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十五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

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乾隆元年。丙辰。三月。庚戌。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兵部尚书傅鼐奏、今科会试各省年老举人。八十岁以上刘起振等三人。七十五岁以上冯应龙等五人。七十岁以上李琬等十五人。七十岁宋士正等二十人。请饬令查阅闱卷。拣选进呈。得旨、着交大学士等照傅鼐所请行。  

○兵部议覆、原任贵州巡抚元展成疏称、黔省军务浩繁。驿站额马。不敷支用。请于差使最繁之杨老、清平、重安、黄平、施秉、镇远、清溪、玉屏、八驿。各添设马二十匹。马夫十名。酉阳、贵定、龙里、贵筑、青镇、安平、普定、镇宁、坡贡、郎岱、毛口、列当、灌子窰、杨松、刘官屯、亦资孔、十六驿。各添设马十匹。马夫五名。并续议黄泥洞、八弓、梁上、三处。添设马二十四匹。给价驿官购买。事竣裁彻。应如所请。从之。  

○以甘肃沙州协副将王邦宁、为陕西河州镇总兵。  

○辛亥。遣官祭先农之神。  

○总理事务王大臣议覆署陕西总督刘于义等奏称、哈密地方、旧有仓廒二十间。收贮青稞。今请于城北圈筑仓廒。总收散贮粮石。令司粮文员专管。并设墩台四处。拨兵看守。新城东门外。建筑关厢。移城内客民。开列市肆。其城内房屋。给价官买。居住防兵。应如所请。从之。  

○户部议覆署江苏巡抚顾琮条奏、采办铜觔事宜。一、八省采办洋铜滇铜。共四百四十三万余觔。今户工两局铸钱。每文改重一钱四分。为一钱二分。两局现有存铜六百余万斤。已足供丁巳年鼓铸之用。应如所请。减少数十万斤。每年以四百万斤为率。于滇洋分办。一、海关为办铜扼要之地。应如所请。将管关道员。加以兼管铜务职衔。至解铜官员。须拣委府佐。脚价本省支领。一、铜牌磨对。应如所请停止。倘有低潮。责成承办人员。炉头称手。有低昂情弊。该堂官究治。一、招商承买。应如所请。令该道于洋商内。择其身家殷实者。吊验倭照。取连名互结。册报该抚给价。毋得克扣。陋规一概革除。一、洋商正铜之外。尚有余铜。应如所请。正铜解交足额。余铜听其售卖。可杜奸民销毁之弊。从之。  

○礼部议准广东道监察御史钟衡奏、广东乡试一万一千余卷。诗经卷不下六千。同考仅有四房。难以细阅。请增诗经同考二房。从之。  

○以固原提督樊廷、为驻防哈密总统提督。河北镇总兵李绳武、署理固原提督。延绥镇总兵米国正、为驻防哈密总兵。波罗协副将豆斌、署理延绥镇总兵。肃州总兵沈力学、为驻防赤靖等处总兵。河北镇总兵缺。命兵部请旨派员署理。肃州总兵缺。命署宁远大将军查郎阿派员署理。  

○壬子。上诣奉先殿、大高殿、寿皇殿、行礼。  

○诣皇太后宫问安。  

○吏部议覆四川巡抚杨馝疏请、移潼川府通判、驻射洪县。添设射洪之黄磉濠、青堤渡、蓬溪之蓬莱镇、康家渡、三台之葫芦溪、石板滩、中江之盛家池、遂宁之拦江河、盐场大使共八员。并添设乐至县管盐务县丞一员为所司。移保宁府同知、驻南部县。添设南部、南充、西充、盐场大使各一员。并阆中、蓬州、井盐为所司。移嘉定府通判、驻犍为县马踏井。添设犍为、井研、盐场大使二员。并乐山井盐为所司。移叙州府分驻新镇之建武厅通判。驻富顺县邓井关。总理盐务。改建武归兴文县辖。以宜宾县属横江镇巡检驻其地。改新镇归屏山县辖。以石角营巡检兼管。移夔州府同知、驻云阳县。添设云阳、大宁、盐场大使二员为所司。改嘉定议裁之州判、驻简州石桥井。移忠州敦里八甲州判、驻渰井、移岳池县藜梓卫巡检、驻敦里八甲。嘉定、重庆、泸州、各江口。遂宁上马头。应设批验所。请即以该经历、州判、县丞、兼管。彭水县郁山镇巡检。请兼司郁井盐务。均应如所请。从之。  

○兵部议覆广东总督鄂弥达疏称、龙门一协。孤悬海外。为粤东西南门户。一遇副将巡洋。都司修船等事。止有千把存营。请令现设中军都司。兼管左营事务。添设右营都司一员。兼管右营事务。至修造战船。轮年赴厂。应如所请。从之。  

○癸丑。总理事务王大臣议覆淳郡王弘暻奏称、福陵后水泉长岭一带。系龙脉攸关。近有车辆往来。请饬奉天将军等严禁。其原准行走之浑河东南西南二渡口。现有船只摆渡。并请于冬初、春初、搭盖桥梁。以免留滞。应如所奏。从之。  

○又议覆礼部左侍郎徐元梦奏、续修国史。应将雍正十三年间、诸王文武群臣、谱牒、行述、家乘、碑志、奏疏、文集。在京文臣五品以上。武臣三品以上。外官司道总兵以上。身后具述历官治行事迹。敕八旗直省。查明申送史馆。以备采录传述。国初以来。诸臣勋绩。有遗漏者。亦应汇萃成书。嗣后诸臣章奏。有奉旨及部院议准者。亦应录送。以为志传副本。纂修等官不敷。于翰林内选择充补。均应如所请。从之。  

