行阳市次不敢不行参行必随坐必危一食之间三起不羞见衣裘褐之士则爲之礼鲁君问曰机子年甚长矣不可释恭乎机汜对曰君子好恭以成其名小人学恭以除其刑对君之坐岂不安

  • 卷之一百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尚史卷五·李锴

    本纪四周本纪太王 王季 文王太王者是为古公亶父组绀诸之子后稷弃之裔也舜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别有本传见唐虞诸臣 史记】子曰漦蠒漦蠒生叔均山海经叔均始作牛耕叔均又数世生不窋【吕梁碑】史记后稷

  • 卷十三·佚名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十三 【起庚寅周灵王元年○止丙辰周灵王二十冇七年】凡二十七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圣人生卒关於天下後世故孔子以灵王二十一年庚戌生於鲁而特表

  • 卷之一百十·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一百十 传第九十四 扎萨克多罗郡王额敏和卓列传 额敏和卓吐鲁番回部人祖素丕和卓为喀喇和卓阿珲父呢雅斯和卓为吐鲁番大阿珲额敏和卓嗣聚族居鲁克沁康熙五十九年大军抚吐

  • 卷二十五·高士奇

    <史部,纪事本末类,左传纪事本末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二十五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晋文公之伯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

  • 汪文辉传·张廷玉

    汪文辉,字德充,婺源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的进士。授任工部主事。隆庆四年(1570),改任御史。高拱以内阁大臣身份掌管吏部,权势显赫。他的门生韩楫、宋之韩、程文、涂梦桂等人同任言官,日夜奔走于高拱的门庭,专门从事攻击政

  • □□第六十(阙)·墨子

    (阙)

  •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九·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例品第四(有十一经)(第五后诵)一切智.法严鞞诃.第一得爱生.及八城阿那律陀二诸见.箭与喻比例最在后(二一二)中阿含例品一切智经第一我闻如是。一时。佛游郁头随若。在普棘刺林。尔时。拘萨罗王波

  •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五·成寻

    【延久四年(宋煕宁五年)十一月一日~十二月三十日】参天台五台山记第五同四年十一月一日 丙午 天晴。巳时,使臣并三司官人来,参五台山沿路盘缠文字,三司官人与老僧,文云:三司,日本国僧成寻等,差殿直刘铎,引伴成寻等,赴五台烧香讫,却

  • 卷第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十三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差别品第二之五今应思择。灭尽定中。总灭一切心心所法。何缘唯说灭受想定。厌逆彼二生此定故。谓想与受。能为见爱杂染所依。故偏厌逆如是二法。多诸过患。

  • 卷第五十二·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五十二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 第五明出现境界。正显分齐之境。兼辨所缘之境。依初意者。前约智

  • 建炎笔录·赵鼎

    杂史。南宋赵鼎撰。3卷。上卷自建炎三年(1129)起至绍兴二年(1132)十一月止,称《己酉笔录》。中卷自绍兴六年八月起至同年九月十七日止,称《丙辰笔录》。下卷自绍兴七年九月至同年十二月十二日,称《丁巳笔录》。是书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