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政学系

政学系是蒋党中的大派系,在行政及地方政府中占着极大势力,当蒋介石与日寇勾搭时期(从“九·一八”到“七七”,以及抗战初期),政学系是执行“亲日外交”的主角,除汪精卫一派(郭泰棋、唐有壬、高宗武等)外,几乎全由政学系包办、如黄郛、张群、陈仪、殷同、陶尚铭、蒋作宾、许世英等。抗战初期,地方长官中政学系占三分之一,如江西的熊式辉、福建的陈仪、贵州的吴鼎昌、四川的张群、广东的吴铁城、浙江的黄绍雄、上海的俞鸿钧、青岛的沈鸿烈,其他各省主席虽非政学系,而民政、财政、建设三厅长及其他省府委员与各行政督察专员(简任职)中,政学系的人物常占半数或半数以上。在行政院中,抗战前后则有张群长外交(行政院副院长),吴鼎昌长实业,张嘉敖长铁道、交通,翁文灏的秘书长(吴鼎昌外放黔省主席,翁继任经济部长),徐堪的粮食,后来俞鸿钧又代孔祥熙长财政,而何应钦则是准政学系,所有重要部门,大部几全为政学系所盘踞。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蒋政权依赖美国,政学系也插足于对美外交。日寇投降,台湾与东北重归版图,这两处都有重工业基础的,在经济上外交上都关系重大,又是熊式辉当东北行辕主任,陈仪当台湾行政长官。

政学系并无组织形式,是一群老政客和热中于“学而优则仕”的“学者”,为了互相援引、互相包庇、攫取权位的集团,他们一般具有办事才能(当然也有极庸碌的,如吴铁城、蒋廷黻之类),比蓝衣社和CC高明,刮起地皮来,也巧妙得多。他们没有一定的主张,总是看风使舵,顺着大势走,谁得势,就帮谁说话,帮谁做事(这当然是专指地主资产阶级统治者内部势力的消长而说的),目的只有一个:取得权位,保持权位。它可以为统治头子做许多丧天害理的事,但一看此路不通,马上又会装作“正人君子”,真是“悲天悯人”,这样,就不至于走上了绝路。正因为如此,所以政学系能够团结一群不属于其他派系的老政客与新政客(如过去的翁文灏、胡适等,后来的王云五等),以及吸收原来所属派系已失势或没落的人们(如原属汪系的王世杰、郭泰祺)。政学系没有形式的组织,对每一个成员除升官发财的利害关系外,也没有一定的约束,可以随时随地随人而应变,以达到投机取得最大权利、避免吃大亏的目的。

政学系的前身是同盟会的右派,黄兴所领导的“欧事讨论会”,最早的领袖是慈禧太后的宠臣岑春煊(八国联军之役,慈禧太后率光绪帝逃西安,逃出北京时,狼狈不堪,岑春煊率了两营兵赶到“扈驾”,因此连年升擢,做到总督)。大家都知道,辛亥革命之前的同盟会是三个大部份联合而成的:第一是孙中山领导的兴中会,以华侨及广东的会帮(三合会)和一部份知识分子为主干;第二就是黄兴、宋教仁领导的会帮(哥老会)、新军及知识分子;第三是章太炎为首的光复会,主要为江、浙的知识分子。辛亥革命以后,章太炎一派叫出“革命军兴,革命党消”的口号,首先脱离同盟会而成立统一党,不久即与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及君主立宪派梁启超、张謇等合作而合并为共和党,这是同盟会中的极右翼。黄兴、宋教仁等幻想在中国实现议会政治,以为取得了议会中的多数,就能使封建军阀就范,因此民国初年由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国民党,大收党员,在第一次国会选举中获得了压倒的多数,宋教仁以为国务总理非他莫属(他是国会多数党的领袖),挟着“大政方针”到北京去,在上海火车站就被袁世凯刺死了。接着赣、皖、湘、粤国民党四都督(李烈钧、柏文蔚、谭延、胡汉民)及南京留守黄兴宣布独立,起兵讨袁失败,国会也被解散,这就是所谓“二次革命”(民国二年)。以后孙中山改组中华革命党,黄兴始终没有参加,民国三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当时国内发生参战与中立、助英与助德的争执,黄兴即组织“欧事讨论会”,并把岑春暄(广西的大官僚大军阀,在粤、桂、滇、黔等省有势力)拉进去以增厚力量,实际上就是与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分庭抗礼。民国五年袁世凯死后,国会恢复,原来国民党议员就分为三派:中华革命党系统的叫做“丙辰俱乐部”(民五岁次丙辰),其主要人物有林森、褚辅成、田桐、白逾桓等;“欧事讨论会”一派的叫做“政学会”,其主要人物有汤漪、孙洪伊、杨永泰等,即拥戴岑春煊为首领;另外一派摇摆投机的叫做“益友社”,贿选曹锟为总统的猪仔议长吴景濂,亦其中的一员。民国六年督军团迫胁黎元洪解散国会,张勋入北京拥溥仪复辟,段祺瑞讨平张勋之后,用研究系梁启超、汤化龙之策,宣布“法统中断”,认为旧国会已失时效,另行召集“临时参议会”,另办一新国会“选举”,于是西南成立护法政府,孙中山因处处受粤、桂军阀(莫荣新、陆荣廷等)的阻遏,离开广东,岑春煊即成为护法政府七总裁的领袖,护法国会中政学会议员最为活跃,此为“政学系”名称所由来。

