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序

据广本补

朕惟国必有史以记载一代为治之迹若唐虞之典谟孔子之春秋其体裁虽不同而其义主于明君道叙臣事昭治制示劝惩则未尝或异也后世纪传拟典谟编年拟春秋而实录兼之自唐以来相沿纂述盖有莫之能废者矣洪惟我

祖宗列圣前创后继具有成书藏之金匮副在有司

懋德骏功垂宪万世至我

皇兄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宏文思孝毅皇帝君临天下者十有七年其左言右动设施于朝廷推行于海宇时记日历自有不容□□民者朕嗣统之初爰命儒臣开局分曹取其有关于治体者谨书而备录之起弘治十八年五月迄正德十六年三月总一百九十七卷惟

皇兄承重熙累洽之运文武弛张之道循虞周时巡四征之典出入起居号令赏罚或不能尽协于旧章然天性英明刚而能断委任辅相无所猜疑托以腹心动必咨访未尝以自用为贤权幸有怙宠政乱者始虽暂为所蔽既觉即加诛戮不少假借且仁之德孚于臣庶不忍以淫刑暴歛毒之故一时中外群臣钦若肃将乃心王室平居则相率摅忠以尽其棐迪纠绳之职临事又往往捐躯赴难能为国家树捍御戡定之勋群盗四起其势盖甚炽矣而旋就京观之封叛逆一再觊觎其形益以成矣而皆不能逃甸师之辟完保

宗社至于无虞而卒以神器付朕岂非以其明足以照察天下之情其刚足以维持天下之势其仁足以固结天下之心邪夫理乱之机得失之故存诸汗竹昭如日星既往之迹实将来之鉴也朕方鉴古为治于是乎有感焉故因书之而序诸其端

嘉靖四年六月十二日

进实录表

据广本补

中军都督府掌府事太傅兼太子傅定国公臣徐光祚等诚惶诚恐稽首顿首

上言伏以唐虞揖逊道皆见于典谟文武弛张政亦布诸方策惟帝王之相继有文献之可徵岂徒备述乎当时亦欲昭垂于永久古人可鉴实为今之仪刑前事不忘用作后人之师法钦惟

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宏文思孝毅皇帝 聪明神授 英迈夙成天资远绍乎睿皇圣学亲承乎孝考礼严九庙尤寅畏于郊禋养备两宫亦善推于亲睦 临轩策士登用才良 下昭租力行仁义治道必资于好问累

御经筵民情每虑其含冤特勤审录言既博询兼听政皆委(委下疑脱一任字)责成谓居安不可忘危仍伏钺乐于讲武风行电迅乾转坤旋机权独运于中威福不移乎下群材效用屡芟当道之豺狼睿算无遗一洗残民之虺毒奸雄詟服夷夏震惊咸怀德而畏威遂定功而保大

汤无吝过巍乎日月之光华 舜善同人允矣地天之交泰方隆大业遽弃群臣仰神器之有归慨鼎湖之已远恭惟皇帝陛下 齐庄中正 仁敬孝慈承天地百神之休绍

祖宗列圣之统向明而治得建中建极之传体健而行备克长克君之德

圣人作而万物咸睹中国尊而四夷来王文欲化成事惟鉴古乃嘉靖元年正月

命臣光祚为监修官臣宏臣圭(珤)臣咏为总裁官臣一鹏臣为副总裁官臣缙臣銮臣成名臣孔晖臣璧臣朴臣潮臣襄臣皋臣惟聪臣惠(实录嘉靖四年六月丙午条作宪)臣丕臣栋臣采臣文俊臣绍祖臣昂臣以训臣桐臣佃臣桂章臣式臣三锡臣沂臣灏臣承勋臣世盛臣钺(釴)臣中臣晖臣汝骥臣元臣皋臣星臣与成臣时臣方臣惟学臣春臣夔为纂修官臣光祚暨臣宏等发金匮之秘藏萃皇华之咨度义例准乎前史笔札给于

