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郭贤传

郭贤字道因,赵兴阳州人。

父亲郭云,任凉州司马。

郭贤记忆力好,学过经史。

魏正光末年,贼帅宿勤明达围攻豳州,刺史毕晖补授郭贤为统军,与自己一起守城。

后任州主簿,代理北地郡事。

由于战功,授都督。

大统二年(536),齐神武偷袭,攻陷夏州。

太祖担心齐神武南下,与大臣们商议。

郭贤进言说:“高欢军队虽多,但智谋勇气都已衰竭,预料他的举动措施,一定不敢远道前来。

从前贺拔公刚去世时,关中震惊,可是高欢不能抓住有利时机,进占雍州,这说明他没有智谋。

等到皇帝西迁,六军兵少势弱,毛鸿宾兵败,函谷关失守,又不能乘此危机,逼我决战,这说明他没有勇气。

如今上下同心,军民协力,高欢灰心失望,怎敢前来送死呢?况且豳、夏一带荒凉险阻,千里不见人烟,即便他打算南侵,物资粮食也供应不上。

以此而言,不来是一定的。”后来齐神武果然退兵,像郭贤所预料的那样。

不久,加伏波将军衔,跟随王思政镇守弘农。

授使持节、行义州事、当州都督。

转为行弘农郡事。

郭贤质朴正直,有智谋,王思政很看重他,守边的谋略,多与郭贤商议决定。

十二年,授辅国将军、南荆州刺史。

侯景前来归附时,王思政派郭贤预先从三亚鸟出兵,镇守鲁阳。

加大都督衔,封安武县子,食邑四百户。

随即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衔。

颍川被包围时,东魏派蛮族首领鲁和煽动群蛮反叛,企图截断三亚鸟通道。

鲁和派其堂弟鲁与和任汉广郡守,率领部众,侵扰州境。

郭贤悄悄选派兵马,轻装前去偷袭,把他们打得大败,活捉鲁和。

不久颍川沦陷,权景宣等人全都率军西归,从鲁阳以东,全部归附东魏。

东魏将领彭乐趁机前来进攻。

郭贤安抚将士,全都为他尽力作战,彭乐无法取胜,只得领军退去。

东魏又任命当地百姓韦默儿为义州刺史,镇守父城,威逼郭贤。

郭贤又率军进攻,活捉韦默儿。

转任广州刺史。

后来跟随尉迟迥讨伐蜀地,代理安州事务。

魏恭帝元年(554),代理宁蜀郡事务,兼任益州长史。

以平定蜀地的功勋,晋封伯爵,食邑增加五百户。

转行始州事。

孝闵帝登基,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封侯爵,食邑增至一千四百户。

世宗初年,授匠师中大夫。

随即出任勋州刺史,镇守玉壁。

武成二年(560),升任安应等十二州诸军事、安州刺史,晋封乐昌县公。

郭贤在任职内虽然没有察见细微的美名,但以清廉公平待人,离任后也很受百姓怀念。

保定三年(563),转任陕州刺史。

天和元年(566),在任内去世。

追赠少保、宁蔚朔三州刺史,谥号为“节”。

郭贤的衣食虽然以朴素节约来自我约束,但家中丰美华丽,颇有余财。

当时人讽刺他善于伪装。

儿子郭正承袭爵位。

猜你喜欢
  卷四十九·志第十八·礼志一·脱脱
  宋史全文卷三·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九·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九·佚名
  江阴城守后纪·许重熙
  一○九一 多罗仪郡王永璇等奏缮签处费振勋等请旨分别议叙折·佚名
  列传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一百十四·郑麟趾
  卷三十·张守节
  郭彦传·令狐德棻
  陈眣传·李延寿
  卷之七十八  菽園雜記六(明) 陸容 撰·邓士龙
  四七、鲁缪公元乃周威烈王十一年非十九年亦非十七年辨·钱穆
  卷一百十三·赵汝愚
  175.冲天大将军黄巢·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鼐·唐圭璋

      鼐字仲镇,“全”已见。鼐为李廌方叔之孙(石湖诗集卷九送李仲镇宰溧阳范成大自注)。廌及东坡之门。韩元吉南涧甲乙稿卷一、范成大石湖诗集八均有李仲镇懒窝诗。鼐于隆兴元年(1163)九月以右宣教郎到溧阳县令任(景定建康志

  • 卷十五·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十五   歙县汪立名编 长庆集十五【律诗五言七言九十九首】 渭邨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圣代元和岁闲居渭水阳不才甘命舛多幸遇时康朝野分伦序贤愚定否臧重文疎卜式尚少弃

  • 窦氏联珠集巻四·褚藏言

    故朝议郎婺州刺史上柱国扶风窦府君诗府君讳庠字胄卿家世所传载于首序府君初应进士感于知己一言遂从事于商洛授国子主簿未防而罢后吏部侍郎韩公出镇武昌美公之才辟为莭度推官以监察御史俄而昌黎移镇京口用为度支副史改