从“护法国会”之后,政学会议员即各奔前程,有的分散依附各派军阀,有的从事社会事业。北伐以后,政学系人物首先在蒋介石集团获得重要地位的为黄郛与张群。黄郛与蒋为浙江同乡,辛亥革命时任沪军都督陈其美的参谋长,为蒋介石的上司,北洋军阀时代曾因冯玉祥的推荐一度任外交总长。民国十六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府,以黄郛为第一任上海市长,做帝国主义与蒋介石之间的牵线人,“九·一八”后成为亲日外交家的领袖。张群与蒋介石为日本士官同学,辛亥革命时又同在陈其美部下任团长,与蒋私交颇笃,北伐以后任第一任军政部常务次长(部长为冯玉祥),其后继桂系张廷之后任上海第三任市长。民国十九年蒋与冯阎战争时,双方均派代表出关拉拢张学良,张群为蒋的代表,以吴铁城为副,萧同兹等为随员,这些都是嫖赌舞的好手,与东北官僚将领搞得融洽,再加上张群的手腕高明,张学良入关助蒋,冯阎失败,为蒋立下大功。以后历任外交部长、行政院副院长,抗战后任四川省政府主席,为蒋介石四大亲信之一(其余三人为孔祥熙、陈诚、胡宗南)。其他政学系人的被蒋重用,大部出于张群推荐。

民国二十一年淞沪战役(一·二八)后,蒋、汪同时登台,那时看到张群的一切呈报都修理清晰,问张群是谁起草的,张群以杨永泰对,蒋就把杨永泰要了去。那时蒋正以全力“剿共”,即任杨永泰为“五省剿匪总司令部秘书长”。杨永泰把各方来文,摘要分列,寥寥数百字,要义包罗无遗,所拟办法,也极切当。蒋介石过去的秘书长,如邵力子,陈布雷,都只会做文章,不善处理问题,得杨永泰后,省力不少,倚之如左右手,不仅靠他处理文件,还和他商量问题。杨永泰建议推行保甲制度,在五省创设行政督察专员,直接由总司令部派出,蒋均执行,于是杨永泰推荐同系的官僚担任湘、鄂、赣、皖、豫各省行政,以后又推行到其他省份去。杨既得蒋信任,即开始揽权:凡各省政府改组,如名单中没有几个政学系人物并担任主要厅长,就很难得到蒋的批准,他必从中破坏。那时蒋长驻南昌或庐山,遥制南京政务,凡国民党要人赴赣与蒋商议要事,如所谈问题与杨的主张不合,或该事不利于杨的同系,则杨必从中阻挠,其方法为:当谈到将入正题时,杨即入室报告“有重要军报须处理”,以打断其谈话。第二日再来时,因昨日尚未谈出轮廓,蒋毫无印象,故须从头再谈,到将说及正题,杨又如法炮制。到第三日,则那一位要人就不敢再提了,因再提又要从头讲起,会引起蒋的讨厌,不可能得到解决的,反不如识相些免得碰钉子。只有汪精卫与蒋谈话,则杨永泰从不捣蛋,因为他和汪精卫的主张是一致的。