○又议覆署宁远大将军查郎阿奏言、巴里坤议彻官兵。有新设勇健营兵一千一百余名。本无营汛。应令各归本省。分别拔补挨补。愿退者听。生事者斥。彻还时、请以原领将弁分领约束。沿途口粮一切。如例支领。其将弁到省。照衔补用。应如所请。从之。  

○户部议覆福建巡抚卢焯疏称、闽省寺田。向系四分租给僧。六分租归官。僧人应收之租。官为代徵。僧人应纳之粮。向佃追比。寺佃深受其累。请将租谷徵粮。全归僧收僧纳。每亩徵银二钱。应如所请。从之。  

○甲寅。大学士鄂尔泰等进呈选取会试荐卷三十卷。年老举人试卷五卷。得旨、着交礼部照取拟名次出榜。  

○仓场侍郎塞尔赫参奏北新仓攒典窃米潜逃。监督等漫无觉察。显有情弊。得旨、向来仓场弊窦甚多。我皇考加意整理。诸弊始得肃清。今北新仓吏役。辄敢偷盗米石。目无法纪。甚属可恶。该监督玉福、管之采、俱着革职。交与刑部。并案内有名人犯。严审定拟具奏。该侍郎总理仓场事务。漫无约束。甚属不合。着交部察议具奏。  

○福建按察使觉罗伦达礼奏请、定遇赦人犯、再犯罪名条例。得旨、遇赦免罪人犯。如再犯法纪加倍治罪之旨。系恐其再犯。所以使之知警。勉为良民耳。如必交刑部另定一遇赦免罪人、再犯加倍治罪之例。是必其再犯也。朕何忍如此薄待吾民乎。据汝所定。亦不能尽情尽法。毋枉毋纵也。且头绪纷繁。亦难画一。此事惟在地方大吏。善为开导。必使遇赦之人。群闻朕旨。知有所感而不忍为非。知有所惧而不敢犯法。则善矣。即有一二再犯之人。亦应量其情罪。哀矜勿喜。岂可概定一律。以待人之再犯乎。伦达礼此奏。着发回。该部即行文各省督抚。将朕此谕。遍行晓谕。咸使闻知。  

○以内阁学士索柱、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仍兼内阁学士。  

○乙卯。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谕总理事务王大臣。昨据尚书傅鼐奏称、各省来京会试举人内。有年岁七十八十以上者。四十余人。志切观光。可否酌量加恩录用。朕因令查落卷之大臣等。一并简阅。续取中五人。其余未取者。着交与礼部验看。酌量分别。作何赏给职衔之处。妥议具奏。此等年老举人。朕格外加恩。乃一时之旷典。在伊等无心遭遇则可。若心存希冀。强赴公车。以致皓首寒儒。跋涉辛苦。既存侥幸之心。亦非朕爱士恤老之意。此事后不为例。着礼部通行晓谕知之。  

○免广东归善、海丰、惠来、潮阳、四县加增渔税。及通省埠租。谕、广东山海奥区。贫民多以捕鱼为业。各县俱有额徵渔课。为数无多。相沿巳久。后因归善县不肖知县。私取陋规。加于额徵十数倍。遂经抚臣定议。加增鱼税一千余两。作为赢余。而海丰、惠来、潮阳、三县。亦仿照加增。海丰县则增至四千余两。惠来县增至五百两。潮阳县增至七百余两。朕思粤东山多田少。小民生计艰辛。故以捕鱼为养赡之计。今他县渔租。皆仍旧额。而归善等四县。独徵收加重。恐渔民输纳维艰。非国家爱养黎元之意。着将四县加增之数。悉予豁免。仍照原额徵收。其捕鱼小船。尤不应在输税之内。再查粤东有埠租一项。亦民间自收之微利。前经地方官通查归公。为凑修围基之费。夫围基既动公项银两修筑。则埠租一项。亦着一体免徵。以免闾阎之烦扰。该督抚转饬有司。实力奉行。毋使奸胥地棍。借端私取。致穷民不得均沾实恩。  

○总理事务王大臣议覆署宁远大将军查郎阿等奏、巴里坤兵丁。应于六月初十后次第彻回。派赴哈密之甘凉西肃兵五千。应于四五月分起出口。五月内到齐。仍分一千驻塔尔纳沁。一千驻三堡沙枣泉。余三千俱驻哈密。所有应彻之兵。即分起分路彻回。又分防赤靖等处兵五千。应于督标、固原、延绥、宁夏、河州、五处兵内派往。俱于六月初间。次第出口。六月望间。各到驻处。大营彻回之兵。令口外各卫所。及口内沿途州县。给车辆口粮如例。又大兵全彻之后。应于马莲井子以东。星星峡以西。分别安设马塘。递送文报。所有口外军台。即行全彻。均应如所奏至西北两路卡伦台站。原以彼此通信。大兵虽彻。仍有驻防。应照旧接续安设。未便如所奏一并彻回。得旨、依议。  

○户部议覆陕西巡抚硕色疏称、富平县于康熙二十一年河水泛涨。冲压水田十九顷十八亩有奇。维时该县令郭诗、以耗银代赔。嗣后俱踵前辙。至耗羡归公。仍为民困。其应徵粮一百三十八石零。折色均徭银一百八十七两零。均宜豁除。应如所请。从之。  

○协理军台事务总管觉和托奏请、将二十四台。移于克勒。扎拉腰站。移于桑衮达赖。二十五台。移于齐希勒达克岱。丁萨腰站。移于哲格苏泰。二十六台。移于西巴尔图。二十七台。移于乌兰淖尔。下部知之。  