尚方十馆星分礼乐政刑之不紊百家川会要荒绥甸之攸同禨祥则微著必书用舍则是非互见总十有七年之功绪纲举目张为百年万世之劝惩衮褒斧伐兹以四年六月恭成

武宗毅皇帝实录一百九十七卷

宝训十卷合目录凡例总为二百九册谨缮写进呈臣等躬际

昌明职同(司?)纪述惟勉摅于忠赤幸粗就于汗青书不尽言愧三长之无取志存补阙庶一得之有裨伏愿彰往察来成雍熙之至治慎终惟始垂赫奕之鸿名臣光祚等无任瞻

天仰 圣激切屏营之至谨奉 表随 进以闻

嘉靖四年六月十二日中军都督府掌府事太傅兼太子太傅定国公臣徐光祚等谨上表

修纂凡例

据广本补

一即位礼仪及赏赉之类皆书 一上太皇太后 皇太后尊号册立 皇后及册封诸王郡王王妃 加封太长公主皆书其制度仪注有新定者书 一 亲王之子生已赐名者书诸王嫡长孙生亦书 一祀天地 宗庙 社稷山川等神 宗庙祧给祔享及遣官祭岳 镇海渎帝王陵寝先师孔子皆书有新增祀典及淫祀革罢 者亦书 一凡诏书悉录全文若 敕书及 御制文录其关事体之重者有特敕褒勉臣下抚谕远人及恤刑贷之类悉书 一凡文武大臣有宣召谕问皆书 遗诏之辞皆书 一凡(凡下疑脱造字)宝玺图书及诸王郡王宝将军印并印符印记皆书 一大驾卤簿及 太皇太后 皇太后 皇后 亲王郡王仪仗 有新制及增损者书 一皇帝大婚及诸王冠婚皆书其礼仪有新定者书 一 经筵日讲及讲读皆书宴赉等项恩典亦书 一凡亲王之国及郡王受命往某地皆书 一文武大臣以事来朝者书官三年一朝皆书地方灾伤 等项免朝觐亦书

一除授三公三少南北二京五府六部都察院太常寺通政使(司)大理寺詹事府(府下疑脱光禄寺应天府顺天府太仆寺十二字)鸿胪寺国子监翰林院钦天监太医院堂上官及近侍七品以上官监察御史宗人府经历并在外中都留守司都指挥使司布政司按察司堂上官行太仆寺苑马寺卿盐运司使皆书内有承袭者守令或佐贰以下保留升禄秩者亦书若中外文武官有功绩显著及以事特升迁者不限职之大小皆书官大臣之子亦书一选法及荐举有新定书考课有新例及损益旧例亦书 一凡(屯)种有新定事例及考较之法书 一凡亲王郡王郡主镇国等将军仪宾公侯伯岁禄官吏 俸给军士月粮有新定折支全支条例并书 一遇岁凶赈恤悉书有新定(定下脱备字)荒事例亦书 一仓库坑冶有新建革及新令书 一凡礼仪有新制或损益(益下疑脱书字)新制(制应作制)礼 器乐器皆书 一公侯伯及文武大臣老疾致仕特恩优闲及文武致仕恩典皆书后复起用亦书 一文武大臣诰敕有特赐者书或有损益事(事下疑脱例字)亦书

一每岁户口及所收田土税粮屯田子粒总数漕运总数采纳金银等件税课茶课等项并减□(免)税粮米麦等项总数皆于岁终书之

一转输漕运之法及田赋徭役农桑劝课有新令者书停 罢岁辨(办)及贡献诸物皆书 一每岁圣旦正旦冬至 郊祀庆成大宴皆书遇节赐宴亦书有特旨赐节假亦附书 一中外文武官有特恩锡予皆书命妇遇庆节有赐亦书 一提调学校条例并更革皆书各处学校增设或罢革并 内外学生徒简退及增岁贡额数纳粟等项入监皆书 公侯伯有特旨送监读书及已故大臣并见在三品以上之子定例入监 书生拨历等项事例书 一每科京府乡试礼部会试 廷试皆书所定科举额数及有新增亦书 廷试制策题悉录全文进士选读书及暂放归皆书 一丧葬之礼及上尊谥册文议文等项备书 山陵迁祔书 皇妃及亲王郡王 公主丧葬皆书其礼仪有新定或损益亦书一凡公侯驸马伯在京文武(武下脱官字)三品以上近侍五品以上在外都司布政司按察司正官没皆书卒及概见其行实善恶务合公论其有赠谥及赐葬(葬应作祭赙)赠命有司治葬皆书若文武官有治行功绩显著不限职之大小皆书有违例乞恩特与祭葬亦书