由于杨永泰的办事能力(******的办法多),蒋介石才进一步重用政学系。民国二十四年冬蒋任行政院长后,除张群长外交外,以吴鼎昌长实业,张公权长铁道,翁文灏为秘书长,蒋廷黻为政务处长。同时也因为杨永泰的擅权太露骨了,国民党其他派系都不满他,蒋也感到杨有暗施操纵的形迹,这是蒋介石万万不能容忍的。于是杨永泰就在湖北省政府主席任内被蓝衣社所暗杀(事后蒋党制造伪证,说是西南的刘庐隐指使人暗杀的。刘庐隐是胡汉民的亲信,国民党推选他为中央宣传部长,那时从香港到上海,拟到南京去开会,在上海租界上被绑架,刘被特务拉上汽车后,大叫“绑票”,为租界巡捕截下去,蒋党淞沪警备司令部说他是“暗杀犯,奉军委会令逮捕”,把刘再引渡去)。

政学系的所以得势,除由于善观风云气色,会投机,能办事,比国民党其他派系的人材较多等条件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有一个强有力的舆论武器——《大公报》。下面就谈一谈《大公报》。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八 郑伟 杨纂 段永 王士良 崔彦穆 令狐整 司马裔 裴果 刘志·令狐德棻
  卷二·王夫之
  第九十一回 陆伯言定计毁连营 刘先主临危传顾命·蔡东藩
  第二十六回 皇孙北返灵玺呈祥 母后西巡台臣匿奏·蔡东藩
  东林列传卷末下·陈鼎
  第三十二回 西北边辽金夏不住相争·黄士衡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三·佚名
  第六十四册 天命十年正月至三月·佚名
  史记集解卷八十四·裴骃
  张罗俊、张罗彦传·张廷玉
  沈思孝传·张廷玉
  ●皇朝通典卷七十三·佚名
  卷一百七十八·佚名
  卷三十六·纪昀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芾·唐圭璋

      芾字明可,自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人。生崇宁三年(1104)。绍兴二年(1132)进士。为秘书省正字,以下附秦桧劾罢。后官礼部侍郎,历守数郡,以龙图阁学士致仕。淳熙十年(1183)卒,年八十。谥康肃。   水调歌头   寿徐大参九月二十

  • 卷251 ·佚名

    梅尧臣 观博阳山火 十月原野枯,连山起狂烧。 高焰过危峰,飞火入遐峤。 玉石被焚灼,谁能见辉耀。 猿猱失轻捷,亦不暇相吊。 长风又助恶,怒号生万窍。 炎炎赤龙奔,划划阴电笑。 愿倾寒江潮,势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著者事略》·张次溪

    (近人)张江裁 记●目录著者事略 西湖安乐山樵 华胥大夫 蕊珠旧史梅 麋月楼主 沅浦痴渔 清凉旧衲 王韬 李慈铭 陈澹然 易顺鼎 罗瘿庵 沈太侔 倦游逸叟 陈彦衡●著者事略余纂《清代燕都梨园史料》历八载之

  • 第六编李思纯、吕思勉讲元史·王国维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元史学之鹄的蒙古大帝国的盛衰蒙古是野蛮的侵略民族(1)所建立的最大的帝国,他是适直幸运而成功的。蒙古所征服之地,几于包括整个亚洲,而且还跨有欧洲的一部分。其中最重要的,自然还是西域。葱岭以西,亚历

  • 卷之二·佚名

    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乙酉。谕内阁。朕钦奉两宫皇太后懿旨。礼部奏明年元旦。应进表行礼一摺。明年元旦。毋庸诣慈寍宫进表行礼。皇帝尚在二十七日期内。并着停止升殿。现月  ○又谕。丁宝桢奏、河工委员。