○丙辰。命户部尚书海望、兼管三库事务。  

○命内阁学士杭奕禄、为实录馆副总裁。  

○命国子监祭酒崔纪、提督顺天学政。  

○命直隶古北口提督宗室璋格、管辖通省兵丁。节制各镇。  

○丁巳。上诣雍和宫梓宫前、行月祭礼。  

○诣皇太后宫问安。  

○宗人府议奏、果亲王允礼、于三月初一日。皇上亲诣堂子、躬行安杆典礼。凡系亲王。理应于祭祀时敬谨齐集。乃临期托病不到。应照例削去王爵。奏入得旨、允礼原应照所奏治罪。但伊自办理部务以来。尚属勤奋。着免其削去王爵。将特恩赏给亲王之双俸裁去。并将加给一倍亲王之护卫官员。及护军马甲彻回。  

○总理事务王大臣议覆延绥镇总兵米国正奏、榆林、神木、等处边口。越种蒙古余闲套地。约三四千顷。岁得粮十万石。边民获粮。蒙古得租。彼此两便。事属可行。其强种勒索者禁止。应如所请。从之。  

○户部议覆前署湖广总督大学士迈柱疏称、忠峝等十五土司地方。改土为流。议设知府、同知、通判、知县、县丞、经历、典史、巡检、等官。额编俸银共八百三十余两。各项人夫铺兵。岁给工食银共四千九百八十余两。请按年在司库地丁银两动支。应如所请。从之。  

○兵部议、赏给汉军兵丁生息银两。请于每旗汉军。拟生息本银二万五千两。共银二十万两。息银存贮内库。其镶黄、正黄、正白、三旗。每旗月支银三百两。其余五旗。每旗月支银二百二十两。赏为兵丁红白等事之用。得旨、依议。着照每旗拟定之数。分交现今承办生息银两之王大臣等办理。  

○又议覆杭州将军富森疏称、武乡试骑射。天气晴朗。仍照定期考试。如遇霪雨泥泞。暂行展限。应如所请。并通行各省。从之。  

○戊午。谕礼部。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六省举人。赴京应试。未经中式者。着照雍正十一年之例。拣选奏闻请旨。其上次记名二十一人。一并入于此内请旨。  

○礼部奏世宗宪皇帝配享圜丘典礼。应于乾隆二年冬至大祀之日举行。照冬至致祭仪行礼。配享祈谷坛典礼。应于乾隆三年、孟春上辛日举行。照祈谷致祭仪行礼。配享方泽擅典礼。应于乾隆三年、夏至大祀日举行。照夏至致祭仪行礼。得旨、是。依议。  

○尚书衔兼管国子监祭酒事杨名时、请颁圣祖仁皇帝御制周易折中。性理精义。朱子全书。钦定尚书传说汇纂。诗经传说汇纂。春秋传说汇纂。各书十六部。储于太学。刊示诸生。得旨、杨名时所请书籍。着将武英殿现有者。各种发二十部。余照所请行。  

○己未。修舜陵。设各陵守户。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各省历代帝王陵庙。均宜严肃整齐。以昭敬礼。闻湖广地方。炎帝神农氏陵庙。殿宇墙垣。丹雘合度。而帝舜有虞氏陵庙。则规模狭窄。丹青剥落。不足以肃观瞻。着该督抚转饬有司。动用公费。即行修葺。其他处陵庙。若有类此者。着各该督抚委员查勘。动用存公银两。酌量修理。务令完整。再各陵向来未设陵户。无人看守者。可酌设几户。令其专司巡查洒埽。永着为例。  

○调原任湖南布政使赵城、原任潮州府知府龙为霖、降调嶍峨县知县彭朝佐、原任会泽县知县王忠武、赴部引见。  

○吏部议准前江苏巡抚高其倬疏请、移吴江县同里镇之太湖水利同知、驻东山、移督粮水利同知、驻枫桥。从之。  

○又议准大学士前署湖广总督迈柱奏、外省题补要缺。请立限期。以杜观望规避。违限者照迟延例议。道府州县贤否。责令各上司查核。四季申送藩臬。藩臬转呈督抚。从之。  

○改五品前锋侍卫十六员、为正四品。从前锋统领阿岱等请也。  

○庚申。谕总理事务王大臣。今科新进士选拔庶常。悉照从前之例行。着大学士张廷玉、会同掌院学士办理。  

○又谕曰、刘于义奏、许启盛、董仲、俱非常赦所不原者。着准其赎罪。朕前因官爵有关名器。仕途不宜冒滥。是以降旨停止捐纳。至于赎罪一条。原系古人金作赎刑之义。况在内由部臣奏请。在外由督抚奏请。皆属斟酌情罪。有可原者。方准纳赎。其事尚属可行。嗣后将赎罪一条。仍照旧例办理。  

○命左都御史福敏、户部左侍郎李绂、署兵部右侍郎王士俊、会同会试主考官、拣选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六省会试未经中式举人。  

○大学士总理兵部事务鄂尔泰等、议覆兵部右侍郎吴应棻奏请、将发往各直省候补之年满千总。其有缺可题者。仍留题补。其题缺无多之省分。将各该员履历。并发往年月报部。归入分发千总班内。签掣铨选。应如所请。从之。  