一文武臣僚有没于王事者皆书有得褒赠亦书 一凡旌表孝子顺孙义夫节妇悉著其乡里姓名行实 一钦天监奏天象气候日月薄蚀五里(星)凌犯皆书中外奏 祥异及军民之家一产三子以上蒙 恩赉者亦书 建言有关涉国体者皆录详略随宜有所奉圣旨亦载 一武(武上疑脱文字)官子孙优给有新例书 一遣使抚谕四裔及封拜赐赉皆书四裔来朝贡亦书 一凡修纂 先朝实录及编辑书籍皆书 一 车驾巡幸亲征皆书 一凡兵政有新令者及文武大臣各处镇守巡抚整饬边 备等项及有备御规画皆书 一命将平反叛书征讨边夷亦书 一凡军民衙门官马孳生马(马字据宪宗实录凡例补)边境茶马 买马之政皆书及牧养之地有改迁及被人侵占清出 者亦书每岁有敕免所欠各项马匹悉书总数 一凡关津巡徼驿传递运烽堠有新设及改革者书

一公侯驸马伯仪宾有罪削夺及两京五府六部都察院太常寺通政司大理寺詹事府光禄寺(寺下脱太仆寺三字)应天府顺天府鸿胪寺国子监翰林院钦天监太医院堂上官近侍七品以上官监察御史宗人府经历及在外中都留守司都司布政司按察官堂上官行太仆寺苑马寺卿盐运司使有罪下狱黜谪宥免皆书

特旨罢黜干系劝惩者不限职之大小并书其蒙特恩宥亦书如犯奸恶叛逆之罪不限官吏军民悉书常律 之外别有断罪条例亦书 一亲录囚徒及差官审录刑狱皆书刑官有平反冤狱详本末书 之 一言官弹劾大臣之罪皆书并书所得旨意其职非大臣而所犯重者亦书 一修建 宫殿天地宗庙社稷及一应神祗坛场皆书 一营建山陵备书建各王王妃(妃下疑脱公字)主坟皆书其制度有增益 亦书郡王(主?)以下奉敕建者书 一修缮各处城池屯堡及新建革者书 一差官各处提督圩田水利及新开修治河渠圩岸桥道 皆书有奏请修筑陂塘等事亦书 一工匠起取放免皆书

修纂官

据广本补

监修 中军都督府掌府事太傅兼太子太傅定国公臣徐光祚 总裁

光禄大夫柱国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臣费宏

资政大夫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臣石珤 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臣贾咏 副总裁

詹事府掌府事通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臣吴一鹏

翰林院侍讲学士奉直大夫臣董 纂修 翰林院侍读承直郎臣徐缙 翰林院侍读承直郎臣翟銮 翰林院侍读臣许成名 翰林院侍读实录嘉靖四年六月丙午条读作讲承直郎臣穆孔晖 翰林院侍讲臣张璧 翰林院侍讲臣刘朴 翰林院侍讲臣张潮 翰林院侍讲臣尹襄 翰林院修撰儒林郎臣唐皋 翰林院修撰儒林郎臣杨维聪

翰林院修撰臣边惠实录嘉靖四年六月丙午条作宪进士题名碑录作边宪正德辛未进士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臣谢丕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臣刘栋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臣费□□米应作采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臣林文俊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臣孙绍祖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臣蔡昂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臣伦以训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臣崔桐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臣汪佃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臣叶桂章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臣叶式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臣王三锡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臣陈沂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臣邝灏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臣余承勋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臣刘世盛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臣陆釴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臣费中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臣汪晖实录嘉靖四年六月丙午条条汪作江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臣马汝骥 翰林院编修臣孙元 翰林院检讨徵仕郎臣金皋