  • 卷二百·列传第九十七·柯劭忞

      阿沙不花 亦纳脱脱(铁木儿塔识 达识 帖睦迩 伯撒里)   阿沙不花,康里氏。初,太祖亲征康里而有其地。阿沙不花祖母苫灭古麻里氏,有孤子二:曰曲律,曰牙牙,皆幼,置褚中,负以橐驼来朝。时太祖已崩,乃以二子觐于太宗,曰:“此康里

  • 盛遇纪·张瀚

    国家以科第取士,士亦以科第取荣,自乡举、会试以暨廷对,皆以首擢为奇遇。而仕宦至宰辅,高年廑圣眷,此尤人情之至荣,今昔之希觏也。吾浙商文毅公辂三试居首,位臻宰辅,后致政居家者十年,而圣眷优渥。我明二百余年以来,一人而已。至

  • ◎法官口唱小东人·吴虞公

    某法官戏迷也。平日尝与诸姬于红氍毹上扮演《教子探母》诸剧,风流倜傥,不拘小节。庭讯时,曾自称“山人”传为话柄。又一日庭讯,原告被告齐集大堂,许久不见法官出。心滋焦急,垂晚始见法官洒袖整冠,缓步而出。口中又喃喃不绝云

  • ◎均是贼也·李定夷

    苏属各乡镇,近来时有一种江北流氓,混杂退伍兵,十百成群,专事强讨硬取,或剥伐榆树皮(无论合抱大榆树,一经剥皮即自枯萎。现四乡榆树几将断种,其剥下之皮,据云买与上海假土店,可煎熬料子),或挖掘坟墓,所到之处,骚扰异常。阊门外虎邱背

  • 卷十一·傅恒

    <史部,纪事本末类,平定准噶尔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十一康熙六十一年冬十一月乙未命抚逺大将军王允禵驰驿赴京辅国公延信管理大将军印务上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等曰西路军务大将军职任重大十四阿哥允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八·佚名

    桓公管仲不死【东坡】管仲相桓公【颍滨 东坡】管仲不能尊周【元结】管仲对害霸【李德裕】管仲四维论【栁州】管仲治兵【东坡 颍滨】管仲夺伯氏骈邑【东坡】管仲无后【东坡】管仲子路【颍滨】桓公用管仲易牙竖刁开方

  • 二十九年·佚名

    (癸酉)二十九年清乾隆十八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丁巳,上詣太廟,行展拜禮,歷臨和平、和緩兩主第。出廟門時,命釐正堂上朴文秀入侍,飭貢物衙門差祭,使貢人給價圖免之弊。命以二月初八日,行文廟酌獻禮,試士於春塘臺。敎曰:「昨年三日,舊

  • 卷一百三十七 战国汉唐诸子·黎靖德

      家语虽记得不纯,却是当时书。孔丛子是后来白撰出。〔道夫〕   家语只是王肃编古录杂记。其书虽多疵,然非肃所作。孔丛子乃其所注之人伪作。读其首几章,皆法左传句,已疑之。及读其后序,乃谓渠好左传,便可见。   孔丛

  • 中庸集编卷上·真德秀

    宋 真德秀 撰中庸【朱子曰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或问名篇之义程子专以不偏为言吕氏专以无过不及为説二者固不同矣子乃合而言之何也曰中一名而有二义程子固言之矣今以其説推之不偏不倚云者程子所谓在

  • 附︰佛法為今時所必需·欧阳竟无

    王恩洋 雲何謂佛法為今日所必需耶?答此問題,先需聲明幾句話。便是一切有情,但有覺迷兩途,出迷還覺,舍佛法別無二道,是故欲出迷途,必由佛法。佛法者非今日始需,非現在始需,又非特中國人始需,又非特人類始需。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

  • 《阴骘文广义》原序·周梦颜

      《易》言:&ldquo;积善之家,必有余庆。&rdquo;《书》言:&ldquo;作善,降之百祥。&rdquo;左氏言:&ldquo;祸福无门,惟人所召。&rdquo;故知福善祸淫,乃宇宙中必然之理。三教宗旨,无异同也〖犹言互不矛盾〗。儒者闻因果之说,出于

  • 卷六十九·佚名

    释两不和合品第四十七之下(经作两不和合过品)【经】&ldquo;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有信有善,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听法者无信,破戒恶行,不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须菩提,听法者有信有善;说法者

  • 宗镜录卷第十九·延寿

    夫如上所说。祖教同诠。凡曰有心。皆得成佛。如今现见众生。何不成佛。答。若以众生眼观。只见众生界有余。若以佛眼观。乃知诸佛界无外。故知无明妄风。鼓心海而易动。本觉真性。睡长梦而难惺。是以首楞严经云。汝之

  • 卷第二·如卺

    禅宗正脉卷第二 南岳 【标】南岳怀让禅师 【颂】谒嵩山安和尚。安启发之。乃直指诣曹溪参六祖。祖问。甚么处来。曰嵩山来。祖曰。甚么物恁么来。师无语。遂经八载。忽然有省。乃白祖曰。某甲有个会处。祖曰作么生。

  • 科试考·王世贞

    《科试考》是明朝著名史学家王世贞《弁山堂别集》的一部分,共四篇,是记载自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至万历十七年(1589年)科举史事的专篇,史料价值极高,是当今研究明代科举的重要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