○予三等轻车都尉刘诏之孙刘宗袭袭职。  

○辛酉。谕总理事务王大臣。士子倚恃青衿。抗欠国课。定例褫革追比。原以惩戒不率。使知礼法。至革后如能清完者。准予开复。所以广自新之路也。今直省所有雍正十二年以前旧欠钱粮。俱巳豁免。此等革生内。容有所欠钱粮。亦已陆续完纳。祇缘尾欠未清。未曾循例开复。而所欠又奉豁免之恩诏。遂令所革衣顶。永无开复之期。情殊可悯。着各省督抚。转饬各州县。查明前经欠粮革退之举贡生监等。实系抗欠不完。褫革之后。并未完纳者。仍不准开复。若所欠钱粮。曾于革后陆续完纳。祇有未清之尾欠。而适逢赦免之恩诏。将褫革之案。准其开复。俾得改过自新。并将姓名登记档册。倘此次邀恩之后。将来再有抗欠之事。着该督抚严参治罪。  

○宗人府奏、查原任贝勒延信、苏努、原任公乌尔占、皆因获罪、革去宗室。今请照例查明伊等子孙。赏给红带子。月给三两钱粮米石。登记黄删之末。俟修玉牒之年。附登玉牒之末。注明伊祖父获罪情由。从之。  

○户部议准盛京户部侍郎官保等疏称、广宁所属五道河、至慈儿冈、旗民耕种地亩。系自备资本、报垦成熟之地。未便照前杨什木哈达牧群总管对秦所请。设立牧厂。又称、旗民人等。自报新垦地八百三十五晌余亩。系傍熟地滋垦。应照例徵粮。得旨允行。  

○兵部议叙多罗平郡王福彭、统兵北路军功。纪录三次。从之。  

○刑部议覆协理陕西道监察御史福德奏请、定逃回遣犯为匪罪名。及改发门监枷号人犯地方一疏。如平常逃回遣犯。其审有行凶为匪者。应照现在所犯。分别定拟。如犯斩监候者。改为立斩。犯绞监候者。改为立绞。犯该徒以上者。改为绞监候。罪止笞杖者。于常例枷号外。再枷号一月。至旗人枷号人犯。男犯仍应枷号各门。女犯枷号之处。应令提督衙门会同臣部、详度门监内外。设屋安置。无论男妇。各许亲属一人、跟随照管。于步军统领防察外。再请每月派满汉御史一员。往来稽察。毋庸议改。奏入。从之。  

○定边大将军公庆复奏、派副都统衔哲库、将出征阵亡之骼胔埋揜。并派喇嘛二人。赴乌逊珠勒诵经。得旨嘉奖。  

○铸给天津府海防粮捕盐漕同知关防。从直隶总督李卫请也。  

○壬戌。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吏部议覆广东道监察御史钟衡、请加国子监助教、学正、学录、等官品级一疏。应如所请。加从八品助教、为从七品。加正九品学正、从九品学录、为正八品。至正八品监丞。亦应加为正七品。从八品博士、加为从七品。满洲、蒙古、助教等缺品级。均归画一。从之。  

○兵部议覆闽浙总督衔专管福建事务郝玉麟疏请、移衢镇右营守备与中营游击、同驻郡城。左营游击驻常山。右营游击驻江山。左营守备驻华埠。中营守备驻龙游。添设右营兵九十四名。城守营兵四十名。由中左两营拨补。改金协之汤溪县三塘汛。归衢镇中营辖。驻把总一员。兰溪千总归金协辖。其兵米于各协营酌给。江山南米。改徵折色。为枫、衢、二营购粮之用。裁溢额马二百九十匹。备补倒缺。均应如所请。从之。  

○正黄旗满洲都统奏、江宁荆州将军咨送五格等各员回京。带领引见。得旨、此等官员。既不知行兵之道。又不能受劳苦。途间所犯罪过种种。及至军前。复不能牧养马匹。以致倒毙甚多。是以皇考降旨。将伊等解任。同伊家口回京。所以为怠玩公事者戒也。今看伊等弓箭。尚属去得。此内岂无因罪多于军前效力改过之人。曾着该将军查明情由。及咨送家口回京之处。具奏请旨。再行咨回。今并未请旨。即行咨回。甚属不合。尔等详细查问。伊等在本处住居甚久。或有已立产业。愿在本处当差效力者。奏闻请旨。若有愿回京效力居住者。亦着奏闻。朕另行降旨。尔等此次询问。务将伊等情愿之处。据实奏闻。不可强逼。  

○予出征亡故副都统衔头等侍卫云骑尉胡锡五、祭葬如例。  

○是日起。上以孟夏享太庙。斋戒三日。  

○癸亥。定提镇见总督规条。谕总理事务王大臣、督抚有节制重寄。而提镇乃弹压大员。凡到任、离任、及因公出境、入境。例应具题者。所以慎职守。重封疆也。查川陕江西等省提镇。与总督隔省。驻劄遥远。无越境相见之例。惟云南、广东、浙江、福建等省。有因赴任之初。由省而见总督者。有因巡查地方。离省不远。顺便谒见者。盖因苗疆重地。或滨海要区。当日军务倥偬。海氛未靖之初。是以不行题达。竟赴省城。与总督面商机务。此乃一时权宜。遂尔相沿成习。此时若不酌定规条。恐大小官弁。视为固然。徒长奔竞趋谒之风。而不顾职守之旷误与否。是不可不防其渐也。嗣后提镇之于总督。若系平常事件。祇许文移来往。如有紧要公务。必须亲见总督面言者。或总督有应行檄调面议者。俱将因公起程。及回署日期。缮疏题明。至所带兵役。仍照部议巡查地方之例。不得过三十名。免致兵丁扰累。汛守空虚。永着为例。  