翰林院检讨徵仕郎臣张星据进实录表及实录嘉靖四年六月丙午条补

翰林院检讨徵仕郎臣萧与成 翰林院检讨徵仕郎臣林时 翰林院检讨徵仕郎臣季方 翰林院检讨徵仕郎臣汤惟学 翰林院检讨徵仕郎臣席春 翰林院检讨臣刘夔 催纂 正议大夫资治尹太常寺卿臣刘棨 奉政大夫尚宝司卿臣刘鈗 翰林院管典籍事徵仕郎中书舍人臣郭昊 誊录 奉直大夫协正庶尹尚宝司少卿臣方英 奉直大夫尚宝司少卿臣徐富 奉直大夫协正庶尹吏部员外郎臣邵文思实录思作恩 儒林郎大理寺右寺副臣周令 承务郎大理寺右寺副臣张天保 承务郎大理寺右寺副臣林应禧 徵仕郎中书舍人臣钱禄 徵仕郎中书舍人臣郭晟 徵仕郎中书舍人臣岳梁 徵仕郎中书舍人臣庄临 徵仕郎中书舍人臣金云鹏实录作鸿 中书舍人臣周一元 翰林院待诏臣文徵明 徵仕郎光禄寺署丞臣张祚 迪功佐郎鸿胪寺主簿臣刘恕 迪功佐郎鸿胪寺主簿臣凌楫 修职佐郎鸿胪寺主簿臣康世凤 登仕佐郎鸿胪寺序班臣吕昇 登仕佐郎鸿胪寺序班臣刘儒 登仕佐郎鸿胪寺序班臣赵希奭 登仕佐郎鸿胪寺序班臣仝锜 登仕佐郎鸿胪寺序班臣刘镗 登仕佐郎鸿胪寺序班臣王鏊 登仕佐郎鸿胪寺序班臣杨武 登仕佐郎鸿胪寺序班臣唐儒 登仕佐郎鸿胪寺序班臣徐大伦 登仕佐郎鸿胪寺序班臣马鐇 登仕佐郎鸿胪寺序班臣黄浩 登仕佐郎鸿胪寺序班臣郝棨 译字官臣刘璋 译字官臣李尚质 监生臣李宏 监生臣李琪 监生臣曹堂 监生臣丘校 监生臣郭俊 监生臣刘焞 监生臣周琏 监生臣王钦 监生臣沈应奇 监生臣陈贯 监生臣施镛 监生臣朱绂 监生臣陆维 监生臣戴伦 监生臣胡缙 翰林院秀才臣章鸣凤 掌收一应文籍 奉直大夫尚宝司少卿臣汪麟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一十四·刘昫
  志第四十四 食货四·欧阳修
  卷四十三·黄以周
  卷第一百八十一·胡三省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九·佚名
  卷之十·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卷八·王当
   十、关于《无所不谈合集》①·林语堂
  东越列传第五十四·司马迁
  卷九十八 元后传 第六十八·班固
  王思政传·李延寿
  陆瞨传·李延寿
  卷六十四水师二·冯煦
  第四十七章 元明的宗教和社会·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五十八·彭定求

        卷358_1 【始闻蝉有怀白宾客去岁白有闻蝉见寄诗…兼遣报君知之句】刘禹锡   蝉韵极清切,始闻何处悲。人含不平意,景值欲秋时。   此岁方晼晚,谁家无别离。君言催我老,已是去年诗。   卷358_2 【赠乐天】

  • 第九出 姻阻·李渔

    〖金菊对芙蓉〗(外上)介寿归来,河清无事,龙宫尽日高眠。(老旦上)念娇儿未返,心上悬悬。——大王,女儿住在东海宫中好几日了,也该差几个水卒,去接他回来。(外)我也正要如此,今日就差人过去。只是一件,女儿年已及笄,未曾替他

  • 卷56 ·佚名

    程公许 自七曲祠下乘马于上亭二首 仗卫森岩九虎关,从前错为敌人宽。 那知黄竹瑶池梦,历尽青天蜀道难。 回首烟尘三辅隔,惊心风雨五更寒。 淋铃一曲上亭驿,好并千秋金镜看。 程公许 自永康还连日又

  • 卷十六·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十六黄华山主王庭筠【二十八首 补十三首】庭筠字子端熊岳人父遵古字仲元正隆五年进士仕为翰林直学士才行兼备道陵所谓昔人君子者也子端早有重名大定十六年甲科文采风流照映一时歴

  • 前汉高祖皇帝纪卷第三·荀悦

      四年冬十月。韩信将伐齐。闻既和欲还。蒯通说信曰。将军受诏击齐。未有诏止。何以得无行乎。且郦生一儒士。仗轼下齐七十余城。将军以数十万众。乃下赵五十余城。劳苦将士数年。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信遂袭齐

  •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二·王祎

    【梁髙祖武皇帝大通二年    魏敬宗孝庄皇帝元子攸永安元年】春正月杜洛周陷魏定瀛二州【以魏纪修】乙丑魏皇女生胡太后诈言皇子丙寅改元武泰【以吕祖谦标目修】丙子魏长孙稚克潼关宝寅败奔万俟丑奴魏以稚为雍州刺