  • 卷二十六·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二十六六月乙酉朔发驾至昻吉尔图命二郎保赍勅往谕青海萨楚黙尔根台吉上谕大学士伊桑阿侍郎安布禄曰今当会议遣檄于青海之

  • 第六章 唐宋以来设馆修史之始末·金毓黻

    隋唐以后,私家修史之风日杀,而设馆官修之史,代之而兴,其因有二,已具述于上章。然尚有未及尽详者,一为远因,如后魏崔浩之以修史受祸;一为近因,如隋文帝之诏禁私家修史是也。后魏于道武时,始令邓渊著国记而条例未成。太武时,诏崔浩

  • 第十二节 加富尔外交政策第一段·梁启超

    (格里米亚之役)加富尔,十九世纪欧洲外交家中第一流也。彼自十余年前,即以慧眼观察欧洲大局,以为处今日欲用蕞尔国以奏统一之伟业,其势不得不藉外交,故当游历各国时,即随在留意,有所布画。至是撒的尼亚百政修明,国步蒸蒸日上,诸国

  • 服製像第十四·苏舆

      天地之生萬物也以養人,故其可適者以養身體,其可威者以為容服,禮之所為同也。劍之在左,青龍之象也。刀之在右,白虎之象也。韍之在前,朱鳥之象也。冠之在首,玄武之象也。四者,人之盛飾也。夫能通古今,別然不然,乃能服此也。蓋

  • 卷六十四·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六十四     婺源江永撰井田    通禮十三補昔黄帝始經土設井以塞爭端立步制以防不足使八家為井井開四道而分八宅鑿井於中一則不地氣二則無費一家三則同風俗四則齊巧拙五則通財貨六

  • 卷一·刘玉汝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缵绪卷一      元 刘玉汝 撰 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

  • 三法度论卷下·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依品第三  问已说德及恶。云何为依。答依者阴界入。阴界入者此三是依。可依故说依。可依者是立义。众生于阴界入作依行德及恶。是故当知此是德恶所依。问云何为阴。答阴者色

  • 大乘玄论 第四卷·吉藏

    大乘玄论 第四卷胡吉藏撰二智义十二门一翻名门 二释名门 三释道门 四境智门 五同异门 六长短门 七六智门 八开合门 九断伏门 十摄智门 十一常无常门 十二得失门然昔在江南着法花玄论。已略明二智。

  • 卷第十三·费隐通容

    五灯严统卷第十三曹洞宗青原下四世云岩晟禅师法嗣瑞州洞山良价悟本禅师会稽俞氏子。幼岁从师念般若心经。至无眼耳鼻舌身意处。忽以手扪面问师曰。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经言无。其师骇然异之。曰吾非汝师。即指往五

  • 第十章 阿婆耶王之灌顶·佚名

    释迦族般睹之女名迦旃延刹帝利女,为维持血统由阎浮洲来至此处。(一)[彼女]为般都瓦萨之王妃即位灌顶,同栖相伴生十一人之子。(二)[即]阿婆耶、帝须、郁提、帝须及第五之阿赛罗、维巴达、及罗摩、尸婆、摩达伽罗及摩陀。(三)然彼等

  • 一个被出卖的杀手·格雷厄姆

    作者是格雷厄姆·格林,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不断遭到出卖的人,渴望在这个世界上得到他人爱和信任的故事。自幼在仇恨中长大的杀手莱文,受雇暗杀一位官员。暗杀成功后,他却遭人栽赃陷害,被警方追捕。孤身一人的莱文在寻找幕后指

  • 宦游偶记·陈惟彦

    上下两卷,为陈惟彦晚年所著的笔记作品,所记为作者为宦的亲身经历,一则一事,具有回忆录的性质。于1912年成书,1918年梓行,为《强本堂汇编》之一种。前有陈澹然题词,严修续和作者自序。上卷主要记在贵州的从政经历,计有《辨开州

  • 大清报律·佚名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正式颁布的较为完备的新闻法。清光绪三十三年十二月(1908年1月)由清政府颁布。由商部、民政部、法部共同起草,经宪政编查馆议复后,奉旨颁行。是在此前的《报章应守规则》、《报馆暂行条规》的