○免安徽泗州、安河、两岸水淹淤地额徵银米。谕曰、朕查江南泗州地方。前经河臣齐苏勒、升报新淤地亩九千八百余顷。嗣蒙皇考察知办理之员。勘报不实。谕令督臣尹继善、再加确勘。随开恩豁免八千六百余顷。止存淤地一千二百七十四顷。入额升科。今朕闻得泗州地方。滨河临湖。地势极低。凡虹县、桃源、之水。皆归入泗州、安河、入洪泽湖。而此等淤地。即在安河两岸。每年水势涨发。淹涸靡常。收成无定。小民不免赔粮之苦。深可悯恻。着照淮安府阜宁县之例。将泗州、安河、两岸重粮水淹之淤地一千二百七十四顷九十七亩。额徵钱粮一千二百二十二两三钱。麦一百一十石八斗。自雍正十三年为始。尽予豁免。以示朕减赋恤民之至意。  

○吏部带领考试试差之翰林、科道、部属、各员引见。得旨、考试一二等各员。俱着记名。俟各省开列试差时。另降谕旨。内御史薛馧、曹绳柱、着以事简道员用。郎中奚源、编修周范莲、着以知府用。主事苏霖渤、周人骥、着以同知用。俟有缺出。尔部奏闻请旨。其考试三等人员。不必记名。  

○兵部议覆直隶总督李卫疏请、分八沟所辖地方事件。归喀尔沁同知、承德州分管。移八沟通判、及东河司巡检、驻四旗适中之土城子。通判管旗民命盗等事。巡检专司监狱。添设黄姑屯、郭家屯、大阁儿、巡检各一员。土城子、千总一员。白虎沟、外委把总一员。郭家屯、大阁儿、上黄旗、把总各一员。均听土城子通判差遣。移十八里台之外委千总。巡防西卯正。添设喀尔沁千总一员。听八沟同知辖。移西河司巡检、驻承德州之鞍匠屯。添设下板城中关把总一员。设承德州州同一员。改滦阳驿丞为巡检。带管驿站。新设员缺。在外调补。应如所请。从之。  

○又议覆闽浙总督衔专管福建事务郝玉麟疏称、鹿耳门、为全台重地。请于台协三营游击内。分年拨防。其轮年游击。各与本营千总。每三月更换。又嗣后商船出口。责令地方官详查舵工、水手籍贯年貌。严定处分。应如所请。从之。  

○又议叙出征克尔森齐老、并额尔得尼昭、二处有功之副将军塔尔岱、给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副都统厄尔钦、哲库纳、布尔涉、阿斯哈、营总、副营总、关音保等十九员。及额尔得尼昭一处有功之参赞大臣查克丹、阿成阿、塔尔玛善、阿岱、给云骑尉世职。二处有功之参领以下托拜等、一百六十三员。骁骑校、护军校、赛必干等、一百七员。及额尔德尼昭一处有功之副都统王常、阿那布、吴查拉、总管、营总、副营总、巴里孟古等、二十一员。参领以下厄伦泰等、一百一十六员。骁骑校、前锋校、护军校、七十等、九十二员。克尔森齐老一处有功之营总松爱等三员。参领以下雅图等九员。骁骑校、护军校、扎番塔等八员。各给功牌。加级有差。在事文员弁兵。及受伤将士。各升授赏赉如例。  

○予故散秩大臣一等伯阿尔逊、祭葬如例。  

○降工部侍郎图理琛、为内阁学士。升内阁学士杭奕禄、为工部侍郎。  

○甲子。管理旗务王大臣、遵旨询问江宁荆州将军咨送回京各员。情愿留京。及愿回本省当差之处。除前面奏愿留京之协领常在、噶尔萨、云布外。据佐领五斤等称、愿留京当差。协领阿三太等称、愿回本处当差。分列名单具奏。得旨、前者带领引见时。朕曾降旨询问。惟有三人情愿留京。朕复交管理旗务王大臣询问。据奏又有三人情愿留京当差效力行走外。余皆愿回本处等语。伊等不知行兵之道。不能受劳苦。迷失道路。罪愆种种。及至军营。又不能牧养马匹。以致倒毙甚多。皇考特降谕旨。将伊等解任。并伊妻子回京。欲其学习事件。勤慎办公之意。向来满洲旧习。皆以尊君亲上。图报国恩为重。并无怀土之私念。若论满洲始基。原在盛京。至于荆州、江宁、不过暂遣驻防。并非故土。乃伊等并不思遵循满洲旧习。反恋恋于驻防之处。甚属不合。但朕已降谕旨询问。暂恕此次。此内情愿在京效力行走之三人。交该旗照伊原品即用。王大臣所问情愿在京效力之三人。俱着回原省。照伊原官降一等。试用一年之后。若实在行走勤慎。该管将军据实奏请实授。此等皆系有罪之员。朕特施恩办理。倘有仍不黾勉效力。复蹈罪愆者。着该将军即行从重治罪。  

○户部议准经略苗疆张广泗疏称、台拱逆苗不法。所调各处土兵。与官兵同劳。请将土官照千总酌减之例。日给盐菜银三分。土目照把总之例。日给银二分。土兵日给银一分。汇入军需报销。从之。  

○兵部议覆原任漕运总督顾琮疏称、佃湖集为水陆咽喉。较窈港营地势紧要。请移窈港营都司、把总、驻佃湖集。分辖庙湾营水陆汛地。并辖安东把总。窈港营所遗汛地。归庙湾营辖。移佃湖原设千总驻窈港营。庙湾所辖板湖紧要处。请投烟墩五座。各驻兵如额。均应如所请。从之。  