  • 中兴小纪卷三十七·熊克

    宋 熊克 撰绍兴二十六年【嵗在丙子】春正月殿中侍御史汤鹏举言礼部侍郎王珉吏部侍郎徐嚞皆附防秦桧辛亥珉嚞俱罢鹏举又论兵部侍郎沈虚中尝密报秦熺已取埙为奏名之首亦罢之虚中广徳人也【论罢虚中在二月今聨书之】新

  • 卷十五·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十五雍正二年冬十月癸酉靖逆将军富寜安疏报吐鲁番等处屯田收获麦糜五千五百四十石有竒奏入得防下部知之命议叙勦抚花海子功赏防有差上谕兵部曰奋威将军岳钟琪具奏副都统达鼐阿尔什总

  • 后序·司马贞

    读史家多尚索隐宋诸儒尤推小司马史记与小顔氏汉书如日月并炤故淳咸湻间官本颇多广汉张介仲削去褚少孙续补诸篇以索隐为附庸尊正史也赵山甫病非全书取所削者别刋一帙澄江耿直之又病其未便流览以少孙所续循其卷第而

  • ●晋政辑要卷之六·海宁

    恒霍二山 宪书经费 书院经费 书院捐数 文举中额 文场经费 进士旗匾 举人花红 会试盘费 岁进学额 晋省学租 圣贤后裔 圣裔经费 古圣陵庙 喇嘛俸银

  • 卷九十二邮政·冯煦

    邮政为交通机关。中国自光绪二十二年二月经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准,由现设邮递推广并与各国联会,饬归总税务司管理,通行各省,次第设立。皖省共设两总局:一驻芜湖,一驻大通。芜湖以芜关税务司兼管,大通以下各城镇分局隶之。大通

  • 公是七经小传卷中·刘敞

    宋 刘敞 撰周礼太宰以八柄诏王驭羣臣三曰予以驭其幸幸者王所亲幸也可赐予之不可爵之者也四曰置以驭其行置者耆老废退之人虽当废退其素行贤明特置之若公族穆子辞疾晋侯使掌公族大夫者也五曰生以驭其福福者其人本坐死

  • 卷二十三·郑玉

    <经部,春秋类,春秋阙疑>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阙疑卷二十三    元 郑玉 撰 七年春卫侯使孙良夫来盟 始通且谋会晋也 朴乡吕氏曰凡书来盟自内录也其称使则前定之盟也高氏曰此乃卫欲爲晋致鲁盖专事齐未与晋通故也

  • 三种人生态度——逐求、厌离、郑重·梁漱溟

    &ldquo;人生态度&rdquo;是指人日常生活的倾向而言,向深里讲,即入了哲学范围;向粗浅里说,也不难明白。依中国分法,将人生态度分为&ldquo;出世&rdquo;与&ldquo;入世&rdquo;两种,但我嫌其笼统,不如三分法较为详尽适中。我们仔细

  • 七曜星辰别行法(自翼计者氐星不当房星当也)·一行

        一行撰   正月十五日(翼)  二月十五日(角)   三月十五日(氐)  四月十五日(心)   五月十五日(箕)  六月十五日(女)   七月十五日(室)  八月十五日(娄)   九月十五日(昴)  十月十五日

  •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蒲宁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是蒲宁的一部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创作于1927年至1933年,历时七年之久。这部小说以主人公阿尔谢尼耶夫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基本线索,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着重表达“我”对大自然、故

  • 颐庵文选·胡俨

    二卷。明胡俨撰。胡俨,字若思,江西南昌人。洪武二十年 (1387)以举人授华亭 (今上海松江)教谕。建文初,迁桐城知县。永乐初,擢翰林院检讨,与解缙等同直内阁,迁国子祭酒。兼翰林侍讲掌院事。洪熙元年(1425)加太子宾客,

  • 元代奏议集录·佚名

    本书辑录自元太祖至元顺帝时期150余年的奏议,既有名臣奏章,如耶律楚材、史天泽、王盘、伯颜等人,又有平民上书,包括表、奏议、上书、封事、弹章、对策等等,主要辑自《历代名臣奏议》中的元人奏议和《元文类》、《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