○是月。直隶副总河定柱奏请、酌减各直省额赋。量增八旗钱粮。得旨、语云。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所谓小道者。即汝此奏妇寺之仁是也。试问照汝此奏。兵民果得遂生复性。国课果得充裕无亏乎。津见朕凡事务为宽仁。遂为此迎合之奏。而不计及可行与否。朕之实心实政。岂汝此等妇寺之仁比哉。  

○江南河道总督高斌奏、七里沟、贾家庄、二处新工。应于堤内接筑月堤。即将月堤作缕。不做埽工。毛城铺、上冬未曾堵闭石闸。今将支河要隘。堵筑草坝。得旨、览奏、办理俱属妥协。知道了。  

○又奏、宿迁县黄河北岸缕堤。渐次塌厓。勘估应下护厓妇一百二十五丈。兴工儹做。得旨、如此办理。方为允当。地势情形不一。原应相机酌量。岂可拘于一例乎。高其倬到京。朕观其人。过于苍练。且才亦非肆应。不能胜苏抚之任是实。顾琮近日办理一切政务。舆论如何。  

○署江苏巡抚顾琮奏、酌平盐价。俾商无赔课。民免贵价。得旨、此事朕不便明颁谕旨。恐又蹈天津之弊也。故子产之言曰。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其后太叔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卒至尽杀之。盗乃少止。则朕办理盐政之谓也。虽然。朕意岂如是哉。亦巡盐诸臣。奉行不善耳。朕旨原为肩挑背负之穷民不禁耳。岂谓私枭而亦不禁乎。若此、则稂莠不除。而嘉禾败矣。夫目前奏摺诸臣。一则曰请宽某件云云。再则曰请宽某件云云。不知今之请宽者。即向日之一则曰请严某件云云。再则曰请严某件云云者也。夫不论其与吏治民生。有益与否。而但觇上之意、以为奏摺办事之张本。是岂公尔忘私、古大臣之谓乎。且皇考十三年以来之整顿。并非有意用严也。而诸臣则以为凡事宜从严。且曰、不如是则站不住也。即朕今日政惟求旧。亦并非有意用宽也。而诸臣则以为凡事宜从宽。庶皇上之见许也。是皆以一已得失为重。而未尝就事论事明矣。朕意当今之政。莫若谨守皇考十三年以来之整理。而向日一二奉行不善。过于苛细者。渐次缓改。则吏治而民安。毋庸我君臣汲汲皇皇。今日曰宽此。明日曰宽彼。以至群相怠玩。百弊丛生。必至激朕又有不得不用其严之时。则非天下臣民之福也。即朕此谕。亦并非自悔其宽。而有意用严之渐。惟训勉汝督抚大臣。奉公尽职。察吏安民则朕可常用其宽。岂不韪欤。可将此谕、与江浙二省督抚藩臬等大员共观之。以共相砥砺。即将此事。和衷共议前来。候朕再降谕旨。又批谕大学士嵇曾筠、江南总督赵宏恩、巡抚顾琮、赵国麟、督抚为一省表率。而安民必在察吏。朕即位之初。各省道府诸员。皆不深知其人。汝等可将各属员贤否事迹。各摺奏前来。务须秉公甄别。以备朕录用。  

○安徽巡抚赵国麟奏报、雨水溥遍。惟歙县有小冰雹。麦菜不无受伤之处。得旨、据奏各属雨泽情形。知道了。徽州山内出蛟。何并不奏闻。第以有小冰雹。麦菜不无受伤之处掩过。殊属轻视灾黎粉饰之奏。若再不督率属员。加意赈恤。经朕访闻。必不姑宽也。  

○又奏请、改芜湖关饭食解费二项名色、为火耗。止收加一、为管关养廉工食等用。从前饭解不足加一。及无饭解者。均不加增。如不敷用。应于盈余银内动支。正阳一关。向无火耗。今仍照旧例行。得旨、关税一项。朕旨原令去其巧立名色。及吏胥之苛索耳。若饭费与火耗何别。为一名色而改。仍不能禁吏胥之苛索。是于国帑有亏。而于民生无益。何庸其改乎。将此谕与同省大员共观之。赵宏恩等、亦令知之。  

○大学士管浙江总督嵇曾筠奏、各属雨水沾足。惟金、衢、严、处、地方。因徽州山内出蛟。间被冰雹。为时无几。为地有限。俟查有稍重之处。即酌给耔种。得旨、览。被雹处所。虽不妨碍。亦当加意赈恤。  

○又奏报、桃汛水势安澜。塘工平稳。得旨、忻悦览之。海塘之任。畀卿以来。诸事得宜。朕嘉悦之怀。笔不能宣。卿更当抒忠宣猷。以副朕望。  

○又奏、私贩盐枭、藉端生事。得旨、此事天津亦有之。经督臣李卫奏过。巳颁发谕旨矣。似此、虽小民之无知。亦属有司之不能料理合宜之所致也。属员中有应参奏者。即应指明参奏。以警其余。  

○又奏、清厘盐政事宜六条。一、请量添附灶、以广煎办。即令正灶户丁分煎。一、发帑广收余盐。以备接济。并于杭州、绍兴、苏州、常州、添筑盐仓。一、停止借给商帑、以免压引误课。一、聚团灶舍。并于舍外筑垣安栅。以司启闭。一、各场收买余盐。以六分运贮所仓储备。以四分留场。以恤贫民。一、慎选差员。分路游巡。以缉巨枭。得旨、朕细阅诸条。具见卿忠诚任事。悉心料理。嘉是之外。无可训谕。着照所奏行。应具题报部者。仍具题报部可也。  

○闽浙总督衔专管福建事务郝玉麟奏称、海澨安澜。贾舶辏集。皆由风神默佑。厦门商民。愿捐资建立风神专祠奉祀。得旨、极好之事。自应敬谨建立。即动用公项。官为建立、亦可。  

○署湖广总督史贻直奏、各省新设鼓铸。多因民间缴官黄铜、存贮日久。恐致官吏侵欺。是以设炉鼓铸。未便遽停。并请弛各省黄铜之禁。得旨、此议朕嘉悦览之。户部尚书海望。亦为此奏。部覆以为应照所奏行。朕犹以为行之既久。未便更张。今览卿奏。明晰妥协。情理允当。已准行矣。其议覆崔纪一摺。俟朕再为酌量。  

○又奏报、楚南粮价。渐次平减。俟昂贵时。当即减粜。得旨、米价腾贵之语。原属风闻。卿等身任地方。如此办理。自是四五月间。米价昂贵。固宜预筹。至于黔省兵革之后。倘若应须接济。尤不可不早为虑及也。  

○湖南巡抚钟保奏陈、史贻直沉静练达。材识兼优。得旨、知道了。史贻直之才识兼优。汝当效法者。夫地方督抚。首以察吏安民为要务。湖南一省之道府各员。日与汝共事。其中岂无贤否优劣之别。汝当具摺奏闻于朕。始为以人事君之道。朕待之半年、而未见奏到、何哉。  

○山东巡抚岳浚遵旨奏陈、文登县令王维干劣迹。得旨、朕既敕部传旨。令汝明白回奏。汝当具本。何得仅具奏摺。希图朦混耶。且摺内多有粉饬处。朕何暇一一批谕。  

○又奏报、各属得雨情形。得旨、据此各处得雨情形。则东省不如直隶远甚。虽未觉旱。但目前青黄不接之时。平粜仓谷。最为要紧。其未报得雨之州县。更当加意筹画。  

○又奏报、由德州会勘河工回署日期。得旨、览。汝为东省巡抚。安民察吏。是汝责任。通省若文若武。属员大吏。不知有几。其贤否优劣。从未一言奏及。是何意见。汝于皇考时。不过为一小心谨饬之材。然尚黾勉办事也。近日看汝光景。大有废弛之渐。想汝观望朕之用人行政。好尚宽大。故为怠玩乎。不知朕之宽。乃公正之宽。非荒废之宽也。其有玩法犯科之流。朕何曾少有假借。而忍弃我皇考十三年以来宵旰勤劳。一番整理乎。汝其识之。  

○四川巡抚杨馝奏报、华阳县连被火灾。延烧龙神庙。城隍庙。及中军参将衙署一所。被灾贫民。俱各查赈。得旨、知道了。看汝居心行事。自不能免如许灾伤。但被灾之民。若再不加意赈恤。苟致一人失所。则汝为不具人心之人矣。  

○两广总督鄂弥达、广东巡抚杨永斌奏、近年税羡。较之七年分数目不足。系各官侵蚀。今查尚属因公用去。应邀豁免。并乡镇村落税口。全行裁革。得旨、奏内所称税羡。既有可谅之情。且系已往之事。着从宽免追。若因朕此旨。而后来收税之员。徒饱私囊。肆无忌惮。而于国课有亏。商民无补。则不但有司之着追如前。而汝等督抚之治罪。必较前仍加倍。决不姑宽。将此旨令通省官员知之。仍行咨部可也。  

○广东高雷廉罗总兵谭行义汇奏东兵效力苗疆情形。一、副将王涛、参将王鼐、领官兵攻克高<?浦女>、高表、各寨。一、副将马成林、领兵斩关夺险。开通清江。一、都司魏子凤、援应八寨有功。一、都司金相守备姜谐五、援应上江有功。一、土官岑应祺、把总戴德留守黎平。援应苗光有功。一、游击王璋、王臣、张守凤袭险克敌。保卫镇城粮道有功。得旨、览。此次逆苗之警。鄂弥达之尽力协济。及汝等之用命行间。其功均不可掩。统俟张广泗汇奏后。自有加恩议叙也。将此旨先谕将士共知之。  

○苗疆经略张广泗奏报、分布官兵。合攻牛皮箐苗寨。首逆就获。搜剿余党无算。所调川兵。惯登山险。最为骁健。并即亲赴清江。部署下河一带得旨、览。务期一劳永勉。不可为苟且完事之举。看来四川土兵。甚为用命。所当详记论功者也。  

○又奏报、镇远府属被苗扰害难民。巳晓谕陆续回籍。酌给口粮。并黔省下游各属。筹办平粜事宜。得旨、此奏何迟耶。朕已一一代卿布置矣。总理事务处、寄字到时自晓。卷之十五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九 庾杲之 王谌 孔珪 刘怀珍·李延寿
  卷九十二·志第四十一下·百官八·宋濂
  后汉孝顺皇帝纪上卷第十八·袁宏
  班马异同卷二十九·倪思
  卷之二百三十六·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五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绎史卷十一·马骕
  涉史随笔·宋葛洪
  答失八都鲁传·宋濂
  陈献章传·张廷玉
  卷一百九·宋敏求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佚名
  陈廷均·周诒春
  三十八年(下)·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彭定求

        卷7_1 【虚池驿题屏风】宜芬公主   出嫁辞乡国,由来此别难。圣恩愁远道,行路泣相看。   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   卷7_2 【嘲陆畅】宋若华   十二层楼倚翠空,凤鸾相对立梧桐

  • 吕天用·隋树森

    吕天用,明·程明善《啸余谱》作吕大作。生平、里籍均不详。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套数 【南吕】一枝花 白莲 瑶池施素妆,洛浦夸清景。庐山传绝艳,太华擅高名

  • 四集卷四十三·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三古今体七十五首【丁酉三】斋居北至应斋居日长藴炎暑优霖已过旬【是月初三日雨】晴曦炽轩宇广厦尚郁蒸小民怨如覩曰豫验咎徵踟蹰不遑处大田亦需泽又复望甘雨

  • 沁园春·誓诗·胡适

    更不伤春, 更不悲秋, 以此誓诗。 任花开也好, 花飞也好, 月圆固好, 日落何悲? 我闻之曰, “从天而颂, 孰与制天而用之?” 更安用为苍天歌哭, 作彼奴为!文章革命何疑! 且准备搴旗作健儿。 要空前千古, 下开百世, 收他臭腐,

  • 第二十一回 弑故主悍师徼功 除大憝冲人定计·蔡东藩

      却说康熙帝即位,由四位辅政大臣,尽心佐理,首拟肃清宫禁,将内官十三衙门,尽行革去。什么叫作十三衙门?即司礼监、尚方司、御用监、御马监、内官监、尚衣监、尚膳监、尚宝监、司设监、兵仗局、惜薪司、钟鼓司、织染局便

  • 卷之二十四·佚名

    成化元年十二月甲戌朔 上省郊祀牲○乙亥贵州右副总兵都指挥佥事李安奏请以原调京营汉达马军并云南官军二万贵州官军一万五千土兵五千四川行都司官军三千湖广官军一万五千土兵一万俱调四川乞敕镇守湖贵总兵官李震并巡

  • 卷之十七·佚名

    光绪元年。乙亥。九月。甲午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皇太后安。至庚戌皆如之。内起居注  ○谕内阁。现在穆宗毅皇帝孝哲毅皇后梓宫。奉移山陵。所过桥梁道路。皆历年辇辂

  • 中兴小纪卷十八·熊克

    宋 熊克 撰绍兴五年【岁在乙卯】春正月乙已朔日有蚀之 丙辰上谓宰执曰大臣朕之股肱台谏朕之耳目事均一体或有官非其人所当黜者卿等宜亟以告朕不必须待论列书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股肱得人则万事皆治矣赵鼎曰

  • 第四卷 书院表·缪荃孙

    江苏书院表钟山书院 在江宁省城旧漕坊范街回光寺之前 清同治四年建明道书院 在江宁府镇淮桥东北 清康熙六年建 今废南轩书院 在府城天禧寺方丈后 元大德元年重建 旧地今圯文昌书院 在府城成贤街原国子监文昌

  • 通志卷一百三十·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四十三晋王敦【沈充】桓温【孟嘉】桓元【卞范之殷仲文】王弥 张昌 陈敏王如 杜曽 杜弢 王机 祖约 苏峻孙恩 卢循【徐道覆】谯纵王敦字处仲司徒导之从父兄也父基

  • 中庸章句大全上·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中庸章句大全上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朱子曰名篇本是取时中之中然所以能时中者盖有那未发之中在所以先说未发之中然后说君子之时中○北溪陈氏曰中和之中是专主未发而言中庸之中却是含二义有在心之

  • 卷五·季本

    <经部,诗类,诗说解颐钦定四库全书诗说觧頥字义卷五  明 季本 撰小雅鹿鸣【一章】呦呦犹喓喓声之细也鹿本滛兽交则聚麀知礼者之所恶也诗人奚取焉此诗特以在野而食见其山林之性初非为其鸣而相呼也旧说以呦呦为和声

  • 襄公·襄公十年·左丘明

    【经】十年春,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会吴于柤。夏,五月甲午,遂灭逼阳。公至自会。楚公子贞、郑公孙辄帅师伐宋。晋师伐秦。秋,莒人伐我东鄙。公会晋侯、宋公、卫侯

  • 神僧传卷第一·朱棣

    摩腾释摩腾。本中天竺人也。美风仪解大小乘经。常以游化为任。往天竺附庸小国讲金光明经。会敌国侵境。腾惟曰。经云。能说此法为地神所护。使所居安乐。今锋镝方始。曾是为益乎。乃誓以忘身。躬往和劝。遂致二国交欢

  • 卷第十·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十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方等部第二之九 佛说缘起圣道经(四纸欠) (南效北良)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说佛初坐树下。观十二因缘流转还灭道理,而成正觉。

  • 第十三卷·佚名

    地狱品之九又彼比丘。知业果报。观大焦热之大地狱。复有何处。彼见闻知复有异处。名雨缕鬘抖擞之处。是彼地狱第十一处。众生何业生于彼处。彼见有人。杀生偷盗邪行饮酒妄语邪见。乐行多作。业及果报。如前所说。复有

  • 吹万禅师语录·吹万广真

    凡二十卷。明代僧吹万广真撰,三山灯来重编。崇祯十六年(1643)刊行。系吹万说法之广录,内容包括卷一至卷二之衡州东禅院、忠州聚云寺等处五会之语录,卷三之普说、小参,卷四之示众、茶话,卷五之法语、入堂、入室、勘辨、问答,卷

  • 三时系念仪范·中峰明本

    全一卷。元朝中峰明本撰。全称中峰三时系念仪范。今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八册。为三时系念佛事之仪范。内容初为举咒、云集赞、登座偈、提纲、缘起等,次列三时佛事。第一时佛事诵大阿弥陀经上卷,第二时诵大阿弥陀经下卷,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